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燃烧热的测定

合集下载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燃烧热的大小,探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加深对燃烧热概念的理解。

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单位物质在标准状态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实验中我们采用量热器测定燃烧热,将待测物质放入量热器内燃烧,通过测定温度变化和质量变化,计算出燃烧热。

实验步骤:1. 将待测物质(如镁丝)放入量热器内,称取质量m1;2. 用精密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水m2,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3. 用点火器点燃待测物质,待燃烧结束后,测量水的最终温度;4. 测量燃烧后的待测物质的质量m3。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待测物质质量m1 = 0.05g;2. 水的质量m2 = 100g,初始温度t1 = 20℃,最终温度t2 = 45℃;3. 燃烧后待测物质质量m3 = 0.02g。

实验结果计算:1. 待测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Q = mcΔT,其中m为水的质量,c为水的比热容(4.18J/g℃),ΔT为温度变化;2. 待测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Q = 100g × 4.18J/g℃× (45℃ 20℃) = 6270J;3. 待测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Q = 6270J;4. 待测物质的质量变化Δm = m1 m3 = 0.05g 0.02g = 0.03g;5. 待测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Q' = Q/Δm = 6270J/0.03g = 209000J/g。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待测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09000J/g。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燃烧热的概念,并掌握了测定燃烧热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热化学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定燃烧热,加深了我们对燃烧过程中能量转化规律的理解,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热化学的奥秘,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精神,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燃烧热的测定二、实验目的1、明确燃烧焓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

2、通过测定萘的燃烧热,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技术。

3、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4、了解、掌握高压钢瓶的有关知识并能正确使用。

5、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三、实验原理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Q v), 其值等于这个过程的内能变化(ΔU)Q v = – MC VΔT/m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 p),其值等于这个过程的热焓变化(ΔH)Q p= Q + ΔnRT在略去体系与环境的热交换的前提下,体系的热平衡关系为Q v = – M[(WC水+ C体系)ΔT – Q a L a– Q b L b]/m令 k = WC水+ C体系,则Q v = –M( kΔT – Q a L a– Q b L b)/M其中:M为燃烧物质的摩尔质量;m为燃烧物质的质量;Qv 为物质的定容燃烧热;ΔT为燃烧反应前后体系的真实差;W为水的质量;C为水的比热容;C体系为量热计的水氧弹,水桶,贝克曼温度计,搅拌器的热容;Q a、Q b分别为燃烧丝,棉线容;L a,L b分别为燃烧丝,棉线的长度。

在已知苯甲酸燃烧热值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实验可测出k的大小,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测出萘的燃烧热值Q v。

仪器热容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焓的物质(如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温度,经雷诺校正后,按上式即可求出C。

雷诺校正:消除体系与环境间存在热交换造成的对体系温度变化的影响。

方法:将燃烧前后历次观察的温度对时间作图,联成FHDG线如图4-1或者图4-2。

图中H相当于开始燃烧之点,D点为观察到最高温度读数点,将H所对应的温度T1,D所对应的温度T2,计算其平均温度,过T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交FHDG线于一点,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垂线a,然后将FH线和GD线外延交a线于A、C两点,A点与C点所表示的温度差即为欲求温度的升高∆T。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燃烧热是指物质在常压下燃烧1摩尔所释放的能量,是研究化学反应热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某种物质的燃烧热,探究其燃烧特性以及能量转化过程。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实验物质:甲醇2. 仪器:燃烧热测定装置、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燃烧热测定装置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残留。

2. 称量物质:使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一定质量的甲醇,记录质量值。

3. 装置准备:将称量好的甲醇放入燃烧热测定装置中,调整装置,确保甲醇完全燃烧。

4. 温度测定:在燃烧热测定装置的适当位置插入温度计,记录初始温度。

5. 点火燃烧:用火柴点燃甲醇,观察燃烧过程并计时。

6. 温度测定:在燃烧过程中,定时记录温度的变化。

7. 燃烧结束:当甲醇完全燃烧结束后,停止计时,并记录最终温度。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质量:根据电子天平的测量结果得到甲醇的质量。

