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大纲
一、导论
1.1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1.2 计量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及应用领域
1.3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回归分析
2.1 简单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2.2 多元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2.3 拟合优度和回归系数假设检验
2.4 非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2.5 处理异方差、自相关问题的回归模型
三、时间序列分析
3.1 时间序列基本概念和模型
3.2 ARIMA模型及其应用
3.3 GARCH模型及其应用
3.4 协整模型及其应用
四、面板数据分析
4.1 面板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4.2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4.3 双重差分模型及其应用
4.4 合成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五、应用案例分析
5.1 企业投资与经济增长
5.2 劳动力市场分析
5.3 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4 贸易关系分析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根据授课老师的安排而定。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扩展和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2.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3.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5.可化为线性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6.含有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4第四章经典隼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课程目标1、2、31.多重共线性2.异方差性3.内生,解释变量问•苞4.模型设定偏误间愁1.掌握多重共线性的原理、后果、原因、检验及消除方法2.掌握异方是性的原理、原因、后果、检验及消除方法3.掌握模型内生性解释变号问题的原理,检验及消除方法4.了解摸型设定的偏误问题5.会用相关软件实现各过程1.理论课堂多媒体教学•用软件演示实现各个过程辅助;2.实验谡堂案例实际操作,巩固如强所学内容5时何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课程目标1、2、31.时间序列模型的序列相关性2.时间序列的平穗性及其检验3.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4.恪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掌提时间序列模型的序列相关性原理、原因、后果、检睑及消除方法,并会用相关软件操作2.掌握时间序列的平德性毓念及检慈方法,并会用相关软件操作3.了解协整的慨忿及误差修正模型的原理,会用相关软件建模4.了解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理,并会用相关软件操作1.理论深堂多蝶体教学•用软件演示实现各个过程辅助:2.实验课堂案例实际操作•巩固加强所学内容理论时+实课时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2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闭卷考试、实验进行综合考评;2.教学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课堂学习、实验报告完成进行综合考评。
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验。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经济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中所必备的工具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讲授了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力求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证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技能解决经济问题;•培养学生进行经济研究和从事经济工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单一回归分析本章介绍了单一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OLS估计、检验和评价等,以及模型拓展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单一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三章多元回归分析本章介绍了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OLS估计、检验和评价等,以及模型拓展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本章介绍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时间序列的基本特征、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诊断和预测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五章非线性模型本章介绍了非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选择和预测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非线性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课程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对前三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对全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验报告:本课程设置实验环节,学生需完成一次计量经济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参考教材1.《计量经济学导论》(第五版),吕宏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上课班级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计量经济学
英文名称
Econometrics
教学目的与重点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估计经济关系、检验经济理论、评价经济政策的科学。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因果推断的方法论,初步掌握各种主要计量模型的基本理论、性质、技术及其实现,学会使用统计软件(Stata)处理和分析经济数据,有能力独立阅读实证经济学文献和复制文献结果,有能力定量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和撰写实证经济学论文。
4、赵国庆,应用计量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1.JeffreyMWooldridge,IntroductoryEconometrics:AModernApproach,6thedition,2015.
2.JamesHStockandMarkWWatson,IntroductiontoEconometrics,3rdedition,2010.
3.AColinCameronandPravinKTrivedi,MicroeconometricsUsingStata,revisededition,2010.
二、计量经济学主要内容(将根据教学进度适当调整;星号部分为选讲内容)
周次
授课内容
基本要求
1
导论
1.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与范围
2.计量经济学方法论
4
总学时
68
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50分,包括
期中考试30分
作业20分(4次)
期末考试:50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文
外文
1、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及目的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测量,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性。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
2.单方程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3.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应用
5.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应用
6.近期新增方法论和技术的讲解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能够熟练应用单方程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
3.能够根据实际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模型;
4.熟悉计量经济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新兴技术,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四、教学方法
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
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际数据拟合进行授课;
独立和小组探究,培育科研能力;
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践。
五、考核方式
出勤、课堂表现、案例分析、论文撰写、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综合考核。
六、教学资源
1.主教材:《计量经济学》;
2.副教材:《计量分析基础》;
3.统计软件:Stata、Eviews等。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量化研究,对毕业论文、研究生导师的选择以及进入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48(含实验10学时)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中文简介: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要运用大量的数学方法,特别是许多数理统计方法,但数学在这里只研究的工具,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是要把实际经验的内容纳入经济理论,确定表现各种经济关系的参数,从而验证经济理论、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计量经济学有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关于经济关系计量的方法论学科。
而应用计量经济学是运用理论计量经济学提供的工具,研究经济学中某些特定领域的经济数量问题,例如。
生产函数、消费函数、供给函数、劳动就业等,应用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研究它们在数量上的联系及其变动规律性。
本专业学习的计量经济学是应用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随后数十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发达国家,计量经济学早已成为经济类学科的必修课,近年来也开始被列为我国经济类学科的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数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等。
计量经济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撰写和分析调研报告、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奠定方法论基础,并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计量经济学功底。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是要把实际经验的内容纳入经济理论,确定表现各种经济关系的参数,从而验证经济理论、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计量经济学的主要概念、原理与方法,具有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能够作初步的经济计量分析与经济预测,为进一步学习中级计量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等后续课程打下一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美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40048012.课程中文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Econometrics3.课程总学时:48 ,其中:讲课:36 ,实验:0 ,上机:12 ,实习: 0 ,课外: 0 。
4.课程学分:35.课程类型:学科基础教育必修课6.开课单位:财经学院投资学教研室7.适用专业:投资学、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8.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9.课程负责人:庄赟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课程说明: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必修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是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2.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能运用Eviews等软件作一般性的经济计量分析。
