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岩性描述
岩样的岩性描述
岩样的岩性描述岩土样的岩性描述粘性土:一、亚粘土定义:IP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亚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 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IP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 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简单定名、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等。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6、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 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
7、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
岩性描述
1、板岩:黄褐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方解石、炭质等,结晶程度差,尚保留较多泥质成分,具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多呈薄层状,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锈染较严重,强风化;2、千枚岩:银灰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细粒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在片理面上有小皱纹构造,呈薄层至中厚层状,质地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3、砂岩:棕、黄色,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等,砂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胶结物为硅质,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弱风化;4、灰岩:灰色、灰白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它矿物成分有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等,碎屑结构(晶粒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可见方解石脉;弱风化,锤击声脆,岩质较硬,未见有溶蚀现象;5、片岩:灰白-灰-灰黑色,矿物成分主要有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等,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薄层状(层厚3-50mm)构造,岩石蚀变较弱,局部见脉状和不规则脉状碳酸盐化和硅化;质地较硬,弱风化;6、白云岩:灰白色,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细粒或中粒结构,块状、角砾状、砾状结构,性脆,硬度小,用铁器可划出擦痕,岩石表面可见刀砍状痕迹,节理裂隙发育,锈染较严重,弱风化;7、辉绿岩:深灰、灰黑、灰绿色,由辉石、基性长石组成,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粒度较小,节理裂隙发育,有石英岩脉填充,呈碎块状,弱风化;8、花岗岩:黄色带粉红、灰白色,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半自形粒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坚硬致密,节理裂隙较发育,弱风化9、泥岩:棕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层理不如页岩发育,节理裂隙发育10、砾岩:红褐色,30%以上由直径大于2mm的颗粒碎屑组成,碎屑组分主要为岩屑,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等,粒径2~10mm,泥钙质胶结,圆棱-浑圆状,磨圆度较差11、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性描述-详细讲解岩性描述基本方法
橄榄石浅绿色,粒状,颗粒大小2-3mm,含量约15%,
角闪石为灰绿色,短柱状,断面六边形,含量约5%。
定名:橄榄辉长岩
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板岩类
特点 致密,发育板状劈理 重结晶或变质结晶作用很弱,隐晶质 具板状构造,变余泥质、粉砂质结构
中高级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高角闪岩相)
命名 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暗色矿物+长石种类+基本名称 例:矽线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
特点 粒状或柱状变晶结构为主,粒度变化大,块状、
片麻状构造。
矿物成分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角闪石等暗色 矿物大于50%,石英含量较少或无。
原岩为基性岩浆岩,基性凝灰岩,白云质泥灰岩
4、矿物成分的种类和百分含量
• 主要矿物的种类、特点和含量
如:矿物名称,颜色、形状 和自形程度、晶形、解理、 光泽、硬度和断口,含量。
• 次要矿物的种类、特点和含量
副矿物的种类、特点和含量。
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斑晶和基 质分别描述其种类、特点和含量。
5、岩石的次生变化
