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
浅谈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浅谈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目录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8世纪,它包括编目学、检索学、目次学和索引学四个部分,它专注于对文献资源的收集、贮存、管理和有序检索,以便于科学研究中的资源检索,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持。
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已不可忽视。
首先,目录学丰富了文献资源,其中包括图书、报刊、新闻、学位论文、标准文件等,而这些资料可以为学术研究者提供极大的帮助。
其次,目录学可以帮助学术研究者快速而方便地检索到想要的信息,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目录学允许学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轻松获得资源,从而为学术研究助力。
此外,目录学还能够促进学术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录学可以帮助研究者利用全球化网络资源,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学术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时间成本,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录学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可以为学术研究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术研究者的工作效率。
因此,我们应当对它给学术研究带来的巨大支持表达衷心的感谢。
此外,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作者们应当有足够的意识来重视目录学,特别是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进文献的质量和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学术研究者的需求。
总之,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
助学术研究者快速检索到想要的文献资源,而且可以促进学术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只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贡献。
目录学(重点)
第一章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目录是编排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的工具,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与发展的学科,具体而言,包含文献揭示方法的研究与古典目录内容研究。
目录学:研究日益增长的庞大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为对象的科学,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目录:是编排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的工具书目:又称目录,他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书目属于二次文献古代书目类型:官修书目,史志目录,私家藏书目录,古籍版本目录,宗教目录。
现代书目类型: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地方文献目录,个人著述书目,推荐书目 官修书目:官府主持编写的图书目录,一般在国家藏书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史志目录:中国古代正史、其他史书及地方志中的目录。
私人目录:个人主持编写的目录,多在个人藏书基础上编制而成,也有汇集相关目录成书。
古籍版本目录:对古籍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本子进行记录评价的图书目录。
国家书目:全面等级与报道一个国家近期或往昔出版物的文献总目。
联合目录:揭示和报导若干收藏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藏书的目录。
地方文献目录:全面揭示与报导某一地区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文献的书目。
个人著述书目:记载作者的著述或兼收他人评价作者及其著述的文献书目。
推荐书目:针对特定的读者、采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图书,推荐给毒蛇的书目,包括选读书目、导读书目等。
目录工作:通过查找,著录,部次,评价,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提供书目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
目录学研究对象:揭示与报道文献信息与人们对文献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1.图书说:目录学是关于图书的科学,目录学别的研究对象是图书或出版物,只是有的人主张单纯地研究图书的外形特征,有的人则强调在研究图书的外形特征的同时,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出发,着重研究图书的内容。
2.目录说:主张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书目,将目录学局限于书目索引编制的方法学和技术学。
目录学背诵提纲
⽬录学背诵提纲第⼀章⽬录学基本理论1.书⽬:书⽬⼜称⽬录,它是著录⼀批相关⽂献,按照⼀定次序编排组织⽽成的⼀种揭⽰和报导⽂献信息的⼯具。
2.书⽬⼯作:⽬录⼯作是⼀个⼴义的概念。
⽬录⼯作就是通过查寻、著录、部次、评价、揭⽰和报道⽂献的信息,提供书⽬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
3.⽬录学:⽬录学是研究⽬录⼯作形成和发展的⼀般规律(即研究书⽬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
4.⽬录学的研究对象⽬录学的研究对象(1)图书说持这派论点的⼈认为⽬录学是研究图书的⼀门科学。
这种论点渊源较早,是国内外影响最⼴泛的⼀种传统看法。
(2)⽬录说持这派论点的⼈认为⽬录学研究对象是书⽬。
持这派论点的⼈将⽬录学局限于研究书⽬索引编制的⽅法学和技术学。
(3)图书和⽬录说这派论点的⼈认为,当代⽬录学的任务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推荐好书,指导阅读;当代⽬录学的研究对象⾸先是图书,其次是书刊⽬录。
(4)关系说这派论点的⼈有两种说法,⼀种认为,⽬录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社会⽣活中纪录图书与利⽤图书的关系;另⼀种则认为⽬录学是研究认识与揭⽰图书的律的科学。
(5)⽭盾说这派论点的⼈认为,⽬录学是研究书⽬⼯作形成和发展的⼀般规律的科学。
⽬录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录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盾,这⼀基本⽭盾就是科学地揭⽰和有效地报道⽂献信息与⼈们对他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盾。
(6)⽬录事业说即认为⽬录事业是⽬录学的研究对象。
5.⽬录学的学科基点与内容范围学科基点:书⽬情报,是关于⽂献的知识和效⽤的信息集合,认为科学的揭⽰和有效的报道⽂献的信息与⼈们对⽂献信息的特定需求之间的⽭盾是⽬录学领域⾥诸⽭盾现象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盾。
