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6f8f5dbf58fafab068dc0266.png)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制定。
(1)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2)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干啰音。
(5)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X线检查: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制定。
(1)症状:以咳嗽为主症。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明显的咳嗽,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
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可有发热、头痛、胸痛、纳差、乏力,也可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湿啰音为主。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胸部X线检查多阴性或仅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二)证候诊断一、风寒袭肺证: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
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
苔薄白,脉浮紧。
二、风热犯肺证: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三、痰热壅肺证: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热。
苔白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杏苏散加减。
杏仁、紫苏、荆芥、白前、金沸草、姜半夏、桔梗、生姜、大枣等。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842bb41bd15abe23492f4d6b.png)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急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门急诊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门急诊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64ec21e10975f46527d3e182.png)
( T C D 编码 : B N F 0 1 1 ) 和 上 呼 吸 道感 染 ( I C D一 1 0编 码 : J 0 6 . 9 0 3 ) / 9 , 性 支气 管 炎 ( I C D一 1 0编码 : J 2 0 . 9 0 4 ) / 慢 性 支 气管 炎急性 发作 ( I C D 一 1 0编码 : J 4 4 . 1 0 1 ) 的患者 。 ( 2 ) 有 明确 的感 冒或 呼吸道 感染及 慢性 支气管 炎病史 。 ( 3 )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5 6 . 1 I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3 ) 0 5 — 0 7 4 1 — 0 2
【 摘要 】笔者就 急性 咳嗽( 上呼 吸道感染 、 急性支气管炎 、 慢性 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门急诊 中医临床路径进行
3 急性 咳嗽 中医临床 路径 标准 门急诊流 程
3 . 1 适 用 对 象 中 医诊 断 :第 一 诊 断 为 急 性 咳 嗽 ( T C D编码 : B N F 0 1 1 ) 。 西 医诊断 : 第 一诊 断为上 呼 吸道 感染 ( I C D 一 1 0编码 : J 0 6 . 9 0 3 ) 或 急 性 支气 管 炎 ( I C D 一 1 0 编码 : J 2 0 . 9 0 4 )或慢性 支气 管炎 急性 发作 ( I C D 一 1 0编
急诊科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急诊科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d536897375a417876f8f8d.png)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片。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60ef072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2.png)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
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一、基本信息
病人姓名:________ 性别:________ 年龄:________ 就诊日期:________
二、主诉
描述患者主要症状,如咳嗽特点、咳痰情况等。
三、现病史
详细记录患者当前的咳嗽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病情变化、伴随症状等。
四、既往史
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
五、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咳嗽音、胸部触诊等。
六、辅助检查
记录患者进行的辅助检查结果,如X线胸片、血常规、喉镜检查等。
七、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
八、治疗方案
制定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方剂、辅助治疗等。
九、随访计划
制定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等。
十、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程和治疗效果,对临床路径进行总结分析评估,包括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并发症等。
附件:
1、X线胸片结果
2、血常规检查报告
3、其他辅助检查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临床路径:指根据特定疾病的临床病程和治疗规范,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的一种医疗模式。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病情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并发症:指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病理性变化或并存的其他疾病。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5e473d81c758f5f71f6767.png)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入院标准:1.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出现咳嗽剧烈,咯痰量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偶尔痰中带血。
2.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3.实验室检验:①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4.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5.门诊服药无效,需要住院调整用药。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TCD 2019版:A10.04.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
临床中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可按小儿咳嗽辨证论治。
①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②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③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④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⑤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⑥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19年《儿科学》第9版(主编:王卫平;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①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②胸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③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④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14e4f44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1.png)
中医咳嗽的临床路径一、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1)适用对象:首诊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4.901)(2)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病史:有外邪入侵、脏腑功能失调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风寒肺袭,早期咽部瘙痒,咳嗽,咳嗽重,气短,咳痰稀而有泡沫,若变热,痰、鼻涕由白转黄;风犯肺,常见咳嗽痰黄稠,气浓,或咽痛,口渴,或鼻黄;邪损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积于肺时,咳嗽重浊,胸闷憋气,痰多色白黏;若痰瘀于肺,则咳嗽黄稠,胸闷气短;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导致胁痛;阴虚导致干咳无痰。
(3)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常有肺部散在干湿罗音。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时,肺部可听到喘息和延长的呼气声。
如果伴有感染,罗音增加。
(4)辅助检查:*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厚、增多,尤其是中下野。
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斑片状,多位于纹理远端,形状不规则,直径约2-3mm,尤其是双肺中下肺野内侧。
血常规一般没有异常变化。
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总数才能高。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可发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
2.证候分类2.1风寒袭肺主治:喉痒、咳嗽、气短、咯痰薄白,常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四肢酸痛、恶寒发热、恶寒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散寒,宣肺。
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6克杏仁10克茎9克荆芥9克紫菀9克百部9克白前10克陈皮9克甘草6克2.2风热犯肺主要症状:咳嗽频繁,咳嗽剧烈或嘶哑,咽干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呈浓黄色,咳嗽时出汗,常伴有流涕、口渴、头痛、四肢酸痛、恶风、体热、舌苔薄黄、脉浮或滑等症状。
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桑菊汤:桑叶10g菊花10g薄荷4.5g桔梗9g杏仁9g连翘15g芦根10g鱼腥草10g枇杷叶15g薏苡仁15g甘草6g2.3风燥伤肺主治:喉痒、干咳、连呛、咽干痛、无痰或少痰粘成丝,不易咳出,或有痰中带血丝、口干、鼻塞初起或不通、头痛、微寒、体热、舌质红干少饮、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分数等表证。
临床路径-咳嗽病
![临床路径-咳嗽病](https://img.taocdn.com/s3/m/723e42f95ef7ba0d4a733bc6.png)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气促、胸闷(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病史:有受凉史,急性起病,病程一般在一月以内。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咽痛等。
(3)主要体征:咽部充血,或扁桃体肿大,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或轻微体征。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
(二)证候诊断1.风燥犯肺证: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干痒,口干,遇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少津,脉浮,或紧、或弦。
