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时第5章5.3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课程介绍1.2 地籍测量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3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与作用1.4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二章:地籍控制测量2.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与意义2.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与技术2.3 地籍控制测量的成果与应用第三章:地籍要素测量3.1 地籍要素测量的概念与内容3.2 地籍要素测量的方法与技术3.3 地籍要素测量的成果与应用第四章:地籍图件编制4.1 地籍图件的概念与类型4.2 地籍图件的编制方法与技术4.3 地籍图件的成果与应用第五章:地籍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5.1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概念与意义5.2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5.3 地籍测量数据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第六章:地籍权属调查6.1 地籍权属调查的概念与意义6.2 地籍权属调查的内容与方法6.3 地籍权属调查的程序与要求6.4 地籍权属调查的成果与应用第七章:地籍变更测量7.1 地籍变更测量的概念与意义7.2 地籍变更测量的类型与原因7.3 地籍变更测量的方法与技术7.4 地籍变更测量的成果与管理第八章:地籍信息系统8.1 地籍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8.2 地籍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8.3 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8.4 地籍信息系统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应用第九章:地籍测量法律法规与规范9.1 地籍测量法律法规概述9.2 地籍测量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9.3 地籍测量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9.4 地籍测量法律法规的遵守与权益保护第十章:地籍测量实践与应用案例10.1 地籍测量实践概述10.2 地籍测量应用案例分析10.3 地籍测量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0.4 地籍测量实践的总结与展望第十一章:地籍测量学与现代技术11.1 地籍测量学与现代技术的关系11.2 地籍激光扫描技术11.3 地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11.4 地籍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第十二章:地籍测量的精度与误差分析12.1 地籍测量精度的概念与表示12.2 地籍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12.3 地籍测量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2.4 地籍测量精度的提高与控制第十三章:地籍测量安全与职业素养13.1 地籍测量安全的重要性13.2 地籍测量安全的风险与预防13.3 地籍测量员的职业素养要求13.4 地籍测量伦理与责任第十四章:地籍测量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14.1 地籍测量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14.2 地籍测量项目的计划与组织14.3 地籍测量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手段14.4 地籍测量项目成果的评价与验收第十五章: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15.1 地籍测量学发展的新趋势15.2 地籍测量学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15.3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扩展15.4 地籍测量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地籍测量学的定义、任务、作用及其基本原理与方法。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的定义与意义解释地籍测量的概念阐述地籍测量的重要性1.2 地籍测量的目标与任务描述地籍测量的目标列举地籍测量的任务1.3 地籍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测量的常用方法探讨地籍测量的新技术第二章:地籍控制测量2.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含义列举地籍控制测量的分类2.2 地籍控制测量的设计与实施探讨地籍控制测量的设计要点阐述地籍控制测量的实施流程2.3 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与精度评价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讨论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评价指标第三章:地籍细部测量3.1 地籍细部测量的概念与任务解释地籍细部测量的含义列举地籍细部测量的任务3.2 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细部测量的常用方法探讨地籍细部测量的新技术3.3 地籍细部测量的设计与实施探讨地籍细部测量的设计要点阐述地籍细部测量的实施流程第四章:地籍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4.1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阐述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步骤4.2 地籍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解释地籍测量数据的误差来源探讨地籍测量数据的误差处理方法4.3 地籍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介绍地籍测量数据分析的方法讨论地籍测量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五章:地籍测量成果的应用与管理5.1 地籍测量成果的应用领域列举地籍测量成果的应用领域探讨地籍测量成果在各个领域的贡献5.2 地籍测量成果的管理与维护解释地籍测量成果的管理意义阐述地籍测量成果的管理与维护方法5.3 地籍测量成果的更新与发展探讨地籍测量成果更新的必要性讨论地籍测量成果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地籍测量仪器与设备6.1 地籍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地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解释地籍测量仪器的关键部件6.2 常见地籍测量仪器与设备列举常用地籍测量仪器与设备讨论各种仪器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6.3 地籍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阐述地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介绍地籍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措施第七章:地籍测量的法律、法规与标准7.1 地籍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列举我国地籍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解释法律法规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应用7.2 地籍测量标准与规范介绍地籍测量标准与规范的分类阐述地籍测量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7.3 地籍测量法规、标准的实施与监督讨论地籍测量法规、标准的实施方法探讨地籍测量法规、标准的监督与检查机制第八章:地籍测量实习与实践8.1 地籍测量实习的目的与要求解释地籍测量实习的意义阐述地籍测量实习的要求与目标8.2 地籍测量实习的内容与过程列举地籍测量实习的主要内容描述地籍测量实习的具体过程探讨地籍测量实习的反馈与改进措施第九章:地籍测量的发展趋势9.1 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地籍测量技术未来的创新点9.2 地籍测量应用领域的拓展阐述地籍测量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讨论地籍测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3 地籍测量教育与人才培养分析地籍测量教育现状与问题探讨地籍测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地籍测量成功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籍测量项目的成功经验10.2 地籍测量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列举地籍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地籍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案10.3 地籍测量实践与创新阐述地籍测量实践中的创新举措讨论地籍测量在未来发展中的新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地籍测量学概述地籍测量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地籍测量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地确权、土地利用、土地估价等方面的重要性。
