P53基因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治疗药 重组人p53腺病毒(recombinantHuman Ad—p53)

西他滨和顺铂 (8 例 )】 50 之外加用本品对临床结果
无益 处 。
调高本品的剂量 ,则在它们停 药后应调低本品剂量。
在用本品治疗 的患者 中观察 到无症状的转氨酶 升高 , 因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 转氨酶、胆红素 和碱性磷酸酶) 。如果 肝功能受损严重 ,应降低剂量 或 中断 治疗 。 体 内和体外 试验 均 表 明本 品主 要经 由肝脏 消除 。 因此 , 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本品浓度可能升高 。
免 疫原 性及 一定 的细胞毒 性 , 使 用剂量 过大 或给药 如
方式不当 , 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 可 但如控制好临床 注射剂量和患者的基础情况 , 采用局部给药的方式则 基本上是安全的, 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 寒战和 局部反应等 。 由于现阶段的临床使用经验有限, 尚不 能肯定在 此剂量范围 内绝对不会 引起其它较严重不 良反应。 另外 , 本品中存在一定量的复制型腺病毒 ( 小 于 1 A 3X1 VP 。虽然腺 病毒 对健康 人来 说 RC / 01 0 ) 是不会 引起严重不 良反应 , 但对于某些特殊患者 ( 如
简介 本 品 由中国 深圳市 赛百诺 基 因技术 有 限公 司 ( iin n T c )公司研制开发,2 0 SBo o Ge e eh 0 4年 1 月 1 首次在 中国上市。 5日
一 、
胞 ,表达 P 3 蚤 自 ,从而 发挥 抑制 细胞 分裂 ,诱 导 5
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 对正常细胞则无损伤。 高表达 的 P 3蛋 白能有效刺激机体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 5 应, 局部注射可吸引 T淋巴细胞等肿瘤杀伤性细胞聚
p53基因与5-FU联合作用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3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N 1Z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南宁 53收稿日期252p53基因与52FU 联合作用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研究3翁国庆 赖祥进1 黄文君1 陈凤坤 彭 娟(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钦州 535000)摘要 目的:研究通过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并联合52FU 诱导人鼻咽癌CN E2细胞的凋亡作用。
方法:将克隆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U HD10232p53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的方法转染人鼻咽癌CN E2细胞,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52FU ;以R T 2PCR 检测p53基因的表达,通过AO/E B 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分析。
结果:经转染wt 2p53基因后,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增加。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凋亡细胞增多。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经转染质粒pU HD10232p53后,细胞的凋亡率为3512%,单纯用52FU 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318%,而联合作用组的细胞凋亡率可达5319%。
结论:野生型p53基因与52FU 均可诱导人鼻咽癌细胞CN E2发生凋亡,野生型p53基因与52FU 联合作用,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
关键词 p53基因;鼻咽癌;52FU ;凋亡中图分类号:R73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30X (2008)022*******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放疗和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中晚期患者单一治疗是不够的,探索包括生物治疗在内的鼻咽癌综合治疗手段日益受到重视。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与52FU 联合作用,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其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情况。
1 材料与方法111 材料11111 细胞株及培养条件:人鼻咽癌细胞株CN E 2由广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提供。
用含抗生素及10%新生牛血清的RPM I1640完全培养液在37℃、5%CO 2培养箱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于实验。
p53基因的功能和研究进展

P53基因功能及前沿研究现状一.P53基因的功能p53 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之一,是当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自1979年Lane等[1] 发现p53 基因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肿瘤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三个阶段。
近年的深入研究表明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50%以上p53都发生了突变,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2]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1,长20kb,含有11个外显子,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量为53*103的蛋白质。
P53蛋白是一个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
主要执行DNA 损伤“检查点”功能,若DNA受损,p53蛋白水平迅速升高并激活其下游的p21/WAF1/CIP1基因表达,这是一组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的抑制剂,使细胞停滞于G1期,执行DNA修复。
若修复失败,p53则通过激活BAX基因通路诱导凋亡。
约50%的人类肿瘤与p53基因的等位失活或突变有关。
突变型P53则具有癌基因的作用,促进细胞恶性转化。
P53基因的突变常发生在结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多种肿瘤。
P53基因功能失活机制有以下几种:1、P53基因自身突变,导致P53蛋白丧失与DNA结合的能力,这是P53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2、MDM2癌基因的负调节。
MDM2是P53蛋白的靶基因,P53蛋白刺激MDM2基因的表达,而MDM2蛋白可与P53蛋白结合,一直P53蛋白接到的反式激活、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功能,同时MDM2蛋白可以催化p53蛋白的降解,从而形成一个反馈调节环,负调节p53蛋白的活性。
3、p53蛋白与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失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DNA肿瘤病毒蛋白如SV40大T抗原、腺病毒E1B转化蛋白,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等,均可以和P53蛋白结合,抑制其功能活性并促进其降解。
