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分米和毫米[人教版]
人教版三上第一单元《毫米和分米的认识》PPT课件
人教版三上第一单元《毫米和分米的认识》PPT课件篇一:人教版三上《毫米与分米的认识》WORD版教案1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二)教学难点:对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问: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 1米=100厘米(板书)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板书:1米=100厘米)(二)学习新课1.认识毫米.(1)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够不够1厘米;请你再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4厘米多)那么,精确的说这块橡皮到底厚多少?长多少呢?要想比较精确地量出橡皮的厚度和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课题的一部分:毫米的认识)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用两只铅笔尖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老师巡视)再用右手的笔尖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10个)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笔尖指出1毫米、2毫米、5毫米……的长度.(3)请你数出10毫米有多长? 10毫米和哪个长度单位一样长?(1厘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厘米=10毫米)(板书)(4)现在,我们来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然后把硬币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这小缝大约就是1毫米宽.你再仔细的看一看.2.量一量.(1)师生一起来量一量曲别针的长度.边演示边讲(投影):先找出要测量的物体的两个端点,将一端对准米尺上标有“0”的刻度线(起点),然后,看另一端所指的刻度.先看整厘米数,再数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呢?(1毫米)8个小格就是8毫米.谁来说一说你量的曲别针有多长?(2厘米8毫米)如果只按毫米计算是多少毫米呢?(28毫米)(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数一数铁钉长多少毫米?合几厘米几毫米?把答案写在书上.(3)量一量课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4)量一量橡皮厚几毫米?长几毫米?合几厘米几毫米?(5)教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3.认识分米.(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在实际生活中,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做单位.那么,一分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把直尺放在桌子上,左手指着0刻度,右手1厘米、1厘米地数,数到10厘米.这10厘米的长度,也叫1分米.(补充课题:分米)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谁能说一说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如果没有直尺,一分米大约有多长呢?请你用右手拇指对准0刻度线,食指对准10厘米刻度线,抬起手来,这样一拃的长度大约就是1分米.(2)1米中间有多少个1分米呢?老师拿出米尺,让同学们一分米、一分米地数、数一数1米等于多少分米?通过数数学生得出:1米=10分米(板书)(3)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小线绳,用尺子量出3分米长,剪下来,让你的同桌帮你检查一下,你量得准确吗?(全班动手剪,剪完自己的,再检查别人的)4.单位的换算.(1)投影例:这个纸条长( )厘米.(长7厘米)问:如果用毫米做单位,怎样表示呢?7厘米=70毫米为什么?(因为1厘米=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2)看书第68页.问:写字台的高度是80厘米,用分米做单位怎么表示呢?为什么? (80厘米=8分米,因为10厘米=1分米,80厘米就是8分米)(三)巩固练习1.填空.说一说为什么?5厘米=( )毫米30厘米=( )分米8米=( )分米90毫米=( )厘米(指定一名同学做在投影片上,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2.(投影)在横线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蜡笔长6____.跳绳长2____.课桌长7____.粉笔长 75____.3.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同桌互相检查一下,量的准确吗?)(四)课堂小结1.质疑(略)2.小结:常用的长度单位,你认识了哪几个?(米、分米、厘米、毫米)请你估计一下:1毫米的大约长度?1分米的大约长度?1米的大约长度?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认识毫米、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知道它们分别与厘米、米之间的进率.为了使学生建立毫米、分米这两个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课堂教学采用了直观的、实物引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捏硬币来体会1毫米的大约长度.通过让学生数一数,使学生自己推出了10厘米就是1分米,又通过拃一拃,体会出了1分米的大约长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长度的估算有了依据,提高了估算的准确性.板书设计篇二: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毫米和1分米的实际长度。
【小学数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
2021-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1毫米、分米的认识3.1毫米、分米的认识一、选择题1.(2021二下·新沂期中)哪种物品的厚度比较接近1毫米。
()。
A. 一张白纸B. 一本数学教科书C. 一张身份证【答案】C【考点】毫米的认识与使用【解析】【解答】A:10张白纸的厚度接近1毫米;B:一本数学教科书的厚度接近1厘米;C:一张身份证的厚度接近1毫米。
故答案为:C。
【分析】1厘米=10毫米,毫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毫米厚度的物品即可。
2.(2021三上·景县期中)下面三幅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 C.【答案】A【考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解析】【解答】A选项测量方法正确;B选项左端未和0刻度对齐;C选项被测物体的左端未靠近刻度尺。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判断后选择即可。
3.(2021二下·龙岗期末)下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A. 53毫米B. 53厘米C. 53分米【答案】A【考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解析】【解答】铅笔的长度是53毫米。
故答案为:A。
【分析】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或几毫米,据此测量即可。
4.(2021二上·江宁期末)大力在测量自己铅笔的长度时,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
于是,他从刻度3cm量起,刚好量到了刻度11cm,他的铅笔长()厘米。
A. 3B. 8C. 11【答案】B【考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解析】【解答】解:11-3=8(厘米)故答案为:B。
【分析】他的铅笔长度=测量结束的刻度-开始测量的刻度。
5.比较大小。
100毫米()8厘米4毫米。
A. B. C.【答案】A【考点】毫米的认识与使用,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解析】二、填空题6.(2021三上·通榆期中)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________作单位,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这两个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3.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分米和毫米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米和毫米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此外,在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对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课设计及反省教课目的:1、经过丈量物体长度的活动,感觉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点和着手操作能力。
2、经过实质丈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经过估一估计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着手能力。
教课要点:感觉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
