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驱油大有可为解读
二氧化碳驱油大有可为解读
![二氧化碳驱油大有可为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3f21a0daef8941ea66e05ec.png)
二氧化碳驱油大有可为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油田仍采用注水开发,这就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对此,国外近年来大力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还可以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
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收率提高显著等优点。
据国际能源机构评估认为,全世界适合二氧化碳驱油开发的资源约为3000亿~6000亿桶。
二氧化碳驱油广受关注注入二氧化碳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一项日趋成熟的采油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实施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有近80个。
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注入速率可大致由供封存的能力来决定.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提高采油率产量占总提高产量的14.4%.二氧化碳纯度在90%以上即可用于提高采油率。
二氧化碳在地层内溶于水后,可使水的黏度增加20%~30%.二氧化碳溶于油后,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降低30%~80%,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有利于增加采油速度,提高洗油效率和收集残余油。
二氧化碳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
二氧化碳可从工业设施如发电厂、化肥厂、水泥厂、化工厂、炼油厂、天然气加工厂等排放物中回收,既可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又可达到增产油气的目的。
北美美国是二氧化碳驱油项目开展最多的国家.目前,美国每年注入油藏的二氧化碳量约为2000万吨至3000万吨,其中有300万吨二氧化碳来源于煤气化厂和化肥厂的尾气.从事油田开发的Oxy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Permian盆地,注入二氧化碳约12亿立方英尺/天,现回收约18万桶石油/天。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1bfb3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e.png)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采油技术,它通过注入二氧化碳变成气态,
并形成一定的压力,将原本无法开采的原油储层内的油驱出,从而实
现采油的目的。
首先,二氧化碳驱油的作用机制与压裂采油和注水采油有所不同。
虽然它们都是通过施加压力来促使油从储层中流出,但是二氧化碳驱
油具有独特的优点,比如在不破坏储层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从中取出
更多的油。
具体来说,二氧化碳驱油所利用的工作原理是驱替机制和溶解机制。
驱替机制是指,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来取代原本存在于储层中的天
然气,使得储层内的压力继续保持,从而促使原本被禁锢的油逐渐流出。
而溶解机制则是指,二氧化碳本身具有溶解油的特性,在与原油
混合时能够有效地将油中的一些关键化合物溶解掉,从而使得原本无
法开采的油开始流动。
此外,二氧化碳驱油的另一个作用机制是物理机制。
它能够扩大
储层的有效面积,增加油与储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更轻易地将油从储
层中取出。
同时,它也能够降低原油粘度,使得油更容易从储层内流出。
总的来说,二氧化碳驱油能够比其他采油技术更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油率,具有化学反应没有过程和液介质符合储层中环境条件等显著优势。
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和油田的老化,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开始尝试利用二氧化碳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油率和延长油田寿命。
阐述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
![阐述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5091a5be23482fb5da4c82.png)
阐述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提高采收率(EOR)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
将二氧化碳注入衰竭的油层,可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己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石油开采业的共识。
二氧化碳驱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a。
二氧化碳来源可从工业设施如发电厂、化肥厂、水泥厂、化工厂、炼油厂、天然气加工厂等排放物中回收,既可实现使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减排,又可达到增产油气的目的。
1、二氧化碳驱油机理1.1降粘作用二氧化碳与原油有很好的互溶性,随着溶解气油比的增加,原油粘度显著降低,粘度降低后原油流动能力增大,油水流度比减小,提高原油产量。
1.2膨胀作用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后,使原油体积大幅度膨胀,便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还有利于膨胀后的剩余油脱离地层水以及岩石表面的束缚,变成可动油,是驱油效率升高,提高原油采收率。
1.3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烃在一定压力下,二氧化碳混合物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不同组分的轻质烃,降低原油相对密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二氧化碳首先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质烃,随后较重质烃被汽化产出,最后达到稳定。
1.4溶解气驱作用大量的二氧化碳溶于原油中具有溶解气驱的作用。
降压采油机理与溶解气驱相似,随着压力下降,二氧化碳从液体中逸出,液体内产生气体驱动力,提高了驱油效果。
另外,一些二氧化碳驱油后,占据了一定的孔隙空间,成为束缚气,也可使原油增产。
1.5提高渗透率作用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
碳酸水与油藏的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氢盐。
碳酸氢盐易溶于水,导致碳酸盐尤其是井筒周围的大量水和二氧化碳通过的碳酸岩渗透率提高,使地层渗透率得以改善,上述作用可使砂岩渗透率提高5%-15%,同时二氧化碳还有利于抑制粘土膨胀。