如:蛇纹石化、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 高岭石化,以及破碎情况、裂隙、孔洞、 矿化现象等都应注意观察和描述。
2、结构
• 对全晶质的岩石,注意描述:颗粒大小、 自形程度和交代关系。以及一些特征结 构:辉长结构、辉绿结构、花岗结构、 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等。
• 对具斑状结构的岩石,要先说明“岩石具 有斑状结构”,然后要分别描述斑晶的结 构和基质的结构。
3、构造
在手标本上构造特点,是均匀的块状构 造,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 气孔、杏仁构造、枕状构造、变余构造、 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 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 带构造、眼球状构造、块状构造)等等。
岩性观察描述一般内容步骤和常用语
岩性观察描述一般内容和常用语张凤鸣徐州市地质勘探队江苏徐州 221005摘要:地质、岩土技术报告和发表的地质论文的共同缺陷,是在全面评价天然岩体上,缺乏恰当的普遍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转达无机会到现场观察该种岩体的人们,详实准确、规范化的岩性描述诚为重要。
关键字:岩性描述颜色成份结构构造岩性是指反映岩石特征的一些属性,如颜色、成份、结构、构造、胶结物及胶结类型、特殊矿物等。
岩性观察描述的内容及其常用语概述如下几个方面:一、颜色:观察岩石的颜色时,应尽量观察新鲜、干燥的岩石颜色。
岩石颜色分单色和复合色,其中复合色按主色在后、次色在前进行表述,如主色为黄色,次色为灰色,即称为灰黄色。
一般描述颜色时以“灰”字当头的为多,经常遇到的岩石颜色有:黑色(灰黑色)、灰色(浅灰色、深灰色或暗灰色)、褐色(深褐色、浅褐色、灰褐色、黄褐色、红褐色)、白色(灰白色)、黄色(深黄色、浅黄色、灰黄色、褐黄色)、绿色(深绿色、浅绿色、灰绿色、黄绿色)和红色(深红色、紫红色、粉红色、肉红色)等等。
二、成份:成份分为主要成份、次要成份和胶结充填物质。
首先要确定岩石的主要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然后观察次要矿物、胶结充填物质等的种类和含量。
三、结构:主要为组成岩石矿物的内部组成或岩石结晶程度,如颗粒大小和形状特征及相互间关系。
从矿物结晶程度来讲有:隐晶质(结构)、细晶质(结构)、粗晶质(结构);另外,变余结构、气状结构等一般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观察岩石的结构时,首先应确定岩石的结构类型,然后再描述结构的特点。
一般描述结构时以隐晶结构、细粒结构、中粒结构、粗粒结构、中细粒结构、中粗粒结构和花岗结构(火成岩类)等居多;对于隐晶质结构应注意其断口特征,对于粒屑结构,应描述粒屑的大小、形状、分选、圆度以及胶结物或基质的结构特点;对于结晶结构或变晶结构,则应描述矿物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情况等。
四、构造:主要为组成岩石的矿物(晶体)的组成形式和排列方式。
岩性描述
卵石土:杂色:稍密,潮湿~饱和,卵石母岩主要矿物成份为微风化的石英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等,主要填充物为中粗砂及少量粉质黏土,卵石含量约20~30%,粒径约20~120mm,磨圆较好,呈圆形、亚圆形,分布均匀,级配较好,为冲洪积成因。
砂岩:灰白~浅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碎片,钙泥质胶结,局部含泥质较重,其中:27.45~28.00m,岩心破碎,呈短柱状、碎块状,岩质较软,为强风化带;28.00~28.50m岩心较完整,呈长~短柱状,岩质较硬,为中等风化带。
泥岩: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其中:30.10~33.80m,岩心破碎,呈短柱状、碎块状,岩质较软,为强风化带;33.80~39.20m岩心较完整,呈长~短柱状,岩质较硬,为中等风化带。
杂填土:杂色,主要由建筑碎石,砂泥岩碎石及粘土组成,结构松散,稍湿,碎石粒径约20-120mm,含量25%-40%,为人工堆填而成,堆积时间约半年以上。
粉质粘土:紫红色,呈可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表层富含植物根系,为残坡积成因。
岩性描述
局部见灰色泥质斑块。较致密,加HC1+, 岩屑呈团粒状。 37、浅灰色灰质砂岩 (S2): 成份分主要为石英,少量长石及暗色矿物。砂粒以细砂为主,含少量粉砂。
岩性描述(地质从业人员必备)
岩性描述(地质从业人员必备)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示范1、强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2、弱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3、微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偶见节理裂隙,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洞、溶槽、溶沟)?岩芯多呈长柱状,节长XXcm,锤击声脆,岩质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4、强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年代:T、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5、弱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年代:T、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地质勘察中的地下岩层岩性描述
地质勘察中的地下岩层岩性描述地质勘察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地下的岩石、矿物、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的科学方法。