由于p53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寻找和发现其相关基因以及应用于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p53基因治疗对鼻咽癌患者 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CD3 4 a n d P l a t e l e t Co u nt i n P a ie f n  ̄ wi t h Na s o p h a r y n g e a l Ca r c i n o ma
Z H O U R i - i f n g , WE N G in r g - i f n , S I Y o n g - f e n g , W E I H a i — m i n g , Z H A NG Z h e n g , L 4 ⅣG u i - p i n g , J I A N G H e
于表 达 下 降组 ( 1 3 . 5 %) ( P< 0 . 0 5 ) , 3年 总生存 率 、 无 瘤 生存 率低 于表 达 下 降组 ( P< 0 . 0 5 ) ; P L T增加 组 与 P L T
下降组的局部复发率、 远处转移率、 3 年总生存率、 无瘤生存 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 0 . 0 5 ) 。结论
(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yH ea d a n dN e c k O n c o l o g y ,
2 D e p a t r en m t fP o a t h o l o g y , t h e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fG o u a n g x i Z h u a n g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 N a n n i n g 5 3 0 0 2 1 , C h i n a )
n a s o p h a r y n g e a l c rc a i n o ma, a n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he t p r o g n o s i s . Me t h o d s S i x t y - t h r e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进展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生长在鼻咽部位,远离口腔和喉咙。
鼻咽癌常见于亚洲国家,如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发鼻咽癌病例近2万例,其中约60%为晚期病例。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常被忽视,而晚期病例往往预后不佳,传统的放化疗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治疗前先进行化疗,可以减轻肿瘤的负担,缩小肿瘤体积,增加手术成功率。
然而,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传统的化疗方案效果不佳,常常出现药物耐药的情况。
因此,针对这一患者群体,新辅助化疗的研究成为科学界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新近的研究进展:1. 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是指通过特异性干预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抑制其生长和转移的药物。
随着对鼻咽癌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人们发现一些调节信号通路的基因和蛋白质在鼻咽癌中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者通过干扰这些靶标,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靶向抗血管生成的药物白蛋白紫杉醇(nab-Paclitaxel)与顺铂在鼻咽癌的新辅助化疗中应用可获得显著的疗效,增加手术的切除率,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
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新辅助化疗中,研究者尝试利用基因治疗来加强化疗的效果。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注射载有p53质粒的RNA干扰质粒输送系统,成功将p53基因导入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并同时与放化疗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
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者尝试利用免疫治疗来增强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其攻击肿瘤能力;另一类是以抗原特异性为基础,通过抗原识别机制识别并靶向杀灭肿瘤细胞。
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53的意义

3 讨
论
P 3基 因 是 一 种 抑 癌 基 因 ,定 位 在 人 第 1 5 染 色 7号 体 短 臂 ( 7 ) ,编 码 为 一 个 由 3 7个 氨 基 酸 组 成 的 、 1q 上 5
分 子 量 为 5 k 的 核 酸 蛋 白 。P 3基 因 分 野 生 型 和 突 变 3D 5
醛 固定 石蜡 包埋 的人鼻 咽 癌 ( C) NP 的组织 切 片应 用免 疫 组 化 染 色法 检 测 P 3蛋 白的 表达 ,以 了解 其 与 NP 5 C 的临床 分期 和 生物 行 为的关 系 。 l 材料 与 方法
i 1 材 料 ;车 研 究 收 集 省 四 院 1 9 . 7年 1月 ~ 1 9 9 8年 1 9
14 统 计 学 分 析 : 用 卡 方 检 验 处 理 。 . 采 2 结 暴 2 1 P5 . 3蛋 白 的 表 达 情 况 :鼻 咽 癌 组 织 P 3蛋 白 阳 性 5
维普资讯
・4 8・ 4
宴 验 诊 断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台 杂 志 2 0 0 2年 第 u 卷 第 5期 3月 号
免 疫组 化 法 检 测 鼻 咽癌组 织 中 P 3的意 义 5
河医大第医 主 c 庄。s 北科学三院 科 家市∞ 石 s
河 北 医科大 学第 二 医院耳鼻 喉科 ( 家庄 市 0 O 0 ) 石 5 O 0
p53,p16,bcl-2,cox-2与鼻咽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但 目前其发病机制 仍不十分 明确 。 近年
G l y等 [已报 告过 , ul e 2 ] 在鼻 咽癌 中 要作 用 已经成 为人 们关 注 的焦点 .5 p3
来, 随着 分子 生物学 技术 的发 展 , 鼻咽 p 3高 表 达 和 ( ) 集 与 E 5 或 聚 B病 毒 感 染 基 因 的 突 变 分 析 及 p 3蛋 白 的 调 控 通 5
鼻 咽 癌 发 病 的 分 子 基 础 至 今 仍 不 p 6蛋 白 由 18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组 成 , 1 4 为
短 臂 上 (7 1.) 全 长 1 1p 31 , 6~2 b 由 0k ,
1 个外 显子 和 1 1 0个 内含 子 构 成 . 录 完 全 清 楚 , 5 转 p 3作 为 重 要 的 抑 癌 基 因 在 细 胞 周 期 蛋 白 依 赖 性 激 酶 ( D 的 主 C K) 25k m R A.编码 由 3 3个 氨 基 酸 组 鼻 咽癌形 成 中无 疑有 突 出作用 。Y n 要 抑 制 因子 。能 特 异 性 地 抑 制 C K , . b —N 9 D 4 ag 成 的 蛋 白质 .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5 0 等 研究发 现 . 为 30 0 在鼻 咽癌 细胞 中 p 3蛋 使 R 5 b蛋 白保持 去磷酸 化 . 而使 细胞 进 的核 磷 酸 蛋 白 p 3基 因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白水平并不 被 D A损伤所诱 导 。 5 , 1 。 N 然而 , 阻滞 于 G 期 ,一 旦 p 6失 活 ,细 胞 G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 0年 第 2 01 6卷 第 1 O期
l4 89
p , ,e 2 CX2与鼻 咽癌关系 的研究进展 5 p b 1 ,O一 3 1 6 .
