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经典的组播路由与转发资料
组播报文转发原理
组播报文转发原理《组播报文转发原理》1. 引言嘿,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在看网络直播或者参与在线视频会议的时候,数据是怎么同时到达很多人的设备上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很神奇的技术——组播报文转发。
今天呢,咱们就来把组播报文转发原理给扒个清清楚楚,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从可能遇到的问题到未来发展方向,都给大家讲个明白。
2. 核心原理2.1基本概念与理论背景组播这个概念呢,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数据报文同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
就好比你在一个教室里讲课,你想把信息同时传递给好几个学生,这就是一种组播的概念。
它的理论来源其实是为了解决网络中一对多通信的高效性问题。
以前呢,在网络发展初期,如果要把同样的信息发送给多个接收者,可能就是采用多次单播(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发送)的方式,这样就很浪费网络资源。
后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组播技术就应运而生啦。
2.2运行机制与过程分析咱们先来说说组播的成员关系。
在一个组播网络里,有组播源,还有组播组成员。
组播源就像是一个广播站,它要发送信息。
组播组成员呢,就像是一群等着听广播的听众。
当组播源要发送报文的时候,它不会像单播那样,针对每个接收者都建立一个单独的连接。
而是把报文发送到网络中的一个特殊的设备,这个设备叫路由器。
这路由器啊,就像是一个交通警察。
它收到组播报文后,会查看自己的路由表。
这个路由表呢,就像是交通警察手里的地图,上面标记着哪些路可以通向哪些地方。
路由器根据这个路由表来决定把报文转发到哪些接口。
这里的接口就好比是不同方向的道路。
比如说,有一部分组播组成员在A方向,另一部分在B方向,路由器就会把报文准确地转发到对应的接口,这样报文就能顺利地到达组播组成员那里啦。
再具体一点,路由器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叫组播路由协议。
这个协议就像是交通警察之间的通信规则。
不同的路由器通过这个协议来交换组播组成员的信息。
比如说,路由器A知道有一部分组播组成员在它的某个接口后面,它就会把这个信息告诉其他路由器。
组播原理及配置介绍ppt课件
组播原理-组播IP与组播MAC的映射
组播IP与组播MAC的换算
IP对应MAC的换算方法:将IP后23位换算成16进制,插入01:00:5E:后面则为对应的MAC地址。 例如:224.1.1.1、224.129.1.1……239.1.1.1、239.129.1.1复用了一个MAC: 0100.5E01.01.01 。
源IP
224.1.1.1
换算成二进制
11100000.00000001.00000001.00000001
再换成16进制
01
.01
.01
加上组播MAC头 0100.5E
最后形成:
0100.5E01.01.01
可用的其它31个组播IP地址: 224.129.1.1 225.1.1.1 225.129.1.1 226.1.1.1 226.129.1.1 227.1.1.1 227.129.1.1 228.1.1.1
先知道组播源的位置,但可以在任意时间加入或离开组播组。
l
SSM模型Source-Specific Multicast:即指定信源组播模型。在现实生活中,
用户可能只对某些组播源发送的组播信息感兴趣,而不愿接收其它源发送的信息。
SSM模型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客户端指定组播源的传输服务。
组播原理-组播的转发树
组播源平台
组播报文在网络中沿着树型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该路径称为组播转发树。它可分为源树(Source Tree)和共享树(RPT)两大类
组播源平台
用户
用户
组播源DR RP
接收者DR
路由交换复习资料
路由交换复习资料1.交换机的软件部分主要是IOS操作系统,硬件主要包括CPU、端口和存储介质。
2.交换机的端口主要有以太网端口、快速以太网端口、吉比特以太网端口和控制台端口。
交换机端口类型:二层接口有交换口、Trunk 口、二层聚合口。
三层接口有交换机虚拟接口SVI,路由接口、三层聚合口.3.交换机介质主要有ROM(只读存储器)、FLASH、NVRAM (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和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
4.路由器有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只读存储器、内存(RAM)、非易失性内存、接口、控制台端口、辅助端口、线缆等物理硬件和电路组成;软件由路由器的IOS操作系统和运行配置文件组成。
5.CPU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路由器的配置管理、维护路由表、选择最佳路由、转发数据包。
6.随机存储器(RAM)的作用:1存放路由表,2作为高速缓存,3数据的存储器,4命令,5处理速度最快。
