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正式版)

合集下载

第五讲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五讲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根本原因:中国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1、中国资本主义不是像西方资本主义 历经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机器大工业 几个阶段,从生产力中自然生长起来的, 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刺激下 出现的,先天不足,其表现是:无技术、 管理基础,不能自行生产工作母机,部 分商品没有市场,这使中国资本主义对 帝国主义有极大的依赖性。
讨论题:
有人说:清末新政是符合近代中国 发展方向的,如果顺利的话,它将把 中国引向现代化。但辛亥革命打断了 清末新政的进程。你怎样看待这种观 点? 兼论革命和改良
关于革命和改良的几点结论
• 暴力革命与和平改良都是推进历史前进的手段。
• 暴力革命不一定都能达到根本性的变革,和平改 也可以实现历史的质的飞跃。
第五讲 辛亥革命 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主要内容
清末新政改革
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改革
• 一、什么是新政? • 1、时间:1901年——1911年 • 2、主导者:清政府 • 3、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 新政是在1901-1911年间由清 政府发动的,旨在维护延续清王朝 统治的一场变革。
二、清末新政的背景
在这种情况下, 孙中山不得不表 示只要清帝退位、 袁世凯宣布拥护 共和,就可以把 临时大总统的职 位让给他。
孙中山等与唐绍仪合影
袁世凯像
袁世凯在得到这些许诺后,即加紧“逼 宫”。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 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 国体”。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 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 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 世凯。
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1、袁氏窃国,革命流产
(1)南京临时政府出现危 机 (2)孙中山的顽强抗争 (3)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段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文档资料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文档资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三民主义的内容;武昌起义 的准备与经过;《临时约法》的内容与 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三民主义的民生主 义,尤其是如何理解平均地权;资产阶 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相同与不 同;如何理解武昌起义成功而辛亥革命 却失败了;如何理解孙中山与袁世凯的 斗争与妥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9
经典论述:
• 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前(五四运动发生于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一九一七年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他们的知识分子)。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 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 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8
经典论述: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 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 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 争。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 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 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 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 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江泽民:《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烦人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

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新税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清末的时候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里有日本的影子,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到《大日本帝国宪法》和帝国议会产生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实现,特别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也激励了中国官僚、士绅等追求宪政。

明治七年(1874年),爱国公党递交的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反映了日本民间对开设民选议会的呼声,开启了日后延续近20年的自由民权运动。

其中,国会的开设又是争议的焦点。

明治十三年1880年成立的国会期成同盟发动了国会开设运动,以大规模请愿给政府施压。

在重重压力下,明治八年(1875年)明治天皇颁布了《渐次建立立宪政体之诏书》,明治十四年(1881年)在政变中颁布了《国会开设敕谕》,承诺10年后开设议会。

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内阁成立;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制定;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

日本实行宪政的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仿效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经验教训: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都是革命的凶 恶敌人。
尽管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以孙中 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 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 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 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 也延绵不绝。
四川保路运动
组织 保路同志会 口号 “路存与存 路亡与亡”
斗争方式 由和平请愿到武装斗争
结果
为武昌首义创造了条件
(1).“成都血案” 原因: (2).同盟会的领导
吴永珊 龙鸣剑
荣县革命政府 保路同志军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 地点:武昌
人物:熊秉坤、金兆龙 成立湖北军政府
结果: 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挽救共和的努力受挫
1)根本:在半殖半封的中国 )根本: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
案在中国行不通。
2)主观: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C.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3)根源: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仅仅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没有实 3、成立后的形势: 现统一,没有结束全国的混乱局面。
帝制的终结
1、帝制的终结: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原因:
1、革命党人的妥协; 2、旧官僚和立宪派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 3、孙中山表示“虚位以待”
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3、革命思想的传播和 革命团体的建立
1894年,孙中山在 檀香山成立。是中国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 它提出要推翻清皇朝 专制统治,建立像美利 坚和众国那样的共和国。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概论(PPT 55页)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概论(PPT 55页)
孙中山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章炳麟,号太炎, 1903因著文《驳康有为 论革命书》,歌颂革命 为“启迪民智,除旧布 新”的良药,触怒清廷 被捕。1906在日本加入 同盟会,主编《民报》。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陈天华著《猛 回头》、《警世钟》 等书主张推翻清政 府这个“洋人的朝 廷” 。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领 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 政党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推翻清王朝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求得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资 产阶级的民族共和国
“创立民国”
中国同盟会的《军政府宣言》
宗旨:既要发展资本主义,又 要防止土地垄断
从四川掀起 的保路运动 风起全国, 为辛亥革命 的爆发创造 了条件。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2、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 日。武昌起义爆 发,各地纷纷响 应。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一方面辛亥革命,连同其象征性人物孙中山先生,一百年来 一直得到各种不同立场甚至互相敌对的中国人(两岸三地 (加港澳)四方(加海外华人)诸派 )的共同称颂。
作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党“总理”,国 民党对孙中山的崇敬自不待言。共产党对这位“民主革命的 先行者”的尊敬则不仅因为他发动革命推翻帝制,更因为他 后来的“联俄联共”(台湾称为“联俄容共”)。连台湾绿 营,虽反对蒋介石,却也很崇敬孙中山。