2. 计算温度差:根据初始温度和最终温度的差值,得到温度变化。

3. 计算燃烧热:根据燃烧热的定义,燃烧热=质量*温度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甲醇的燃烧热。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出了甲醇的燃烧热为XXX J/mol。

这个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接近,说明实验操作准确无误。

甲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质,其燃烧热的测定对于了解有机物质的燃烧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甲醇的燃烧热是负值,说明甲醇的燃烧过程是放热的。

这是因为在燃烧过程中,甲醇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燃烧热的测定不仅可以用于有机物质,还可以用于无机物质的研究。

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燃烧热,可以比较它们的燃烧能力和能量释放程度。

这对于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能量转化过程以及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燃烧热的测定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燃料的选择和利用中,了解不同燃料的燃烧热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高效、更环保的能源。

同时,燃烧热的测定也可以用于燃料的质量检测和能源计量。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三燃烧热的测定【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充分认识和掌握恒压热效应与恒容热效应的区别及相互关系;了解氧弹量热计的构造和测量原理,掌握燃烧热的测定技术。

采用雷诺图解法测定了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

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摩尔燃烧热=-5857.83,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摩尔燃烧热-5826.69结果说明, 22.4℃左右时,实验测定萘的燃烧热为-5826.69KJ/mol。

【前言】摩尔燃烧热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反应热。

摩尔燃烧热的测定,除了其实际应用价值外,还广泛应用于各种热化学计算。

燃烧热的测定既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也可在恒容条件下进行。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如果没有非体积功则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摩尔燃烧热等于摩尔反应内能;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摩尔燃烧热等于摩尔反应焓变。

如果把参与反应的所有气体都作为理想气体来处理,则等压摩尔燃烧热与等容摩尔燃烧热满足如下关系式:=+物质的燃烧热通常用氧弹量热计来测量。

氧弹量热计是一种重要的热化学仪器,广泛应用于测定煤炭、石油、食品、木材、炸药等物质的发热量。

氧弹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

将一定量待测物质在氧弹中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会使氧弹本身、氧弹周围的介质及其他有关附件的温度同时升高。

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就可以求算出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其关系式如下:-()=实际上,量热计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准确地测定,而必须对实验测读的数据进行适当校正。

常用的校正方法是雷诺(Renolds)温度校正图法。

【正文】一、仪器和试剂氧弹式量热计、数显贝克曼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氧气钢瓶、氧气减压阀、压片机、秒表、量筒、扳手、镊子、燃烧丝万用表、电子天平、苯甲酸、萘。

二、实验方法三、1.测定弹式量热计的热容(1)样品压片及称量。

用台科称取大约1 g苯甲酸,在压片机上压成圆片。

样品压片时,不宜太紧,也不宜太松。

燃烧热(焓)的测定

燃烧热(焓)的测定

燃烧热(焓)的测定【实验目的】1.用恒温式热量计测定萘的燃烧焓2.明确燃烧焓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3.了解恒温式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恒温式热量计的实验技术4.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实验原理】燃烧焓是指1mol物质在等温、等压下与氧进行完全氧化反应时的焓变。

“完全氧化”的意思是化合物中的元素生成较高级的稳定氧化物,如碳被氧化成CO2(气),氢被氧化成H2O (液),硫被氧化成SO(气)等。

燃烧焓是热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数据,因为许多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都可通过盖斯定律由它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及二氧化碳和水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求得。

通过燃烧焓的测定,还可以判断工业用燃料的质量等。

由上述燃烧焓的定义可知,在非体积功为零的情况下,物质的燃烧焓常以物质燃烧时的热效应(燃烧热)来表示,即ΔC H m=Q p·m。

因此,测定物质的燃烧焓实际就是测定物质在等温、等压下的燃烧热。

量热法是热力学实验的一个基本方法。

测定燃烧热可以在等容条件下,亦可以在等压条件下进行。

等压燃烧热(Q P)与等容燃烧热(Q V)之间的关系为:Q P=Q V+Δm(g)=Δξ∑v B(g)RT (2—1)或Q p·m=Q v·m+∑v B(g)RT式中,Q p·m或Q v·m均指摩尔反应热,∑v B(g)为气体物质化学计算数的代数和;Δξ为反应进度增量,Q p或Q v则为反应物质的量为Δξ时的反应热,Δm(g)为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T为反应的绝对温度。

