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三大运动形式关联性阐释_张志成

合集下载

2)最高境界的格斗术--张志俊解密太极拳

2)最高境界的格斗术--张志俊解密太极拳

2)最高境界的格斗术--张志俊解密太极拳说到老师,首先要选明师,明不是有名的名,而是明白的明!其实以前的名师未必比现在多,但是武功好的人应该很多,因为他靠这吃饭,靠这个生活。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现代人几乎是没人靠这个生活,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时候的人他学功夫的目的就是要靠功夫吃饭。

所以教徒弟有句话叫“给一碗饭吃”,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以前的社会文明落后,它的文化传播很难,社会信息交流缓慢不易,而且交通不发达也限制了那些功夫好的武师外出的机会。

没有文化,没有信息,没有交流。

那些功夫好的武师根本没有能力总结自己的东西,他怎么会教徒弟呢?好不容易有人来学习他就只会教你不停地练拳,你就打吧,一打三万次。

俗话说:拳打万遍神理自现。

这是最简单的重复劳动,但是过去是靠这个出功夫的,很简单就是所谓的苦练,这是传统出功力的办法。

等学完后也练得差不多了,到打的时候他就直接往上打,打不过我就扛上了,从教学上讲这个非常粗糙,但是也很实用。

今天就不同了,需求不同,目的不同,甚至连过程都不同。

假如我们今天没有80年代体委发展的散打运动,拳击也没有引进,那么中国武术的技击很可能就没了。

因为过去呢说实话,一百年前,人不值钱,一拳打死了人,就跑了,跑了就算了,是不是?但是解放以后,我们不提倡打打杀杀的,这样无论民间还是官方,对这个真实对抗性的技击技术也没有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主要是出于保护人的安全的意愿,这当然是好的。

但是另一方面却客观丧失掉了武术的灵魂——技击,这就是代价。

改革开放后一些有识之士又恢复了中华武术的技击性,这也是好现象。

不过这当中也有鱼龙混杂的现象,说白了就是以次充好吧。

这也难怪我国武术经历了从不支持到支持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使很多重要的东西断代了,或者说丢了。

几十年后再想捡起来找回来谈何容易?太极拳还算好的,毕竟几百年来历代名家整理的理论书籍还有很多流传于世,直系传承人还能勉强维持着。

但是其他流派的东西就不好说了。

武术三大运动形式关联性阐释

武术三大运动形式关联性阐释
容 中有 武 术感 知 功 的练 习 ,其 中 眼功 练 习是 发 掘 视 机 能 和 非 视
中图分类 号 : 8 2 G 5
前 言
文 献标识 码 : A
武术包括功法 、 套路 、 散打三种运 动形式 , 三者都直接或 问 接地表现技击特点 , 就其本质詹 胜来说 , 技击性贯穿于武术三种 运动形式 的始末 。 唯物 主义辩证法认为, 相互联系是事物的普遍 性, 任何事物 、 现象 、 过程 内部各个部分 、 要素 、 环节都相互联系 、 相 互 作 用 。 因而 , 术 三 大 运 动形 式之 间必 然存 在着 历 史 演 变 、 武 表现方式 以及技术内容上不可分离的隐性关 系。 从 传统意义而言 , 武术三种运动形式 紧密相连 , 是一个完整
功训练 内容。 武术功力 ”是指通过武术锻炼获得的运动能力和 “ , 专 门技能所达到的水平 。 这种运动能力 , 既包含有武术运动需要
并 表 现 出的 专 门 能力 ,也 包 括 人体 活动 的一 般 能力 和对 外 界 的
名》 中载 :相搏 , “ 搏谓广搏以击之也 。 然举手击要 , 终在扑也” 古 。
因素 。 关 键词 : 武术 功法
套路
பைடு நூலகம்散打
反思
训练 关 系 文章编 号 :0 4 5 4 ( O 0 1 —0 2 —0 1 0 — 6 3 2 1 )2 O 2 3
来, 以口诀和秘诀功法为记忆和传承手段 , 逐渐形成了古代 武术 套路。 如葛洪《 抱朴子 . 自序》 :学七尺杖术, 夕篇 载 “ 可以人 白刃 , 取大戟。” 实属不易之举 , “ 白刃取大戟” 明当时武术套路 能 人 说 也是强调功法 的, 没有功力的人 功夫不会 出神人化 。同时 , 为了 使武术套路更加具有吸引力 和娱乐表演性 ,套路 中加掺了具有 美感 的“ 花招式 ”如 《 , 通鉴 ・ 晋纪》 记载“ 掷刀 空中 , 高一二丈 , 以 手接之 ”这要求感 知功 敏捷 度很 高的人才能做到 , 术功法内 , 武

高手:张志俊解密太极拳

高手:张志俊解密太极拳

高手——张志俊解密太极拳目录一、初入太极门太极拳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就像迷迷糊糊地摸到了一本书,然后我就迷迷糊糊地把这本书就读得差不多了,迷迷糊糊地就练出了一些体会。

所以我常说我是半路出家,却念了一本真经。

“砰”的一声——我被撞飞在墙上七下陈家沟初见陈照奎明师二、太极师承如果把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分作四个发展阶段应该是这样的,陈王廷是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长兴是整理为头套、二套拳的奠基人,也是传向外姓人的一代宗师,陈发科是走向沟外,把家传正宗拳架传至北京的一代宗师,而我的师父陈照奎则是将家传正宗拳架传向全国、推向世界的一代宗师。