引入VLAN后,交换机端口按用途分为访问连接端口和汇聚连接端口.基于端口的VLAN 分为:Port-VLAN、Tag-VLAN。
7.Port-VLAN的特点:1VLAN是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是第二层网络,2VLAN端口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3VLAN隔离广播域。
8.Port-VLAN的工作机制是:通过查找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对同一VLAN中的数据进行转发,对发往不同VLAN的数据不转发。
9.Tag-VLAN的特点:1.传输多个VLAN的信息,2实现同一VLAN跨越不同的交换机,3要求Trunk至少要100Mbps。
10.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址和转发。
寻址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
转发是按寻址的最佳路径传送数据分组。
11.路由转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是相互配合有相互独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后者维护的路由表,后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来发布路由协议数据分组。
12.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非常经典地组播路由与转发资料
组播路由与转发组播路由与转发简介在组播实现中,组播路由和转发分为三种表:1,每个组播路由协议都有一个协议自身的路由表,如 PIM 路由表(PIM Routing-Table);2,各组播路由协议的组播路由信息经过综合形成一个总的组播路由表(Multicast Routing-Table);3,组播转发表(Multicast Forwarding-Table)直接用于控制组播数据包的转发。
组播路由表由一组(S,G)表项组成,其中(S,G)表示由源S 向组播组G 发送组播数据的路由信息。
如果路由器支持多种组播路由协议,则其组播路由表中将包括由多种协议生成的组播路由。
路由器根据组播路由和转发策略,从组播路由表中选出最优的组播路由,并下发到组播转发表中。
RPF 检查机制组播路由协议依赖于现有的单播路由信息、MBGP 路由或组播静态路由来创建组播路由表项。
组播路由协议在创建组播路由表项时,运用了RPF(Reverse Path Forwarding,逆向路径转发)检查机制,以确保组播数据能够沿正确的路径传输,同时还能避免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环路。
1. RPF 检查过程执行 RPF 检查的依据是单播路由、MBGP 路由或组播静态路由:1,单播路由表中汇集了到达各个目的网段的最短路径;2,MBGP 路由表直接提供组播路由信息;3,组播静态路由表中列出了用户通过手工静态配置指定的 RPF 路由信息。
在执行 RPF 检查时,路由器同时查找单播路由表、MBGP 路由表和组播静态路由表,具体过程如下:(1) 首先,分别从单播路由表、MBGP 路由表和组播静态路由表中各选出一条最优路由:1,以“报文源”的 IP 地址为目的地址查找单播路由表,自动选取一条最优单播路由。
对应表项中的出接口为RPF 接口,下一跳为RPF 邻居。
路由器认为来自RPF邻居且由该RPF 接口收到的组播报文所经历的路径是从源S 到本地的最短路径。
2,以“报文源”的 IP 地址为目的地址查找MBGP 路由表,自动选取一条最优MBGP 路由。
组播路由管理(IPv4)理论知识详解(一)
组播路由管理(IPv4)理论知识详解(一)六、组播路由管理(IPv4)组播路由管理(Multicast Route Management)主要介绍如何创建或更改组播路由来控制组播报文的转发,以及组播转发路径的检测和维护。
组播路由和转发与单播路由和转发类似,首先每个组播路由协议都各自建立并维护了一张协议路由表。
各组播路由协议的组播路由信息经过综合形成一个总的组播路由表(MulticastRouting-Table)。
最后,路由器根据组播路由和转发策略,从组播路由表中选出最优的组播路由,并下发到组播转发表(Multicast Forwarding-Table),直接用于控制组播数据的转发。
通过组播转发表,整个网络建立了一条以组播源为根,组成员为叶子的一点到多点的转发路径。
为了实现转发路径的控制与维护,组播路由管理提供了一系列如下表1所示的特性。
组播网络中设备根据扮演的不同角色,分别需要维护5种不同类型的表项:IGMP组表项、IGMP 路由表、组播协议路由表、组播路由表、组播转发表。
下面介绍各表项信息在实现组播路由和转发中所起的作用。
1、组播IGMP组和路由表IGMP组表项是由用户主机发送的IGMP加入报文触发创建的,用于维护组加入信息并通知组播路由协议(通常所说的为PIM协议)创建相应(*,G)表项。
只要设备接口使能了IGMP并收到组加入报文就会为每个接口维护一个组加入信息表项,组表项形式如下所示:<HUAWEI> display igmp groupInterface group report information of VPN-Instance: public netVlanif100(10.1.6.2):Total 1 IGMP Group reportedGroup Address Last Reporter Uptime Expires225.1.1.2 10.1.6.10 00:02:04 00:01:17IGMP组表项中主要字段含义如下表1所示:而IGMP路由表也是由IGMP协议维护的,但它只有在接口没有使能PIM协议才会存在。