鼻咽癌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随着甍比原竹杂交(FBH)技术的发展 和推广麻用,脱已茌ER病菲n{性邦胞§中 发现5号豢邑体的衍生絷乜体和6pSl2pi3 易位。新近运用靳建立的对比基因址杂交 (CGH)技术研究发现.NPC曲常见谴传学
m变为1q 8、12、I 7q、】9Rl 20染也体的 多个b城DNA栲9【数增多”“,挝“## K域禽柯与NPC发病靠关的《#斟。撤槲 这线奈进步墚^研nⅥ望栈“8 NI’C的}n美4Ⅲ。
2抑癌基因与NPC
2 l已知抑璃苹Pj(t NPC发病巾曲怍 11l
(1)Rb#【d他f弛邑体13q14 2,“ %码*n是Ⅻ胞月蜘的雨要渊节分r。已 发现许#^%肿瘤的发病涉&RI)采i^”。 m在对小样奉NPCi^榆}J,奉和Ⅲ胞系的阱 究巾均未髓碰Rb的叫H异常坐化“。最近
卉聊研究时s唰NPC病^的打蜡乜jⅢ.,2tl
睫 蠢 与 生栩 医药 ÷目科&*n 2∞9{*1Ⅻ 州IN^scIEhlcE^№ⅡoHu)“INI删T kON J∞狲
生物学研究进展
王文辉高峰^{堆坊市人民Ⅲ院肿瘤内科261 04P
燕蕾* ■日女.女s目.nm#日.镕}*} 中目分类号:BTjB 65 i献标m日,^
磐1H街(NPC)是^矧肿精巾且打鲜q 梳{,自≈’}m0{搞理学,g床和冶疗学特征 们种舯}自”。在盖目¨^啦NI’c卫散%, 其筮病‘IⅨ艄¨救酒n*,虮织椭胖}表 埋般罡蛲癌(w|Io I々)。征狂㈧华南地
(-】2 s删#换打咒的…1l ni喇煳妻)
…2cj)K(川期珊依赖激酶)42p 162l{b通 路。扎NI’c的H}斑tI一这儿种渊节M r的Ⅱ 化情cMLfl牲世,p 6址NPc的丰吾失瞒 辑幽。错推删,}数Nl’cl"精失控生长n ㈨n比坫Ⅲ∞兜*,JE E“刚(ⅫI)j 5ⅢH Ⅻu19)看束‘,NI,c正k。Rb鬟f《酷位 『i释放F2F#录…千是心曲DNA#川的X 健步嘴。假蛐N}1cⅫ{咆pc【)K4和cycun 【)F增.一Ⅱ“诱导…I磷艘化≮l 2F转求目 }释放。蚺音"f遗f々犁Rl细胞造f々学研 究所¨竹蚺Nl’c肿埔¨u1]3Ll区m增千兀 12号肇色作m排),u】U推酬退4‘基㈨曲变 化,T能~NPc发埔n笠。扮删cDK4和 cvo|ll】Dl#Ⅲ仔NPc*¨奉一1|的扩增与过击 进埘下削ⅢJ这蝗幕瞄mN『’c巾的n’H]很柯 一0蝣。p53Ⅲ自健进D2l/w^112l崔hf}成 暗古抑制c【Ⅸ^y{_l_.1复舟物的凇脯f^性 性缃咆Ⅷ蜘停滞rGl2s啪H,-I。担日前 矾)竹外蚌的增f^删节墟料在NPct_的怍 Ⅲ《4清怂,有件研究。
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p53蛋白在人鼻咽癌中的表达

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p53蛋白在人鼻咽癌中的表达郑美莲 区宝祥 龙江斌 邓满泉 陈丽珍 梁启万 李辉梅(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510060)摘 要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人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结合免疫沉淀技术,检测鼻咽活检组织p53蛋白表达。
结果:104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12例(11 5%)p53蛋白突变;8例鼻咽慢性炎症活检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未见异常。
鼻咽癌病人中IgA/VC A抗体滴度 1 160者p53蛋白突变检出率11 8%(11/93),IgA/VCA抗体滴度 1 80者,p53蛋白突变检出率9 1%(1/11)。
IgA/EA抗体滴度阳性者,p53蛋白突变检出率14 1%(11/78),IgA/EA抗体滴度阴性者,p53蛋白突变检出率3 8%(1/26)。
p53蛋白表达异常的鼻咽癌病人中,有2例复发。
结论:鼻咽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多见于恶性程度较高,分期较晚,IgA/VC A滴度高和IgA/EA阳性的病例,提示p53基因在鼻咽癌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主题词 鼻咽肿瘤;基因,p53;印迹法,蛋白质中图号 R739.63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p53Protein Expression in HumanNasopharyngeal CarcinomaZheng Meilian Ou Baoxiang Long Jianbin Deng Manquan Chen Lizhen Liang Qi w an Li Huimei(Cancer Institute,Sun Yat 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Guangzhou,510060)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53protei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al sig nificant.Methods:Western blot hybridization and im munopercipitat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examine protein expres sion of p53gene in human nasopharyngeal biopsy.Results:The104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biopsy12(11.5%) showed abnormal expression of p53protein.Abnormal expression of p53protein was not found in8biopsy of the na sopharyngeal chronic inflammation.The protein abnor mal of p53gene were11.8%(11/93)and9 1%(1/11)in na 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EBV I gA/VCA 1 160and EBV IgA/VC A 1 80,respectively.The p53protein positive rates of mutation type were14 1%(11/78)and3 8%(1/26),respectivel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EB V IgA/ EA positive and negative.2patients was found cancer rec urrence in12patients of p53protein abnormal e xpression. Conclussion:The study sho wed that the p53protein abnormal e xpression in patients was frequent in higher malignant de gree,later sta ge,higher IgA/VC A antibody titre and I gA/E A seropositive.It suggested that the p53gene might pay a certain role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14 ARF、mdm2、p53蛋白在鼻咽癌中表达的研究

