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精编版

合集下载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 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 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 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 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 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 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 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 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而战败的二德战国的利用性英质、:法从、发美动等者战的胜动国机之来间说的,矛第盾二,次依世靠界美大国战的扶植,经济
再度超过是了一英场法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 (2)政治从发战展争的的不抵平抗衡者表来现说在,:第1二92次9—世1界93大3年战资是本一主场义反世法界西严重的经济危机 引起了政斯治的危正机义,战德争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 产阶级民主制度。
2.表现:①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② 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把苏台德等地 区割让给德国。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慕尼黑协定》示意图
《慕尼黑协定》签字现场
张伯伦与希特勒亲切握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原因和性质
1.原因:①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法西斯国家发动二战的根源
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 会第一党
1934年希特勒集党、 政、军大权于一身
德国和意大利建立 “柏林—罗马轴心”
“柏林—罗马—东京” 轴心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绥靖政策
1.含义:英法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 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姑息纵容,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摘编自基辛格《大外交》
探究2:在史料二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 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提示2:不同意。一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是不稳固的。主要因素 有:该体系是战胜国间暂时相互妥协的产物,分赃不均使得这种“和平 秩序”潜伏着深刻危机;对战败国的掠夺性惩罚,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重新瓜分殖民地,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间的矛盾,亚非拉民 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不断冲击着“和平秩序”;大国的绥靖政策刺激 了德国打破“和平秩序”的野心;经济大危机的出现加速了“和平秩 序”的崩溃;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加剧。
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法西斯势力猖獗 的原因,并评价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行为。
提示1:原因:德、意、日国内问题(经济危机、专制传统、军国主 义传统等)为法西斯势力猖獗提供条件;各国利益分歧,无法形成合力 (意识形态、国际利益等矛盾);英法奉行绥靖政策;苏联与德国签署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美国等国反战情绪浓烈(或美国的中立政策)。
3.英法的绥靖政策 (1)表现: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 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__慕__尼__黑__协__定____》,把苏台德等 地区割让给德国。 (2)影响:更加助长了__法__西__斯____国家的侵略野心。 【概念阐释】绥靖政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大国的统治者为了 确保既得利益,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的一种妥协、纵容 的政策。
⑤对德、日、意的__殖__民__地____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 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⑥成立联合国。 (3)评价: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___世__界__和__平___为主要目标,提倡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___妥__协___ 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打垮苏联、取得对苏联辽阔领土和丰富资源的控制,是希特勒蓄谋已久的战略目 标。对苏战争迟早都是要发动的。但为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强调:“只有我们在西 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反对俄国。”1940 年6 月法国沦亡以后,希特勒不相信英国 会继续抵抗,认为西线战事即将结束,他的目标已转向苏联。虽然英国的拒不屈服迫 使希特勒于7 月 16 日下达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但 7月 21 日仍命令陆军做 好进攻苏联的准备。1940 年 12 月 18 日,希特勒发布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 划,规定在 1941年 5 月15 日以前做好突然袭击苏联的一切准备。
装的条款,同时开始实施大规模重新武装的计划。西方的反应是呼
吁采取共同行动来反对德国的威胁,但是它们光说不动,于是,德
国再次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势力均衡,因
为德国的军队和防御工事现在已把法国和它的中欧、东欧的盟友分
隔开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希特勒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1920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2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 法西斯主义
(2)法西斯主义的特征: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称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 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法西斯含义:法西斯是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本义为“束棒”, 是把多根粗细不一的木棍绑在一起,中间插一把斧头。束棒捆 在一起表示个体服从集体,斧头是用来处死罪犯。法西斯在古 罗马帝国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美国参议院图章
法西斯主义与亚 欧战争策源地 的形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战争图片,引发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注,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这场战争有什么了解?它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影响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深入了解这场战争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作业布置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观点和论述,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不断提高。
c.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地图、纪录片、图片等,形象展示战争与战后秩序的建立。
d.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
2.教学策略:
a.按照时间顺序,引导学生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b.着重分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影响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2.难点:理解战争背后的复杂因素,分析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过程,评价历史事件。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战争与和平、合作与竞争等主题。
b.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战役、历史人物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过程。
c.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本章节内容的试题,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4.教学拓展:
a.组织学生参观战争纪念馆,了解战争实物,增强历史体验。
b.开展课外阅读,推荐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书籍,拓宽学生视野。
c.邀请历史学者、战争亲历者等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优秀PPT课件2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优秀PPT课件2