6. ⽬录学的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录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之中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
我国⽬录学是⼀门具有⼴泛社会基础的学科,他在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与⽂献紧紧相联,与学术研究密不可分,⾃古以来就吸引着⼴⼤的⽂史学家和其他学科的学者们从事⽬录学研究。
目录学
学习目录学的重要意义,结合自己学习实际论述。
学习目录学,从中可以看到某一时代的图书概貌,将不同时代的目录加以比较,可以看出古今图书流传情况。
利用图书分类目录及专科目录可以了解古籍图书的归属情况及同一学科内的各种文献的一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古典目录著述是我们了解掌握古典文献总体情况的一把钥匙。
借助它,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某门学科的历史概况,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所以,从事古典文史的学习与研究,必须学习目录学,必须掌握古典文献的书目资料的状况,古典目录的历史与现状。
这是科学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简述目录学对历史研究的意义目录学牵扯到文献学、图书馆学、信息学、情报学等方面的知识,学科归属也因学者立场和定位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对于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或分类都有诸多争议。
同时我对哲学史、思想史也只是一点很浅薄地了解。
所以这篇文稿只能泛泛而谈,有些拼凑,主要从传统的历史文献目录学角度来说。
一、目录、目录学的含义1、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
目的原意是像人的眼睛,目又引申为篇名或书名。
目还有逐一举要的含义,所以也就含有将书名或篇名逐一列举的意思。
录的原意是刻木,古代书写与刻镂是一回事,所以引申为记录或叙述。
录还包含次第的意思,所以对一书一文依次加以较详叙述的可称序录或书录。
它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书录在内的概称。
把一篇书名或篇名与其说明依次编列在一起就是目录。
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中的“《尚书》有青丝编目录”。
这是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而言。
到刘向校书时“条其篇目”、“撮其指要”、“录而奏之”到“别集众录,谓之《别录》”是指从编次一书目录到群书目录的全部过程。
群书目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书目”是我国历史文献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我在下面讲的目录学的功用也主要从书目和书目分类而言。
2、来新夏则在《目录学浅说》中说:“目录学是研究书目的学术,总结历代书目的发展及其规则。
目录是人们为保存、管理、使用书籍而创立的方法------。
第五章 目录学与古籍分类法
刘向所撰每书叙录原来都载在本书,随书而行, 刘向所撰每书叙录原来都载在本书,随书而行,后 又汇集所有叙录,成为一书,名為《别录》 又汇集所有叙录,成为一书,名為《别录》。此书 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创始性解题式目录, 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创始性解题式目录,但其今天 仅存《战国策》 管子》 晏子》 列子》 仅存《战国策》、《管子》、《晏子》、《列子》、 孙卿子》 韩非子》几部书的叙录。 《孙卿子》、《韩非子》几部书的叙录。 别录》对图书应该有分类。刘歆(后改名“ 《别录》对图书应该有分类。刘歆(后改名“秀”) 别录》的基础上写成《七略》 则更为严密, 在《别录》的基础上写成《七略》,则更为严密, 有总序,六略有类序,六类下各分若干小类, 有总序,六略有类序,六类下各分若干小类,共有 三十八小类,三十八小类各有小序, 三十八小类,三十八小类各有小序,叙述小类的源 每一书又有书录。此书亦佚, 流,每一书又有书录。此书亦佚,现存者是清人辑 班固《汉书·艺文志 是根据《七略》 艺文志》 本。班固《汉书 艺文志》是根据《七略》简编而成 删去辑略和题解,基本保存了《七略》 的,删去辑略和题解,基本保存了《七略》的分类 体系,各类著录的书籍也基本上保留了面貌。 体系,各类著录的书籍也基本上保留了面貌。
第五章 目录学与古籍分类法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 第二节 古书分类法 第三节 古典目录的类别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
一、目录 目录”是著录图书的书名、 “目录”是著录图书的书名、卷(册)数、 作者、出版、内容与收藏等情况, 作者、出版、内容与收藏等情况,或列出书 刊的篇章目次,以供读者检索之用的工具。 刊的篇章目次,以供读者检索之用的工具。 是篇目、条目、项目、名目之义。 “目”是篇目、条目、项目、名目之义。 即叙录(也称书录或序录), ),后世称 “录”即叙录(也称书录或序录),后世称 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 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作者事迹 及写作、校勘、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 及写作、校勘、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 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 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
第二讲 目录学概论
(三)、版本
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 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备,出现了 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 大学》 五十以學易(亦)可以無大過。 ——《論語· 述而》
ѽ
(三)、版本
《經典釋文》 《經典釋文》 河北出土定縣 之“魯論” 之“古論” 《論語》 《述而》篇 誠唯弟子不能 正 學也 君子坦湯 靼蕩 風乎舞雩詠而 饋 歸 夫何言哉 天 正 坦蕩 歸
• 六艺略 • 诸子略 • 兵书略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 物。下分:《易》、《书》、《诗》、《礼》、《乐》、 《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下 分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其中小说家不入诸子之流,所以称为“十家九流”。 收入军事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下分:兵权谋、 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ѽ
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 最简单的书目 仅录书名。完 备者则从书名 到叙录一应俱 全,等于一书 之目录。 • 所谓著录项目, 指就完备的书 目要求而言, 并非古籍书目 都如此。
由小学入经学者,其 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 学者,史学可信。
——张之洞《书目答问》 附《姓名略· 小序》
三、目录分类
目录分类有两个含义: 一是书籍分类
(五)、存佚
