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7.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
3.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 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 路,横渡长江,占领 南京,结束了国民党 在大陆的统治。国民 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 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 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 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 “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为 什么会这样奇怪呢?
时间:1947年
土地 措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总路线 改革 结果:人民分得了土地,支持革命
三大 辽沈战役 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 时间:1949年4月 战役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 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A.国民党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时间 目的 内容
意义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1945.8—10
1946.1.10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
1945.10.10 双十协定
避免内战 和平建国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国实现 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内战标志 粉碎 重点 进攻
著名论断 自卫战争
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D 6.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北平解放 B.沈阳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7.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 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
《人民解放战争》人教部编版精品课件1
《人民解放战争》人教部编版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人民解放战争》第二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解放战争的背景分析、三大战役的经过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对战争经过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
3. 使学生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三大战役的经过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分析战争双方的战略战术,理解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黑板。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解放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内外形势。
3. 分析三大战役: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三大战役的共性与特点。
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战争》2. 三大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3.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解放战争的背景。
b. 分析三大战役的经过及其意义。
c. 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1. a. 解放战争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政策,导致全面内战爆发。
b. 三大战役意义:淮海战役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平津战役使国民党在华北的统治瓦解;渡江战役宣告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c.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解放战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学海导航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第29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过渡
准备:新政协的召开( 准备:新政协的召开(1949年9 年 月);中央人民政府第一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 次全体会议 过程 标志:开国大典( 标志: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年 月 日
国内: 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国内:①取得了______________的 胜利,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 胜利, 纪元。 纪元。 意义 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 ②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 统一的道路 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壮大了世界和平、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 会主义的力量, 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 取解放的斗争
____年底 年底, 1952 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 本好转 意义 工农业生产超过了中国历史上最高 水平 市场物价稳定, 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 提高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 了条件
二、过渡时期的后四年(1953~1957年) 过渡时期的后四年( ~ 年 (一)经济建设 背景 过渡时期总路线 内容
例如从经济上看,五种经济成分, 例如从经济上看,五种经济成分,即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农 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 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其中 虽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虽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见,从整体看, 可见,从整体看,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是 社会主义社会,但它的政治、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 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不是普通的 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人民解放战争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复习目标]1.正确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原因和影响。
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内战、发动全面内战的史实和在国统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分析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3.掌握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对民主和团结的惨案及重大影响;正确分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追歼残敌等阶段的斗争情况,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5.分析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原因及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认识其伟大意义。
6.深入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要点梳理]本单元包括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地过渡时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经过战略进攻阶段和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崩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2.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②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
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模块总结课件(共15张PPT)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品输出
世界工厂” 霸主地位
基本历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表现
大国兴衰
第二次工业革 全球经济一
世 界 市 场 19世纪末20 命;资本输出和 体 化 , 整 体 美 国 、 德 国 崛
最终形成 世纪初
商品输出
世界形成 起 , 冲 击 英 国
世 界 市 场 一战至二战 两次世界大战和 贸 易 保 护 主 霸主地位
3.第三次: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原因: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 束。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趋势,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2)中国地位:在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 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 量。
