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

合集下载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规章制度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规章制度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灾害预警1.气象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监测数据,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向相关单位和群众进行通报和告知。

2.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根据预警信息,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三、灾害监测1.气象部门应当加强气象监测能力建设,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配备必要的监测设施,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及时了解灾情并做好应对准备。

3.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灾害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沟通,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

四、灾害防范1.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气象灾害的防范工作,加强对危险地区的监控和排查。

2.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危险地区的防洪、防风、防霜、防冻等工作。

3.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完善气象灾害监测设施,提高防范灾害的能力。

五、灾害救援1.气象部门应当及时发布灾害救援信息,指导灾区人民群众做好自救工作。

2.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灾害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效率和水平。

3.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受灾群众的救援和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安全。

六、灾后重建1.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做好灾后评估和灾后补救工作。

2.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做好灾后慰问和安抚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3.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灾后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灾害。

七、监督检查1.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2.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定期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3.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八、处罚责任1.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给予处罚和追究责任。

2.对未按规定履行气象灾害防御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从严处理。

减灾灾害预警工作制度

减灾灾害预警工作制度

减灾灾害预警工作制度一、总则减灾灾害预警工作是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预警体系1. 建立分类监测预警和综合监测预警相结合的工作体系。

各级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林业、气象、地震等部门要针对自然灾害种类和特点,完善本部门专业监测站网布局,划分重点监测区域,确定重要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扫除监测盲区。

2. 加强地质、水文、海洋、病虫害、森林火险、气象、地震等监测预警制度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3. 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涉灾部门要组织专门监测队伍和装备,针对重点区域采取多手段的应急加密动态观测,及时为应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4. 应急管理部门和自然灾害监测部门要保持紧密沟通,明确应急救援现场监测预警供需,对救援现场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过程提供及时有效的短临预报和分析判断。

5. 构建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上、下级平台互联互通,全面落实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

三、预警信息发布1. 各级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预警信息的发布和管理,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2. 预警信息发布要遵循及时、准确、高效的原则,根据灾害风险程度和紧急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预警。

3. 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包括灾害类型、预警级别、影响范围、预警措施等,必要时可附带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4. 预警信息发布途径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确保预警信息覆盖到每一个受影响的人群。

5. 各级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对预警信息发布效果的评估和监督,确保预警信息发布落到实处。

四、预警响应1. 预警响应分为四级,分别与预警级别相对应。

各级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要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预警响应预案。

2. 预警响应措施包括:(1)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灾害风险排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灾害发展动态;(3)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迅速投入救援;(4)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做好防范措施;(5)其他必要的预警响应措施。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一、防灾1、学校办公室负责接受上级防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制定校内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部署校园台风、暴雨、冰雪、地震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教学的工作。

2、校办公室负责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上级实行防灾的指示,传递防灾信息。

3、安保处负责组织师生学习辨别台风、暴雨、地震等灾害预警信号,掌握灾害预防和自救知识。

4、总务处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教室、地下排水管道、供电线路、消防安全设施、树木、墙报栏、玻璃门、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并监督及时整改。

5、制定实施抢险救灾方案,组织和训练,并指导校内师生模拟预防演练。

二、防灾应急机构1、领导小组及职责组长:陈佑俊副组长:李丽芳成员:全体中层干部、班主任主要职责:(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救护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安全稳定。

(4)做好防自然灾害的宣传教育、组织防灾害的演习工作。

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

2、通讯联络及职责主要职责:(1)接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报信息、预警信号,需要停课,则通过学校通讯网络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2)通讯小组随时与教育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保持联系,在接到台风、暴雨信息时,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

(3)及时汇报学校受灾、救灾及有关情况。

3、安全防护救护及职责主要职责:(1)在发生灾害时,组织各方人员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窗外的悬挂物,检查旗杆、墙报栏,防止高空悬挂物摔落伤人,要检查保管好各类电器。