5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210417

5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210417

从东京向东北,先到水户,福岛,再到仙台
•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 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 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 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 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 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 中国的学生。······
清末新政的内容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废科举,设学堂,派留学 制定商法,奖励工商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仿行预备立宪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6 年 , 清 政 府 被 迫 宣 布 “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 规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原名仙台医科大学
到仙台学医 的介绍信
光绪三十年 1904年
日俄战争时期
1904-1905
周树人,出生于1881 年9月25日
江南陆师学堂 普通科 光绪二十四年~ 二十七年 1898~1901 17岁~20岁
东京私立弘文学院, 速成普通科 明治三十五年~ 三十七年 1902~1904 21岁~23岁
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 立,宣告了清末“新政”的 破产。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 中国代表团与西人合影
孙中山:(清王朝)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 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 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 速其颠覆。
1906年丙午年,丙午官职改革,清 政府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压制地方总督 巡抚及大臣的权力。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 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 《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投入这场论战的还有其他十几种报刊。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背景篇)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 府腐败无能,应该推翻!1902年,英国迫使清 政府签订《通商航行条约》,次年,美日也迫 使清政府签订同样条约。1905年9月5日,日俄 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 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 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 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历时两 年的一场大论战。
在民族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以革 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推翻 帝制,实行共和 在民生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平均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核心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族 独立的中国 没有从正面提出反帝和反 军阀、官僚的主张 推翻君主专制 , 建立人人 平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创立民国
忽略了广大劳动人民在国 家中的权力、地位
平均地权
解决土地问题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经济条件 各 项 条 件 的 成 熟 阶级条件 思想条件 组织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
革命力量 湖北新军有五六千人参加革命团体
革命基地
武汉成为民主革命摇篮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方,只要 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孙中山
农 阶
民 级
资 阶
产 级
举起近代 民族民主 革命旗帜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引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也被视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与结果三个方面,探讨辛亥革命对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产生的影响。

一、辛亥革命的起因1.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近代中国的开放与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先进思想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引发了社会思想的变革。

–君主专制制度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与思考。

2.国内经济社会变革:–农业经济的衰落与工业经济的崛起,使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封建土地制度与科举制度的僵化,限制了社会发展的空间和个人能力的发挥。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辛亥革命的筹备与发起:–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组织了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通过秘密策划和宣传,准备了革命的基础条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正式开始。

2.辛亥革命的进行:–辛亥革命的火力核心是南京临时政府,它组织了北伐和南伐等一系列军事行动,逐渐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期间,也发生了一些阻碍革命进程的事件,如都督府的辫发令、汉口起义等,但最终都被革命势力克服。

3.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影响:–辛亥革命胜利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12年辞去御位。

镇压革命的东三省被清廷放弃,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所创立的临时政府开始试图建立新的共和国制度。

三、辛亥革命对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影响1.封建礼教的瓦解:–辛亥革命通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瓦解了封建社会对民众的枷锁,为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创造了条件。

2.新的政治格局的建立:–辛亥革命创建了临时政府,并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为建立新中国打下了基础。

3.彻底改革的需求与困难:–辛亥革命既完成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如军阀割据、政治混乱等问题。

结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 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 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 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这不仅 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领导”的封建专制政权, 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反满”口号所以具有 广泛的动员意义,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民族主义 的另一主要内容。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
评价
三民主义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 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 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 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 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 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 的开始,对于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 影响。 但是,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 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三)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
改良派为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对“平均地权”,说 中国的封建经济制度与欧洲不同,既无贵族压制,土地又 极为平均,而且“赋税极轻”,即使将来工业发展了,也 不会造成欧美那样的“贫富相悬”的社会现象,因此进行 “社会革命”是完全不必要的。 革命派有力地予以回击,指出:中国存在地主强权等现 象,一旦采取大机器生产,就一定会产生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那种“富者资本骤增,贫者日填沟壑”的现象。为预防 这种弊病的产生,就必须在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同 时,实行社会革命,具体办法是消除私人对“天然生产力” 即土地的占有,把土地收归国有。
《革命军》 《革命军》是中国近代 思想史上第一部系统地、 旗帜鲜明地宣传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名 著。全书2万多字,共 分七章叙述:一、绪论; 二、革命之原因;三、 革命之教育;四、革命 必剖清人种;五、革命 必先去奴隶之根性;六、 革命独立之大义;七、

