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归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归纳

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内容归纳
①研究视角:
用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
②理论依据:
唯物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

辩证法: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

③理论创新:
第一个科学过程:综合
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
第二个科学过程:独创
辩证唯物论视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唯物辩证法视野: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社会模型:
社会框架:人类社会的大厦有三层楼,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实践价值:1、推动历史的不是思想动机,而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合规律性)
2、不是少数英雄创造历史,而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合目的性)
3、不存在千年王国,社会文明必将在更高的层面上复归(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体系
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探讨其涉及的概念、思想和应用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究竟是什么。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受到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推动。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不断追求物质利益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结果。

因此,唯物史观主张将历史看作是人类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和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历史的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变革是必然的、具有客观规律性的。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其次,唯物史观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发展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的。

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创造的劳动和实践。

最后,唯物史观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的分析,揭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本质,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下,我们可以理解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而这些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文艺等方面的发展。

唯物史观指导我们深入研究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冲突,关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唯物史观帮助我们认识到这种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的。

同时,唯物史观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寻找改变社会的可能途径。

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面临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唯物史观过于强调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唯物史观意义

唯物史观意义

唯物史观意义一、概述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满足。

唯物史观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规律、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反映。

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法则等都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它决定了社会的物质生活状况;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它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相互关系。

社会意识包括宗教、哲学、法律、道德、艺术等领域,它们都是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3.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基础,它决定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速度。

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分工的状况。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的。

三、唯物史观的意义1.揭示社会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通过研究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它指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凭空发生的。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2.指导社会实践唯物史观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物史观的意义在于指导社会实践。

只有根据唯物史观的原理,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斯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

马克斯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

马克斯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的、真实的,而意识和思想是由物质世界反映而来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物质生产力、交往关系、制度变革等物质因素的结果,而不是意识、信仰、道德等非物质因素的作用。

2. 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

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生产和交换中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驱动力。

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主要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在人类历史上,社会的发展就是阶级间不断斗争、妥协、联合甚至消灭的历史。

4. 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是指人类创造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包括生产工具、技术、组织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不断变革,促使历史的发展。

5.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性、规律性和发展方向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表现,不是由神明、英雄或其他非客观因素主导的。

历史具有一定的发展方向,即从野蛮的原始社会向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6. 社会意识的历史反映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是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反映。

社会意识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变革而发展变化。

因此,社会意识具有历史反映性,不能脱离社会历史背景进行研究和理解。

总之,马克斯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以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强调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的历史反映性等因素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旨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马克思是唯物史观的创立者和主要理论家,他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方法和视角。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展开,通过对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的梳理,深入探讨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认为,唯物史观是一种基于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即人的思想和观念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是在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历史的客观性、历史的阶级斗争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客观性。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

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进行的,而不是任意的或偶然的。

唯物史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动力。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的阶级,这些阶级之间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斗争来争夺社会资源和权力。

唯物史观通过对阶级斗争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思想方法,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唯物史观的核心是历史辩证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唯物史观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到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而且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

唯物史观使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审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指引现实世界的行动和实践。

唯物史观原理

唯物史观原理

唯物史观原理1. 引言唯物史观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导共产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原理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是物质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详细阐述唯物史观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内容以及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唯物史观原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2. 唯物史观原理的基本概念唯物史观原理即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原理认为,人类的意识是由物质存在和物质活动所决定的。

物质是客观实在,也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因此,意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物质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的。

这一原理不仅适用于人类的意识,还适用于各种现象和事物的产生和变化。

2.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原理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源。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它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意识形态等。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基础的改变将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2.3 历史是物质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唯物史观原理认为,历史是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

历史是一个 dialectical (辩证的) 的过程,它不仅包含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包含着社会的曲折与转折。

历史的发展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的,充满了变革和发展的动力。

3. 唯物史观原理的应用唯物史观原理不仅是一种学说,也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应用唯物史观原理来分析和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实践。

3.1 社会历史研究应用唯物史观原理进行社会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分析,揭示历史中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对历史变革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3.2 社会改革和发展唯物史观原理可以指导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对历史发展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原理和方法来解析和理解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1. 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实在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以物质形式存在,并且物质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

这一原理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是物质的生产和物质生活。

只有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利用,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

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这一原理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历史性,指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就会引发社会变革和社会冲突。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1. 唯物辩证法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辩证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变革和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唯物辩证法方法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2.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它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 统一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独特方法之一,它要求综合考虑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结构和性质,并且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和演变。

2. 社会形态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变更。

同时,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一切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中的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

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4. 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5.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需要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6. 社会历史的研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7. 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政治上层建筑具有某种反作用。

8. 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主义注重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由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由于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人类最美好社会的必由之路,所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9. 人民群众与精英人物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但也不否定英雄人物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请注意,虽然以上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简化解释,但实际上其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和学习才能全面理解。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原理之一,它的基本内容涵盖了关于世界观、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根本观点。

唯物史观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客观认识和科学解释,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的本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首先,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