《隋书· 经籍志》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存 佚的史志书目。
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 汉《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 又《贾谊集》四卷, 《晁错集》三卷, 汉弘农都尉《枚乘集》二卷,录各一卷,亡。
(五)、存佚
清代朱彝尊《经义 考》是著录经典存 佚的书目,其书名 篇卷下注明存、佚、 阙、未见四类。学 者称为“四柱法”。
目录学
目录学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由古至今许多学者无一不是利用目录学的知识经过苦心钻研获得成功的。
我国古代目录学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典籍繁富的文化氛围之中,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目录学著作。
远至春秋战国时代,讨论学术分类的著作《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就已出现。
秦汉时期,有《论六家要旨》、《吕氏春秋·序意》、《淮南子·要略》、《史记·太史公自序》、《兵录》等。
我国古代目录学至此已略具雏型。
至刘向领校群书,始作《别录》,成为目录的开山之作。
自《别录》《七略》而后,目录及目录学方兴未艾,有官修的如《崇文总目》《四库总目》等,有私著的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有史志如《汉志》《隋志》等。
目录学著作“据统计,西汉至清,我国古籍目录的编制,数量之多近千部……目前能见到的尚有六、七百部”。
综合各家观点,目录学知识于学术研究之功用可归纳如下:一、读书治学入门之学我国典籍,卷帙浩繁。
要进行某一学问的研究,需要读哪些书、先读哪些书,后读哪些书,这些问题是每个初学者都要遇到的,不得其门者,则终身无得,著名学者也不例外。
目录学萌芽于先秦,开创于汉代,到清乾隆时代,目录学始为显学,更为学术界所重视。
目录学的发展更是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是研究目录形成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还因为它是一门读书治学入门的学向,它可以告诉人们,关于某一个向题,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已经进展到何种程度,又可提供查找文献的必要线索与方法。
二、了解学术源流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事学术研究,必须了解学术源流,了解其某些图书的基本内容,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
古今史学家,在治史,治目录学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目录即学术史,学术源流得力于目录学。
一部好的目录学著作,实际上便起到了学术史、文化史的作用。
我国目录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强调从学术史的角度揭示书籍内容,表现它的价值,学术源流,表现作者的学术成就,流派、师承等。
目录学复习资料
目录学知识重点第一部分:1、目录学的内容体系:①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目录学的概念、术语及其规范化,目录学的对象、任务、内容范围,目录学的学科性质、发展规律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②关于文献的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文献的社会作用、怎样认识和熟悉文献、揭示文献的原则和方法、文献的编排与组织文献的报道。
③关于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的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书目索引类型划分的原则、书目索引种类的系列化,各种类型书目索引的职能、书目编纂法、索引编制法、文摘编制法。
④关于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特点与书目情报服务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的特点、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和组织、书目情报服务的社会效果、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
⑤关于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意义与内容、书目工作的地区和协作、系统协作和全国协作网的建立、书目工作管理体制、书目工作人才管理、书目工作效果反馈的研究等。
⑥关于国内外目录学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国内目录学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目录学发展方向、国内外目录学研究成果评价、著名目录学家的介绍等。
⑦关于中国目录学遗产的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对中国目录学遗产继承的态度、目录学遗产的整理与利用、目录学说主要流派与观点的评论,主要目录学家的研究等。
⑧关于目录学方法的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目录学知识数学化、目录学应用新的科学方法的研究、书目计量、书目控制、比较目录学的建立等。
2、书目及书目工作的概念:书目:目录又称书目,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书目工作:进行目录组织管理的全部活动;包括微观目录工作(具体目录的编制)和宏观目录工作或目录事业(一个书目机构、一个地区、国家,以到国际范围的目录编制活动的组织、计划与协调等)3、书目的本质:书目的本质是各类型书目共同的最根本的特征,即书目与其它工具书的区别;书目的本质是抽象的概念,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目录学
《四库提要》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每部有总序,下分四十四类,类有小序。
简述乾嘉学派目录学的主要特点
乾嘉学者治学的特点是对文字训诂、典制考释、史事探究等方面特别侧重。因此,乾嘉学派的目录学研究强调在编制目录书时注意辑录典籍的序、跋、题记等内容,以此作为解题的重要依据;以是正文字、考订典籍的阙失为重要任务;以记录典籍的版本情况,考据典籍的版本流传为其特色。
3、在书目功用上,传统目录学的学术功能有所淡化,加强了书目的检索和查考功能,出现了单书著录简单化、格式化;群书组织标识符号化,书目形式工具书化等趋势。
第七章 清代前期的目录学
名词解释: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编纂成的一部大型丛书。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古代文献里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简述四部分类体系的起源、演变与最后定型的过程
四部分类法,是中国典籍的分类方式,即经、史、子、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书籍大量涌现,对《七略》六分法的图书分类体例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晋秘书监荀勖的《中经经簿》根据郑默的《中经》将六略改为四部,甲部录经书,乙部录子书,丙部录史书,丁部录集书,开创了我国群书目录中的四部分类法。东晋李充编《晋元帝书目》,进一步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经、史、子、集的四部次序始定。李充的这一四部分类编次方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至今未发生根本动摇。
3、简述20世纪重要的目录学著作有哪些?