教课难点: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课准备:IC 卡、回形针、一分米长的纸卡、米尺教课过程:一、课题引入。
1.能谈谈你的身高吗?用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
3.你还知道其余的长度单位吗?(报告)今日先来研究毫米和分米。
(板书课题)二、认识毫米。
谁知道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给大家介绍一下。
1. 在格尺上找到 1 毫米。
2.IC 卡的厚度大是 1 毫米,感知 1 毫米的度。
3.一哪些西的度能够用毫米做位。
4.通数格尺上的格子领会 1 厘米 =10 毫米,介国位符号,用字母表示个关系式。
5.先估,再量 IC 卡的度和回形的度。
同桌合作,量出食指的度。
6.画段: 2cm5mm 30mm 10cm三、分米。
1.段 10 厘米能够成 1 分米,介国位符号,用字母表示个关系式。
2.在格尺上找到 1 分米:数字 0-10 、1-11 、2-12 ⋯⋯3.用手卡住 1 分米的彩条,比划一下 1 分米有多。
4.四人小合作,用手中的工具量桌子的高度。
5.四人小合作,利用手中的米尺和已知道的关系式研究米和分米之的关系。
四、合。
1.把四个度位按从小到大的序排一排,一它之的关系。
2.依据度位之的率填空。
3.改正调皮的信顶用的度位。
4.比大小和填位(机)五、全。
1.你有什么收。
2.课外延长:其余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米=100 厘米1cm=10mm 1dm=10cm 1m=100cm1米=10 分米1m=10dm反省:《毫米与分米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课内容,本课教材编排有许多的同学操作活动, 又是一节中低年级数学观点课, 因此把这一课上扎实需要多思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毫米、分米的认识(2)-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毫米、分米的认识(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分米的概念,掌握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分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分米的概念2. 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3. 长度测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分米的概念,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长度测量方法,特别是毫米、分米的测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厘米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厘米,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内容(1)毫米的认识a. 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单位,用字母“mm”表示,1毫米等于0.1厘米。
b. 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等于10毫米。
(2)分米的认识a. 分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1分米等于10厘米。
b. 分米与厘米的关系:1分米等于10厘米。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体会毫米、分米的使用。
(2)分组进行测量比赛,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毫米、分米的概念及与厘米的关系。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毫米、分米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注重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毫米、分米的概念及与厘米的关系,培养长度测量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毫米、分米的认识(3)-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毫米、分米的认识(3)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分米的概念,掌握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分米进行测量和描述实际物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分米的概念2. 毫米、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3. 毫米、分米的测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分米的概念,毫米、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的测量方法,实际物体的测量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毫米、分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演示法:演示毫米、分米的测量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测量实际物体,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测量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厘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毫米、分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3. 演示测量方法: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毫米、分米的测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测量结果,总结测量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毫米、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毫米、分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毫米、分米概念的掌握和测量方法的运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分米、毫米。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重要意义。
这部分教材分三段进行教学,先教学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分米的认识,最后教学单位的换算。
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单位的换算主要是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
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但测量长度需要精确到毫米的生活事件在三年级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见,该如何让孩子感知毫米产生的必要性?让孩子有所体验?通过怎样的活动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1毫米的观念?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了本节课活动:在观察、测量等活动中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表示、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
在认识毫米的基础上,学习分米的认识。
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体会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在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分米、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建立长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估测能力、动手操作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4.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研究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米尺,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
例1 下图中,1厘米中间的每 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数约1 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这根曲别针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曲别钉长( 1 )厘米( 8 )毫米 也就是( 18 )毫米
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4.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
(对 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分米。(× ) 床铺长2厘米。 (×) 大树高25米。 (√ ) 饭桌宽100毫米。 ( ×) 课本长2分米。 (√ )
5
这根铁钉长( 28 )毫米
例2 10厘米是1分米 1米有分米呢?
