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不同融资模式的风险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商业银行在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需要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金融交易的安全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的例子:1.供应商审查:商业银行需要对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企业进行审查,包括其财务状况、信用记录、交易历史等方面。
审查的目的是确定供应商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以降低违约风险。
2.融资额度控制:商业银行会根据供应商的实际融资需求以及其信用状况来设定融资额度。
通过设定合理的融资额度,商业银行可以减少信用风险,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3.抵押物管理:作为风险防范的措施之一,商业银行通常要求供应商提供抵押物作为融资的担保。
抵押物可以是物流资产、存货等。
商业银行会对抵押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确保其价值足以覆盖融资金额。
4.保险覆盖:商业银行可以要求供应商购买适当的保险,以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要求供应商购买贸易信用保险,以降低违约和债务无法偿还的风险。
5.合同管理:商业银行与供应商之间通过合同来规定交易的细节和责任。
合同中通常包括付款条款、交货要求、质量标准等内容。
商业银行会对合同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供应商按照合同履行义务。
6.监控和风险预警:商业银行会建立风险监控系统,通过监测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参与方,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还可以设置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风险超过设定的阈值,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
7.对手方多样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扩大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范围,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从而分散风险。
商业银行还可以与多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方资金流转,降低系统风险。
8.技术支持: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一体化管理,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和风险。
总之,商业银行在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信用状况、交易合同的管理、融资额度控制、抵押物管理等多个因素,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保证交易的安全和可靠性。
供应链金融模式阶段及风险应对措施
供应链金融模式阶段及风险应对措施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指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提供融资服务,将传统的供应链业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
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本模式、进阶模式和创新模式。
每个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模式,也被称为原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主要采用单一融资方式,为核心企业提供贷款,核心企业再以自有资金或者贷款给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
这个阶段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信用风险,即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在承接核心企业订单后,由于资金问题无法按时交货,导致订单无法完成。
为了减少信用风险,银行可以要求供应链上其他企业提供担保或者提高贷款利率。
二是流动性风险,即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无法按时收到核心企业的付款,导致资金链断裂。
为了减少流动性风险,银行可以引入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提高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第二个阶段是进阶模式。
在这个阶段,银行开始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如应收账款贴现、预付款融资等,为核心企业和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在这个阶段,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应对措施与基本模式相似,银行可以要求担保或提高贷款利率,引入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来提高流动性。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供应链上的企业出现欺诈行为或者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为了降低操作风险,银行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和监管,加强对供应链上企业的信用调查和信息披露。
第三个阶段是创新模式。
在这个阶段,银行开始采用更加创新的融资方式,如动态贴现、预付货款融资等,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便利的融资服务。
在这个阶段,风险主要体现为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供应链上的企业面临行业竞争、价格波动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银行可以提供市场信息和行业指导,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新兴科技的应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如金融科技的不稳定性和信息安全问题。
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及其规避策略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应收账款等贸易核心资产为基础,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的金融服务模式。
它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但是,随着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金融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也同时增加。
为了维护供应链金融的稳定和安全,必须积极应对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规避策略。
一、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1、合同风险供应链金融中的合同是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达成的一项协议,关系到融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在签订合同时出现疏漏或者诱导,将会产生一系列法律纠纷。
如何规避合同风险是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和企业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2、知识产权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为了提高企业的信用评价和融资质量,需要通过抵押物等方式进行担保。
但是,抵押品的所有权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都是会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意想不到的法律风险。
3、经营风险供应链金融市场的成功离不开每个企业良好的经营记录。
如果企业在经营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失误或者问题,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不得不对融资进度进行重新评估,并有可能取消对企业的融资支持。
二、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规避策略1、明确合同细节在供应链金融的合同流程中,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该细心、及时地审核合同,确定其有效性和合法性。