(1)余嘉锡的《目录学发微》
(2)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
(3)王重民的《中国目录学史论丛》
(4)来新夏的《古典目录学浅说》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目录学
目录学与图书管理名解和简答
目录学一、目录学简介1、什么是目录学2、目录学的分类3、目录学的作用目录的两大要素:分类;编目1、什么是目录学我国古代传统目录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录一词,据现存文献,首见于班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
爰著目录,略序洪烈”。
此“目录”实指“目”和“录”。
“目”的含义是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
“录”把叙录,即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文字,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或曰书目。
图书目录,可以说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产生的。
《七略》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是指《尚书》还处在简策阶段时的目录。
《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就是《周易》一书的目录,《诗经》的“小序”,《吕氏春秋》的“序意”,《淮南子》的“要略”,也都是各书的目录。
可见目录就是把一本书的篇名和说明编次、汇集在一起,它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
各个历史时期关于目录的称谓有所不同。
有的称“录”,如西汉刘向的《别录》;有的称“略”,如刘向子刘歆的《七略》;有的称“志”,如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魏征等编的《隋书·经籍志》,宋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有的称“簿”,如晋荀勖之《晋中经簿》;有的称“书目”,如晋李充之《晋元帝四部书目》;有的称“书录”,如唐毋煚(jiong)的《古今书录》;有的称“解题”,如宋陈振孙所编《直斋书录解题》;有的称“考”,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清朱彝尊《经义考》;有的称之为“记”,如明末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有的称为“提要”,如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目录学的界义,古今有数说:一,目录学者,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也。
主要是便于寻检。
----目录家之目录二,目录学者,辨章学术,剖析源流之学也。
如书不传,后人可览其目录,知其学之属于何家,书属于何派。
即古今学术的隆替,作者的得失,也不难考索。
-----史家之目录三,目录学者,鉴别旧刊雠校异同之学。
目录学教程教案
目录学教程教案教案标题:目录学教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目录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学习目录学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目录学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目录学的定义和作用;2. 目录学的基本原则;3. 目录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4. 目录编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发学生对目录的认知和兴趣;2.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在哪些场景中会用到目录?目录的作用是什么?知识讲解:1. 介绍目录学的定义和作用;2. 介绍目录学的基本原则,如主题明确、层次分明、编排合理等;3. 分析目录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如图书目录、网站目录、企业目录等;4. 讲解目录编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确定主题、分类编排、标注页码等。
示范演示:1. 展示一个范例目录,并解读其编制过程和技巧;2. 请学生自行编制一个简单的目录,然后与范例目录进行对比和讨论。
实践活动: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编制一个完整的目录;2. 学生互相交换目录,进行评价和改进;3. 学生展示自己的目录,并分享编制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
总结回顾:1. 总结目录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2. 引导学生思考目录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实践目录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1. 学生编制的目录是否符合目录学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学生对目录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提升;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参与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目录的应用和编制;2. 推荐相关的书籍和资源,深入了解目录学的更多知识。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例展示目录的应用场景;2. 范例目录;3. 分组编制目录的材料和工具;4. 相关的书籍和网络资源。
目录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11
•列宁的目录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
目录学理论基础的构成要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目录学研究的指导
•信息理论
•文化学说
回页首
回页首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7
1.5 目录学研究发展趋势
我国目录学研究
•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关于目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的讨论有了 新的进展
•关于我国目录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关于专科文献目录学的研究
回页首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8
国外目录学研究
•关于目录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关于书目控制理论的研究
回页首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10
1.6 目录学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
关于目录学理论基础的认识过程
•以谢拉(J.H.Shera)为代表的“社会认识 论”(Social Epistemology)
•以布鲁克斯(B.C.Brookes)为代表的 “知识基础论” •以米哈依洛夫为代表的科学交流理论
回页首
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 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 国内外目录学 中国目录学遗产研究
回页首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4
1.3 目录学的基本原理
目录学应用原理:
书目情报生产的原理 书目情报的利用原理 书目情报的传递原理
目录学的发展原理 目录学基础理论原理
书目情报的哲学研究 作为一门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目录学的社会动力学研究
1.1 目录学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书目?
