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正式)
ESD防护作业管理办法(2篇)
![ESD防护作业管理办法(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3c3c4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3.png)
ESD防护作业管理办法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防护作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生产过程中对静电的控制,防止静电引起的火花自熄爆炸,减少产品损坏和使用于该产品的材料损坏及人员的触电危险,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的所有静电敏感区域和具有静电危险性的工作岗位人员。
第二章静电防护物品第三条为防止静电危害,敏感区域或工作岗位人员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静电工具和装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物品:1. 防静电服装:包括防静电帽、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可根据工作环境和作业要求进行配置。
2. ESD标签:用于标记防静电装备和敏感区域,提醒人员注意防静电措施。
3. 防静电工具:如防静电镊子、防静电扳手等,用于操作敏感电子元器件。
4. 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地垫:用于敏感区域的地面覆盖材料,将人体静电引流到地面。
5. 防静电包装材料:用于包装敏感电子产品,防止静电损害。
第四条防静电物品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第三章作业控制措施第五条在敏感区域工作的人员应接受防静电知识培训,掌握防静电基本理论和作业技能,严格遵守以下控制措施:1. 静电控制区域划分:根据静电危险等级和作业要求,将敏感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控制区域,并设置相应的防静电措施。
2. 人员防静电控制:在进入敏感区域前,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并按照作业要求进行接地处理。
3. 作业设备防静电控制:作业设备应经过防静电处理,如安装防静电地线、使用防静电材料等。
4. 静电灭火措施:敏感区域应设置静电灭火设备,如静电灭火器等,以防止静电引起的火灾。
第六条公司应制定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员工正确使用防静电物品和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要求。
第四章检测和维护第七条公司应定期对敏感区域和防静电物品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1. 防静电地板和地垫定期检测:检测防静电地面的接地情况和电阻值,确保有效引流静电。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cb0915a859eef8c75ebfb31b.png)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本标准的第 5、6、7、8章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PD CLC/TR50404:2003《机械安全避免静电危害的指南和推荐规范》、ANSI/ESD-S20、20一1999《建立一个静电放电控制大纲》、IEC79-202096-10《爆炸性气体的静电点燃危险性》。
本标准主要进行了以下修订:增加了相对湿度较低时静电危害容易发生,控制湿度可以防止静电危害发生的描述;增加了防止静电危害管理措施的要求;调整和增加了对静电消除器的使用规定;增加了对暴露表面、分层结构、金属网、防静电绳索或软管、金属链、恶劣天气、合成材料等因素的对应要求;修改了对管道施工中跨接的要求;增加了非金属材料制造罐、管道的表面电阻和体电阻率的界限要求;增加了人体静电的防护措施的内容;删除了附录中最小点燃能量数据,增加了质量浓度上下限;增加了多种物质的引爆、引燃的界限。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留根、肖义庆、臧兰兰、罗伶、陈倬为。
1 范围本标准描述了静电放电与引燃,规定了静电防护措施、静电危害的安全界限及静电事故的分析和确定。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静电引燃(爆)等静电危害场所的设计和管理。
其他的静电危害(如静电干扰、静电损坏电子元件)可以参考本标准的有关条款。
本标准不适用于火炸药、电火工品的静电危害防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6950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 GB6951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 GB1xx 防静电工作服 GB/T154636S/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107Ω的固体表面。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文(4篇)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7bfb3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c.png)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文静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在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静电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和危险。
为了防止静电危害,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定并且全面贯彻实施。
以下是一份针对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本,供参考使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预防静电危害事件的发生,本规定制定。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可能发生静电危害的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石油行业、电子产业、粉尘密集工作场所等。
第二条静电危害主要指由于静电电荷积累引发的火花、爆炸、烧伤等意外事件。
为了预防和控制静电危害,应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措施和防护措施。
第三条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静电安全管理机构,负责静电危害的预防、检查、评估和处理。
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熟悉和掌握静电危害的特点、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第四条在工作场所中,应对可能引发静电危害的区域进行明显标识,警示员工注意防范静电危害,并设置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
第五条企业应建立静电危害事件的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静电危害事件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和处理,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再次发生。