陷入困境 结束
经济危机
义盛行
基本历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表现
大国兴衰
布雷顿森林体
战后资本
经济大危机和第
主 义 世 界 二 战 后 至 二次世界大战的 系(国际货币金 美国确立经济
经 济 体 系 20 世 纪 90 教 训 ; 第 三 次 科 融 体 系 ) 、 关 贸 霸主地位,西
形成
年代
技革命
总协定(国际贸 欧、日本重新
(3)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重建,世界 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 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趋势。
3.思想科技文化:现代科学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人类进入信 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和发展。
〔拓展深化〕
2024-2025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项目实施计划 (1)
《历史》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名称子项目名称学时培养目标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21、介绍科目基本情况、学习目标、学习意义,是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必要性;2、了解史前时期中国文明遗存;3、了解夏商周的更迭与主要历史制度。
第2课: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21、了解春秋战国的基本史实:2、明白社会变革的基本原因;3、学习诸子百家的基本理论要点;4、了解本时期的代表科技成就。
第二单元: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1、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基本史实;2、学习秦朝大一统所实行的措施;3、学习秦朝灭亡的原因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1、学习汉朝的建立及稳固政权的措施;2、学习汉朝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3、了解汉朝的科技与文化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5课:泰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21、了解秦汉时期的经济情况;2、了解秦汉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3、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6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1、了解西汉末期后至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2、学习此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3、学习此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开发情况。
第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21、学习本时期的科技成就;2、了解道教及佛教的传播情况;3、学习本时期的文学及艺术成就。
第四单元: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第8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21、学习隋朝的兴亡简史;2、学习唐朝的兴亡简史;3、学习隋唐时期主要政治制度及民族交融情况。
第9课: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21、学习隋唐时期经济情况;2、学习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3、学习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及成就。
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1、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2、学习南宋、金的和战与蒙古的崛起;3、学习元朝的统一。
第11课: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21、学习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历史;2、学习此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3、学习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历史。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
2+1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
立了榜
C 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C 3、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 A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任务。
评价:1号或2号抢答 , 回答最好的奖1赞
小结:组内小结—展示—识记 2+2+1
辽沈战役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三 (1948.9——1948.11)
大 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
战 战 (1948.11——1949.1)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重点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 3、知道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
导学提示一 任务: 自主学习
流程:速读—交流--展示—识记 1+1+1+1
时间: 1947年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目的: 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文件: 《中国土地法大纲》
意义:
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 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努
温故知新 3
1全面内战爆发于什么时候?以哪一事件为标志?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哪一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时间是?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 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 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 成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 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历史时空坐标
• 人民共和国诞生,美国建立北约,德国分裂。
第十四单元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
• 1949—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 主义过渡时期。建国头七年党的路线,指导 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因而成功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 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美苏争霸开始。1955年
•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奴隶主不 仅占有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而且占有奴隶,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夏商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中国 确立了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奴隶社会 的基本典章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礼乐文明维系的等级秩序瓦解。
• 铁器与牛耕加上水利兴修使中国封 建制逐渐取代奴隶制,四分五裂走向 统一与中央集权,华夏族作为中华民 族主体与核心的地位日益确立。急剧 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社会 生产力促使中国思想文化群星璀璨, 百家争鸣形成一道文化景观。
历史时空坐标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源头与奠基-----先秦 时期
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
建立,从此在黄河、长江两条巨龙的故 乡,中华民族的祖先告别了刀耕火种、 茹毛饮血的原始蛮荒时代,进入到以 国家产生为主要标志的文明社会。同 时期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 的文明成果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唯有绵亘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一脉传承。
第三单元封建文明云遮雾罩----三国两晋南北 朝公元三世纪早期-----六世纪末220--581
• 国家分裂,多个政权并存,王朝更 迭频繁;北方经济在破坏与恢复的循环 往复中曲折发展,江南得到开发,南 北经济差距缩小,民族大融合,动荡 的政局使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各文化 领域带有鲜明的分裂割据烙印与浓郁 民族融合气息。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第⼗三单元⼈民解放战争第⼗三单元⼈民解放战争知识⽹络单元特征:美帝国主义⽀持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民解放战争的⽅式夺取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
可分五个阶段来掌握本单元知识。
抗战胜利后各⽅的态度:美国扶蒋反共;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号。
1.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国共签订《双⼗协定》,中共表明争取和平的诚意。
(1945.8—1946.6)政治协商会议:经共产党的努⼒、民主党派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民的决议。
全⾯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
粉碎敌⼈全⾯进攻:我军以歼敌有⽣⼒量为⽬标、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法,⼋个⽉歼敌70多万。