二、书目工作
三、目录学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 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 科学 。
目录学的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回页首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11
•列宁的目录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
➢目录学理论基础的构成要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目录学研究的指导 •信息理论
•文化学说
回页首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1
目录学的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回页首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2
1.1 目录学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书目?
书目又称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 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
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二、书目工作
目录工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三、目录学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 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 科学 。
•社会性书目情报需求与离散型个体化书目情报 需求两极并存
•对原始信息的需求逐步转向对数字信息的需求
•对文献的需求转向对浓缩的有序化情报信息的 需求
回页首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10
1.6 目录学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
➢ 关于目录学理论基础的认识过程
•以谢拉(J.H.Shera)为代表的“社会认识 论”(Social Epistemology)
回页首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4
1.3 目录学的基本原理
➢目录学应用原理:
书目情报生产的原理 书目情报的传递原理 书目情报的利用原理
➢目录学的发展原理
➢目录学基础理论原理
书目情报的哲学研究 作为一门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目录学的社会动力学研究
回页首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
1.4 目录 学 的 性 质 和 与其 他学科的关系
目录学的名词解释文献学
目录学的名词解释文献学目录学是一门关于文献信息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通过制作和使用目录来帮助读者更好地获取和利用文献资源。
目录学在文献学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研究文献资源的组织、分类和检索的一门专门知识。
一、目录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目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源的描述、分类和组织方法。
目录学通过制作各种类型的目录和索引,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来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
目录不仅仅是一种索引,它还是读者了解文献资源的重要渠道。
因此,目录学在文献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对文献资源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目录制作者需要深入了解文献资源的内容、形式和特点,以确保目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目录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目录的形式与结构、目录的标准和规范、目录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等。
目录学的研究对于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录可以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的快速检索和浏览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找到所需的文献信息。
同时,目录的制作也为文献资源的整理和管理提供了辅助手段,使文献资源能够被更广泛地利用和传播。
二、目录的分类和特点目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主题目录、著者目录、题名目录、地名目录等。
主题目录按照文献资源的主题进行分类,著者目录按照文献资源的著者进行分类,题名目录按照文献资源的题名进行分类,地名目录按照文献资源的地名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目录有着不同的特点。
主题目录着重从主题角度对文献资源进行分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资源。
著者目录则为读者提供了按照著者进行检索的途径,方便读者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著者的作品。
题名目录则侧重于按照文献资源的题名进行分类,帮助读者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
地名目录则可以根据文献资源涉及的地理位置提供分类,为地理信息的检索提供方便。
目录的制作需要依据一些标准和规范。
例如,标准的目录应该具备准确、简明、完整和实用的特点。
目 录 学
建国后重要的国家书目
《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
