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五章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密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2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分别是( )。
A .植树种草、降水增加、洪涝减少B .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洪涝减少C .毁林开荒、降水减少、洪涝增多D .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增多 2.该示意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差异性B .整体性C .稳定性D .地带性3.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约26°N —29N)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带类型多样。
在该区基带以上出现的第一个自然带最可能是( )。
A .高原寒冷半干旱草原带B .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亚高山寒带灌丛草甸带D .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神带4.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约26°N —29N)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带类型多样。
该生态功能区自然带类型多样的原因是( )。
A .经向跨度大 B .纬向跨度大 C .地势高差5得 答 题D .水热条件好5.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
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陆地自然带不包括( )。
A .常绿硬叶林带B .热带荒漠带C .落叶阔叶林带D .常绿阔叶林带6.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
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 )。
A .2月至6月B .4月至8月C .7月至11月D .11月至次年5月7.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某河流沿岸景观图,型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温带落叶阔叶林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密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8.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某河流沿岸景观图,图中所属的干湿区是( )A .湿润区B .半湿润区C .半干旱区D .干旱区9.与河床两侧缺乏森林无关的因素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含两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1.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则①带,②带其大致分界线是:(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气候,④气候(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主要分布的大洲有(2个以上)(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变化规律,主要受因素的制约。
2.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早在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许多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撩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
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该峡谷长达504.6千米,平均深度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迫降为9.14‰。
动植物极其丰富,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基因库”。
(1)图中山脉为,其形成原因是。
(2)图中河流A为,其上游以补给为主,最终流入洋。
(3)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河谷到山顶,其植被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将下列大峡谷地区植被类型的字母代号填在右边的示意图中:a、热带季雨林b、寒带冰缘植被c、暖温带落叶阔叶林d、寒温带针叶林e、暖温带针叶林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②影响大峡谷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因此,大峡谷地区自然带呈现出规律。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一: 《伐檀》《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首民歌,为我们唱出了历史上当时黄河流域的景象。
资料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1500 年前从北朝时就传唱的游牧民族之歌。
资料三: “洛阳三月飞胡沙”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春天变了样。
5.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训练习题 带详解答案解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1~2题。
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A.降水稀少B.地下水丰富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2.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A.西藏地区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4.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5~6题。
5.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6.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下图是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A.针叶林常绿林B.常绿林草甸C.草甸草原D.针叶林草原8.图中所示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势C.水分D.日照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10.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山脉南坡为()A.背风坡、向阳坡B.迎风坡、背阴坡C.迎风坡、向阳坡D.背风坡、背阴坡12.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A.耐干热B.喜温凉C.耐低温D.喜湿热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52分)13.(24分)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章末检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图,完成1~2题。
1。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2。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到玉门关B。
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C。
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该河汛期一般出现在冬季B.图中湖泊对河流的ab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C.从a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D.a地区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会使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土地沙化、盐碱化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山脉是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B。
ab附近高山自然带的基带为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图中d处地形名称是冲积扇D。
b点东边的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
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热带季雨林带6.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B。
热量、降水 C。
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200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据图回答7~8题。
7。
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A。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单元检测
第五章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距海洋远近不同C.地势高低起伏 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 C.赤道地区 D.高纬地区3.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4.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双项)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读气温和降水示意图,判断5~6题。
5.P地气候类型没有分布的大洲是()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6.P地自然带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 D.温带草原带7.图5.1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②地年降水量最少C.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④地比①地气温年差较大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图5.2所示的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8~9题。