另外,二氧化碳-水混合物由于酸化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出无机垢堵塞、疏通油流通道、恢复单井产能。
2、二氧化碳驱种类及注入工艺2.1二氧化碳驱的种类(1)二氧化碳混相驱。
混相驱油是在地层高退条件下,油中的轻质烃类分子被二氧化碳提取到气相中来,形成富含烃类的气相和溶解了二氧化碳的原油的液相两种状态。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a448907e21af45b207a8d9.png)
五、CO2驱应用优点
1、在能源紧缺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二氧化碳驱油有着非常 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有关部门应适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扶 持措施,加快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
2、二氧化碳驱油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 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根据油田地质情况的 不同,每增产1 t原油约需1~4.2t二氧化碳,可增产油田总 储量约l0%的原油。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五十四分。
三、CO2非混相驱驱油机理
(2)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 大量的CO2溶于原油和水,将使原油和水碳酸化。原油
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一般地,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可 使水粘度增加20% -30%,水流度增加2-3倍,同时随着原油 流度的降低,油水流度比和油水界面张力将进一步减小,使油 更易于流动。 (3)膨胀作用
3、适合二氧化碳驱油的油藏储量就非常可观 4、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油率提高
显著等优点 5、能满足油田开发需求,还能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
保护大气环境
第十八页,编辑于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五十四分。
1、CO2驱研究背景 我国低渗、特低渗油藏投入开发后暴露出许多矛盾,
如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等,而注 水补充能量因油藏地质条件的限制受到很大制约,因此采 收率均较低。从国外EOR技术的发展趋势看,气驱特别是 CO2混相驱将是提高我国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前景的方 法。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五十四分。
(1)当压力足够高时,CO2析取原油中轻质组分后,原油溶解沥 青、石蜡的能力下降,重质成分从原油中析出,原油黏度大幅度 下降,提高了油的流动能力达到混相驱油的目的。在适合的储层 压力、温度及原油组分等条件下,临界CO2与原油混合,形成一 种简单的流体相同。
二氧化碳驱油原理
![二氧化碳驱油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f67db28762caaedd33d4b6.png)
第一章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第一节 驱油机理2CO 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是原油体积膨胀,粘度下降,还可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2CO 溶于水后形成的探索还可以起到酸化作用。
它不受井深、温度、压力、地层水矿化度等条件的影响,由于以上各种作用和广泛的使用条件,注2CO 提高采收率的应用十分广泛。
人们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都证明了2CO 是一种有效的驱油剂,并相继提出了许多注入方案。
包括:连续注2CO 气体;注碳酸水法;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紧接着注水;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2CO 气体(WAG 法);同时注2CO 气体和水。
连续注入2CO 驱替油层时,由于不利的流度比及密度差,宏观波及系数很低,2CO 用量比较大,实施起来不够经济,用廉价的顶替液驱动2CO 段塞在经济上更有吸引力。
用碳酸水驱油实质是利用注入的水和2CO 溶液与地层油接触后,从其中扩散出来的2CO 来驱油,但此扩散过程较慢,与注入纯2CO 段塞相比达到的采收率比较低。
注2CO 段塞的工艺包括;注2CO 段塞后注水、注段塞后交替注水和注2CO 气体,前一种方法是水驱动2CO 段塞驱扫描整个油层,尾随的水不混相地驱替2CO ,在油层中留下一个残余的2CO 饱和度,后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降低2CO 的流度,提高油层的波及系数。
提出的另外一种工艺是通过双注水系统同时注水和2CO (见下图),但是这种工艺的施工和完井的成本高,经济风险更大。
沃纳(Warner1977)和费耶尔斯(Fayers )等人在模拟研究中证明,W AG 注入法要比连续或单段塞注入法优越。
沃纳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连续注入2CO 可采出潜在剩余油量的20%;注入2CO 段塞可采出25%;而W AG 法可采出注水后地下原油的38%;同时注入气与水可采出47%的原油,但此法仍存在着严重的操作问题。
由此看来,W AG 法仍然是最经济可行的2CO 驱工艺,但它不适合于低渗透砂岩,因为在这种砂岩中,由于水的流度很低,变换注入方式可能造成注入速度严重降低。
浅析二氧化碳采油技术
![浅析二氧化碳采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852ee0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1.png)
浅析二氧化碳采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有一定的油井都存在油井产量低、含水率高等方面的开发为。
在解决该类油井采收率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二氧化碳采油技术。
所谓二氧化碳采油技术就是向目标油藏注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溶于原油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降低油水界面等性质,解决目标油藏开发中存在的原油流动困难、地层能量不足等问题,提高油井产量,最终实现油井的经济有效开发。
利用二氧化碳采油技术一般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0%左右。
本文主要探讨了二氧化碳采油技术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分析、应用范围等。
标签:二氧化碳;采收率;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一、二氧化碳采油机理1.1 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驱油包括混相驱和非混相驱。
驱油机理是: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蒸发提取原油中间烃组分;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原油密度;降压形成溶解气驱。
非混相主要是依靠在原油中的溶解,使原油体积膨胀和降低原油粘度实现驱油的。