第二章静电危害评估第六条企业应对可能发生静电危害的工作过程和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评估包括但不限于静电电荷生成、积累、放电等相关因素的分析和评估。
第七条静电危害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 静电电荷生成和积累的可能性分析;2. 静电电荷放电引发火花、爆炸等事故的可能性分析;3. 静电危害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潜在风险评估;4. 静电危害控制措施的可行性评估。
第八条静电危害评估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在相关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进行。
评估结果应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第三章静电危害防护措施第九条在工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静电电荷的产生。
针对可能产生静电电荷的工艺、材料和设备,应选择低静电电荷材料,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装接地装置、静电消除器等。
第十条在工作环境中,应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4d621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8.png)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是一系列针对防止雷电和静电危害的管理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1. 防雷规定:
- 安装避雷装置。
对于各种建筑、设备和设施,根据其种类和用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避雷装置的安装和维护。
- 定期检测和维护避雷装置。
定期对避雷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 建立雷电监测系统。
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设备和设施,建立雷电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雷电活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开展防雷培训。
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的防雷培训,增强员工的防雷意识和应急能力。
2. 防静电规定:
- 建立防静电工作制度。
制定相关的防静电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防静电工作的有效进行。
- 使用合适的防静电设备。
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需求,使用合适的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衣、防静电鞋、防静电地板等。
- 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
对于接地要求严格的设备和工作场所,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防止静电的积聚和放电。
- 进行静电测试和监测。
定期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静电测试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具体的规定还需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进行制定和实施。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17a3b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7.png)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____米/秒。
12、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13、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4、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5、设备、贮罐、机组、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互联接地。
16、防静电接地体的安装,应在设备、机组、贮罐等底角边缘上钻孔攻丝,焊接端子(或螺栓)用不小于M10的螺栓连接,并应有防松装置,均应涂上工业凡士林油;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缠绕连接时,应蜡焊,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
17、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5)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5)](https://img.taocdn.com/s3/m/260c9d1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a.png)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5)五、严禁穿戴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尤其不应在该区穿、脱衣服或用化纤织物擦拭设备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冬天脱毛衣或腈纶等化纤衣服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在黑暗处还能看到蓝色静电闪光,这就是人体静电放电引起的。
因为人穿着化纤材质的服装如涤纶、尼龙等衣服在活动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就极易产生静电使人体带电,上述看到蓝色电闪光的放电现象,其静电压可达30伏,最高可达上万伏。
人体带电的初期电荷分布在局部地方,由于人体对静电有一定的传导能力,因而经过一按时间后就会形成人体周身带电,电荷流散到全身表面,达到静电平衡。
一旦发生静电放电,就极易引爆四周的易燃、易爆区。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装置区、装卸站台和罐区,一般均为易燃、易爆危险区。
在这些区域内大多接触各种易燃、易爆物料,加之设备、管道可能泄漏等原因,往往形成了可燃性爆炸混合物气体,一旦发生静电放电,就极易引爆四周的混合气体空间而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例一:1993年1月8日7:30,某烟花爆竹厂工人手拿搪瓷盆到储药库内装取已经配好的烟花混合药,身穿化纤衣物的配药员往搪瓷盆倒储药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高感度的烟花混合药爆炸,死亡12人,重伤2人,生产车间全部炸毁。
例二:1988年2月22日8:30,某石化公司石化厂聚丙烯装置由于反应不好,被迫停工检修。
上午将人孔打开进行通风置换,14点由3名修理工进行清釜作业,1人在釜内清理结块,2人在釜外人孔处接料,3人轮换进釜清理。
14:15釜外人孔处产生静电火花引燃釜内可燃气体,发生闪爆,3人烧伤。