组播——精选推荐
组播⼀、组播概述:(基于UDP)在IP⽹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通常采⽤点到点的⽅式。
点到多点的传输:使⽤⼴播:占⽤不必要的带宽,不需要的⼈,也会接收到。
数据源发送⼀份数据包链路上传输⼀份数据包所有主机都会接收数据包使⽤单播:需要向每⼀个接收者单独发送⼀份数据,当接收者数量增加时,发送源复制的⼯作负荷会⽐例增加,当接收者数据巨⼤时,⼀些接收者接收数据的延时⼤⼤增加,对延时敏感的应⽤如多媒体会议、视频监控。
数据源发送多份数据包链路上传输多份数据包只有数据接收者才会收到数据包使⽤组播:数据源发送⼀份数据包链路上传输⼀份数据包只有数据接收者才会收到数据包组播优缺点:只要是组播都是⽤UDP优点:增强效率,控制⽹路流量,减少服务器和CPU的负载优化性能,消除流量冗余分布式应⽤,使多点传输成为可能缺点:尽最⼤努⼒交付(UDP),不会重传⽆拥塞控制(qos),⽆法保证优先传输数据包重复数据包的⽆需交付组播典型应⽤:多媒体会议、IP视频监控,QQ共享⽩板等多对⼀。
组⽹技术需求:组播地址:224.0.0.0-- 239.255.255.255(没有什么⼴播地址和⽹络地址)本地协议预留组播地址:224.0.0.0--224.0.1.255(保留给某些协议具体使⽤)仅供本地⽹段上的⽹络协议使⽤。
本地管理组地址:(私⽹)239.0.0.0--239.255.255.255⽤户组播地址:(公⽹)224.0.2.0--238.255.255.255组播MAC地址:以太⽹:01-00-5e-xx-xx-xx组播IP地址到组播MAC地址的映射:组播中:32个IP地址对应⼀个MAC组播MAC地址,第⼀个字节的最后⼀位为1。
单播MAC地址,第⼀个字节的最后⼀位为0。
⼆、组播组管理协议:(1)IGMP简介:是运⾏在主机和路由设备之间的协议→ 主机通过组播组管理协议加⼊或离开某些组播组→ 路由设备通过组播组管理协议管理和维护本地的组播组信息常⽤的组播组管理协议为IGMP(管理和维护本地组的信息)加⼊、查询、离开离开时,得表⽰⾃⼰是不是最后⼀个⼈,如果是最后⼀个⼈,路由设备得删除组播组信息(2)、组播分发树模型(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是组播数据的转发路径根据树根位置的不同,组播分发树模型分为:→ 最短路径树模型:源到每⼀个接收者的最短路径(⽐较耗资源)→ 共享树模型:源到每⼀个接收者的路径不⼀定是最短的(3).组播转发机制:组播转发机制和单播转发机制不同:→ 单播转发关⼼报⽂到哪⾥去(只关⼼报⽂的⽬的地址)→ 组播转发关⼼报⽂从哪⾥来组播转发机制-----当收到两个数据包,会通过单播路由表查询到组播源最短的路径,从⽽确认收哪个数据包,不收哪个数据包,所有没有单播路由表,就不可能有组播转发表。
组播协议和组播路由
组播协议和组播路由一、什么是组播1.什么是组播?组播是一种数据包传输方式,当有多台主机同时成为一个数据包的接受者时,出于对带宽和CPU负担的考虑,组播成为了一种最佳选择。
2.组播如何进行工作?组播通过把224.0.0.0-239.255.255.255的D类地址作为目的地址,有一台源主机发出目的地址是以上范围组播地址的报文,在网络中,如果有其他主机对于这个组的报文有兴趣的,可以申请加入这个组,并可以接受这个组,而其他不是这个组的成员是无法接受到这个组的报文的。
3.组播和单播的区别?为了让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可以同时接受到相同的报文,如果采用单播的方式,那么源主机必须不停的产生多个相同的报文来进行发送,对于一些对时延很敏感的数据,在源主机要产生多个相同的数据报文后,在产生第二个数据报文,这通常是无法容忍的。
而且对于一台主机来说,同时不停的产生一个报文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如果采用组播的方式,源主机可以只需要发送一个报文就可以到达每个需要接受的主机上,这中间还要取决于路由器对组员和组关系的维护和选择。
4.组播和广播的区别?如同上个例子,当有多台主机想要接收相同的报文,广播采用的方式是把报文传送到局域网内每个主机上,不管这个主机是否对报文感兴趣。
这样做就会造成了带宽的浪费和主机的资源浪费。
而组播有一套对组员和组之间关系维护的机制,可以明确的知道在某个子网中,是否有主机对这类组播报文感兴趣,如果没有就不会把报文进行转发,并会通知上游路由器不要再转发这类报文到下游路由器上。
二、组播协议的要素通过和广播,单播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组播中最关键的两个部分:1.组的管理和维护在组播这套协议中,在网络设备和所连接的子网需要有一套协议或机制来保证网络设备知道所连接的子网中,有多少台主机属于一个特定的组。
2.组播报文的路由要组播路由协议有什么用?(1)是发现上游接口,离源最近的接口。
因为组播路由协议只关心到源的最短路径。
组播转发与路由
与传统路由的处理方式不同。 单播路由只有当拓扑结构发生改变或设备出 现故障是才会发生路由改变。 组播路由在应用程序加入或退出一个组播群 组时就会发生组播路由变化。 由于组播路由的目的地往往是多个,因此组 播转发需要路由器检查多个目的地址。 可以从非组播群组成员的计算机发起,经过 没有任何组播成员的网络。
不足之处:
TRPF依靠RPF避免了环路,但是,它并不能保证每个组成 员只收到一份数据报。
TRPF在转发数据报时使用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使得交付 取决于数据报的源地址
