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海淀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高三语文2018海淀期末微写作分析精校版

微写作【评分类别】一类文:8—10分二类文:5—7分三类文:1—4分第一题【解题】1. 解说并分析“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这句话。
分析作者塑造悲剧人物的必然性、必要性,理解其悲剧效果及悲剧意义。
所谓“暴君”,从人物坎坷命运、悲苦结局上看,作者这样安排,确实有些残忍,是“暴君”。
但人物的坎坷命运、悲苦结局,又是人物性格、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的必然结果,它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
如包法利夫人、祥林嫂,她们是“非死不可”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又不是“暴君”。
2. 从甄英莲、孙兰花、桑提亚哥中选一形象,对作者操控作品中的人物命运进行举例解证。
【存在问题】(1)叙述作品情节,未能表现作者对人物的绝对的操控权。
(2)理解肤浅,未能分析出作者这样创作的价值意义。
(3)对这句话的解说分析较弱,笔力大都放在了举例解证上。
【评分例文】示例1:我认为“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指作家可以操控笔下人物的命运,乃至创作出让读者不愿看到、不忍卒读的命运。
这种命运,正是一部好的作品中,不可缺少的。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穷困潦倒,连马诺林都被迫离开了他。
可是,不把桑提亚哥置于这种困境中,就无从体现出他历经磨难而“磨而不磷”的品格,无以体现老人“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杀死”的硬汉精神。
甚至,连老人出海数天终于捕到了大马林鱼,载回白骨的剧情,也无从设计。
只有做一个“破碎美好”的暴君,才能孕育出动人的“悲剧美”。
(9-10分)示例2:“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作家在创作时,为了突显出自己作品的主题,为了更好地表现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他可以对主人公命运任意操控,使其经历,突显其性格。
比如《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出海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这悲惨的命运正是作者刻意的安排,由此突出桑提亚哥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硬汉精神”。
连续八十四天的漂流捕鱼,始终未曾放弃,这样的情节,令一个坚韧的,绝不轻言放弃的老人形象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来,达到了作者的目的。
海淀区高三期末考试语文微作文解读

事件作文希望您有帮助,海淀区高三期末考试语文微作文解读本文是对于考的作文,供大家参照!剖析:本次海淀区微写作仍旧秉着三一的原,出了三道目,与过去不同样的是,三道目是一在“ 水宣” 一背景之下的,可把保意融入到了的察看之中,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文微作文解。
对照从前渭分明的重视察看“描绘”“抒情”“ ”能力,2015 年海淀区的微写作明重视于用型写作能力的察看,点跟2015 年高考文考大新增的微写作的要求不而合。
我先来看第 1 小,上是幅宣画写一段解。
就要察看到学生的察能力和言运用能力:手和碗的关系,碗的缺口,碗里枯竭的土地与禾苗,以及些意象的寓意等都是同学需要关注的写作要点,高中三年作文《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文微作文解》。
而且,与一般的解不用的是,你解的象是盲人朋友,所以你在写解的程中也要考到盲人的特点,并且注意你自己的用。
第?小可扣分的点很多。
再来看第 2 小,同是一个用性写作。
以委的身份写一段,大家在写的候就要注意委的气,找准的角度如构想、寓意等。
了要求原因充足之外,要求条理清楚,要做到一点,就需要行家文中充足运用关“第一、其次、更重要的⋯⋯”等,自己的得井井有条、性。
作文分享事件作文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最后是第 3 小题,也是最出新的一题,以土地和禾苗的语气来劝告人们,与大作文中的第二题几乎是同一个出题思路。
察看学生的创新能力,估计选这个的学生很多,但写得有“传染力”就需要运用必然的修辞手法,干巴巴写来必然是不能够的。
大家必然注意到了第3 小题后边括号内的文字“能够写诗歌”,昨天上午东城的小作文也是能够写诗歌哦,这不能够不说是一个新的信号。
真能写出合适诗歌的学生,赋分应当会偏高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话题作文分享。
高三试题—2018~2019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现代文阅读
5. 【答案】(1)B (2)C (3)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这一成语准确形象地概括了黄土高原丰收季节的奇异景 象:既体现出黄土高原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繁杂色彩,又表现出其参差错落、杂乱无章的风貌。 (4)①“一”字“人”字描写大雁在天空中向前飞翔、奋进高歌的姿态,表现出大雁虽饱尝艰辛却奋 力追求幸福的品格。②“一”字“人”字是汉字中最古老、最常见、最常用的字,其中蕴含了中 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创造力,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③“一”字像地平线(像大地),是一 切物事的初始,“人”有灵魂、有意志、顶天立地,它们共同体现了人在大地上迎接挑战、创造 幸福生活的执着顽强、坚定乐观的精神。 (5)① “秋的文章”表现了大地丰收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图景。②“秋的文章”由辛 勤耕耘的劳动者创作,蕴含着劳动者的创造智慧③“秋的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迎接挑 战,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精神。④“秋的文章”具有激励、鼓舞人心的力量,值得被记载传承。
3. 【答案】(1)壮观 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2)全诗描绘了一个乐观旷达、不与世俗纷争、醉心山水的词人形象。上阙“神光牛背”“一笑”等 看出诗人不计他人议论和岁月流逝,乐观旷达;下阕“梦想佳处”“伴我醉时吟”等看出诗人醉 心山水、远离世俗。
