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专题-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解析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专题-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解析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专题-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作家作品】卞毓麟,江苏泰州人,卞毓麟著译图书30余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700余篇。

其作品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项奖励。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既是一本介绍知识的书,也是一本启迪思维的书。

这本书不仅说明了星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还将天文学家的探索过程一一呈现出来。

作者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结合天文知识、历史知识,并配以构思巧妙的插图阐明文意。

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再到类星体的距离;从三角视差法,再到星系的普遍红移。

作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将天文知识娓娓道来,讲解通俗易懂,类比恰到好处。

本书章节衔接合理顺畅,全书浑然一体,内容轻松活泼又不失严谨,实属科普文中的佳作。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全书共十一篇。

【文章主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科普著作,它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

该书语言深入浅出,按照天文学的发展历史,循序渐进,一步步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揭示天体奥秘的过程。

该书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不时穿插一些天文发现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把人类对天空的遐想和科学的解读作了鲜明的对比,在揭秘、纠偏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浩渺宇宙的憧憬和赞美之情。

作者想要通过该书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天文学的研究当中。

【艺术特色】展示探索的叙事结构许多人称赞卞毓麟是说故事的高手,《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讲了一个精彩的关于天文探索的故事。

要知道这本书中混合着三种表达模式:一是发现过程模式;二是人物故事模式;三是原理解说模式。

三种模式中,前两种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故事,而第三种模式,即书中大量对天文探测原理解说的文字,也是故事吗?是的,它也是故事,是另一种形态的故事。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含答案)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名著导读《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练习题一、填空题1.《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的劳动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地称这些食粪虫为。

在作者的笔下像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而被毒蜘蛛咬伤的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甚至像婴儿般哭闹”;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2.《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情景。

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准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3.法布尔一反常规,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

菜豆像是一种;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的环境中。

毛虫的天敌是;天生攀岩家是。

4.实验证明: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欧洲最大的蝴蝶是。

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黑步甲擅长。

5.《昆虫记》中蟹蛛爱吃;意大利蟋蟀会在旁边稍有动静时用发音。

蜘蛛知道蜘蛛网上的猎物的方法是。

蜣螂认为绵羊的天赐美食是。

6.《昆虫记》又名《》、《》,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之美誉。

作者是国昆虫学家。

它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压力的就是的尊重,对的赞美。

7.《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创作的天文学著作。

这本书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寂静的春天》作者是海洋生物学家。

这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二、简答题1.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2.《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3.某网站读书频道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你将带着《昆虫记》参赛。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名著阅读专项整理材料和针对练习题(有答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名著阅读专项整理材料和针对练习题(有答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专项整理材料和针对练习题(附有标准答案)(其中包括材料具体整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片段阅读和整体阅读试题)作品名片:书名:《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体裁:科普类说明文作者:卞毓峰成书时间:约1980年地位:天文科约普佳作关键词:星星;银河系;宇宙;天体距离;“量天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卡毓麟,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后改行投身出版业,成为一名优秀编辑。

著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500余篇。

代表作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走近火星》《宇宙风采》等。

内容一览1.作品主旨:当你在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会不会产生这些萤火虫一般的小星星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的疑问呢?这本书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把从古至今天文学家们使用的测距方法——介绍给我们,让我们的目光从近处的月亮、太阳一直延伸到极远处的类星体以及更遥远的宇宙。

作品的叙述简洁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其中还穿插了很多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还会发现看似神秘的天文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2.内容速览:《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科普类作品。

开篇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引出所要讲的内容——星星,整本书主要回答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一问题,同时也系统地介绍了一些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

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由近及远的视角:由我们生活的地球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月亮,再到远处的太阳以及所在的银河系,最后延伸到更加辽远的太空,注视着更加遥远的星星世界。

随着仪器的改进和天文观测水平的提高,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三角视差法一分光视差法一造父视差法一利用新星和超新星以及亮星一依靠星系的大小和累积星一星系的普遍红移,等等。

介绍完人类铸造的备种“量天尺”后,作者留下一个“类星体距离之谜”,给大家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在不断地扩大,人们的目光也投向了更远的太空……艺术特色1.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把深奥的天文学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志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选择练习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志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选择练习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志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选择练习试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知识点1《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作者是:DA.埃德加·斯诺B.法布尔C.李鸣生D.卞毓麟2 在天鹅座附近有五颗亮星,它们与天鹅座组成一个巨大的十字,这个十字叫DA.南十字星B.半人马座C.赫汶星系D.北十字星3 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星,所以它也被称之为AA.天鹰αB.天鹰1C.天鹰AD.天鹰亮4 挨拉托塞尼是地球上最早测量A的人。