混相驱是在一定的地层压力和温度下,对原油中小分子烃的蒸发提取形成单一相流体过渡带,界面张力降到接近于零来实现对原油的驱替。
1.2二氧化碳吞吐二氧化碳吞吐,就是把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注入到生产层内,然后关井一段时间,让注入的二氧化碳渗入到油层,然后重新开井生产。
采油机理是: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二氧化碳对烃抽提以及改变岩石的相对渗透率。
对于粘性重油,降低油的粘度,改进近井地带的流动性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轻油,汽化中间烃组分,使注入的二氧化碳与油藏流体在近混相的状态下完成吞吐;对于碳酸盐岩油藏,二氧化碳可使地层中的碳酸盐转变为碳酸氢盐,对地层有解堵作用。
1.3 二氧化碳采油作用机理分析1.3.1注入二氧化碳使原油体积膨胀当二氧化碳溶解于原油中,使得原油体积增大,孔隙体积也增大,为油在孔隙介质中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水驱开采后油层中的不可动残余油随二氧化碳溶解而膨胀,并被挤出孔道中,使残余油饱和度变小;膨胀的油滴将水挤出孔隙空间,使水湿系统形成一种排水而不是吸水过程,发生相渗透率转换,形成了一种在任何饱和度条件下都适合油流动的有利环境。
二氧化碳驱油原理
![二氧化碳驱油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a2e896b3c1ec5da50e27067.png)
第一章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第一节 驱油机理2CO 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是原油体积膨胀,粘度下降,还可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2CO 溶于水后形成的探索还可以起到酸化作用。
它不受井深、温度、压力、地层水矿化度等条件的影响,由于以上各种作用和广泛的使用条件,注2CO 提高采收率的应用十分广泛。
人们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都证明了2CO 是一种有效的驱油剂,并相继提出了许多注入方案。
包括:连续注2CO 气体;注碳酸水法;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紧接着注水;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2CO 气体(W AG 法);同时注2CO 气体和水。
连续注入2CO 驱替油层时,由于不利的流度比及密度差,宏观波及系数很低,2CO 用量比较大,实施起来不够经济,用廉价的顶替液驱动2CO 段塞在经济上更有吸引力。
用碳酸水驱油实质是利用注入的水和2CO 溶液与地层油接触后,从其中扩散出来的2CO 来驱油,但此扩散过程较慢,与注入纯2CO 段塞相比达到的采收率比较低。
注2CO 段塞的工艺包括;注2CO 段塞后注水、注段塞后交替注水和注2CO 气体,前一种方法是水驱动2CO 段塞驱扫描整个油层,尾随的水不混相地驱替2CO ,在油层中留下一个残余的2CO 饱和度,后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降低2CO 的流度,提高油层的波及系数。
提出的另外一种工艺是通过双注水系统同时注水和2CO (见下图),但是这种工艺的施工和完井的成本高,经济风险更大。
沃纳(Warner1977)和费耶尔斯(Fayers )等人在模拟研究中证明,W AG 注入法要比连续或单段塞注入法优越。
沃纳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连续注入2CO 可采出潜在剩余油量的20%;注入2CO 段塞可采出25%;而WAG 法可采出注水后地下原油的38%;同时注入气与水可采出47%的原油,但此法仍存在着严重的操作问题。
由此看来,W AG 法仍然是最经济可行的2CO 驱工艺,但它不适合于低渗透砂岩,因为在这种砂岩中,由于水的流度很低,变换注入方式可能造成注入速度严重降低。
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e7c9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8.png)
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当前,世界上的能源都是非常紧张的,而其中的二氧化碳驱油的应用前景和应用范围也是非常广阔的,但是,其所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介绍了目前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氧化碳驱油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油;安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二氧化碳驱油已成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益的一种主要方法。
然而,随着二氧化碳驱油的项目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不仅会给人民群众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安全性。
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简述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技术,主要是在油田当中注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增加了原油生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二氧化碳与储层原油的反应速度较慢。
但在适当的温度、压力、组分条件下,二氧化碳与原油构成锋面,部分重氢气可逐渐替代锋面的气态。
在此基础上,利用二氧化碳与原油逐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再转变成单一液相,从而实现了从油井中逐步分离的目的,进而提高原油的采收效率。
二、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研究现状相对于国外而言,当前国内储层及相关环境的复杂,二氧化碳驱油已基本实现了大规模应用,且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需要深入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研究,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
二氧化碳与石油混合,可以降低石油的粘稠度,并且随着石油的粘稠度越来越高,这种粘稠度也会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石油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增加流体中的能量,进而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中,最普遍的腐蚀就是二氧化碳腐蚀,二氧化碳腐蚀所引起的经济与安全问题使得社会对于二氧化碳腐蚀的安全性的研究越来越多。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会产生一种轻微的酸性,不过在同样的pH值下,它的腐蚀性要比盐酸更强。
但是,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技术的发展,二氧化碳驱油的大量应用,使得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腐蚀现象,给油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氧化碳驱油大有可为
![二氧化碳驱油大有可为](https://img.taocdn.com/s3/m/a1a38f00cc17552707220864.png)
B 公 司也 将 向 北 海 即将 衰 竭 的 P
Mie油 田注 入二 氧化 碳 , 公 司正在 lr l 该