它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一切精神现象都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史观拒绝了唯心主义的观点,强调了物质的实在性和意识的相对性。

其次,唯物史观强调辩证法。

辩证法是研究矛盾和矛盾运动的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过程。

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只有通过不断解决矛盾,社会才能不断发展。

第三,唯物史观强调实践。

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来改变现实,才能不断推动历史的发展。

唯物史观强调实践的实证性,强调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和完善。

第四,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阶级性。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和不断变化的过程。

唯物史观将历史分为不同的时代和阶段,并认为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的矛盾和特征。

唯物史观强调阶级斗争对于历史进程的决定作用,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的胜利,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最后,唯物史观强调实现人类解放的理想。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解放。

唯物史观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通过实现阶级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幸福。

总之,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关于物质、辩证法、实践、阶级斗争和人类解放的基本观点。

它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

唯物史观鲜明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强调物质和实践的根本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对接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对接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对接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中国革命运动兴起之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开始产生对接与创新。

本文将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探讨其对中国历史研究的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中国历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被广泛运用,并成为历史研究的主流思想。

首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使得中国历史研究更加注重经济因素的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指导下,中国历史学家开始重视农民、工人等劳动者阶级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其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阶级斗争学说使得中国历史研究更加关注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中国历史学家发展了一系列研究中国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方法, 并将其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第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注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倡导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在中国历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得中国历史学家更加注重历史事实的考证和历史规律的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中国历史研究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引入对中国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首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引入使得中国历史研究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的转变。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指导下,中国历史学家开始关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他们通过对经济史、农业史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历史中经济因素的重要作用。

其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阶级斗争学说为中国历史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中国历史学家通过对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研究,对中国历史中的各个时期进行了深入剖析。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历史观念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历史观念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历史观念与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是一门通过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学科。

它的核心观念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这些观念塑造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历史观念和历史研究进行探讨。

一、唯物史观与历史观念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核心观念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

在唯物史观下,历史被理解为一种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关系的演进。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以经济基础和生产力为研究的核心,通过对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探讨历史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中,历史观念主要体现在对历史发展趋势和历史演进的研究上。

历史观念认为,历史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渐进性、曲折性和不可逆性。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寻的过程,通过对历史趋势和历史周期的研究,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二、历史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历史研究方法,以满足对历史规律性的追求。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统一体,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动力。

在历史研究中,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强调对矛盾的分析和矛盾的解决,通过对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揭示历史演进的动力和方向。

2.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物质生活条件变化的结果,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强调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研究范式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中,研究范式是指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系统,用于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

历史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历史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观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的辩证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的阶级斗争以及历史的规律性等方面。

一、历史的辩证法历史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着前进的。

它强调历史是辩证法的应用领域,历史的发展是一种矛盾运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发展是由相互矛盾的力量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史观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必然性。

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社会形态又反过来影响和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三、历史的阶级斗争历史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历史唯物史观强调了阶级斗争的普遍性和长期性,认为历史上所有社会变革都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四、历史的规律性历史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尽管历史的具体形式和发展路径各不相同,但在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历史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分析和规律性认识的总结和概括。

它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史观的提出为我们认识历史的本质和深层次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和发展方向。

历史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不仅对于理解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入分析和把握历史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历史规律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深入研究和理解历史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和发展方向,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标题: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套深刻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核心之一,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人类社会变迁的视角。

本文将探讨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唯物史观的核心论点在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最根本动力。

在这个视角下,社会的每个阶段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产力的发展会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变革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时,就会引发社会革命,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打破了以往历史研究中唯心主义的观点。

他强调,历史的推进并非由个人意志或神秘力量所决定,而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在变化所驱动。

这一观点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

在历史意义方面,唯物史观对于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尤为深刻。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指出了资本积累过程中固有的矛盾,如剥削、阶级斗争和经济危机等。

这些分析不仅准确预见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冲突,也为后来的社会运动和政治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然而,唯物史观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面对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挑战时,唯物史观亦展现出了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一些学者和实践者结合具体国情,对经典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唯物史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现代社会中,唯物史观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全球化、信息化等现象的出现,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带来了深刻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唯物史观提醒我们关注生产力的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

同时,它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与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历史唯物论〕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

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与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国体和政体与其相互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资本主义XX制度的实质与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形态X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与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与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 引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基本原理、历史背景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等方面。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存在第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原理。

2.1 物质存在第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统一实在,物质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物质不仅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也存在于人们的头脑活动中。

物质存在第一性原理强调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指出物质决定意识。

2.2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表达,是受物质生活条件限制和决定的。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揭示了社会意识的阶级性和相对性。

2.3 阶级斗争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阶级斗争的结果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

阶级斗争原理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机制。

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深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们深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指导。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科学分析和理解,可以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4.2 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全面阐释唯物史观

全面阐释唯物史观

全面阐释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之一,它是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理论观念。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它对人类的实践和认识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类的意识、思想和
文化等都是在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和
发展的。