北纬42º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8.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A.62ºN~68ºN B.52ºN~58ºN C.50ºN~54ºN D.52º~62ºN9.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10.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图5.12所示。
读图,完成11~12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 (五)一、选择题1.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余因素,以下对于生物对其余地理因素影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丛林使日夜温差变大B.加速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速了岩石的风化D.丛林加大了径流的季节变化分析:生物根系发育在岩土中,必定对岩石有必定的损坏作用,这就是风化作用,故 C 项正确。
丛林拥有调理天气、修养水源的作用,故丛林使日夜温差变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
答案: C2.以下图表示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的互相关系。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A.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③B.表示不一样温度带生长植物不一样的是④C.表示绿地对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①D.表示植被损坏惹起土壤肥力降落的是②分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由流水侵害形成,是水文因素;不一样温度带生长的植物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属天气因素;绿地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植被(生物)对天气的影响;植被损坏惹起土壤肥力降落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答案: A以下图为某地区地理因素关系图。
读图,达成3~4 题。
3.图中植被种类丰富是因为该地()①纬度较低②地势起伏大③河流短急④降水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分析:由图中信息知,该地为亚热带或热带区内的某一岛国。
影响植被种类丰富的主要因素是天气、地形因素。
答案: C4.据观察,该地区最近几年来降水量减少约10% ,但地表径流却增加了 3% ,最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以下哪一因素相关() A.地形B.植被C.河流D.洋流分析:地表径流增添,说明植被损坏严重,致使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 B5.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限制,使自然地理环境表现整体性特色,以下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绘最可信的是()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添B.我国西北内地地区,风力侵害作用激烈,流水侵害作用较弱C.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批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分析:枯水期,河流搬运能力低,含沙量小;洪水期,河流搬运能力强,但对咸潮影响小;依据大气环流局势,北美西部的温带荒漠不行能被带到北太平洋;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风力作用强,流水作答案: B读澳大利亚自然带散布图,达成6~8 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自然地理基础课后习题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测评
第五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差异性B.单一性C.整体性D.区域性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下列选项与其相符的是( )A.风力大B.沙漠广布C.光照强烈D.植被茂盛1题,图中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2题,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故植被茂盛。
2.D修建水库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4.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3题,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水位上涨,受其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故甲为水位上升;受人工湖泊的影响,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故乙为改善局部气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拦沙,导致下游河流泥沙堆积减少,故丙为减少;水库的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减轻,故丁为减轻。
第4题,图示是修建水库后,水文条件发生了改变,进而使土壤、生物、气候等发生改变,体现了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4.C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
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
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
据此完成第5~6题。
5.“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6.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5题,图中沿海地区为沙漠,降水量小,河流稀少,输沙量极小,B项错误;“倒沙入海”会给沿海海域带来营养盐类,有利于鱼类生产繁殖,C 项错误;“倒沙入海”奇景与填海造陆无关,D项错误;受离岸风(东南风)的影响,风力侵蚀搬运流沙,造成“倒沙入海”奇景,A项正确。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word第五章测评
第五章测评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柳树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夏季婀娜多姿,极具观赏价值。
福建泉州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种柳树作为行道树,但柳树长得高矮不一,有的断枝,有的被虫蛀,每年都要补植不少,终年不落叶,影响城市景观。
泉州的行道树将改种华南的常绿乔木柳叶榕,叶子像柳叶,遮阴效果极佳。
据此完成1~3题。
1.泉州的地带性植被是()A.针阔叶混交林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季雨林2.下列城市更适合种柳树的是()A.济南B.广州C.上海D.三亚3.影响城市行道树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土壤D.地形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耐寒、喜旱D.喜热、耐旱5.调查发现,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光照更加充足C.降水逐渐变少D.水土流失加重下图为福建武夷山某地土壤有机质与海拔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甲地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7.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A.成土母质粒度变大B.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C.植被类型趋于丰富D.物质迁移的速度加快下图是两种典型植被类型的景观图。
据此完成8~9题。
甲乙8.图中甲、乙两种典型植被分别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温带草原C.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D.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9.下列关于乙图植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发叶,秋冬落叶B.降水少,树叶缩小为针状C.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零D.乔木多蜡质叶片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中间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A.荒漠B.水乡C.森林D.草原11.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是()A.炎热干燥B.温暖湿润C.寒冷潮湿D.寒冷干燥原始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但土壤贫瘠。
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试题
章末检测(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 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
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
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
据此完成1~2题。
1.团城内的植被属于( )①自然植被②人工植被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阔叶林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2.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读红树林景观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红树林生长习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多分布渤海沿岸②根系不发达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4.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读我国植被分布模式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分别为( )A.①为温带草原,②为温带荒漠B.①为温带荒漠,②为温带草原C.①为亚寒带针叶林,②为温带荒漠D.①为温带草原,②为亚寒带针叶林6.图中④为(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7.图中⑤为(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某地动物多具有夏眠、夜行、耐旱的特征。