粉碎敌⼈重点进攻:陕北战场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等战役中歼敌、⼭东战场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全歼敌74师。
2. 战略防御(1946.6—1947.6)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国统区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第⼆条战线;民主党派与蒋介⽯集团决裂。
经济危机空前严重。
背景:中共⽅⾯(1)1947年解放区进⾏⼟改,⼀亿多农民政治、经济翻⾝,积极⽀持解放战争。
(2)粉碎了敌⼈的全⾯和重点进攻,实⼒上升。
国民党⽅⾯(1)前线失败。
(2)国统区危机重重。
过程:时间,1947年6⽉底。
主攻⽅向,中原地区。
3.战略反攻三路进军,刘伯承、邓⼩平率部建⽴⼤别⼭根据地;(1947.6—1948.8)陈赓、谢富治率部建⽴豫陕鄂根据地;陈毅、粟裕率部建⽴豫皖苏根据地。
意义:(1)战场引向国统区,有利于深⼊⼟改。
(2)打破敌⼈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南京、武汉。
背景:中共⽅⾯(1)解放区的⼟改基本完成。
(2)我⽅⼒量⼤⼤增加。
(3)装备⼤⼤改善。
国民党⽅⾯(1)军队数量下降。
(2)⼠⽓低落。
(3)全国⼈民反对。
(4)军事计划举棋不定。
过程:辽沈战役(1948.9—11,歼敌47万余⼈);4.战略决战平津战役(1948.11—1949.1,歼敌52万余⼈);(1948.9--1949)淮海战役(1948.11—1949.1,歼敌55万余⼈);敌⼈主⼒基本被消灭。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适用年级八年级(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所需时间几课时) 3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最后阶段,也是中国社会走向光明未来的重要一步。
学习本单元,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革命道路以及中国社会的历史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基本线索是:中共——主张民主和平、避免内战,最后取得胜利;国民党——发动内战,最后失败;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本单元的重点是重庆谈判、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战略大决战。
本单元难点是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国民党正确垮台的原因。
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 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以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观察图片来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认识,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
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标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探究原因,从而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重庆谈判的史实了解,使学生感知和平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3):人民解放战争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包括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
二.考纲导图
三.知识探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苏联 人民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 反共反人民 独裁和内战 解放区 人民军队 人民解放战争 中日民族矛盾 美帝国主义 国民党反动派 扶蒋反共 战略要地 铁路交通线 和平建国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假和平真内战 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训政 宪政 政治协商会议 剿匪手本 政治民主化 军队国家化 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 国民政府 国民大会 和平建国纲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有生力量 运动战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陕北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孟良崮战役 全国土地会议 中国土地法大纲 耕者有其田 晋冀鲁豫解放军 大别山 战略决战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七届二中全会 农业国 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糖衣炮弹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艰苦奋斗 求和声明 和平谈判八项条件 划江而治 北平谈判 国内和平协定 渡江战役 政治孤立 失去民心 一党专政 全国反迫害运动 申九血案 国民党的杂牌军队 贪官横行 美援断绝 蒋桂分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人民革命军队 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地d ì图t ú
解读
四.重难突破·典题例证。
2023版中职中国历史教材目录
2023版中职中国历史教材目录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第2课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第二单元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5课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6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四单元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第8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第9课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第六单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第12课明朝的兴亡第13课清朝中期的兴盛与危机第14课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第七单元晚清的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第15课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16课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第八单元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第17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九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9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20课国民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第21课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十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第23课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二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7课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8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第29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十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第30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第31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岳麓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周的更迭,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主要史实。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特点。
(3)了解秦朝的统一及其暴政,认识秦朝的灭亡原因。
(4)掌握汉朝的建立和发展,了解西汉和东汉的主要史实。
(5)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掌握三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夏商周的更迭原因。
(2)运用比较法,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秦朝的暴政和灭亡原因。
(4)利用时间线梳理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5)通过地图观察和史料分析,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历史素养。
(2)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周的更迭及其原因。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3)秦朝的暴政和灭亡原因。
(4)汉朝的建立和发展。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1)夏商周的更迭原因分析。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
(3)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及其对灭亡的影响。
(4)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5)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商周的更迭示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的更迭原因。
(2)分组讨论,分析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主要史实。