测量其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使热量计本身及其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温度升高,测量了介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就可以求算该样品的恒容燃烧热。

其关系如:Q v=-C vΔT (2-2)上式中负号是指系统放出热量,放热时系统的内能降低,而C v和ΔT均为正值。

系统除样品燃烧放出热量引起系统温度升高以外,其他因素:燃烧丝的燃烧,氧弹内N2和O2化合并溶于水中形成硝酸等都会引起系统温度的变化,因此在计算水当量及发热量时,这引起因素都必须进行校正,其校正值如下:(1)燃烧丝的校正:Cu-Ni合金丝:-3.138J·cm-1(2)酸形成的校正:(本实验此因素忽略)。

物理化学实验燃烧热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燃烧热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燃烧热的测定燃烧热是指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完全燃烧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测定物质的燃烧热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燃烧过程以及能量转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物理化学实验中燃烧热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一、实验原理物质的燃烧热可以通过燃烧反应的焓变来确定。

焓变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反应过程中系统的热量变化。

燃烧反应通常可写为:物质A + O2 →产物其中A为被燃烧的物质,O2为氧气。

在完全燃烧状态下,反应中物质A测绝对燃烧热ΔH0为反应放出的能量。

ΔH0 = Q = mCpΔTΔH0为燃烧热,Q为吸热或放热量,m为物质A的质量,Cp为物质的定压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因此,测定物质的燃烧热可以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来获得。

通常使用强酸作为火焰初始温度的参比剂,并且将物质A置于绝热杯中,然后点燃A,利用燃烧释放的能量将水加热,并通过温度变化来计算燃烧热。

二、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绝热容器、温度计、天平、火焰点火器、水槽等。

2.实验器材清洗:将使用的器材仔细清洗,确保没有残留物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设备调整:调整绝热容器的蓄热性能,使其能够尽可能阻止热量的流失。

4.实验样品准备:将待测物质A称取适量,并记录其质量m1。

5.温度计校准:将温度计置于标准温度环境中,校准它的读数准确性。

6.绝热环境建立:将绝热容器放入水槽中,并检查是否存在漏气现象。

7.水槽温度调节:调节水槽内的水温至近似于室温。

8.实验数据记录:将待测物质A点燃,同时记录绝热容器的初始温度。

9.燃烧反应进行:将点燃的物质A以尽量均匀的速率燃烧,观察温度变化情况,直到温度基本稳定。

10.温度数据记录:记录绝热容器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1.数据处理:将温度数据绘制成曲线图,计算出最终温度变化ΔT。

12.计算燃烧热:根据实验原理,计算物质A的燃烧热ΔH0。

三、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应干净整洁,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样品应准确称量,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燃烧热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量,在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乙醇的燃烧热,了解燃烧热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并探究乙醇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一、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物质在常压下完全燃烧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容量瓶法测定乙醇的燃烧热。

该方法基于能量守恒定律,通过测量燃烧前后水的温度变化来计算燃烧热。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容量瓶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干燥。

2. 实验装置搭建:将容量瓶倒置放入水槽中,保证瓶口浸入水中,水槽中的水高度要稍高于瓶口。

3. 实验准备:将量热器中的水加热至60℃左右,记录初始温度。

4. 实验操作:用锡夹夹住容量瓶,在瓶口处点燃乙醇,迅速将瓶口塞入水槽中,使乙醇完全燃烧。

5.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燃烧前后水的温度变化,同时记录乙醇的质量和燃烧时间。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 温度变化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燃烧前后水的温度变化,即△T = T2 - T1。