(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为什么一定要丝竹管弦的演奏呢,山水之间自有清新、清净的声响。其中丝竹 代指尘俗,以此劝勉朋友不要耽于世俗追求,应该寄情山水,远离世俗。
古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阅读
2. 【答案】(1)B (2)D (3)然而糊涂的人说:“满足(自己的)利益、欲望,以此来厚待自己。” (4)精气是指人不为利益、欲望等外物所改变的品格(人格、操守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及利国 利民的担当精神。 (5)作者从“日月天星”各自一刻不停的运转,担负平衡四季、生长万物的重任,悟得人之君子应学 而不止(自强不息、死而后已),以担当使万世太平、为众生谋福利的重任。 (6)示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说君子要肩负责任勇往直前,在社会下滑时针砭时 弊,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这样才能在洪流中引领正确的航向,也能影响更多的人来为国为 民而有所担当。
高中语文海淀2018高三期末记叙文分析

即使符合题意,立意亦有高下——
坚持就是胜利 有付出才有回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廉价成功学对身心的戕害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人生不宜如此精确 光鲜的成功外表与空虚的内心世界 忙碌造就肤浅,全面导致平庸。
……
故事,故事,故事——
想法与能力 转化与呈现 出发点与落脚点 关联度与粘合度 想象力与创造力 叙事与描写 主干与枝叶 场景设置
关于“题意”的理解与追问——
依据所供材料,推断预判一个人未来的走势及结局。 一个“无缝衔接”的人生运作方式,10年后会造就怎样的人生?是走向成 功,还是沦为平庸?是不食人间烟火,还有走向平凡而丰盈的人生?…… 走向成功的因素:自律,勤奋,持之以恒,对成功的渴望…… 沦为平庸的因素:忙碌,无暇反思,碎片化学习,深陷虚拟网络世界,缺 乏生活直接体验……
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 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 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 时间,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 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分享,然后进入梦乡……
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展开想象,以 “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 故事完整,描写合理。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期末记叙文讲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 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 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 时间,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 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分享,然后进入梦乡……
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展开想象,以 “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 故事完整,描写合理。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2019海淀高三期末语文试题与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2019.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然而,新闻不是爽文。
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
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
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
2019年海淀高三一模末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9年海淀高三一模语文作文题目解析爱智康雷雪老师刚刚火热的海淀区的一模试卷到手了,看见作文类型的时候,有些小小的吃惊。
吃惊不是在于题目有多难,而是在于形式出现了一些变化。
而这种变化则觉得有些尴尬了,今年海淀一模两篇作文,不在是十分明确的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
而都变成了自定文体,也就说,这两篇都你自己决定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
从题目来看,这两篇作文有一定的偏向,但是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向两种文体发展。
先看看第一道作文题第一道作文题干材料比较短,题干其实可以分为句话。
第一部分是“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化险为夷的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
”那么到此,首先这是提供了此则作文写作的背景介绍以及原因,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是为何会出现的;其次,提出了“化”这个主题,并且是说明了化是“化险为夷”,也就是界定了化是什么类型的;第二个部分是“化,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是化腐朽为神奇…”。
那么这个则是可以是对前面的化险为夷的略显具体的说明。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这种化是将不好的“险”化为好的“夷”。
那么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亦或是水平较高的学生想写成的散文,都必须遵循的就是第一要写出化的过程,第二一定要写“险”,也一定要写“夷”。
从这两点看来,记叙文和散文跟议论文相比,要好操作一些。
