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和开发设想

合集下载

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步成果

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步成果

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步成果汇报会1月15日,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步成果汇报会召开。

1月15日下午,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步成果汇报会召开。

汇报会上,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设计师提交了初步设计成果,省市文物专家学者现场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初步设计成果,遗址公园规划面积547.6公顷,涵盖大汶口遗址、大汶口古镇、明石桥、文姜城等历史文化遗址。

设计者们将遗址公园规划成大汶口文化重点保护展示考古科研区和大汶口地区生态景观游赏公园,努力打造成重点突出、兼顾不同时代历史信息展示的遗址公园示范工程。

在初步规划中,大汶口遗址公园主要包括“五区一带”,即:大汶口遗址展示区(包括核心展示区、博物馆、模拟复原展示区)、大汶口古镇、文姜城遗址文化游赏区、鱼塘生态休闲区和遗址公园门前服务区以及大汶河滨水文化景观带。

汇报会上,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设计师提交了初步设计成果,省市文物专家学者现场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和专家意见后,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就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提出具体要求,他说,要按照整体保护、全面考虑、联通泰山、局部突破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考古遗址公园定位;规划设计要主动与大汶口文化保护开发、大汶河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和周边徂徕山、天颐湖等景点相结合,融入大泰山旅游圈;要按照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结合当前实际,合理确定遗址规模,让规划更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要深入分析资源优势,加快城镇发展,充分挖掘大汶口镇的古代商业文化,打造成为集游览、观光、商业、传承文明为一体的古镇。

按照规划,遗址公园将分三期完成,首期完成遗址公园门前区、遗址公园核心展示区和滨河景观整治区,二期主要建设古镇文化展示区、皇营开发展示区和综合文化研究机构聚集区,三期完成文姜城复建开发展示区、文化娱乐综合区、镇区环境整治区和高端住宅区及商业区,远期则实现大汶口镇高端新市镇建设。

历史遗迹保护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

历史遗迹保护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

历史遗迹保护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1. 难点1.1 文化与商业的冲突历史遗迹通常具有文化意义和商业价值。

保护和管理历史遗迹时,文化价值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冲突经常成为一个难题。

保护历史遗迹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定和管理方式,以确保其文化价值得到尊重和传承,同时平衡商业活动的发展和利润的追求。

1.2 资金和资源的匮乏历史遗迹的保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包括资金投入、专业人才、技术设备等。

然而,很多历史遗迹管理单位在资金和资源方面都面临匮乏的问题,导致难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1.3 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历史遗迹常常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坏,而人为破坏如盗窃、破坏性游客行为等也会对历史遗迹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威胁,成为历史遗迹保护管理中的重要难点。

2. 重点2.1 制定具体的保护规划和策略为了有效保护历史遗迹,需要制定具体的保护规划和策略。

这包括明确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制定保护措施和技术标准等。

重点应该放在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上,同时充分考虑历史遗迹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2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对于历史遗迹保护管理至关重要。

这方面包括对历史遗迹的合理使用和开发的规范、对破坏历史遗迹行为的惩处等。

通过强化法律保护,可以提高历史遗迹的保护效果。

2.3 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公众的参与和意识提升对于历史遗迹的保护至关重要。

加强公众教育,推广历史遗迹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可以有效减少破坏和损害。

3. 建议3.1 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历史遗迹保护管理养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相互借鉴和研究,共同解决保护管理中的难点和问题。

3.2 科技应用于历史遗迹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损检测、数字化复原等,在历史遗迹保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可以提高保护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完整版)历史遗迹保护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

(完整版)历史遗迹保护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

(完整版)历史遗迹保护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引言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珍贵财富,其保护管理养护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难点和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难点和重点,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历史遗迹。

难点1. 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历史遗迹常常面临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的威胁。

例如,游客的涂鸦和不当行为可能会破坏遗迹的完整性,而自然力量如风雨和地震则可导致结构物的倒塌。

如何抵御这些威胁,保护遗迹不受损,是一个难点。

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历史遗迹常常面临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的威胁。

例如,游客的涂鸦和不当行为可能会破坏遗迹的完整性,而自然力量如风雨和地震则可导致结构物的倒塌。

如何抵御这些威胁,保护遗迹不受损,是一个难点。

2. 保护原址与开放需求的冲突:历史遗迹既需要保护原址的完整性,又需要满足公众对参观的需求。

然而,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加速遗迹的磨损。

因此,如何处理保护和开放的关系,确保遗迹既能对公众开放又能得到适当的保护,是一个重要难题。

保护原址与开放需求的冲突:历史遗迹既需要保护原址的完整性,又需要满足公众对参观的需求。

然而,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加速遗迹的磨损。

因此,如何处理保护和开放的关系,确保遗迹既能对公众开放又能得到适当的保护,是一个重要难题。

3. 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历史遗迹的保护管理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但在一些地方,缺乏相关的人才队伍。