合同中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担保措施、担保物的准确描述等细节信息。
合同需要同时考虑多方利益,合法合规,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贡献应有如此之大。
2、保护知识产权企业在应对知识产权风险时,应从抵押物所涉及的现有和未来的所有权进行考虑。
在选择抵押物时,应对其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了解评估,以确保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同时,企业应采取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以对抗潜在的侵权和恶意竞争。
3.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规避供应链金融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做到诚信运营。
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关键决策者的培训,营建透明、诚信、稳定的企业经营文化,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保证金融机构的信心和资金来源。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指的是物流企业为了解决自身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向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以获得资金流动。
这一业务模式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风险,下面将从主要风险以及防范措施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物流企业向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依赖于供应商的信用状况。
如果供应商信用风险较高,有可能无法按时偿还借款,导致物流企业资金链断裂。
2. 运营风险: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采购、运输、仓储等。
如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操作、设备故障或自然灾害等问题,可能导致企业损失较大,无法按时偿还借款。
3. 利率风险: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通常需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而融资利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借款成本。
如果利率上升,企业的借款成本会增加,增加了偿还借款的压力。
4. 法律风险: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到合同、借款和抵押等法律文件,一旦合同执行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
如果出现诉讼,企业不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还会对企业的声誉和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防范措施:1. 严格风控审查:在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时,物流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信用风险评估,选择信用较好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相关方面可以通过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减少信用风险。
2. 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了降低利率风险,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不仅依赖于银行贷款,还可以考虑发行债券、获得股权融资等方式。
多元化融资渠道可以分散风险,降低企业的借款成本。
3.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物流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以及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各种潜在风险,降低损失。
4. 规范合同管理:合同的规范管理是降低法律风险的关键。
供应链金融十大风险及七大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十大风险及七大防范措施谈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就不得不谈供应链,这个显而易见,供应链是随着全球化分工而产生的,当一个企业的产供销能力需要分散到一个链条来承接后,就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及沟通成本的增加两个显象。
之前的生产是纵向一体化,能自己做的都自己做,典型的例子是福特造汽车,从最上游的铁矿石开采到最终端的汽车销售全由自己搞定,而现在的供应链是将这个流程切分成N个环节,由各个环节完成自己的部分,而其中一家企业由于掌握了品牌及核心技术,就成为了这个链条上的核心企业。
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供应链的本质是“链”,要把链条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也就是所谓的基本面。
“现在的竞争已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链条与链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一个产品的产供销已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完成的,而是整个链条协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尽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描述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精彩,最终的本质还是落在了提高核心生产效率+降低综合成本以提高单位产品利润率的这样小学生都能明白的简单数学题上。
啰里啰唆说了一堆,核心意思就是大家要把供应链当成一个整体来看,而这个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就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个,也是大家最想借用它信用的那个。
而什么决定了核心企业的话语权呢?体现为最为直观的现象就是你的产品受欢迎程度及单位产品利润率。
如果你的产品(长期)既供不应求,又利润超高,你的链条就能碾压其他链条,实现长久的成功。
(一)最根本的风控手段是对链条基本面的判断所以,供应链金融最根本的风险控制手段就是对链条基本面的判断,或者说对产品竞争力的判断。
没有终端产品的持续盈利能力,整个链条就会失去造血功能。
而金融与产业是零和游戏,如果整个链条创造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利息,最终就是一个崩盘的结局。
做出(根本的风控手段是对基本面的判断)这个结论的隐含前提是我们站在一个很长的时间轴上来看。
当然,在崩盘之前是会有阶段性机会的,只是对你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我所提倡的。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风险管理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其核心在于通过资金和信息的流转,促进企业之间在供应链上的合作。
通过融资、结算、支付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业务增量。
然而,供应链金融模式也不是没有风险。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风险管理。
一、供应链金融的模式1. 融资模式融资模式是供应链金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它通过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将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应收账款或存货作为融资抵押品,帮助企业获得贷款资金。
这种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的流畅性。
同时,对于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获得的资金也可以用于及时结算下游企业的应付账款。
这样,可以帮助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实现良性的资金流动。
2. 贴现模式贴现模式是指企业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向其购买商品的客户所形成的应收账款的未来利润权,通过金融机构的贴现手段提前变现。
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一种迅速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的有效方式。
同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种模式具有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资产池的管理等多重功能。