燃 煤 电厂 排放 的二 氧化 碳传 送 至大庆 油 田 , 了 可 提 高 石 油 产 量 10 ~ 除 5万 20 吨/ 0 万 年外 , 油 田将 可贮 留 1 亿 该 . 5
里管道注入 M l r 田, ie油 l 以提高采油率 投 资 3 亿 美 元 用 于 碳 捕 集 与 封 存 项 0
和用 于 封 存 。该 项 目为 Mie 油 田二 lr l 目。该项 目将 于 2 1 年投 用 , 03 可望 提
氧化 碳 提 高采 油率 注 入 和贮 存 约 10 3
公司 利用 从美 国北 达科 他州 一座 煤气 化厂输 出的二 氧化碳 给 一个 老油 田加
压, 以提 高 石 、 『 南产量 。此 项 目将 永 久 封 存 2 0 万 吨二 氧化 碳 , 00 并使 油 田增 产 1 2 桶石 油 。 . 亿 2
亚
洲
为 主 、 氧 化 碳 气 体采 油 为 辅 的综 合 二
中 石 20 7 国化 0/5 ' 14
碳 2 0 、 汽 1 8 吨 , 均 日产 油 0吨 蒸 90 平
2. , 25吨 峰值 达 到 4 吨 。 3
二氧化碳 的设施 , 并使石油生产提高
4 万桶 / 。 天
日 与 中 国几 家公 司合 作通 过将 本
燃 煤 电厂 二 氧 化碳 注 入 油 田 , 以减 少
欧
洲
阿 联 酋 于 20 年 1 08 月下 旬 宣 布 ,
道 达 尔公 司 每 年 把 l 吨二 氧 5万 化 碳 注 入 法 国西 南 部 衰 竭 的 R u s o se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综述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be51d67af1ffc4ffe47acec.png)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综述第一章前言提高采收率(EOR)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
迄今为止,已形成化学驱、气体混相驱、热采和微生物采油四大类。
近几年,注气驱提高采收率发展迅速,其中又以注CO2驱的发展速度最快。
一方面,注CO2驱油的效果非常明显。
另一方面,CO2气体的利用可以减轻温室效应,这也使CO2驱在全球推广运用。
早在1920年就有文献记载,可以通过注入CO2气体的方法来采出原油。
而CO2的现场应用最早开始于1958年,在美国Permain盆地首先进行了注CO2混相驱项目,这一项目的结果说明注CO2不但具有很高的效益,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环境保护的需要,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陆地上的大多数主力油田进入了中后期开发阶段,呈现出可采储量的动用程度高、自然递减率高、综合递减率高、综合含水率高等特点。
同时,目前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提高,低渗透油田储量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因此在石油后备储量比较紧张的形势下,动用好和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对我国石油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低渗透油田由于其物性差,比如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比较小,因此,单井产量低,开发难度大。
利用二氧化碳开发低渗透油田可以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
1.1国外CO2驱发展概况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际上许多国家就开始把二氧化碳作为一种驱替溶剂进行现场和实验研究。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原油,降低界面张力,降低原油粘度,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与原油混相,进行混相驱油,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二氧化碳驱油特别是二氧化碳混相驱油已经成为现在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方式之一。
注入二氧化碳用于提高石油采油率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一项日趋成熟的采油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实施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有近80个。
90年代的CO2驱技术日趋成熟,根据1994年油气杂志的统计结果,全世界有137个商业性的气体混相驱项目,其中55﹪采用的是烃类气体,42﹪采用的是CO2,其他气体混相驱仅占3﹪。
二氧化碳驱油
![二氧化碳驱油](https://img.taocdn.com/s3/m/df757dcb8bd63186bcebbcba.png)
二氧化碳溶于原油中可使原油体积膨胀,原油 体积膨胀的大小,不但取决于原油分子量的大小,而 且也取决于二氧化碳的溶解量。一般,二氧化碳在原 油中 溶解 可使其 体积 增加4 0~1 0%。 这种膨 胀作 用 对驱油非常重要:①水驱后留在油层中的残余油与 膨胀系数成反比,即膨胀越大,油层中残留的油量就 越少;②溶解二氧化碳的油滴将水挤出孔隙空间,使 水湿系统形成一种排水而不是吸水过程,泄油的相 对渗透率曲线高于它们的自动吸油相对渗透率曲 线,形成一种在任何给定饱和度条件下都有利的油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油机理;影响因素;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E35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7981( 2014) 02一0034一03
1二氧化碳的驱油机理 1.1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注CO:技术的作用机理可分为CO:混相驱和 Co:非混相驱。稀油油藏主要采用C0:混相驱,而稠 油油藏主要采用CO:非混相驱。co:提高采收率的 作用主要有促使原油膨胀、改善油水流度比、溶解气 驱等。CO:驱油是油田三次采油中提高原油采收率 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向地层注入CO:气体,降低原 油粘度,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其主要途径 是:溶解气驱;通过原油体积膨胀和粘度降低——降 粘效应的非混相驱;通过混相效应在油藏中析取原 油中的烃。 1.1 .1降粘机 理
CO:驱油提高 采收率的机理主要有 以下几点: 1.2.2.1降低原油粘度。CO。溶于原油后,降低了 原油粘度,原油粘度越高,粘度降低程度越大。原油 粘度降低时,原油流动能力增加,从而提高了原油产 量。 1.2.2.2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大量的CO:溶于 原油和水,将使原油和水碳酸化。原油碳酸化后,其 粘度 随之降 低,大 庆勘探开 发研究 院在4 5℃和1 2. 7MPa的条件下进行了有关试验,试验表明,CO。在 油田注入水中的溶解度为5%( 质量) ,而在原油中的 溶解度为15%( 质量) ;由于大量CO:溶于原油中,使 原油粘度由9.8mPa·s 降到2.9mPa·s ,使原油体 积增加了17.2%,同时也增加了原油的流度。水碳酸 化后,水的粘度将提高20%以上,同时也降低了水的 流度。因为碳酸化后,油和水的流度趋向靠近,所以 改善了油与水流度比,扩大了波及体积。 1.2.2.3使原油体积膨胀。CO。大量溶于原油中, 可使原油体积膨胀,原油体积膨胀的大小,不但取决 于原油分子量的大小,而且也取决于CO。的溶解量。 cO。溶于原油,使原油体积膨胀,也增加了液体内的 动能,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 1.2.2.4使原油中轻烃萃取和汽化。当压力超过一 定值时,CO:混合物能使原油中不同组分的轻质烃 萃取和汽化,降低原油相对密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萃取和汽化现象是CO:混相驱油的重要机理。在试