3. 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夏商周的更迭原因,突出重点史实。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特点。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目录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人类的起源和活动2. 古代文明的诞生3. 文明传播与交往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2. 西汉的兴亡与东汉的王莽3. 三国的分裂与统一第三单元:世界古代帝国的兴衰1. 近东古代帝国: 古埃及帝国和巴比伦帝国2. 印度古代帝国: 楼兰文明与3. 希腊古代帝国: 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帝第四单元:世界中古帝国的兴衰1.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2. 拜占庭帝国的延续3. 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起与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第五单元:我国古代帝国的辉煌1. 北朝民族的团结与初建的南北朝2.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3. 唐朝的盛世与唐诗第六单元:世界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争夺1. 荷兰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2. 英法对美洲与印度的殖民统治3. 俄国和清朝的争夺:尼布楚条约第七单元:中国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反抗1.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3.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第八单元:近代世界的两次经济大危机1. 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2.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经济的影响3. 世界大萧条和经济保护主义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的重建与调整1.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侵略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影响3. 联合国的成立与新国际秩序的建立第十单元: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1. 中国的建立与土地革命2. 抗日战争与政治形势的变化3.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第十一单元:中国的建设与发展1. 社会主义改造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 人民公社与3. 文化大革命与四人帮的垮台第十二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基本经验2.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3. 现代化建设与全面小康的目标第十三单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启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 国际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争议第十四单元:当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1.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和趋势3.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展。
高中历史复习讲义(目录)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讲秦汉的统一与政治制度第4讲秦汉的经济、文化与科技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讲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创新第7讲魏晋至隋唐的经济与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3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第14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5讲辛亥革命第16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七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人民解放第17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第18讲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第19讲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20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讲人民解放战争综合提升(二)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九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5讲现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提升(三)中国现代史第十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第26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27讲中古时期的欧洲第28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综合提升(四)世界古代史第十一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29讲走向整体的世界第30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第31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十二单元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32讲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33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34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综合提升(五)世界近代史第十三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5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36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37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38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十四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大发展第39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40讲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41讲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第42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综合提升(六)世界现代史第十五单元古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第43讲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第44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5讲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第46讲世界古代的食物生产、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第47讲世界古代的政治制度和人类迁徙与战争第十六单元近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第48讲近代以来中国的税收与社会保障第49讲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第50讲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与文官制度第51讲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第52讲近代西方人口迁徙和文化的扩张与交融第十七单元现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第53讲当代中国的外交第54讲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货币体系第55讲现代世界的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第56讲现代世界人口迁徙和世界大战下的文化碰撞与交流。
初中解放战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解放战争的主要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阅读法、视频观看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解放战争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解放战争?它为什么重要?”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
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四、观看视频
让学生观看解放战争的相关视频,增强对解放战争的了解,进一步感受解放战争的历史氛围。
五、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六、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对解放战争的认识,提出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视频观看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同时,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新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公开课课件
课堂小结
解放战争的胜利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奠定解放长江 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 以南各省基础 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 (1949.4.23国民党政权覆灭)
课堂练习
1、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 长达 年之久的国民党统治? A、19 B、20 C、21 D、22
同学们,再见!