S er a 相关 分析 表 明 , pam n 鼻咽癌 组织 中 p4 R、N 2 1AF r m 、 r
表 1 鼻 咽癌和慢性鼻 咽炎症 中 p4 R、 1AF
p1 R 4A F
、
m m 、S 白的表达进 行检测 并分析各 个蛋 白表 13 统计 学方 法 d 2 p3蛋 . 采用 SS 15 PS1 .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 率间比较采 用 . 检验 , ) [ 相关 性 比较采 用 Ser a pam n等级 相关 检验 , P< 00 为有统计学意义 。 .5
达与鼻 咽癌之 间的关系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 料 .
研究材料取 自2O 0 5年我 院鼻 咽活 检标 本 , 7 2 结 果 OO一20 共 8 例 , 中鼻 咽癌标 本 5 其 8例 ( 分化 鳞癌 5 , 低 7例 未分 化癌 1 2 1 p4 蛋 白表 达 . 1埘 例 ) 鼻咽黏 膜 慢性 炎标 本 2 ; 4 , 1 ; 龄 , o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 p4R 1AF 以细胞核出现着色为 阳性 ( 12见封 2 。p4 图 ., ) 1埘 1 7 , 均 4 。所 有 病 例诊 断 前 未接 受 过抗 癌 治 蛋 白在鼻咽癌组织和慢性鼻咽炎症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2 哕 平 9岁 1 0 1 %, 0 P< . , 5见 。 疗 。以上标本 均 经 1 %福 尔 马林 固定 , 0 石蜡 包埋 , 胛 切 为 3.%、 0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0m m . d 2蛋 白表 达
兔抗人 p4R多 克隆 抗体 购 自美 国 N o a es 司 , 1AF em r r 公 k
mm d 2以细胞核 出现着色为 阳性 , 中部分 细胞浆也有 其
P53功能和研究进展

P53基因功能及相关研究进展1979年科学家们首先发现并报道p53基因,并将其定义为一个致癌基因,然而当10年后科学家们揭开p53基因肿瘤抑制子的准确特性后,导致了p53研究的急剧升温。
如今,对p53生物的研究已经持续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里,人们对P53基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人们对其作用以及与癌症的关系却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对P53功能的研究也成为人们试图攻克肿瘤的一个靶点。
1 P53基因功能1.1 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内P53对各种可能引起肿瘤的异常情况起零耐受作用,可有效地防止细胞的恶性转化。
在DNA受损伤后,细胞分裂被延迟,在细胞周期中从G1-S、G2-M的延迟在大多数机体发生,其中G1期关卡的存在可防止以损伤的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允许损伤的DNA在关键的细胞功能发生之前修复,可增加细胞存活时间,限制带有可遗传的基因损伤的细胞增殖。
如果损伤的细胞处于G1期早期,P53触发细胞周期限制点,及阻止细胞由G1-S,该限制点抑制细胞周期的作用是通过P21WAF1/CIP1完成,P53蛋白具有与WAF1/CIP1基因启动子序列结合的特性,启动WAF1/CIP1转录,促P21WAF1/CIP1合成,抑制CDK-cyclin复合物,抑制细胞生长,与PCNA结合能抑制PCNA的活性,通过阻止DNA复制的延伸阶段干扰细胞周期的进展,控制S期。
[1]P21WAF1/CIP1还可在细胞周期的后期与cyclinA及B复合物结合,进而阻止进入有丝分裂期。
1.2 P53与细胞凋亡P53触发细胞凋亡,调节一些凋亡相关基因。
肿瘤发生和凋亡之间的联系可由bcl-2的特性看出。
Bcl-2和Bax为同源蛋白,研究表明bcl-2有抑制大部分凋亡途径的特性,而Bax加速细胞凋亡,Bcl-2和Bax可在细胞内形成异源二聚体,Bax本身可形成同源二聚体,细胞凋亡主要取决于同源二聚体和异源二聚体的比例,如Bax/ Bcl-2大于Bcl-2 /Bax细胞就发生凋亡,如Bax/ Bcl-2小于Bcl-2 /Bax细胞凋亡被抑制,bax启动子存在P53结合位点,P53能直接作用于bax基因促进其转录。
p53基因在肿瘤放疗中的研究进展

ty by Mocking cell cycle,affecting
capacity and promoting the interaction with other genes.The
deleted or mutated p53 gene would weaken or even block the DNA出mmge by t}Ie ray,thus,reduce the role of
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强了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 2.1 pS3放射增敏作用的基础研究野生型p53在
感性[4]。p53基因除上述功能外,其在机体的衰老、 放射线诱导下引起细胞凋亡,突变型p53则不会。
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等生理学功能中也起到重要的 Lowe等¨们早在十几年前就研究了有关p53基因的
作用㈣。
p53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p13.1区位,全长16 馈调节通路,该通路显示p53亚型△113p53是p53
—20 l【b,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编码相对分 的新基因靶点,且这条通路能够对抗p53的凋亡
子质量约为53×103的磷酸核蛋白,即p53蛋白。 作用。
p53蛋白与细胞周期分裂有关,其表达几乎见于各种 2 p酪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之,p53基因与肿瘤放射敏感性有密切的关 系。随着分子放射生物学的发展,p53基因对放射线 的影响及二者的互相作用越来越清楚,给恶性肿瘤 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方法;同时对正确制订恶性 肿瘤综台治疗方案、预测疗效及评价预后也有重要 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珊文.中国P53基因治疗的现状和前景[J].医学研究杂志, 2008,37(6):3-5.