多份副本的问题
网络1 R1
CISCOSYSTEMS
网络2 R3
CISCOSYSTEMS
R2
CISCOSYSTEMS
A
网络3
R4
CISCOSYSTEMS
A
网络3
R4
CISCOSYSTEMS
网 络4
B
源地址的影响
网络1 R1
CISCOSYSTEMS
网络2
R3
CISCOSYSTEMS
网 络4
Y
R4
CISCOSYSTEMS
R2
CISCOSYSTEMS
X
网络3
R5
CISCOSYSTEMS
Z 网 络5
R6
CISCOSYSTEMS
网络6
通信量与传播速度的折中
不足之处: RPF不能单独用于组播路由,因为对于没有组播成员,也不 通向组播成员的网络,这样的传输是浪费带宽的。
截尾反向路径转发TRPF
设计思想:
在RPF的基础上,通过避免不通向群组成员的路径,进一 步对传播进行限制。
利用常规路由表和通过每个网络接口可达的组播群组列表。
路由和数据包转发介绍
路由
指明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
数据包转发
指路由器或交换机根据路由表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 的过程。
数据包转发的过程
1. 接收数据包
路由器或交换机从某个接口接收到数据包。
2. 查找路由表
路由器或交换机根据数据包的地址信息在路 由表中查找对应的下一跳地址。
3. 转发数据包
根据路由表中的下一跳地址,将数据包从相 应的接口转发出去。
4. 更新路由表
根据数据包的传输情况,路由器或交换机不 断更新路由表,以确保路由的准确性。
数据包转发的策略
2. 间接转发
当目标主机与源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时,数据包需要通过多个路由器或交换机
进行转发,最终到达目标主机。
A 1. 直接转发
当目标主机与源主机在同一个局域 网内时,数据包直接从源主机发送
到目标主机。
B
C
D
4. QoS转发
根据数据包的优先级、时延和带宽等质量 要求进行转发,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3. 多路径转发
路由器或交换机可以选择多条路径同时进 行数据包的转发,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 传输效率。
03
路由协议
RIP协议
01
为了确保路由器的正确配置和管 理,用户应参考厂商提供的官方 文档和支持服务,以便获取详细 的配置指南和技术支持。
05
数据包转发的优化与安全
数据包转发的优化策略
负载均衡
通过将流量分散到多个路径或路由器上,以平衡网络负载,提高数据 包转发的效率。
流量整形
控制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以减少网络拥塞和延迟。
QoS(Quality of Servi…
路由器的管理工具与命令
multicast-4组播分布树及转发模式初识
multicast-4组播分布树及转发模式初识组播分布树两种树型结构,构建组播路由表的两种⽅法,转发数据的两种⽅式两种树1 source tree ,源树(SPT) //⼜叫源树,也可以叫做最短路径树 shorted path tree2 shared tree/共享树(RPT)源树的构建⾮常简单由源向外发送数据,发给接收者。
从第⼀跳路由器到最后⼀跳路由器,整个路径,称之为最短路径树举例说明Source 1 发送数据,由destination 1 接收,那么⿊⾊箭头就是最短路径树同理,SOUCE2发送数据到DESTINATION 2 也是⼀样的道理,红⾊箭头代表着其最短路径共享树,最主要的是有⼀个聚合点、在这个结构中,任何⼀台路由器的某⼀个接⼝,做成RP,聚合点,聚合点的做⽤怎么说呢?有点⼉像是bgp中的RR,当source 2 发送⼀个数据出来时,由第⼀跳路由器直接发送给RP,因为RP是聚合点。
再则RP发送给下⾯的接收者,【总之⼀句话,第⼀跳路由器始终都会将数据发送给RP,然后再由RP统⼀安排】⽐如说,现在source想发送给destination 1 数据该怎么⾛?Source 2 发送给destination 2 ⼜该怎么⾛呢?看箭头所指的⽅向从最后⼀跳路由器到RP之间,叫做共享树,只要是动态组播路由协议,在发送数据时,就⼀定会⽤到这两种树,要么都⽤,要么指定⽤⼀种具体⽤到哪⼀种,要看具体的动态路由协议了组播转发模式分为两种1 dense mode 密集模式2 sparse mode 稀疏模式1 dense mode共⼯作原理就是泛洪,先泛洪全⽹,为的就是去检测有没有接收者,由路由器向上级反应,我下⾯没有⼈需要这些数据,那么这些路由器就不再往下发了,但这是有⼀个时间限制的,3分钟之内不再发送数据,3分钟之后还会继续泛洪,⽽有接收者的那些路由器上,通过这次泛洪就能看到组播数据了,1 使⽤到的分布树类型为SPT只⽤这⼀种树2 ⽀持该模式的组播路由协议 DVMRP(距离⽮量组播路由协议)MOSPF(底层必须是ospf) PIM(协议⽆关组播)3 隐式加⼊(说的是接收者接⼊到组内时,只有最后⼀台设备是知道的.)4 推模式—PUSH model因为⼯作原理就是泛洪, 不管三七⼆⼗⼀,上来就向外泛洪3分钟⼀次的泛洪和修剪泛洪,这种模式适合较多的接收者时优点和缺点Dense mode 的优点:在组播源与组成员之间建⽴最短路径,最⼤限度的降低数据延时Dense mode 的缺点:每台组播路由器需要维护所有的源来构建的组播路由表,对设备的开销较⼤。
组播实验(完整版)
组播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Multicast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pim dense-mode的基本配置。