同时,对于保护管理的经费也存在限制。

这使得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点。

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历史遗迹的保护管理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但在一些地方,缺乏相关的人才队伍。

同时,对于保护管理的经费也存在限制。

这使得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点。

重点1. 科学的保护规划和措施: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是保护历史遗迹的重点之一。

这包括对遗迹特点进行细致研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如修复和加固。

大汶口遗址观后感

大汶口遗址观后感

大汶口遗址观后感
大汶口遗址,就像一本古老而神秘的史书,静静躺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翻阅。

当我走进大汶口遗址,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一进去,就感觉像是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那些出土的陶器、石器,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却好像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站在那里,看着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展品,心里满是敬畏。

你能想象吗?在那么久远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这么高的智慧和技艺。

就拿那些陶器来说吧,上面的花纹可精致了。

我就在想,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把这些花纹弄上去的呢?是用什么工具呢?也许是一根细细的树枝,也许是一种特殊的石头,谁知道呢?不过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忍不住去猜测、去想象。

还有那些墓葬的布局,也很有意思。

不同的墓葬有着不同的规格,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当时已经有了等级的划分呢?我个人觉得啊,这很有可能。

这让我对当时的社会结构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这可比在书上看那些干巴巴的文字有趣多了。

在遗址里走了一圈,我真是感触良多。

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个发现,都像是一颗星星,照亮了我们对古代文明探索的道路。

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古代相比,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我们又不能忘记这些古老的根源,因为它们是我们文化的根基啊。

我觉得大汶口遗址就像是一座宝藏,里面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你看了之后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如果还没去看,真的推荐你去体验一下!这真的是一次非常独特的经历,会让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更深的理解呢!。

文化遗址的保护措施

文化遗址的保护措施

文化遗址的保护措施引言:文化遗址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对于保护文化遗址不仅可以传承历史记忆,更能激发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

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文化遗址面临着被破坏或遗失的风险。

因此,制定适当的安全措施是确保文化遗址能够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关键。

一、加强监督与执法为保护文化遗址,首先需要加强监督与执法工作。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宣传和教育。

同时,要加大对文化遗址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址行为,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处罚。

此外,通过建立监控系统和巡逻队伍,加强对文化遗址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破坏行为。

二、加强文化遗址的档案建设文化遗址的档案建设是保护的基础,是对文化遗址的全面记录与重要依据。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升档案建设的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

同时,要加强档案文物的数字化整理与存储,确保文化遗址的相关信息能够长期保存。

此外,在应急情况下,还应建立应急救援团队,及时处理各种相关事故,并积极开展紧急抢救工作。

三、加强文化遗址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文化遗址的保护与修复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政府应加大对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的投入,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通过研究各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开发适用于不同类型文化遗址的保护与修复材料。

此外,还要加强文化遗址的考古研究,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和特点,为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保护文化遗址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和努力,还需要广大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意愿。

通过举办文化遗址保护知识讲座、举办展览、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文化遗址的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搭建公众参与保护的平台。

结语:文化遗址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加强监督与执法,加强档案建设,加强技术研究,同时还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与支持。

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1)

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1)

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1)关于《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1)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提要】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主体,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

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往往是大遗址遭受破坏的高危险期。

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如何保护好大遗址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任务。

【摘要题】考古学动态【关键词】大遗址/现状/问题/政策思考【正文】一、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大遗址是指大型古文化遗址,由遗存及其相关环境组成,一般是指在我国考古学文化上具有重大意义或在我国历史上占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要地位的原始聚落、古代都城、宫殿、陵墓和墓葬群、宗教遗址、水利设施遗址、交通设施遗址、军事设施遗址、手工业遗址、其他建筑遗迹。

它们的面积有几十万平方米、几百万平方米,甚至几十平方公里、几百平方公里。

例如:长城、古运河、秦始皇陵、楼兰遗址、殷墟、汉长安城遗址和良渚遗址等。

目前,在127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大遗址的约有412处,约占总数的1/3;在700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大遗址的有近2000处,也约占总数的1/3。

根据我国大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以下八大类:原始聚落和猿人化石遗址。

例如丁村遗址、元谋猿人遗址、蓝田猿人遗址、周口店遗址、良渚遗址、河姆渡遗址、万寿岩遗址、大汶口遗址、大地湾遗址、屈家岭遗址等。

古代都城遗址。

例如二里头遗址、安阳殷墟、郑州商城遗址、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赵国邯郸故城、燕下都遗址、秦咸阳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遗址、扬州城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辽上京城遗址、元上都遗址、明中都皇城遗址等。