1分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长 这本书长2(分米) 宽14(厘米 )
宽
木箱长8(分米)
高
高5(分米)
长
1.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打√
长 3厘米 3分米 3 米
黑板
( ) ( ) (√ )
毛
长 7厘米 7分米 7米
巾
( ) (√ ) ( )
口 长 16厘米 16分米 16毫米
盅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3( 米 )
2( 毫米)
22(厘米)
3. 在横线上填上 适当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厘__米_ 大头针长3_厘__米_
粉笔长75_毫__米_ 大桥长200__米__ 楼房高15_米___ 课桌长10_分__米_ 铁钉长50_毫__米_ 铅笔长2_分__米_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分米的简单换算(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分米的简单换算(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长度单位分米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分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分米与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内容包括分米的定义、分米与毫米的换算、以及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的长度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分米。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米与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进行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分米与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换算过程中进率的掌握。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使用分米进行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米尺、毫米尺、示例题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长度测量活动,引出分米的概念,让学生对分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分米的定义,并通过示例题让学生理解分米与毫米的换算关系。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分米尺和毫米尺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4. 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米与毫米换算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分米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分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分米的简单换算2. 正文:包括分米的定义、分米与毫米的换算关系、实际操作注意事项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米与毫米换算的掌握。
2. 实际操作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可以测量的物品,使用分米尺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分米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分米与毫米换算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分米与毫米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该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日常生活中测量的需要,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
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并为以后学习千米打下基础。
教材十分注重了解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体会新知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再通过画、估、数、比、量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能力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长度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1、谈话引入法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1、操作实践法2、联想类比法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课件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数学是⼈们认识⾃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具。
它是⼀门古⽼⽽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的应⽤越来越⼴泛,作⽤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毫⽶、分⽶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数学《毫⽶、分⽶的认识》教案 教学⽬标: 1、使学⽣认识长度单位毫⽶和分⽶,初步建⽴1毫⽶、1分⽶的长度观念,知道1⽶=10分⽶,1分⽶=10厘⽶,1厘⽶=10毫⽶。
2、培养学⽣的实际操作能⼒和简单的推理能⼒。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应⽤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及应⽤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使学⽣建⽴1毫⽶、1分⽶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长度观念时,对毫⽶、厘⽶、分⽶、⽶之间的关系,⽐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尺;直尺、⼀分硬币、橡⽪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师:你们猜⼀猜,⽼师的⾝⾼是多少? 学⽣猜完后教师说明:⽼师的⾝⾼是1⽶68厘⽶。
师:⽶和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家⽤⼿势⽐划⼀下,1⽶⼤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般⽤⽶作单位? 师:请⼤家再⽤⼿势表⽰⼀下,1厘⽶⼤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般⽤厘⽶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约是多少厘⽶吗?⾃⼰量⼀量。
⽣:1号本的长⽐17厘⽶多,⽐18厘⽶少,它的宽⽐13厘⽶多,⽐14厘⽶少。
师:1号本的宽⽐13厘⽶多,⽐14厘⽶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要想⽐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个⽐厘⽶⼩的长度单位——毫⽶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的认识。
(板书课题)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毫⽶。
(1)1毫⽶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些⼩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把1厘⽶⼜分成了⼀些⼩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毫米、分米的认识(12)-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毫米、分米的认识(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分米的概念,掌握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分米进行测量和描述实际物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分米的概念2. 毫米、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3. 毫米、分米的测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分米的概念,毫米、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的测量方法,实际物体测量中的误差处理。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教材2.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3. 实际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介绍毫米、分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体测量中的误差,引导学生掌握误差处理方法。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际物体测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毫米、分米认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与毫米、分米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物体测量中的操作规范性、准确性,以及误差处理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毫米、分米的概念,了解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物体测量。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操作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分组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以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之实践操作:1.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毫米,分米的认识.SWF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先估一估,再动手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点,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协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理解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1.发展学生空间观点和培养学生操作水平。