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市场中增加竞争力。
3. 移动支付模式移动支付模式是指通过移动支付技术,将供应链上的结算流程进行数字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支付效率,减少支付成本。
同时,移动支付技术具有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多元化等优势。
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供应链支付体验和安全性。
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1. 风险意识供应链金融是一个高度关联和互动的生态系统,其风险来源也非常多元化。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起对于各种风险的意识,并且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
这样可以有效规避可能的金融风险和业务风险,提升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获得真实信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信息的流转和共享。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运用技术手段和专业技能,对于企业的信息进行审慎评估。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是物流企业中的一项重要服务,它可以帮助客户获得更优惠的融资成本,同时也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实现更高的利润。
但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从客户信用风险、资产质量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客户信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是指客户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偿还贷款的风险。
这种风险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物流企业的不良资产增加,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防范措施:1. 对客户信用评级进行严格评估。
物流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客户,根据其经营状况、信用危险度、历史还款记录等因素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出不同的授信额度和融资利率。
2. 采用模式保理业务。
模式保理是指,物流企业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介入,将货款的回收和风险管理交给专业的保理公司来进行,减少物流企业的信用风险。
3. 实行加强风控的措施,如提高杠杆率等。
根据客户的风险情况和融资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杠杆率。
二、资产质量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是指货物质量不良或发生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货物损失的风险。
资产质量风险发生后,物流企业可能需要承担损失赔偿的责任。
1. 通过保险来规避资产质量风险。
物流企业可以购买货物运输保险或运输责任保险等来保障货物质量及运输的安全性。
2. 实行分期付款的方式。
物流企业可以采用分期收款的方式,及时收到货款,减少资产质量风险。
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因市场变化而导致的贷款损失风险。
市场风险与市场波动性和变化程度相关,市场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越高。
1. 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市场动态,合理调整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
2. 结合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点,定期进行市场调研,提前预测市场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市场风险分散。
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降低市场风险。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的贷款比例,或者将贷款风险外包给第三方机构等方式来实现市场风险的分散。
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与防控策略
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与防控策略在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为您提供了一篇关于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控策略的分析。
文章深入探讨了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
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中最为显著的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信用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优选合作伙伴。
同时,通过担保、抵押等方式,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
企业还应关注信用风险的动态变化,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一企业或环节。
操作风险主要源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部管理、人为失误和系统故障等方面。
为了降低操作风险,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合规、规范操作。
同时,投入适量资金用于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提高金融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失误。
再者,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波动。
在供应链金融中,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汇率、商品价格等方面。
为了对冲市场风险,企业应关注市场环境变化,采取利率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对冲市场风险。
企业还应加强市场研究,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降低市场风险的影响。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法规变化或合同纠纷等原因导致的金融业务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中,法律风险可能出现在合同签订、融资担保、资产转让等环节。
为了防范法律风险,企业应关注法律法规变化,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合规性。
在合同签订、融资担保等环节,企业应充分发挥法务部门的作用,防范法律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取足够资金,导致金融业务无法正常进行。
为了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企业应加强现金流管理,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融资渠道。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应急机制,确保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影响。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在推动供应链高效运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其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的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策略,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
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
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摘要供应链融资是指将供应链中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整合起来,通过融资手段满足资金需求,同时通过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以确保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概念和风险控制措施。
一、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概念供应链融资是一种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整合起来,通过融资手段满足资金需求的金融服务。