事故直接原因是釜外接料的职工身着涤纶服装,在接、传料的活动中,粘块与衣服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并引燃可燃气体(事故后对被烧的涤纶衣服进行检查,发现前胸左侧有烧黄痕迹,面积为10× 10毫米);通风置换不彻底,釜内残存可燃气体,在清理搬运结块的过程中,残存于不易被置换部位的可燃气体不断逸出,充满空间,遇静电火花发生爆炸也是主要原因。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文(三篇)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689a7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1.png)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文静电危害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防止静电危害,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和措施,并加以执行。
以下是一份关于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本,旨在引导各单位和个人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稳定。
1. 前言本规定旨在建立和实施静电危害防护措施,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应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商业和办公环境。
2. 定义2.1 静电:指由于电荷分离所产生的电磁场,由带电物体累积而导致的现象。
2.2 静电危害:指由于静电产生的不受控的放电所引发的火灾、爆炸、触电等风险。
3. 职责和义务3.1 目标:制定和执行静电危害防护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稳定。
3.2 职责:3.2.1 上级管理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应确保该规定的贯彻执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
3.2.2 部门和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静电危害防护工作,并对其履行职责进行监督和评估。
3.2.3 员工应积极参与静电危害防护工作,配合执行规定,同时向上级报告发现的问题。
4. 静电危害防护措施4.1 静电危害评估4.1.1 制定并实施静电风险评估方案,对潜在的静电危害进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4.1.2 对新设备、新工艺或新材料引入前,应进行静电危害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2 排除静电积聚4.2.1 确保工作场所、设备和物品的表面保持干燥洁净,定期清洁和维护。
4.2.2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备和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及时修复故障。
4.2.3 采用合适的接地措施,确保设备和容器处于良好接地状态。
4.3 员工安全培训4.3.1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静电危害防护培训,包括静电危害的认识、防护知识和措施等。
4.3.2 针对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内容。
4.3.3 定期组织培训并测试员工的防护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其了解和熟悉相关规定。
4.4 防护装备和工具4.4.1 为员工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装备和工具,如防静电服、防静电手套等。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551bf0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f.png)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
1. 定期检查和维护静电防护设施,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在易发生静电的工作区域内使用地板导电材料,并定期检查和清洁地板。
3. 禁止在易发生静电的工作区域内使用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如塑料袋、泡沫,以及橡胶等材料。
4. 在易发生静电的工作区域内,使用导电工具和器械,并确保其与接地设施连接。
5. 定期清洗和防止静电积聚的设备和表面,如机器、工作台等。
6. 在易发生静电的工作区域内,使用合适的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以减少静电的积聚和释放。
7. 避免在易发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金属容器,以减少静电的积聚。
8. 在易发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合适的静电消除设备,如静电消除器、静电导线等,以降低静电的危害。
9. 建立静电安全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10. 定期进行静电危害风险评估,对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建立应急预案,以妥善处理静电事故。
第 1 页共 1 页。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5篇)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3bfa9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f.png)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1)严格按规定的流速输送易燃易爆介质。
2)易燃易爆介质输送停止后,须按规定静止一定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量,采样等作业。
3)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尤其不得在该区穿、脱衣服或用化纤物擦拭设备。
4)容易产生化纤和粉尘静电的环境,其温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界限内。
5)易燃易爆区,易产生化纤和粉尘静电的装置,必须做好设备防静电接地,混凝土的装置、设备、橡胶地板、导电鞋等要符合规定。
6)易产生静电设备的装置必须设静电消除器。
7)防静电措施和设备,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并登记存档。
8)新产品、设备、工艺和原材料的投用,必须对静电情况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消除静电措施。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2)为了防止静电危害,许多行业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规定:1.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合的静电防护服,并佩戴静电消除器具,如静电消除腕带或鞋底。
2. 设备和工具:静电敏感的设备和工具应该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包括设计和制造防静电的材料和技术。
3. 电气设备接地: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的接地标准,以确保静电的安全释放。
4. 防静电地板:在静电敏感的地方,应使用防静电地板,以减少或消除静电的发生。
5. 防静电处理区域:在静电敏感的区域,应设立专门的防静电处理区域,对静电敏感的物品进行防护和处理。
6. 静电控制程序:在工作过程中,应制定和执行相关的静电控制程序,包括清洁和保养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接地系统、培训员工等。
