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
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
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一步一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反映。
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反映。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开展建议的教学详细指导性文件。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加、创新实践。
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要求二、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是什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正式对外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加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由此,也基本确定了此次新课标改革的基本方向。
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是对既有经验的批判吸收和课改优秀成果的借鉴,达到了目标内容的内涵式发展。
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这当中,政治认同是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反映,责任意识是内在要求。
长钟秉枢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紧跟核心素养展开课程内容、构建质量标准、教学开展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三、课堂核心素养涵盖什么?3方面6素养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加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详细划分成了18个基本要点。
这当中文化基础:涵盖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大素养;自主发展:涵盖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大素养;社会参加:涵盖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大素养。
主要涵盖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还有“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四、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课改要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可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
初中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内容
初中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内容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表达和理解,并且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
二、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三、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等方面的态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积极、自信地面对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初中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内容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和能力。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2022年更新的新课标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思想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文化素养。
这四大核心素养无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对这四大核心素养进行逐一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素养是指学生具有正确、积极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能力。
在新课标中,思想道德素养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个人品德素养等内容。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风、求实、务实、创新等品德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行。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方法思维的基本能力。
在新课标中,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方法、发展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对科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三个核心素养是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标中,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主要包括主动学习、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和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等内容。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应用,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提高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在文明与审美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
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和语感。
在新课标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被视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生需要在掌握语言文字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逐渐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和思维活动的结合,逐步提高其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
在新课标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被视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中,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文学鉴赏和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
在新课标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被视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中,感受文学的美感和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写作、表演等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体验。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在新课标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被视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学习多元文化,开阔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
2024新课标数学十大核心素养
2024新课标数学十大核心素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4年新课标数学教育提出了十大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这十大核心素养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推理能力、数学查证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沟通能力、数学合作与团队精神、数学历史文化素养。
下面将分别对这十大核心素养进行具体的解读。
第一,问题解决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根本目的,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能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勇于思考、勇于创新、刨根问底的精神,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困难敢于挑战。
第二,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用数学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功,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数学思维不仅包括逻辑思维和数学语言的应用,还包括数学领域内的数学观念、数学方法、数学技巧等。
第三,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表达是指用语言、符号、图形等方式把数学内容用简练、准确、生动的形式传达给他人的能力,它是数学学习和数学交流的重要手段。
第四,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是数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巧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抽象和具体的转化。
第五,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推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理训练,学生能够提高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和能力。
第六,数学查证能力。
数学查证是指在数学证明、推理过程中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证明和验证的过程。
数学查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确证、明辨、细节的能力。
第七,数学探究能力。
数学探究是指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的方式来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数学的过程。
数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不断发现和建构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新课标核心素养课程
新课标核心素养课程新课标核心素养课程是我国在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素养课程的背景和意义、课程的设置和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有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但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标核心素养课程的引入,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的设置和内容新课标核心素养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数学、外语、信息技术、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体育等几个方面。
其中,语言文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外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与社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科学与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艺术与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体素质。
三、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新课标核心素养课程的实施需要全面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
在评价体系方面,需要从传统的考试评价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项目实践、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核心素养课程的实施还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家庭和社会也需要积极配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阶段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小学阶段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1. 阅读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通过选择适合年龄的文学作品、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归纳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宽阅读领域。
2. 写作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培养写作兴趣,通过启发式写作、情境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 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如构思、组织、表达等,提高写作水平。
- 组织写作比赛、写作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3. 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创设语言环境,提供各种口语表达机会,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研究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如流利的语速、准确的发音等,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 组织口语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展示口语表达能力的积极性。
4. 思维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观察、比较、分析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如问题解决、创新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组织思维比赛、团队合作活动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训练的热情。
教学方法- 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研究,提高语文能力的实际运用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 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如阅读理解测试、写作评分、口语表达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能力。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养。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024新课标数学十大核心素养
2024新课标数学十大核心素养2024年的新课标数学十大核心素养,是教育部在教学指导理念以及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和升级的产物。
这些核心素养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新课标数学十大核心素养,包括其内涵、教学目标以及培养方法等内容。
第一、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上的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探究式学习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数学沟通能力数学沟通能力是指学生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交流数学思想的能力。
在新课标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讨论、演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
第三、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上,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数学模型构建能力数学模型构建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数学建模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模型构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五、数学证明推理能力数学证明推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方法证明数学结论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证明推理能力,通过数学证明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证明和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证明方法和逻辑推理规律。
第六、数学关系理解能力数学关系理解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能力。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反思)(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
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
这是一个挑战。
2024新课标数学十大核心素养
2024新课标数学十大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新课标数学将强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分为十大部分,分别是:1.数学思维2.探究能力3.问题解决能力4.数学沟通5.数学建模6.抽象思维7.批判性思维8.数学表达9.数学推理10.数学学习和评价下面将对这十大核心素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首先是数学思维,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的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新课标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将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师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其次是探究能力,这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和发现,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标中,将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新课标中,将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建模,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沟通是指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观点,并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观点。
在新课标中,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通过开展数学讨论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数学沟通,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标中,将通过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抽象思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标中,将通过各种数学问题和题目的设计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新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
新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新课标凝练学生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标确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即凝练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最高目标。
凝练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研究、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三大方面、六大要素(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研究、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研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2)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我发展重在有效管理自己的研究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辉煌的人生,发展成为一个有明确人生方向和生活质量的人。
3.学会研究。