油田化学研究型专题——CO2驱油理论
![油田化学研究型专题——CO2驱油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7a6e1aaf524ccbff12184ce.png)
一、国内注CO2驱油发展现状
国内(大庆、胜利等油田)在70年代末就对CO2驱技 术进行过室内研究。
混相驱研究与先导试验: 1.1990-1995年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CO2混相驱先导性试 验,1998年江苏油田进行了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2.1999年中原油田进行了CO2混相驱的可行性研究,胜利 油田也进行了樊124块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的研究。
2000 1500 1000 500 0
石工11-14班第七小组
气油比(m3/m3)
日产油(m3/d)
25 阶段
弹性
能量 补充
混相 阶段
气体 突破
日产油( 混相驱) 3000 日产油( 弹性) 气油比 2500
石工11-14班第七小组
四、矿场应用技术与国外的主要差距 1). 适于 CO2 驱的油藏类型(工程实例)
13层混相驱场图
23层混相驱场图
24 5.09 12.24 石工11-14班第七小组
13.46
31.04
0.24
石工11-14班第七小组
三、CO2混相驱驱替特点 混相驱特点4:注气后油井生产分为三阶 段. G89-7井受效分析
30
20 15 10 5 0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混相带到 开始注气 日期(a) 达井底
烃混相/ 非混相 35, 11%
火烧油层 12, 4%
2012年世界EOR项目数及分布
2012年世界EOR产量及分布
石工11-14班第七小组
一、国外注CO2驱油发展现状
(1)美国
注CO2提高采收率
项目主要分布在美国,且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afaf9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a.png)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22年4月12日co2驱是把co2注入油层,依靠co2的膨胀、降粘等机理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随着人们对温室效应认识,将co2注入地层不仅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还可以起到封存co2的作用,是三次采油方法中最具有潜力的采油技术。
co2混相驱我国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暴露出天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快速下降等诸多矛盾。
受油藏地质条件的限制,注水补充能量受到很大限制,采收率较低。
从国外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气驱尤其是CO2混相驱将是我国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前景的方法。
1.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在标准条件下,也即在0.1mpa压力、273.2k(绝对温度)下二氧化碳是气体状态,气态二氧化碳密度d=0.08-0.1千克/立方米,气态二氧化碳粘度为0.02~0.08毫帕秒,液态二氧化碳密度d=0.5-0.9千克/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粘度为0.05-0.1毫帕秒,但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液态与气态二氧化碳的密度相近,为0.6-0.8吨/立方米。
压力和温度可以明显地控制二氧化碳的相态。
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压力对二氧化碳的相态几乎没有影响,即二氧化碳在任何压力下都呈现气体状态。
因此,在地层温度较高的油层中采用二氧化碳驱油。
二氧化碳通常处于气态,与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无关。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质要比气体烃类好得多,地层条件下在水中溶解度为30-60立方米/立方米,而质量比浓度可以达到3-5%,其水中溶解度受压力、温度、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增加而降低,随地层水矿化度增加而降低。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水”,这会增加水的粘度。
地层中存在二氧化碳,但泥岩膨胀减弱。
二氧化碳在油中溶解度远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是水中溶解度的4-10倍,当二氧化碳水溶液与原油接触时,由于其与油、水溶解度的差异,二氧化碳能够从水中转移到油中,在转移过程中水中二氧化碳与油相界面张力很低,驱替过程很类似于混相驱。
二氧化碳驱油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二氧化碳驱油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https://img.taocdn.com/s3/m/d7ee8a39376baf1ffc4fad26.png)
二氧化碳驱油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厉华众所周知,在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最高,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接近300亿吨。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在人们的印象里,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乃至造成严重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
但就是这“罪魁祸首”,在油田开发上则“上天为害,入地为宝”。
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两面性,利用得好则是利,否则是害,关键在于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二氧化碳的有利作用。
几年来,胜利油田等国内外许多油田应用二氧化碳驱油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成功地使其“上天为害”转变为“入地为宝”。
燃煤发电厂产生的上天为害的二氧化碳,2010年将在胜利油田入地为宝。
油田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技术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生产中试装置已在胜利发电厂开工建设,工程建成投产后,被“捕获”的二氧化碳将被注入地下,成为驱油利器,同时,每年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多吨。
国内外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已日臻成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原本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如今却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球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之一,这着实让二氧化碳很委屈。