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矢部贞治《近卫文麿》
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战争能
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
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得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
表现。”对外侵略扩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争霸世界
经济危机
德国总人口6000万, 1929年9月底失业人数为132 万,一年以后增加到300万, 1931年增加到450万。1932 年前两个月超过600万。 ——约翰·基根《二战史》
极端民族主义 ——孙军《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何以始终未向中国宣战?》
越南战争 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败降。
绥靖政策·法西斯主义
亚洲
阿富汗战争 亚洲 (巴黎和会)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加给战败国的协议,其中充满了威胁,即如果战败国不在协议上签字,它们就会再度发起战争……(德
国派往凡尔赛的代表团)被禁闭在由铁丝网围绕的巴黎饭店中,没有机会面对面地同和谈者对话……(协约国)只给德国人一个星期的
(巴黎和会)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加给战败国的协议,其中充满了威胁,即如果战败国不在协议上签字,它们就会再度发起战争……(德
去,我就不得不在一周中从埃塞俄比亚撤退。 国派往凡尔赛的代表团)被禁闭在由铁丝网围绕的巴黎饭店中,没有机会面对面地同和谈者对话……(协约国)只给德国人一个星期的
时间签署条约。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一百年前 巴黎
1918.1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
巴黎和会召开,签署《凡尔赛条约》
1937 1939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战全面爆发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问题导向: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二战的历史知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争中的人文关怀的探讨,如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援助等,引导学生培养同理心和人文精神,同时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人文关怀,如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援助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精神。
3.结合我国的历史经验,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二战及战后国际秩序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4.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和平意识,提高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5.反思与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参考。同时,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这些亮点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案例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教育价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
3.分享成果: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战争的影响:总结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重要性。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及影响,掌握战争中的重要事件、战役和主要国家的作用,如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等,以及我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2.掌握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了解雅尔塔体系、联合国成立、冷战格局等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首先,讲述战争起因,包括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主义兴起、民族主义膨胀等因素。接着,分析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如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等,强调这些战役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包括雅尔塔体系、联合国成立、冷战格局等。在此过程中,注重讲解各国在战争和战后秩序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指出难点,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进行拓展思考。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给予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热爱和平、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态度,为构建和谐世界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基本经过有所了解。但在深入理解战争起因、具体战役、国际格局演变以及战后秩序形成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此外,学生对战争与和平、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97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97张)

2.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 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推向了顶峰。“绥靖”已成为 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情境思考】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进出口贸易,1929年的外贸总额为43.6亿日元,1930 年降至30.1亿日元,1931年又降至23.8亿日元。进口额1931年比1929年下降44%, 出口额下降47%。1930年破产企业达823家,减资的有310家, 1931年3月,陷于破 产和停业状态的银行达58家。
诱导 因素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苏联的 政策
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引,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爆发
【历史解释】 ◆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威胁。 (2)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同盟的形成。 2.特点: (1)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 (3)同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是主流。
在北非的英军为了配合苏军行动,
(2)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代表顾维钧呼吁国际社会给予中国有效帮助,否则会“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说明中国政府仅靠自身力量无力阻挡日本的侵略,因
此顾维钧在国际会议上争取各国对华的同情与帮助,故C正确。 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
定或和约。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 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③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与题意不符,排除带③的选项,故选C。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选择性考试】 (15分钟·40分) 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1)原因: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后习题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后习题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为幌子结盟的主要目的是( )A.以“反共”迷惑西方大国,掩盖侵略意图B.以反苏为诱饵,鼓励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C.打破共产国际提倡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拉拢西方大国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它们同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但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过早刺激西方大国,于是打出了“反共”的幌子,故A项正确。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 )A.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英法的绥靖政策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可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埋下了祸根,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进程,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根源,德、意、日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是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以打破不平衡局势,D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3.英国史学家惠勒·贝内特曾说道:“在用‘和平变革’与和平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争端方面……有它合理的、适当的地位,但是在对待侵略的时候……是不能允许的。