它是学生在研究意识的形成、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评价和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它包括快乐而善于研究、勤于反思、息意识等基本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2022新课标道德5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及答案
2022新课标道德5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及答案2022年5月11号下午,我倾听了韩震教授就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
坐在屏幕下的我,用心地聆听着韩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咀嚼着韩教授说的每一句话,回忆着自己的课堂,思考着今后的教学走向,感受颇多。
用新课标的理念,给我在小学道法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指明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显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初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
我们道法课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
立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定就要彰显铸魂育人要求。
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坚持三个导向:(一)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坚持清晰的价值导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
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融合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学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内容
中学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内容一、引言在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内容,重点分析新课标所要求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学生应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评价问题解决过程与结果的能力。
为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解题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符号表达能力、图形表达能力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写解题思路、讲解问题解决过程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四、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识别能力、问题建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设计有关数学的活动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结论中学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六、参考文献[1]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2]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与学科标准》[3] 张溪涛.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J]. 数学教学参考,2020(15): 124-126.。
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有哪些
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有哪些教师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专业思想,并切实把它作为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
其中,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
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
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
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
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
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
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成功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格外注重教学设计能力、教学非政府管理能力以及教学相处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
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在2022年的新课标中,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思维品质、学会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四大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工作的需求。
下面将对这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详细解读。
一、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新课标中,思维品质被视为培养学生的首要任务,因为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在思维品质的培养中,学生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1.提问能力:学生应当学会提出合理的问题,能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2.批判性思维: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即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辨别真假,做出正确的判断。
3.创造性思维:学生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敢于质疑和挑战常规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4.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面对挑战和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当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二、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指学生具备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新课标中,学会学习被看作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关键。
学会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动机:学生要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有意识地制定学习目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2.学习方法: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思维技能等,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自主学习: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
4.持续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在学会学习的培养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2023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
2023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2023年的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备竞争力。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2023年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核心素养以及总结与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
在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文化素养等方面。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2023年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2023年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理解文本意义、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2.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清晰表达思想、有效沟通、创新思维的能力。
3.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表达、善于倾听、沟通合作的能力。
4.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传承和创新的能力。
5.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6.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1.大量阅读: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时事、阅读人生。
2.实践写作:多写多练,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3.口语训练: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文化传承:学习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5.审美教育:欣赏优秀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6.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提问、探讨、论证,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核心素养1.关注时事:通过阅读新闻、评论,提高自己的时事素养。
2.善于表达:在日常生活中,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三会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三会摘要:一、核心素养概述二、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三会的具体内容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培养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意义四、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五、总结正文:一、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运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具备21世纪所需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帮助他们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二、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三会的具体内容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眼光是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数学分析的能力。
学生要学会从数量、结构、变化等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
例如,在解决交通问题时,可以从车流量、路段长度、行驶速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思维是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要学会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数学方法,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例如,在研究商品销售问题时,可以利用数学建模分析销售额与价格、销量之间的关系。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语言是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学生要学会使用数学符号、图形、表格等工具,简洁明了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在分析自然灾害数据时,可以使用图表、概率等数学工具进行直观展示。
三、培养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意义培养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面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此外,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1.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义务教育新版语文课标核心素养的理解
义务教育新版语文课标核心素养的理解教育部颁布了2022版《义务阶段教育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以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为原则,在义务教育阶段首提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确定了新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教材编写和考试改革的重要指导材料,新课标的落地与广大师生息息相关。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从四个方面凸显文化自信,一、新课标希望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这一过程当中,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认识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过程中,能够热爱国家语言文字。
二、在文化自信中,培养学生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对于当代文化,要求学生关心社会文化生活,并积极地与文化活动。
四、对于外国文化,特别是其他国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借鉴,感受多样精彩的世界文化,开阔文化的视野,吸收文化精华。
第二是语言运用方面,强调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能够积累语感和个体语言经验。
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的过程,不断地获得良好的语感。
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
还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具有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产生深厚情感。
第三是思维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五个方面。
二是说明了思维的五个品质。
最后是培养学生崇尚真知、探索创新的精神,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崇尚真知、敢于探索创新、积极思考的习惯。
最后一点是审美创造,也包括三点,第一是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从而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
2023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
2023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摘要:一、背景介绍- 2023年语文新课标发布- 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关注焦点二、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意义- 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的意义三、2023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注重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激发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合文化背景,传承与理解文化内涵五、结论- 2023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教育者应关注并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正文:2023年,我国发布了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其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一大亮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根据2023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首先,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这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其次,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激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未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再次,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欣赏、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展现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最后,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提高文化素养。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现代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凝练学生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标确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即凝练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最高目标。
凝练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三大方面、六大要素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细分为十八个具体要点
(1)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
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科学精神
(4)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5)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6)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7)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8)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9)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10)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
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11)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12)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13)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
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
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
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14)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
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
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
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15)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
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
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16)实践创新、劳动意识: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
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17)问题解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18)技术运用: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