如何变废为宝,还被“妖魔化”的二氧化碳以本来面目?在低碳经济热遍全球的当下,二氧化碳的减排、回收、封存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二氧化碳除了恶化环境还能干什么?国内外很多机构在二氧化碳封存及资源化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捕集二氧化碳用于三次采油的模式(CCS+EOR),由于实现了减排和利用双赢而受到广泛关注。
怎样实现由“杀手”到“英雄”的转变?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是国际上三次采油中最先进的驱油技术,不但实现了二氧化碳封存,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然而,二氧化碳的来源问题成为了该项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瓶颈”。
与此同时,大量二氧化碳却随着各种几乎随处可见的工业废气源源不断地排入大气,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氧化碳驱油意义重大可提高优质油气储量
![二氧化碳驱油意义重大可提高优质油气储量](https://img.taocdn.com/s3/m/270052f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0.png)
二氧化碳驱油意义重大可提高优质油气储量在传统的意义下,许多低渗透油气藏是难动用储量,但假如采纳二氧化碳驱油的方法,可能将成为优质储量。
“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这是我们的现实国情,短期内不行能有较大转变。
这打算了我国电力以煤电为主的装机结构,占整个发电装机的70%以上,供应了我国80%的发电量。
”国网能源讨论院副院长胡兆光表示。
不容忽视的是,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带来了相当大的环保压力。
相关测算表明,燃烧一吨标煤将平均排放2.6吨二氧化碳。
“火力发电厂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排放量占总量相当大的比例。
”南化集团讨论院副总工程师毛松柏介绍。
“因此,将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后注入地下用于油田驱油,既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又能提高了原油采收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特别显著。
讨论与实践表明,二氧化碳驱油可以提高油田采收率10%至20%。
”张永刚表示。
随着陆上油田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低渗透油藏已成为我国油田的重要增储阵地。
“在传统的意义下,许多低渗透油气藏是难动用储量,但假如采纳二氧化碳驱油的方法,可能成为优质储量。
”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油田处副处长胡凤涛说。
数据显示,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约63.2亿吨,尚有50%左右未动用。
而已动用的低渗透资源,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平均采收率仅为23.3%。
胡凤涛介绍,对于中高渗水驱油藏,也可通过注入二氧化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中原油田濮城水驱废弃油藏就通过试验二氧化碳驱油再获新生。
据了解,中原油田濮城水驱废弃油藏已连续14年综合含水达到98%以上,水驱开发已无经济价值。
2023年6月开头进行二氧化碳驱油试验,井组日产油由0.6吨最高上升到15.9吨。
截至今年3月,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23万吨,累计增油3272.7吨,估计实施二氧化碳驱油后井组采收率可提高7.9%。
他表示,如二氧化碳驱油在中原油田高含水油藏中推广应用的话,将掩盖地质储量3亿吨,估计可增加可采储量2000万至3000万吨。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620f0d19e8b8f67d1cb9ce.png)
(9) 提高渗透率作用
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碳酸水与油藏的碳酸盐反应,
生成碳酸氢盐。碳酸氢盐易溶于水,导致碳酸盐尤其是井筒周围的
大量水和二氧化碳通过的碳酸岩渗透率提高,使地层渗透率得
精选版课件ppt
6
以改善,上述作用可使砂岩渗透率提高5%-15%,同时二氧化碳还有利于 抑制粘土膨胀。另外,二氧化碳-水混合物由于酸化作用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解出无机垢堵塞、疏通油流通道、恢复单井产能。
图2-2 原油的膨胀系数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分数关系
(4) 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烃
在一定压力下,二氧化碳混合物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不同组分的轻质 烃,降低原油相对密度,从而提高采收率。二氧化碳首先萃取和汽化 原油中的轻质烃,随后较重质烃被汽化产出,最后达到稳定。
(5) 混相效应
混相效应是指两种流体能相互溶解而不存在界面,消除了界面张力。
油(原油密度为0.8550-0.9042)油藏进行了
CO2驱综合研究。1997年,投资11亿美元在韦
本油田进行大规模CO2混相驱采油。经研究,
注CO2的采收率将比注水高30%-40%,生产寿
命延长25年以上。
精选版课件ppt
21
2、国内CO2驱研究及应用概况
CO2吞吐: 国内部分油田(吉林、胜利等)也陆续实施了许
所示:
精选版课件ppt
2
图2-1 原油粘度降低与二氧化碳饱和压力的关系(50℃)
μo--原油粘度; μm—溶有二氧化碳的原油粘度
(2 )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 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原油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同 时也降低了水的流度,改善了油与水流度比,扩大了波及体积。 (3) 膨胀作用 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后,使原油体积大幅度膨胀,便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 还有利于膨胀后的剩余油脱离地层水以及岩石表面的束缚,变成可动油,使驱油 效率升高,提高原油采收率。原油的密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原油的膨胀 系数越大[1]。。图2-2为原油的膨胀精系选数版课与件二pp氧t 化碳物质的量分数关系。从图3 2-2 可以看到,原油中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分数越大,原油的膨胀系数越大。
CO2驱油分析
![CO2驱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d88f0b7cd184254b3535d0.png)
2
2.1
CO2技术的作用机理可分为CO2混相驱和CO2非混相驱。CO2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主要有促使原油膨胀、改善油水流度比、溶解气驱等。一般稀油油藏主要采用CO2混相驱,而稠油油藏主要采用CO2非混相驱。
在稀油油藏条件下CO2易与原油发生混相,在混相压力下,处于超临界状态下的CO2可以降低所波及的油水界面张力。CO2注入浓度越大,油水相界面张力越小,原油越容易被驱替。通过调整注入气体的段塞使CO2形成混相,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幅度。
