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知识点汇总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一轮复习分析
地丁银
废除了人头 税,促进了 人口增长和 社会经济发 展
阶段
名称
时间
背景 封建经济的继 续发展,适应 商品经济的发 展的需要,缓 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
内容
特点
作用或影响
一条 鞭法 封建 赋税 制度 新阶 段
明朝 后期
将原来的田 赋、徭役、 杂税合并, 按户、丁征 收役银,分 摊在田亩上, 按人丁和田 亩来分担
以人丁为主要征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
(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
(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1、征税标准: 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
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
历代主要赋税制度表
阶段
名称 “相地而衰征”
时间
背景
内容
特点
作用或影响
封建赋税制度 形成阶段
“初税亩” 编户制度
租调制
租庸调制
封建赋税制度 发展阶段
略
两税法 募役法和 方田均税法 一条鞭法
封建赋税制度 新阶段
地丁银
阶段
名称 “相地而衰 征” “初税亩”
时间
背景
私田的出现;井 田制逐步瓦解; 奴隶制崩溃,封 建制逐步确立
募役 法和 方田 均税 法
北宋王 安石法 时期
阶段
名称
时间
背景 封建经济的继 续发展,适应 商品经济的发 展的需要,缓 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
内容
特点
作用或影响
一条 鞭法 封建 赋税 制度 新阶 段
由实物地租 为主变为货 币地租为主; 赋税品种减 少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1)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2)人头税: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汉朝人 头税分__口__赋____和算赋。 (3)徭役:更卒、正卒、戍卒。 (4)汉朝还征收___财__产__税___,如对车船征税等。
5.明朝:明初,主要征米麦实物;后期,张居正推行一__条__鞭__法__, 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6.清朝:雍正帝实行“__摊__丁__入__亩__”。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1)古代。 ①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__西__周____时期。 ②存在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影响 (1)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调整了生产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 (3)扩大了国家税源,增加了政府收入。 (4)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5)加重了人民负的特点
2.隋唐时期 (1)隋朝征收租调役,到唐朝变成___租__庸__调__制___。 (2)780 年,唐政府改行____两__税__法____。 3.宋朝: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徭役沉重。北宋中期 王安石推行___募__役__法___。 4.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税制。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按户 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1914 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没有实施。1936 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___个__人__所__得__税___。 (2)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1980 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 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 积极作用。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一、.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①以生齿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②以土地和产业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③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人亩)二、. 赋税制度的成长演变:①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条件是“私田”的出现。
准则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际田亩数征税,鲁国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它与齐国“相地而衰征”等新税制的出现,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
②编户制度:主要盛行于两汉,条件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建立地主土地私有制。
秦始皇时,让百姓自己申报土地,载于户籍,国度依户籍征发赋税余徭役。
西汉时期,政府把农户的生齿、年龄、性别和土地产业等环境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
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度承担的义务有四项: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头税)、徭役和兵役,并以生齿为主要征税标准,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③租调制:主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条件是实行均田制(按生齿分派国度掌握的土地)。
受田农民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还必须服徭役、兵役。
这是由当时商品货币干系减弱以及纺织业的兴起所决定的。
④租庸调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
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
隋朝准则“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来取代服役。
唐朝则取消了庸对年龄限制。
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掉队的赋税形式的否定。
⑤两税法:唐朝中后期,为办理财务危机,于780年接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土地和产业的几多,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干系变化的产物,标志着以生齿为主的课税标准开始改变。
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神宗于1069年任用王安石举行变法,此中“募役法” 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地主的特权;“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增加了封建国度的田赋收入。
高一历史赋税知识点
高一历史赋税知识点赋税是指政府为了满足财政需求而对居民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在历史上,赋税是各个朝代的重要财政手段之一,因此了解历史中的赋税制度是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力量变迁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历史课程上可能会涉及到的赋税知识点。
一、秦朝的赋税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的赋税制度影响深远。
秦朝时期,推行了一种以土地为基础的赋税政策,即户籍制度和亩田制度。
根据户籍分类,按照家庭财产的多少征税,并确定了各户应征纳的田地面积。
这种赋税制度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为秦朝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撑,但也加重了百姓负担,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最终也是秦朝的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唐朝的赋税制度在唐朝时期,赋税制度逐渐得到改革和完善。
唐朝的政府实行均田制,将田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使得土地的收益更加合理、公正。
此外,赋税种类也逐渐多样化,包括钱谷交纳、物力交纳等。
此外,唐代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赋税,即房产税,当时拥有房产的富人需要缴纳一定的赋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发展。
三、元朝的赋税制度元朝的赋税制度较为复杂多样。
元朝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户籍制度,根据户籍等级征收赋税,同时税收种类丰富复杂,包括粮食、盐、布匹等物力交纳,也有货币征税。
但元朝税收征收繁重,加之统治阶级的贪污腐败,导致了农民的负担过重和社会不稳定。
四、明朝的赋税制度明朝时期,赋税制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革和完善。
明代实行的主要原则是统一货币制度和轮番征收农田税。
货币统一化减少了赋税的不稳定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轮番征收农田税的制度则使农民在不同年限内的赋税负担不同,为不同户口户主减轻了经济负担。
五、清朝的赋税制度清朝时期,赋税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
清朝实行了九章薪俸制度,将官员的薪俸分为九等,按照官员职位的高低给予不同的待遇。
此外,清朝还对土地进行了重新测量和登记,修订了土地税的标准,使税收制度更加合理和科学。
通过学习历史上的赋税知识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时期赋税制度的变迁,从而认识到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力量变迁之间的关系。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知识点训练--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训练一、单选题(共17题)1.《周礼》中有“关市之征”的记载。