(2)组织各班班主任负责关好教室门窗,各处室、年级组关好办公室门窗。

信息中心的老师负责检查电脑室和多媒体室电源开关。

(3)突发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组织学生在安全地方躲避。

生活知识_关于气象灾害的防御条例

生活知识_关于气象灾害的防御条例

关于气象灾害的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雪)、寒潮、低温、霜冻、干旱、高温、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大雾等直接造成的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道路结冰、雪阻、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衍生灾害。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以下统称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预防和其他减轻气象灾害等防御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参与气象灾害防御的义务,并有权对气象灾害防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级以上农业、水利(水务)、林业、畜牧、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民航、铁路、环境保护、卫生、民政、广播电视、教育、公安、安全监管、邮政通信、旅游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有关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的气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系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接受省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省监狱管理局、民航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级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机制和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服务于当地气象灾害防御所需的基本建设投入和事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5篇)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5篇)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一)制定目的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气侯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位,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

在____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在____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____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二、应急救援指挥____及职责(一)领导小组学校设立防御气象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____学校防灾害性天气险情处置工作。

组长:校长(马龙)副组长:副校长(徐帆)教导主任(曹旺虎)总务主任(刘旭普)组员:马旭艳杜调调曹秀霞文媛柳涛万泉刘小芳吴珍淑陈婷婷(以及各位非班主任)(二)主要职责1、日常工作职责(1)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准备必要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

(2)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宣传,通过短信、出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

对学校的基建和修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广告牌、旗杆,以及围墙、自行车棚、宣传栏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上报。

坚决查封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灾难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为加强我公司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之间的联系,准时把握可能危及煤矿平安生产的暴雨、洪水等灾难信息,亲密关注灾难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准时把握汛情水情,采区平安防范措施,加强与周边相邻矿井的信息沟通,发觉矿井消失特别状况时,马上发出警报,进行预警。

切实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全面提高灾难性天气防灾和灾难处置力量,结合我公司实际,特编制了《灾难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灾难性天气预警根据灾难性天气气候强度标准和重大气象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重大气象灾难预警级别一般划分为四级:IV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峻)、I级(特殊严峻),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蓝色预警(IV级) 将来6小时雨量达20-50 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

若防汛级别触发蓝色预警条件时,必需第一时间汇报本单位值班人员,提前做好预防预控预备。

各指挥部响应:启动防汛预案,雨季"三防'办公室主任赶赴调度室协调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隐患巡查,相关专业抢险队伍做预备。

黄色预警(Ⅲ级) 将来6小时雨量将达到50毫米,或者已经达到 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若防汛级别触发黄色预警条件时,在汇报本单位值班人员的同时,汇报本单位的分管领导。

仔细制定预防预控措施。

各指挥部响应:启动防汛预案,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及"三防'主任赶赴调度室协调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隐患巡查,重点隐患部位要加强排查,准时报告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等,各专业抢险队伍到岗待命。

3、橙色预警(Ⅱ级) 将来3小时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若防汛级别触发橙色预警条件时,在汇报本单位值班长、分管领导的同时,汇报本单位的主要领导,全面做好预防预控处置。

各指挥部响应:启动防汛预案,单位主要领导及副总以上领导全部上岗到位,涉及防汛救灾的相关领导及人员全部上岗到位。

天气预警制度

天气预警制度

天气预警制度
一、预警分级
天气预警制度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

一级为最高级别,表示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影响和危害。

二、监测预报
气象部门负责监测天气变化,分析气象数据,及时做出气象预报。

预报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的种类、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等。

三、预警发布
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结果,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种类、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等。

预警信息发布方式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

四、应急响应
一旦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组织人员疏散、调配救援物资、加强交通管制等。

五、预警解除
当气象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影响减弱时,气象部门应当及时解除预警。

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停止应急响应措施。

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鄂伦春自治旗灾害性天气叫应机制的通知

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鄂伦春自治旗灾害性天气叫应机制的通知

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鄂伦春自治旗灾害性天气叫应机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2.21•【字号】鄂政办字〔2022〕12号•【施行日期】2022.0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鄂伦春自治旗灾害性天气叫应机制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旗直有关部门:为进一步规范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机制、服务标准和流程,全力做好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联防联动、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群众安全和财产带来的损失,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2021年版)的通知》(内政办发﹝2021﹞96号)、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气发〔2008〕476号)等文件要求,特建立本机制。

现印发给你们,请对照要求,严格遵照执行。

2022年2月21日鄂伦春自治旗灾害性天气叫应机制一、叫应启动标准和流程由旗气象局的气象台业务值班人员(以下简称值班人员)、带班领导、主要领导负责叫应工作,当值班人员监测到以下情况时,启动叫应。