《全国新书目》目前是月刊。 《全国总书目》为逐年编印。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1975—1985编成并陆续出版。 所录包括全国各地图书馆、研究所等文化 机构所藏善本古籍。 分经、史、子、集、丛五类。 各书之著录,先书名、次卷数、次编著注 释者、次版本、次批校题跋者。 检索方法,各卷条目下有编号,卷后附有 藏书单位代号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
第三节 目录之种类
从藏书的形式分,可分为官簿、史志、私 录。 从分类的体制看,又可以分为综合性目录、 官府校书而成的目录为官簿
西汉刘向《别录》,是官府藏书目录的开 始。 其子刘歆《七略》是中国历史上有分类图 书目录的开端。
最完备的图书目录
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当属迄今 为止最为完备的图书目录。
书目答问补正阅读法
当今版本: 1吕幼樵《书目答问校补》(贵州人民出版社)。真是 好书,张之洞之《答问》、范希曾之《补正》,加之吕 幼樵之《校补》合在一起,把重要的古籍的分类、作者、 版本等方面,都清清楚楚地列出来。张南皮还会时加指 点一些细节的问题,需要注意。吕幼樵的《校补》好在 能把民国以后出版的书的版本,或者在哪部丛书中可以 找到,都明白列出,令我辈可以按图索骥,更重要的, 是知道在某个部类里,有哪些重要的书籍需要研读。当 然,此书也有不足之处,最近出版的几部大丛书,比如 《续修四库全书》等,都未曾列入。这或许与出版时间 有关系,时间太近,不及补入。
目 录 学
第一节 “目录”和目录学
古典文献意义上的目录包括“目”和“录”两方 面。
“目”:“篇目”或“书目”。 “录”:一部书的内容提要。 目:鱼网上边的一条大绳,叫做纲;下边的许多 网眼,叫做目。引申为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的 名称。录:记录、整理次第,详细说明之意。即 叙录,就是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 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文字。
目录学
• 目录学 :是研究目录形成与发展的学科。研究范 围包括目录学方法论、目录学史、目录学理论。 中国古代产生了两本重要而目录学专著,南宋郑 樵《通志 校雠略》和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
目录的类型: 一.综合目录:是以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和某一类别的所有图 书为著录对象而编制的目录,主要包括国家藏书目录、史 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地方志目录、丛书目录和联合目 录。 1. 国家藏书目录:又称“官修目录”,主要指由官方主持编 撰,以国家藏书为著录对象的书目。《别录》和《七略》 是历史上最早的国家藏书目录,魏郑默《魏中经簿》、西 晋荀勖《中经新簿》、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除 早期《七略》采用六分法外,绝大多数采用四部分类法, 四部分类法目录成为主流。
• 3. 阙书目录:又称“待访书目”,是用来搜求图 书的目录(《隋志》)。 • 4. 鬻贩书目:是为推销图书而编制的一种书目 (清黄丕烈《士礼居刊行书目》)。 • 5. 引用书目:是将某一著作或注释之书中所引书 籍加以汇编而成的目录(《太平御览》)。
• 6. 版本目录:是以记录版本资料为主的目录,创 始于南宋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善本目录和刻 书目录都是版本目录的一种。 • 7. 个人著作目录:是以某一个人的全部著作或部 分著作为著录对象而编制而成的目录(南宋郑樵 《图书志》)。 • 8.目录之目录:是将各种目录之书按一定的方法 汇集编撰,提供检索的工具书(《全国图书馆书 目汇编》)。
• 《七略》:是西汉末年的学者刘歆在刘向所撰写 的叙录汇编《别录》的基础上,撮其要而撰成的 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它将西汉一 代的藏书分为6略,38种,是一部有书名、有序、 有简略解题的分类目录。其组织比较严密,系统 比较完整,为后代编辑图书目录在原则、体例、 方法上,打下了基础。
浅析目录学
浅析目录学目录学是我国古代语言文献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中国古代向来有综合群书,类居部次,考镜源流,条贯学术的一种学问,人们将之称为目录学。
清代学者王鸣盛曾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这一学期,我选修了文献学一课。
转眼间,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一学期里,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我国古代语言文献学的东西,例如,史籍文献的校勘四法、《说文解字》的研究发展史等。
以上这些方法、理论的学习,使我能够更了解我国古代的语言文献,也更有助于我学习古代汉语等其他课程。
下面就目录学这一分支,谈一谈这一学期的学习心得。
一、目录学的定义谈及目录学,那就不得不将这个词拆分开,分别谈谈目与录。
目是指篇名和书名。
篇名也称细名或小名;书名也称总名或大名。
录即叙录,也称序录或书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
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汉书•艺文志》记载,“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隋书•经籍志》也有此记载,“每一书就,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叙而奏之。
”这里的“条其篇目”,是指目的部分;“撮其指意”和“论其指归,辨其讹谬”,是指录的部分;而这里的的所谓“录”,就包括目和叙录两部分,录兼包叙、目,故举录则可以该目。
将目与录二者相结合,即把一批篇名与说明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
如果要给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则可以这样概括: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在西方国家中,目录学最初被理解为“书籍的抄写”,直到17世纪的中后期才被广泛理解。
而在我国,目录学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1世纪后期,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在校理皇室藏书的过程中,总结概括前人的经验和当时的成果,编制成综合性的群书目录《别录》和《七略》,进行了包括详著篇目、确立定本、分类立目、辨明学术源流、撰写书录、揭示图书内容价值等在内的大量的学术研究工作,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学❖一、目录学简介❖1、什么是目录学❖2、目录学的分类❖3、目录学的作用❖目录的两大要素:分类;编目❖1、什么是目录学❖我国古代传统目录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录一词,据现存文献,首见于班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