该记载证明()A.中国关税起源的最早记载B.已经形成我国关税的雏形C.开启后世“关税”的名称D.关税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2.南京国民政府在1943年和1946年几次重新修订了“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特别是1946年对个人所得税的修订中,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
这表明()A.政府税收更注重实效性B.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特点C.个人征税内容更加广泛D.调节征税标准增加了收入3.在汉初文帝时代,直接从事耕作的农民负担得以减轻,朝廷曾多次将租率减为三十税一,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40钱。
据此可知汉初()A.基本沿袭了秦朝的经济政策B.政府对社会形势的认识比较清醒C.郡国并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D.农民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4.学者吕思勉认为:“历代收酒税认真的,莫如宋朝……宋时,诸州多置‘务’自酿。
县和镇乡,则有许民酿而收其税的。
官吏为维持税收起见,往往不许其停业。
”由此可以推知()A.增加收入放弃抑商政策B.酒税补充地方经费不足C.酒税是财政最主要来源D.政府加强对商人的控制5.有学者认为:从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
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对材料中“实质”的合理解释是()A.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B.封建社会农民不再是税收主要承担者C.封建经济中工商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D.封建社会晚期改革了重农抑商的政策6.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
这反映出()A.农民生产时间得到保证B.政府不再抑制土地兼并C.传统小农经济出现了突破性发展D.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7.秦汉时期按户征收的户税包括:一是按户征收的“户赋”;二是按户征收的“户刍”。
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知识点总结【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行、使用情况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进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
【知识梳理】第六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开始活跃起来,这是各国历史的共同现象。
商品交换的活跃和发达,催生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
中国货币有一个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也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大背景下,国家政权逐步建立和实施了各项税收政策,在中国古代体现为赋役制度的逐步完善,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则是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一)秦汉时期:1、秦汉时代的赋税,大致包括了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和徭役。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取泰半之赋”。
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2、秦朝向人民征索极重的口赋。
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赋钱很重,农民创造的财富最终还是流入统治阶级的手中。
3、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3种。
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
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1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2年。
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1年。
(二)隋唐时期: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变成“租庸调”制,针对21 — 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
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称为“庸”。
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A. 由北魏孝文帝首创
B. 与均田制相始终
C. 特点是土地为标准
D. 解决了贫困问题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制度为租庸调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 调制实施的基础是均田制,随着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随之结束,故B项正
确。
答案: B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课标深意解读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对本知识点要把握两条线索,即赋税的主要对象逐渐从人丁转向财产;赋役长期并行,役的内容逐渐并入赋税。此外还要注意专卖与征榷制度
二核心内容把握
[建构知识体系]
秦汉:田赋、人头税、徭役 中 国 赋 隋唐:“租调役”→ “租庸调”→两税法 赋 役 宋:征收两税→元:租庸调、两税法、科差
1600元 2000元
1980
200620082011
2018 年份
A.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B.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C. 新中国成立以后立即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 D. 个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
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立即征收个人所得税,故C 项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英国的 这一做法后来逐渐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故A 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14年, 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 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故B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 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故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3. 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1)个人所得税起步于民国时期。 (2)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 但并没有实施。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知识点总结1、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是用法律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田亩收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
(我国最早的赋税制度)2、编户齐民:两汉管理百姓实行编户制度,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征收赋税、徭役、兵役。
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开始。
3、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
受田农民纳租、调,服徭役、兵役。
隋朝沿用。
4、租庸调制(唐朝最为一项完善的赋税制度出现)隋、唐初实行。
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
(回归课本记忆具体内容)5、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6、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其中“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田纳税。
7、一条鞭法:明后期实行,1581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把田税、丁税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
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8、地丁银: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叫做“更名田”。
1722年,康熙固定丁税;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它的实行,废除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一方面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重点问题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特点(赋税制度演变的六大规律)①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多少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⑥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郑樵在《通志·货一》中评价租庸 调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 身则有庸,租者,十一之税也,调者, 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役二 旬,不役则收其资,役多则免调, 过役则租调俱免,无伤于民矣!”
