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新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
(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及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2. 词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掌握。
3. 作者生平背景及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三、教学难点:1. 词中较为生僻的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内容、修辞手法等。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分析词中的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词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理解词的内容。
3. 讲解:讲解词中的生僻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5.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词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词的美。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篇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培养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情感目标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3、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三、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设想:1、通过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有关经历和思想,让学生“知人论世”整体把握词的写作背景和动机。
(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
上友是以古人为朋友。
文学创作有时需要借鉴古人。
)2、通过听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韵味,整体感知和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3、通过探讨词中典型的景色描写、典故运用所蕴涵的深层涵义及所依附的丰富情感,探索词的丰富意蕴。
从而让学生透过文本去理解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青年,他既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张子房,也不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关云长,更不是“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岳鹏举,但这个人却能够率领区区50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拥有5万多精兵的敌营,活捉了杀死自己首领的叛徒,然后风驰电掣扬长而去。
此人英武过人,智略同样超群,当时就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
他所创的飞虎军,虽为地方武装,但可以“雄镇一方”,“谈笑间”能让敌人“樯橹灰飞烟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精选5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精选5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教学重点:1、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难点: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内容、考试、要求由教师讲解,分析内容和手法采取提问和讲授相结合办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语】辛弃疾,我们所熟知的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你可曾知道,在文学之外的辛弃疾是怎样的人呢?他曾经揭竿而起,曾经威震四方,曾经率领区区五十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敌营,在五万多精兵驻守的兵营中活捉了杀死己方将领的叛徒,更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肯定他的谋略超群。
但这样一位将才,却在当时的时局之下,备受排挤,有心杀敌,但却无路请缨,终至壮志难酬。
然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壮志难伸的辛弃疾在文学方面却是成就卓著,成为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人称“词中之龙”。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这位词坛大家,主要来欣赏他的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正值“靖康之难”,中原沦入金人之手,北方的抗金斗争此起彼伏。
在遍地烽烟之中,辛弃疾降生了。
他出生的第二年,南宋朝廷与金人签订了屈辱条约,从此形成南北分裂的政治格局。
辛弃疾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辛弃疾的豪放派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 辛弃疾豪放派诗歌风格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其他辛弃疾的诗歌,感受其豪放派风格。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写一篇关于辛弃疾诗歌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通用5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通用5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为: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为: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
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
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一)分析词的上片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
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借景抒情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内容、注释、翻译和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和词作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题目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解释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教师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教师讲解诗词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齐读诗词,体会节奏和韵律。
(2)学生个别背诵,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6. 创作练习:(1)学生模仿辛弃疾的词风,创作一首小令。
(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7.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和重点。
(2)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诗;(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 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3.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鉴赏;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包含诗歌全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等;2. 相关资料:关于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全文,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作者和。
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诗歌解析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进行详细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5. 情感共鸣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诗歌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短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诗意和诗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解析。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品读法: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讨论分析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实例讲解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辛弃疾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3. 品读感悟:组织学生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5. 讲解示范: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6. 实践演练: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分析其他古诗词。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8.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六、课后作业:1. 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分析一首古诗词,体会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写一篇关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短文,阐述自己的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在讨论分析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鉴赏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内容:1. 介绍辛弃疾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
2. 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活动设计
情境模拟
通过模拟诗人创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的历史背景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创作灵感和情感 表达。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和赏心亭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诗歌中的场景和情节,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和感受。
定期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 题和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不断 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背景知识
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 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文学成 就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以便更好 地理解诗词内涵。
相关诗词作品欣赏与比较
相关诗词作品欣赏
选取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主题 或风格相近的诗词作品,进行欣赏和 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 养。
比较分析
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与其他相 关诗词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表 现手法、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异同,培 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背景。
词作内容
阐述词作的主题、情感和意象,引 导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味和意境。
艺术特色
分析词作的艺术手法和风格,提高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词作的基本 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相 关的文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词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和 分析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水龙吟登建康 赏心亭》的背景、意境、艺术手法等知识点,并 能够熟练背诵和默写全文。