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植被最可能为( )A.热带雨林 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9.关于该地区植被特点的推测,正确的是( )A.植被种群丰富 B.植物根部短小C.叶片退化为刺 D.茎叶硕大肥厚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0~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章末检测试卷(五)
章末检测试卷(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自然地理环境显著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特点,同样地带性的植被生态特点也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
据此回答1~2题。
1.某地各月均温都高于20℃,一月干燥,草木枯黄;七月湿热,植物茂盛,该地植被为()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2.下列对应关系匹配完全正确的有()①热带雨林—争夺阳光—垂直分层②红树林—强风大浪—板状根和呼吸根③针叶林—叶小如针—抗寒抗旱④落叶阔叶林—四季分明—革质叶片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各月均温都高于20℃,说明位于热带。
一月干燥,草木枯黄;七月湿热,植物茂盛,说明干湿季分明,故该地植被为热带草原,B正确。
第2题,地带性的植被生态特点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热带雨林—争夺阳光—垂直分层,①正确。
红树林—强风大浪—根状根和呼吸根,②正确。
针叶林—叶小如针,主要作用是抗寒抗旱作用,③正确。
落叶阔叶林—四季分明,叶片宽阔,冬季落叶,夏季葱绿,④错误。
故A正确。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3~4题。
3.该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是()A.地形平坦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D.土壤肥沃4.此景观所在地应位于我国的()A.华南地区B.西北地区C.西藏地区D.华北地区『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该地植物矮小,却有发达的根系,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第4题,此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应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的国树,该树耐旱力极强,为了顺利渡过干旱季节,在降水较多的季节会大量吸收水分,贮存在肥大的树干里。
下图为“猴面包树景观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猴面包树自然分布区气候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干旱少雨B.全年高温多雨C.干湿季分明D.终年温和多雨6.环境变化时,猴面包树会迅速地落光叶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在干旱季节落叶②在多雨季节落叶③落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④落叶是为了防风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5.C 6.C『解析』第5题,由材料“该树耐旱力极强,为了顺利渡过干旱季节,在降水较多的季节会大量吸收水分”可知,猴面包树自然分布区干湿季分明。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综合测试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选择题1.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2.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②生物促使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 ③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改造环境的根本原因 ④生物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A .①② B.①③ C .③ D.①②④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C .我国西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 .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4.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这一过程是A.是太阳能的传递B.生物要素具有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生产功能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
据此回答5~6题:5.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 ( ) A .气候变化 B .植物变化 C .水的变化 D .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6.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 A .光合作用 B .生产功能 C .分解功能 D .平衡功能 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回答7-8题。
7.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C .区域性 D .单一性8.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是A.光照弱B.风力大C.冰川冻土广D.河流多,流量丰富读下面四幅图,回答9—10题。
9.有关图中①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B.所处地区气候类型一定是温带季风气候C.该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形成因素一定是降水D.该山地的南坡降水一定比北坡多10.对图中所示四个山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南向北的顺序是④③②①B.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④③②①C.位于南半球的有①②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①③11.“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1.自然带和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图6)”,回答:(1)A地区所属自然带名称是,E地所属自然带的典型植被为,C地所属自然带相应气候类型为。
(2)分析评价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发展的条件:A处条件配合好,宜种植以为主的高产粮食作物;C处条件好,但资源不富裕,宜发展以为主的旱作农业,D、E处应充分利用有很大优势的资源和资源,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和等农产品。
2、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应该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
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图8)”,回答:(1)A表示的分解作用。
(2)B、C表示,D表示。
(3)当今自然环境中的“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增加造成的。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中和,它破坏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
(4)人类向池塘中排放的污水使水质变坏,水生植物疯长,导致鱼类因缺氧大量死亡,这是干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甚至整个的改变。
3. 2000年某体育爱好者发起了“爱我河山,申办奥运”的活动,一行十多人驾车沿下图中的AB线和CD线巡游中国,沿线美丽的自然景观令他们终生难忘。
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可以画出中国自然带分布图(图19),读图回答:(1)写出他们沿AB方向巡游穿过的自然带名称:①、②、③、④。
这反映了陆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2)写出他们沿CD方向巡游穿过的自然带名称(不含③):⑤、⑥、⑦,这反映了陆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
4.读图9,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高、低)。
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参考答案1、(1)亚热带常绿阔林温带荒漠温带季风气候(2)水热水稻;光照、热量,水,小麦、棉花,光热草场,灌溉,长绒棉、葡萄2、(1)微生物(2)呼吸光合作用(3)二氧化碳植被破坏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整体(4)平衡其他地理环境3、(1)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赤道向两极热量(2)草原荒漠高山植被区沿海向内陆水分4、(1)高绿洲(2)A。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含三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1.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则①带,②带其大致分界线是:(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气候,④气候(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主要分布的大洲有(2个以上)(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变化规律,主要受因素的制约。
2.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早在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许多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撩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
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该峡谷长达504.6千米,平均深度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迫降为9.14‰。
动植物极其丰富,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基因库”。