在建立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实际的应用水平。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因为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水平。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1、理解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理解①分米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协助学生建立观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和分米练习课》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和分米练习课》教课设计及反省【教材剖析】这部分教材分三段进行教课,先教课毫米的认识,再教课分米的认识,最后教课单位的换算。
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近似,主要经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成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点,知道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毫米。
单位的换算主假如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稳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学情剖析】从前我们学习过度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的,但许多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坚固,观点模糊简单混杂;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课中教师在讲堂上要增强对照练习。
让同学们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差别,更分辨谈们之间的进率。
在教课中增强数学数目关系的剖析,让学生学会剖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设计思路】依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构造,以及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剖析和与实质生活的联系。
本课的设计思路:1.联合教课,向学生浸透知识根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育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经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发问意识、着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成立 1 毫米、 1 分米的长度观点。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课目的】1.在实质活动中稳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进一步稳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 经过实质丈量使学生学会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胸怀物体的长度,掌握1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并能在实质操作中灵巧运用。
3.在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仔细察看、勤于着手、擅长着手、擅长剖析的能力,领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课难点:学会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教学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量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新人教版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4. 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理解长度单位剪的十进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说教学和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
这里我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
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再说第二层次,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先安排让学生简单的认识一下刻度尺,找到0刻度,为接下来学习厘米等单位做好准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毫米、分米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 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用尺子测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基于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 毫米,1分米=10厘米。
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他们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
学生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用尺子测量的能力。
而且学生已具备直观感知和简单的抽象推理能力。
这些都是教学中的可利用资源。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估测、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
五、说教法、学法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体现新形势下课改要求,在教法上我主要重在借助直观、引导观察操作,形成表象,建立长度观念。
同时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操作、简单的推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法上我着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5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认识毫米和分米。
2.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教学重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教学难点:1. 毫米和分米的实际应用。
2. 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让学生回顾这些长度单位的概念。
2. 老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吗?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老师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2. 老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和分米的大小。
3. 老师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换算,让学生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三、动手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套测量工具,包括直尺、卷尺等。
2. 学生用直尺和卷尺测量身边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记录下测量结果,并尝试用毫米和分米表示。