陈王廷创拳绝不外传的“功夫架”杨露禅学拳师爷陈发科恩师陈照奎五大流派三、悟拳从师父那里回来以后,再和那个练杨氏的人推手,甚至包括和任何人推手,我就开始反客为主了,所有人再也跟不上我的速度,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跟上我的速度,只要跟我走,我只要一下变速,对方就得垮掉。

顺逆缠论松“闪哪”“凌波微步”四、过招从1975年第一次和人交手,一直到1983年打败日本空手道代表团,在正式场合以及非正式场合下,与各类武术高手交手上百场,从无败绩。

狂妄岁月技击意识“挨打时要抱紧”全民武术热的八十年代大败日本空手道代表团五、行家一出手这个惊心动魄的瞬间是怎么回事呢?就是用听劲去感知对方来力的方向、大小、时间,用手上长年练就的高速传感反应,以自己的作用力去感知对方的反作用力。

这也是为下一步做火力侦察,因为要进攻的话,给对方多少力他才跟上来呢?不同的人,不同的拳,你给多少它才来,就是说要恰到好处地引诱它必反扑。

还有,用什么速度?速度快了,对方就跟不上,慢了,又拿不住。

总之,这是个拿捏劲,妙不可言,绝对没法重复。

高手含义手指一勾人就倒我就是专门卖打药的“大身法”成为高手的条件六、一招制敌真正的功夫就是这样的,口说一个字的功夫,胜负立判了。

太极拳的灵魂就是技击,讲究的就是快如闪电,一招制敌。

所以,真要把太极拳搬上擂台去,观众怎么看呢?看什么呢?一招就没了。

5)最高境界的格斗术--张志俊解密太极拳

5)最高境界的格斗术--张志俊解密太极拳

5)最高境界的格斗术--张志俊解密太极拳技击意识技击意识(1)这些武林旧事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满不是那么回事。

练武之人,再谦虚练到一定时候都得要和人过过手,无非是在结果时你是不是有意不把对方打倒,或者假装说我们打了个平手。

练拳讲形,神,意,练到最后那个东西是你的思想。

比武呢?则可以换一个说法,比的是心气和胆略。

两个人在搏击当中有很多都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比如我和我的徒弟打的话,我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因为我太放松了。

尽管我的徒弟他也有很多特长,但是心理因素使他很难发挥出来。

而徒弟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我太熟悉了,因此心理上我占优势他取劣势。

可是假如是一个我不认识的对手,一上来中间人告诉我说这位是全国冠军,那我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时候多少心里要犯嘀咕了,这种不熟悉和盛名之下的恐吓对任何人的心里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只有通过不断地比武才能缓解以至于消除,直到最终你的心神一体,而心理负担则成了对方的包袱。

有一次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练拳击的,我就请他吃饭,菜还没上来,他就一个劲地在那里说,他的拳只要挨上一家伙就如何如何。

我就笑问他:是不是你一拳打到我腮帮子上我的牙就掉了?他说那当然了。

我说好,真要那样的话,我这顿就可以不吃了。

我们当即就到了餐厅的后院里站好。

我说:你发力最好的拳是什么?他说是右摆拳。

我说好,你就打你的右摆拳,我让他靠我近点,照例是让他喊口令,一二三,话音刚落,他的右摆拳还没抡到我的脸上,我当胸一拳就把他放倒了。

什么时候最快呢?他来我去最快,你来我往时最快。

若两手相撞,如果对方不动靠自己的伸缩是不能快的,想办法把对方引进来,迎上去,这样最快,但需要自己水平很高。

若两入对阵,想法让对方出拳,我迎上便打,我拳先中,敌出脚,我抬脚便踢,敌先倒。

技击意识(2)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上的较量,他的摆拳要走完那么长的距离,而我的手稍节一领,拳瞬间就到了他的胸口,他不是要猛吸一口气吗?气还没吸到一半,就猛地一惊,一惊就本能地散架了。

武术运动的内容和分类

武术运动的内容和分类

武术运动的内容和分类
武术内容丰富,分类方式繁多。

如传统分类中有以是否“主捕于人”而分为内家和外家;或按地域分为少林、武当、峨嵋等门派,以及南拳北腿,东枪西棍之说;目前有人依习武范围与目的将武术划分为竞技武术,学校武术,民间传统武术和军事武术等;也有依体育竞赛的分项将武术分为长拳,南拳,太极拳,同类拳种的器械及传统拳和器械。

目前一般按运动形式将武术分为三大类:
一、功法运动,包括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等。

二、套路运动,主要内容有:①拳术: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形象拳等;②器械:如刀,剑,枪棍,它们是武术竞赛的主要套路;③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④集体表演。