这意味着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会引起社会意识
形态的变化。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经济基
础,即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基
础。

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化、
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的改变必然会引起上层
建筑的变革。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即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等会影响他
们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

这意味着不同社会阶级、不同经济
地位的人们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思想倾向。

4.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
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每个历史时期,社会存在着
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社
会的变革和发展。

总的来说,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历史的演变和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历史专题研究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历史专题研究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旳重要内容及其对历史研究旳指引作用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旳重要内容(历史唯物论)1.社会旳本质、构造和社会形态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旳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旳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旳必要条件。

环境、人口和社会旳协调发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旳。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旳基本。

物质资料旳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旳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种由社会物质经济构造、社会政治构造、社会意识构造构成旳复杂旳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构造即一定社会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旳要素和构成。

生产关系旳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旳多种实现形式。

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构造是指一定社会旳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构造旳核心。

国家旳来源、本质和职能。

国体和政体及其互相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旳本质和基本职能。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旳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构造是是由多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构成旳有机系统。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旳反映。

社会意识旳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旳阶级性。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旳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旳长期性、复杂性。

精神文明建设旳重要性。

社会旳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社会旳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旳统一体。

社会形态是具体旳、历史旳。

社会形态范畴旳措施论意义。

社会形态旳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发展旳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发展旳动力与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旳矛盾、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旳矛盾是一切社会旳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旳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旳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旳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旳辩证关系。

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旳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本状况旳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旳主线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旳一般进程。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指导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历史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联系。

在历史研究领域,历史唯物主义对研究方法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的阶段性和历史的主观性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唯物辩证法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复杂的,存在着矛盾的统一和对立的斗争。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不能片面、静态地看待历史事件,而是要从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揭示其中的矛盾和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历史研究关注历史的阶段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展开的。

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其中包含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我们要关注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逻辑,从而深入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历史的认识和表述是主观的。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主观地进行历史解释,使历史研究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兼顾主观情感,做到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唯物辩证法、历史的阶段性和历史的主观性统一等观点,为我们深入研究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使历史研究更加客观、深入和全面。

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推动历史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史学概论》马工程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史学概论》马工程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史学概论》马工程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史观,也称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研究应该以物质经济基础为中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所驱动的。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史观的定义、核心观点以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探讨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历史观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史观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史观,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领域的理论指导。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形成鲜明对比,它从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解释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社会历史是由物质经济基础决定的。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演进。

物质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它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

2.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演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为社会提供了物质财富和技术手段,推动了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变革。

3.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而这种适应关系不断变化,促使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的演进。

4.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的动力。

唯物史观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变革。

三、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在以下几个方面起着指导作用:1. 解读历史变革的规律。

唯物史观为研究历史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它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剖析,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历史变革的动力和本质。

2. 分析社会矛盾和冲突。

唯物史观关注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阶级斗争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框架,对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和影响历史研究,以及在当代历史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的物质基础和生产关系对社会变迁的决定作用,主张用唯物史观去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内在的矛盾。

二、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比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社会和物质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而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历史是由意识形态和人的思想驱动的。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历史唯心主义是对历史真相的歪曲和误导。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强调历史的阶级性和社会性,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它倡导通过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的深入研究来探索历史真相。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指导下,历史研究注重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演变的原因,并通过对历史教训的总结来指导现实社会的改革和建设。

四、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对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政治历史和经济历史等领域都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研究社会历史时,可以通过对社会生产力、阶级矛盾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发展规律。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因素和动力。

五、当代历史研究中的争议与发展尽管马克思主义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在当代历史研究中也面临一些争议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框架过于简化,对历史现象的解释力有限;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存在局限性。

六、结语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历史,并将历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历史唯物论)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

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3.人与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二、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1.唯物史观的发现
(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列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两个归结”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他说“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2)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唯物史观是时代的产物,在过去的时代就是最天才的头脑也不能把它硬想出来,只有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才能发现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

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人们才能清楚的看到,任何社会制度都在变化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发现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进程;才能锻造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即无产阶级,历史唯物主义正是适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需
要而产生的。

(3)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

任何理论的发现和创立,都需要以前人的思想、理论为前提。

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对于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创立来说,也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特别是18世纪以来的一些思想家研究社会历史曾经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思想。

例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等人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看到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法国大革命不仅是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的斗争,而且也是无产阶级同封建贵族、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对此,恩格斯评价说:“这在1802年是极为天才的发现”;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基佐等人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重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试图探究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发现了财产关系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基础;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运用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去说明社会历史,他认为社会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并且这个发展过程是服从于一定的规律的。

上述思想家关于社会历史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思想理论前提,普列汉诺夫指出:唯物史观“事实上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观念的发展的合法产物。

马克思的理论包括了一切有实际价值的历史观念,并且给予这些观念一个非常坚固的基础。


2.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
(1)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哲学,宣告唯心主义的破产。

列宁指出: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恩格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
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2)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恩格斯指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

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3)使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给人类特别是给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可以使“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的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列宁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