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地下岩层岩性描述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勘察中地下岩层岩性描述的意义、方法和技巧。
一、地下岩层岩性描述的意义岩性描述是地质勘察中对地下岩石的实质性特征进行记录和描述的过程。
准确地描述地下岩层的岩性对于进行地质勘察、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探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岩性描述,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物理和力学特性,为勘察和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此外,岩性描述还能够帮助地质学家推断地下构造和地质历史,为寻找矿产资源提供指导。
二、地下岩层岩性描述的方法1.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进行地下岩层岩性描述的基本方法。
勘察人员需要亲自到达现场,仔细观察地下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和均质性等特征。
通过观察,可以判断岩石的成分和类型,并对其密度、硬度、风化程度以及可能存在的裂缝、节理等进行初步评估。
2.取样分析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取样分析是进一步了解地下岩层岩性的重要手段。
勘察人员需要采集岩石样品,并对其进行物理、化学和显微镜分析。
物理分析可以获得岩石的密度、磁性和声速等参数;化学分析可以了解岩石的化学成分和成因;显微镜分析可以观察岩石的细微结构、矿物组分和成因特征。
3.地球物理勘察地球物理勘察是辅助地下岩层岩性描述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震勘探、地电勘探、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等技术,可以获取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空间分布信息。
地球物理勘察能够较大程度上补充实地观察和取样分析的不足,提供全面、准确的地下岩层岩性数据。
三、地下岩层岩性描述的技巧1.准确记录准确记录是进行地下岩层岩性描述的关键。
勘察人员需要详细记录地下岩石的各项特征,包括颜色、纹理、结构、均质性、含矿物组分等。
记录时应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并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和主观评价。
2.系统分类地下岩层岩性描述需要进行系统的分类。
勘察人员可以根据岩石的成分、结构、纹理等特征,将其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不同类别。
岩性描述及蚀变类修改版型
岩性描述及蚀变类修改版型1.岩性描述一第四系(0— 2-4 米)腐殖土:黑色,由腐殖土、植物根系及少量碎石组成。
残破积:黄褐色,由砾石、碎石、砂及亚粘土组成。
砾石、碎石含量约占 %,砂约占 %,亚粘土约占 % ,碎石粒径0.5—6厘米之间,亚粘土为黄褐色,砂主要为中细砂组成。
二满克头鄂博组2 流纹质凝灰岩岩石颜色为浅灰色--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晶屑和火山灰组成。
晶屑主要为长石,其次为石英,粒径大小在0.5—1毫米之间,约占岩石的5%--10%、火山灰颗粒细小,占岩石的70%左右。
岩石普遍具有轻微(绿帘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
(注意:黄铁矿化向矿体逐渐增多)3 流纹质玻屑岩屑凝灰岩:颜色为黄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50%左右的玻屑,30%左右的岩屑,5%左右的晶屑,15%左右的火山灰胶结而成。
玻屑、岩屑为流纹质,晶屑为斜长石及少量的角闪石等。
(玻屑、岩屑的含量占20-80%,叫玻屑岩屑凝灰岩)岩石具弱黄铁矿化,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
4 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流纹质凝灰岩岩石颜色为灰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晶屑和火山灰组成。
晶屑主要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呈棱角状,粒径大小在0.5-1毫米之间,约占岩石的5-10%,火山灰颗粒细小,占岩石的70%左右。
岩石普遍具强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黄铁矿化普遍发育,呈半自形—它形细粒结构,集合体呈团块状、细粒浸染状和细脉状。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填充石英脉或方解石脉,脉宽约1—5毫米。
5 硅化、黄铁矿化流纹质凝灰岩岩石颜色为灰绿色,变余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晶屑和火山灰组成。
晶屑为长石,其次为石英,粒径大小在0.5—1毫米之间,约占岩石的5%,火山灰颗粒细小,占岩石的70%以上。
岩石普遍具强硅化,局部见有石英细脉。
黄铁矿化普遍发育,黄铁矿呈半自形—它形细粒、集合体有团块状、细脉状。
6 . 凝灰质砂岩(二版可印选其一)版一,深灰色、灰绿色,中-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岩屑、砂屑组成,岩屑为凝灰质,砂屑为长石及石英等、岩石具弱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地质编录岩性描述用
1.2 岩石观察描述1.2.1岩性描述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
岩性描述内容:(1)岩石颜色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