”惠勒·贝内特论述的是( )A.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B.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C.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D.美国通过的《租借法案》理的、适当的地位,但是在对待侵略的时候……是不能允许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4.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936年,德意结成 轴心 国。
1936年,建立 军事法西斯 专政
在3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德国、意大利、日本,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这些 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施了。
——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绥靖政策 “通往地狱的路是用善意铺成的”
——哈耶克
进入莱茵非军事区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 张的时刻。如果法军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我只好撤退。
劳里:“真的难以置信,所有人都在行问候礼,都在喊口号。你会情不自禁,参 与其中。你们知道,这就是‘浪潮’的影响,能感受到能量在自己周围聚集。”
桑德斯夫人:“劳里,我觉得我不喜欢这种氛围,听起来有太强的军国主义气 氛。”
劳里:“哦,妈妈,你老把事儿想偏,根本不是那样子的。说实话,只有在现场 感受了那种积极的能量,你才能真正明白发生的一切。”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 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 卫帝独国立主自义由战与 争民:主英的法正采义取的 绥解靖放政的策战,争苏德…签…订全互世不界侵一犯切条国约家;一战切争民最族初划在分英为、 举法行、侵德略等战资争 本的主法义西国斯家阵之线 间与展举开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 朗反化法了西。斯侵——略摘的自《解中放国共战产争党:为太苏平德洋战战争争的爆宣言发》;(19太41年平1洋2月战) 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 1同.盟根形据成材中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
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 内特在《慕尼黑——悲剧的序 幕》一书中写道,“德国的征 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 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 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 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 素之一。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①一战带来的社会大动乱; ②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出现; ③对“红色”革命的深深恐惧; ④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⑤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影响。
慕尼黑阴谋
1939.8.23 《苏德互不侵 犯条约》
1935.8.31 美国通过 《中立法案》
助推德国法西斯
局部阶段 全面爆发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在《慕尼黑— —悲剧的序幕》一书中写道,”德国的征服政策, 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 他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 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面胜利前夕。
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安排、欧洲各国政府组成、国际 组织、战争赔款、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期间发表 了敦促日本立即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材料1 该体系同样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它建立 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是美、英、苏三大 国出于对各自利益的现实考虑和对战后世界安排的长远打 算,在进行了长期的讨价还价之后相互妥协的产物。 —— 摘编自徐蓝《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材料2:雅尔塔体系所倡导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 界的和平民主独立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来 说,它决定了世界战后的和平发展 ——摘编自徐蓝《试 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战后世界和平、民主、独立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标志:1945年10月24日,在美 国旧金山签订的《联合国宪章》 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名称 开罗会议

高中历史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3

高中历史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3

雅尔塔会议公报……英国首相、美国总统以及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主席在克里米亚会议结束时作出如下的声明:击败德国我们已经考虑过而且决定了三同盟国为使共同敌人彻底败北的军事计划。

三同盟国的军事参谋,在这次会议的期间,始终每天会商。

……关于我们的陆军和空军要从东边、西边、北边和南边向德国心脏发动的新的更加强有力的打击的时间、规模和协作,都已商得完全同意,并已详细拟定计划。

……我们相信:三国参谋部之间在这次会议中达成的十分亲密的合作,结果必将使战争时期缩短。

三国参谋部的会商,今后遇到需要时将随时继续举行。

纳粹德国已注定灭亡。

德国人民如果企图继续一种毫无希望的抵抗,将徒然使他们自己由于败北而受的损失更加重大。

德国的占领与管制我们已就共同的政策与计划商得同意,以便实施在德国武装抵抗最后被击溃后,我们要共同使纳粹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条款。

……根据已商定同意的计划,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

这计划规定,成立一个中央管制委员会执行互相协调管理控制的工作,此委员会由三国的最高司令官组成,总部设在柏林。

我们已经商得同意:法兰西如果愿意的话,三国当邀请它承受一个占领区,并参与管制委员会,作为第四委员。

关于法兰西所占领区域的范围,将由有关四国政府经由它们在欧洲顾问委员会中的代表共同商定。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