隋唐时期(三)
两税法 背景:唐中期,封建经济发展,均田制破坏,租庸调
无法实施,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定义和概念
赋役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主 要手段之一,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 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役制度是随土地 制度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包括税和役。
赋税主要是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租), 有时还包括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调) 和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丁税), 以及其 它杂税。
役主要是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力役、杂 役)和兵(军)役等。
中国古代赋税及主要演变趋势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主要趋势: (1)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到货
币地租 (2)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 (3)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
奴隶社会的赋税改革
井田制下,诸侯向国君按期贡献财物 公元前7世纪前期,管仲“相地而衰
影响:
1.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 改变了历代赋和役并行的征收制度,统一 了役法,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
2.纳银代役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无田者免差力役),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 依俯关系松弛,一定程度抑制了地主的势 力。
3.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 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明朝时期(五)
弊病: 1.力役折成丁银,仍然属于人头税性
质,丁银数字不固定,给农民带来繁 重的负担. 2.把原来正赋以外的加征和摊派都 变成正税. 3.纳银代役,变相加重农民的负担.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一、知识构建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__征收赋税。
“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②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影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
2、汉朝:编户制度①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________(称为编户),实行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度。
当时农民的负担有:___________(土地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影响: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编户齐民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3、隋唐:租庸调制①原因:a.吸取隋亡教训;b.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③指导思想:轻徭薄赋④内容: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________,叫做“租”b.缴纳定量的____________,叫做“调”c.不去服役,可用_________________,叫做“庸”⑤作用: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4、唐中后期两税法①原因:a.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________和________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为解决________________,实行两税法实行:780年___________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②内容:a.每户按________交纳________,按________交纳________,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b.一年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次纳税③作用: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c.扩大了税源,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d.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④局限:a.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c.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⑤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础。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
第12练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重难知识记忆】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演变的特点(1)主要内容①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
②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③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
④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
(2)演变的特点①征税对象: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
②征税内容: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③征税时间: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④人身依附: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
⑤赋税项目: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2.现代中国的关税制度(1)海关是国家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为了适应对外交往及商品交换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各国关税制度都以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荣共进为根本目的。
(2)现代中国关税制度,对调节商品进出口、弥补市场缺陷、促进资源配置、增加财政收入、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我国现代关税制度作为整体经济制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将有力地维护和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出境环境。
【拔高练】1.明朝官员顾起元认为:“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从明末开始,河南省已有太康、汝阳、正阳、新蔡、信阳等州县,先后实行丁随地派。
明朝这一做法()A.使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B.导致农民赋税负担沉重C.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不利于工商业健康发展2.明代之前,手工工匠都必须向政府当班服役:到了明代成化年间,工匠不愿当班者可听其出银代役;明中晚期则一律以银代役,缴纳的银子称之为“班匠银”。
这表明明中晚期()A.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B.一条鞭法已得到顺利推行C.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工匠的人身隶属关系削弱3.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沿革及规律
新乐一中黄少同
古代中国王朝建立和维护统治有两个重要支柱:一是钱,二是兵。
赋税是国家财政(“钱”)的重要来源,也是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他杂税。
一、赋税制度的沿革
1.夏商周贡赋制度:
贡赋是土贡与军赋的合称。
中国历代王朝规定臣民和藩属向君主进献的珍贵土特产品称作贡;赋原为军赋,即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车、军马等军用物品,君主再给与回赏。
夏商周三代分封制度下,受封者要向国君缴纳贡赋,这是赋税制度的雏形。
2.春秋初税亩
内容:春秋末期,铁犁牛耕技术使用,贵族驱使奴隶在井田(“公田”)之外开垦“私田”,收获私有,致“井田”日渐荒芜,诸侯国财政锐减。
为解决财政困难,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纳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作用:春秋“税制改革”承认私田合法,从而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有利小农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3.秦汉赋税:编户制度
内容: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发徭役、兵役,称“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主要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即人头税,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徭役、兵役。
“人丁”是征税的依据,虽然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重人头税,因此,即使在“文景之治”这样的盛世时期,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
影响: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但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沉重的赋役负担,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
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4.北魏租调制:
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下,受田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缴纳定量的租(田租,缴纳谷物)、调(户税,纳布或帛),服劳役和兵役。
作用:改革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
5.隋唐:租庸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