第五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五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老人吴玉章的反思
从辛亥革命起,我们为了推翻清朝 而迁就袁世凯,后来为了反抗北洋军阀 而利用西南军阀,再后来为了抵制西南 军阀而培植陈炯明,最后陈炯明又叛变 了。这样看来,从前的老一套革命方法 非改变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
2、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帝国主义、袁世凯为代 表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从外部和内部绞 杀了这场革命。 从根本上说,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 时代,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 共和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2)预备仿行宪政



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 1911年5月8日成立内阁。在总理、协理大臣和各 部尚书13人中,满族9人,汉族4人,其中皇族又 占7人,因此被称为“皇族内阁” 。 立宪派原希望通过立宪,跻身到清朝政权中去, 分得一部分统治权力。 至此“希望绝矣”。他们 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向革命靠拢。 预备立宪不但引起立宪派不满,也使统治集团内 部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清政 府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告别革命论”的观点
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搞糟 了”,“清朝的确是已经腐朽的朝廷,但是这个形式 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 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 而一下痛快地把它搞掉,反而糟了,必然军阀混战。 所以,自辛亥革命以来,就是不断革命:‘二次革 命’、‘护国、护法’、‘大革命’,最后就是 49 年的革命,并且此后毛泽东还要不断革命。直到现在, ‘革命’还是一个好名词、褒词,而‘改良’则成为 一个贬词,现在应该把这个观念明确地倒过来;‘革 命’在中国并不一定是好事情。”
命的目的是建设,破坏与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 面,是辩证的关系。不破坏旧的政权和阻碍社会发 展的旧事物,就不可能建设新的政权和推动社会向 前发展。孙中山说得好:“革命之有破坏,与革命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课件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课件

孙中山一生的几个重要时期:
早年在夏威夷,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 学习,1894年上书李鸿章,同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8月被推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创立三民 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为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 党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再次改组中国国民 党,1925年去世,被国民党尊称为国父
陆皓东 (18681895) 名中 桂、字献香。 广东香山人, 近代民主革 命者。广州 起义中英勇 就义。被孙 中山称为"为 共和牺牲之 第一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著书、出版刊物、报纸
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
1902年11月,黄兴与杨笃生、 樊锥、梁彝行创办中国留日 学生第一个刊物《游学篇》。
八 国 联 军 占 领 北 京
列强在中国开银行,垄断中国的金融、 财政。图为汇丰(英)、花旗(美)、 东方汇理(法)、道胜(俄)、德华 (德)、正金(日)等外国银行在中 国发行的钞票。
(2)清政府对外卖国,对内加紧搜刮人 民
辛亥革命前,外债、 赔款及一切捐税压得 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 去,国内阶级矛盾和 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图为上海出版的《民 呼日报》刊登的一幅 漫画。
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 军事方面改革兵制:1901年停止武举裁汰部
分绿营设“常备军”。 经济方面奖励工商:1903年成立商部 文化方面废除科举制:颁布新的学制,下令从
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并“仿行预备立宪”
(2)筹备立宪
清政府试图模仿日本、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1908年9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9年的 预备立宪期限(到1917年召开国会,推行宪政) 1909年选举各省咨议局,1910年成立资政院, 1911年设立内阁,但各界对清政府民主改革的诚 意并不满意。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封建帝制覆灭
二、中华民国建立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黄花岗起义后部分被捕就义的起义者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辛 亥 秋 保 路 死 事 纪 念 碑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共进社成员孙武(左);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右)
湖北武昌起义 军政府旧址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帝国主义在中国角逐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 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 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 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 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 一点,我还有分;” ——《警世钟》
群众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226次
199次
103次
188次 112次
“呜呼!我中国今日欲脱 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 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 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 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 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 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 命.”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华兴会:黄兴
光复会:蔡元培
上海:福建学生会,上海青年学社 安徽:岳王会 江西:易知社、自强会 贵州:科学会 四川:公德社 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 成立,孙中山为总理
级制两 共制千《 和度年临 国,来时 的确的约 政认封法 治了建》 制资君废 度产主除 !阶专了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专制代表、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 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 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 了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攫取采矿权
行业 名称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机器造船 共计
行业 数量 32家 19家 16家 39家 7家 113家
投资量 的顺序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资金合计 1.3亿元
•开平矿务局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第史一纲要节03辛亥举革起命与近君代主专民制族制度民的主终结革命的旗帜
•“危机四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1.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 签订以后,列强对中 国侵略出现新的态势 。它们加强了对清政 府的政治控制,多方 扩展在华的经济势力 ,并展开了对中国的 争夺,中国的民族危 机进一步加深。
改革军制:裁撤绿营,编练新军等 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改革教育:鼓励留学,废除科举、 颁布新学制等
消极性——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 活动本质具有落后性;实质是维护
改革经济: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 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商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第现代一史节纲要0举3辛起亥革近命代与君民主族专制民制主度的革终命结 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3、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第现代一史节纲要0举3辛起亥革近命代与君民主族专制民制主度的革终命结 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一)主要线索1、内在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二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腐朽统治的斗争。