A.地球周长B.地球直径C.地球面积D.地球体积5 唐代僧人一行测量过D,得出了“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极差一度”的结论。

A.赤道B.北回归线C.本初子午线6 拉朗德曾经运用B法,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A.投影法B.三角测量法C.天文台观测法D.度量法7 阿波罗11号登月后,安装了光学后向反射器组件,这是用来AA.反射激光,测量距离B.提取样本,研究月球C.耀武扬威,示美富强D.反射脉冲波,测量距离8 开普勒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从而使得测量地球与D的距离成为可能。

A.月球B.水星C.半人马座α星D.太阳9 哈雷提出可以运用D现象来测量太阳雨地球的距离,因而科学家们进行了全球观测。

A.哈雷彗星回归B.迪亚马特彗星回归C.水星凌日D.金星凌日10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B学说。

A.三元素说B.地心说C.日心说D.六元素说11 古希腊最后一位天文学家A写出了《天文学大成》,该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地心宇宙体系。

B.波西冬尼斯C.罗塞塔D.奥伯思12 哥白尼写出了《天体运行论》,该书提出了日心说。

意大利思想家A坚定捍卫此观点,所以他被宗教法庭判处“异端”,旋即被烧死A.布鲁诺B.开普勒C.伽利略 B.迈耶13 哈雷曾经测定过天狼星与地球的距离,但是错误显著,主要原因是AA.他不知道天狼星十分的亮B.他没有足够的数学水平C.他的设备过老旧,无法堪此重任D.他计算出现了错误14 贝塞尔对天鹅61星的研究,发现了其视差,得出了AA.天鹅61星与地球距离B.天鹅61星的亮度C.天鹅61星的大小D.天鹅61星的公转速度15 郭守敬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建造了大都的AA.新司天台B.天文苑C.观星台D.八阵坛16 河外星系的距离主要是通过A来测定的。

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阅读测试及答案

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阅读测试及答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阅读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

(30分)1.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而且也适用于。

2.在一条滔滔奔腾的大河对岸有一排街灯,我们既不用渡河,又可以知道这些灯有多远。

这只要使用测量法就行了。

3.1618年,开普勒以说为基础,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又过了半个多世纪,牛顿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发现了“”。

4.从地球上看一颗恒星的亮度,称为“”,它的星等数称为“”。

5. 写出了《天体运行论》,该书提出了说。

意大利思想家坚定捍卫此观点,他被宗教法庭判处“异端”,旋即被烧死。

二、选择题。

(30分)1.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叫做( )。

A.爱神星B.智神星C.婚神星D.谷神星2.郭守敬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建造了大都的( )。

A.天文苑B.观星台C.八阵坛D.新司天台3.开普勒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从而使得测量地球与( )的距离成为可能。

A.月球B.水星C.太阳D.金星4.古希腊最后一位天文学家( )写出了《天文学大成》,该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地心宇宙体系。

A.托勒密B.罗塞塔C.奥伯思D.波西冬尼斯5.哈雷提出可以运用( )现象来测量太阳雨地球的距离,因而科学家们进行了全球观测。

A.水星凌日B.金星凌日C.哈雷彗星回归D.迪亚马特彗星回归6.哈雷曾经测定过天狼星与地球的距离,但是错误显著,主要原因是( )。

A.他计算出现了错误B.他没有足够的数学水平C.他不知道天狼星十分的亮D.他的设备过老旧,无法担此重任7.河外星系的距离主要是通过( )来测定的。

A.变星法B.造父视差法C.哈雷亮度法D.开普勒视差法8.旅行者1号飞行器搭载着一个镀金铜质唱片,被称为“地球之音”,内有许多照片、图表、文字、声音,这张唱片( )。

A.是人类探索月球的一个工具B.标志着人类已经与地外建立联系C.是人类接受外星信息的重要工具D.承载着人类与宇宙星系沟通的使命9.后羿射日的神话反映了古人们( )的愿望。

A.征服大自然B.渴望风调雨顺C.渴望探索世界D.渴望打倒地主阶级10.有一个在地球轨道上并且围绕地球的太空空间望远镜,这就是( )。

(完整版)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练习【作者简介】卞毓麟(1943— ),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

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400余万。

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叫三声夸克》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作品概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十一篇。