不动产测绘之地籍控制测量介绍课件
土地规划
确定土地用途:根据土地性质和规 划要求,确定土地用途和开发强度
土地分区: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 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土地布局:根据土地分区和规划要 求,确定土地布局和空间结构
土地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土地开发与利用
目录
01. 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0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 03. 地籍控制测量的实施 04. 地籍控制测量的应用
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
地籍控制测量是一种用于确定土地位置、面积和权属 的技术手段。
地籍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为土地管理、规划、开发和利 用提供基础数据。
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部 分。
03
地籍细部测量:测量地籍 要素,如土地边界、土地 面积、土地用途等
04
地籍变更测量:测量地籍
要素的变化,如土地用途
变更、土地面积变化等
控制网的布设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控制网的类型: 平面控制网和 高程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的布 设:采用GPS测 量、全站仪测量 等方法,建立控 制点
手持式GPS: 适用于野外、 快速、小范围 测量任务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测量区域:明确测量范围,了解地形地貌
2
收集资料:收集已有的地形图、地籍图等资料
3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方法、仪器设备、人员安排等
4
准备仪器设备: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是否需要校准
5
培训人员:对参与测量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A
土地规划:地籍控制测量 为土地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内容、目的和意义。
掌握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1.2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土地、地籍、地籍测量等基本概念。
地籍图、地籍簿册、地籍档案等基本内容。
1.3 地籍测量学的作用与意义地籍测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2.1 测量学基本原理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2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任务。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3 地籍测量学的数学基础测量坐标系、地籍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第三章:地籍测量学的仪器与工具3.1 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基本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2 地籍测量学的常用工具与设备测距仪、测角仪、水准尺、钢卷尺等基本工具。
测量车、无人机、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测量设备。
3.3 测量仪器的校准与维护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
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第四章:地籍控制测量4.1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目的和任务。
地籍控制测量在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4.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与技术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PS测量等。
地籍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实施步骤。
4.3 地籍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地籍控制测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地籍控制测量数据的平差与精度分析。
第五章:地籍细部测量5.1 地籍细部测量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地籍细部测量的定义、目的和任务。
地籍细部测量在土地登记、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5.2 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与技术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解析测量、光电测距、全站仪测量等。
地籍细部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实施步骤。
5.3 地籍细部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地籍细部测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五讲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调查:依照国家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基本情 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 记、核发土地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宗地权属状况调查 界址调查 宗地草图 地籍调查表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
地 籍 测 量 学
权属调查
地籍 调查
(2)坐标表示方式 无论3°或6°带,每一投影带形成一个独立的坐标系, 为了使横坐标y不出现负值,即在每带的横坐标上加500 km,相当于“每带的纵坐标轴要西移500 km”。 为了指明该点属于何带,还规定在横坐标y值之前,要 写上带号。 未加500km和带号的横坐标值称为自然值,加上500km和 带号的横坐标值称为通用值。
坐标系中差值很小
§5.2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地籍测量中,地籍图件需要用平面表示,界址点 坐标也是平面坐标,因此,存在将球面上的点转换到平 面上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高斯投影。 1、高斯投影的基本概念
高斯投影:又称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是德国测量学家高斯
于1825~1830年首先提出的,1912年,德国测量学家克吕格 推导出实用的坐标投影公式,又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1 40000
50
1 32000
100
1 8100
测
150
1 3600
绘 工
160
1 3170
程 学 院
∆S2/S
1 1 810000 200000
量 学
地
籍
测
§5.3
∆S太大引起的不便
坐标系统的选择
实测平距要归算到高斯平面上才可以进行计算 用高斯坐标反算的距离要化算成实地距离才可用于放样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S/S<1/40000 里 即 <2.5cm/公
3、地籍控制测量
β =110010′06′′
3
+1.44 +1.54 -3.79
A β 4
β3
β
β1
β2
1
2
M
fβ = +48′′
∆h = −0.05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的任务: 内业计算的任务: 1、根据观测值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2、检查观测中是否存在错误观测值 、 3、评价观测质量是否合格 、
(1)闭合导线
1
第三步: 计算坐标增量
∆X AB = SAB cosαAB ∆YAB = SAB sin αAB
X
αAB
XB SAB
α3A (∆X3A,∆Y3A)
3
α23 ∆X , ∆Y ) ( 23 23
B
∆X AB
A
β
A
YA XA ∆Y
AB
M
αA1
SA1
(∆X12, ∆Y12)
α12
2
1 (∆XA1, ∆YA1)
O
YB
Y
第四步: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并调整
理论值 ∑∆X理 = 0 ∑∆Y理 = 0 闭合差 f X = ∑∆X理 − ∑∆X算
fY = ∑∆Y理 − ∑∆Y算
3
′ (∆X3A , ∆Y3A ) ′
′ ′ (∆X23 , ∆Y23)
A
M
′ ′ (∆X A1 , ∆YA1)
2
′ ′ (∆X12 , ∆Y12 )
2、地籍控制作用
地籍控制作用
控制是地籍图的数学基础, 控制是地籍图的数学基础,关系到界 址点的精度等带全局性技术环节。 址点的精度等带全局性技术环节。