古墓和墓葬群。

例如陕西秦始皇陵、西汉帝陵、唐代帝陵、宋代帝陵、成吉思汗陵、西夏陵、明代帝陵、清代帝陵、印山越国王陵、汉楚王墓群、广西合浦汉墓、广西靖江王陵、四川安丙家族墓地、纪山楚墓群、阿斯塔那古墓群、李家山古墓群等。

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和开发设想

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和开发设想

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和开发设想大汶口遗址将成展示中国古文明的窗口大汶口文化博大精深,大汶口文化是黄河流域灿烂的古文明,它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共称华夏民族文明起源。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其地位无可替代,在国内外文化界、学术界及民间影响极其深远。

大汶口文化遗址文化内涵丰富闻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岱岳区大汶口镇,因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开掘,考古学界遂将大汶口遗址及其他相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最优秀的史前文化的代表,它的发现,使中国文明起源进程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的历史。

大汶口文化遗址先后进行了3次发掘,第一次是1959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的指导下,省文管处和济南市博物馆主持进行,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期墓葬133座;第二、第三次发掘分别于1974年和1978年由泰安地区文物局具体负责进行,共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发掘墓葬56座,120余个灰坑,14座房址。

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89座,绝大多数墓中放置数量不等的随葬品,主要有礼仪用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四类。

通过考古发掘证明大汶口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

大汶口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立碑保护。

大汶口文化保护开发的现状大汶口文化遗址自发现以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现已累计投入资金280余万元,对大汶口文化保护开发进行了积极的运作,对部分文物古迹景点进行了修复改造。

目前,已建成了大汶口遗址博物馆,编制了大汶口遗址保护开发规划,启动了山西会馆维修工程。

加大了对大汶口文化遗址周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保护工作和景点开发力度:2003年,大汶口镇政府投资40万元对大汶河上的古石桥进行了整修和维护;积极推荐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升级,2006年12月,云亭山遗址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遗址的文化保护研究——以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考古遗址的文化保护研究——以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62 农村·农业·农民2022.3A文化Wenhua 考古遗址的文化保护研究乔英琦理论——以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摘 要:为了更好地保护大汶口遗址,宣传大汶口文化,山东省泰安市划定遗址范围,建立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和实践考古遗址公园。

实践证明,考古遗址公园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有效,成了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关键词:文化保护;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大遗址保护(一)大遗址保护的新趋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世纪90年代,大遗址首先由国家文物局提出,其保护与展示问题备受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所以政府和社会期盼一种可以合理保护和展示大遗址的模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模式就出现了。

至2009年,国家文物局明确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概念,并对评定办法、责任主体、管理建设等做了明文规定。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大遗址及其周围环境为主体,兼具科研、教育、娱乐等各项功能,保护和再现示范考古遗址的特定公共空间。

它是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因为当下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仅能够利用土地促进城市综合发展,而且能够保护大遗址的方法。

目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类型和规模上非常多样化,对现存的案例的研究也不多,因此它的规划和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

(二)学者研究为大遗址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乔桂强、祝巧平从宋六陵遗址公园的历史地位、保护现状和市场需求等各方面论述了遗址公园建设的必要性,从国家法规、政策保障和区域条件方面论述了建设的可行性。

郑育林(2009)提出了一个更合理的保护模式——“遗址+公园”的保护模式,即既可以保护遗址,又可以增加城市文化的休闲场所。

夏晓伟(2011)详细阐释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概念,他认为其核心内涵是“考古”和“公园”,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正确把握“考古遗址”和“公园”的关系。

张忠培(2009)在“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论述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意义,他认为其作为“公园”的同时,也应当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开放性场所,提出了适当建设博物馆等建议。

大汶口文化的考古发现和历史价值

大汶口文化的考古发现和历史价值

大汶口文化的考古发现和历史价值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3600年。

该文化分布在中国中原地区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省份,发掘出的文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等。

这种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研究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大汶口遗址位于中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汶阳镇二郎山东麓,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遗址。

1958年,由于地基挖掘工作,大量人工开发,遗址几乎消失殆尽。

1972年,中国考古学家在现场进行了挖掘,并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大汶口文化的极大兴趣。

此后,中国考古学家陆续进行了多次挖掘,在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

大汶口文化的文物大汶口文化的文物数量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玉器、陶器、石器和骨器等。

其中,玉器是大汶口文化的特色之一,多以青黄玉制成,形制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神虎、神龙、神鸟等。