这些规定和措施旨在帮助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不同行业和工作环境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和标准,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防护措施。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3)为了防止静电危害,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规定,以减少静电危害。
1. 工作场所规定:在工作场所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静电危害。
例如,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工作环境,可以在地面上设置导电地板或使用防静电地板材料。
防静电安全规定(培训)
![防静电安全规定(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e722751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a.png)
防静电安全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防静电的安全管理,防止静电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企业防静电安全管理。
第三条企业机动(设备)、电气部门为防静电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识别可能产生静电的场所、设备、设施;负责防静电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防静电设施隐患排查。
第四条生产作业区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物体,应采取符合相关标准、规程的工业防静电接地措施。
(一)使用、贮存、输送、装卸、运输易燃液体(如烃类、溶剂)、易燃液态气体、产生可燃性粉料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装卸场所以及可能产生静电积聚的生产设施等都应有防静电接地措施;(二)设备、储罐、机组、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互联接地;(三)防静电接地体的安装,应在设备、机组、贮罐等底角边缘上钻孔攻丝,焊接端子(或螺栓)采用符合相关要求的螺栓连接,并应有防松装置,并应均匀涂上工业凡士林油;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缠绕连接时,应蜡焊,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四)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五)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采用橡胶或塑料管时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导电胶管,并必须可靠接地;(六)易燃易爆生产设备及贮罐上的排空口应设有阻火器,进料管从设备上部进入时,应将其进料管延伸到接近设备底部以免产生静电;(七)收集和过滤粉料的设备,应采用导静电的容器及滤料并予以接地;(八)对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或容器等,应防止不正常的泄漏,并宜装设气体泄漏自动检测报警器;(九)高压可燃气体的对空排放,应选择适宜的流向和处所。
对于压力高、容量大的气体如液氢排放时,宜在排放口装设专用的感应式消电器,同时要避开可能发生雷暴等危害安全的恶劣天气;(十)当不能以改善工艺条件等方法来减少灌装液体物料的静电积聚时,应采用液体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应装设在尽量靠近管道出口处。
国内外标准对人体静电管理的规定(摘录)
![国内外标准对人体静电管理的规定(摘录)](https://img.taocdn.com/s3/m/c5a7513231126edb6f1a10aa.png)
国内外标准对人体静电管理的规定(摘录)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6.5 人体静电的防护措施6.5.1当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和1区,且可燃物的最小点燃能量在0.25mJ以下时,工作人员穿防静电鞋、防静电服。
当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上时,可穿棉工作服。
6.5.2静电危险场所的工作人员,外露穿着物(包括鞋、衣物)应具防静电或导电功能,各部分穿着物应存在电气连续性,地面应配用导电地面。
6.5.3禁止在静电危险场所穿脱衣物、帽子及类似物,并避免剧烈的身体运动。
6.5.4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和1区工作时,应佩戴防静电手套。
6.5.5防静电衣物所用材料的表面电阻率<5×1010Ω,防静电工作服技术要求见GB 12014。
6.5.6可以采用安全有效的局部静电防护措施(如腕带),以防止静电危害的发生。
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第四条 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进入储罐和槽车时,初流速不应大于1m/s。
当入口管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高不应超过6m/s。
7、工作人员在检尺、测温和采样前,应消除人体静电。
第十一条 为防止人体带静电产生电击或放电,引起可燃性物质着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作业前应消除人体静电。
第十二条 储罐梯子入口处,应在已接地的金属扶栏上留出0.5~1m长的裸金属面,作为手握接地体。
第十三条 为防止人体带电危害,着装应注意:1、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应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鞋靴;2、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应穿脱衣服、鞋靴,不准梳头;3、除雨天和在积水场所进行作业时可穿着橡胶雨衣和高统皮靴外,均不应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4、人工清洗油罐和刷槽车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雨衣、导电胶靴。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92)4.7 防止人体带电4.7.1当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及1区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袜,且应配置导电地面(参见GB 12014和GB 4385)。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本(3篇)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ade36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b.png)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本静电危害是指人体或设备遭受静电放电而造成的伤害或破坏。