2. 燃烧热计算: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燃烧热Q = mc△T,其中m为乙醇的质量,c为水的比热容。

3. 不确定度分析:考虑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如温度计的精度、水槽中水的温度均匀性等,计算燃烧热的不确定度。

四、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乙醇的燃烧热为XXX kJ/mol。

与文献值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结果与文献值相近,说明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燃烧热的测定结果反映了乙醇分子在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情况。

乙醇燃烧时,碳氢化合物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一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燃烧热为负值,表示能量的释放。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容量瓶法测定燃烧热。

容量瓶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仪器简单,且不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误差来源,如瓶口与水的接触不完全、瓶口塞入水槽时的热量损失等。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如使用更精确的温度计、保证瓶口与水的充分接触、增加实验重复次数等。

实验3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3 燃烧热的测定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目的】(1)使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固体有机物质(萘)的恒容燃烧热,并由此求算其摩尔燃烧热。

(2)了解氧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掌握氧弹式量热计的使用方法,熟悉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掌握恒容燃烧热和恒压燃烧热的差异和相互换算,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燃烧焓的定义: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一摩尔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的焓变,称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焓,记作△c H m 。

本实验是在等容的条件下测定的。

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关系为:△c H m =△c U m +△n RT △n 是燃烧反应方程式中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产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

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测定,又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非膨胀功时,△c U m =Q v , △c H m =Q p . 在氧弹式量热计中测定的燃烧热是Q v ,则:p v Q Q nRT =+∆ 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W 克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引起体系温度的上升。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改变量,由下式求得Q v 。

,()v M Q C T T W =-终始 式中,M 是样品的摩尔质量(g.mol-1);C 为样品燃烧放热始水和仪器每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水当量(J.K-1)。

水当量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测定和T 始和T 终,即可测得萘的燃烧焓。

环境恒温式量热计属于密闭体系,没有物质的交换只有能量的交换,体系为样品等能燃烧的物质,体系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氧弹传到环境(水和仪器),使温度升高。

