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制动总阀原理讲解(3514)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阀体接口说明:
1口— 进气口 2口— 出气口 3口— 排气口 4口——控制口
如11代表第一个进气口,12代表第二个进气口,22 代表第二个出气口,以此类推
谢谢各位!
2、产品表面应清洁,无切屑、锈蚀、飞边、毛刺、裂纹、 磕碰等有害缺陷。
3、产品的额定气压为800+50KPa,允许1000+50KPa气压下 短期工作。
4、密封性实验: a、解除制动状态下,使接口11和12各充气至800kpa,关
闭进气口开关,经5分钟后,11和12口压降应≤10kpa。
b、全制动状态下(约施加2000N的力),使进口气11和12 充气至800kpa,关闭进气口开关,各气表压降≤20kpa。
五、性能实验:(S为挺杆座推动行程)
a、S=2(+1, -0.3)mm时,进气口11开始进气。
b、S=7.5(+1.5, -1.2mm)时,21口输出压力 应为P21=300kpa
c、S=10.2(+0.2, -1)mm时,21口输出压力 应为P21=800kpa
d、在21口输出压力为
P21=200±50kpa,△P=P21-P22=30(+10,20kpa)
主要用 于车型
缺点和 优点
农用车,三轮车
单进单出,不适用于 双管路挂车系统,优 点:造价便宜
主要出口伊朗
国内各种车型
两条管路完全独立,其 中一条管路损坏不会对 另外一条管路造成任何 影响。
两条管路串联在一起, 两条管路相互独立又 相互依赖。目前用的 最多的就是这种。
三、工作原理:
行车制动,踏板踩下时。
六、性能曲线(一)
总阀静特性输出气压-输入力曲线(元丰测试)
六、性能曲线(二)
总阀静特性输入力-位移曲线(元丰测试)
六、性能曲线(三)动特性
总阀输出气压-时间曲线(元丰测试)
七、注意事项:
a. 产品在安装时必须按管路图的接法安装气管,切 不可错接,否则会出现漏气现象。
b. 管路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安装制动总阀,否则 影响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2. 刹车太快或太慢。 其主要原因是上活塞中的橡胶弹簧损坏。排除方法:更 换橡胶弹簧。
3. 排气太慢。其主要原因是密封元件与其配合元件摩擦 力太大或排气口有杂物。 排除方法:〈1〉在配合元件的表面涂抹润滑脂:
〈2〉选择合理的密封元件。〈3〉检查排气口。
九、技术参数:
a. 工作介质:空气 b. 工作压力:0.8MPa c. 最大工作压力:1.0MPa d. 工作温度:-40°C—+80°C
制动总阀(脚刹)原理讲解
目录:
1、总阀用途 2、总阀分类 3、工作原理 4、技术条件 5、注意事项 6、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7、技术参数
总阀使用说明:
一、用 途:
用于行车制动。在双管路制动系 统的制动过程和释放过程中实现灵 敏的随动控制。
二、制动总阀分类
名称
单腔总阀
并联双腔总阀
图示
串联联双腔总阀
•2、解除制动时,
•21、22口的气压分别 经排气门d和h从排气 口3排向大气。
•3、当第一回路失效后, 活塞c经阀门e推动活塞 f向下移动,关闭排气 门h,打开进气门g,使 第二回路正常工作,不 影响第一回路失效。
四、技术条件
1、产品的外形和安装尺寸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 样 及设计文件制造。
滚轮
顶杆在滚轮的作 用下向下移动
打开1பைடு நூலகம்、12腔 阀门口,同时也 关闭排气阀门
工作原理(续)
解除行车制动, 放松踏板。
关闭11、12腔 阀门口,同时打 开排气阀门,控 制回气体路由排 气口排气入大气
•原理详解:
•1、制动时,挺杆座a经橡 胶弹簧b推动活塞c下移。关 闭排气门d,打开进气门j, 从储气筒来的压缩空气经11 口到达A腔,经21口输出, 至前后轴制动气室和挂车制 动阀。同时气流经孔d到达B 腔,作用在活塞f上,使活 塞f下行,关闭排气门h,打 开进气门g,由储气筒来的 压缩空气经12口到达C腔, 从22口输出,至前后桥制动 气室和挂车制动控制阀。
c. 三级保养时,应将总成送修理厂,由专业技工进 行拆卸修理,并使用本厂企业提供的修理包,更 换损伤损坏的零部件。
d. 清洗装配件时,严禁使用矿物油或使用汽油长时 间浸泡,请使用中性清洗剂清洗,装配时,运动 表面使用锂基脂除方法:重新润滑。
八、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 通气即漏。 a.(未使用),其主要原因是管路接错或接头漏气; b.(使用后)其主要原因是密封元件损坏。 排除方法:〈1〉按管路图连接导气管。〈2〉检查接头 是否拧紧或损坏。〈3〉更换密封元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