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

1、小学语文教育的性质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

4、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指什么?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为此,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比如,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答案不是很好。再结合19题三维目标的关系处理回答比较好)

6、你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怎样理解的?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对话。

7、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能力指哪五方面的能力?

使课程计划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观念。农村与城市在语文课程资源上是有差异,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特色。认为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的观点是狭隘的。农村在课程资源开发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8、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答: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9、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

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10、语文课程资源有那些?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11、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指本校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是指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资源是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12、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13、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复现”是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汉字与孩子多次见面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

(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14《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15、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你认为对吗?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