做雷诺数校正图求出△T 。

就可求得样品燃烧热。

1) 本实验由苯甲酸数据求出水当量WQ 总热量 = Q 样品·(m/M )+Q 燃丝·m 燃丝=W ·ΔT (Q 燃丝=-1400.8 J ·g-1)2) 将水当量值代入1)就可求出Q 样品,再换算成Q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7K
= 14.51kJ/K
2.萘的燃烧实验 萘与合金丝总重 0.5968g,合金丝重 0.0221g,燃烧后剩余 0.0094g。 在以 22.860℃作为零点时测量得到的温差用 Origin 作出下图:
图 5 萘燃烧曲线的雷诺校正图
温差为 0 时,时间为 1309s。
对 FH 段和 DG 段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下图:
由于反应体系无法隔热,所以采用雷诺校正法来尽可能地减小误差。燃烧 前使体系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得到一条吸热曲线,燃烧及传热完全后体系温 度高于环境温度,又会得到一条放热曲线,将其拟合到温度为室温时刻,即可 得到较为准确的 ΔT 数据。
图 1 绝热较差(左)和绝热良好(右)的雷诺校正图
综上,本实验通过测定两组温度变化数据,利用雷诺校正法和下列公式
关键词:燃烧热,氧弹卡计,萘
前言
物质的燃烧热是指一摩尔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完全燃烧指的是 燃烧物中所有元素都出于最高价态。一般考虑的是物质在恒定条件下的燃烧 热,如本实验中最终测定的是物质在通况下的燃烧热,即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 处于通况下的状态。
热是一个不易测定的物理量,本实验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间接测定。本实 验所用恒温氧弹量热卡计是一种热容固定,易操作的仪器,加之水的热容已 知,且温度易于测量,令其作为传热介质即可测定体系的温度变化。
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 实验得到萘的燃烧热为 5104kJ/mol。(数据处理见附件) 查阅资料,得到萘的恒压标准燃烧热 ϴ(298.15K, 1atm) = 5154kJ/mol, 相对误差为-0.97%。 2.误差分析 ①从操作过程来看: (1)在称量总质量到燃烧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压片稍有松动则可能 部分脱落而无法完全点燃,导致放出的热量偏小; (2)操作时是裸手,可能会有油脂附着在样品和合金丝表面影响放热量, 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装入的水量较大,量取时不能保证两次实验绝对相等,可能会产生一 定的相对误差。
实验三
燃烧热的测定
郭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
合肥 230026
摘要:利用苯甲酸来定标氧弹卡计的热容,进一步测定萘的燃烧热。另外对本 实验方法的误差来源和利弊进行了分析。 Abstract: I measured the combustion heat of naphthalene with oxygen bomb calorimeter calibrated by benzoic acid, and analyzed the source of deviation and pros and cons of this experimental method.
0.752,则 ΔT=1.527℃。
下面计算卡计热容。由于合金丝只测了质量,所以利用合金丝线密度
0.9983mg/cm 来计算有
0.0231 − 0.0140
= 2.9J/cm ×
= 26.43
0.9983 /
所以有
卡=∆ =
标 标+ ∆
(0.8594 − 0.0231)g × 26460J/g + 26.43J =
2.操作
图 2 氧弹卡计结构图
①装样并组装仪器: (1)取一段 20cm 左右的合金丝,并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对折后在中间 弯成一个线圈。 (2)称取大约 0.8g 苯甲酸,使用压片机将其压在线圈上。 (3)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氧弹内部,组装氧弹并用高压氧瓶充入 1.6 个大 气压的氧气。 (4)组装氧弹卡计。上述过程中每对氧弹进行一次操作就要用万用电表检 测氧弹电极是否连通。
②从数据处理来看: (1)在苯甲酸的燃烧温度曲线 DG 段拟合时可以发现曲线还处于上凸阶 段,并未呈现线性,如果再等待 10~15 分钟可能会呈现和萘的 DG 段一样的形 式。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体系与环境温差较小,使得传热速度变化率也很 小,这样会影响拟合,可能会带来不小的误差; (2)从数据中看到,在测量苯甲酸的过程中,室温升高了 0.280℃,这会 使得体系与环境之间传热速度发生变化,带来一定的误差。 3.讨论: ①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根据误差分析,应该尽可能地把压片压实,并去 掉易脱落的毛刺,操作时应佩戴手套;点火后应多等待一段时间,待确认温度 呈线性变化再停止实验。 ②关于本实验方法的利弊:本方法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以计算机代替了人 力记录数据,更加便捷和准确;但是缺点也存在,或者说这是作为系统误差存 在于所有的实验方法,那就是在温度线性变化的时候,如果斜率非常小,那么 放大之后其采集的数据点将会看上去是分段的而非连续的,这样线性拟合的拟 合度不会很大;另外对于这些较为精密的仪器,需要的环境条件也相对苛刻, 个人认为普通实验室的条件并不能较为准确地达到仪器测量要求。 ③实验心得:本实验利用较为精密的氧弹卡计和温差仪来测量物质的燃烧 热,并利用计算机记录数据,方便准确。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使用上述仪 器的方法,并且了解了雷诺校正法的原理和具体处理过程,也知道了高压氧瓶 充气的相关安全事项,同时巩固了燃烧热的概念和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 区别。我还思考了本实验的误差来源和方法的利弊,可谓是受益匪浅。
图 4 苯甲酸燃烧曲线 FH(左)和 DG(右)段的线性拟合
方程分别为 td = 3.367 × 10 t − 0.805 和 td = 1.137 × 10 t + 0.742,拟合
度为 0.98713 和 0.81578。在 t=915 时,得到 A 点和 C 点的 td 分别为-0.774 和
标+
卡=∆ =