序曲:从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入,简要介绍星座的概念、划分与命名的有关知识。

大地的尺寸西方科学家在研究星星的距离的过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圆形的,并且初步测出了地球的周长;接着中国唐代科学家第一次进行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后来的科学家们利用三角网,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更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形状。

明月何处有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字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大阳视差。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含答案)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含答案)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含答案)名著导读《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练习题一、填空题1.《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的劳动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地称这些食粪虫为。

在作者的笔下像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而被毒蜘蛛咬伤的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甚至像婴儿般哭闹”;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2.《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情景。

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准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3.法布尔一反常规,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

菜豆像是一种;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的环境中。

毛虫的天敌是;天生攀岩家是。

4.实验证明: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欧洲最大的蝴蝶是。

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黑步甲擅长。

5.《昆虫记》中蟹蛛爱吃;意大利蟋蟀会在旁边稍有动静时用发音。

蜘蛛知道蜘蛛网上的猎物的方法是。

蜣螂认为绵羊的天6.,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国昆虫学家。

它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压力的就是的尊重,对的赞美。

7.《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创作的天文学著作。

这本书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寂静的春天》作者是海洋生物学家。

这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二、简答题1.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2.《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3.某网站读书频道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你将带着《昆虫记》参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考点精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考点精析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考点精析一、选择题1.《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讲述天体测量历程的科普作品,下列关于本书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人类最初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是三角视差法。

B.分光视差法利用恒星的光谱差别求距离,使测距能够达到30万光年左右。

C.所有的星系都可以用超新星测量其距离。

D.星系的普遍红移可以使天体的测量距离扩展到100亿光年的地方。

答案:C二、填空题1.国际上统一把整个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一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其中北天________个星座,南天________个星座。

答案:40 482.《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提到我国唐代天文学家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子午线的人。

国外首次实测子午线是由回教王马蒙在________(地名)进行的。

答案:僧一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3.1752年,拉朗德和他的老师拉卡伊分别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地方进行观测,首次用________法测定地月距离。

答案:柏林好望角三角4.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以________说为基础,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开普勒定律为牛顿发现________定律筑起了攀登彼岸的桥梁。

答案:日心万有引力5.在布拉德雷发现了________之后________率先测出了恒星的视差。

答案:光行差贝塞尔6.最先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________”。

美国天文学家把发现的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是为了表彰我国天文科学家________在研究小行星方面的突出贡献。

答案:谷神星张钰哲7.从地球上看一颗恒星的亮度,称它为“________”,它的星等数称为“________”。

答案:视亮度视星等8.________最先观测了恒星光谱,他曾将其与太阳光谱进行比较。

但是,恒星光谱分类工作的真正先驱者却是意大利天文学家________。

答案:夫琅禾费赛奇9.《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一书中提到利用“赫罗图”推求恒星视差的________是继三角视差法之后人类测量天体距离的一种新的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 课件: 星星离 我们有 多远(13 张)-精 品教学 课件pp t
7.历史上,首先用三角法测定月球距法离国 的,是 ____拉卡(国伊 家)天文学家_____(人名)和
他的学生拉朗德。
万有
引8.力开定普律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为英国大科学家牛
顿后来发现______筑起了攀登彼岸的金
三、选择题。
B
1.下列不属于《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章节的一 项是( ) A.明月何处有 B.遥远的距离 C.金星凌日 D.欲穷亿年目,更上几层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 课件: 星星离 我们有 多远(13 张)-精 品教学 课件pp 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 课件: 星星离 我们有 多远(13 张)-精 品教学 课件pp t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 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 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 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 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 论》。 B.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首创了大规模的双 星研究工作;观测、记录和研究了大量的“星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 课件: 星星离 我们有 多远(13 张)-精 品教学 课件pp 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 课件: 星星离 我们有 多远(13 张)-精 品教学 课件pp t
四、简答题。 1.请简要概括“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 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 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 课件: 星星离 我们有 多远(13 张)-精 品教学 课件pp t

八年级课外阅读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八年级课外阅读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八年级课外阅读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练习及答案1.《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十一篇。

2.国际上统一地将整个天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88个区域,每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它们犹如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许多国家。

每个星座中都有许多星星,恰似一个国家中有许多城市和村镇一般。

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星星,按国际统一称呼,它就叫“天鹰a”。

3.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唐朝(朝代)时进行的。

国外首次实测子午线是由回教王阿尔马蒙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进行的,时间在公无841年,那时一行已去世86年了。