三、搏斗运动:包括散打,推手等。

张志俊太极理论汇总

张志俊太极理论汇总

张志俊太极理论汇总张志俊太极理论汇总陈照奎老师到了郑州就住在我家里,随后开班教拳,一期学费每人50元。

陈老师在我家里一住就是半个月,这时我才算是正式拜在了陈照奎老师的门下。

拜师嘛主要是立一些文字性的东西,按个手印。

那是74年。

那时候仪式也相对简单些,端杯茶就完了。

其实老师在我们家住几年我从来都把他当我父亲般对待,晚上把洗脚水端进去,早上起来尿盆端出来,然后再把洗脸水端进去。

只要住在一起都是如此,心里边他就是父亲。

现在回想在那个动乱年代,陈老师能有一个安静的地方教拳,作为我能有一个安静的地方来习拳,这无异于是人生一大幸事。

我跟老师学的时候很认真,我知道自己白费了好些年的光阴,所以心里有股想往回找时间的狠劲儿。

那时候我虽然跟陈照奎老师学习,但是我也开始带学生了,我那几个学生听说陈老师住在我家,也想见见,就找到了我,问能不能见见陈老师?我想也是好事,就答应了我的学生。

于是我就跟陈老师说:“老师,我有一帮学生很仰慕您,想来看看您可以吗?”老师说:“可以,约个时间吧,今天是礼拜六,就明天礼拜天吧。

下午四点。

”我就这样回去告诉学生们。

学生们就说:“我们给陈老师买点什么东西呢?”我说:“这样吧,别买东西了,哪那么多东西,不好带也不实惠,不如一人拿五块钱。

”礼拜日下午四点以后我带着学生到了我家,老师午觉起来了,正在看着报纸。

我把钱往桌子上一放说:“老师,学生们想给您买点东西但又不知道该买什么,索性给您拿了点钱,您看着买点儿需要的吧。

”陈老师放下报纸,知道学生们在等什么,随口就说:“好,那我们开始吧。

今天我们学的是太极拳的基本功‘顺逆缠’,小指领劲,其他手指逐步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大指合,这叫顺缠。

”然后做了几次示范,说:“大家一块跟我来。

”带着大家练了一会儿,然后说:“下边学逆缠,大指领劲,其他手指逐步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小指合,为逆缠。

”然后他带着大家练了几遍之后,说了一句让我十分不愉快、觉得像是听错了的话,他说:“好,今天我们就学到这了。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武术运动类型:
1. 散打:也称为中国拳击,是中国的一种全接触的搏击运动。

散打比较强调攻防技巧和体能训练,它的比赛规则允许使用拳、腿、肘、膝等多种攻击方式。

2. 柔道:源于日本的柔道是一种以摔打和关节技为主的武术运动。

柔道比较注重技巧和技能的提升,它的比赛规则允许使用投技和地面格斗技。

3. 跆拳道:起源于韩国的跆拳道是一种脚腿攻击为主的武术运动。

跆拳道的比赛规则允许使用拳、踢、膝等攻击方式。

4. 空手道:源于日本的空手道是一种注重拳脚功夫、气质修养的武术运动。

5. 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一种形体表演艺术,也是武术的基础训练项目。

武术套路讲究步法、动作、姿态等方面的表现。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武术运动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则。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武术运动,都需要运动员付出艰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 1 -。

4)最高境界的格斗术--张志俊解密太极拳(转载)

4)最高境界的格斗术--张志俊解密太极拳(转载)

4)最高境界的格斗术--张志俊解密太极拳(转载)论松(1)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跟人家真正交手的时候完全懵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

他一出手我一捋,人家噌的一步就跑我后边去了,我这手跟着就拐了。

于是他从后边扒我肩,这时候我就已经是懵了,手也不敢松,紧紧地抓着他的胳膊。

一前一后我们俩就僵住了。

我好像是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一松胯,“咵”一下把对方摔倒了。

太极拳理曰:“不得机不得势时,腰腿求之。

”我认为这里少了一个字,应该是“腰腿间求之。

”腰腿间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胯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西方对这一位置没有对应的描述)。

脚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膝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刹那间将力量送到腰部。

松胯在技击实战中可卸掉对方来力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幅度,使周身协调;整合周身之力,用于我所需要地方;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