3. 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换算及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老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家里的物品,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换算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需要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人教版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 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想一想
认真观察刻度尺,回答以下问题:
(1) 在尺子上,哪一部分表示1毫米? (2) 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小格?
1厘米= ___毫米 (3)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约为“1毫 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毫米的认识
难点:建立1毫米的表象
目录
CONTENTS
忆一忆
量一量
想一想
说一说
2
忆一忆
米(m) 厘米(cm)
1米
1厘米
量一量
数学书的
和 大约是多少厘米?
量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的两种测量方法正确吗? 为什么?
× 1、(
)
0厘米1234× 2、()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 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1厘米里面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 为1毫米呢?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银行卡、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1把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 100mm以上。 我们的手指甲约10天长1mm。 子弹的直径为7.62mm、5.56mm.....
说一说
这节课你学到了 什么知识?
长度单位:毫米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 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1 厘米 = 10 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买电竞比赛输赢的app
[单选]工程上规定把发生()残余伸长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A.0.3%B.0.4%C.0.2%D.0.1% [单选]乳腺增生病多发于()A.少年女性B.中年妇女C.未育妇女D.老年妇女E.青壮年男性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面与颅脑MRI技术无关的项是()A.检查病人是否有禁忌物品B.线圈用头部正交线圈C.脑梗死、颅内出血和脑的先天畸形等一般只需做平扫D.相位编码方向:横断位取前后向E.血管性病变常做平扫加血管成像 [单选]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品质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 [单选]()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合作,体现幼儿园和家长的伙伴关系。A.咨询活动B.家长委员会C.家长学校D.电话联系 [单选]发生传染病暴发时,考察疫情应计算下列哪个率()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感染率E.引入率 [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精馏的原理? [单选]大多数花卉生长期间最适宜的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一般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又少。A、20%~30%B、30%~50%C、50%~80%D、40%~70% [单选]患儿急起发热、咳嗽、气促,胸片示双下肺斑片影沿支气管播散,应考虑()A.大叶性肺炎B.支气管肺炎C.支原体肺炎D.过敏性肺炎E.干酪性肺炎 [单选]脊柱结核的好发部位是()A.颈椎B.胸椎C.腰椎D.胸腰交界区E.骶、尾椎 [多选]下列对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内容的叙述,()是正确的。A.安全负责人的电话B.针对危险部位采取的具体防范措施C.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D.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规范 [填空题]客运经营者在旅客运输途中擅自变更运输车辆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运输的,由()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单选]()未成年人凭学生证、户口簿或者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明可做为乘机的有效证件。A.十二周岁以下B.十八周岁以下C.十六周岁以下D.二十周岁以下 [单选]化妆品中过量的重金属主要源于()。A.为防腐而添加B.生产过程和原材料C.使用过程的污染D.包装容器E.为着色而添加 [单选]下述"Smith骨折"知识,哪项不对()A.手腕"枪刺样"畸形B.可合并尺骨茎突骨折C.可有下尺桡关节脱位D.桡骨近侧3cm以内骨折E.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单选]Barrett食管是指下列哪一种()A.食管鳞状上皮增生B.粘膜固有层乳头向表面延伸C.上皮层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D.粘膜糜烂或溃疡形成E.齿状线2cm以上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代替 [填空题]客户服务意味着一项核心的(),要建立一个()、()的客户服务体系,意味着一种不断地总结和学习的() [问答题,简答题]灭鼠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壳层是()A.K层B.L层C.M层D.N层E.O层 [单选]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A.0.75%B.0.5%C.1.5% [单选]无线电波实际上是()。A.电磁波B.电场C.磁场D.以上都不对 [单选,B1型题]药品通用名称()A.应当印刷在药品标签的边角B.应当印刷在药品标签的底部C.应当印刷在药品标签的右上角D.其字体以单字面积计不得大于通用名称所用字体的二分之一E.应当显著、突出,其字体、字号和颜色必须一致 [单选]下列对于业务员职责描述错误的是()。A.送接库时,遇有箱包破损、数量不符、手续不清,应拒绝接受B.在网点卸车时,应先由客户方清点、签收,然后送箱包C.坚持经办人签名,谁签名谁负责原则,保证帐物相符、核对无误、手续完备D.箱包出库装车时,签收完毕后再进行清点装车 [单选]在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且投保人已交纳2年以上保险费的()。A.保险人无权解除保险合同B.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但应在扣除手续费后退还保险费C.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向受益人退还全额保险费D.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但应退还保险 [多选]MEN2的筛查项目包括()。A.RET基因突变筛查B.基础和刺激后的血清降钙素C.尿儿茶酚胺和甲氧基肾上腺素D.血清钙E.空腹血糖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不属于CT重建方法的有()A.反投影法B.迭代法C.滤波反投影法D.傅立叶重建法E.扫场法 [多选]下列关于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直接成本一定是可控成本B、区分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并不需要考虑成本发生的时间范围C、最基层单位无法控制任何间接成本D、广告费、科研开发费属于可控成本 [填空题]湿法粉碎时,麦芽在预浸槽中用温水(20~60℃)浸泡10~20min,使麦芽含水量达到()%左右,然后对麦芽带水进行粉碎。 [单选]拟定沿岸航线,确定航线离危险物的安全距离时可不考虑下列哪项因素()。A.船上货物装载情况B.能见度的好坏C.风流影响情况D.测定船位的难易 [单选]下列()属于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A.投资者B.社会公众C.企业总裁D.政府部门 [单选]关于单次颤搐刺激,以下哪种叙述错误()A.频率为0.1~1.0Hz,刺激间隔为0.2msB.用于粗略判断程度较深的神经肌肉阻滞C.能够区分神经,肌肉阻滞的性质D.用于判断呼吸抑制的原因是中枢性或外周性E.敏感性较差 [单选]肺癌各病理类型的部位特点为()A.腺癌多为周围型B.鳞癌为周围型或中央型C.小细胞癌一般为周围型D.大细胞癌多起源于小支气管E.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部位在肺门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间接鼻咽镜检查中操作错误的是()。A.受检者端坐B.受检者张口用鼻呼吸C.检查者左手将舌牵出口外D.将鼻咽镜加温E.将鼻咽镜置于软腭与咽后壁之间 [单选]正常成人妇女的乳房(不包括胸壁和肌肉)在超声断面图上,主要分为几部分()。A.3部分B.4部分C.5部分D.6部分E.7部分 [单选,A1型题]提示膀胱损伤的表现是()A.血尿B.假性尿失禁C.排尿障碍而膀胱空虚D.导尿管不易插入E.下腹部腹膜刺激征 [单选,A1型题]高压氧可用于治疗()。A.新生儿颅骨骨髓炎B.放射性4;六气"()A.风、湿B.寒、火C.暑D.燥E.以上都是 [单选]最适宜的腮腺超声检查方法A.空腹B.理发后C.应用凸阵探头D.应用高频线阵探头E.只行纵切检查 [单选]是确定一个清单项目(子项)综合单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对项目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满足确定综合单价的需要的是()。A.项目特征B.项目名称C.项目编码D.工程量计算规则 [单选]游乐园的()应该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A、计划、设计、施工B、引进、安装C、制造、安装D、规划、设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