测绘要求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学的定义解释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强调地籍测量学的重要性1.2 地籍测量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地籍测量学的发展历程讲解地籍测量学的重要里程碑1.3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阐述地籍测量学的核心任务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第二章:地籍控制测量2.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强调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性作用2.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讲解地籍控制测量的具体操作步骤2.3 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强调数据处理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重要性第三章:地籍要素测量3.1 地籍要素测量的概念解释地籍要素测量的定义强调地籍要素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3.2 地籍要素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要素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讲解地籍要素测量的具体操作步骤3.3 地籍要素测量的数据处理解释地籍要素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强调数据处理在地籍要素测量中的重要性第四章:地籍图的绘制4.1 地籍图的概念解释地籍图的定义强调地籍图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4.2 地籍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讲解地籍图的具体绘制步骤4.3 地籍图的应用解释地籍图的应用领域强调地籍图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第五章:地籍测量学的应用5.1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地籍测量学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性5.2 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讲解地籍测量学在不同行业中的作用5.3 地籍测量学的发展趋势阐述地籍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强调地籍测量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六章:地籍测量学中的仪器与设备6.1 地籍测量常用仪器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基本仪器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6.2 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介绍地籍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常用的软件工具讲解如何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6.3 地籍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分析现代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强调新型仪器和设备对地籍测量学的意义第七章:地籍测量学中的误差理论与分析7.1 误差理论基本概念介绍误差的基本概念,包括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解释误差理论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7.2 误差分析与处理方法讲解地籍测量中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介绍误差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方法7.3 提高地籍测量精度的措施阐述如何减少和消除误差,提高地籍测量精度强调误差控制在地籍测量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地籍测量学中的法律法规与规范8.1 地籍测量相关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地籍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讲解地籍测量活动应遵守的法律法规8.2 地籍测量规范与技术标准介绍地籍测量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讲解地籍测量中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8.3 地籍测量中的法律责任与伦理分析地籍测量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法律责任问题强调地籍测量人员应遵守的职业伦理道德第九章:地籍测量学实际操作案例分析9.1 地籍控制测量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地籍控制测量的实际操作案例讲解案例中采用的方法、技术和经验教训9.2 地籍要素测量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地籍要素测量的实际操作案例讲解案例中采用的方法、技术和注意事项9.3 地籍图绘制与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地籍图绘制和应用的实际操作案例第十章:地籍测量学的发展与展望10.1 地籍测量学的研究进展阐述地籍测量学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动态介绍地籍测量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10.2 地籍测量学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地籍测量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讲解地籍测量学在未来发展中的机遇和前景10.3 地籍测量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地籍测量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和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地籍测量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任务解析:地籍测量学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任务对于深入学习地籍测量学至关重要。
地籍测量教学大纲
1
2
2
1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1
2
2
2
20
16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籍与地籍测量 第二节 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历史 第三节 地籍测量学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地籍的含义、功能、分类。难点是根据测量发展历程来理解地籍测量学科的发展。 第二章 土地权属调查
第一节 土地权属 第二节 土地划分与编号 第三节 土地权属调查
415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我国土地权属的性质及其权属单位。难点是宗地草图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第四节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难点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第四章 土地等级调查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土地性状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第四节 土地税收情况调查 本章重点、难点:理解等级调查的相关知识。 第五章地籍控制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地籍测量坐标系 第三节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依据地籍测量测量的要求布设控制网。难点是不同方法的控制网如何选择?经济性如何? 第六章 GPS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静态测量 第三节 RTK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 GPS 测量的基本原理。难点是 GPS 静态基线解算,尤其是网络 RTK 的应用。 第七章 界址测量 第一节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第二节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第三节 用高精度摄影测量方法加密界址点坐标* 第四节 勘界测绘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界址点的测量方法。难点是勘界测绘。 第八章 地籍图测绘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地籍图的测制 第三节 宗地图的测制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地籍图的测制、宗地图的测制。 第九章 土地面积量算 第一节 土地面积测算方法 第二节 土地面积测算与平差 第三节 土地面积测算程序与统计 第四节 城镇宗地面积测算的项目及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地面积的测算方法;难点是土地面积的平差。 第十章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变更界址测量 第三节 界址的恢复与鉴定 第四节 土地分割测量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变更界址测量。难点是界址的恢复与鉴定。 第十一章 数字地籍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地籍测量》课程笔记