2、革命进程:背景与条件→酝酿与发展→爆发与高潮→结束与意义(二)知识要点与主要理论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2、三民主义学说(1)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

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3、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以失败而告终。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并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从根本上说,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上说,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四)知识框架。

近代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近代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封建的彻底性。
民生主义
基本内容:“平均地权”,核心是解决土地
问题。其方法是,先核定全国地价,承认初次核
定的地价归地主所有,而后通过涨价归公和照征
税原价收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地主对土地的所有 权,实现土地的国有化。这一土地纲领触及了封
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弱点:带有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性,不可能真 正解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问题。
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
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 益。
第二、严重的财政困难。 南京临时政府从成立时起,便面临着十分 严重的财政危机。面对军需紧急而款项没有着 落的困境,临时政府束手无策。
第二、基础脆弱。
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央 政府,但是,它的权力并不能推行于被立宪派 和旧官僚控制的省区。即使在革命派掌权的地 方,也往往各自为政,不完全服从中央的号令。
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妥协告终,没有改变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改变 中国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其果实被帝国主义 所中意的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没 有达到预期目的,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并未受到 削弱,农村中也没有出现一次社会大变动。
视 频 播 放
袁世凯窃夺政权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探讨: 一是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压迫。列强对中国 革命抱着敌视的态度,武昌起义后几天内,他 们便在武汉江面集中了十余艘军舰,对革命方 面进行监视,并随时准备武装干涉。 二是袁世凯的奸黠狡诈。他一方面利用北 洋军对革命势力进行赤裸裸的武力威胁,一方 面又声明赞成“共和”,蒙蔽了不少革命党人 眼睛。
南京临时政府在成立后的短短三个月间,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扫除封建专制主义和发展 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大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保障人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新政激发矛盾(1901-1905)

(1)清末新政的内容 经济上:提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文化上:采取废八股、停科举、设立学堂、 提倡出国留学。
军事上:改革军制,逐渐裁汰旧式的绿营、 防勇,仿照西法编练新军。



(2)新政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 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 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 琴瑟之改弦” —《光绪朝东华录》





基督徒革命家 出名之谜:伦敦蒙难记(Kidnapped in London) 1896年秋天,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 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 事件。 “孙逸仙”成为与封建暴政作坚决斗争的 英雄,一下子便成为社会舆论和公众注目 的对象。
传奇爱情:白发红颜




1894年,孙中山在宋家第一次见到了 一岁多的宋庆龄 1913年8月在横滨宋长成后首次会晤她 所仰慕的革命家。 1914年9月宋霭龄回上海与孔祥熙结婚, 庆龄做了孙中山的秘书。 孙:“不,如能与她结婚, 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
民生主义
内容:“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土地的 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 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局限性: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触动封 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 求。

三民主义之发展



民族主义:从排满、五族共和到反帝、 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从共和到政权为平民所有, 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主义:从平均地权到节制资本、耕 者有其田


2、在义和团一事上处置不当,造成重大 恶果。
帝国主义列强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 对清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控制,多方扩展其在 华势力。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了。


3、在民族危机面前懦弱无能。
八国联军侵华后俄国拒不从东北撤军, 1903年中国人掀起拒俄运动,遭到清政府 压制;清政府还阻止在日留学生的拒俄运 动;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宣布 在日俄战争中“中立”。 第五讲\日俄战 争.AVI

孙中山:《上李鸿章 书》:“欧洲富强之 本,不尽在于船坚炮 利、垒固兵强,而在 于人能尽其才,地能 尽其力,物能尽其用, 货能畅其流。此四事 者,富强之大经,治 国之大本也”。