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4) 蚀变、矿化蚀变:岩石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
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
1.2.2 岩层(岩体)观察描述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大观察范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
描述内容:(1)岩相划分情况;(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4)包体特征;(5)化石产出情况。
基本要求:正确分层。
1.2.3 接触关系观察描述描述不同岩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描述内容:(1)接触带类型: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2)接触带特征;(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4)原生构造;(5)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6)接触带产状变化基本要求:正确识别接触面类型1.3 构造特征的观察描述1.3.1褶皱构造(1)褶皱要素测量两翼的产状、褶皱枢纽产状、轴面产状、翼间角大小;(2)组成褶皱的岩层岩性、新老关系等;(3)几何形态注意观察描述转折端形态、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褶皱的对称性等。
岩性描述
1.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岩浆岩: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变质岩: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
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
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
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砂土:f、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岩性的描述
岩性的描述在原始资料的检查审核过程中,发现一些术语、组词等方面存在一些偏差,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再学习,进一步提高原始资料质量,提交优质地质报告。
一、岩石的分类主要划分为三大类岩石,在岩性描述时要抓住各类岩石的分类,以及它们的特征。
(一)沉积岩主要分三大类,即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
1、陆源沉积岩(1)碎屑岩:主要有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
(2)泥质岩:主要有泥岩、页岩和粘土岩,粘土岩以含主要粘土矿物,又分为高岭石粘土岩,水云母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等。
2、内源沉积岩(1)蒸发岩:主要有石膏、硬石膏、石盐岩、钾镁盐岩。
(2)非蒸发岩:主要有镁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硅质岩。
(3)可燃有机岩:煤、油页岩。
3、火山碎屑岩主要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二)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以S i O2百分比含量划分为:★1、酸性岩类即花岗岩——流纹岩类。
S i O2含量高,一般为65~70%以上。
2、中酸性岩类即花岗闪长岩——英安岩类。
S i O2含量达62%以上。
★3、中性岩类即闪长岩——安山岩类。
S i O2含量52——62%。
正长岩——粗面岩类。
S i O2含量同上,碱质高,N a2O含量达4.6%,K2O达5%。
粗面岩为斑状结构,基质为粗面结构,即长条状碱性长石斑晶和微晶成近平行的流状分布。
4、碱性岩类即霞石正长石——响岩类。
S i O2一般<56%,碱性含量高,N a2O达5—11%,K2O达4—12%,习惯上称碱性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似长石多是含钠的种属,以霞石为最常见。
(镁铁矿物)。
响岩——斑状或无斑隐晶质。
★5、基性岩类即辉长岩——玄武岩类。
S i O2含量45—52%,镁铁增加(40%),主要为辉石、橄榄石、黑云母,角闪石。
玄武岩常见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6、超基性岩类即橄榄岩——苦橄榄岩类。
S i O2含量<45%,以镁铁矿物为主,苦橄岩呈黑色、灰绿色,致密块状,有气孔和杏仁构造。
如何进行岩性描述
中厚层状中细粒长英杂砂岩。风化面为青灰色,新鲜面为灰黑色,局部地段见浅肉红色。中细粒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其成份组成为石英65%,长石15%,另有云母及岩屑成分组成,钙质胶结物。单层厚度10~30厘米不等,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
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岩层:为冲洪积砂砾石层堆积,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以板岩、砂岩、灰岩砾石,及少量的石英质、硅质、火山岩砾石等组成。砾石磨园度好,无分选性,河床两侧为河漫滩堆积,具二元结构特征。
杂色砾岩:为主岩性,岩石为砖红-杂色,具层状构造、砾状结构,砾石含量60-70%以上,其砾石成分多以粉砂质及少量的泥质、硅质岩、灰岩砾石成分组成。砾石大小一般为0.3-4cm左右,厚层状产出,单层厚度为50-80cm不等,磨园度为次浑园状,分选性中等,接触式胶结,泥砂质胶结物充填,固结成度较差,单层厚度为10-50cm不等。岩层产状150°∠25°。
