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8上优质课:16 昆明的雨-部优-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摘要: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声调,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第一部分(1-2段):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话题16 昆明的雨【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作的一篇散文。

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2.感受作者对几十年前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比如有“潇潇暮雨”“寒雨连江”的悲情与愁苦,也有“润物无声”“空山新雨”的喜悦和希望。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昆明的雨》,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声调。

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不仅是写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3.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4.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明确: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5.探究:可见,作者不仅写了昆明的雨,而且写了在昆明时所有与雨有关的记忆。

那么,作者仅仅只是记叙这些而已吗?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不只是单纯的记叙描写,在文中,作者在开头与结尾都很明确地表达了“我想念昆明的雨”,作者的一系列描述中,寄托着对昆明的雨的至深想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公开课导学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公开课导学案_2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1、结合图片欣赏,学生发言,对雨的感知,温故导入,雨的诗词积累。

2、把握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3、扫除阅读障碍,疏通生字词。

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交流:(学生自主完成板书)1、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概括特点。

教师点拨: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淡淡的乡愁……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想念的仅仅是雨吗(人、事、物)?教师点拨: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作画,小酌……3、作者笔下诸多植物共同的特点,及其与昆明雨的关系?明确:旺盛,肥硕,滋润昆明雨水充足,特有现象和产物4、作者为何笔墨铺陈,不仅写到雨,还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人、事、物一一陈述出来?明确:结合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描绘动情美好的昆明。

三、品语言,体悟深情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

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质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质课导学案_3

《昆明的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体悟作者清新自然、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对昆明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方法:引导法、品读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昆明被人们称为“春城”,它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城区三面依山,一面临水,地处低纬度高原,天气常如二三月间,是一个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的地方。

那昆明的雨是不是也别具特色呢?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教师献疑,学生解疑思考:汪老家乡在江苏高邮,但为何会写昆明的雨?引出背景:在1935年,汪曾琪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他考入了昆明的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读书,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3、检查生字词篱笆..( ) 鲜腴.( ) 鸡枞.( )草茎.( ) 吆喝..( ) 炽.红( )扳.尖( ) 黄焖.鸡( ) 缅.桂花( )密匝.匝( ) 花骨.朵( ) 青头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幻灯片出示两个问题。

思考:1.作者笔下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从文中圈出相关语句)2.作者仅仅是写雨吗?还写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四、质疑释疑1.教师献疑:本文题为“昆明的雨”,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仙人掌等事物呢?(小组内讨论交流)2、学生质疑:师引导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五、体悟情感、探究主题思考:作者仅仅是想念昆明的雨吗?(结合写作背景,主题得到升华)六、品读细节、品味语言1、例如: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短文《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昆明的气候特点;2.学会描写雨的形象化手法;3.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短文的整体意思并提取中心思想;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描述雨的形象化语言;2.理解短文的整体意思。

教学难点1.理解短文的中心思想;2.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雨。

教学准备课文《昆明的雨》、笔记本、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入课题:“你们有没有去过昆明?昆明是哪里的地方?它的气候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昆明的气候特点和常有的天气现象。

导学(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昆明的雨》,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有关课文的问题。

然后教师根据问题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整体意思和中心思想。

创设情境(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昆明的美丽山水和雨的照片,引导学生感受昆明的美丽和雨的形象。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课文中描述的雨和现实中的雨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课文中的雨。

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写的关于课文中雨的形象化语言,鼓励学生交流和互相学习。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表达雨的形象化语言的方法和技巧。

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批改答案,并对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巩固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昆明的雨的短文,并要求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课文。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强调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和要求。

板书设计2.教学目标:认识昆明的气候特点,学会描写雨的形象化手法,理解短文的整体意思,培养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3.教学重难点:学会描述雨的形象化语言,理解短文的中心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课文《昆明的雨》。

一.课前预习:1.文章写作背景简介:本文选自《汪曾祺选集》,他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在昆明生活七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结。

本文正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2.作家简介:汪曾祺(1920---2019),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二.课前自主探究与学习3.给加点字注音。

鲜腴.(yú)鸡枞.(zōng)密匝.匝(zā)扳.尖(bān)避邪.(xié)黄焖.鸡(mèn)4.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将课文分成三大部分,根据各部分的段意写出自然段如何划分。