松胯、裆走下弧是胯部形成浑圆力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入太极拳殿堂的一把钥匙。

这个“松”就是如此地厉害和实用。

不会松你练什么太极拳呢?可是一味地追求松呢,则又完全入了另一条歧途。

所以,我一直在想怎么明白地把太极的松讲清楚。

先说肩松,我有一年在重庆讲课,让一名弟子死死地把我的右手攥住,我说我只要右手指稍稍画个小圈,攥住我手的人就得跪下。

这一招就叫仙人指路。

我反复地示范了几次,告诉学员肘定住位置,以手的梢节领劲,向前画个小圈。

我又特地讲了肘定位后肩膀才来更好地松下来。

肩松才能把肩部和身体接牢,梢节一领劲时全身的力量才能没有损耗地通达到手上。

我讲完了就让学员们自己找人对练。

我正坐那儿哩,就见一个平时还练得不错的弟子怎么也制服不了他的对手,也就是他的手怎么也下不去,因为被抓紧了嘛。

我一看就大喊一声:松肩啊!他这才记起似的,肩一松,抓住他的人顿时就跪下了。

论松(2)练太极拳时意念上要求身体松柔,人们往往松柔不下来就是因为肩沉不下来。

河南心意拳之解读

河南心意拳之解读
天下功夫 流派
河南心意拳之解读
文 / 郭小涛
一、河南心意拳分布
在河南心意拳发展过程中,马学 礼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马学礼在 洛阳将拳艺主要传于马三元、马兴、 张志诚。三人之中马三元早逝,因此 马兴和张志诚成为河南心意拳的主要 传承者。经二人传承下去的心意拳遍 布河南洛阳、许昌、周口、南阳等地。
二、河南心意拳传承及流派
(编辑 / 刘强)
45பைடு நூலகம்
44
流派 天下功夫
宪堂、陈斌;第三支、第四支、第五 支均是第七代尚学礼的传承人李豪 友、李道夫、吕瑞芳;第六支、第七 支是第七代卢嵩高的传承人于化龙、 解兴邦、李尊思、孙少甫;第八支是 第七代杨殿卿的传承人杨祥麟。
到了第九代,传人也分成了八个 支系: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均是 第八代的陈宪堂等的传承人张子斌、 买西山、马廷扬、宋真;第四支是第 八代李道夫的传承人王绍仁,第五支、 第六支是第八代吕瑞芳的传承人吕廷 芝、李洳波;第七支是第八代于化龙 的传承人杨国胜、杨彦涛;第八支是 第八代杨祥麟的传承人杨青梅。
河南地区心意拳传承人主要为马
学礼支系。 第一代传人:马学礼。 第二代传人:张志诚等。 第三代传人:李政等。 第四代传人:张聚等。 第五代传人:买壮图和张老根。
其中买壮图一系又分成了五支系,第 六代传人:买学礼、袁长清、袁凤仪、 安大庆、丁兆祥。
到了第七代,传人又分成七个支 系:第一支是第六代买学礼的继承人
到了第十代,传人仅剩下四个支 系:第一支、第二支是第九代张子斌 的传承人时小武、买卫东、邱玉;第 三支是第九代买西山的传承人买勇、 买威;第四支是第九代吕廷芝的传承 人单良、单斌、陈刚。
第十一代传人则是第十代时小武 支系的董剑、于潮州。
三、河南心意拳特点

大成拳的三要素

大成拳的三要素

大成拳第二代名家杨德茂演练伏虎拳大成拳的三要素文:袁治铭责任编辑:乔汉站桩、试力、摩擦步是大成拳的三要素。

一、站桩大成拳站桩功是一种精神与形体同时锻炼的功法。

大成 拳站桩有二种:养生桩和技击桩。

养生桩主要用于增强体质,充实三宝(精、气、神),祛病延年。

男女老幼,无论身体强弱都能练。

养生桩也是练技击桩的基本桩法。

站桩时凝神静气,把浮躁之心静下来.使精神得到休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益身心健康。

养生桩静中求动,动中求静,不动之中求动,动之中求大动,大动之中求微动,微动之中求速动,它是一种高级的内在功夫。

站养生桩有一定基础后,可练习技击桩。

大成拳、意拳都是一代宗师王乡斋先生在不同时期对自己所创造拳术的称呼.他所传下来的站桩功法以意念为主。

站桩有不同的姿式,就有不同的意念.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岀不同结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俗称的“劲”,它是大成拳的核心,力潜于自身是劲.奋于体外作用于他人身上是劲力。

要知拳精髓.首选站桩起.意在悬空间,学术始于此。

练功时切莫发急,可找个适宜场地,凝神静心,身躯宜直。

两足分开,与肩齐,浑身关节都含有似直非直之意,也就是形曲力直,松静挺拔,内空灵外清虚。

姿式要做到舒展大方,呼吸自然,以轻松舒适得力为原则。

注意胸部放松.用力时是小腹用力,胸部用力是戕生,小腹用力是养生。

要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循序渐进,逐步要求姿式正确细致。

腰部是:松腰坐胯,木支撑,绳吊系,膝关节自然。

一代宗师王琴斋曰:“浑身肌肉挂青霄.毛发根根暖风摇。

”身体放松,姿式做到舒适得力,也要做到适度,不可拘泥,不可过火,“勿失中和匀”,过犹不及,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站桩功,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中不静静有动、动中之静是真静.静中之动是真动.动静互根.错综为用。

要做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这一切都要在站桩中去体验,在无力之中求有力,不动之中去求动,这些都要有意念活动。

张志俊太极拳语录集锦(一)---

张志俊太极拳语录集锦(一)---

张志俊太极拳语录集锦(一)---转载自太极大师兄太极理论的典范之作,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陈式、杨式等的练法,供大家学习之。

(一)太极拳有八门劲:掤、捋、挤、按,採、挒、肘、靠。

1、掤劲是太极拳八门劲别之首,它是由内向上向外的劲。

捋劲指双手或单手向一侧和后方运行的劲,“捋”来源于生活,可以想象好似捋树叶,手轻轻拢上,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往下往侧捋叶子,要把叶子捋净,还不能让小分枝伤了手,不让树枝弹回打了脸,实际上太极拳只有两劲:掤和捋。

挤劲是双手或单手及身体其它部位向前下或前上的劲,有涌动的意思。

有人把挤称为掤劲的付劲。

按劲是螺旋向前下的劲为按劲,此劲若水中按瓢,它不翻、不沉、不跑方为真意。

採劲是向下的劲为採劲。

若茶女採茶,似果园摘果,其意只在一瞬间。

挒劲是来回劲,比如你一来,他不来,不来我就回,实质上是弹抖劲。

肘劲是部位劲。

肘有好几面,肘尖是窄面,主打是短劲,寸劲,肘周围部分是宽面,主打长劲。

靠劲是以质量速度取胜,用大部位打击,肩、胸、腹、胯等打击,冲量大。

2、对每个劲的路线和威力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掤要撑、捋要轻、挤要横、按要攻、採要实、挒要惊,肘要冲,靠要崩。

掤劲是靠太极拳特有的训练方法所产生的:一是靠缠丝劲的练习;二是靠对拉拔长的弹性运动,先节节分家,然后达到节节贯串,周身高度协调,产生弹簧劲;三、按公转自转的自然规律;四是通过虚实开合,折叠转换运动和弧线运动的原则。