断层构造角砾岩:风化面为褐黄色、土黄色,新鲜面为青灰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成分主要为青灰色白云质灰岩、深灰色灰岩、砂屑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其次为石英岩、火山岩等,砾石含量占40-70%以上。胶结物成分以钙质、泥砂质为主,少许铁质,约占30-60%,胶结方式为接触式胶结。砾石大小不等,一般为1-4cm左右,大则可达10cm以上。砾岩呈棱角状,砾径小的具一定的磨圆度,无分选性,固结成度较差,为典型的断层构造角砾岩特征。
岩性描述
一.灰岩与白云岩
浅灰色-青灰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颜色为浅灰色-青灰色,层厚大于1米,细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微晶-细晶方解石,约占90%左右,其次为白云石,含量小于10%,另含少许泥沙质。表层致密坚硬,地貌上形成明显的陡坎或山峰,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裂隙面可见方解石细脉充填。
三大岩类岩性描述资料讲解
三大岩类岩性描述三大岩类野外工作描述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如何进行岩性描述
如何进行岩性描述岩性描述一.灰岩与白云岩浅灰色-青灰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颜色为浅灰色-青灰色,层厚大于1米,细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微晶-细晶方解石,约占90%左右,其次为白云石,含量小于10%,另含少许泥沙质。
表层致密坚硬,地貌上形成明显的陡坎或山峰,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裂隙面可见方解石细脉充填。
灰色-青灰色砂屑白云质灰岩:颜色为灰色、青灰色,偶见深灰色,手摸砂感强烈,具砂屑结构,中厚层状或厚层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泥晶-粉晶方解石组成,约占80%左右,其次为砂屑,约占10%,白云石及少许泥质成分占10%。
方解石脉较发育,颜色为灰白色,脉宽约10~15cm不等,局部地段具不同程度的褐铁矿化或铁染现象。
因风化淋滤钙质流失的缘故,表层颜色变为土黄色,常见连续的陷坑或凹槽。
浅肉红色钙质白云岩:岩色风化面呈浅肉红色,新鲜面呈白色-浅肉红色,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占95%,其次为方解石及次生方解石,约占5%。
白云石多呈自形晶,或泥晶、粉晶。
呈亮晶、粉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
微晶生物屑砂屑含白云质灰岩:生物屑-砂屑结构,生物屑占30%,内碎屑占55%,胶结物占15%。
砂屑成分主要为泥晶灰岩,胶结物为方解石、白云石及少许泥质,为亮晶,粒径在0.02mm左右。
断层构造角砾岩:风化面为褐黄色、土黄色,新鲜面为青灰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角砾成分主要为青灰色白云质灰岩、深灰色灰岩、砂屑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其次为石英岩、火山岩等,砾石含量占40-70%以上。
胶结物成分以钙质、泥砂质为主,少许铁质,约占30-60%,胶结方式为接触式胶结。
砾石大小不等,一般为1-4cm 左右,大则可达10cm以上。
砾岩呈棱角状,砾径小的具一定的磨圆度,无分选性,固结成度较差,为典型的断层构造角砾岩特征。
白云岩: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
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
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滴稀盐酸(5%)极缓慢地微弱发泡或不发泡。
矿区岩性文字描述
矿区岩性文字描述都龙矿区岩性文字描述一、片岩类灰色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夹变粒岩。
岩心:块状至碎块状。
灰白色含钙质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偶见斑点状黄铁矿。
灰白色含钙质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偶见斑点状黄铁矿。
灰-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岩。
岩心:碎块状。
灰-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岩,底部为硅化二云石英片岩。
岩心:碎屑状。
灰-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岩。
岩心:碎屑状、碎块状。
灰色钙质二云石英片岩,顶部矽卡岩化,局部偶见斑点状、细脉状黄铁矿、磁黄铁矿。
岩心:碎块状、碎屑状。
灰色、褐红色时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25.64米见木楂,估计打到老坑道;25.79米见铁闪锌矿团块,推测为老坑内废渣堆积矿石。
岩心:碎块状。
浅灰色、灰白色石英云母片岩。
见矽卡岩角砾,偶见黄铁矿。
浅灰色矽卡岩化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372.65-375.97、385.71-392.47米见黄铁矿、磁黄铁矿呈细脉状、散点状分布。
岩心:块状、碎块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夹石英团块,局部见细粒黄铁矿。
岩心:块状、碎块状、碎屑状。
灰色矽卡岩化片岩,局部见黄铁矿、磁黄铁矿、铁闪锌矿。
其中55.51-57.01米为乳白色石英脉。
岩心:块状、碎块状。
浅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岩心:极为破碎。
浅灰色矽卡岩化片岩,局部见有铁闪锌矿、黄铁矿。