并在文中标记。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从一张画自然引出昆明的雨。

第二部分(第3--10自然段):具体写昆明雨季中的景、物、人和事。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自然点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6.读文章第一段,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答题技巧提示:文章开头的作用有哪些?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5、为下文埋下伏笔朗读课文第二部分:7. 昆明的雨季给人什么感受?(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闷。

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阅读课文5--7段,思考:8.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9.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

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10.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答:篇末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及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明的雨》,了解昆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关爱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昆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名,如“滇池”、“金马碧鸡坊”等。

2. 感悟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昆明的雨》的PPT或黑板报。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昆明风景图片或播放昆明美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昆明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课文大意,理解昆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讨论,深入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情感体验,感悟作者热爱之情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5. 总结拓展,提高认识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关爱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1. 通过分析课文《昆明的雨》中的具体描绘,理解昆明气候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描绘,了解昆明气候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识别并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复杂气候现象,如“四季如春”、“雨季和旱季的交替”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案16、《昆明的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案16、《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导学案第1段——自学质疑【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13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自学教材(5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菌.子()鸡枞.()草茎.()择.净()扳.尖()炽.红()绿釉.()密匝.匝()饱涨.()花骨.朵()3、把握基础(3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昆明的雨》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

了解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代表作有:等。

背景介绍:在日寇侵华,平津沦陷的1939年,汪曾祺来到昆明,慕名到“西南联大”求学。

课余闲暇,汪先生爱穿行在昆明的大街小巷中,逛书店、逛裱画店、逛做锡箔的作坊、逛茶叶店。

在那些艰辛的岁月里,汪先生和当时到昆明来追求真理、寻求智慧的许多名人、教授、学子一样,满腔热忱。

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饱蘸浓情的笔墨,抒写了对昆明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给昆明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理解内容(4分钟)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1)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的内容?试加以概括。

(自学指导:快速浏览课文,同桌讨论)明确:(2)朗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说说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自学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课本上划出关键句子。

)明确:【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5分钟)1、在线测学(时间:2分钟)(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黄焖.(mèn)净炽.(chì)B、绿釉.(yóu)俯瞰.(kàn)C、鸡草茎.(jīng)松毛择.(zhái)D、青头菌.(jùn)遏.制(è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没有长篇幅地描写昆明的雨景,而是通过写昆明雨季中的菌子、仙人掌、杨梅、缅桂花来供托昆明雨季的明亮、丰满、颇具柔情。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质课导学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质课导学案_2

《昆明的雨》教案
一、小诗导入。

二.疏文意。

1.回顾教读课方法。

2.完成学习单任务一。

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文章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和事。

温馨提示
1.默读:不发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要眼到、手到、心到!
2、如果你能自己设计思维导图(鱼骨头状、树枝状、藤蔓状……)那就更棒啦!
三、品语言。

任务二:
要求:
(1)选取你认为最有味道的一处风物进行品读,做好批注(鉴赏式、提问式和补充式)。

(2)分享批注。

(3)其他同学可补充、质疑或解答。

四、析情感。

任务三:
雨季的昆明还引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这情感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读第10自然段。

五、小结并推荐阅读。

1.推荐阅读汪曾祺同背景下的散文《翠湖心影》《跑警报》。

2.回顾散文阅读的方法:疏文意、品语言、析情感。

——用思维导图和批注法。

一支笔,一本书,一个有爱的你,一份诗意的生活!
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16 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

3.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

2.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能说出一些描写雨的古代诗句?(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啊,那么你们谁能说出一些关于雨的著名散文?(学生自由发言)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平时都非常喜欢读书、喜欢积累。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雨的散文——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看一看在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去体会一下,他为什么会想念昆明的雨。

(板书课题《昆明的雨》)二、预习检测(活动一)检测预习情况,小组互相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本文通过对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卖杨梅小姑娘、缅桂花、房东和她的养女等人和事物以及在昆明生活时的一段往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本文的结构: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二部分(3~10):具体写昆明雨季给作者的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及雨季中的景、物和人,表达自己对昆明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11):照应开头“我想念昆明的雨”,深化主题。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段落进行赏析,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活动二)示例: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句中“张目结舌”用得很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课导学案_0