教学方法运用
本次教学采用了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 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了深刻的体 验和感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2. 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解释诗歌的题目《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含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1. 逐句解读诗歌内容,解释生词和典故。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以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建康赏心亭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登上赏心亭。
3.2 朗读与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2.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理解。
3.3 内容分析:1. 分组讨论诗歌的每一句,解释生词和典故。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4 欣赏与创作:1.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或对国事的忧虑。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1. 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包括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
2.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确保能够正确地记忆和理解诗歌。
4.2 学生内容分析的评价:1.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生词和典故的掌握。
2. 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如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释。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1. 诗歌文本《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相关推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二、教学设想: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1、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
(选择部分即可)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bull;登建康赏心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了解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讲解建康赏心亭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2.2 诗词结构分析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解释诗词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诗词导入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感受其音韵美。
提问学生对诗词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3.2 诗词分析逐句解析诗词,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体验诗词中的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和理解诗词的能力。
检查学生对诗词的背诵情况。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测试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设计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观点。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和教案。
提供多媒体课件和详细的教学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5.2 相关诗词资料和参考书。
提供相关的诗词资料和参考书,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分享。
6.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绘画、表演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诗词的感受。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背诵诗词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家长监督并签字确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
1.1.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1.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抒情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2.2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的情感。
1.2.3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提高自己的诗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诗歌中的美。
1.3.2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爱。
1.3.3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诗歌创作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共八句,每句七言。
2.2 教学重点2.2.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2.2.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3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抒发方式。
2.3 教学难点2.3.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3.2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抒情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建康赏心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诗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的情感。
3.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情感。
3.6 模仿创作学生模仿《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创作,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抄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加强记忆。
4.2 分析并解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理解能力。
4.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诗歌创作,提高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对教学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爱国情怀。
(2)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增强文化素养。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3)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诗词意境的感悟和描绘。
(3)作者情感的表达和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词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词解析:(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2)讲解关键词语和典故。
(3)揭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词意境。
(2)引导学生想象和描绘诗词中的画面。
(3)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词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选择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六、教学资源1.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注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讨论,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 诗人的情感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课本。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辛弃疾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诗文大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诗歌,并回答相关问题。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欣赏古典诗词。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辛弃疾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问题回答的正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3. 课后分享: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辛弃疾其他作品的了解和分享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以及教学难点的攻克情况。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辛弃疾及其作品的理解,可以组织一次课外活动,如参观辛弃疾纪念馆或者举办一个以辛弃疾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学习诗歌,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九、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与辛弃疾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使用互联网资源来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历史资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新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说课稿赤城一中李霞一、说教材(一)、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一首词。
这个单元选取了宋代四位大家的八首词,文学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分析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区别。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主要以报国无门的悲愤和乡关之思为主题,上阙重在写景,借景抒情;下阙用了三个典故,借典抒情。
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对豪放派的风格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体味词的意境美。
”依据单元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2、理解用典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作者的爱国之情及思乡之感(三)、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我校的学情。
我校的高一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因为高一此前已学过古典诗词,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已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及学生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
2、领略辛弃疾的豪放风格,感受他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能力目标:1、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育学生胸怀大志,热爱祖国。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词人形象,饱含着词人复杂丰富的情感,而情感的表达又使用了多种表现技巧来实现。
因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引导学生珍惜生活、积极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典故的理解。
(2)诗词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情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讲解稿。