爰著目录,略序洪烈”。
❖此“目录”实指“目”和“录”。
“目”的含义是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
“录”把叙录,即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文字,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或曰书目。
❖图书目录,可以说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产生的。
《七略》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是指《尚书》还处在简策阶段时的目录。
《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就是《周易》一书的目录,《诗经》的“小序”,《吕氏春秋》的“序意”,《淮南子》的“要略”,也都是各书的目录。
可见目录就是把一本书的篇名和说明编次、汇集在一起,它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
❖各个历史时期关于目录的称谓有所不同。
有的称“录”,如西汉刘向的《别录》;有的称“略”,如刘向子刘歆的《七略》;有的称“志”,如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魏征等编的《隋书·经籍志》,宋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有的称“簿”,如晋荀勖之《晋中经簿》;❖有的称“书目”,如晋李充之《晋元帝四部书目》;有的称“书录”,如唐毋煚(jiong)的《古今书录》;有的称“解题”,如宋陈振孙所编《直斋书录解题》;有的称“考”,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清朱彝尊《经义考》;有的称之为“记”,如明末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有的称为“提要”,如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目录学的界义,古今有数说:❖一,目录学者,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也。
主要是便于寻检。
----目录家之目录❖二,目录学者,辨章学术,剖析源流之学也。
❖如书不传,后人可览其目录,知其学之属于何家,书属于何派。
即古今学术的隆替,作者的得失,也不难考索。
-----史家之目录❖三,目录学者,鉴别旧刊雠校异同之学。
---藏书家之目录❖四,目录学者,提要钩玄、治学涉径之学。
----读书家之目录❖在《目录学》中,黄永年先生开宗明义,对目录学划分为三种:一种是图书馆系讲授的怎样编制图书馆用的卡片目录和书本目录以及机读目录的学问,一种是讲我国目录学史的目录学,第三种是讲古人的著作流传至今有多少名目品种,以及这些书是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下谁撰写的,写了哪些主要内容,当时写了想起什么作用等等。
❖2、目录学的分类❖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分类法主要是七略和四部两大体系。
❖“七略”是汉代刘歆所创而见于《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辑略是提要汇集,实际为六大类。
❖图书分类随书籍的出现而出现,书籍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然要对其进行分类。
从文献典籍的发展史考察,我国从商代到春秋末年,是书籍发展史的初期阶段。
当时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甲骨片,或是竹简木牍等,典册数量少,还没有出现登载图册的目录。
周室便设官分掌,这是对书籍进行分类的最初形式。
春秋晚期,“孔丘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隋书·经籍志》)“得百二十国宝书”(《墨子》),为了教学上的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编成《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种教科书,号称“六艺”,即六门学问,六艺可以说是当时图书的总集和分类。
❖我国从汉代开始,出现了根据学术渊流、著述流别而制定的书籍分类法和图书目录。
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第一部正式图书分类法是刘歆的《七略》。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曾组织人力对国家藏书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整理,诏学有专长的“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所校之书均由刘向顺其篇章,撰写叙录,呈奏皇帝,并将这些叙录汇编成《别录》20卷❖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继承父业,以《别录》为基础,“撮其指要”,编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一书为著录单位的系统藏书目录《七略》七卷。
对于《七略》,阮孝绪说:“子歆撮其指要,著为《七略》,其一篇即六篇之总最,故以辑略为名,次六艺略,次诸子略,次诗赋略,次兵书略,次数术略,次方伎略”。
分所录图书为六略,即六类,并冠之“总最”名“辑略”,故称七略。
❖然而《别录》《七略》早已亡佚,但《汉书·艺文志》即改编《七略》而成,对此有明确交代:“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因此,可以根据《汉书·艺文志》推知,其中《辑略》是对全书的总说明,不属图书分类范围,所以说,刘歆是用六分法部类群书的。
其著录层次是,略下有种,种下有家,家下列书名。
❖六艺略包括后世四分法里的经部、史部;诸子略即子部,兵书略和术数略可归为子部;诗赋略即后来的集部。
方技略则主要包括医方医技,后世亦划归子部。
❖四部分类法是由西晋荀勖《中经新簿》(又称《晋中经簿》)所创。
❖(西晋)荀勖编制《中经新簿》将典籍分为甲、乙、丙、丁四部。
❖甲部记经书(六艺及小学等书),乙部记子书(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等),丙部记史书(史记、旧事、杂事等),丁部记集书(诗赋、图赞等),就是说它以甲、乙、丙、丁四部分别代表经、子、史、集,开创了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的体例。