传统的供应链融资通常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供应链融资逐渐向线上转型,出现了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供应链融资的主要参与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和金融机构。
供应商通常需要在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过程中获得资金支持,而制造商和经销商也需要资金来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
金融机构则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服务。
二、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供应链融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供应链融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1. 供应商信用风险供应商信用风险是指供应商无法按时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的风险。
为了控制供应商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对供应商进行信用评估,评估其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
•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交货时间和质量要求。
•监控供应商的经营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2. 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指企业采购原材料或产品时遭遇的风险,如采购量不足、质量不合格等。
为了控制采购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交付合格的产品。
•建立采购风险评估机制,评估潜在的采购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采购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3. 销售风险销售风险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时遭遇的风险,如产品售价下降、市场需求下滑等。
为了控制销售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确定合理的售价,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情况进行定价,确保盈利。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
!"#$#%& ’ &%(#()*! 金融经济
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从目前来看,很 多环节还存在种种漏洞和相互 矛 盾 之 处。 如物权法规定质权人不仅限于 金 融 机 构, 而银行法却规定企业之间不许从事融资业 务,企业充当质权人开展金融业务不受保 护。另外,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等也具 有不确定性,有可能对供应链运转产生负 面效应,法律环境的变化将诱发供应链经 营风险,从而危及商业银行。 内生风险主要指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各相关体之间不 完全协作所带来的一系列信用风险。具体 如下: ( 一) 核心 企 业 的 道 德 风 险。核 心 企 业因其竞争力较强和规模大,在上下游中 小企业的议价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在经 济交往中往往会采用有利自己的行为,以 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核心企业往往在交 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 中小企业要求苛刻,占用供应商大量的资 金,导致供应链资金紧张,迫使供应商向 银行融资以维持企业的基本生产运作。一 旦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以后,供应链资金紧 张状况获得缓解,核心企业有可能进一步 丧失支付货款的积极性,使得供应链出现 不稳定,带来应用风险。 ( 二) 供应 链 金 融 聚 集 风 险。供 应 链 金融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将更多中小企 业融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在整个金融服 务过程中,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交易 风险,即便某个企业达不到银行某些标准, 只要这个企业依托信誉好的大企业,银行 就会比较容易淡化对这个企业本身的信用 评价,并对这笔交易授信,尽量促成整个 交易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供应链 中的某个成员出现融资问题,影响会很快 蔓延到整个链条上,引起更大的金融灾难。 ( 三) 经营操作风险。在实际操作中, 国内的银行通常会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放大 "#$ % &#$ ,用以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 更大的授信支持来开发业务。但现实的问 题是,如果这家大企业用 "# 家银行,每家 银行都对他们进行类似授信支持,无形中 该核 心 企 业 的 信 用 被 扩 大 了 "##$ % &##$ ,增 加 信 用 风 险。此 外,在 货 权 交 接、单证的及时传递、质物的安全保管等 相关业务的操作上皆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 和风险。 ( 四) 信息 传 递 风 险。由 于 每 个 企 业 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 实质上是一种未签订协议的、松散的企业 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 复杂时,供应链上发生错误信息的机会也 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 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 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不能真正满 足市场的需求。这种情况将可能给商业银 行传递一种不准确或一种偏差的信息,影 响商业银行的判断,从而带来风险。 ( 五) 监管 风 险。供 应 链 整 个 环 境 的 复杂,使得银行和核心企业难做到对流程 进行监管和控制。如供应链中的运输和仓 储环节的规范缺乏标准,流通中的物权很 难得到相应保证,使得银行风险管理无法 得到无缝连接。 三、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防范 针对供应链金融的外在风险,可采取 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研究和调查。加强对国际 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研究,并通 过调查和 研究 掌握 利率和 汇 率 变 化 趋 势, 随时关注相关行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展 动态。 第二、订立各种契约,降低法律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会涉及多方主体,质押物 所有权也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易产生所 有权纠纷。在某些领域尚没有相关的法律 和行业性指导文化可以遵循。故在此,可 借助各项契约,维系平等利益主体之间合 作关系,为供应链经营提供强制性的实施 规则。具体而言,在供应链组建之初,就 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协商、合作 性谈判等形式订立各项契约。而在运营过 程中,供应链上企业应严格遵照契约,保 证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协调性,并进一 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合同文体。通过订立各 种契约将企业间原有的关联交易转化为契 约交易,尽量避免摩擦,将法律风险降至 最小。 针对供应链金融的内在风险,可采取 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加强信息 交流。为了保证供应链金融中物流、资金 流与信息流的协调,保证各种信息流活动 的无缝隙融合,应加大信息管理硬件投入 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借助互联网技 术和软件,如 ’() 系统平台, ’*+ 等信息 处理技术,建立物料与资金数据高度共享。 并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将供应链上的上下 游企业组织起来,加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 流,降低信息传递风险。 第二、将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内部化。 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担保作 用是供应链金融建立的一个基础,核心企 业愿否或能否担当起在供应链金融中信息 沟通和担保的职责是规避供应链金融道德 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样,物流企业 在供应链金融中对质物的监管作用也是无 可替代的。