《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养成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界风景万千,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纵是平常,却也有美的地方,正所谓“万物生成皆神圣,一草一木总关情。

”今天,我们将跟随汪曾祺,一起到昆明的雨季里来一场心灵之旅。

二、、作者介绍谁能跟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汪曾祺?(ppt出示)三、攻克字词(ppt出示)一学生读,师强调菌、腴的读音。

生齐读两遍。

四、整体感知1.过了字词关,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笔下昆明的雨有何特点?(学生通过文本找,教师顺势引导总结)2.除了写雨的特点,还写了什么?(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苗族女孩,房东大姐,小酒馆……学生通过圈点批注来赏析,表达自己的看法)明确:这些东西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对它们,作者都表达了一种不变的情感:思念!五、赏析品味——情在雨中1.昆明雨季中的那些景、事、物、人,为何让作者念念不忘呢?(生先自主批注,然后和同座位互相交流。

)明确:从景、事、物、人等方面来分析作者想念的原因。

这其中可以引入背景介绍,引入汪曾祺的话"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

"这里可以讲到抗日战争,身为文人的作者又不能扛起枪杆走向战场,他就在昆明的雨里给心灵做了一次深呼吸,这种宁静恬淡惬意的生活和民风的淳朴让作者感到亲切而又温情。

明确:作者想念的又不仅仅是昆明的雨,更是雨季中那些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那代表着往昔的生活和岁月。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赛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赛课导学案_0

《昆明的雨》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怀念,理解作者冲和平淡、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导入: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一到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1939年开始,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七年,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遇到了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1984年写下了这篇散文《昆明的雨》,今天,我将带领大学共同赏读这篇美文。

一、初读感知:1、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检测字词掌握情况:乍()辟()邪鲜腴()篱笆()()暮()年密匝匝()釉()扳()尖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笔下“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明确:昆明雨的特点——丰满、饱和、旺盛、柔软二、读出景、物、人、事:文章题目是“昆明的雨”,可是对于雨的描写却并不多,而是写了雨季中的景、事、物、人,试着找出来,并想一想,作者写的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联系。

明确: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追问: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小组交流后明确: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首先,虽然作者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用在直接写雨上,可是所写的景、事、物、人,都和昆明的雨季息息相关,没有雨季,也就没有这些独具特色的景、事、物、人;其次,昆明的雨连绵不断,就像作者多年以来对昆明岁月的念念不忘,雨的特点和人的情思,书写对象和表达的情感之间有很多共性,所以作者选择用昆明的雨来表达怀念之情。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质课导学案_6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质课导学案_6

《昆明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

著名散文研究学者佘树森曾言:“散文产生美感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思想情趣的美,二是语言文字的美”,“品味语言”是散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汪曾祺先生小说、戏剧、散文都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尤其体现在他的语言上,历来学者多有评议。

《昆明的雨》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作品,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本文的文本特征,故选择通过本文初步体会汪曾祺散文俗雅结合这一特点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品味本文语言,初步体会汪曾祺散文语言“俗雅结合”的特点【教学内容】1. 本文语言的特点:生活化与诗意、通俗与文雅的结合2. 形成这一语言特点的语言技巧:口语、书面语(四字格)、文言词语并用,短句与长句交错,比喻通俗,使用叠字、回文,夹杂直接抒情句,等3. 形成这一语言特点的人格因素:文学功底,热爱生活,等【教学方法】以“寻宝之旅”的活动引导整个教学流程,有问答点拨、小组讨论、讲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一节课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了文章结构,分析了作者记忆中雨季景、物、人、事的特点,分析了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感情。

这节课开始,先利用一个复述活动检测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请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想象自己就是汪曾祺,以汪曾祺的口吻,为大家讲述一下自己记忆中的昆明雨季。

注意引导学生复述出昆明雨季的景物人事的特点和汪曾祺的感情(喜爱、思念)。

二、初识本文语言特点询问学生对该文语言的初步印象,如:平淡自然、如话家常、口语化、幽默风趣、蕴含深情、美、诗意、文化味。

请学生加以概括,引导学生归纳出汪曾祺语言“生活化、通俗”和“诗意、文雅”两个侧面。

三、方法指导、品读示范1. 方法指导告诉学生应细读文本,用文本验证对本文语言的初步感受,并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语言的通俗与文雅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质课导学案_5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质课导学案_5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昆明的雨和雨季相关景、事、物的特点。