岩心:破碎呈粉土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117.75-118.26米为乳白色石英脉。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138.75-140.65、144.20-147.35米见少量铁闪锌矿及黄铁矿;153.14-155.64米为泥土状,见少量铁闪锌矿;179.19-180.43米为灰绿色绿帘石、绿泥石矽卡岩,见少量斑点状铁闪锌矿。
岩心:极为破碎呈粉状、泥状、碎块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岩心:柱状、块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夹少量石英团块。
其中524.45-525.55米为灰色弱矽卡岩化大理岩。
岩心:块状、碎块状。
二、大理岩类灰绿色方解石化石榴石、绿泥石、绿帘石矽卡岩,偶见星点状黄铁矿。
岩性的描述
岩性的描述在原始资料的检查审核过程中,发现一些术语、组词等方面存在一些偏差,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再学习,进一步提高原始资料质量,提交优质地质报告。
一、岩石的分类主要划分为三大类岩石,在岩性描述时要抓住各类岩石的分类,以及它们的特征。
(一)沉积岩主要分三大类,即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
1、陆源沉积岩(1)碎屑岩:主要有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
(2)泥质岩:主要有泥岩、页岩和粘土岩,粘土岩以含主要粘土矿物,又分为高岭石粘土岩,水云母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等。
2、内源沉积岩(1)蒸发岩:主要有石膏、硬石膏、石盐岩、钾镁盐岩。
(2)非蒸发岩:主要有镁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硅质岩。
(3)可燃有机岩:煤、油页岩。
3、火山碎屑岩主要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二)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以S i O2百分比含量划分为:★1、酸性岩类即花岗岩——流纹岩类。
S i O2含量高,一般为65~70%以上。
2、中酸性岩类即花岗闪长岩——英安岩类。
S i O2含量达62%以上。
★3、中性岩类即闪长岩——安山岩类。
S i O2含量52——62%。
正长岩——粗面岩类。
S i O2含量同上,碱质高,N a2O含量达4.6%,K2O达5%。
粗面岩为斑状结构,基质为粗面结构,即长条状碱性长石斑晶和微晶成近平行的流状分布。
4、碱性岩类即霞石正长石——响岩类。
S i O2一般<56%,碱性含量高,N a2O达5—11%,K2O达4—12%,习惯上称碱性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似长石多是含钠的种属,以霞石为最常见。
(镁铁矿物)。
响岩——斑状或无斑隐晶质。
★5、基性岩类即辉长岩——玄武岩类。
S i O2含量45—52%,镁铁增加(40%),主要为辉石、橄榄石、黑云母,角闪石。
玄武岩常见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6、超基性岩类即橄榄岩——苦橄榄岩类。
S i O2含量<45%,以镁铁矿物为主,苦橄岩呈黑色、灰绿色,致密块状,有气孔和杏仁构造。
岩样的岩性描述
岩土样的岩性描述粘性土:一、亚粘土定义: IP 指数大于 10 且小于或等于 17 的土应定名为亚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 0.5-2mm 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 IP 指数大于 17 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 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简单定名、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等。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 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 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 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 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 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 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 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 ~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 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 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 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6、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 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岩性描述岩性描述一.灰岩与白云岩浅灰色-青灰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颜色为浅灰色-青灰色,层厚大于1米,细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微晶-细晶方解石,约占90%左右,其次为白云石,含量小于10%,另含少许泥沙质。
表层致密坚硬,地貌上形成明显的陡坎或山峰,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裂隙面可见方解石细脉充填。