DNA阳pair,Celt cycle arrest,angiogenesis inhibitor and induced—apoptesis ale the main biological function of
p53、EGFR、p16在鼻咽癌中表达的意义

p53、EGFR、p16在鼻咽癌中表达的意义欧阳清;唐加步;赖文秀;姚运红;卢义生【摘要】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中p53、EGFR、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鼻咽癌、27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中p53、EGFR、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53、EGFR的阳性率高于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P<0.05),p16的阳性率低于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P<0.05),鼻咽癌组织中p53的表达强弱与年龄、性别、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p53、EGFR蛋白高表达及p16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但p53表达强弱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4页(P892-895)【关键词】鼻咽癌;p53;EGFR;p16【作者】欧阳清;唐加步;赖文秀;姚运红;卢义生【作者单位】东莞市东城医院病理科;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病理学系;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病理学系;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病理学系;东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东莞5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由于其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导致不易被早期发现,就诊时往往已达中晚期,这类患者治疗的效果不理想,5年生存率仅25%~50%,因此,探讨鼻咽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重大的意义。
p16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失活[1]。
EGFR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跨膜糖蛋白,EGFR可激活、启动一系列级联式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基因转录、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进程及新生血管生成[2-3]。
p53基因将DNA损害的修复、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联接在一起,当细胞DNA损伤时,p53活化,引起细胞周期G1期停滞和诱导DNA修复基因表达,进行修复[4]。
脂质体介导的p53基因转染对鼻咽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bo d( a ) ehiu S sdt aa s egot {0 r mi M r t nqeWSue nl et r ho lsp c o y h w fl l
ga clrm N 2cll e daot io l a ea ae y el a io aC E e n a ppo s f e s s vl t b  ̄t l sn i s clw u d
wt p s i p HD0303rcm ndwt l o c mn- eied w— 3gn .-4 5Dm t -・ i o 1一,-ihnl H trzlm- i l md U 1-- o h e i p et i m a e t6 ee3( ,一 ie y2t a l ) 5dpey 2 - t ou h a 5 e i h if a e d t r h h zy 2 - ea i
go t f n s p ay g a acn ma C 2c l l e Wa b i u l df td Ap po i el b c men l n h p tss aeo CN 2 c l a rw ho a o h rn e l ri o NE el n c is So vo s yi i e . o ts c l e a i h s s l  ̄a dte a o oi t f o r E e sW S
h hr eh hl e o 5 xr s nw sosr np H 0303t nf tn cl. oc s n T eg wh o enspa nel i e. i vlf p3epe i a be e i U D1-- as c o es C n ui h r t f t a hr ga g T h s e so v d 5 r ei l l o o h o y
P53、nm23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微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维普资讯
・
6 ・
J u n l f C i i l n x e i n a d c e V 1 6 No 1 J n 2 0 o r a lnc d E p rme t l o a a Me ii o . , . a . 0 7 n
i 6 . 3 ,5 . 2 a d 6 . 5 o ao h rn e l acn mas ei n ,rs e t ey h r s o i v eain hp b t e 5 n 5 6 3 1 % n 8 7 fn s p a y g a c r io p c me s e p c i l.T e ewa p s ier lt s i ewe nP 3 v a t o
a d VEGF xp e son n e r s i .Th c o e s l e s t ( VD)i 5 n e mi r v s e n iy M d n p 3 a d VEGF p s tv u r s sg iia ty h g r i a i n swih c r i o ii et mo s wa i n fc n l i he n p te t t e v — c ll mp o e me a t s s t a h t i a i n s wih u t s a e . No c r e a i n wa d nt id be we n n 3 a d M VD t i n n a y h n d t s a e h n t a n p te t t o t me a t s s o r lto s i e i e t e m2 n f s a n i g. Th VD m 2 eM i n 3一 ne a i e a d p5 o i v u r ssg f a l i h The eph n m e a we e mo e e sl o n n p t n swih n g tv n 3 p st e t mo s wa i ni c nt h g . i i y s e o n r r a i f u d i a i t t y e c r ia y h n d e a t s s t a n p te t t u t s a e . n l t n Th e e to fP5 ,n e v c ll mp o e m t s a e h n i a in s wi ho tme a t s s Co c u i o e d t c i n o 3 m23 p o en y b ea e o r t i s ma e r l t d t
survivin和p53的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 6] 朱 明炜 , 韦军民, 赵 旭, 等 . 肠 内营 养改 善老年创伤后患
者营养代谢和肠 黏屏障的影响 . 中 华 老 年 医 学 杂 志,
2002, 21( 1) : 342 36. [ 7] 战 卓 . 喉癌 42 例 分析. 中国 误诊 学 杂志, 2003, 3 ( 7) : l081 . [ 8 ] 顾 景范, 杜 寿玢. 现 代 临床 营 养学. 北 京: 科 学 出版 社, 2003: 489 2 491. [ 9 ] 龚 穗清 . 喉 癌患者术后 应用能全力 营养支持的 观察和护
理 . 现代护理杂志, 2003, 9: 8532854.