物流企业可通过其掌握客户及 质押物第一手资料的优势,为银行信用评 估和风险控制提供相应的资料,形成互动 监管和控制机制。为了充分发挥核心企业 和物流企业的优势和约束作用,银行和核 心企业、物流企业间可以组建一种新型的 战略关系,通过内部化,消除信息不对称 所带来的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的道德风险。 第三、完善操作环节管理,防范运营 操作风险。不管是银行还是物流企业,都 要根据服务方式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 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监管程序。如物流企业 要不断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和仓管信息化水 平,制订完善的办理质物入库、发货的风 险控制方案。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的资料收 集制度、资信调查核实制度、信用动用分 级制度等。从根本上杜绝因内部管理漏洞 和不规范而产生的风险。 第四、建立灵活快速的市场商品信息 收集和反馈体系,建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 制。建立销售情况、价格变化趋势的监控 机制,及时获得真实的资料。对突发事件 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 破坏性大的事件,必须预先制订应变措施, 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同时建立 一整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 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 必须发现预警信号,在预警系统做出警示 后,应急系统应及时对紧急、突发的事件 进行处理,以避免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严重 后果。建立一支法律意识强,专业知识广 的专业风控队伍,设立专门的动产和抵质 押物的监管部门,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 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将损失降 到最低。 (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措施随着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将自己的资金链与供应链相结合,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和资金优势。
然而,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挑战也不可忽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资产抵押供应链金融中的一种常见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将企业的资产作为抵押。
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平台会要求企业抵押一定金额的存货或应收账款,以便在还款出现问题时,能够通过质押物的变现来保证投资人的利益。
通过资产抵押,不仅可以使投资人得到更加有保障的融资,而且可以促使企业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企业资产。
二、信用评估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合作伙伴的信用评估,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并避免不良债务。
供应链金融平台通常会对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调查和测评,以保证每一环节的合作伙伴都有足够的信誉和还款能力。
通过信用评估,投资人可以更加有把握地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从而避免风险和损失。
三、资金监管资金监管是供应链金融中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过程中,平台会设立专门的资金监管账户,将投资人的资金、借款人的还款等资金流向纳入其中,并在其中设置不同的账户,实现不同的支付、结算和管理。
通过对资金的监管和管理,可以确保投资人的资金安全,降低资金流出的风险。
四、保险传统的保险覆盖范围往往只包括财产损失、人身意外等,而供应链金融的保险范围更为广泛。
在供应链金融中,保险可以作为一种风险防范的手段,为投资人、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等各方提供多种形式的保险服务。
例如,为了防范物流运输中发生的突发事件,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向各方提供货运保险和财产保险等。
通过保险的落实和提供,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险和损失。
五、合同规范在供应链金融中,合同的规范性非常重要。
供应链金融平台通常会为各参与方提供完善的合同模板和法律支持,以保障合作方之间的权益和利益。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以供应链成员企业为中心的融资模式,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加速资金流动、优化供应链效率等问题。
然而,供应链金融在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问题。
一、供应链金融风险分类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其中,信用风险源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信用状况,如违约、破产等;市场风险则与市场环境变化有关,如利率、汇率等变动;操作风险则源于信息不对称、系统故障等问题;法律风险则涉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如合同条款不严谨、违反法律法规等。
二、风险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首先,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环节。
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其他供应链参与方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风险。
此外,还应建立风险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
2.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信用评估,包括信用记录、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
同时,应建立信用档案,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以降低违约风险。
3.完善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是降低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
金融机构应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4.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是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合规、安全的重要保障。
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同时,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流程,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合规性。
5.强化法律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是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合法、合规的重要保障。
金融机构应加强与法律专业机构的合作,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确保合同条款的严谨性和合规性。
同时,应加强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法律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高效的资金解决方案。
然而,如同任何金融活动一样,供应链金融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健运行至关重要。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这主要源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或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不佳。
为防范信用风险,首先需要建立全面的信用评估体系。
对参与供应链金融的各方进行深入的信用调查,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历史、市场声誉等。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多渠道的信用数据,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加强合同管理也是关键。