《地籍测量》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地籍概述1. 地籍的定义与意义地籍是一种官方记录,它详细记载了土地的属性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界限、面积、质量、权属状况和土地利用状况等。
地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土地产权的合法权益,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益。
- 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 作为政府征收土地税费和实施土地政策的依据。
2. 地籍的分类地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进行分类:- 按照管理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地方地籍。
- 按照内容分为:综合地籍和专题地籍。
综合地籍包括所有土地的属性信息,而专题地籍则针对特定目的,如林业地籍、农业地籍等。
3. 地籍的基本组成地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地籍簿册:记录土地属性信息的簿册。
- 地籍图:展示土地边界、位置和权属关系的图形资料。
- 地籍档案:包括地籍簿册、地籍图和其他相关文件。
二、地籍测量1. 地籍测量的定义与目的地籍测量是利用测绘技术对土地的物理和属性特征进行测定和记录的过程。
其目的包括:- 确定土地的边界和位置。
- 测量土地的面积和形状。
- 记录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
- 为地籍管理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2. 地籍测量的任务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 进行地籍调查,收集土地权属、界址和用途等信息。
- 实施地籍控制测量,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
- 测量地籍要素,包括界址点、地形点等。
- 绘制地籍图,直观展示土地的权属和利用状况。
- 处理和分析地籍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地籍测量的内容地籍测量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
- 地籍控制测量: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为地籍要素测量提供基准。
- 地籍要素测量:测量界址点、地形点等关键地籍要素。
- 地籍图测绘: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地籍图。
- 地籍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整理、分析和入库。
三、现代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1.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GPS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广泛应用于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测量。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学的定义解释地籍测量学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1.2 地籍测量学的历史发展简述地籍测量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地籍测量学的重要里程碑和成就1.3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阐述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列举地籍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1.4 地籍测量学的应用领域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地籍测量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2.1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地籍、地块、地籍图等基本概念强调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参数和单位2.2 地籍测量学的坐标系统和基准面介绍地籍测量学中使用的坐标系统和基准面解释坐标转换和基准面转换的原理和方法2.3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测量方法介绍地籍测量学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解释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2.4 地籍测量学的误差理论和精度评价介绍地籍测量学中的误差理论和误差传播解释精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第三章:地籍控制测量3.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地位3.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解释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3.3 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评价指标和方法3.4 地籍控制测量的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籍控制测量案例强调地籍控制测量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四章:地籍细部测量4.1 地籍细部测量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地籍细部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地籍细部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4.2 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解释地籍细部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4.3 地籍细部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介绍地籍细部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解释地籍细部测量的精度评价指标和方法4.4 地籍细部测量的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籍细部测量案例强调地籍细部测量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五章:地籍测量学的前沿技术5.1 地籍激光扫描技术介绍地籍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地籍激光扫描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优势5.2 地籍摄影测量技术介绍地籍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地籍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作用5.3 地籍遥感和遥测技术介绍地籍遥感和遥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地籍遥感和遥测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性5.4 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强调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地籍测量学数据处理与分析6.1 地籍测量数据的预处理解释地籍测量数据预处理的目的和内容介绍地籍测量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技术6.2 地籍测量数据的平差与优化阐述地籍测量数据平差的目的和方法介绍地籍测量数据优化技术及其应用6.3 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评价解释地籍测量成果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介绍地籍测量成果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技术6.4 地籍测量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介绍地籍测量数据计算机处理的方法和工具强调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应用第七章:地籍图的编制与使用7.1 地籍图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地籍图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地籍图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性7.2 地籍图的编制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图编制的方法和技术解释地籍图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7.3 地籍图的应用与管理阐述地籍图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介绍地籍图管理的方法和制度7.4 