2、品读课文,圈点批注点评,领会抒情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研读课文,感受语言特点,体悟文字背后温润沉静的生活情味。

教学重点:自主圈点批注式赏读课文,把握文章写景抒情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深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平淡质朴的语言,体悟文字背后的温润沉静,感受其生活情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读诗赏雨(音乐)师(娓娓深情地,看着学生):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同学们请看(手指屏幕),出示PPT,读。

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壮志豪情的;在苏轼的笔下,雨是奇妙神奇的。

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作家汪曾祺(板书)有着怎样的体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抒情散文,出示PPT——《昆明的雨》(板书)二、整体感知,寻线明点1、自主浏览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昆明的雨和雨季相关景、事、物的特点。

(1)师:单元目录里这一课题处有一颗星号,表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出示PPT请你们快速地自读课文,标出段序、生字词、好的词句、关键词句段。

这是学习自读课文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

(生自读课文)师:大家觉得有哪些好的词语可以积累一下?预设:鲜腴:张目结舌;密匝匝;师:鲜腴,是什么意思?生:新鲜肥美。

师:注意它的读音和写法哟,它是“月”字旁,“月”字旁大多跟身体有关,比如“胳膊”、“腿”“脚”。

哪几个字跟它长得很像哦?生:谀,阿谀奉承;萸,茱萸。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批注。

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美呀?美美地读一读。

(两到三个同学)生:……师:刚刚读的时候有没有困惑呢。

来说一说!预设:全文并没有像课题昆明的雨一样写雨,而是用大量的文字在写昆明的景物,所以我的问题是,课文为什么不写雨,而要写雨中的景物呢?……师:特别好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后面要重点讨论的,你可要认真听哟。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昆明的雨》的大意和主题。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能够准确运用本课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正确、健康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昆明的雨》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形成的效果。

3. 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深层意思。

2. 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介绍本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师生互动,让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有关雨水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Step 2: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昆明的雨》。

2. 教师用PPT或课件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课文理解的问题,如: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昆明的雨?为什么作者喜欢昆明的雨?4.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语言知识运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描述雨水的形容词,让学生判断其意思,并运用它们写一段关于雨水的短文。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评价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内附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内附导学案)

16*昆明的雨(导学案课堂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出来。

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同时,文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充满美感和诗意。

【学情分析】经过几个星期的导学案培训,学生已能熟练地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普遍能勤于思考,积极表达,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策略】将传统导学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

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发言不超过10分钟)和老师的主导性。

【教学过程】【教师开讲】一、激情导入:(1分钟)同学们,大家应该还记得这几句话:“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请问这是哪位作家哪篇文章中的语句?(学生齐答:朱自清--《春》)这是朱自清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雨。

那么,在祖国的大西南,那里的雨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神游到大西南的昆明,看看那里的雨吧!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学生齐答)。

二、检查预习(1分钟)(通过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也可借此补充导学案上所没囊括到的知识点)1.题目、体裁2.作者及相关常识三、展示PPT图片(1分钟)(让学生了解昆明和作者,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视觉支撑;也让教学手段多样化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昆明的景致2.汪曾祺肖像四、明确教学目标(1分钟)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强调【自主学习】(10分钟)(分题入组,作为各组着重探讨的题目;先思考本组所分的题目,再思考其他组所分的题目,在书中圈圈点点,找出依据)【合作探究】(20分钟)(第一步:学生全员参与,有序热烈地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巡回指导,检查和督促。

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16《昆明的雨》导学案(刘丽)