4.1752年,19岁的拉朗德来到柏林。

当时,他的老师拉卡伊正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这两个地方差不多处在同一经度圈上,纬度则相差90”有余。

他们同时在这两个地方进行观测,首次用三角法来测定月亮的距离。

4.早在1946年,就有人首次尝试用雷达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现在,国际天文学界共同采用的地月平均距离则为384401千米。

5.中国古代有个神话,叫作“羿射九日”,说的是有位名叫羿的英雄,奉尧之命,张弓搭箭射下九日。

蓝天之上还闪耀着一个太阳,给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百姓们非常高兴。

虽然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它却反映了古人征服大自然的愿望。

6.目前,太阳系中总共才发现8颗行星。

可是,它们的小弟弟一—“小行星”却多得数以万计。

最先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名叫“谷神星”。

7.1618年,开普勒以日心说为基础,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又过了半个多世纪,牛顿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8.从地球上看一颗恒星的亮度,称为它的“视亮度”,它的星等数称为“视星等”。

9.最先观测恒星光谱的是夫琅禾费,他曾将它们与太阳光谱进行比较。

但是,恒星光谱分类工作的真正先驱者却是意大利天文学家赛奇。

10.赫罗图,为人们了解恒星如何度过它的一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

利用赫罗图推求恒星视差的方法,便是有名的“分光视差法”。

名著导读习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优秀课件

名著导读习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优秀课件














































你看完源自一部电影





































怀






























































:“
口罗其实不是合的。


:

专题23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

专题23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全书共十一 篇。
背景探秘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科学文艺的百花园里,科学童话、科幻故事等犹如变幻无穷 、美妙神奇、熠熠生辉的“宝葫芦”,《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以其 独特的魅力吸引广大青少年走进广阔无垠、奇异瑰丽的天文世界, 让他们从中获得摆脱愚昧的希望,觅求攀登高峰的志向。“知识就 是力量”,《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将成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心想事成 的“宝葫芦”!
此书出版后猛烈冲击了反动腐朽的宗教统治,招致了教会的仇视和恐惧。意大 利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乔达诺·布鲁诺因捍卫哥白尼“日心说”被判为异端 ,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这两大学说在此后的多年间斗争激烈。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将自制的天文望远镜指向了天空,他观测 到太阳在不停地自转,有4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动,金星绕着太阳转,并把观测 视角伸向了银河系,看到银河是由一大片恒星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种种观测结 果都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此后,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 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等都证明了“日心说”。
恒星光谱分类后,天文学家发现表面温度越高的恒星发光能力越强。20世纪 初,丹麦天文学家赫兹普隆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根据这种规律制出了“赫罗图” 来表现恒星的表面温度(或光谱型)与绝对星等的关系。利用赫罗图推求恒星视 差的方法,就是“分光视差法”。它接替了三角视差法,成为测量天体距离的新 的“标尺”,它是我们通向更遥远天体的第一级阶梯。
“视差”对于测定天体距离必不可少。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 天文台,综合了天文学家里奇的测量数据,首次测出了火星的地心视差,进而推 算出太阳的地心视差及相对应的日地距离,虽然结果不够准确,但也称得上巨大 的飞跃。天文学家里奇在南美洲的卡宴城除了观测火星外,还有一项功绩。他发 现了摆的节律在卡宴城要比巴黎慢,于是他认为卡宴城的重力较弱,因而离地心 较远,由此论证了地球是一个扁球体。这项成就让里奇在回巴黎时赢得了热烈的 欢呼和喝彩,但这种令人兴奋的场面却引起了他的上司卡西尼的嫉妒。卡西尼把 里奇派去建设城防设施,此后里奇默默度过了他的余生。对卡西尼的评价,历来

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训练

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训练

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训练
【名著档案】
书名:《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体裁:科普类说明文
作者:卞毓麟
成书时间:约1980年
地位:天文科普佳作
关键词:星星;银河系;宇宙;天体距离;“量天尺”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卞毓麟,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后改行投身出版业,成为一名优秀编辑。

著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500余篇。

代表作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走近火星》《宇宙风采》等。

【内容梗概】
1.作品主旨:当你在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会不会产生这些萤火虫一般的小星星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的疑问呢?这本书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把从古至今天文学家们使用的测距方法一一介绍给我们,让我们的目光从近处的月亮、太阳一直延伸到极远处的类星体以及更遥远的宇宙。