地籍图数字化与地籍信息管理介绍地籍图数字化的方法和意义强调地籍信息管理在现代土地管理中的作用第八章: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8.1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确权中的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确权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确权项目中的应用案例8.2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登记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登记中的重要性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登记项目中的应用案例8.3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土地估价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估价项目中的应用案例8.4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规划与管理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合作与标准化方面的进展9.1 地籍测量学国际合作的意义与成果阐述地籍测量学国际合作的意义和成果介绍地籍测量学国际合作的重要组织与项目9.2 地籍测量学国际标准与规范解释地籍测量学国际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介绍地籍测量学国际标准与规范的主要内容9.3 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土地管理中的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土地管理项目中的应用案例9.4 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城市规划与管理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十章: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10.1 地籍测量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分析地籍测量学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0.2 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和内容阐述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介绍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主要方法和手段10.3 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实践与案例介绍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成功案例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10.4 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在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单位坐标系统和基准面的理解和转换测量方法和仪器使用的实际操作难点环节1:坐标系统和基准面的转换不同坐标系统和基准面的转换方法转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和解决办法重点环节2: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的实际操作难点环节2: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误差理论和误差传播的理解精度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实际应用重点环节3: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地籍细部测量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地籍细部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的实际操作难点环节3:地籍细部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实际案例分析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方法的灵活运用重点环节4:地籍测量学的前沿技术地籍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地籍摄影测量技术和地籍遥感和遥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地籍测量学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展望难点环节4:地籍测量学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前沿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前沿技术在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全文总结和概括:。
地籍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地籍测量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地籍的定义和含义:定义:(1)国家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
(2)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土地清册: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土地统计册地籍五要素: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状况2.图、数、表:“图”是指地籍图,即用图的形式直观的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直接按的相互位置关系,包括分幅地籍图、专题地籍图、宗地图等。
“数”指地籍数据,即用数的形式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
“表”指地籍表,即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
3.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分,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特点和任务分,可分为初始地籍、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可分为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4.地籍功能:⑴地理性功能;⑵经济功能;⑶产权保护功能;⑷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决策功能;⑹管理功能。
5.地籍测量的定义和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能。
具体内容为:(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6.地籍测量的特点:(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学的定义解释地籍测量学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地籍测量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地籍测量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地籍测量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阐述地籍测量学的重要里程碑和成就1.3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概述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列举地籍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1.4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讲解地籍测量学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第二章:地籍控制测量2.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性2.2 地籍控制测量的目标和任务概述地籍控制测量的目标和任务讲解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要求和指标2.3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阐述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估2.4 地籍控制测量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籍控制测量实例讨论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应用和价值第三章:地籍要素测量3.1 地籍要素测量的概念和内容解释地籍要素测量的定义和范围强调地籍要素测量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性3.2 地籍要素测量的目标和任务概述地籍要素测量的目标和任务讲解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要求和指标3.3 地籍要素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要素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阐述地籍要素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估3.4 地籍要素测量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籍要素测量实例讨论地籍要素测量成果的应用和价值第四章:地籍图件编制4.1 地籍图件编制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地籍图件编制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地籍图件编制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性4.2 