(收稿: 2007210 2 15)
survivin 和p 53 的表达与鼻咽癌发生、 发展的关系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医院 ( 西安 710000) 陈谊辉 摘 要 目的: 探讨 survivin 和p 53 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 组化S 2P 法检测 su rvivin 和p 53 蛋白在 50 例鼻咽癌和15 例鼻咽部炎性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50 例鼻咽癌组织中 su rvivin 阳性表达率为 88% , 15 例炎性黏膜组织中表达率为 20% , 前者显著 高于后者 (P < 0. 05) ; 有颈淋巴结转移的 survivin 阳性表达率为 100% , 无颈淋巴结转移的为 73. 9% , 两者差异显著 ( P < 0. 05) 。 50 例鼻咽癌组织中p 53 阳性表达率为62% , 15 例炎性黏膜组织中 P 53 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1 3. 3%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 (P < 0. 0 5) ; 有颈淋巴结转移的 p 53 蛋白阳 性表达率为 77. 8% , 无颈淋巴结转移的为 43. 5% , 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P < 0. 05 )。结论: 结论 survivin 和 p53 的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 发展密切相关。 主题词 鼻咽肿瘤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 , p 53 @ survivin 蛋白 survivin 基因广泛表达于人的胚胎组织中和各种 肿瘤组织 , 仅在少数正常组织中表达。 它参与细胞周期 的调控, 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 4 ]。 p 53 基 因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和系统的抑癌基因之一。 野生
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53、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 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 民医院 1耳鼻咽喉头颈肿瘤科 , 2病理科 , 南宁市 502 ) 30 1 【 摘要 】 目的 探讨重组人 03 5 腺病毒(A — 3 瘤 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 中 03蛋 白、2 叭n rdp ) 5 5 p 1 蛋 白的表 达 情况及 其 意义 。方法 5 1例 中晚期 鼻 咽癌 的 患者随机 分 为 两组 , 治疗组 2 7例 tdp3瘤 内注射 +同 A —5 步放 化疗 , 照组 2 对 4例 同步放化 疗。分 别收 集 临床 资料 及 rdp3瘤 内注射 前后 鼻 咽部 瘤 体组 织 标本 。 采 用 A —5 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原发 灶组织标本 中p 3 白、2 ” 5蛋 p 1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 后鼻 咽癌原发灶 p3蛋白和 p 1 蛋 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 .3 0 5 2 “ 33 . %和 3 . %、2 9 %和 7 .7 ,5 3 3 6 .6 7 7 % p3蛋 白和 p 1 蛋 白阳性表达率在治疗后均明显提 高, 2 治疗前后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5 。对照组治疗 00 ) 前、 后鼻咽癌原发灶 p3 白和 p 1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4 5蛋 2 “ 0 7 %和 3 . %、15 %和 5 . % , 7 5 5 .8 O 0 两者 治疗后也有所增 高, 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 .5 。结论 r d 5 00 ) A . 3瘤内注射后 , p 鼻咽癌 原 发 灶 p3蛋 白表达增 加进 而 导致 p 1 ” 白表 达增 加 , 5 2 蛋 可能是 其 治疗鼻 咽癌 的作 用机 制之 一 。 【 关键词 】 鼻咽癌; dp3 p3 白; 1 “ 白 r — ;5 蛋 A 5 p 蛋 2 【 中图分类号 】 R79 6 3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5 - 0 (0 1 1— 9 - 2 3 34 2 1 ) 1 37 4 4 1 0
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药物对人鼻咽癌细胞的抑制实验

1 3 肿 瘤细 胞 的传代 培 养 当肿瘤 细胞 融 合 或单 层 .