此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也非常精美,最具代表性的有三耳罐、双耳罐、大口瓶、小口瓶等。

石器方面,主要有石斧、石锛、石镞等。

骨器方面,主要有兽骨和人骨等。

大汶口文化的历史价值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研究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非常重要的。

大汶口文化的出现时期,正是中国文化从“蒙昧”向“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大汶口文化的文物,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当时人类的生活状况、信仰和社会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和玉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其中大量的玉器,尤为珍贵。

这些文物,直接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艺术史和工艺史,也具有重要价值。

结语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推动中国的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其文物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对于研究当时人类的生活、信仰和社会制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大汶口文化的研究中来,为推动中国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世界文化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建筑物、城市、景观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标志和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但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了各种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挑战。

本文将从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1. 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然灾害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难点,如中国的鼎湖山石窟、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老城、尼泊尔的巴特巴坎王宫遗址等都曾受灾。

2008年汶川地震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川北属于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之一——中国唯一的书法博物馆文物库房突然坍塌,两两相排的文物柜倒成了一堆碎片。

斯里兰卡斯蒂吉拉雅国家公园、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等自然遗产区受到野火和漫长的干旱的影响,动物数量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给保护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2. 受文化冲突影响一些文化遗产处于冲突地带,如伊拉克瓦西特古迹、叙利亚的亚历山大和巴米扬佛像等都受到战争影响而面临损坏或破坏的风险。

3. 人为破坏人类的经济活动和习惯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破坏因素,如旅游开发、城市化、工业污染、习俗改变等等。

比如印度泰姬陵的黄蜂巢、中国的故宫大门上出现的墨斑,都是人类活动对文化遗产制造的伤害。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1. 国际合作与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组织,以及国际法的规范与保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内的文化机构,对文化的国际合作极为重视,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世界遗产公约》,并且不断颁布相关的指南和政策文件。

在具体的保护工作中,由世界遗产委员会主持,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申报、审查、列举等程序,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 进行科学研究进行科学研究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之一。

各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创新加强人类文化遗产的识别、保护、管理、传承等工作方法和手段,促进世界文化遗产区的适度发展,使其适应多样化的客观需求和实践,以科学的手法保护文化遗产,保障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大汶口文化情况

大汶口文化情况

大汶口文化情况大汶口遗址发现后,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曲阜西夏侯遗址又发掘到文化面貌与之大体相同的一处墓地。

1964年将这类遗存定名为大汶口文化。

目前发现遗址已有200来处,经过发掘的除大汶口、西夏侯外,还有山东省邹县野店、兖州王因、茌平尚庄、胶县三里河、日照东海峪、诸城呈子,江苏省邳县刘林、大墩子等十多处,多为墓地。