灰色-青灰色砂屑白云质灰岩:颜色为灰色、青灰色,偶见深灰色,手摸砂感强烈,具砂屑结构,中厚层状或厚层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泥晶-粉晶方解石组成,约占80%左右,其次为砂屑,约占10%,白云石及少许泥质成分占10%。
方解石脉较发育,颜色为灰白色,脉宽约10~15cm不等,局部地段具不同程度的褐铁矿化或铁染现象。
因风化淋滤钙质流失的缘故,表层颜色变为土黄色,常见连续的陷坑或凹槽。
浅肉红色钙质白云岩:岩色风化面呈浅肉红色,新鲜面呈白色-浅肉红色,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占95%,其次为方解石及次生方解石,约占5%。
白云石多呈自形晶,或泥晶、粉晶。
呈亮晶、粉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
微晶生物屑砂屑含白云质灰岩:生物屑-砂屑结构,生物屑占30%,内碎屑占55%,胶结物占15%。
砂屑成分主要为泥晶灰岩,胶结物为方解石、白云石及少许泥质,为亮晶,粒径在0.02mm左右。
断层构造角砾岩:风化面为褐黄色、土黄色,新鲜面为青灰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角砾成分主要为青灰色白云质灰岩、深灰色灰岩、砂屑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其次为石英岩、火山岩等,砾石含量占40-70%以上。
胶结物成分以钙质、泥砂质为主,少许铁质,约占30-60%,胶结方式为接触式胶结。
砾石大小不等,一般为1-4cm左右,大则可达10cm以上。
砾岩呈棱角状,砾径小的具一定的磨圆度,无分选性,固结成度较差,为典型的断层构造角砾岩特征。
白云岩: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
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
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滴稀盐酸(5%)极缓慢地微弱发泡或不发泡。
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且较石灰岩坚韧。
白云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及后生白云岩,后二者称交代白云岩或次生白云岩。
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碎屑白云岩: 一种具碎屑结构的白云岩。
碎屑成分为各种白云岩碎块或白云岩晶屑,胶结物为白云石。
按碎屑的形状和大小可分为砾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砂状白云岩和粉砂状白云岩。
它常在白云岩中呈厚度不大的夹层,是在蒸发潮坪环境。
由于干裂及潮流活动形成。
碎裂微-细晶钙质白云岩: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占95%,其次为方解石及次生方解石,约占5%。
白云石多呈自形晶,或泥晶、粉晶。
岩石在后期的脆性变形强烈,故产生纵横交错的裂隙,有方解石细脉充填。
薄层砂屑灰岩:青灰-深灰色,泥晶-粉晶结构,层状构造,其成份由泥晶-粉晶方解石80%,砂屑15%,以及少量的泥质等物质组成,薄层状产出,单层厚度5-15cm不等。
局部夹杂有微晶灰岩团块。
少量方解石脉及方解石团块发育,脉宽几毫米-3cm,颜色为白色层面平整,产状:°∠°。
泥晶灰岩:又称“灰泥岩”、“微晶灰岩”等。
几乎全由0.001—0.004 毫米的灰泥(又称泥晶)组成,仅含少量异化粒(小于10%)。
它在结构上相当于陆源粘土岩。
常形成于低能环境,如泻湖、潮上带、浪基面以下的深水区。
有些泥晶灰岩处在软泥阶段被生物扰动或遭受滑动变形。
形成所谓“扰动泥晶灰岩”。
结晶灰岩:亦称“晶粒灰岩”。
一种主要由方解石晶粒(含量大于50%)组成的石灰岩。
它常常是泥晶灰岩或其他类型灰岩通过重结晶形成,按晶粒的大小可以细分为粉晶石灰岩,细晶灰岩粗晶石灰岩等。
深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深灰色,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细晶方解石,约占95%,泥质、粉砂质少许。
该灰岩质纯、坚硬,呈中层-厚层状产出,单层厚度介于30—100cm之间。
方解石脉较发育,颜色为灰白色,脉宽约10~15cm不等。
岩层产状:°∠°。
泥晶粗-中粒砂屑灰岩:岩石具粗-中粒砂屑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泥晶灰岩,由方解石组成,粒径多在0.014mm左右,部分内琐屑有重结晶现象。
基质为方解石,混杂有少量泥质。
岩石细小裂隙发育,有方解石细脉充填。
内碎屑灰岩:一种以内碎屑为主要组分的异化粒灰岩。
按内碎屑的形状和大小可分为砾屑灰岩(及角砾状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等。
它是水盆地中已固结的或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遭受波浪、水流冲刷、破碎、磨蚀后,再次沉积而成的具有碎屑结构的石灰岩。
竹叶状石灰岩便是一种其型的砾屑灰岩。
二、火成岩闪长玢岩:又称闪长斑岩,一种常见的中性浅成岩。
成分与闪长岩相当。
斑状结构,斑晶以中性斜长石为主,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
基质为细粒或微晶质。
主要成分为斜长石。
一般呈小型岩体,有时是长岩体的边缘相。
闪长玢岩如与喷出的安山岩有同源关系,则属于次火山岩。
绢云母化石英斑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约占25%。
基质具变余微粒结构,主要由微粒石英及显微鳞片状绢云母组成,约占74%。
花岗闪长岩:中性、中酸性粗粒状深成岩,二氧化硅含量在56% 左右,石英含量为20% 以上,斜长石(更长石或中长石)含量多于碱性长石,深色矿物为角闪石或黑云母。
它是介于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之间的岩石。
石英闪长玢岩:岩石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主要成分为斜长石,约占25%,其次为石英及角闪石。