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16《昆明的雨》导学案(刘丽)
三、精读品味,师生析疑
1.文章写“昆明的雨”,为什么从宁坤要“我”作画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构)
2.研读第7段到第10段,说说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特点。(语言)
3.结尾独句成段,第2段中作者也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这两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四、当堂检测,过关解疑
密匝匝:
张目结舌:
4.问:自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想和别人分享或者需要别人提供帮助的问题(比如内容、写法、感情、句子等方面)?
二、合作研讨,碰撞激疑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2.文章除了写雨,还写了些什么?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选材)
3.作者对昆明的雨有着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3)语言口语色彩浓厚但又不失典雅之美。
2.读:给课文标注好段号后,朗读课文两遍,并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3.写:积累生字词。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避邪( )菌子( ) 黄焖鸡( ) 绿釉( ) 深hè( )
篱笆( )( ) 鸡枞( )炽热( ) 密匝匝( )
(2)解释词语。
鲜腴:
1. 汪曾祺的散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
从很小的视角锲入,写的都是凡人小事,油盐酱醋茶。
()
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 )
平淡质朴、娓娓道来、随意如话家常。
2.拓展阅读
阅读建议: 要对汪曾祺的散文有足够的了解,还需我们继续品读他的其他散文,比如《人间草木》、《家乡的食物》、《故乡的元宵》《葡萄月令》、《水母》、《豆汁》、《夏天》、《夏天的昆虫》等。
课堂随记
课堂随记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导学案

八年级 语文《昆明的雨》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探究文中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来进一步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体会本文中作者平淡自然,如话家常,却饶有趣味的语言风格,从语中悟情。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一、文体回顾L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

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 或发现。

2 .散文的特点(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形式上:形散:①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②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③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④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⑤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 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 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 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 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

汪曾祺在短篇 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昆明的雨部优导学案

昆明的雨部优导学案

16、《昆明的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品味作者淡而有味、平中见奇的语言。

3、梳理文章内容,找出昆明雨季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4、理解文中人、事、物的特点,感知昆明雨季的别样风情。

二、基础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鲜腴.()密匝.匝.()乍.()一看
着.()地绿釉.()
2、解释词语:
情味:
三、梳理内容:
1、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
2、本文主要写了哪些雨中所见之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雨中所遇之人?他们给你怎样的印象?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雨中之事?
四、问题探究:
1、作者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是些怎样的情味?
2、你认为作者所写的人、事、物体现了昆明雨季的特点吗?为什么?
3、汪曾祺的语言总是平中见奇,淡而有味,请划出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作些旁批,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导学案第【1】篇〗一、课题《昆明的雨》(语文八年级)二、教材简解《昆明的雨》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已学习写人记事散文《背影》,托物言志散文《白杨礼赞》,议论性散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是写景抒情散文。

学生通过对前三课的学习,已对散文这种文体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比如品味语言。

而本文作为自读课文,更要延续和强化这种方法,贴着文本的阅读才是真阅读。

文章通过描写昆明的雨以及雨季中的人、事、景、物的形、声、色、味等,来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即过往岁月)的想念,抒发了作者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

文章的形很散,内容有一幅题字书画,一个民间风俗,一碗人间烟火,一则从容笑话,一个杨梅女孩,一盘缅桂香花,一对热情母女,一次雨中小酌,一首情味小诗等,但始终只有一个神,就是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爱昆明的雨。

三、目标预设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感悟平淡语言中的不平淡,平淡构思中的不平淡,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爱昆明的雨的感情。

四、重点、难点感悟平淡的语言中的不平淡,平淡构思中的不平淡,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五、设计理念1、对话互动理念2、自主性学习理念3、培养阅读能力理念六、设计思路1.知识和能力:通过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中的人、事、景、物等内容,体会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品读字、词、句、段平淡中的不平淡,体会作者对昆明人、事、景、物的喜爱与想念之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情怀。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汪曾祺的一段话导入。

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汪曾祺板书课题:昆明的雨汪曾祺平淡(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昆明的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品味作者淡而有味、平中见奇的语言。

3、梳理文章内容,找出昆明雨季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4、理解文中人、事、物的特点,感知昆明雨季的别样风情。

二、基础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鲜腴.()密匝.匝.()乍.()一看着.()地绿釉.()
2、解释词语:
情味:
三、梳理内容:
1、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
2、本文主要写了哪些雨中所见之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雨中所遇之人?他们给你怎样的印象?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雨中之事?
四、问题探究:
1、作者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是些怎样的情味?
2、你认为作者所写的人、事、物体现了昆明雨季的特点吗?为什么?
3、汪曾祺的语言总是平中见奇,淡而有味,请划出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作些旁批,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