掤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方向是向外、向下、向前、向上的,但不是向里的。

2、有内撑外抱的感觉。

3、是永远螺旋滚动的,是以肘为圆心,小臂为半径的离心力。

4、它属于缠丝劲的范畴。

如果掤劲作为方位劲是由里向上、向前的离心力。

捋是向后、向下、向侧的一种向心力,那么由掤劲和捋劲组成的劲叫太极劲。

在推手实践中,很多手法都是由多种劲组成的,如掤捋、掤挤、掤採、採捋等等,没有直接向下的劲,实际是这八门劲合到一起的总和即是掤劲,如同一个充足了气的皮球,用脚踩上去,不管踩到何种方位它都会向你的脚产生一个滚动的反作用力,要根据这个原理去理解掤劲。

中国传统体育--武术

中国传统体育--武术
明。这里的刚柔、内与外、动与静、虚与实等都是矛盾着的两个方 面,它们相辅相成,但又同时寓于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
• 美国学者弗里乔夫·卡普拉在其名著《转折点》中写道: "由于东方哲学和宗教传统总是倾向于把精神和身体看 作一个整体,因而东方发展出大量的从身体方面来解 决意识的技术是不足为奇的。这种沉思的方法对治疗 的意义在西方正逐渐被认识到,许多西方治疗家正把 东方的身体作用技术,例如瑜珈、太极和合气道结合 进他们的治疗中。"由此可见,武术中的哲学思想,现 在被西方人士逐渐认识,并正发生着越来越深的影响。
传统体育
——武术
成员:张成利 于跃 孙启恒 李宪辉 窦绪壹 尹宏雨
目录
• 一、民族传统体育 • 二、武术 • 三、武术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 四、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 • 五、结语
一、民族传统体育
• 1.民族统体育,就整个体育运动的项目来说,基本上可
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地区通行的, 如人们常说的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这类运动项 目是由古希腊、古罗马竞技以及欧美娱乐活动项目发展起 来的,有人称这类体育运动为西方体育体系。另一类为东 方不同民族特有的,如我国的导引、太极拳、武术,印度 的瑜伽,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等,都是从各自国家 和民族传统的健身、军事、娱乐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有学 者把这类体育运动称之为东方体育体系。
• 2.中国武术在东南亚各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也很流行。新加坡、
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至今仍保留着精武体育会。
• 3. 1985年在一些国家武术组织的共同倡议下,先后成立了亚洲武术联
合会、国际武术联盟、南美洲武术联合会。
• 4. 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

武术不同形态的关联性研究

武术不同形态的关联性研究

击。 健 身 武 术 对 于 今 天 来 讲 , 要 是 指 流 传 于 民 间 的 传 统 武 术 和 经 过 自己 的情 操 。 主 改 编 的 更 适 合 于 健 身 的 简 单 动 作 武 术 。这些 简 单 的 武 术 动 作 和 套 路 来 22 艺 术 武 术 的价 值 在 于身 心 娱 乐 . 自于 传 统 的 武 术 内容 , 过 科 学 的 研 究 分 析 , 适 合 广 大 人 民群 众 进 经 更 在 艺 术 武 术 中 , 术 作 为 一 种 艺 术 来 表 现 , 要 是 通 过 武 术 的艺 武 主 行 锻 炼 身 体 ,但 这 些 简 单 的 内容 都 是 古 人 研 究 技 击 术 而 总结 出 来 的 , 术 化 表演 , 达 到某 种 效果 或 目的 。 戏 曲 和 影 视 中 , 术 是 为 所 塑 造 来 在 武 动作的本身就反映着武术的技击本质 。 实生活中 , 会还很复杂 , 现 社 寻 的人 物来 服务 的 。 通过 这 种艺 术 武 术 的 手 段 , 完 成 人 物 的 塑 造 和 整 来 找 一 种 自我 防 卫 的 有 效 手 段 已成 为 不 少 人 的愿 望 , 传 统 武 术 的 技 击 个 故 事情 节 , 而 达 到 吸 引 观 众 的 目的 。 艺 术 武 术 主要 的 价值 就 是娱 而 从 术 恰 恰 能 满 足 这 种 社 会 需 要 . 可 以 使 人 们 防 身 制 敌 、 持 正 义 、 备 乐 功 能 。 术 武 术 的 娱 乐 价 值 和 竞 技 武 术 的 娱 乐 价 值 , 可 相 同 而 论 。 它 主 有 艺 不 无 患 , 外 . 击 术 还 能 激 发 人 们 习 武 的 积 极 性 , 强 格 斗 意 识 , 其 竞 技 武 术 是 在 赛 场 上 . 一 定 的 比赛 规 则 的 限 定 下 , 表 现 其 带 来 的 另 技 增 尤 在 来

开合是纲 纲举目张

开合是纲 纲举目张

开合是纲纲举目张作者:张志明来源:《少林与太极》2009年第06期“一开一合,拳术尽矣”。

“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

“一开一合,足尽拳中之妙”。

先贤陈鑫,每逢谈及太极拳中的开合,都情不自禁地用一个“尽”字来充分强调“开合”二字在拳中全面覆盖、一动皆动的重要地位,反复提醒我们这些后来的练拳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开合,紧紧抓住开合不放。

细想也是,不论哪家哪派,不论什么套路,几十式的,一百多式的,虽然动作千变万化、异彩纷呈,但“凡一动之间,势不外伸屈,气不外收放”,非开即合,非合即开,归根结底只有“开合”二势。

“开合”二字,因其总揽一切的全面性和一目了然的简要性,便具有了“纲”的品质和作用。

我们抓住“开合”二字练拳,就像捕鱼人抓住鱼网的总绳(纲)撒网一样,纲举则目张,自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合是太极拳的呼吸。