文化特征大汶口文化以一群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

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也有灰陶、黑陶,并有少量硬质白陶。

泥质陶器上常饰镂孔、划纹,有彩陶和简单的朱绘陶。

砂质陶器上少数饰附加堆纹或篮纹。

三足器、圈足器发达,也有平底器、圜底器和袋足器。

典型器物为觚形器、釜形鼎、钵形鼎、罐形鼎、镂孔圈足豆、双鼻壶、背壶、宽肩壶、实足鬶、袋足鬶、高柄杯、瓶和大口尊等。

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齿的习俗(一般拔除一对上颌侧门齿)。

这里是流行于古代中国东方、南方地区的拔齿习俗的发源地。

在王因、大墩子墓中的骨骸上,还发现颌骨异常变形的现象,某些个体臼齿外侧严重磨损甚至内缩,有数例在变形处置有小石球烧成陶球,变形当是由于长期口含小球所致。

这是大汶口文化所独有的奇特习俗。

此外,死者随葬獐牙、獐牙钩形器及龟甲等,也为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所少见。

分期与年代大汶口文化分为3个发展阶段。

早期:约当前4300~前3500年间。

以刘林、王因遗址为代表。

红陶占绝大多数。

典型器有觚形器、釜形鼎、钵形鼎、彩陶盆、钵等。

彩陶有单色的红彩或黑彩,稍晚盛行白衣多色彩陶,纹样为花瓣纹、圆点钩叶纹、菱形纹等。

中期:约当前3500~前2800年间。

以大汶口墓地早、中期墓为代表。

典型器物有折腹罐形鼎、实足鬶、大镂孔圈足豆、深腹背壶等。

彩陶纹样除仍见早期的花瓣纹外,多用波折纹、方格纹,稍后出现红色圆点彩绘。

晚期:约当前2800~前2500年间。

以大汶口晚期墓为代表。

灰黑陶、黄陶剧增。

典型器物有篮纹鼎、袋足鬶、折腹豆、瓶、磨光黑陶高柄杯、篮纹大口尊等。

基于SWOT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旅游开发探析

基于SWOT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旅游开发探析

六 、大汶口文化遗址旅游 开发的威胁
( 一)古遗址旅游开发 同质化 我 国许 多 地 区都 在 进 行古 遗 址 旅 游开
发 ,但开 发方 式单 、同 质化严 重 ,导致 游 客对古 遗址 的景 点 的期望 值 降低 。 随旅游 伴 、 的发展 ,旅游 类 型层 出不穷 , 瓜分 旅客 市 场 , 发展 欠成 熟 的的古 遗址 旅游 造成极 大 对 威胁。
全国旅游业大发展的 良好机遇 ,以此为契 机 ,加强 旅游 业的 规划 和管理 , 整旅 游产 调 品结 构 , 整顿旅 游环 境 , 加大 产 品促 销力 度 , 有 望使 大汶 口文 化 遗址 旅游 业迈 上 新 台阶 。 ( )旅 游业 前景 倍 受青 睐 三 据 世 界旅 游组 织 的预 测 ,2 世纪 的世 1 界经 济将进 入 新一 轮的上 升 阶段 , 为旅 游业 的 发展提 供 了极 其广 阔 的市 场空 间 。 同时 , 古遗 址等 古 文化 旅游 成 为近 几年 旅游 热 点 , 商 引资 的运行 机 制 ,
真 正做 到组 织落 实 、 责任 落实 和 经费 落实 。 其 次是 加快 载体 建设 , 为投 资者 营造 良好 的 创业 空 间 , 同时加 大各重 点部 门软 环境 建设 力 度 ,营造 招商 引 资 的 良好氛 围 。 ( 四)扩大宣传渠道 增强宣传效果 在 市场 开 发期 , 立促 专 门的 宣传机 ,建 构 ,以广告 、 关、旅游节事 、网络等 手段 向 公 目标 市场进 行宣 传 ,提 高游客对 大 汶 口古 文
基于 S OT的 W
陈圆圆 张 文霞 王兆 稳 山东大学威海 分校商 学院 2 4 0 6 2 9
大 汶 口文化 遗 址 旅 游业 的发展 正赶 上
大汶 口文化遗址旅游开发探析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1. 简介大汶口文化是中国考古学中的一个重要文化阶段,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史前文明的起源之一。

大汶口文化存在于中国山东省的大汶口地区,距今约5000年左右,时期大致为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

以大汶口文化命名的原因是因为该文化最早是在山东省聊城市牟平县大汶口村发现的。

2. 地理特点大汶口地区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毗邻黄海。

地理环境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汶口文化的发展。

该地区地势平坦,河流众多,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由于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大汶口地区也因此形成了较多的湖泊和河流。

3. 文化特征3.1 农业发展大汶口文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的人们主要以农业为生,种植小麦、大麦、稻谷等粮食作物,养殖猪、牛、羊等家畜。

农业的发展为大汶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为社会的分工和聚居形成奠定了基础。

3.2 物质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的考古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陶器、石器、玉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在艺术样式和技术上具有独特特点,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方式。

例如,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制作工艺相当发达,有着细腻的纹饰和丰富的种类,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

3.3 社会组织与宗教信仰大汶口文化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单位,各家族居住在较为集中的聚落中。

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既满足了社会分工的需求,也体现了人们对亲情和归属感的追求。

此外,大汶口文化还表现出一定的宗教信仰特征,人们崇拜自然,祭祀太阳和其他神明,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4. 学术价值大汶口文化作为中国史前文明的起源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大汶口文化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人类的居住方式、农业生产的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大汶口文化的研究还可以对比其他地区的史前文化,推动史前文明的国际研究合作。

5. 保护与传承大汶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山东启动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

山东启动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

山东启动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

记者8日从山东省泰安市文物局获悉,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已于日前正式启动编制工作,标志着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据介绍,正在进行的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包括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汶口老镇区和云亭山区三个片区,规划面积分别为182.2公顷、298公顷和290公顷。

其中,将重点规划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即大汶口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以及汶口老镇区两大片区。

大汶口遗址最早发现于1959年,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为距今64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

2010年10月,大汶口遗址被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09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汶口遗址进行了自发现以来的首次全面勘探,并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大汶口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复了这份保护规划,为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奠定基础。

据悉,考古遗址公园是国际上日趋成熟的大型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

国家文物局2010年10月公布首批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23个立项名单,并颁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以推动和加强对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