1.时间
1948年9-11月
长春部分守敌起义 攻克 沈阳
2.指挥
林彪、罗荣桓
黑山 攻占 锦州 关门打狗
3.参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
4.歼敌人数47万多人 意义 Nhomakorabea东北全境解放
林彪
罗荣桓
林彪(中)、罗荣桓(右)在作战前线
1.时间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2.指挥
猛虎掏心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2、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 A、三大战役后 C、南京解放后 B、渡江战役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3、 下列城市被和平解放的是 A、天津 B、张家口 C、北平 D、锦州
4、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 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 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 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 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教学目标
1.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 战役的概况。 2。知道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覆灭的 时间,并能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 3.能简要分析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 因,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 战争,代表人民的正义要求,取得胜利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复习目标]1.正确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原因和影响。
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内战、发动全面内战的史实和在国统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分析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3.掌握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对民主和团结的惨案及重大影响;正确分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追歼残敌等阶段的斗争情况,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5.分析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原因及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认识其伟大意义。
6.深入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要点梳理]本单元包括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地过渡时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经过战略进攻阶段和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崩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2.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②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
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
③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有了较大发展,这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①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图避免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②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使民主力量取得了主动权。
③按照《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联合各民主党派,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协议较多地吸收了中间人士的意见,它所体现的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在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④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
⑤在解放战争后期,为迅速结束战争,减轻人民痛苦,实现国内和平,中共与国民政府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这是中共为尽快实现国内和平作出的新的努力,进一步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2)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①全面内战爆发前,国统区人民和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促使《双十协定》的签订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②在重庆政协会议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共合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③全面内战爆发前后,昆明、重庆、上海、南京等地掀起争取和平和团结的斗争。
④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人民在中共领导下,掀起更强烈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⑤民主党派也公开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
4.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追歼残敌三个阶段。
(1)战争第一年(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为战略防御阶段,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
①1946年6月至1947年春的八个月时间里,人民解放军歼敌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②1947年春至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又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1947年6月至1949年4月为战略反攻阶段,这一阶段又分为全国性反攻、战略决战、渡江作战三个时期。
①1947年6月至1948年8月是全国性反攻时期。
人民解放军以主力打到外线去,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也是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②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是战略决战时期。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中共中央及时抓住战机,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③1949年2月至4月是渡江作战时期。
三大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积极准备渡江作战。
1949年4月21日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3)1949年4月至1950年夏是追歼残敌阶段。
国民党统治被推翻以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到1950年夏,基本消灭了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
5.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及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抗战结束后,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的国民党政权,坚持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大规模内战。
(1)由于准备尚未完成,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在重庆谈判中,拒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在政协会议上坚持“军令、政令统一”,先“军队国家化”,后“政治民主化”。
内战准备就绪后,撕毁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
(2)为了把独裁、内战、卖国合法化,1946年秋召开了国民党一党包办的伪国大,并制定了伪宪法。
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境地。
(3)在国统区,疯狂破坏反内战民主运动,先后制造了“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五·二O”血案,镇压台湾人民的“二·二八”起义,镇压民主党派。
(4)为求得美国援助,进一步出卖中国主权,1946年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5)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把大量社会财富消耗在战场上,军费激增,赤字惊人。
国民政府加紧剥削人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还滥发纸币,造成物价上涨,生产破坏,国统区处于经济崩溃状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6.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在政治上:①抗战胜利后至全面内战爆发前,努力争取和平民主,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参加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②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增强了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同时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更强烈的人民民主运动,联合各民主党派,使蒋介石政权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③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路线。
④1949年4月,为尽快结束战争,与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彻底揭穿了国民党的假和谈骗局。
⑤在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于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2)在经济上:①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和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于1946年决定改变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实行土地改革。
②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土地改革的进行,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3)军事上:①全面内战爆发前,面对美蒋反动派的内战阴谋,积极作好自卫战争的准备。
②解放战争初期,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现实,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③解放战争第二年,及时作出举行全国性战略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的决策。
④解放战争第三年,又抓住战机,与敌主力进行决战。
⑤三大战役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又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
⑥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终于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题例剖析][例1]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C, 违反《和平建国纲领》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1998年·全国)剖析:此题着重考查理解能力,作为宪法,只有经过正常的程序制定出来,才具有合法性,而这个宪法却是由独裁者操纵制定的,不可能具有民主宪法的性质,是伪宪法。
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问题的根源,即宪法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答案:B[例2]结合《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明为什么《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能够普遍实行? (1990年·全国)剖析:本题是大跨度、小切口的综合性比较题。
其切口是“土地问题”,时间则涉及中国近代三个历史时期,涉及到三个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
答好此题的前提是对三个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三种不同主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历史本质。
第一问侧重于归纳、比较能力,第二问侧重于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题关键不仅要指出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共同点,更要把侧重点放在三者的不同点上,用史实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土地政策的局限性这一结论,突出阐述《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的有利历史条件和路线方针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它们都是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分到一份田地,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是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愿望,不可能实现。
旧三民主义主张由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又提出土地国有,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对封建主义的妥协性。
《中国土地法大纲》主张没收地主的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反映了以中共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