(3)使原油体积膨胀
CO2大量溶于原油中,可使原油体积膨胀,原油体积膨胀的大小,不但取决于原油分子量的大小,而且也取决于CO2的溶解量。CO2溶于原油,使原油体积膨胀,也增加了液体内的动能,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
(4)高溶混能力驱油
尽管在地层条件下CO2与许多原油只是部分溶混,但是当CO2与原油接触时,一部分CO2溶解在原油中,同时,CO2也将一部分烃从原油中提取出来,这就使CO2被烃富化,最终导致CO2溶混能力大大提高。这个过程随着驱替前缘不断前移而得到加强,驱替演变为混相驱,这也使CO2混相驱油所需要的压力要比任何一种气态烃所需要的混相压力都低得多。用气态烃与轻质原油混相也要27~30MPa,而用CO2混相压力只要9-10MPa即能满足。
CO
摘要:
本文主要叙述了利用CO2驱提高采收率的历史及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探讨了CO2驱油的渗流机理和动态计算。CO2驱开采一般是在不适合注蒸汽开采的油田进行。这类油田的油藏地质条件是;油层薄,或埋藏太深,或渗透率太低,或含油饱和度太低等。注CO2可有效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CO2在驱油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综述
![CO2在驱油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8e1466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5.png)
CO2在驱油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综述梁萌;袁海云;杨英;蔺江涛;杨云博【摘要】综述了CO2驱油过程中存在的几种作用机理,地层条件下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导致了原油组成与性质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原油黏度降低、体积膨胀、油气界面张力改善和沥青质沉积等方面;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为岩石的腐蚀提供了弱酸环境,水中阳离子浓度的增大和CO2的过量导致了碳酸盐的溶解/析出平衡.受以上因素影响,注CO2过程中发生了岩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的改变.上述各个现象和作用机理并不是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驱替过程和最终的采收率,所以在油藏开发工艺制定、优化时,必须充分比较、衡量各自的影响作用.【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6(035)006【总页数】6页(P1-5,9)【关键词】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机理;驱替【作者】梁萌;袁海云;杨英;蔺江涛;杨云博【作者单位】俄罗斯国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俄罗斯莫斯科 11999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陕西西安 710021;俄罗斯国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俄罗斯莫斯科 11999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陕西西安 71002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陕西西安 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5气体驱油在油田开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常用的有N2、CH4、石油伴生气和CO2。
CO2的特殊性质以及CO2兼具驱油、减排的双赢效果使CO2驱俨然成为开发领域的最大热点。
针对不同地质特征的油藏及原油特性,开发出了多种工艺,如CO2非混相驱和混相驱、CO2段塞+N2驱、CO2水交替工艺以及CO2吞吐等。
地层内CO2可与原油以及岩石和地层水发生作用,其结果导致促进驱油过程或者不利影响。
CO2的溶解降低原油黏度、体积溶胀、改善油气界面张力、沥青质沉积等;在地层水中的溶解降低了地层环境的pH,碳酸盐发生溶解,改变岩层表面润湿性与地层渗透率等。
二氧化碳驱油原理
![二氧化碳驱油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993908fab069dc512201ec.png)
第一章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第一节 驱油机理2CO 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是原油体积膨胀,粘度下降,还可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2CO 溶于水后形成的探索还可以起到酸化作用。
它不受井深、温度、压力、地层水矿化度等条件的影响,由于以上各种作用和广泛的使用条件,注2CO 提高采收率的应用十分广泛。
人们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都证明了2CO 是一种有效的驱油剂,并相继提出了许多注入方案。
包括:连续注2CO 气体;注碳酸水法;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紧接着注水;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2CO 气体(WAG 法);同时注2CO 气体和水。
连续注入2CO 驱替油层时,由于不利的流度比及密度差,宏观波及系数很低,2CO 用量比较大,实施起来不够经济,用廉价的顶替液驱动2CO 段塞在经济上更有吸引力。
用碳酸水驱油实质是利用注入的水和2CO 溶液与地层油接触后,从其中扩散出来的2CO 来驱油,但此扩散过程较慢,与注入纯2CO 段塞相比达到的采收率比较低。
注2CO 段塞的工艺包括;注2CO 段塞后注水、注段塞后交替注水和注2CO 气体,前一种方法是水驱动2CO 段塞驱扫描整个油层,尾随的水不混相地驱替2CO ,在油层中留下一个残余的2CO 饱和度,后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降低2CO 的流度,提高油层的波及系数。
提出的另外一种工艺是通过双注水系统同时注水和2CO (见下图),但是这种工艺的施工和完井的成本高,经济风险更大。
沃纳(Warner1977)和费耶尔斯(Fayers )等人在模拟研究中证明,W AG 注入法要比连续或单段塞注入法优越。
沃纳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连续注入2CO 可采出潜在剩余油量的20%;注入2CO 段塞可采出25%;而W AG 法可采出注水后地下原油的38%;同时注入气与水可采出47%的原油,但此法仍存在着严重的操作问题。
由此看来,W AG 法仍然是最经济可行的2CO 驱工艺,但它不适合于低渗透砂岩,因为在这种砂岩中,由于水的流度很低,变换注入方式可能造成注入速度严重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驱油大有可为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油田仍采用注水开发,这就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对此,国外近年来大力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还可以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
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收率提高显著等优点。