2.风寒袭肺证:咳嗽,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鼻塞、怕冷、全身酸痛,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3.风热郁肺证: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4.痰热蕴肺证:咳嗽,痰多,色黄脓,口干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 痰湿内阻证:咳嗽,痰多,色白,补课或微渴,胸闷、脘痞,舌淡或胖大,苔白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燥犯肺证治法:疏风润肺,止咳利咽。
推荐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叶15g 杏仁12g 桔梗10g 沙参15g 麦冬15g 薄荷15g 桑白皮12g紫苑10g 前胡10g。
2.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推荐方药:桂枝汤加减。
炙麻黄12g(先煎)桂枝12g 白芍12g 生姜12g 大枣12g 杏仁10g 桔梗10g 甘草10g。
3.风热郁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推荐方药:泻白散加减。
桑叶15g 桑白皮15g 薄荷15g 杏仁10g 桔梗10g 鱼腥草15g 黄芩10g 僵蚕12g 甘草10g 。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8535fea7f18583d0496459bd.png)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O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 1 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 Z 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 , 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 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 X 线检查、C 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 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 IgE 、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2) (3) (4)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中医临床路径(哮喘咳嗽等)
![中医临床路径(哮喘咳嗽等)](https://img.taocdn.com/s3/m/18d33e53be23482fb4da4c10.png)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7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76)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79)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TCD 编码:BNW0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 编码:J13-J15,J18)(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候: 邪犯肺卫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风温肺热病(TCD 编码:BNW031)和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 编码:J13-J15,J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D-二聚体(4)体表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5)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送检痰涂片、痰培养、痰找抗酸菌检查、肺脏C T、C 反应蛋白等。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5a45c0a45177232e60a21e.png)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O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 Z 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 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 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 、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疗效评价效果研究
![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疗效评价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72216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c.png)
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疗效评价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咳嗽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效果。
方法:从2019年3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咳嗽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试验组(60例,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好转率略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略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急性咳嗽患者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效果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TCMclinical pathway for acute coughChen HuiAnkang Hospital, Jialing District, Nanchong 637500[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CM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ough.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ough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60 cases, routine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group (60 cases, TCM clinical pathway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giving TCM clinical pathway treatment to patients with acute cough is helpful toimprove patients' lung function and promote disease recovery,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 acute cough; Clinical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effect在临床上,急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持续时间在3周内的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等,可发于一年四季,春冬季发病率高。
急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门急诊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门急诊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034252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6.png)
急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
发作)门急诊中医临床路径
奚肇庆;余婉蓉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3(022)005
【摘要】笔者就急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门急诊中医临床路径进行扼要阐述,以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参考.
【总页数】2页(P741-742)
【作者】奚肇庆;余婉蓉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1
【相关文献】
1.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及疗效观察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门诊中医临床路径
4.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镇咳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亚急性咳嗽56例
5.小儿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构建相关问题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651920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d.png)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咳嗽一、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4.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病史:有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为本症的主要症状。
不同的病因导致的咳嗽症状也不同。
3)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XXX。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和呼气延长。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双中、下野为著。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可找到致病菌。
2、证候分型2.1 风寒袭肺主证: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2.2 风热犯肺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2.3 XXX伤肺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完成医疗记录的步骤包括: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治疗前讨论、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项。
在住院第2-9天,需要上级医师查房,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讨论,有异常者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完善必要检查,注意防治并发症。
在住院第10-13天,需要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完成出院记录,进行出院宣教,填写出院卡,通知住院处,开具出院带药日期。
长期医嘱包括内科护理常规、饮食清淡、抗感染治疗、中药内服等。
临时医嘱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流变、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肺支原体、痰培养加药敏、胸片、常规心电图等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5.其他疗法。
6.生活、饮食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TCD 编码:BNF011、ICD-10 编码:J06.903或J20.904或J44.1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门诊日期:年月日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犯肺证
风寒袭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胸部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卧床休息,对症及支持治疗。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痰量少或无,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2.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第一诊断: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TCD编码:BNF011、ICD-10 编码:J06.903或J20.904或J44.1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