(一)暴雨天气1.辖区内有站点1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且预计未来6小时内累计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时,由值班人员向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农牧水利科技局的应急责任人、联络员进行电话叫应并通报雨情,同时向发生地乡镇党委政府值班室、应急责任人、联络员叫应并通报雨情。

2.辖区内有站点过去3小时累计降雨量达到50毫米或者过去24小时累计降水量达100毫米时,由带班领导向应急管理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农牧水利科技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教育体育局、交通运输局、民政局、文化和旅游局、发生地乡镇党委政府的应急责任人进行电话叫应,并根据雨情发展情况每1小时或2小时通报雨情。

值班人员根据雨情发展情况每1小时或2小时向以上叫应单位值班室电话或联络员微信等方式通报雨情。

气象应急管理制度

气象应急管理制度

气象应急管理制度一、背景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十分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在面对气象灾害时,合理、及时的应急管理十分重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制定完善的气象应急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制度建设(一)制定机构1.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

2. 相关部门合作:各级政府、气象部门、公安、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二)制度内容1. 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机制,定期发布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气象变化。

2. 巡查监测:加强气象监测和巡查,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3. 应急预案: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方责任和行动方案,确保应急处置效果。

4.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配合水平。

5. 应急物资:建立气象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急需物资的储备和调配。

6. 应急响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有效处置气象灾害。

(三)制度执行1. 领导责任: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气象应急管理工作,亲自指挥、把关。

2. 人员培训:定期进行气象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3. 审查评估:定期对气象应急管理制度进行审查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

(四)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应对这些灾害中,及时的应急管理制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今年的台风季节中,某地区设立了专门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及时发布了台风预警信息,组织人员进行排查和撤离。

在另一次暴雨洪水中,该地区通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调拨应急物资,成功避免了重大损失的发生。

以上案例表明,气象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应对气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总结气象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制度,减少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煤矿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制度

煤矿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制度

灾害性天气预警预防制度二〇一四年一月煤矿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根据X政办发[20XX]70号文件关于《XXX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煤炭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加强我公司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间联系,全面提高防灾和灾害处置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建立矿井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预警的定义预警,是指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的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二、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级别按照灾害性天气气候强度标准和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重大气象灾害被确定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Ⅰ级预警: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或者多省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

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Ⅱ级预警: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

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4级。

Ⅲ级预警:在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

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Ⅳ级预警:在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四、预警信号分类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十一类。

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各国纷纷建立了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了预警系统、应急响应机制、风险评估和减灾措施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预警系统的建立1.1 灾害监测:建立灾害监测网络,通过传感器、卫星等手段实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

1.2 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学和模型预测方法,提前预警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

1.3 信息传播: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系统,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民众,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应急响应机制的完善2.1 紧急预案:制定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和行动。

2.2 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素质,熟悉应急救援流程和技巧。

2.3 物资储备: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体系,包括食品、药品、救援设备等,以应对灾害发生后的紧急需求。

三、风险评估的重要性3.1 地质调查:进行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为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3.2 气象预测:利用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技术,对气象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3 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人口分布、建筑物结构等信息,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四、减灾措施的实施4.1 建筑规范:制定建筑规范,加强对建筑物的抗震、防洪等能力要求,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

4.2 生态修复:进行生态修复,恢复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4.3 公众教育:开展自然灾害防范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5.1 联合演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演练,共同探讨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辽源市建立高危行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辽源市建立高危行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辽源市建立高危行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02•【字号】辽府办发[2013]10号•【施行日期】2013.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辽源市建立高危行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府办发〔2013〕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有关直属机构,驻市各中省直有关单位:市气象局制定的《辽源市建立高危行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机制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7月2日辽源市建立高危行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机制的实施方案(市气象局2013年7月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辽源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法》(市政府第78号令)、《辽源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市政府第62号令)等法律法规,为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对高危行业的影响,切实避免和减少因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引发的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协助部门和企业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畅通高危行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途径(一)做好媒体发布工作。

为增强气象灾害信息播出的实效性,市气象部门要与市广播电视台密切配合,在广播和电视上及时插播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使广大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接收各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挥社会公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二)做好手机短信发布工作。