基质具微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成分为斜长石,其次为石英。
三、砂岩、粉砂岩、砾岩薄-中层状中细粒长英杂砂岩:中细粒砂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
其成份为石英65%,长石15%,云母及岩屑成分组成,钙质胶结物。
单层厚度10-30厘米不等,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
岩层产状:°∠°。
钙质粉砂质板岩:岩石呈灰色、灰褐色、浅灰绿色,变余粉砂质、泥质结构,薄板状构造,其成份以粉砂质、泥质为主,钙质胶结。
板理发育,板理面上有少量的绢云母等矿物组成。
板理面上略呈丝绢光泽。
钙质粉砂岩:呈浅黄灰色,黄褐色,变余粉砂状结构,层状构造。
其成分主要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泥质组成。
钙质胶结物,中层状产出,单层厚度20-30cm,岩层产状:°∠°。
中厚层状中细粒长英杂砂岩。
风化面为青灰色,新鲜面为灰黑色,局部地段见浅肉红色。
中细粒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其成份组成为石英65%,长石15%,另有云母及岩屑成分组成,钙质胶结物。
单层厚度10~30厘米不等,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
岩石层理及裂隙间方解石脉发育,呈网格状。
部分砂岩呈巨砾状形态出现,砾径10~80cm不等,磨圆度好,胶结物多为泥、砂质,基底式胶结。
显示在胶结前经长期风化、剥蚀及搬运。
长石石英砂岩:为较连续的断续的自然露头,为断续的残积露头,岩性为浅灰、浅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平行层理发育,单层厚30--60cm。
岩石中碎屑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等,含量约90%,粒径在0.125-0.5mm,0.2-1mm,0.5-1mm,磨圆度中-好,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中-好。
基质为粘土矿物(10%),由于受动力作用,发生重结晶,形成变晶矿物有白云母、绢云母等,具定向排列,而显弱的千枚状构造,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
岩石新鲜色为灰色,风化色见浅灰、浅灰白、浅粉红色等。
石英砂岩:一种固结的砂质岩石,其中石英及硅质岩屑含量超过95%。
通常很少含杂基质,常见的胶结物是硅质,碳酸盐,此外还可能有铁质、石膏、磷酸盐及海绿石。
硅质胶结物常为蛋白石及玉髓,它们可以围绕石英颗粒发育成为次生生长胶结物,形成再生生长的沉积石英岩。
这种砂岩化学成分简单,以SIO2为主;色浅、常是白色;碎屑颗粒的磨圆度,分选性良好;波痕、交错层理发育;它是碎屑物质经长期或反复侵蚀,搬运的产物。
我国华北震旦系地层和华南泥盆系地层中分布很广。
许多沉积型铁矿常产在石英砂岩中,如河北的宣龙式铁矿,南方的宁乡式铁矿。
岩屑砂岩:一种岩屑含量大于25%的砂岩。
岩屑多为隐晶质的岩石,如喷出岩、板岩、千枚岩、粉砂岩、泥页岩及隐晶质碳酸盐岩等,属不稳定的及成熟度低的组分。
当岩石杂基的含量>15%时,则属岩屑杂岩,当砂粒中石英的含量超过75%时、则过渡为岩屑石英砂岩。
岩屑砂岩是一种不成熟的快速堆积物,是构造变动强烈地区的产物,常在山前冲积扇、山间盆地反河流相中产出。
含砾不等粒钙质岩屑砂岩:粉砂岩:一种已固结的碎屑沉积岩,其中粒径为0.025—0.0039 毫米(按! 标准)的粉砂的含量占50%以上,其余为砂、粘土或化学沉淀物。
粉砂的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白云母和长石,岩屑少见,重矿物的含量比砂岩多,可高达2—3%。
碎屑的磨圆度不好,常呈棱角状。
胶结物以钙质,铁质为主。
红层及煤系地层中经常遇到粉砂岩,黄土也是一种疏松的或半固结的粉砂质沉积物。
粗砂岩:为夹层,岩石具层状构造、砂状结构,由黄褐色、紫红色长石细砂岩向灰绿色石英砂岩过渡,长石成份逐渐减少,石英成份逐渐增多。
单层厚度为10-20cm不等,局部地段见有出露,砂岩;岩石呈浅灰褐色,粉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单层厚30-60cm。
其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少量泥质等组成,胶结物为钙质。
岩层产状265°∠70°。
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岩层:为冲洪积砂砾石层堆积,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以板岩、砂岩、灰岩砾石,及少量的石英质、硅质、火山岩砾石等组成。
砾石磨园度好,无分选性,河床两侧为河漫滩堆积,具二元结构特征。
杂色砾岩:为主岩性,岩石为砖红-杂色,具层状构造、砾状结构,砾石含量60-70%以上,其砾石成分多以粉砂质及少量的泥质、硅质岩、灰岩砾石成分组成。
砾石大小一般为0.3-4cm左右,厚层状产出,单层厚度为50-80cm不等,磨园度为次浑园状,分选性中等,接触式胶结,泥砂质胶结物充填,固结成度较差,单层厚度为10-50cm不等。
岩层产状150°∠25°。
四、中侏罗统木嘎刚日群岩性组合木嘎刚日群下亚群J1-2M1:主体岩性为一套砂、泥碎屑岩组合。
以深灰色中-厚层状细-微细粒钙质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与深灰、黑色薄层状粉砂质板岩不等厚互层为特征,底部夹砾质岩屑砂岩。
砂岩中普遍发育平行层理和粒序层理,板岩保存有清晰的的水平层理。
木嘎刚日群上亚群J1-2m2:底部以出现灰白色灰岩和深灰色薄层状硅质岩或硅质板岩为标志与下亚群整合分界。
总体岩性组合为:下部灰岩或深灰色薄层状硅质岩、硅质板岩与深灰色中-薄层状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灰绿色粉砂岩呈旋回性互层,局部夹深灰色含钙复成分砾岩,含砾砂岩;上部为灰色含燧石条带灰岩、深灰色中-厚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与深灰色硅质岩及硅质泥岩互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