(1)图中山脉为,其形成原因是。
(2)图中河流A为,其上游以补给为主,最终流入洋。
(3)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河谷到山顶,其植被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将下列大峡谷地区植被类型的字母代号填在右边的示意图中:a、热带季雨林b、寒带冰缘植被c、暖温带落叶阔叶林d、寒温带针叶林e、暖温带针叶林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②影响大峡谷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因此,大峡谷地区自然带呈现出规律。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一: 《伐檀》《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首民歌,为我们唱出了历史上当时黄河流域的景象。
资料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1500 年前从北朝时就传唱的游牧民族之歌。
资料三: “洛阳三月飞胡沙”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春天变了样。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章末整合提升5 第5章 植被与土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心作用是
(B )
A.清除杂草
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C.加土壤透气性
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
(2)西北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
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A )
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
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 第(1)题,“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的意思是锄地是 不论次数的,没有草也要锄下去。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 管,“松土”可切断毛细管,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减少蒸 发。因此“锄”的核心作用是“松土保墒”,B项正确。第(2)题,陇中 地区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春播浇水后压实 表土会使土壤中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 管运动到表层,可大大提高出苗率,A项正确。
水 植被 源的种类)
文 植被对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
水文 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对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
土 植被 喜排水良好的酸质土壤
壤 植被对 植物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
土壤
典例展示
例题1 (2022·山东菏泽东明一中新高考模拟)西双版纳位于我 国西南边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如图示意西双版纳地区夏季 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降水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图中数字为 相对值)。据此完成(1)~(3)题。
措施 客土 压碱
合理 种植 适时 耙地
说明 客土就是换土。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 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 物生长的程度 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性,因地 种植,合理布局。向日葵、谷糜类、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 强的作物,在较高的盐分溶液中也可吸收足够的水分,不易死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精品课件 第五章 章末培优练
章末培优练
1 创新应用练 2 真题实战练
01 创新应用练
[2024·徐州期中]索科特拉岛1 800万年前曾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后来分离。 岛上动植物独特而丰富。龙血树就是岛上独特的植物之一,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 叶片被蜡质所覆盖且向上生长,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左图示意非洲部分地区 的区域划分与索科特拉岛位置,右图示意龙血树景观。据此回答1~2题。
10. 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
是( B )
A.山地坡度
B.上部林带
C.山体海拔
D.基带类型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地带,说明在山地下部
随着海拔的上升,水分条件改善,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
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故水分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图中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显示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据所学可知,澳
大利亚形成半环形气候类型分布形态,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其中西部地区为荒漠带,
故甲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的过渡地带,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
甸带海拔高于山地针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均位于亚热带。
4. 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长白山高山灌丛( B )
①根系浅而发达 ②生长快速 ③植株密度稀疏
④植株高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长白山高山地区土层浅薄,灌丛根系难以向下深扎根,故长白山高山灌丛根系
[解析] 甲地海拔在3 000米以下,最高海拔处的自然带为高山苔原带,无冰雪带;乙地
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章末总结提升word版含解析
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章末总结提升word版含解析【特别提示】就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3.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
第(2)题,四个选项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
答案:(1)D(2)C主题升华非地带性分异的判断1.熟悉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的规律2.明确与地带性分异的关系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或不鲜明。
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3.掌握判断的方法(1)根据影响因素判断:地带性主要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影响;非地带性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源等因素影响。
(2)根据地带性判断:判断一个自然景观是否属非地带性分异,首先判断该地的地带性景观是什么?如果与该地的地带性景观不同,那么该自然景观属非地带性分异,也是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说“该出现的地方,它没有出现”。
地理第五章章末综合检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电子题库(人教版必修1)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图中①源于土壤湿度增大,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则必然是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同时③源于蒸腾作用加强,可使土壤湿度增大,则必然是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越大,气温变化幅度越小,则②是气温变化幅度减小。
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4.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解析:第3题,松花江和珠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所以影响其水文特征的因素是气候。
第4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侵蚀而成的。
答案: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5~6题。
5.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解析:选D。
根据题意,“滴水叶尖”现象常年出现的地区应是常年多雨区,选项中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
6.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解析:选B。
我国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滴水叶尖”现象在此出现较为普遍。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7~9题。
7.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D.寒流解析: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专题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他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
第2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①②④正确。