地籍图件编制的目标和任务概述地籍图件编制的目标和任务讲解地籍图件编制的主要要求和指标4.3 地籍图件编制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图件编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阐述地籍图件编制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估4.4 地籍图件编制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籍图件编制实例讨论地籍图件编制成果的应用和价值第五章:地籍测量学的应用5.1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领域5.2 地籍测量学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领域5.3 地籍测量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领域5.4 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重要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领域第六章:地籍测量学的前沿技术6.1 地籍激光扫描技术介绍地籍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阐述地籍激光扫描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6.2 地籍遥感技术解释地籍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强调地籍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应用和前景6.3 地籍地理信息系统介绍地籍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阐述地籍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作用6.4 地籍测量学与大数据分析探讨地籍测量学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讲解大数据分析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具体应用第七章:地籍测量学的法律与规范7.1 地籍测量学的法律框架介绍地籍测量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强调地籍测量学在法律框架下的责任和义务7.2 地籍测量学的规范要求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实践中的规范要求和操作规程讲解地籍测量学规范对测量工作的指导作用7.3 地籍测量学违规案例分析分析违反地籍测量学规范的案例讨论地籍测量学违规带来的后果和教训7.4 地籍测量学的质量控制介绍地籍测量学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强调地籍测量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八章:地籍测量学的项目管理8.1 地籍测量学项目策划讲解地籍测量学项目的策划方法和步骤强调地籍测量学项目策划的重要性和目标8.2 地籍测量学项目组织与管理介绍地籍测量学项目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阐述地籍测量学项目管理的流程和关键环节8.3 地籍测量学项目实施与监督讲解地籍测量学项目的实施方法和监督措施强调地籍测量学项目实施与监督的重要性8.4 地籍测量学项目成果评价与验收介绍地籍测量学项目的成果评价方法和验收标准阐述地籍测量学项目成果评价与验收的流程和要点第九章:地籍测量学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9.1 地籍测量学的职业岗位介绍地籍测量学相关的职业岗位和职责强调地籍测量学在就业市场中的需求和前景9.2 地籍测量学的职业技能与培训阐述地籍测量学的职业技能要求和培训内容讲解地籍测量学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和方法9.3 地籍测量学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探讨地籍测量学职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强调地籍测量学职业规划的重要性9.4 地籍测量学的就业趋势与挑战分析地籍测量学就业市场的趋势和挑战讨论地籍测量学从业者应对策略和职业规划第十章: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10.1 地籍测量学的发展趋势介绍地籍测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强调地籍测量学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机遇10.2 地籍测量学技术创新与发展讲解地籍测量学技术创新的现状和趋势强调地籍测量学技术创新在地籍测量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0.3 地籍测量学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地籍测量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强调地籍测量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性10.4 地籍测量学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介绍地籍测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培养目标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籍测量学的定义和重要性需要重点关注地籍测量学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在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一、地籍控制网基本要求地籍控制网是为开展地籍细部测量以及日常地籍测量而布设的测量控制网。
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最好选择国家统一的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城镇地籍控制网成为国家网的组成部分,使地籍测量能充分利用国家控制点的成果。
在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地籍控制网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采用任意坐标系时,起算数据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图解获取。
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实地观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射投影平面上,进行各项改正。
为使不同高度海平面的观测值在统一的平面上计算,要求把各项观测值归化至参考椭球面上(或平均海平面上),防止引起距离变形。
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换算到参考椭球面上(或平均海平面上)的两点坐标反算出的距离,往往与实地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不一致(未顾及测量误差的影响),这就是坐标系统的长度变形问题。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任何两点坐标的要求长度变形小于某个限值,例如,每 km 长度变形小于 2.5cm(即相对变形小于 1/40 000)时,这有利于正确测定界址点的坐标、计算面积等。
因此,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
二、首级地籍控制网的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 GPS )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 GPS 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控制点间勿需通视等优势,首级平面控制网应优先以 GPS 网形式布设,采用 GPS 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导线网、边角网、三角网等地面控制网布设方法,采用全站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首级地籍控制网的精度,要能保证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5cm 。
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方法
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方法地籍测量是指对一定范围的地表进行测量、定位,准确记录地块的位置、外形、面积等基本信息。
其中,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测量已知点的坐标,确定其他点的坐标,以建立一个坐标系,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基准。
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点选择在控制测量中,要选择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容易找到和测定的地物作为控制点。
一般情况下,选择建筑物的角点、边线交点、地界标志物等地物作为控制点。
同时,还需考虑控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整个控制网的可靠性。
2.控制点的测量方法控制点的测量常采用全站仪配合全站定位系统进行,通过全站仪测量控制点的水平、垂直方向的角度和距离,然后使用全站定位系统进行定位。
全站仪可以精确测量控制点在地面上的水平、垂直角度,并能通过导线测量方法得到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再结合大地测量学原理计算出控制点的空间坐标。