作品的叙述简洁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其中还穿插了很多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还会发现看似神秘的天文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八年级课外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及知识点

八年级课外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及知识点

八年级课外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及知识点《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及知识点名著档案《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作者卞毓麟,2009年由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2017年7月全新修订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书中讲了银河系中的星团有上百万颗星星,他们组成了一个团队,星星有的离我们远,有的离我们近,星星的亮光看起来越亮,就离我们越近,最遥远的星系离我们有一百多亿光年,将我们引入神秘的天文学的大门,让读者逐渐感知天文学的无穷奥妙。

作者简介卞毓麟,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从事科研30余年,1998年前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致力于科技出版。

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特邀编审。

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等。

曾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一等奖、中国天文学会九十周年天文学突出贡献奖等表彰或奖励。

科普作品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

写作特色天文学是一门奥妙无穷,令人神往的学科。

作者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介绍了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作品文笔流畅,故事性强,是难得的天文科普佳作;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放到科学原理的叙述中,这样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饶有兴味地衬托出历史人物和背景。

文章主旨作者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介绍了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

结构剖析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天文学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第二至十章):介绍天文学家用各种巧妙方法测量天体距离的过程;第三部分(第十一章):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

价值取向《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优秀的天文科普作品,从科普和历史的双重角度展现了历代天文工作者如何运用备种巧妙的方法测量天体距离的艰难历程,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试要点总结与精练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试要点总结与精练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第25讲:《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解析版)卞毓麟,江苏泰州人,1943年7月生于上海。

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旋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1998年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

现为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著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500余篇。

曾获第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

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项奖励。

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叫三声夸克》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艺术特色】1.语言深入浅出、优美轻松、节奏明快。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普及天文学知识的书,作者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天文学的发展史,了解天文学的有关知识,所以作者没有采用那种专业性很强的语言进行解说,而是融入了优美浅显的诗句、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天文学家的个人经历故事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采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把深奥的天文学术语解读清楚,把复杂的天文计算公式解读明白,把人类探索天体的发展足迹一点点清晰地勾勒出来。

语言深入浅出、优美轻松,很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另外,行文善用短句,能够一句话表述明白的,绝不啰唆絮叨,语言节奏明快,让人非常爱读。

2.在讲述发展史中解读深奥的天文术语。

纵观本书,作者按照人类探测宇宙的过程,从观察、划分星座开始,到估计地球大小、丈量子午线,到测定地月距离、日地距离,到测定恒星距离,再从银河系扩展到更远的宇宙空间;从肉眼观测、公式推算,到用天文望远镜观测,用雷达、激光测量,到发射宇宙飞船探测宇宙,期待发现人类的第二个宇宙生存空间,邂逅外星文明等。

整体上以讲述人类探测宇宙的发展历程为主,同时又横向融入了对深奥的天文学概念、术语等的解读。

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提分冲刺考点梳理演练(全国)专题23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学生版)

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提分冲刺考点梳理演练(全国)专题23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学生版)

专题23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作家作品】卞毓麟,江苏泰州人,卞毓麟著译图书30余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700余篇。

其作品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项奖励。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既是一本介绍知识的书,也是一本启迪思维的书。

这本书不仅说明了星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还将天文学家的探索过程一一呈现出来。

作者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结合天文知识、历史知识,并配以构思巧妙的插图阐明文意。

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再到类星体的距离;从三角视差法,再到星系的普遍红移。

作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将天文知识娓娓道来,讲解通俗易懂,类比恰到好处。

本书章节衔接合理顺畅,全书浑然一体,内容轻松活泼又不失严谨,实属科普文中的佳作。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全书共十一篇。

【文章主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科普著作,它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

该书语言深入浅出,按照天文学的发展历史,循序渐进,一步步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揭示天体奥秘的过程。

该书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不时穿插一些天文发现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把人类对天空的遐想和科学的解读作了鲜明的对比,在揭秘、纠偏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浩渺宇宙的憧憬和赞美之情。

作者想要通过该书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天文学的研究当中。

【艺术特色】展示探索的叙事结构许多人称赞卞毓麟是说故事的高手,《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讲了一个精彩的关于天文探索的故事。

要知道这本书中混合着三种表达模式:一是发现过程模式;二是人物故事模式;三是原理解说模式。

三种模式中,前两种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故事,而第三种模式,即书中大量对天文探测原理解说的文字,也是故事吗?是的,它也是故事,是另一种形态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练习【作者简介】卞毓麟(1943— ),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