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泰安大汶口古镇为例

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泰安大汶口古镇为例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49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泰安大汶口古镇为例◎石文强摘要:传统古镇是民族文化的承载地,也是民族精神的物质场域,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物质的自洽与融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出现了矛盾。

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大汶口古镇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基因视角入手,构建古镇文化基因体系,分析文化基因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发展策略,以期为后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文化基因;传统古镇;保护发展;大汶口古镇一、研究背景2017年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古村镇大会向外界透露,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散落在各地的传统村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我国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双重载体。

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传统村镇“空心化”程度加重,面临着物质空间颓废、产业落后、基础设施老化、建设资金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保护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传统村镇的保护工作,截至目前,住建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分5批将6819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03年,住建部和国家文化局颁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截止到2019年已陆续公布了七批,共有799个传统村镇被列入名录之中,其中历史文化名镇共372个。

山东省作为我国文化大省,对于本省传统村镇的建设和保护工作也愈加重视,并于2019年底通过了《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二、文化基因“文化基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理查德·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一书中,类比生物学中的“基因”一词,定义为“文化传播和模仿的基本单位”,用来描述人类文化的传播规律。

根据文化基因的物质形态进行分类,可分为物质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基因。

物质文化基因是指能够看见且可触碰的物质元素,非物质文化基因则是以意识、精神或者行为传达表现的元素。

山东省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几点思考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线性文化遗产是指在拥有特殊地理空间概念下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文化遗产集群、地域文化纽带、线性文化廊道。

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儒家文化、泰山文化发源地,也是传统革命老区,文化遗产分布广而丰富,种类多样,内涵丰富,有以大运河为代表的水利工程、以齐长城为代表的军事工程、以黄河为代表的峡谷河流、以海疆沿线为代表的海岸地理、以胶济铁路为代表的铁路交通、以八路军进山东线路为代表的重要历史主题事件等,涵盖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的优秀成就,形成覆盖全省、跨越各历史时期的线性文化遗产网络。

1 山东省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在山东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先后提出了“七区两带”和“七区三带”(图1)文化遗产片区保护战略,构建大运河、齐长城和山东海疆文化遗产带。

2019年以来,又把黄河作为重要轴线,积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带建设。

1.1 大运河文化遗产带近年来出台的《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由省级政府颁布实施的大运河保护专项规章,也是山东省第一部大运河遗产保护法规。

“十三五”期间又相继完成《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规划(2012—2030)》《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编制工作。

有效推进运河遗产本体保护,申遗期间山东省各级共投入资金10多亿元,打造出南旺分水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台儿庄月河及古城、戴村坝、中国运河博物馆等一批亮点工程。

南旺分水枢纽遗址的考古发掘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申遗后继续加大对运河遗产本体的保护力度,截至2019年年底,共实施省级以上运河本体保护项目37个,省级以上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7241万元。

加快实施张秋石桥、临清闸、伏羲庙等一批重点工程,有效保护了文化遗产及其环境景观。

运河沿线已建成旅游项目15个,聊城中华水上古城、枣庄台儿庄古城、泰安白佛山文化产业园、济宁微山湖旅游综合开发、德州四女寺运河综合开发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项目相继建设或营业。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们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影响着当下的生活,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展现出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从现状来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区面临着拆除和改造的威胁。

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在现代化建设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例如,一些古民居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这无疑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破坏。

同时,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古建筑、古遗址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而一些人为的破坏,如非法盗掘文物、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等行为,更是让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再者,资金短缺也是制约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因素。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文物的修复、保护设施的建设、人员的培训等。

然而,许多地方政府由于财政紧张,无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一些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此外,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相对薄弱。

很多人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旅游过程中,一些游客不遵守规定,随意触摸、损坏文物,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也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绩。

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和完善,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

同时,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投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技术方面,现代科技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大汶口遗址社会实践报告

大汶口遗址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这里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对于研究我国北方地区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大汶口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活动情况及收获报告如下。

二、活动背景大汶口遗址自1974年发现以来,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其中许多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以“走进大汶口遗址,感受史前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内容1. 参观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

通过讲解员的详细讲解,我们了解到大汶口遗址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出土文物的制作工艺。

2. 考古现场实地考察随后,我们来到了考古现场,亲眼目睹了考古工作者挖掘文物的过程。

在考古工作者的指导下,我们了解了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并亲手尝试了挖掘文物的过程。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考古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下为历史研究付出的辛勤努力。

3. 参观遗址保护工程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大汶口遗址的保护工程。

目前,遗址已经进行了多次加固和修复,以确保文物安全。

我们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要积极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4. 互动交流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与考古工作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他们分享了在考古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解答了我们的疑问。