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服务分析

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服务分析

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服务分析摘要:气象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的开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信息。

为此,气象台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汇总气象资料,并对灾害性天气类型进行预先判断,及时将信息向大众公布,便于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做好灾害预防工作。

本文主要分析了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大众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服务,有效进行灾害预防工作。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气象服务引言:台风、暴雨和高温天气等都包含于灾害性天气之中,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和安全生产,所以气象部门需要及时预警灾害性天气,提高预警服务水平,减少因灾害性天气的到来而对人民生产造成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开展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并获取出色的成果,可以及时发布更加精准的灾害性天气信息,设计出更加科学的天气预报系统,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气象服务。

一、强化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措施1、更加准确的开展气象工作为了准确预测天气情况,要求气象人员搜集大量的气象环境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研究,保证气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地域性是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所以气象工作人员需要重点研究如何准确预测地区气象情况。

我国大多地区会出现中尺度气象灾害,中尺度气象灾害会在长时间内对该区域造成较大的破坏性,而且发生频率较高,我国各地区每年因中尺度灾害性天气而产生的人员财产伤亡数量巨大,所以,气象部门需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中尺度气象灾害的研究上来。

我国的地域面积广阔,受到地形环境因素的影响,气象因素也大有不同,所以气象人员在研究灾害性天气时,需要分类讨论不同地区的环境因素,对不同区域的气象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气象历史数据收集并整合起来,然后根据历史数据来对该区域的气候进行针对性的预测。

在对气象信息进行预测时,需要对该地区的气候灾害类型进行重点标注,详细记录灾害的持续时间和对该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相关部门可以借助详细数据资料来从容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不良后果,把灾害性天气对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突发灾害是指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或人为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火灾等,在突发灾害事件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政府和社会的首要任务。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灾害,保护人员的安全,建立一个完善的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至关重要。

下面就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灾害预警和监测灾害预警和监测是防范和减轻灾害损失的基础。

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体系,及时获取和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同时,各行各业的单位和机构应加强自己的灾害监测能力,配备专业的设备和人员,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确保监测系统的有效运作。

二、人员疏散和避难在突发灾害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和避难是保障人民安全的关键,为此,各单位和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人员疏散和避难方案,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检查。

疏散和避难方案应包括清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点的选择,以及人员的疏散顺序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三、设施和设备安全突发灾害往往会造成各种设施和设备的破坏,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各单位和机构应加强设施和设备的安全防护。

首先,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其次,要加强对设施和设备的保护,如安装防护装置和加强防护材料的购置和储备。

四、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是防范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关键。

各单位和机构应加强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培训和教育内容应包括灾害的预防和处置知识,疏散和避难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设施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

五、危机通讯和应急物资保障危机通讯是突发灾害时及时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关键,各单位和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危机通讯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传递。

同时,应加强对应急物资的保障,建立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灾害发生时及时提供必要的救援和支持。

六、应急演练和评估应急演练是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和机构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3篇)

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3篇)

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一)突发地震应对制度1、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式,在学校明显的位置张贴使用,并印发给相关部门和应急人员。

2、指挥部办公室(校办公室)定期修订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等装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

经常组织学校广播、宣传栏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3、利用已有的宣传阵地和载体宣传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疏散、逃生途径和方法等地震安全知识,并向师生发放地震安全知识画册、应急疏散路线图。

4、应急疏散组要制定并让全校师生熟悉应急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

5、抢险救灾组定期进行训练和演练,熟悉预案,明确职责,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

6、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7、出现地震谣传时,校办公室、团委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稳定。

8、备足备齐并及时补充更新地震应急所需要的药品、器械、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等(具体列表)。

9、安排人员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

预案启动后,应急物资由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调用。

(二)气象灾害应对制度学校应根据不同季节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制定校内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时接受上级关于台风、暴雨、酷暑、寒流、暴雪、地震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搞好应急防范工作。

1.在汛期来临之前,组织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特别是对危房简屋和建筑物上的标牌、悬挂物等进行检查,并将情况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

2.在汛期来临之前,对学校下水道、明沟的污泥杂物进行疏通清扫,保证排水通畅,要对教室、宿舍所有门窗进行安全检查,如有损坏及时报修,确保安全。

3.落实值班巡逻制度,随时应付各类突发事件,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防止次生灾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