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交易流程和还款方式,制定违约处理条款。
对于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可以要求提供抵押物或担保,以增加违约成本,降低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价格波动、汇率变动、利率变化等因素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影响。
为应对市场风险,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
对于价格波动风险,可以采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进行对冲。
例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如果预计未来价格上涨,可以提前签订期货合约锁定价格。
在国际贸易中,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来规避汇率风险。
另外,建立灵活的定价机制也是必要的。
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利率和费用,以反映市场风险的变化。
同时,优化供应链结构,增强供应链的弹性和适应性,降低市场波动对供应链的冲击。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可能源于业务流程不完善、信息系统故障、人为失误等。
为防范操作风险,需要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责任分工。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是保障业务顺利运行的基础。
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同时,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仓储等服务提供商的合作管理,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因合作不畅导致的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措施在供应链金融中,风险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降低不确定性和避免金融损失。
供应链金融是指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推动供应链效率和稳定性的一种金融模式。
在运作过程中,供应链金融涉及多个环节和各方参与者,存在着各种风险。
因此,加强风险管控和确立规范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
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可以通过评估各参与方的信用状况,了解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从而做出贷款决策。
同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监控和风险预警,及时应对潜在的风险。
其次,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措施还包括供应链管理和监控。
供应链金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离不开对供应链的管理和监控。
企业应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
同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实时监控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另外,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措施还包括资金链风险管理。
资金链风险是指企业在资金流动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包括资金流动受阻、资金链断裂等情况。
为了降低资金链风险,企业可以积极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安排资金运作方式,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和管控,预防资金链风险的发生。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还需加强风险意识和员工培训。
风险意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风险时的主动防范和应对能力,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
只有通过全员参与和合作,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健发展。
总的来说,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多方面的,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信用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监控、资金链风险管理等因素,加强风险意识和员工培训,确立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从法律角度看,供应链金融是基于《合同法》和《担保法》而产生的,由金融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参与维护的,能够为金融机构给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给予担保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的合同的总称。
供应链金融虽然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其运作也存在一定风险。
1.核心企业道德风险核心企业是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是整个供应链金融发展和壮大的支柱,但也是由于其规模大、影响力大,在供应链金融中是决定风险的特异性变量,不符合金融基本原则中的风险分散原则;所以核心企业的违约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崩塌。
通常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互利互惠,可以将中小企业的边际信誉提高到与核心企业同等的水平。
但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利用其谈判中的优势地位,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上对上下游中小企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短期效益最大化,则会导致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迫使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以维持其基本运作。
一旦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供应链资金紧张状况得以缓解。
核心企业可能进一步挤占中小企业资金。
如果由此积累的债务负担超出中小企业的承债极限,核心企业就会由控制风险的变量转变为供应链系统性风险的“震源”,使得供应链出现不稳定,风险激增。
2.物流企业渎职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举足轻重,是连接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多方参与主体的纽带。
订单的需求信息、货物的监管、担保的形成等一系列服务等都通过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上层层传递。
毋庸置疑,物流企业的引入必然有助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并且以其专业化的业务水平帮助金融机构减轻了监管成本。
但是,除了特殊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是需要相关主管机关审批登记外,在目前普通物流企业的设立仅靠《公司法》制约,其标准化与规范化还有待提高的情形下,供应链金融的货押监管变量可能转化为一个新的风险隐患。
比如出现监管方渎职、与中小企业的合谋诈骗或与核心企业发生纠纷等等,则必然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有序循环,使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得不到无缝衔接,严重时将使整个供应链金融中断或者崩溃,甚至其影响有可能超过核心企业违约造成的风险损失。
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防范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金融机构对供应链环节中的各个参与方进行融资和风险管理,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和资金流动。
供应链金融模式由于其灵活性、多样性和高效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供应链金融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供应链融资供应链融资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向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等提供融资服务,帮助它们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供应链融资的方式可以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库存融资等。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资金利用效率。