通过与考古工作者的交流,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汶口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活动收获1. 提高历史文化素养通过参观大汶口遗址,我们了解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历史文化,提高了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

2. 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在考古现场实地考察和挖掘文物的过程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汶口遗址将成展示中国古文明的窗口大汶口文化博大精深,大汶口文化是黄河流域灿烂的古文明,它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共称华夏民族文明起源。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其地位无可替代,在国内外文化界、学术界及民间影响极其深远。

大汶口文化遗址文化内涵丰富闻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岱岳区大汶口镇,因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开掘,考古学界遂将大汶口遗址及其他相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最优秀的史前文化的代表,它的发现,使中国文明起源进程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的历史。

大汶口文化遗址先后进行了3次发掘,第一次是1959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的指导下,省文管处和济南市博物馆主持进行,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期墓葬133座;第二、第三次发掘分别于1974年和1978年由泰安地区文物局具体负责进行,共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发掘墓葬56座,120余个灰坑,14座房址。

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89座,绝大多数墓中放置数量不等的随葬品,主要有礼仪用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四类。

通过考古发掘证明大汶口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

大汶口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立碑保护。

大汶口文化保护开发的现状大汶口文化遗址自发现以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现已累计投入资金280余万元,对大汶口文化保护开发进行了积极的运作,对部分文物古迹景点进行了修复改造。

目前,已建成了大汶口遗址博物馆,编制了大汶口遗址保护开发规划,启动了山西会馆维修工程。

加大了对大汶口文化遗址周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保护工作和景点开发力度:2003年,大汶口镇政府投资40万元对大汶河上的古石桥进行了整修和维护;积极推荐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升级,2006年12月,云亭山遗址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山西会馆、古石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了各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保护范围、有保护组织、有保护标志碑、有记录档案的“四有”工作;2007年6月,市政府公布了文姜城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各文物景点都树立起了保护标志碑;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目前大汶口遗址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规划项目库;1998年,大汶口镇政府投资60万元建起了大汶口陶艺研究中心,把大汶口彩陶系列产品包装成岱岳区的重点旅游产品。

大汶口文化开发的意义大汶口文化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一是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和对1962年曲阜西夏侯的发掘,从地区上确定了大汶口是龙山文化的前身,从而使中国文明起源进程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

二是确定大汶口文化始于公元前4300年左右,距今约7000年,即中国古老的文明史不是只有4000年,而是5000年。

泰山“神山”的佐证。

学者们认为,大汶口文化作为我国面向东南海洋“新月形”地带的一种重要原始文化,与泰山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大汶口人”创造了泰山的早期文化,否则就不会有泰山成为今日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弘扬民族文化的教材。

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丰富多彩的文物及反映出来的深邃内涵,能直观形象地激励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大汶口文化遗址地处“济南—泰山—曲阜”旅游黄金线路上,如将其开发为黄金旅游热线上的一大景点,其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大汶口遗址将成展示中国古文明窗口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现,揭开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史,在考古学上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为中国的发展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目前,市、区、镇各级政府把大汶口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放到重要位置,多次邀请省内文化产业开发、文物保护和旅游文化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大汶口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专题研讨,并制定保护开发大汶口文化遗址规划,积极做好市场开发和文化遗址保护的结合文章,以旅游开发来回报文物保护,使大汶口文化成为展示推介中国古文明的重要窗口,以此推动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汶口文化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于大汶口文化产业园规划情况的汇报大汶口镇位于巍巍泰山南麓,悠悠汶水之阳,是举世闻名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隶属泰安市岱岳区,是泰安市计划单列镇。

全镇总面积97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7.5万人。

北距泰安市区30公里,南距曲阜城区40公里。

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从辖区内通过,公路四通八达,铁路穿越南北,京沪高速铁路正在建设当中,交通十分便利。

举世瞩目的大汶口遗址就坐落于境内卫驾庄村东南、大汶河岸边。

这里除了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遗址外,还有历代帝王封泰山时祭地遗址云亭山,有代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的皇营遗址,有彰显大汶口商埠重镇风貌的山西会馆,有横跨大汶河达400余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石桥等等。

市、区领导对保护开发大汶口文化及周边旅游文化资源始终十分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视不断加强,并把大汶口文化保护开发作为提升全市、全区及我镇文化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落脚点。

去年以来,省、市、区分别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经济文化强市和经济文化强区的战略构想,推动大汶口文化保护与开发迅速升温。

为切实加快大汶口文化保护与开发,在岱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实施“建设经济文化强区,创建国际旅游名城”战略,提出了以大汶口遗址保护区为核心,建设大汶口文化产业园的构想,现将大汶口文化产业园规划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汶口文化遗址及周边文物古迹基本情况(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市大汶口镇西南和隔河相望的堡头村西一带。