预防措施与预警机制

预防措施与预警机制

预防措施与预警机制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预防措施与预警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就像是提前设置的防线和警报系统,帮助我们在问题出现之前做好准备,或者在问题刚刚露出端倪时及时察觉并采取行动,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避免危机。

预防措施,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防止某种不良情况或问题的发生而提前采取的行动。

比如,在健康领域,我们通过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一种预防措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在企业管理中,预防措施也同样重要。

为了避免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企业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确保他们熟悉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次品的出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而在环境保护方面,预防措施更是意义重大。

为了减少污染,政府和企业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监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预警机制,则是一套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或危险,并发出警报的系统。

它就像是一个敏锐的“哨兵”,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察觉到异常情况,就会立即发出信号。

例如,在气象领域,天气预报就是一种常见的预警机制。

通过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收集的数据,气象部门能够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如暴雨、台风、寒潮等,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让人们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在金融领域,风险预警机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行和金融机构会通过监测市场动态、客户信用状况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金融风险,如信贷违约、市场波动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公共安全方面,预警机制同样不可或缺。

例如,地震监测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捕捉到地壳的异常活动,为人们争取到宝贵的逃生时间;火灾预警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及时发现火情,发出警报并启动灭火设备,防止火势蔓延。

自然灾害综合防控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综合防控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综合防控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地震、洪涝、山体滑坡、台风等不可避免的灾害。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制定综合防控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综合防控应急预案的必要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和破坏性,如果没有有效的综合防控应急预案,一旦灾害发生,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立完善的综合防控应急预案对于应对自然灾害至关重要。

二、综合防控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素1. 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全国、地区、市县等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确保及时准确地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2. 应急救援措施:制定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的任务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救援行动的迅速有效。

3. 防灾减灾建设:加强对易受灾区域的监测和控制措施,规范危险源的治理工作,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 组织协调机制:建立政府、社会救援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参与的救灾组织体系,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协调配合。

5. 信息通讯网络:建立完善的信息通讯网络系统,确保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畅通。

6. 法律法规支持: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防控的立法工作,规范应对灾害的行为和责任,保障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合法权益。

三、综合防控应急预案的实施和监督1.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自然灾害综合防控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提高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战斗力。

2. 督促检查:建立全面的综合防控应急预案执行督导机制,定期对各级单位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经验总结: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议,总结前期防控灾害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措施。

通过上述内容的详细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综合防控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共同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山区钟山一矿
关于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严防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的方案
编制:
矿长:
日期:2012.1.10
关于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严防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的方案
为建立更加有效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高事故灾难的防范和处置能力,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建立如下方案: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严防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贵州是全国灾害性天气事故多发地区,多次发生因灾害性天气引发的重大事故灾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教训十分深刻,去冬今春旱灾严重,大旱必大涝。

今年我区汛情严峻,防范事故灾难的任务紧迫,责任重大。

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是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关键,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做好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

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研究,密切合作,积极推进,切实加强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做到信息共享、反应迅速、协调有序、科学处置。

二、建立完善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协调联动机制
地测组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密监测次数,及时分析会商;调度室要及时联系气象、水利、国土资源部门,收集气象信息。

特别要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并将预报结果及时
通报调度室、安全科,调度室、安全科按照矿关于落实安全生产责
任的规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单位可能受到灾害性天气伤害的
人群都要立即做好预防工作。

三、认真做好防范事故灾难的预警预防工作
1、各级区、队要加强对防范事故灾难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相关部门的防范事故灾难责任制,建立起本区、队无缝隙、全覆盖的
预报预警预防责任体系、响应机制和工作措施。

当前,要把防范强
降雨引发事故灾难作为工作重点,抓紧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和防范措施。

2、调度室在接到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后,要立即报告矿有关领导,要迅速采取防汛避险措施,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等级,随
时启动应急预案。

同时,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堡坎、煤坪、矸石坡、
陡坡处安全检查,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明确“防、抢、撤”的范围、地点和方式。

3、在大雨暴雨期间一律不得进行井下作业,必须停产撤人。

钟山区钟山一矿
2012年1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