3)理解pim dense-mode的flood和prune过程。
4)理解 pim dense-mode 的assert机制5)掌握cgmp的配置,及其优点。
6)掌握pim sparse-mode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拓扑和器材Server 192.168.5.x拓扑如上所示,需要路由器四台、交换机一台,主机三台(一台能作组播的服务器,需要Server级的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原理1.组播基本原理Multicast应用在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网络传输中,可以大大的减少网络的负载。
因此,Multicast广泛地应用在流媒体的传输、远程教学、视频/音频会议等网络应用方面。
Multicast采用D类IP地址,即224.0.0.0~239.255.255.255。
其中224.0.0.0~224.0.0.255是保留地址,239.0.0.0~239.255.255.255是私有地址,类似于unicast的私有地址。
Multicast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MAC地址有48位,前面24位规定为01-00-5E,接着一位为0,后面23位是IP地址的后23位。
路由器间要通过组播协议(如DVMRP、MOSPF、PIM)来建立组播树和转发组播数据包。
组播树有两类:源树和共享树。
多播时,路由器采用组管理协议IGMP来管理和维护主机参与组播。
IGMP协议v1中,主机发送report包来加入组;路由器发送query包来查询主机(地址是224.0.0.1),同一个组的同一个子网的主机只有一台主机成员响应,其它主机成员抑制响应。
一般路由器要发送3次query包,如果3次都没响应,才认为组超时(约3分钟)。
IGMPv2中,主机可以发送leave信息给路由器(地址224.0.0.2);路由器收到信息后,发送一个特别的query包,在3秒内没收到组成员响应,就认为组超时。
【组播技术入门03】组播路由协议概述
【组播技术入门03】组播路由协议概述【组播技术入门 03】组播路由协议概述1.组播路由协议【组播技术入门 <wbr>03】组播路由协议概述单播数据包的转发,就是一个一对一的过程,路由器将IP数据包送到它的目的地,单播路由器并不关心数据包的源地址。
而组播数据是由组播源产生,发向一组接收者,组播路由器将数据包从源分发下去,一直到组播的接收者。
那么组播路由器如何知道,该将组播数据向哪里去转发,哪些地方需要组播流量?组播流量要走什么路径?这就要用到组播路由协议了。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组播流量与单播流量不同,组播流量发往一组接收者,如果网络中有环路存在,那么情况比单播环路严重得多,因此所有的组播路由器必须知道组播的源,也必须把组播数据包从源(来的方向)向目标转发。
为了保证数据从上游转发到下游,每一个组播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组播前传表(组播路由表)。
单播路由协议是确定去往某个目的的最短路径,或者距离目标更近的通路,它不会关心数据的源;而组播路由协议必须去判断上游接口—离源更近的接口。
组播路由协议的主要功能:判断上游接口(朝向组播源的接口)判断与(S,G)对相关联的实际下游网络接口上述最终建立起来一颗组播树,组播流量将沿着这颗树进行转发2. 组播树组播分发树( Multicast distribution trees ),是用于IP组播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的路径。
组播树有两种,分别是源树,和共享树:1) Shortest-path or Source Distribution trees(最短路径树或源树)简称SPT,源树是根为组播源的组播分发树。
源树的分支形成了通过网络到达接收站点的分布树。
因为源树以最短的从源路径贯穿网络到达组播接收者,所以又叫最短路径树SPF。
源树使用(S,G)的标记,此标记暗示每个组单独的源都有一个SPT。
源数的根是组播源,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源树的弊端:假设在一个组播域中有200个组播组,平均每个组30个源,那么每个路由必须为一个组记录30个(S,G)对(交互式的组播应用中,许多组员,也即接收者同时也是一个源,也即发起者),那么就是30*200个地址对。
4-3 组播路由协议介绍(华为数通课件)
22
PIM-SM
PIM-SM原理 PIM-SM原理
PIM-S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Sparse Mode)称为协议独立组播-稀疏模式,属于稀疏模式的组 播路由协议 稀疏模式默认所有主机都不需要接收组播包,只向明确需 要组播包的主机转发 PIM-SM模型实现组播转发的核心任务是构造并维护一棵 单向共享树 共享树选择PIM中某一路由器作为公用根节点,称为汇聚 点RP(Rendezvous Point)。组播数据通过RP沿共享树
PIM-DM