我们决定要把德国一切武装力量解除武装,予以解散;把那曾经一再极力使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德国总参谋部永远解散;把德国所有一切军事装备撤去或破坏掉;把所有一切曾供军事生产之用的德国工业排除掉,或者予以统制;使所有一切战争罪犯受到公正而迅速的膺惩,并要执行同德寇所造成的破坏相当的实物赔偿;要扫灭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和制度,从德国人民的公共机关中,从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中消除所有一切纳粹的和军国主义的影响;并且要在德国和谐地采取对于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实属必要的其他措置。

高中历史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3

高中历史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3

慕尼黑阴谋为了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们制定了一个绿色方案。

英法等国继续推行绥靖政策,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在所难免。

英国首相张伯伦决定和希特勒会会面。

张伯伦屈尊卖荣,爬山涉水,风尘仆仆前来求见,令希特勒又惊又喜,“我的天哪!“他看到张伯伦的电报时叫了起来,那位掌握着大英帝国命运的人,那位已经是69岁高龄的而且又从来没坐过飞机的人,居然肯降尊纡贵来央求他,真使他喜出望外。

张伯伦是1938年9月15日中午在慕尼黑飞机场着陆,然后坐着一辆敞篷汽车来到火车站,再从那里坐3个小时的专车到伯希斯特加登。

希特勒没有去火车站去迎接,而是故意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大国元首的架子等候着。

会谈时,希特勒滔滔不绝,大放厥词,张伯伦简直无法插言。

他的耐心实在惊人,然而也有限度,于是反唇相讥了一句:“如果元首已决定用武力解决捷克问题,我还来这儿干什么?我浪费了时间了。

!”希特勒总算平静下来,开始谈判:“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张伯伦表示同意,但同时,希特勒调兵遣将,意欲吞并整个捷克。

张伯伦为避免战祸,于9月22日又到德国会谈去了,压迫贝奈斯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1938年9月29日午后12:30,希特勒俨然一个征服者,欢迎英法意政府首脑来慕尼黑举行阴谋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会议。

会谈是12:45在柯尼斯广场的元首府里开始的,有一种普遍亲善的气氛。

张伯伦曾坚持应有一个捷克代表出席,但希特勒寸步不让,最后作了一个小小的让步,可以有一位捷克代表等在隔壁房间里,随叫随到。

9月30日凌晨刚敲过一点,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达拉第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把苏台德区割让给了德国。

张伯伦胜利地回到了伦敦,挥舞着同希特勒签订的宣言来迎接涌到唐宁街的人群。

人们对他高唱:“他是一个顶呱呱的好人。

”张伯伦笑逐颜开,在唐宁街十号三楼的阳台上向人群讲了几句话:“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布拉格的情绪当然大相径庭。

9月30日清晨6:20,德国代办把捷克外交部长克罗夫塔博士从床上叫起来,交给他慕尼黑协定的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高考考点及应试对策:1、掌握二战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的重大事件,正确认识二战反法西斯的性质,分析其胜利原因及影响,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要性及意义;2、分析大战后期四次重大国际会议对打败法西斯的积极作用和为战后冷战及各种矛盾纷争埋下祸根的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基本知识结构: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2、原因:①根本原因:②重要原因:③促成因素:3、爆发:4、经过:(1)德军的西线进攻:(2)法国沦陷:(3)不列颠之战:(4)扩大:①欧洲战场的扩大:②太平洋战场扩大:(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①基础:②标志:(6)转折:①二战的转折:②太平洋战争的转折:③北非战场的转折:(7)胜利:①政治基础:②军事基础:③标志:4、影响:①性质:②灾难:③客观影响:☆重难点分析:1、二战爆发的特点、原因和教训:2、二战的性质认识:3、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作战双方、性质、规模)4、二战的进程总结:5、二战中两大同盟的形成、斗争结果及原因分析:☆高考例题精讲:1、20世纪30年代美国颁布的中立法案:A、都有利于法西斯侵略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侵略C、其中1937年法案有利于反法西斯侵略D、其中1939年法案有利于反法西斯侵略2、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A、德黑兰会议B、开罗会议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3、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4、下列事实与法兰西第三帝国覆亡无关的是:A、法国政府长期执行绥靖政策B、德军主力突破了马其诺防线C、英法对德开战后坐失良机D、法国贝当政府实行卖国政策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述四次战役的时间顺序是:①莫斯科战役②诺曼底登陆③不列颠之战④阿拉曼之战A、③④①②B、①④③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6、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推动该联盟形成的事件有:①开罗会议的召开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③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援助苏联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7、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A、凭借马其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的警惕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8、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这个三段论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9、在本世纪的军事史上,曾经有过多次空袭战,其中第一次大规模空袭战且发动空袭的一方遭到失败的是发生在“二战”中的:A、苏德战场B、西欧战场C、北非战场D、亚太战场10、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第二次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C、突尼斯歼灭战D、阿拉曼战役12、问答题:分别指出30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