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电子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静电危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防止静电危害的发生,有效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设备的安全,制定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针对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范文,共____字,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静电危害的防范和控制,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设备的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电子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静电防护工作。
第二章静电危害的分类与评估第三条静电危害根据其影响程度分为轻度静电危害、中度静电危害和重度静电危害。
第四条对静电危害进行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工作场所的气温、湿度和湿度变化、人体接地情况、工作设备的结构和材质等。
第五条静电危害的评估结果应考虑静电放电对人身健康和设备安全的潜在影响,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三章静电防护措施第六条设备和建筑物的设计、选择和安装应考虑到静电防护的要求,尽可能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的可能性。
第七条工作场所应保持适当的湿度,湿度应控制在30%~70%的范围内,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第八条工作场所应设置静电防护带,带电物体和人员必须在进入工作场所前进行除电处理。
第九条工作场所应配备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相关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并定期检查使用情况。
第十条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工具和物品,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包括接地、屏蔽、绝缘等。
第十一条严禁在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中使用或存放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和物品。
第十二条对静电危害较重的工作岗位人员,应配备专门的静电防护设备,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第四章静电防护管理第十三条静电防护工作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并由专门负责静电防护的人员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对于静电敏感的工作岗位和设备,应定期进行静电防护检查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厂房防静电管理规定(3篇)
![厂房防静电管理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27d9e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f.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本厂区生产、科研及办公等场所的安全,防止静电危害,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国家有关防静电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厂区所有生产、科研及办公等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厂房、实验室、办公室、仓库等。
第三条防静电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防静电设施的有效性和人员的防静电意识。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厂长对本厂区的防静电工作全面负责,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具体负责防静电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设立防静电管理小组,负责本厂区防静电工作的具体实施,其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和修订防静电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2. 组织开展防静电培训及宣传教育;3. 检查和监督防静电设施的使用和维护;4. 调查处理防静电事故,提出整改措施;5. 定期向上级汇报防静电工作情况。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防静电工作负责,具体职责如下:1. 组织实施本部门的防静电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2. 负责本部门的防静电设施配置及维护;3. 对本部门人员进行防静电培训及宣传教育;4. 定期检查本部门的防静电工作,确保防静电设施的有效性。
第三章防静电设施第七条防静电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防静电地面: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胶垫等;2. 防静电工作台:如防静电工作桌、防静电椅等;3. 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手腕带、防静电鞋等;4. 防静电接地装置:如接地线、接地棒等。
第八条防静电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由专业厂家生产,并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九条防静电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防静电操作规程第十条进入防静电区域的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等,并使用防静电手腕带等防静电设备。
第十一条防静电区域内的设备、工具、容器等应定期进行静电测试,确保其防静电性能。
第十二条防静电区域内严禁使用产生静电的设备,如手机、电脑等。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3a25c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4.png)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雷击和静电引发的火灾及其他危险情况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1. 建筑物防雷规定:
- 建筑物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雷击防护设施的设计和建造。
- 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雷针,低层建筑应设置接地装置,确保建筑物及周边地区的安全。
2. 安全距离规定:
- 在雷电频繁区域和雷电重灾区域,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在过雷雨期间从事户外活动。
- 在雷雨天气中,在室外不得靠近高大的金属建筑物、敞开的空地、高压线、电塔等。
3. 防静电管理规定:
- 静电敏感区域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例如,使用导电材料铺设地面,定期清洁、除尘,避免使用非导电的物品等。