3.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特征与地位,了解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想,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原理;熟知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具备运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实际经济问题作定量分析的初步能力;打下进一步学习更高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1.1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1.2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3 数据、变量与模型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授课4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既是计量经济学入门的基础,又是整个教材的纲,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计量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了解计量经济学的性质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计量经济学中模型、变量、数据等基本概念;建立对计量经济学整体的认识,为学习以后各章做好准备。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2.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经典假定2.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2.3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2.4拟合优度的度量2.5回归模型预测2.6案例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授课6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是整个课程的重要的基础部分,通过教学应达到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建立方法;理解一元线性回归的古典假定条件;了解基本的数学推导和结论;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和有关检验;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分析专门软件独立地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经典假定3.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3.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3.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3.5案例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授课2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是在第二章基础上的推广,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达到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产生背景;理解模型的古典假定;熟练掌握模型的参数估计以及模型的统计检验;在本章结束之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按照计量经济分析的工作程序(即建立理论模型,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参数的估计和检验)去分析研究,并写出分析报告。
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检验、模型的检验与预测, 2学时。
(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检验、模型的检验与预测实验目的:用Eviews软件进行参数估计、读懂各项上机榆出结果的含义并能进行模型的检验和预测。
实验内容:根据给定的案例数据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实验要求:掌握用Eviews软件对线性回归模型参数进行OLS估计的方法;对参数估计值进行显著性检验和区间估计;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和总体线性显著性检验;对模型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和个别值分别进行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第四章异方差性4.1异方差的概念4.2异方差性的后果4.3异方差性的检验4.4异方差性的补救措施4.5案例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授课4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是违背经典假定情况下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问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达到理解异方差的概念包括其经济学解释;了解异方差出现的原因及对模型的不良影响;掌握诊断异方差的方法和修正异方差的若干方法;经过学习学生能够处理模型中出现的异方差问题。
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异方差性的检验与修正,上机实践2学时。
(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二:异方差性的检验与修正实验目的:掌握异方差性的检验与修正方法并能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实现。
实验内容:根据给定的案例数据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实验要求:掌握各种异方差的检验方法包括:图示法、G—Q检验法、White检验法;在已知异方差形式的前提下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修正。
第五章序列相关性5.1序列相关性的概念5.2序列相关的后果5.3序列相关的检验5.4序列相关的补救5.5案例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授课4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是违背经典假定情况下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另一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达到理解序列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序列相关出现的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诊断序列相关存在的方法和修正序列相关的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本章的知识解决模型中的序列相关问题。
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序列相关性的检验与修正,上机实践2学时。
(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三:序列相关性的检验与修正实验目的:掌握序列相关性的检验与修正方法并能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实现。
实验内容:根据给定的案例数据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实验要求:用图示法初步判断模型的序列相关性;用DW检验方法判断模型是否存在一阶序列相关;掌握广义差分法的原理,运用C-O迭代法进行模型修正。
第六章多重共线性6.1多重共线性的概念6.2多重共线性的后果6.3多重共线性的检验6.4多重共线性的修正6.5案例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授课4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是违背经典假定情况下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又一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多重共线性的概念;了解模型中出现多重共线性的原因和不良后果;掌握怎样诊断多重共线性和修正多重共线性的若干方法。
经过第四、五、六章的学习,学生可根据实际经济问题建立模型,并判断和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上机实践2学时。
(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四: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实验目的:掌握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方法并能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实现。
实验内容:根据给定的案例数据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实验要求:能根据OLS的估计结果根据一些检验统计量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掌握逐步回归法检验和解决模型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第八章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8.1滞后效应与滞后变量模型8.2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8.3自回归模型的构建8.4自回归模型的估计8.5案例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授课4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是一般线性回归模型的扩展,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的概念;掌握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的阿尔蒙估计法;了解库伊克模型、自适应期望模型和局部调整模型的经济背景与估计方法。
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分布滞后模型的阿尔蒙估计,上机实践2学时。
(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五:分布滞后模型的阿尔蒙估计实验目的:掌握阿尔蒙变换的原理方法并能运用Eviews软件实现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
实验内容:根据给定的案例数据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实验要求:根据阿尔蒙变换生成原滞后变量的线性组合变量;估计线性组合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并根据阿尔蒙多项式求出原分布滞后模型的参数估计值。
第九章虚拟变量回归9.1虚拟变量的基本概念和设置9.2虚拟解释变量的回归9.3案例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授课4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掌握虚拟解释变量的意义、设置规则;理解虚拟解释变量对模型的影响和作用;熟练掌握虚拟解释变量回归模型的构建和估计。
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虚拟解释变量模型的估计,上机实践2学时。
(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六:虚拟解释变量模型的估计实验目的:建立虚拟变量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
实验内容:根据给定的案例数据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实验要求:掌握虚拟变量的设置和数据的录入方法,估计虚拟变量的参数并进行模型解释。
第十章联立方程组模型10.1联立方程组模型概述10.2联立方程组模型及其偏倚10.3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10.4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10.5案例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授课4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应达到掌握线性联立方程组模型的一般概念、经济背景以及矩阵表示;熟练掌握模型的识别概念和识别方法;了解几种主要的单一方程估计方法(包括间接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
四、有关说明1.教材:黄浩白鸿钧.计量经济学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1.2.主要参考书:(格式参照如下示例)[1]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2](美)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美)詹姆斯.H.斯托克.经济计量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4](美)罗伯特S.平狄克.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第4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年.3.其他说明:以课堂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闭卷考试,习题主要通过上机完成。
执笔人: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