2.供应链结算供应链结算是指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结算服务,帮助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方进行资金结算、风险管理和信息流转。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供应链中的结算效率,降低结算成本,减少结算风险,提高供应链的流动性。
3.供应链风险管理以上三种模式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它们能够有效地促进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和资金流动,为供应链参与方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等参与方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不善而导致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风险。
信用风险的发生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影响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方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而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风险。
市场风险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回收。
3.操作风险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方由于不遵守法律法规、违约等原因而导致的法律诉讼或法律责任的风险。
法律风险会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
以上四种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中常见的风险,它们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和风险控制。
金融机构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1.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人员等,确保对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内容呢
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内容呢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资金渠道和发展机遇。
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各种潜在的风险。
为了确保供应链金融的稳健运行,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信用风险。
这是供应链金融中最为常见和关键的风险之一。
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着金融活动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这包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历史、市场声誉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企业的信用变化情况。
此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为信用评估提供更客观、准确的参考。
市场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市场价格的波动、汇率的变动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等,都可能对供应链金融产生影响。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参与方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例如,对于涉及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密切关注商品价格走势,通过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对于存在外汇交易的业务,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来对冲汇率风险。
同时,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
操作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操作流程的不完善、人为失误、信息系统故障等都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
为了防范操作风险,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悉和遵守流程。
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准确。
引入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定期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中的问题。
法律风险也是供应链金融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多方主体,合同条款的不清晰、法律法规的变化等都可能引发纠纷。
因此,在开展业务之前,要制定严谨、清晰的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和合同条款,以确保业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供应链金融如何应对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如何应对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金融模式,是通过金融手段为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服务,从而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动和风险分担。
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涉及多个企业和环节,任何一方的信用问题都可能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系统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应对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是应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关键。
供应链金融通常涉及多个企业之间的合作,每个企业的信用状况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起一个全面、客观、准确的信用评估体系至关重要。
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行业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信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
其次,加强风险管理是有效应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风险无处不在,甚至有可能因为某一个环节的风险失控而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崩溃。
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建立起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等机制,可以及时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保障整个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另外,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是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关键之一。
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程度对于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可以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用风险。
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企业之间建立起彼此信任,从而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最后,技术创新也是应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普及到金融领域,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去中心化存储和共享,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不同融资模式的风险应对措施