凡上提、后退等适于吸气的动作为“合”势,属拳术向内的静,属拳势的吸;凡沉落、前进等适于呼气的动作为“开”势,属拳术向外的动,属拳势的呼。

开合是拳者气的收放。

“合便是收,开即是放”(李亦畲)。

凡体外之气通过口鼻、手脚及周身皮肤毛孔向体内收聚为合,凡体内之气通过口鼻、手脚及周身皮肤毛孔向体外释放为开。

“气为劲体,劲为气用”,气的开合就是劲的开(发)合(蓄)。

“炼气化神”,“气足神旺”,气的开合,就是精神气势的开合。

“以心行气”、“意到气到”,气的开合要以心意为先导,所以“意气”二字经常连用。

意气一开,无有不开;意气一合,无有不合。

意气合时,吸气、聚气、提气,以气牵动屈腰收腹,牵动肢体纵向收屈,鼓动肢体横向膨胀。

意气开时,呼气、散气、沉气,腰椎松竖,下撑上顶,催动肢体纵向拉长、横向束敛。

开合是拳势刚柔、化发的动力。

意气合时,体表、四梢之气收合屯聚于体内,使体内之气实而强,体表及四梢之气虚而弱,气弱者势必柔,所以外显的肢体动作轻灵柔和,即陈长兴所说的“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因柔而适于化解对方来力。

陈小旺太极拳要论——太极拳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

陈小旺太极拳要论——太极拳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

陈小旺太极拳要论——太极拳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陈小旺大师,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国际太极拳大师。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

陈小旺大师于1990年远赴国外开拓中国传统武术空间,并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成立《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巡回世界五大洲弘扬太极拳文化。

先生倾毕生之精力致力于太极拳文化的研究、传承与推广工作,并在拳术及理论上为人类贡献了丰硕的成果,即把太极拳由神秘走向科学化。

提出一个运动体系分三种运动形式,即通过丹田前后、左右、上下旋转把全身练成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节节贯穿,一气贯通的运动体系,练拳时本着这个原则来缩小运动当中的误差,为之修身;提出运用阴阳哲学思想平衡心理,缩小思想上的误差达到心理平衡,为之养性;明确提出通过习练太极拳能够达到修身养性的目地之核心理论。

并提出在教学时需要通过三种语言,即讲诉的语言,肢体的语言,手的语言传输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正确的习练方法。

陈小旺先生三十年奔走世界各地,直接或间接受众达千万余人,并医治了无数的身体及心理有疾病和创伤的人。

先生站在真理的高度以身践行,在传承中把太极这千年的文化落定到人的文明习惯当中并为人类贡献了健康的秘籍。

陈小旺大师经过多年练习和研究总结,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总结概括出了太极拳的三种运动方式:第一种运动形式是丹田左右旋转的运动方式。

丹田左右形成了躯干的缠丝,躯干的缠丝影响到肩、肘、手,肩、肘、手,形成缠丝。

这样就形成了丹田、躯干、肩、肘、手的缠丝,丹田旋转影响胯、膝、踝,脚和上肢动作一样,丹田、髋、膝、踝形成下肢的缠丝。

最后形成了以丹田为核心的全身一动全动的旋转缠丝的运动体系。

第二种运动形式是丹田的前后旋转,由前往后或由后往前的胸腰折叠运化,只是前后旋转,带动上下,虽然运动形式不同,但是以丹田为核心这个运动体系不变。

第三种运动形式是丹田既有前后、又有左右的旋转,是介于第一种运动形式和第二种运动形式之间是兼而有之的斜向或是混合一体的运动形式,它不是丹田单独的左右旋转、或是丹田单独的前后或后前旋转,而是既有前后又有左右的运动方式。

非遗视野下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

非遗视野下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

非遗视野下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
李成银;李杉杉;张志成
【期刊名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0)001
【摘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视角,融合历史学、地域文化学等学科理论,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山东非遗拳种为研究对象,对山东武术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传统山东武术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价值,昭示在山东由经济大省向文化大省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李成银;李杉杉;张志成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北京体育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84;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1
【相关文献】
1.非遗视野下的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研究 [J], 李成银;张志成
2.吕梁市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及其传承价值研究 [J], 许薇娜
3.文化生态视野下传统武术的生存价值研究 [J], 谢业雷;李吉远
4.大众传媒视野中的篮球运动文化特征及其多元价值研究 [J], 刘石
5.吕梁市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及其传承价值研究 [J], 许薇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为目的——校园武术改革的路径探究

以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为目的——校园武术改革的路径探究

以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为目的——校园武术改革的路径探

张成志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
【年(卷),期】2022()14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研究应用等方法,对校园武术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小学武术课存在着“文化缺失”的
问题。

在学校中推行“校园武术”的本质是让学生们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武术课堂已经出现“文化缺失”的现状后找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
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法和改革路径,以改善当前校园中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困难的现状。

【总页数】3页(P0135-0137)
【作者】张成志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
【相关文献】
1.传统武术的传承困境与矫正路径研究——以鲁西南地区传统武术为例
2.传统武
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探究3.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传统武术文化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视角4.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基于传统武术文化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视角5.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武术的三重结构