卡∆ − ′
待测 =
×
待测
=
待测
待测 + ∆ ∙
(Q’=2.9J/cm 为单位长度合金丝燃烧热,M 为待测物质分子量)即可求得通况
下萘的标准燃烧热。
实验部分
1.仪器和药品 BH-IIS 型燃烧热数据采集接口装置——南京南大万和科技有限公司 HR-15B 型氧弹式热量计——南京南大万和科技有限公司 星牌 MODEL MF500 万用电表——上海第四电表厂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分析天平 CPA2245,BP3109,CP323S 型——赛多利斯科学仪器 (北京)有限公司 769YP-15A 粉末压片机——天津市科器高新技术公司 苯甲酸、萘
为了标定氧弹卡计的热容,本实验采用标准物质法。已知苯甲酸的燃烧热 是 26460 J/g,在压片后扣除合金丝的质量即可知标准物质的质量,即可知完全 燃烧后放出的热量,通过测量体系的温度变化则可确定氧弹卡计的热容。之后 在萘质量已知的情况下,测量体系的温度变化,则可以用燃烧放出的能量反推 萘的燃烧热。
图 6 萘燃烧曲线 FH(左)和 DG(右)段的线性拟合
方程分别为 td = 2.558 × 10 t − 0.859 和 td = −9.026 × 10 t + 0.767,拟
合度为 0.99454 和 0.90022。在 t=1309 时,得到 A 点和 C 点的 td 分别为-0.826
和 0.755,则 ΔT=1.581℃。
实验结果要求的是恒压反应热,而实验条件符合的是恒容条件,所以需要 转换,公式为 = + ∆ ∙ ,其中 Qp 是恒压反应热,QV 是恒容反应热, Δn 是反应体系中气态物质的总物质的量变化,T 是反应温度。同时还要注意焓 变随温度的变化: = ∆ ,Cp 是体系的恒压热容,在温度变化不大时,可以 认为它是常数。本实验用热容较大的水作为介质,可以使温度变化较小,增加 近似的准确性。
参考资料
物理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等著 百科附件:数据处理1.苯甲酸燃烧实验 苯甲酸与合金丝总重 0.8594g,合金丝重 0.0231g,燃烧后剩余 0.0140g。 在以 22.580℃作为零点时测量得到的温差用 Origin 作出下图:
图 3 苯甲酸燃烧曲线的雷诺校正图
温差为 0 时,时间为 915s。 对 FH 段和 DG 段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下图:
②燃烧和测量温差: (1)用温差计将量热计恒温水套温度置零。 (2)在水盆中放入半盆自来水,用温差计测量水盆里的自来水温度,用加 冰或加热水的方法调节水温低于外套温度 1.3~1.4℃。 (3)用容量瓶准确量取 3000ml 已调好温度的水,倒入内筒。将测温探头插 入内筒测温口中,插入马达,盖上绝热板。 (4)开启搅拌马达,待温差显示为-0.80 时开始使用软件记录数据。 (5)当温差为-0.75 时插好点火电源,按 “点火”按钮,在几十秒内温差测 定仪的读数骤然升高,之后读数平稳时停止记录,拔掉点火电源。 (6)取出氧弹,从放气阀排出废气,旋开氧弹盖,称量剩余的铁丝质量, 根据公式计算 C 卡的值。 ③萘恒容燃烧热的测定: 称取约 0.6g 的萘,按上述操作步骤,压片、称重、燃烧等实验操作重复一次 (温差为-0.85 时开始测量,-0.8 时点火)。测量萘的恒容燃烧热 QV,并根据公式 计算 Qp,即为H,并与手册作比较,计算实验的相对误差。
下面计算燃烧热。合金丝放热
0.0221 − 0.0094
= 2.9J/cm ×来自= 36.890.9983 /
所以有
卡∆ − ′
14.51 J/K × 1.581K − 36.89J
萘=
×=

(0.5968 − 0.0221)g
× 128.2g/mol
= 5109kJ/mol
另由萘的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
C H (s) + 12O (g) = 10CO (g) + 4H O(l)
得到 Δn=-2,则萘的恒压燃烧热为
= + ∆ ∙ = 5109 J/mol + (−2)mol × 8.314J/(mol ∙ K) × 296.01K


= 5104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