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堂练习:1、在德国未发动对波兰的进攻之前,英国政府认为“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考虑地是:A、波兰灭亡之后利于德国进攻苏联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波兰存在将会打破欧洲大陆的均势D、帮助波兰维护独立会大量消耗英国的国力2、慕尼黑会议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B、推行种族歧视政策C、大国推行强权政治D、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3、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A、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C、中美英三国在对日作战中需要相互支援D、英美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4、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领土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下列二战期间的战役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①中途岛战役②阿拉曼战役③不列颠之战④淞沪会战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问答题: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

”结合你对二战的起因和英美苏参战的思考,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6 战后的国际关系和美国的霸权政策★高考考点及应试对策:1、正确认识战后初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全面评价雅尔塔体系;2、掌握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理解其实质和影响;★教学过程:☆基本知识结构: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1、背景:2、变化:(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①内容:②实质:③影响:(2)联合国的成立:①标志:②宗旨:③变化:(3)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①对德国:②对日本:二、美国的霸权政策1、背景:①经济:②政治:2、特点:3、冷战:(1)政策: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2)影响:①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成立:-地位:②柏林危机-根源:-地位:4、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①时间:②特点:③结果:(2)越南战争:①阶段:②结果:☆重难点分析:1、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2、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4、雅尔塔体系下隐藏的矛盾分析:☆高考例题精讲:1、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止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的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C、帮助西欧复兴经济D、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4、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D、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5、1950年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入侵朝鲜,其后果有:①阻挠中国解放台湾②使日本军国主义回潮③美苏战略重点东移④加剧东西方冷战对峙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①③④6、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战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7、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D、没有进步作用8、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①.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冷战格局的形成是由于: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增强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0、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行动的机构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11、简述美国挑起了对苏“冷战”的背景、标志及其在欧洲的主要步骤。

对此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课堂练习: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国抗衡2、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的处理表述正确的是:A、对两国实行军事占领B、两国法西斯分子都受到应有的惩罚C、两国原有的政治制度被彻底摧毁D、有效地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3、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A、各占领国在占领区内实行不同的政策B、英法美同苏联的矛盾加剧C、为了彻底消除法西斯势力D、为削弱和限制德国4、日本在二战投降后,美国派军队以“盟军”名义占领日本的主要意图是:A、保留日本天皇制B、使日本永远臣服于美国C、防止日本划分占领区D、控制整个东亚5、下列对“华约”和“北约”组织建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C、两强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D、维护了世界和平和发展6、“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产物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C、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7、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同之处是: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8、问答题:二战结束后,对冷战局面形成的责任,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一种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请按照你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说明理由。

§17 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高考考点及应试对策:二战后的美国、西欧、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二战后到现在美国同日本、西欧关系的演变。

★教学过程:☆基本知识结构: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①背景:②确立:③实质:④国际组织:2、对法西斯的处理:①对德国的处理:②对日本的处理:3、两极格局的形成:①背景:②形成过程:③影响: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美国:①二战后至70年代初-特征:-原因:②70年代-特征:-表现:③80年代-特征:-原因:④90年代:2、西欧:①背景:②措施:③情况:④典型:⑤欧共体的成立-时间:-目标:-影响:3、日本:①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②影响:4、矛盾与问题:☆重难点分析:1、欧共体成立的基础和性质: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3、二战后美国同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高考例题精讲: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联合自强的发展进程:①建立西欧共同市场②签定“罗马条约”③实行六国煤钢联营④形成欧洲共同体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相同的是:A、推行国有化B、加强政府地经济的宏观管理C、制定经济计划D、加大科技投入3、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B、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C、朝廷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D、推行国有化政策4、欧洲联盟是: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18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高考考点及应试对策:二战后的美国、西欧、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二战后到现在美国同日本、西欧关系的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