中华武术的三重结构

中华武术的三重结构
买向东
【期刊名称】《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中华武术的结构是"三重"的,包括武艺层面上的"刚、柔合一"、武德层面上的"有、无合一"和武美层面上的"形、象合一".三个层面是互相关联的,凸显了中华武术的"整体性"特色.将中华武术制定为标准套路的负面效应是难以逆料的.【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买向东
【作者单位】福建师大体育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武术伦理的三重张力——基于武术缘起的考察 [J], 封又民
2.中华武术搭起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记“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 [J], 郭琪
3.武术的中华性——以"武技"、"中国(中华)武术"的视角 [J], 马剑;邱丕相
4.中华武术发展方向的重申与再释——对中华武术"申奥"的反思 [J], 王广虎;陈振勇;冉学东
5.中原武术聚浓彩少林·太极耀中华——河南武术"改革开放40年杰出贡献人物"暨河南武术"年度双评"颁奖盛典在郑州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第12期2010年12月搏击·武术科学【武术发展研究】武术三大运动形式关联性阐释张志成(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渊源关系和技击实战的角度,对武术三大运动形式的内在规律和关联进行分析,武术功法是武术三大运动形式高度相联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以技击为核心内容的武术三大运动形式相互联系、相互补益、一脉相承的关系,三者相互借鉴又各自独立,是构成武术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武术功法套路散打反思训练关系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0)12—0022—03作者简介:张志成(1980~),男,硕士。

研究方向:武术发展战略研究。

前言武术包括功法、套路、散打三种运动形式,三者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技击特点,就其本质属性来说,技击性贯穿于武术三种运动形式的始末。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相互联系是事物的普遍性,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因而,武术三大运动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着历史演变、表现方式以及技术内容上不可分离的隐性关系。

从传统意义而言,武术三种运动形式紧密相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三者发展到现在,又有相互独立发展的趋势。

首先是竞技武术套路已走上了竞技舞台,成为注重表现武术审美价值的项目;其次,是作为摈弃了程式化攻防动作,注重实战格斗,独立地发展三十年的搏斗运动-散打;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通过科学的挖掘整理,把一直游离于武术运动之外,且具神秘色彩的民间武术功法运动呈现给世人,武术功法运动的作用开始引起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三大运动形式相关联性的线索和纽带,武术功法、套路、散打既有一定关联性,又相互独立,它们共同构成了形式多样的武术技术体系。

1三大运动形式的穷原竟委传统武术各门派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功法练习内容,其中的功法内容既可独立成部分,同时又是套路和散打的基础和基本功训练内容。

“武术功力”,是指通过武术锻炼获得的运动能力和专门技能所达到的水平。

这种运动能力,既包含有武术运动需要并表现出的专门能力,也包括人体活动的一般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1]武术套路运动员强调手、眼、身法、步的运用,注重神态、柔韧、力量、灵敏、平衡协调能力的训练,而这些锻炼方法技术都能在武术功法中找到。

散打习练者注重身体素质训练和身体各部位能力的训练,如臂功、腰功、腿功和暴发力的训练,因此功力是武术的根基和基础,习武苦练基本功方能提高武术的技击格斗能力和技术。

1.1武术套路与武术功法套路运动是武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它之所以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了技击。

[2]武术功法运动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两晋南北朝之时就有了一些竞赛形式和套路技术。

武术家们把一些功法和格斗技艺通过程式化的方式组合起来,以口诀和秘诀功法为记忆和传承手段,逐渐形成了古代武术套路。

如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载:“学七尺杖术,可以入白刃,取大戟。

”实属不易之举,能“入白刃取大戟”说明当时武术套路也是强调功法的,没有功力的人功夫不会出神入化。

同时,为了使武术套路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娱乐表演性,套路中加掺了具有美感的“花招式”,如《通鉴·晋纪》记载“掷刀空中,高一二丈,以手接之”,这要求感知功敏捷度很高的人才能做到,武术功法内容中有武术感知功的练习,其中眼功练习是发掘视机能和非视觉感知物的锻炼方法,如训练静态观变动、动态观变动等功法练习。

隋唐时期,虽然套路的艺术效果凸显,脱离了军事训练的实用性,但是套路始终是在围绕着习练功法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艺术表达力。

宋元时期,以练武卖艺为职业的民间艺人带动了武术套路的发展,这些艺人大都是继承传统武术功法的高人,功力根基很牢固,如“女飐”在相扑表演前打套子,表明武术套路已经成熟。

明清到民国时期传统武术套路进一步发展,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是传统武术套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原本重视武术功法的传统武术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散打与武术功法散打亦称散手,它还称“相搏”、“手搏”、“卞”、“相”、“拍张”、“手战”、“白打”等。

是现代武术运动形式中的对抗项目。

据《释名》中载:“相搏,搏谓广搏以击之也。

然举手击要,终在扑也”。

古代人非常重视力量的训练,扛鼎、滚磨盘等较劲斗力是当时武术的表现活动之一,较劲斗力其实也是武术功法在力量训练方面的内容。

清末,随着西方列强给国人贴上“东亚病夫”这一标签,从而客观上推动了功法运动的发展,要提高武术格斗技击性,必须要有一定的武术功底,此时武术功法的基础性作用凸显。

现代散打也是为了适应现代体育的特点,在继承传统功法的基础上,体现民族特色性,通过对各个武术门派的自身修炼的功法和格斗上的绝招进行挖掘提炼,科学有效地把攻防技术成功的运用于实战当中,最后形成现在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

如散打是以练习击打力度和抗击打能力为主的运动形式,传统功法练习采用很多训练方法,如打沙袋、踢木桩、练排打等。

从历史发展可看出,武术的各种表现形式,从武术的内涵来看,都围绕着技击性发展,无论与技击直接相关的武术功法和散打,还是具有象征性攻防含义的竞技套路,三者都是以技击为核22DOI:10.13293/ki.wskx.002866心,虽然练习形式各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认定的,武术功法对武术套路和散打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2武术功法有益于武术竞技化的良性发展2.1武术功法与竞技武术套路武术套路如果缺失传统功法习练,那么套路在技术风格上很难有新的突破,无异于舞蹈,武术竞技套路也会因缺乏技击性而丧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