3.控制网的建立控制网是由多个控制点组成的空间点位结构。
在建立控制网时,需按照一定规律在控制点上布设控制标志,记录控制点的名称、坐标、高程等信息,并进行精确的定位。
控制网的布设应满足精度要求,控制点之间要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如闭合、平差等。
4.控制网的观测控制网一般采用闭合观测方式。
即从一个控制点开始,按照一定方向和顺序观测至最后一个控制点,再从最后一个控制点返回到第一个控制点,通过观测数据的闭合差和角度调整控制点坐标,使之符合精度要求。
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方向角观测、距离观测和高程观测。
5.控制网的计算与调整观测数据经过计算与调整后,可以得到每个控制点的坐标。
计算中通常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使观测数据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最小,以得到最优的控制点坐标。
同时,还需进行闭合差检核,判断控制网的平差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以上就是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方法的主要内容。
通过选取合适的控制点,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建立控制网并进行观测、计算与调整,可以建立起一个准确可靠的坐标系,为地籍测量提供基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籍测量知识点
地籍测量知识点第一篇:地籍测量知识点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地籍测量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归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5个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土地归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2、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基本问题:1、是谁的,具体指归属主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1、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3、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4、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5、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存在一句及其有关说明;6、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3、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4、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5、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策、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本资料。
6、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的权属调查、界址点的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7、地籍调查的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8、地籍测量的定义: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9、地籍测量的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10、地籍测量的步骤:1、地籍控制测量.2、界线测量.3、地籍图测绘.4、面积测量.5、经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和规划的要求,经行相关地籍测量工作.11、地籍要素包括: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利用现状.12、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确定土地的位置和面积,保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发生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土地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13、地籍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14、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和一般社会属性,如地形、地貌、地理名称、建(构)筑物的投影位置等,着重研究获取和表达点的三维空间的理论和技术.地籍测量学是测绘科学和土地科学结合的产物.15、同其他测绘相比较,地籍测量有哪些特点?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第二章16、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17、土地权属的主要内容: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18、土地权属的确认方法: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19、地块: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20、地块特征:(1)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2)空间位置固定,边界相对明显.(3)”同类属性”既可指某一种属性,又可指某一类属性的集合.21、宗地:在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其位置固定,权利边界明确.宗地划分的基本原则:(1)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字范围划分为一宗地(2)如果同一个归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成片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归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易划分清楚各归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分为一宗地,称为组合宗地(4)对一个归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玉未见城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22、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2)土地的位置.(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线.(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级别.23、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1)拟定调查计划.(2)物资方面准备.(3)调查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底图的选择.(4)对街道、街坊的划分.(5)发放通知书.(6)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7)实地调查.(8)资料整理24、争议地:有争的确认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归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土地间隙地是指无土地使用归属主的空置土地飞抵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25界址调查的指界方法第三章1土地分类体系: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应用分类体系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2)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内容:(5)原则(6)第五章1房屋调查的内容:房屋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使用现状。
地籍调查辅导:地籍控制测量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地籍调查辅导:地籍控制测量一、地籍控制网根本要求地籍控制网是为开展地籍细部测量以及日常地籍测量而布设的测量控制网。
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选择国家统一的 3 度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实地观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射投影平面上,进行各项改正。
为使不同高度海平面的观测值在统一的平面上计算,要求把各项观测值归化至参考椭球面上〔或平均海平面上〕,防止引起距离变形。
二、首级地籍控制网的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
首级平面控制网应优先以 GPS网形式布设,采用 GPS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导线网、边角网、三角网等地面控制网布设方法,采用全站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三、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加密控制网应按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安排方案,可分期、分片布设。