尽管供应链金融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为保证其发展的完善性与可持续性,必须发现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或完善。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待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未能得以解决,同时,供应链金融的相关主体银行和融资企业存在利益偏差,加之供应链金融本身的风险等等,无疑都是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
然而鲜桥可以帮你解决供应链金融的任何问题。
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业务基本模式(一)保兑仓融资模式(采
购阶段的供应链金融)所谓保兑仓融资模式,是指在供应链中作为供应商的核心企业(即卖方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即买方企业)以卖方企业在商业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并由商业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额度的融资业务。
(二)融通仓融资模式(运
营阶段的供应链金融)所谓融通仓融资模式,是指融资企业以其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质押物存入第三方物流开设的融通仓并据此获得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模式。
(三)应收
账款融资模式(销售阶段的供应链金融)所谓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上游中小企业以赊销项下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向商业银行办理融资的融资模式。
三种融资模式差异比较供应链金融三种模式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供应链金融作为有针
对性的经营性贷款,银行风控很难做到完全模型化、标准化,各家商业银行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成本控制和风控体系之间的矛盾也愈加突出,而其中风控前端现场尽调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跨地域管理成本等也随着业务量增长加倍攀升,在这种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借力第三方尽调征信机构,以获取更高效更专业的风险管理支持。
(一)保兑仓融资模式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在预付账款类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由于弱化了对融资企业主体资质的考察、加强了对上游厂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性,且操作环节相对复杂,其潜在风险也不能忽视。
该模式的潜在风险点在于:(1)核心企业资信风险。
(2)商品监管风险。
(3)质押商品价格变动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点,冠君征信建议采取以下风控措施:(1)确保核心企业的信用程度。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对核心企业进行深度挖掘,例如以眼见为实的方法现场获取企业内部核心运营数据,以业务、财务、实物的三维交叉核验等方法,并结合外部数据,对企业进行360 度的全方位评估,确保对核心企业信用程度值得依赖。
(2)确保货物信息的流通。
资金提供方应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共享,确保货物信息的流通。
货物是中小企业偿还贷款的条件,货物的质量就是资金提供方规避风险的保证,物流企业一般比资金提供方更了解货物的情况,因此资金提供方应当与物流企业信息共享,才能确保货
物的得力监管。
(3)针对质押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资金提供方可以根据生产阶段变化、授信风险变动调整利率与贷款成数。
例如
在供应链融资的过程中,在订单阶段,不确定性较高,可以调高利率、降低贷款成数;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风险降低,可以调低利率、提高贷款成数。
(二)融通仓融资模式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资金提供方以企业拥有的存货作为质押向企业提供融资,这种融资模式的风险成因主要是围绕在存货,也就是说存货的质量、数量和价格是决定存货融资模式风险的主要因素。
该模式的潜在风险点还在于:(1)仓单风险。
(2)物流企业的资信风险。
(3)质押物价值风险。
(1)确保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资金提供方要预留仓储企业在办理各种业务的印签,进行验单、验证、验印,必要时还要与物流企业直接联系。
同时要求物流企业除了进行上述一般的检验外,遇到问题时还应根据业务要求及时与资金提供方联系,取得其确认与许可。
(2)资金提供方应当慎重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尽量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物流企业。
在动产质押贷款模式下,一般来说资金提供方与核心企业没有签订回购协议,货物的质量就是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保证,因此物流企业对货物的监管显得更为重要。
在信用担保融资模式下,更是要严格审查物流企业的信誉度和还款能力,防范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串通套取信贷资金。
(3)正确
选择质押物并建立商品价格波动预测系统。
在动产质押贷款
模式下,质押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价格,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行情正确选择质押物,选取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好的产品作为质押商品,同时与物流企业设定合理的质押率、贷款成数和利率水
平。
此外,还应当建立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趋势的预测机制,规避动产质押物价格波动的风险。
(三)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相对于传统贷款而言,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特征有些不同。
实质上由于应收账款是将企业产品转化为现金的时间跨度拉长、资金周转放慢及经营成本加大,随着时间跨度的拉长,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的风险也在加大。
该模式的潜在风险点在于:(1)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2)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
(3)转移账款风险。
(1)对于融资客户提供的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资料,应要求核心企业向资金提供方行出具应收账款单据证明,同时结合买卖双方的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货物运输单据、买方收货凭据等资料审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建议要求企业提供买卖双方的交易流水等交叉核验的方法对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做分析性复核。
(2)分析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
建议通过交叉核验的方法复核核心企业的收入真实性,确保其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其稳定的支付能力。
(3)针对转移账款的风险,在实践中,可以要求融资企业出具《应收账款质押账户收款承诺书》。
同时应确保核心企业将应付账款金额支付到融资企业在商业银行指定的账号。
以上提到的潜在风险点主要是是供应链融资中的信用风险,资金提供方如何针对风险来源有效地控制风险,是持续开展供应链融资的保证。
除了采取以上针对性措施之外,资金提供方还应当运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完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做好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
首先,应确立
资产评级体系,设立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第三方物流、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的信用档案。
其次,应建立预警评价体系,当预警评价体系中某项指标超过临界值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及时进行处理,规避违约风险。
再次,应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形成互相牵制的授权及监管机制,在供应链金融的操作中,严格审核单据特别是仓单的真实性,实行双重审批制,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抵押物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