- 静电灭火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应按照规定进行,确保工作场所的静电安全。
4. 预防雷击的个人防护措施:
- 在雷雨天气中,不要站在高处、开阔地或者敞开的空地上。
- 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如金属桌椅、金属门把手等。
- 避免拨打电话、使用电脑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活动,以防止由于雷击引入电脑或者电话设备引发的电击事故。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具体的规定因地区和行业而有所差异,建议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具体操作和防护。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加强员工的防雷、防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5篇)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77e82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0.png)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加强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的管理,规避因雷电、静电引起的事故风险,保障本公司的安全生产,保证人员及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
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
负责本部门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管理。
4内容与要求4.1盛装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必须加设防静电装置,并经常检查,保障无损、好用。
4.2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的管道,必须做好防静电连接,并保证可靠。
4.3输送易燃易爆物料时,要严格控制流速,管道内流体的流速不准超过____米/秒,伸入贮罐的进料管道应加伸长管,从底部进料,以防发生事故。
4.4在装卸可燃液体过程中,禁止从槽车或其他容器中取易燃易爆液体样品,如需取样,应在停止取样____分钟后进行。
4.5凡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
4.6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不得与避雷和电器保护的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应单独设置,并离开避雷的接地装置至少____米以上。
4.7生产装置、设备、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和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应符合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4.8为防止雷电可能造成的破坏,独立避雷针、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接地电阻的测定必须在每年的雷季前进行一次。
4.9每个避雷针应设单独的接地极板,避雷针装置必须与其所保护的所有金属物体绝缘。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2)防雷、防静电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和落实防雷、防静电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规定十分必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防雷、防静电管理的规定,共计____字。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防雷、防静电管理,预防雷击、静电引起的事故和损失,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包括生产、经营、研发等各类场所和行业。
第三条防雷、防静电管理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涉及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
2010-12-31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版)
![2010-12-31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4060fa866fb84ae55c8d26.png)
——接地连接工作应在打开盖之前完成.
—-连接应紧密可靠,不准采用缠绕连接。
—-要接在罐车的专用接地端子处。
——静电专用接地端子距装卸油口应大于1.5m。
——在达到静置时间,且关上盖后方可拆除连接.
k)作业前,应检查作业设施是否符合规定,放掉罐内垫水或存水,清除罐内杂物,尤其是未接地的浮动物。
l
m
3。2。13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品装入油罐、铁路槽车、汽车罐车等金属容器时的安全油面电位值应不大于12kV.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应大于50ps/m。
3.2。11铁路栈台防静电要求应符合GB13348-2009的相关规定,且满足以下条件:
a)装卸油前,应检查槽车内部,不应有未接地的漂浮物;
b)铁路槽车装油时,鹤管应放入到罐的底部.鹤管出口与槽车的底部距离不应大于200mm.铁路槽车装油速度宜满足:
υD≤0。8
式中:
υ—油品流速,m/s;
D—鹤管直径,m。
GB13348-2009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JT154—1994 油船洗舱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3防静电技术
3.1基本要求
3。1。1工艺设施中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和措施:
a)尽量减少可燃液体、粉体、粉尘等流动时静电的产生;
b)防止可燃液体中加入水分和气体;
c)设法导出或中和产生的静电荷,使其不能积聚;
d)防止高能量的静电放电;
3.2。9管线吹扫清洗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a)蒸汽吹扫清洗轻质油品管线前,先用惰性气体或水(流速限制在1m/s以下)扫线,再用蒸汽吹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严格按规定的流速输送易燃易爆介质。
2) 易燃易爆介质输送停止后,须按规定静止一定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量,采样等作业。
3) 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尤其不得在该区穿、脱衣服或用化纤物擦拭设备。
4) 容易产生化纤和粉尘静电的环境,其温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界限内。
5) 易燃易爆区,易产生化纤和粉尘静电的
装置,必须做好设备防静电接地,混凝土的装置、设备、橡胶地板、导电鞋等要符合规定。
6) 易产生静电设备的装置必须设静电消除器。
7) 防静电措施和设备,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并登记存档。
8) 新产品、设备、工艺和原材料的投用,必须对静电情况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消除静电措施。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