PIM-DM原理 PIM-DM原理 PIM-D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Dense Mode) 称为协议独立组播-密集模式,属于密集模式的组播路由协议 PIM-DM假设网络中的每个子网都存在至少一个对组播源感兴趣 的接收站点,因此组播数据包被扩散到网络中的所有点 对没有组播数据转发的分支进行Prune剪枝操作,只保留包含接 收者的分支 为了使剪掉的有组播数据转发需求的分支能够重新接收组播数据 流,剪掉的分支可以周期性地恢复成转发状态 为了减少等待被剪掉的分支恢复成转发状态的延时时间,密集模 式组播路由协议使用Graft嫁接机制主动恢复组播报文的转发
MSDP对等体 加入消息
工作过程(续)
域E RP 域C
(S, 224.2.2.2) S, 224.2.2.2 加入消息
域B
RP
R
域D
R RP
R
RP
R
RP
R
域A 源
32
MSDP
MSDP对等体 组播数据流
网络组播转发机制介绍
S0/1
S0/0 S1/0
数据从S1到达,RPF检查成功,路由器转发数据包
10
RPF检查在组播转发中的应用
源
192.18.0.32
RPF接口
组播数据包
错误接口到达的 组播数据包接收者RPF检查失败,数据包 从错误接口到达
接收者 接收者
11
本章总结
介绍了两种组播分发树模型 介绍了RPF检查机制
15.15.0.0/16
S0/1 S0/0 S1/0
S0/1
S0/0 S1/0
数据从S0/0到达,RPF检查失败,路由器丢弃包
9
RPF检查成功
来自192.18.0.32的组播数据
检查单播路由表
网段
接口
192.18.0.0/16 168.0.253.0/24
15.15.0.0/16
S0/1 S0/0 S1/0
组播转发表项(S,G)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5
RPT
组播源S
组播源S
组播转发表项(*,G)
RP
RP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6
目录
组播分发树模型 RPF机制
RPF介绍
RPF (Reverse Path Forwarding,逆 向路径转发)
确保组播数据沿正确路径传输 避免组播路径环路的产生
P A G E 43
THANKS
根据树根节点的不同,组播分发树可分 为最短路径树和共享树
SPT(Shortest Path Tree,最短路径树):树 根为组播源所连接的指定路由器
RPT( Rendezvous Point Tree,共享树):树 根为RP(Rendezvous Point,汇聚点)
路由和数据包转发介绍共60页文档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组播路由
第4章组播路由本章主要讲述IP组播报文转发原理及相关协议。
组播报文到达路由器后,查询路由器中的组播转发表,确定是否能够转发以及如何转发;IGMP协议主要用于主机与路由器之间成员关系的管理;动态组播路由协议用于维护全网一致的组播转发表。
本章主要内容:组播介绍IGMP协议相关术语解析IGMP协议介绍PIM-SM协议相关术语解析PIM-SM协议介绍PIM-SM调试命令及调试信息PIM-DM协议介绍DVMRP协议介绍4.1IP组播相关术语解释ip multicasting――ip组播。
在RFC 1112和RFC 2236中定义了I P组播概念,即如何向一个主机组发送报文。
一个主机组是指共享单独一个IP地址的多个设备。
I P组播传送与I P单播相同,都使用“尽力(best-effort)”传输机制发送报文。
这意味着对于该组中的所有主机,都不能保证数据包能够正确无误地、按顺序地接收。
multicast address――组播地址。
目前,保留给IP组播的地址空间是D类地址,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
这些地址的高位比特都被定义为“1110”。
multicast distribution tree――组播分布树。
在组播模型中,源主机可以向任一加入组播组的主机传送信息。
IP组播业务报文在网络中经过的路径成为组播分布树。
它可以分为有源树和共享树两种类型。
source tree――有源树。
树的根是组播信息源,分支形成了通过网络到达接收站点的分布树。
有源树以最短的路径贯穿网络,因此它也常被称为最短路径树(SPT)。
shared tree――共享树。
不使用信息源作为树根,而是使用位于网络中的某些可选择点作为公用根。
此根称为汇聚点(RP)。
reverse path forwarding――逆向路径转发。
组播业务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对报文执行RPF(检查组播包是否在可返回源站点接口上到达)检查。
6 IP数据报转发与路由
R1
R2 f1
f3
f1
试给出R2的路由表。
Internet
TCP/IP协议体系
220.13.25.0/24
YHZ
17
路由配臵示例
YHZ
TCP/IP协议体系
18
最长掩码匹配原则
YHZ
TCP/IP协议体系
19
Hierarchical routing with ISPs
YHZ
TCP/IP协议体系
20
测量路径长度的方法 跳转数量 地理距离 传输延迟 距离、信道带宽等参数的加权函数
评价:优点是简便易行,在负载稳定,拓扑结构变化不大的网络中 运行效果很好。缺点是灵活性差,无法应付网络中发生的阻塞和故 障。
TCP/IP协议体系 29
YHZ
动态路由选择
内部网关协议(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在一个自 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
它们之间有时是有矛盾的。例如,当A和A‘、B和B’、C和C‘之 间正在通信,水平线路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为了它们的最优传输,应 该拒绝D与D’之间的通信,但失去了公平性。