2. 学生准备:预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了解作者和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和诗词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词中的典故。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词的字词和意义。
(2)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诗词内容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2)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4)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2)学会通过分析诗词意象、修辞手法来欣赏古典诗词;(3)培养阅读、思考、表达、倾听等多方面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3.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2. 修辞手法的运用;3. 对诗词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词全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2. 准备诗词鉴赏的相关资料,如诗词鉴赏方法、修辞手法等;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理解题目的含义;(3)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引导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词大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词中的生僻字词;(3)学生结合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词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阐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5. 课堂练习(1)学生结合诗词内容,运用所学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小诗一首;(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成果;(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从关键字词入手,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建康美景的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析和典故理解。
2. 诗词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关键字词和典故的翻译和理解。
2. 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杨洪基和诗词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题目和关键字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关键字词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学讲解:(1)解析关键字词和典故的含义。
(2)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写一篇关于诗词意境和情感的分析短文。
3. 收集有关杨洪基的资料,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成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说课稿
赤城一中李霞
一、说教材
(一)、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一首词。
这个单元选取了宋代四位大家的八首词,文学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分析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区别。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主要以报国无门的悲愤和乡关之思为主题,上阙重在写景,借景抒情;下阙用了三个典故,借典抒情。
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对豪放派的风格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体味词的意境美。
”依据单元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理解用典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作者的爱国之情及思乡之感
(三)、教学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我校的学情。
我校的高一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因为高一此前已学过古典诗词,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已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及学生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
2、领略辛弃疾的豪放风格,感受他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能力目标:1、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育学生胸怀大志,热爱祖国。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词人形象,饱含着词人复杂丰富的情感,而情感的表达又使用了多种表现技巧来实现。
因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应善于启发,相机诱导,教学才能获得成功。
叶圣陶先生也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
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感情。
2、提问讨论法:设计问题,师生互动。
3、点拨法:指点迷津,感受技巧。
4、想象鉴赏法: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5、讲练结合法:精讲多练,知识延伸。
(二)学法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
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
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
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1、诵读: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讨论:让学生根据问题,相互讨论,在讨论中体味作者情感。
3、想象:让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通过想象词意境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4、拓展:课上拓展辛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下拓展描写辛弃疾爱国之情的现代文《郁孤台之魂》。
5、练笔:在《辛弃疾啊,辛弃疾》或《梦回南宋》中任选一题写抒情散文,
读写结合,陶冶情操。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三)教法和学法的理论依据
教法和学法力求统一。
运用多媒体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
诵读法: 是语文教育的优秀方法之一,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文章的行文脉络、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提问讨论法: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点拨法: 在关键处,进行恰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把问题引向深入。
想象鉴赏法: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能进一步的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讲练结合法:在品味词的意境后,学生进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发展深化。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朗诵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对联是描写谁的,你能从中获取到什么信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通过对联概括了解辛弃疾的词风及思想情感,引起学生学习本词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直接过渡到本词的品味和鉴赏。
(二)、解题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因而让学生来说说“我所知道的辛弃疾”,教师再对作者和背景进行补充。
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播放朗读音频后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在全体学生齐读后,指名学生朗读。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有利于记诵,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
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词的感情基调和丰富内涵,积极酝酿感情进入词的赏析。
2、理解词意,概括内容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全文,疏通词句,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和向老师发问,教师巡视点拨。
(2)请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A、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B、这首词的上下片内容各写什么?
通过这两个问题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结构和内容
(四)、深入学习
首先,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景色描写营造了什么的意境)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请同学们模仿动作并设想自己会在哪种情况下有类似动作,深刻理解作者感情。
通过问题使学生体会景色描写中所依附的深层感情,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这是走向鉴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其次,合作探究。
我也设计了两个问题:
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这属于什么手法?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2、下片最后一句词与上片哪一句的意境是相同的?直接表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链接关于用典的知识,通过理解作者在词中运用的历史典故来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抱负。
深入学习这个环节需要相机点拔,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有所感却说不出”的情况。
要通过诱导让其品出景物和典故所蕴含的作者感情。
(五)小结
1、本词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
然而贴切,深沉而含蓄。
2、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报国欲死无战场,栏杆拍遍悲断肠,这就是一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真实写照。
(六)拓展训练
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体会词人寓情于景的写法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七)、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整首词。
2、读现代文《郁孤台之魂》并回答相关问题。
3、以《辛弃疾啊,辛弃疾!》或《梦回南宋》为题写不少于500字的抒情散文。
通过这三个作业,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巩固所学知识,加深感情领悟且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实现了能力的迁移。
五、说板书
板书直观地体现了本词的内容、结构、作者感情和艺术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了本词。
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简练,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背诵,增强了教学直观性和教学效果。
六、说课后反思
每堂课上完之后,总是有欣慰也有遗憾。
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以朗读带动体会,用问题加深感受,借拓展增强领悟。
学生能够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理解内容,赏析手法,把握形象,并做到读写结合,最终得到情操的陶冶。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学生朗读感情仍不到位,需加强训练,二是有些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还需多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办法。
三是拓展延伸不够,可再利用学案补充几首不同风格的辛词。
教学和电影一样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
如果再重新上一次这节课,肯定还会有很多不足。
但我要努力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我希望能在不断的反思和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