Ad no i u ’ e i t d p 3 g ne t e a y i u a e v r sm d a e 5 e h r p n h m n
na O ha y g a a c r s p r n e lc n e
A o i M n,HE ng Ga
( p rme t f O oa y g lg De a t n t lr n o o y,T eP o l s i l f i u n h n d 1 0 2 o h ep eHop t S c a ,C e g u6 0 7 ) ao h
t n i1 p r a h t e et e a y o a o h r n e lc n e . e ta p o c O g n h r p fn s p a y g a a c r a
[ ywo d] CNE;Hu n n s p ay g a a c rc l l e Ad p 3 Ke r s ma ao h r n e 1cn e el i ;r / 5 ,Ge et ea y n n h rp ;Celc l r ;Gr wt u — l ut e u o h s p
607) 10 2 ( 四川 省 人 民 医 院耳 鼻 咽 喉 科 , 川 成 都 四 I
[ 要] 目的 摘
探 索 p 3 因在 鼻咽 癌 基 因 治 疗 方 面的 可行 性 。 方 法 以人 鼻 咽 癌 C 5基 NE 细 胞 株 为 实 验 对 象 , 将
重 组 人 p 3腺 病 毒 药物 ( 0 0A / 5 ) 染人 鼻 咽 癌 C 5 1 1r d p 3 转 NE细胞 , MT 比 色 实 验 及 流 式 细 胞 仪 实验 的 方 法 进 行 体 外 用 T
鼻咽癌的遗传学和基因突变研究

鼻咽癌的遗传学和基因突变研究鼻咽癌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度侵袭性的头颈部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鼻咽癌的遗传学和基因突变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遗传学和基因突变两个方面探讨鼻咽癌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遗传学研究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在一代到下一代的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在鼻咽癌的遗传学研究中,人们发现遗传因素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个研究表明,遗传突变是鼻咽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 遗传突变鼻咽癌的遗传突变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和DNA甲基化等。
染色体异常是指鼻咽癌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数量异常。
早期研究发现,在鼻咽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有3p、9q、11q等。
这些染色体异常不仅影响了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还可能导致多种致癌基因的激活或抑制。
基因突变是指鼻咽癌细胞基因组DNA序列发生的突变。
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多个基因的突变与鼻咽癌的发生相关。
例如,TP53基因突变被认为是鼻咽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突变,它可以导致细胞凋亡和DNA修复功能的丧失,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另外,C-MYC基因、EGFR基因等的突变也被发现在鼻咽癌中较为常见。
2. 家族研究家族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遗传因素在鼻咽癌中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鼻咽癌的患病风险与家族中的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有些人患有家族性鼻咽癌的患者,其家族中有多名成员也患有相同类型的癌症。
这表明特定的遗传突变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基因突变研究基因突变是鼻咽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基因突变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鼻咽癌发病机制的一些重要细节。
1. 基因变异的定位基因突变的定位是基因突变研究的首要任务。
科学家通过测序和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标记了数百个与鼻咽癌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鼻咽癌的发生机制,并为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2. 基因突变与治疗反应基因突变与鼻咽癌的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53基因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转录因子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可诱导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凋亡,细胞分化以及DNA 修复。
但P53 突变体可能会使野生型P53 基因的抑癌功能失活,甚至发挥癌基因的功能。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P53基因结构及功能、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肿瘤治疗尤其在鼻咽癌应用方面有很多新认识,因此就P53基因结构及功能、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肿瘤治疗及在鼻咽癌应用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P53基因;肿瘤;鼻咽癌
鼻咽癌(NPC)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
据统计:我国南方某些地区NPC的发病率高达33/10万(男),15.60/10万(女)[4]。
鼻咽癌98%属低分化鳞癌,首选放射治疗,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8]。
本文就近年来P53基因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利于更好的解决鼻咽癌这一临床顽症。
1 P53基因的结构及功能
P53基因(AB118156)系属肿瘤抑制基因家族,是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基因之一。
其位于染色体17p13.1,全长16~20 kb,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
P53蛋白N-端为酸性区,C-端为碱性区[11]。
Toledo 等研究表明P53 基因蛋白还含有四聚体结构域,介导活化后P53 四聚体的形成[1]。
P53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000的磷酸化蛋白质,所以称为P53基因。
P53基因突变可增加正常细胞对突变剂的敏感性,结果导致正常细胞癌变概率增加,使肿瘤的发病率增加。
P53基因结构和功能改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4]。
P53基因分为突变型和野生型两类。
野生型P53是肿瘤抑制基因,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突变型P53基因可抑制细胞凋亡,使肿瘤细胞增殖,对野生型P53基因有拮抗作用[11]。
2 P53与肿瘤发生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肿瘤当中都发生了P53信号通路的失活,在所有恶性肿瘤中,P53 基因的突变率超过50%[10],而且突变位点多位于DNA 结合区。
最新的研究发现某些突变形式的P53 蛋白能够在肿瘤细胞的核内积累,形成更稳定的四聚体。
研究发现,MDM2 作为P53 最主要的负调控因子,它的转录表达处于P53 的控制之下。
突变P53 不能有效激活MDM2 表达,使P53 失去了MDM2 的负调控,从而导致了突变P53在肿瘤细胞的核内积累[13]。
3 P53与肿瘤的治疗
3.1 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ASPP2)是P53结合蛋白家族促凋亡成员,ASPP2的C端和P53结合后增加P53引起的基因转录和促凋亡功能。