也可以一次整体布设完成。
加密控制网的等级一般不再分级,计算时应整体平差。
与地形测量相比,地籍测量要求平面控制点有较高的密度。
一般说来,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密度每 km2 不少于 10 点。
四、地籍图根控制网的布设为满足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根本控制〔首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根底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测界址点使用的控制网称为地籍图根控制网。
〔一〕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与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相比,地籍图根控制网有下述特点:(1〕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点位密度、精度等〕由当时的测图比例尺决定,不同成图比例尺图根控制网的规风格差很大。
(2〕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而布设的,测图〔整个工程〕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用。
因此,埋点时原那么上设临时性标志。
第4章_地籍控制测量
另外根据GPS网构成的几何图形,GPS网还可以分为: (1)三角形网。几何结构强,自检能力好,但观测工作量大。 (2)环形网。图形结构不如三角形,自检能力和可靠性与闭合 环中基线边得数目有关。网中非直接观测基线边精度比直接观测 边低,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分布不均匀。 (3)星形网。无闭合图形,检验和发现粗差的能力差。一般在 工程放样和土地勘界中应用较多。
5、GPS控制网平差 6、GNSS概念
利用GPS网平差软件,先在WGS84椭球上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 然后再在国家或独立坐标系统下进行三维约束或二维无约束平差。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定位的各种定位 系统的统称。是目前测量发展趋势,今后将有多种卫星定位系统。 26 我国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控制网略图是上交资料之
一,无论测区大小都要做 好这项工作。
12
控制网略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
4.2.2、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
1、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 的依据。 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 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 网)。
5
6
1954\1980\2000坐标参数
7
8
4.2地籍控制测量要求
4.2.1 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 地籍测量工作,不仅要测绘地籍图和界址点坐标, 而且日常的地籍管理更是要频繁地对地籍资料进行变 更。修测地籍图和随时测定变更后的界址点坐标是一 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界址 点的精度、密度、地籍图比例尺、地籍测量资料的更 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在通 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章 地籍测绘
5.1 地籍测绘概述
5.2 土地权属调查
5.3 地籍控制测量(本讲内容)
5.4 界址点测量
5.5 地籍图测绘
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
5.7 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
5.8 日常地籍调查
5.9 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5.3 地籍控制测量
知识点1 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和精度要求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与投影方法
(1)宜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
也可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统、地方坐标系统或独立坐标系统,这些坐标系统应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联测或建立转换关系;
(2)对1:1万或1:5000图件或数据应选择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1:5万图件或数据应选择高斯克吕格投影统一6°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按照地图投影分带的标准方法选定;
(3)对1:500、1:1000、1:2000图件或数据,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应选择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依次选择:①有抵偿高程面的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统一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②高斯一克吕格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③有抵偿高程面的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二)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要求
(1)四等网或e级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超过1/45000;
(2)四等网或e级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知识点2 地籍首级控制测量
(一)地籍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1.地籍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分为三、四等或d、e级和一、二级。
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
已有的国家二、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级gps点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已有的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和一、二级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利用已有控制点成果前应进行检查和分析。
2.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加密
可采用静态、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方法加密二级以上的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也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等方法加密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
加密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时,应联测3个以上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点。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加密观测和计算的技术要求按照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或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等标准执行。
(二)地籍首级高程控制测量
(1)首级高程控制网点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施测。
原则上只测设四等或等外水准点的高程;
(2)在首级高程控制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2cm。
知识点3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一)地籍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可采用gps实时动态(gps-rtk)定位方法,快速静态gps定位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
1.gps-rtk(含连续运行基准站(cors))图根点测量的技术要求
(1)每一个图根点至少与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
(2)为保证gps-rtk测量精度,应进行有效检核。
检核方法有两种:①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②在测量界址点和测绘地籍图时采用全站仪对相邻rtk图根点进行边长检查,其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
2.图根导线测量
当采用图根导线测量方法时,导线网宜布设成附合单导线、闭合单导线或结点导线网。
(二)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施测,图根高程控制点与一级、二级图根平面导线点重合。
采用独立坐标系建立地籍控制网,其坐标系应与( )坐标系统建立联系。
a.国际 b.国家 c.地方 d.任意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