再看看第二个作文题第二个题目的题干则是比较长,属于多个事例的排比,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之罗列,而是需要分析其中的内容和逻辑。
但是首先但看第一个和第二个事例难以看出出题人选择这个事例要表达什么。
但是后面有一个总结式的语句,引用的是歌词,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浪花,祖国是大海,浪花和大海紧密相连,祖国是我们的依托,我们是祖国的赤子。
此时,我们就知道了,前面事例是围绕着祖国和我们在谈。
那么这会,分别从事例中我们就可以懂了:一百多年,因为祖国弱,所以我们呆滞木讷;当今中国,因为祖国发展,所以我们幸福开心;外交部上,因为祖国现在发展了,所以可以维护我们的权益;但是中东国家,则是因为祖国弱,所以没有发言权,这些事例都从正面或者反面的角度说明祖国的实力、发展与我们的关系。
精品解析: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9.5一、实用类文本,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路遥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把目光投向变革中的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情感与命运。
他用生命所建构的文学世界,呈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也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路。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主要反映1975年到1985年城乡广阔的社会生活。
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说:“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人的生存与生活状态。
作品中将要表露的对某些特定历史背景下政治事件的态度,看似是作者的态度,其实基本应该是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物的态度,作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真正体现巴尔扎克所说的书记官’的职能。
”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方式,要求路遥一丝不苟、全方位地占有资料,熟悉所书写时代的特征与气质。
路遥用6年左右的时间,潜心..阅读了一百多部长篇小说,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农业、工业、科技、商业等方面的书籍,还翻阅过这十年间的各类报刊杂手指头翻烂了,就缠上胶布翻。
他屡.次.重返陕北故乡,深入到工矿企业、学校、集镇等地,进行生活的“重新到位”,加深对农村、城镇变革的感性体验。
应该说,路遥在动笔创作这部“宏大叙事”的作品前就做足了功课。
但路遥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当时被文学评论界认为“过于陈旧”。
在新的文学潮流面前,路遥并没有选择迎合,而是坚定地固守传统。
路遥所以执拗..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按他的说法:“生活和题材决定了我应采用的表现手法,文学的‘先进’不是因为描写了‘先进’的生活,而是对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描绘。
在中国这种一贯的文学环境中,独立的文学品格自然要经受重大考验。
高三语文2018海淀期末微写作分析精校版

微写作【评分类别】一类文:8—10分二类文:5—7 分三类文:1—4 分第一题【解题】1.解说并分析“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这句话。
分析作者塑造悲剧人物的必然性、必要性,理解其悲剧效果及悲剧意义。
所谓“暴君”,从人物坎坷命运、悲苦结局上看,作者这样安排,确实有些残忍,是“暴君”。
但人物的坎坷命运、悲苦结局,又是人物性格、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的必然结果,它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
如包法利夫人、祥林嫂,她们是“非死不可”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又不是“暴君” 。
2.从甄英莲、孙兰花、桑提亚哥中选一形象,对作者操控作品中的人物命运进行举例解证。
【存在问题】(1)叙述作品情节,未能表现作者对人物的绝对的操控权。
(2)理解肤浅,未能分析出作者这样创作的价值意义。
(3)对这句话的解说分析较弱,笔力大都放在了举例解证上。
【评分例文】示例1:我认为“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指作家可以操控笔下人物的命运,乃至创作出让读者不愿看到、不忍卒读的命运。
这种命运,正是一部好的作品中,不可缺少的。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穷困潦倒,连马诺林都被迫离开了他。
可是,不把桑提亚哥置于这种困境中,就无从体现出他历经磨难而“磨而不磷”的品格,无以体现老人“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杀死”的硬汉精神。
甚至,连老人出海数天终于捕到了大马林鱼,载回白骨的剧情,也无从设计。
只有做一个“破碎美好”的暴君,才能孕育出动人的“悲剧美” 。
(9-10 分)示例2:“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作家在创作时,为了突显出自己作品的主题,为了更好地表现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他可以对主人公命运任意操控,使其经历,突显其性格。
比如《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出海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这悲惨的命运正是作者刻意的安排,由此突出桑提亚哥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硬汉精神” 。
连续八十四天的漂流捕鱼,始终未曾放弃,这样的情节,令一个坚韧的,绝不轻言放弃的老人形象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来,达到了作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19年海淀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爱智康雷雪老师