武术功法是武术套路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以下将从平衡动作训练、稳定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几方面来阐释传统武术功法对竞技武术训练方法的参考价值。

2.1.1武术套路的平衡动作训练由于技击特点和技击规律与人体的动态变化相融合,在运动中便展示出许多静止的和活动的平衡、跳跃、跌扑、滚打、折叠、旋转、奔走等技巧。

运动与静止是一对高度相关联的概念,武术运动之美就在于运动动作的动和静的完美结合。

平衡训练在传统武术功法中常见的训练方法就是梅花桩,武术泰斗蔡龙云先生曾把梅花桩比作中国的平衡木运动。

习练者通过在木桩上面走桩来训练肢体的平衡功,现如今逐渐演变成比较简单的,可以不设装置的平衡训练方法,这类方法都截取了传统功法中的桩功方法,如:跳换步提膝平衡训练。

2.1.2武术套路的稳定性训练稳定性训练在套路演练过程中非常重要,一个小小的晃动就会在竞技场上失分,在武术竞赛套路中的评分标准,对套路演练的难度连接动作做了要求,一组“动静连接”或“动动连接”,如动静连接动作:旋风脚360度接马步盘肘,运动员在高速旋转后马步落地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前倾、后仰、跳步等失分动作,所以通过传统武术功法的习练可以加大运动时稳定性。

传统武术功法中对下肢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功法对人的“下盘”要求是落地脚要生根,坐如钟。

习武的入门基本功就是扎马步,扎马步是桩功的一种,马步桩可以加强下盘稳定性。

要求保持静站姿势,虚灵顶劲,肩、背、胸、腰、胯、膝保持放松,呼吸顺畅,下身沉实,两脚抓地,做到意、气、力三者合一。

2.1.3武术套路的柔韧性训练武术套路运动中,要求符合武术动作规格,演练水平达到一定的运动幅度、劲力、节奏,所以动作幅度和力量都直接受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肌肉伸展程度的影响。

因此,柔韧素质是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尤其是运动员肩部和髋部柔韧性的练习,比如做腾空外摆莲动作时,髋部打不开,动作不舒展就会影响套路的整体效果。

燕式平衡也强调髋关节的舒展程度,后腿的高度跟髋部及腰部柔韧有很大关系。

柔功是肢体以某关节为轴进行的屈伸、收展或绕环的运动,传统武术功法中有肩部柔功、髋部柔功、腰部柔功、腿部柔功等锻炼手段,这些锻炼方式可以使武术套路演练彰显刚柔之美。

2.2武术功法与散打训练对抗使散打运动技术不断提高,对抗的源头来自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中的技击特点,对传统武术功法的挖掘整理和科研攻关,它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它还对散打运动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散打这项民族性运动最终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散打是对人体潜能的再提高,然而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并未影响传统功法的发展,传统功法的技术理论也并未被淘汰,它也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别是武术功法在器物层面和技术理论层面都上升到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层次。

武术功法中科学合理的训练技术方法逐渐引起重视,包括散打基础训练原则,身体体能素质如力量(包括耐力)、柔韧、速度等训练。

2.2.1武术功法与散打力量训练对于散打运动员来说,进攻力量和力量的持久性是制胜的关键之一。

力量的强弱和蓄能程度是一个优秀运动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散打运动中应强调硬功功力训练,比如击打能力训练和抗击打能力训练,这两个方面是散打运动员必备的条件,决定散打运动员在实战中的攻与防的能力程度。

硬功内练注重以意、气、力三者的运用,在意识支配下,将全身的劲力集中,从肢体任何部位爆发出的能力。

击打能力表现为运动员的击打程度上,击打程度成为最具杀伤力的技术之一,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击打能力的功法训练尤为重要。

如:(1)打沙包练习。

通过拳和腿部的长期打击练习,能够提高四肢的爆发击打力,该功法练习还能提升习练者的平衡协调力,以及每次击打物体的准确性和最佳距离感。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很显然当进行打沙包功法练习时,作用于沙包上的力会反作用于拳和腿部,打沙包功法练习也可以练习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

(2)打木桩练习。

这是传统武术功法最常见的练习方法之一,通过脚部长期击打木桩,可以提高腿部击打力和腿部关节肢体的抗震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习练者对击打部位硬度的感知性和适应性,长期习练足可一招克敌。

武术硬功可以增强身体的抗击打能力,分为抗击类和增力类。

抗击类包括有局部锻炼的铁沙掌以及锻炼全身的排打功等功法,其外练可以使皮肤避免受伤并承受反作用力的能力。

2.2.2武术功法与散打柔韧训练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以及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拉伸程度。

如果不重视柔韧的练习,比如肩关节活动不开就会影响出拳的灵活性,髋关节柔韧差,出腿力量就会大打折扣,腿部柔韧差就会影响运动员腿部活动范围,摆腿、劈腿动作实战中就会很难奏效。

柔功是武术功法的一种,柔功的内容主要包括肩部柔功、腰部柔功、髋部柔功和腿部柔功等。

柔功的锻炼形式有静压和动转两类。

静压又分为以自身内力进行练习的“主动压”和借助外力进行的“被动压”。

动转是肢体以某关节为轴进行的屈伸、收展或绕环的运动。

柔功练习中,静压和动转两种运动形式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方能获得柔功练习的最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