该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第一次是1959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的指导下,省文管处和济南市博物馆主持进行,揭露面积五千四百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期墓葬133座;第二、第三次发掘分别于1974年和 1978年由泰安地区文物局具体负责进行,共揭露面积一千八百平方米,发掘墓葬56座,120余个灰坑,14座房址。

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89座,绝大多数墓中放臵数量不等的随葬品,主要有礼仪用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四类。

通过考古发掘证明大汶口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考古学界将大汶口遗址及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泰山周边地区,东达黄海之滨,北抵渤海南岸,西到鲁西平原东部边缘,南及江苏省淮北一带,安徽和河南省也有零星发现。

据测算,年代约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前2500年前发展为山东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及其与山东龙山文化传承关系的确定,证明当时山东、苏北一带是一个以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为主体的自成系统的文化区。

大汶口文化以一群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

其中加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也有灰陶、黑陶,并有少量硬质白陶。

泥质陶器上常饰镂孔、划纹,有彩陶盒简单的朱绘陶。

砂质陶器上少数饰附加堆纹或篮纹。

三足器、圈足器发达,也有平底器、圜底器和袋足器。

典型器物为釜形鼎、钵形鼎、罐形鼎、镂孔圈足豆、双鼻壶、背壶、宽肩壶、高柄杯、瓶和大口尊等。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流域灿烂的古文明,树立了华夏文明发展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是华夏民族的重要源头,是人类古代文明瑰宝,已经写入历史教科书。

大汶口遗址为研究我国母系氏族晚期的社会状况、我国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及原始社会的解体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其地位无可替代,在国内外文化界、学术界及民间影响极其深远。

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最优秀的史前文化的代表,它的发现,使中国文明起源进程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的历史。

大汶口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引起更多重视。

其高度规范化的陶器组合说明大汶口文化随葬陶器已具礼器性质。

陶礼器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表明大汶口文化是以自身为主进入文明阶段的,它对周边文化的影响,说明它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曾起到原动力的作用。

大汶口文化关系与唐尧、虞舜的关系紧密相连。

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三日立碑保护。

大汶口遗址为研究我国母系氏族晚期的社会状况、我国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及原始社会的解体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二)周边文物古迹情况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石桥。

又名“双龙古石桥”,石桥北起大汶口西南门,南至宁阳县茶棚村,是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1572年)修建的一座横贯大汶河唯一的古石桥,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石桥被大水冲毁,粥店著名石匠姜桂松捐资进行了修复,为纪念姜石匠,当地人立碑以记其事,并称此桥为“姜公桥”。

2003年石桥又被大水冲毁后,镇政府出资40万元进行了修复。

此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月十五放河灯》的河灯施放地。

2、300万年前古泉群——上泉古泉群。

位于大汶口镇上泉村,上泉古泉群现主要有五大主泉组成,大致呈五角星状分布,当地群众根据传说分别称它们为“驴带泉”、“龙泉”、“灵应泉”、“郑家泉”、“荆枣泉”,其中数驴带泉涌水量最大(一般年景涌水量约280方/小时,丰水季节达600方/小时),其他小泉星罗棋布,随处可见。

几大泉水相汇,形成大汶河支流---漕河。

据考证,该泉群形成于第四纪早期,距今300万年左右,为上升泉,特征与济南趵突泉相似,现日出水量30000立方米。

泉水含人体需要的锗、锶、硒、锌、铜、钼、铬、钒、钴等17种微量元素,水质良好,具备天然矿泉水的品质。

整个泉群位于大汶河北岸、远古圣山云亭山的西部。

距泰安市城区25公里、曲阜城区45公里,处在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黄金旅游线的中点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上泉特产——上泉鸭蛋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西会馆。

座落在大汶口驻地西南门里路西,为大汶口镇著名名胜之一,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山西会馆整体座西朝东,分南北两院,北为关帝庙,南为戏楼院,总面积2283平方米。

据修山西会馆碑文记载,该馆是清乾隆24年(1759年)在关帝庙基础上扩建而成。

因修庙、建戏楼全由山西商人出资,建成后作为山西同乡聚会和接待过往的山西官员、商贾(gu)、老乡之所而定名为“山西会馆”。

该古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造成大殿等主体建筑坍塌,其他建筑也均已残破不堪。

4、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云亭山。

云亭山位于泰山南麓,大汶口镇马家大吴村北,距泰安市城区约22公里,海拔141.5米。

一条山谷将山体分成东西两个山包,顶部平坦,呈丘状平台,方圆约8000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