答案 1.A 2.D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循环的过程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C.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受阻4.有关作用于⑤环节的人类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降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解析第3题,①②③反映了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循环的过程,故A项错误;④环节表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氧化物排放到大气圈中,会导致大气污染加重,故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B项正确;碳排放速度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关,故C项错误;人类无法改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故D项错误。
第4题,人工降雨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格局,故A项错误;建设水电站后会减少洪涝灾害,故B项错误;发展火电会导致温室气体增多,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故C 项正确;北京冬季燃煤取暖会导致大气污染,故D项错误。
答案 3.B 4.C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6.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解析第5题,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是水分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6题,①→②→③纬度发生变化,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着变化。
答案 5.B 6.A下图示意南美洲局部区域。
读图,完成7~8题。
7.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8.自然带①出现在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受地形、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B.受地形、信风和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D.受信风和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解析第7题,图中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大致是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8题,甲地所处纬度较低,位于热带;沿岸有自北向南流动的巴西暖流,增温增湿,同时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7.A 8.B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丙地此时炎热干燥。
读图完成9~10题。
9.若a表示洋流流向,b表示盛行风向,c表示昏线, d表示等温线,则其中绘制错误的是( )A.aB.bC.cD.d10.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①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丙地位于非洲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说明为南半球的夏季。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则图中c表示晨线,而不是昏线。
第10题,甲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受沿海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乙地位于南非高原,地势较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大。
答案9.C 10.B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完成11~12题。
1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1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解析第11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第1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11.D 12.A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3~14题。
13.兰萨罗特岛( )A.热带雨林广布B.淡水资源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受暖流影响大14.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解析第13题,板块交界处地壳多裂隙,岩浆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第14题,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说明物种交流机会较少,结合图示兰萨罗特岛的海陆位置特点,判断B 选项正确。
答案13.C 14.B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
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
读下表,回答15~16题。
A.NB.PC.NaD.Mg16.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A.地下水位下降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肥力下降D.盐碱化加剧解析第15题,由表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可知,N元素、P元素和Mg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大;Na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Na元素的程度最高。
第16题,土壤的淋溶作用是土壤形成作用的一个方面。
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
随着淋溶作用的进行,土层逐步酸化;地下水位下降与淋溶作用关系不大;水土流失是外力作用导致土体及营养物质的减少,淋溶作用是土体内部物质的迁移;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
答案15.C 16.C(2017·课标全国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7~19题。
17.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18.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19.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第17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拍摄照片时间是2017年3月25日,是春分日过后,此时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故该城市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而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都能生长;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没有常绿硬叶林。
第18题,由材料可知,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是数年前按同一标准栽种的常绿灌木,“灌木修剪齐整”一侧说明定期管理,“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无人管理,故该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行政管辖不同;道路两侧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应相同;栽种标准一致,并非是居民爱好差异造成的。
第19题,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故气温(热量)条件影响植被栽种的范围,在降水少的城市通过浇灌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生长状况,不影响植物的类型;土壤影响植物的长势,不影响植物的类型。
答案17.B 18.D 19.A(2018·徐州高一检测)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21.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解析第20题,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第2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
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答案20.B 21.A下图为位于42°N附近的我国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该山地为( )A.天山B.小兴安岭C.长白山D.阴山23.该山地 1 800 m以上的岳桦林是一种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以下不属于其生长习性的是( )A.耐旱B.耐寒C.抗风D.耐贫瘠解析第2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山山麓自然带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所以排除阴山和天山,因为阴山山麓自然带为草原带,天山山麓自然带为荒漠带;由该山地位于42°N 附近可排除小兴安岭,因为小兴安岭大约位于46°N~52°N。
第23题,岳桦林位于山地北坡海拔较高处,因位于阴坡,蒸发较弱,所以其生长习性与耐旱无关;这里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岳桦林能耐寒;这里地形坡度大,山地土层薄,土壤贫瘠,表明岳桦林能耐贫瘠;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主要是为了不被风折断或拔起。
所以A正确。
答案22.C 23.A下面的图a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b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b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25.形成图b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解析第24题,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类型与所在地区水平自然带一致,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这里的水平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图b中的①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虽然位于赤道附近,但高山上有永久积雪和冰川,所以②对应的自然带为积雪冰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