刚刚火热的海淀区的期末试卷到手了,看见作文类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吃惊。
相对于期中考试而言的图画作文来说,此次作文的类型还是比较常规的。
但是细看一下,尤其是议论文体裁的作文,涉及到哲学的内容了,真的会跟哲学相关吗,这肯定不简单。
翻看了以往的期末考卷的作文题,还没有哪次的题目会如此鲜明的提出与哲学相关,对于此次据说难度不设置上限的海淀期末语文考试,学生们是否能够在已有的知识上灵活运用,且看下面分解。
先看看第一道作文题
第一篇是一则议论文,题干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那么到此,这部分是提供了此则作文写作的背景介绍以及原因,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是为何会出现的;第二个部分是“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这句话,以及“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那么这部分则是这篇作文的重点部分。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就是对“学以成人”的解释,那么“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论点了。
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学以成人的解释,更是给我们写这篇作文提供了解释,它告诉我们,中心论点就是这个,我们需要解释证明这句话。
这种出题形式不禁让我想起来了2018年的北京高考作文,也是命题作文,也是前面简单的题干材料告诉我们出此题的原因。
但是高考作文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心论点,需要学生自己推导出文章重点是什么来。
如此看来,在审题方面,这次议论文写作并不难。
但是十分切合考试重点,我们经常说“成才之前,必须先成人”,这句话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如何成人。
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个阶段是我们逐渐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观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成人”的重点阶段。
但是审题立意不难,对于内容的理解就比较难了。
既然中心论点是“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那么首先对这句话有清晰的认知。
首先何为名副其实的人,这是需要大家理解的。
对于名副其实的理解,是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那么这个名肯定不是名声,而是名义,那么名副其实的人也就是在回答怎样才算是一个人。
人有着思维、有着理智、有着礼仪、有着道德……这些都是人与动物、植物等之间最大的区别。
这些我们可以选择这些来解释“名副其实”,然后解释说明,为什么学习让我们成为有着这些的人。
结合命题,结合这句话,学习和名副其实的人就是这篇作文的关键词,所有的内容架构都必须围绕着这两个关键词。
看看对“名副其实的人”的解释,我们就知道,这个出题方向其实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当今时代,我们提出要“立德”,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培养,要提升公众道德,在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中,提出“只有立心立德才能立功立言”,现在“立德”成为青少年培养的重点目标,也是做人的前提,也是我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的前提。
那么更高一级,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的德可以不仅仅是正确的三观和高尚的道德,也需要有创新力,有思考能力,也可以有“以身许国”的信念、信仰……这些在之前进行素材积累写作中给学生练习过,如果对此方面有所涉及的学生此次议论文写作可以有话可说,可以写出深度来。
再看看第二个作文题
第二篇作文是记叙文写作,也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是“2035年,我们来相会”,一
看题目就是知道是一篇想象类作文的写作;再看题干材料,由三个排比句组成,是伟大祖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里程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加油站,也是现在18岁,到2035年正值“而立之年”的学生们可以回首往事,展望未来的时期。
那么我们可以写什么,可以写当时我们祖国的在现代化建设上的成就,可以写我们基于发展现代化的强国体现,也可以写我们对往事的回首,对未来的展望。
不难看出,其实这与2018年高考作文的议论命题十分相似,考察的学生对祖国这些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感知和展望。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那么在这个大主题下,我们既需要了解这40年来祖国在现代化建设上的成就,也需要从我们自身出发,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所感知。
同时,我们也更应该对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信心,我们相信按照这样的步伐,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样的主题,不得不说,与时代脉搏有一次紧密相扣了。
再看看题目要求,“想象合理,叙事有波澜,有细节描写”,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写故事,故事里有波澜,也就是有起伏,有高潮和低谷,同时还要有细节描写。
有着波澜,有着细节描写的故事才能吸引人,这个写作要求就比仅仅要求有想象,又高了一个层级了。
如果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了解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又能擅于发挥想象写故事的同学就有较大优势了。
总而言之,这两道作文题其实内容并不是很难,难的是没有对时事有了解,对热点有感悟,对时代有认知,能够紧跟时代脉搏,能否具有开阔的视野。
结合这两道作文题,发现海淀区还是做到了模仿高考,紧扣时代脉搏,关注时代热点,着眼个人国家。
这次考试也给同学们一个提醒,那就是放眼开去,关注时代,紧扣时代脉搏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