在人类肿瘤中,ASPP2表达常受抑制,小鼠动物模型显示,ASPP2等位基因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说明ASPP2 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9]。
3.2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肿瘤中发现的最普遍的基因异常之一。
研究显示:人类50%以上的肿瘤与P53基因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10]。
TP53 突变在肿瘤发生中是非常常见的,不同位点的点突变产生了多种形式的突变P53 蛋白[13]。
P53 突变和P53 失活都将使P53 失去肿瘤抑制功能,而且突变P53 还具有了获得性功能(GOF),对肿瘤发展有促进作用。
因此在肿瘤细胞中重新激活野生型P53 和使突变P53 恢复野生型P53功能将是未来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向[12]。
3.3 Teodoro等研究者提出,P53 可激发一个阻止肿瘤新血管生成酶的产生,通过增加该酶的表达或是用基因治疗输入该酶后,小鼠的肿瘤生长变慢[2]。
Teodoro 等还研究认为P53 基因阻止肿瘤血管生成机制至少有3种途径:①通过抑制缺氧诱导因子的形成;②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前因子的合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等;③通过增加内源性血管再生抑制因子的量或激活一些抑制血管再生的酶[3]。
研究表明:用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肺癌及其他肿瘤以增加P53表达,可明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14]。
4 P53与鼻咽癌治疗
4.1由于肿瘤位置深在、隐蔽,无法外科大块切除,因此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案[5]。
临床上常见同期别鼻咽癌患者采用相同的放射治疗技术、相同的放射治疗剂量,仍有20%~40%出现照射野内复发,其主要原因考虑与肿瘤内在放射敏感性相关[15]。
研究表明:Bcl-2、Ki-67、EGFR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可做为预测鼻咽癌放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而P53则不能预测放疗敏感性[5]。
4.2中、晚期鼻咽癌复发率和转移率高、预后差,故应采用多种手段联合治疗的策略。
重组人P53腺病毒制品应用较多。
①腺病毒介导的人野生型P53基因能明显抑制鼻咽癌CNE细胞生长。
认为其可作为鼻咽癌治疗的一种选择方案[7]。
②D2-40是一种小分子勃液样跨膜糖蛋白,主要表达在淋巴管内皮上,而在血管内皮上不表达,广泛地用作淋巴内皮细胞和淋巴管生成的特異性标志物。
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发现rAd-P53瘤内注射后鼻咽癌原发灶组织中D2-40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所以rAd-P53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鼻咽癌组织内淋巴管生成,从而抑制鼻咽癌的淋巴道转移途径[8]。
③导入肿瘤细胞内的rAd-P53基因与放化疗一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且与放化疗具有协同治疗作用,且rAd-P53瘤内注射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可获得更好的肿瘤完全缓解率[17]。
④通过瘤体内注射rAd-P53可以提升瘤体内功能性P53的表达,并
且可以进一步导致瘤体内P21蛋白的表达,这也可能是其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之一[16]。
⑤rAd-P53瘤内注射后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在抑制鼻咽癌复发和转移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P21WAF1蛋白的表达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P53蛋白可通过调节P21WAF1蛋白的表达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两者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6]。
5结论
P53 基因在细胞周期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基因治疗是针对肿瘤发病机制的治疗手段,它为肿瘤治疗开拓光明前景。
P53 基因药物必将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并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P53基因治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已经应用于临床,但是剂量、时间等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Toledo F,Wahl GM.Regulation the P53 pathway:in vitro hypotheses,in vivo veritas [J].Nat Rev Cancer,2006,6(12):909-923.
[2]Teodoro JG,Parker AE,Zhu X,et al.P53 mediated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through up regulation of a collagen prolyl hydroxylase [J]. Sc ien ce,2006,313 (5789):968.
[3]Teodoro J G,Evans S K,Green M R. Inhibition of tumor angiogenesis by P53:a new role for the guardian of the genome[J].J Mol Med,2007,85(11):1175-86.
[4]楼建军,朱小东,曲颂,等.P53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09.
[5]敖帆,廖瑜露.P53、Ki-67、Bcl-2、EGFR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07.
[6]兰桂萍,司勇锋,翁敬锦,等.P53和P21WAF1在鼻咽癌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表达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J].肿瘤防治研究,2012,08.
[7]敖敏,何刚.P53基因药物抑制人鼻咽癌生长的免疫组化研究[J].四川医学,2009,08.
[8]江河,兰桂萍,翁敬锦,等.rAd-P53鼻咽部瘤内注射对鼻咽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09.
[9]刘凯,王安娜,姜涛,等.ASPP2以P53非依赖形式促进自噬引起Hep3B 细胞凋亡[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07.
[10]杨建洲,王金胜,纪爱芳,等.P5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05.
[11]徐文达,高平,杨文君.P53信号通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09.
[12]陆思千,賈舒婷,罗瑛.突变P53功能研究新进展与个性化的肿瘤治疗新策略[J].遗传HEREDITAS,2011,06.
[13]张巍,顾岩.细胞凋亡与肿瘤化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02.
[14]贾春平.抑癌基因P53与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J].生命科学,2008,06.
[15]王晓红,王建功,张静,等.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鼻咽鳞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9.
[16]黄波,司勇锋,兰桂萍,等.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53、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广西医学,2011,11.
[17]兰桂萍,司勇锋,韦海明,等.rAd-P53瘤内注射联合放化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细胞凋亡的变化[J].当代医学,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