❖它的最大特点是改变《汉志》的史书依附于《六艺略》的《春秋》类,而独立成为一部。
这反映了史书的增多,史学的进步,由附庸而蔚为大国了。
这一分类法适应了当时文化典籍的实际情况和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南北朝三百年间的官修目录,基本上都接受了这一分类法。
但它还没有提要或解题。
❖(东晋)李充《四部书目》改甲部记经书,乙部记史书,丙部记子书,丁部记集书。
经史子集的次序从此决定下来。
但尚无名称,直到唐修《隋书·经籍志》时,才改定为经、史、子、集四部。
❖《隋书·经籍志》是现存继《汉书·艺文志》后第二部重要古籍目录。
唐代魏征等撰修,计著录存书3127部,36708卷;佚书1064部,12759卷。
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后附道经、佛经,实为六分。
❖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计10类);❖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计13类);❖子部(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计14类);❖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计3类);❖附道经(经戒、服饵、房中、符箓计4类);❖附佛经(大乘经、小乘经、杂经、杂疑经、大乘律、小乘律、杂律、大乘论、小乘论、杂论、记什11类),合六部55类。
❖成为我国第一部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史志书目。
这种四部40类的分类法,以后成了历代官修史书艺文志和私家书目的范例。
❖实际上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四分,至北宋王尧臣、欧阳修等于1041年编成的《崇文总目》66卷,合道、佛二教经书入子部,才真正做到四部分类。
分经部9类、史部13类、子部20类、集部3类,共4部45类,此后官、私书目多依《崇文总目》。
❖对此,钱大昕有简赅的阐述:“自刘子骏校理秘文,分群书为六略……是时固无四部之名,而史家亦未别为一类也。
晋荀勖撰《中经簿》,始分甲乙丙丁四部,而子犹先于史。
至李充为著作郎,重分四部,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而经史子集之次始定。
厥后,王亮、谢朏、任昉、殷钧撰书目,皆循四部之名。
虽王俭、阮孝绪析而为七,祖暅别而为五,然隋唐以来志经籍艺文者,大率用李充部叙而已”(《补元史艺文志》)。
❖四部分类发展到清代,已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清乾隆37年到47年,朝廷在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的同时编成《四库全书总目》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总结性的著作。
它的编成,使四部分类发展到了顶峰,成为公私藏书分类的主要依据。
❖该书类目共分三级,凡4部44类67属(子目),条理分明。
“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
四十三类(应为四十四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
如其义有未尽,例有未该,则或于子目之末,或于本条之下,附注案语,以明通变之由”(《四库全书总目·凡例》)。
它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有影响的见解,而且在实践上直到目前仍被一些图书馆类分古籍所采用,或在其基础上略加增改删定。
❖古代其它图书分类法:七分法的兴衰❖自晋荀勖《晋中新簿》问世以来,南北朝官修目录多用四部分类,但也有人试图沿袭《七略》之“七”,将文献典籍分为七类。
由于典籍的发展,文献的分类不能机械地照搬前人,因而虽名为相沿,实际上却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甚至还有创新。
一般认为《七略》是七分法代表,但《七略》中的辑略是整个目录体系的总序,实为六类。
但《七略》作为我国图书分类法的首创之作,对后世各种分类目录均有影响,对七分法更是如此,七分法的主要著作有《七志》《七录》《七林》,其中以《七志》《七录》影响较大。
❖《七志》是南齐著名目录学家王俭编撰。
王俭(452-489)先后在南朝宋、齐政府供职,博览公私藏书,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王俭在主持编撰《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时,依《别录》《七略》之体编成《七志》40卷(一说30卷)按七分编目:即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另外附道经、佛经二类,名曰七志,实有九类。
《七志》确是以《七略》为基础,增加了图谱志和佛、道二附录,改诗赋略为文翰志,兵书略为军书志,术数略为阴阳志,方技略为术艺志。
从而进一步完善七分法,开创私人编目之风气。
❖《七志》的重要特点是,“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隋书·经籍志》)。
为作者立传,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对了解典籍有所裨益。
这种传录体提要是王俭的首创,这样的提要为考证典籍的真伪、价值,保存了可贵的资料,这无疑是王俭对文献著录的一个贡献。
王俭很重视“今书”的著录,这对收集、保存当代典籍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当时“众家纪传,倍于经典”的情况下,仍无历史部类,确是不足。
❖梁·阮孝绪(479-536)的《七录》12卷,是七分法发展的高峰,分44526卷图书为内外两篇。
❖内篇有:经典录(易、书、诗、礼、乐、春秋、伦语、孝经、小学九目);纪传录(国史、注历、旧事、职官、仪典、法制、伪史、杂传、鬼神、土地、谱状、簿录12目);子兵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家11目);文集录(楚辞、别集、总集、杂文4目);术技录(天文、谶纬、历算、五行、卜筮、杂占、形法、医经、经方、杂艺10目)。
❖外篇有:佛法录(戒律、禅定、智慧、疑似、论记5目);仙道录(经戒、服饵、房中、符图4目),计七类55目,可谓名副其实七分法,因他“凡在所遇”均“校之官目”,“总集众家,更为新录”(梁·阮孝绪《七录·序》),所以其分类更加合理,是我国图书分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后世分类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