YHZ
TCP/IP协议体系
25
路由选择算法的主要参数
跳数— 一个分组从源结点到达目的结点经过的路由器 的个数; 带宽— 链路的传输速率; 延时— 一个分组从源结点到达目的结 点花费的时间; 负载— 通过路由器或线路的单位时间通信量;
YHZ
TCP/IP协议体系
5
输入端口功能
Physical layer: bit-level reception Data link layer: e.g., Ethernet, ppp, Frame, AT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播路由与转发组播路由与转发简介在组播实现中,组播路由和转发分为三种表:1,每个组播路由协议都有一个协议自身的路由表,如 PIM 路由表(PIM Routing-Table);2,各组播路由协议的组播路由信息经过综合形成一个总的组播路由表(Multicast Routing-Table);3,组播转发表(Multicast Forwarding-Table)直接用于控制组播数据包的转发。
组播路由表由一组(S,G)表项组成,其中(S,G)表示由源S 向组播组G 发送组播数据的路由信息。
如果路由器支持多种组播路由协议,则其组播路由表中将包括由多种协议生成的组播路由。
路由器根据组播路由和转发策略,从组播路由表中选出最优的组播路由,并下发到组播转发表中。
RPF 检查机制组播路由协议依赖于现有的单播路由信息、MBGP 路由或组播静态路由来创建组播路由表项。
组播路由协议在创建组播路由表项时,运用了RPF(Reverse Path Forwarding,逆向路径转发)检查机制,以确保组播数据能够沿正确的路径传输,同时还能避免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环路。
1. RPF 检查过程执行 RPF 检查的依据是单播路由、MBGP 路由或组播静态路由:1,单播路由表中汇集了到达各个目的网段的最短路径;2,MBGP 路由表直接提供组播路由信息;3,组播静态路由表中列出了用户通过手工静态配置指定的 RPF 路由信息。
在执行 RPF 检查时,路由器同时查找单播路由表、MBGP 路由表和组播静态路由表,具体过程如下:(1) 首先,分别从单播路由表、MBGP 路由表和组播静态路由表中各选出一条最优路由:1,以“报文源”的 IP 地址为目的地址查找单播路由表,自动选取一条最优单播路由。
对应表项中的出接口为RPF 接口,下一跳为RPF 邻居。
路由器认为来自RPF邻居且由该RPF 接口收到的组播报文所经历的路径是从源S 到本地的最短路径。
2,以“报文源”的 IP 地址为目的地址查找MBGP 路由表,自动选取一条最优MBGP 路由。
对应表项中的出接口为RPF 接口,下一跳为RPF 邻居。
3,以“报文源”的 IP 地址为指定源地址查找组播静态路由表,自动选取一条最优组播静态路由。
对应表项明确指定了RPF 接口和RPF 邻居。
(2) 然后,从这三条最优路由中选择一条作为RPF 路由:1,如果配置了按照最长匹配选择路由,则从这三条路由中选出最长匹配的那条路由;如果这三条路由的掩码一样,则选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那条路由;如果它们的优先级也相同,则按照组播静态路由、MBGP 路由、单播路由的顺序进行选择。
2,如果没有配置按照最长匹配选择路由,则从这三条路由中选出优先级最高的那条路由;如果它们的优先级相同,则按照组播静态路由、MBGP 路由、单播路由的顺序进行选择。
说明:根据组播报文传输的具体情况不同,“报文源”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也不同:A,如果当前报文沿从组播源到接收者或 RP(Rendezvous Point,汇集点)的SPT(Shortest Path Tree,最短路径树)进行传输,则以组播源为“报文源”进行RPF 检查;B,如果当前报文沿从 RP 到接收者的RPT(Rendezvous Point Tree,共享树)进行传输,则以RP 为“报文源”进行RPF 检查;C,如果当前报文为 BSR(BootStrap Router,自举路由器)报文,沿从BSR 到各路由器的路径进行传输,则以BSR 为“报文源”进行RPF 检查。
2. RPF 检查在组播转发中的应用对每一个收到的组播数据报文都进行 RPF 检查会给路由器带来较大负担,而利用组播转发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建立组播路由和转发表时,会把组播数据报文(S,G)的RPF 接口记录为(S,G)表项的入接口。
当路由器收到组播数据报文(S,G)后,查找组播转发表:(1) 如果组播转发表中不存在(S,G)表项,则对该报文执行RPF 检查,将其RPF 接口作为入接口,结合相关路由信息创建相应的表项,并下发到组播转发表中:1,若该报文实际到达的接口正是其 RPF 接口,则RPF 检查通过,向所有的出接口转发该报文;2,若该报文实际到达的接口不是其 RPF 接口,则RPF 检查失败,丢弃该报文。
(2) 如果组播转发表中已存在(S,G)表项,且该报文实际到达的接口与入接口相匹配,则向所有的出接口转发该报文。
(3) 如果组播转发表中已存在(S,G)表项,但该报文实际到达的接口与入接口不匹配,则对此报文执行RPF 检查:1,若其 RPF 接口与入接口一致,则说明(S,G)表项正确,丢弃这个来自错误路径的报文;2,若其 RPF 接口与入接口不符,则说明(S,G)表项已过时,于是把入接口更新为RPF 接口。
如果该报文实际到达的接口正是其RPF接口,则向所有的出接口转发该报文,否则将其丢弃。
如图1所示,假设网络中单播路由畅通,未配置MBGP,Router C上也未配置组播静态路由。