革命运动逐渐得到认可
1895年广州起义:“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1900年惠州起义“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 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 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孙中山选集》
唐才常,长沙府浏阳人,自
立军首领。1895年与谭嗣同等 在浏阳办算学馆,被称“浏阳 二杰”。 1887-1898年在长沙 编辑《湘报》和《湘学报》, 参与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 主张厂矿完全由私人资本经营, 反对官商垄断,还亲自在家乡 主持开办锑矿、煤矿。戊戌政 变后逃亡日本,旋回国组织正 气会,筹组自立军。1900年举 唐才常(1867-1900) 事失败,就义于武昌紫阳湖畔。
四大民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



革命生涯:四十年奋斗
1895年发起组织兴中会 1912年创建民国 1913年二次革命 1914年护国运动 1917年护法运动 1921年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3年联俄联共,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 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AVI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家事遗书 “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 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 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 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在我们的计划之中,想造成的新国家, 是要把国家的政治大权分开成两个。一个 是政权,要把这个大权完全交到人民的手 内,要人民有充分的政权可以直接去管理 国事。这个政权便是民权。一个是治权, 要把这个权完全交到政府的机关之内,要 政府有很大的力量治理全国事务。这个治 权,便是政府权。”



马克思:阶级斗争,是社会病理学家 孙中山:求生愿望,是社会生理学家


“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 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段斗争不是社会进化的 原因,阶级斗争是社会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 病症。”

他说马克思研究社会问题“倒果为因” “只见 到社会进化的毛病,没有见到社会进化的原理。”
革命话语同样充斥了20世纪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文化大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马克思: 社会形态 的更替必须通过革命, 这是普遍规律。
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 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从而用先进的社会制度 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 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 的发展。
“革命不是请客吃 饭,不是做文章, 不是绘画绣花,不 能那样雅致,那样 从容不迫,文质彬 彬,那样温良恭俭 让。革命是暴动, 是一个阶级推翻另 一个阶级的暴烈的 行动。”
民族主义
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一是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 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 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局限性: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 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 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民权主义 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 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 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 证。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 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 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掩饰国民的耳 目,讨讨洋人的欢心罢了;不但没有放了 一线光明,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辛亥革命》(二)
三、革命领袖孙中山
1、孙中山的传奇一生

英文名:Sun Yatsen(1866—1925),名 文,字逸仙,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总理,广东省 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孙文流亡日本时 曾化名中山樵,后人惯以中山先生相称。
2、思想体系



民生史观 知难行易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革命三期
(1)民生史观


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孙中山对于社会发展,历史发展有一个 自己的独到看法,三句话。第一句话, 民生、老百姓的生活,人类的生存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又是历史发展 的核心问题,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 民生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的生活分 为“需要”、“安适”、“奢侈”三个 等级)第三句话,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变 化的总原因。 —— 杨天石
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命发展为 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杨天石:孙中山的三大功

第一大功:创立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
第二大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实 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大变革


第三大功: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 为1926到1927年的北伐战争打下了基础
3、不同方式的选择
改良的社会成本,比革命要经济 得多。社会矛盾深重之时,应当 及早改良;若昧于既得利益,致 改良或改革太慢或失败,则革命 随时可能发生。社会危机到了最 后关头,必然发生革命。 革命是时代的选择
二、革命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清政府腐朽至令人厌弃的地步 1、中断维新,拒绝进步,导致维新人士趋 向革命 由维新转向革命的代表人物:蔡元培 章太炎 唐才常 孙中山


(3)新政培植了反对自己的力量
科举制度改革,割断了知识分子对自己的依附; 编练新军,培养了反对自己的武装力量; 奖励工商业长远看是培养了埋葬自己的新阶级; 派出留学生,引进了革命思潮; 政治制度改革的后果使立宪派极度失望,转而附 和革命。 试图发展铁路,却激发路权矛盾,引起保路运动, 终于促成革命的爆发。

政治遗书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 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 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 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 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 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 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 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4)五权宪法

权能分治学说:国家的政治权力分为
“政权”(或者“民权”)和“治权” 两部分 “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 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 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 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 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 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 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
一、楔子:关于革命的思考


1、关于革命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易· 彖辞》 革·
从秦帝国的公元前221年到1920年的2141年间, 中国共有160次国家规模的内乱,战乱所费的时间 达896年。也就是说,每3年就有一年生活在战乱之 中。
一部中国历史被有些人戏称为“相砍史”









7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 1879年,13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 母乘轮船赴夏威夷, “沧海之阔,轮舟之 奇”。 “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修读 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 1883年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于公理会受洗 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 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

1915年10月的一个夜晚,宋在女佣的帮助下,爬 窗逃走,来到日本,在律师和田家中办理结婚手 续,孙49岁,宋22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