据国际能源机构评估认为,全世界适合二氧化碳驱油开发的资源约为3000亿~6000亿桶。
二氧化碳驱油广受关注
注入二氧化碳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一项日趋成熟的采油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实施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有近80个。
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注入速率可大致由供封存的能力来决定。
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
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提高采油率产量占总提高产量的14.4%。
二氧化碳纯度在90%以上即可用于提高采油率。
二氧化碳在地层内溶于水后,可使水的黏度增加20%~30%。
二氧化碳溶于油后,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
降低30%~80%,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有利于增加采油速度,提高洗油效率和收集残余油。
二氧化碳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
二氧化碳可从工业设施如发电厂、化肥厂、水泥厂、化工厂、炼油厂、天然气加工厂等排放物中回收,既可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又可达到增产油气的目的。
北美
美国是二氧化碳驱油项目开展最多的国家。
目前,美国每年注入油藏的二氧化碳量约为2000万吨至3000万吨,其中有300万吨二氧化碳来源于煤气化厂和化肥厂的尾气。
从事油田开发的Oxy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Permian盆地,注入二氧化碳约12亿立方英尺/天,现回收约18万桶石油/天。
美国Encana公司的Weyburn 二氧化碳提高采油率项目,注入的二氧化碳来自Dakota汽化公司Buelah地区将煤转化为甲烷的合成燃料装置,通过204英里的管道供应。
Encana公司现注入9500万立方英尺/天二氧化碳。
Dakota汽化公司还向阿帕奇加拿大公司在Saskatchewan的Midale油田二氧化碳提高采油率项目出售2500万立方英尺/天二氧化碳。
Hunton能源公司与陶氏化学公司在美国建设燃用合成气的联产装置。
该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捕集,然后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
Rancher能源公司与埃克森美孚旗下的埃克森美孚天然气和电力销售公司于2008年2月中旬签署二氧化碳购销协议。
埃克森美孚公司将在10年内向Rancher能源公司提供7000万立方英尺/天二氧化碳。
埃克森美孚公司向Rancher能源公司提供的二氧化碳将用于Rancher能源公司在怀俄明州Powder River盆地3个生产性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
埃克森美孚公司供应的二氧化碳
来自于怀俄明州的LaBarge天然气田,Rancher能源公司将建设相应的连接管道。
西方石油公司与SandRidge能源公司在美国Permian盆地实施新的大型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预计将在今后5年内使该地区增产至少5万桶/天石油。
Penn(泛)西部能源公司在加拿大Calgary的油田注入二氧化碳。
Pann西部石油公司在Joffre Viking油田也注入二氧化碳,是加拿大另一个二氧化碳提高采油率项目,该项目利用的二氧化碳,来自诺瓦化学公司乙烯/聚乙烯装置。
Glencoe资源公司在加拿大有几处衰竭的油田,往油田注入二氧化碳后也提高了采收率,注入深度超过1300米,注入二氧化碳后采油率从10%~20%提高到40%。
加拿大的韦本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封存项目之一。
加拿大能源公司利用从美国北达科他州一座煤气化厂输出的二氧化碳给一个老油田加压,以提高石油产量。
此项目将永久封存2000万吨二氧化碳,并使油田增产1.22亿桶石油。
加拿大TransAlta公司在阿尔伯达的燃煤电厂中实施碳捕集与封存。
该项目将于2013年投运,捕集碳的5%~10%用于注入油层提高石油采收率。
欧洲
BP公司也将向北海即将衰竭的Miller油田注入二氧化碳,该公司正在苏格兰Peterhead地区建设联合循环燃气发电联合装置,其中的转化装置将使约7000万立方英尺/天天然气转化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氢气用做该联合装置燃料,而二氧化碳则通过240公里管道注入Miller油田,以提高采油率和用于封
存。
该项目为Miller油田二氧化碳提高采油率注入和贮存约130万吨/年二氧化碳,可回收约4000万桶石油,延长油田寿命15~20年。
BP公司和GE公司计划将分离出180万吨/年二氧化碳注入海底4000英尺以下的Miller油田中,二氧化碳将可增产使用其他方法无法回收的4000万桶石油。
2006年3月,壳牌公司和挪威石油公司宣布建设由燃气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并用于提高海洋油田石油生产量。
道达尔公司每年把15万吨二氧化碳注入法国西南部衰竭的Rousse气田,以提高采收率,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道达尔公司将与法液空公司、法国石油研究院以及法国地理和矿产研究局共同实施这一项目。
亚洲
日本三菱重工公司与壳牌公司联合捕集和压缩电厂二氧化碳注入约1000米深的油藏内。
采用该技术,每注入1吨二氧化碳,可提高石油产量4桶。
两家公司计划建设可捕集1万吨二氧化碳的设施,并使石油生产提高4万桶/天。
阿联酋于2008年1月下旬宣布,计划投资20亿~30亿美元建设碳捕集和封存网络,以减少排放和提高阿联酋的石油产量。
该项目将可减少阿联酋的碳排,阿联酋拥有廉价的能源,排放地区相对邻近于油田和丰富的大型油藏,可用于贮存二氧化碳以提高石油采收率,这将比其他方法廉价。
阿布扎比于2008年10月底宣布投资30亿美元用于碳捕集与封存项目。
该项目将于2013年投用,可望提高石油采收率,并为发电和运输提供替代能源。
预计该项目于2013年一季度商业化投用时,初期碳捕集量将为200万吨/年,每注入1吨二氧化碳可增产石油2.5~3桶。
二氧化碳在中国石油开采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但是,二氧化碳驱技术在中国尚未成为研究和应用的主导技术。
可以预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二氧化碳将成为中国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资源。
大庆油田已将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纳入战略储备技术,扩大二氧化碳产能建设和驱油试验区规模,并逐步将试验区从外围油田向老区油田延伸。
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攻关试验累计增油已超过4000吨。
针对胜利油田特超稠油油藏的开采,胜利采油院研发成功以蒸汽吞吐为主、二氧化碳气体采油为辅的综合热力采油新工艺,在现场试验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该院在郑411-P2井应用综合热采新工艺,注入液态二氧化碳200吨、蒸汽1980吨,平均日产油22.5吨,峰值达到43吨。
日本与中国几家公司合作通过将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注入油田,以减少有害的工业气体排放和提高中国油田原油产量。
按照计划,将使哈尔滨的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传送至大庆油田,除了可提高石油产量150万~200万吨/年外,该油田将可贮留1.5亿吨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