组播报文(S,G)沿从组播源(Source)到接收者(Receiver)的SPT进行传输。
假定RouterC上的组播转发表中已存在(S,G)表项,其记录的入接口为POS5/1。
图1 RPF 检查过程1,如果该组播报文从接口 POS5/1 到达Router C,与(S,G)表项的入接口相匹配,则向所有的出接口转发该报文。
2,如果该组播报文从接口 POS5/0 到达Router C,与(S,G)表项的入接口不匹配,则对其执行RPF 检查:通过查找单播路由表发现到达Source 的出接口(即RPF 接口)是POS5/1,与(S,G)表项的入接口一致。
这说明(S,G)表项是正确的,该报文来自错误的路径,RPF 检查失败,于是丢弃该报文。
组播静态路由组播静态路由是 RPF 检查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的不同,组播静态路由有以下两种主要用途:1. 改变RPF 路由通常,组播的网络拓扑结构与单播相同,组播数据的传输路径也与单播相同。
可以通过配置组播静态路由以改变RPF 路由,从而为组播数据创建一条与单播不同的传输路径。
图2 改变RPF 路由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网络中没有配置组播静态路由时,Router C到组播源(Source)的RPF邻居为Router A,从Source发出的组播信息沿Router A—Router C的路径传输,与单播路径一致;当在Router C上配置了组播静态路由,指定从Router C到Source的RPF邻居为Router B之后,从Source发出的组播信息将改变传输路径,沿RouterA—Router B—Router C的新路径传输。
2. 衔接RPF 路由当网络中的单播路由被阻断时,由于没有RPF 路由而无法进行包括组播数据在内的数据转发。
可以通过配置组播静态路由以生成RPF 路由,从而创建组播路由表项以指导组播数据的转发。
图3 衔接RPF 路由示意图如图3所示,RIP域与OSPF域之间实行单播路由隔离。
当网络中没有配置组播静态路由时,OSPF域内的接收者(Receiver)不能收到RIP域内的组播源(Source)所发出的组播信息;当在Router C和Router D上均配置了组播静态路由,分别指定从Router C到Source的RPF邻居为Router B、从Router D到Source的RPF邻居为Router C之后,Receiver便能收到Source发出的组播信息了。
说明:A,组播静态路由的作用只在于影响 RPF 检查,而不能用于指导组播数据转发,故又称为RPF 静态路由;B,组播静态路由仅在所配置的组播路由器上生效,不会以任何方式被广播或者引入给其它路由器。
GRE 隧道在组播转发中的应用网络中可能存在不支持组播协议的路由器。
从组播源(Source)发出的组播数据沿组播路由器逐跳转发,当下一跳路由器不支持组播协议时,组播转发路径将被阻断。
此时,通过在处于单播网段两端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GRE(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通用路由封装)隧道,可以实现跨越单播网段的组播数据交换。
图4 使用隧道方式传送组播数据如图4所示,在Router A和Router B之间建立起GRE隧道。
Router A将组播数据包封装在单播IP报文中,经由单播路由器转发,传送到隧道另一端的Router B。
然后,Router B 将单播IP报文头剥掉,继续进行组播传输。
如果在隧道的两端配置了单播静态路由,则任意单播数据包都可以通过该隧道传输。
为了将该隧道专用于组播数据包的传输,可以在隧道两端只配置组播静态路由,从而使单播数据包的传输不能再使用此隧道。
组播路径跟踪Multicast traceroute(组播路径跟踪)用来跟踪组播数据从第一跳到最后一跳路由器所经过的路径。
1. Multicast traceroute 基本概念(1) 最后一跳路由器(Last-hop Router):如果某路由器有一个接口的IP 地址与指定地址在同一个网段内,具备组播功能,且能够向该网段转发特定组播源发来的组播流,则称该路由器为最后一跳路由器。
(2) 第一跳路由器(First-hop Router):与组播源直连的路由器。
(3) 查询器(Querier):触发组播路径跟踪的路由器。
2. Multicast traceroute 报文简介Multicast traceroute 报文是一种特殊的IGMP 报文,与普通IGMP 报文的区别在于其类型字段为0x1F/0x1E,且其目的IP 地址为单播地址。
Multicast traceroute 报文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Query 报文:类型字段为0x1F2,Request 报文:类型字段为0x1F3,Response 报文:类型字段为0x1E3. Multicast traceroute 执行步骤(1) 查询器向最后一跳路由器发送Query 报文;(2) 最后一跳路由器在收到的Query 报文后加上本地响应数据块转换成Request报文,查找到上游邻居后向其单播发送该Request 报文;(3) 最后一跳路由器到组播源之间的每一跳都在Request 报文之后附加一个响应数据块,并向其上游邻居单播转发;(4) 第一跳路由器在收到Request 报文后,将其报文类型改为Response 报文,向查询器单播发送完整的报文。
欢迎加群交流:306780659 114915966欢迎关注武汉引航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