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400余万。

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叫三声夸克》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作品概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十一篇。

序曲:从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入,简要介绍星座的概念、划分与命名的有关知识。

大地的尺寸西方科学家在研究星星的距离的过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圆形的,并且初步测出了地球的周长;接着中国唐代科学家第一次进行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后来的科学家们利用三角网,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更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形状。

明月何处有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字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大阳视差。

间奏:关于两大宇宙体系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完成了巨著《天体运行论》,布鲁诺支持他的这一观点。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金星绕着大阳转,观测视角伸向了银河系。

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人类弄明白了:恒星原来并不是“固定的行星”,满天的星星原来离我们有近有远,地球绕着大阳转动;什么是恒星的“视差”,科学家布哈雷泛舟泰晤士河上的时候,偶然发现恒星位置偏移是由于光线的运动和地球的公转所合成的;介绍“光年”的概念,科学家们利用先进仪器测定恒星视差,“日心说”取得胜利;天文学家们利用三角法测定出了恒星视差。

通向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介绍星等对测定恒星距离的作用、恒星光谱的分类知识、赫罗图和利用赫罗图推求恒星视差的“分光视差法”、分光法的妙用。

再来一插曲:从德漠克利特到康德,几位思想家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论出了“恒星系统”的存在,赫歇尔兄弟发现了银河的存在,科学家们发现了大小麦云和仙女座大星云的存在。

通向远恒星的第二级阶梯介绍变星的概念和发现的变星,一根新的测量标杆“造父视差”出现,介绍球状星团和银河系的大小,介绍发现的河外星系和星系团。

欲穷亿年目,更上几层楼可以利用新星或超新星测定某些天体的距离;更远的天体的距离可以利用亮星来测量;对远得无法分辨其中的单个恒星的球状星团或河外星系,可以采用近大远小的方法来测定。

尾声:介绍“类星体”有关知识;人类利用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探索神秘的星际空间,期待邂逅外星文明。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科普著作,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

该书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按照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从古到今,一步步揭示了人类探索字宙、揭示天体奥秘的过程,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不时穿插一些天文发现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把人类对天空的遐想和科学的解读进行鲜明的对比,在揭秘、纠偏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浩渺宇宙的探索和赞美之情。

作者欲通过该书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天文学的研究当中。

【片段赏析】(一)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唐朝时进行的。

唐代有不少学识渊博的高僧,他们之中不仅有西天取经的玄奘,有东渡日本的鉴真,还有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683-727年)。

一行原名张遂,是河南南乐县人。

他的曾祖父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但在武则天执政时代,张氏家族因政治原因而衰落了。

张遂从小刻苦自学,青年时代已成为长安城中的知名学者。

他为了躲避武三思的拉拢而剃发,出家于嵩山寺,法名一行。

僧一行翻译过佛经多种,后来成为佛教中的一派——密宗的一位领袖,即世称的密宗五祖之一。

日本有几座著名古庙,至今还收藏唐人李真绘的一行像摹本多种。

1973年,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日,带回它们的照片。

李真的原作现由日本京都府教王护国寺珍藏,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赏析】讲述僧一行的成长经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增进读者对子午线测量发起者和领导者的了解。

(二)但是,测量太阳有多远的方法与测月的办法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太阳不像月亮,它的圆面上没有固定标记。

所以,如果用三角法测量,那就没有可供瞄准的精细目标,而月亮上的环形山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

太阳黑子虽说也是日面上显著的特征,但是它活像水中的漩涡,时而产生时而消失,并且它在太阳圆面上的位置并不严格固定,而是有漂移的。

因此它也不能作为测量的瞄准目标。

再则,太阳是一个极亮的光源,测量仪器直接以它为观测对象,显然很不方便。

要像雷达测月和激光测月那样,向太阳这个灼热的火球发射雷达信号或者做光脉冲,并接收由太阳反射的回波信号以测定太阳的距离,那只是一首很不现实的畅想曲。

不过,人们完全可以不这样做。

因为,早在300多年前已经问世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恰恰在这里又发挥了绝妙的作用。

这儿,正是它们的用武之地。

【赏析】本段采用对比的写法,否定三角法、雷达、激光等手段测量日地距离的可能性。

引出下文对“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介绍。

(三)那一年,他有一次泛舟于泰晤士河上,注意到桅顶的旗帜并不是简单地顺风飘扬,而是按照船与风的相对运动变换着方向。

布拉德雷想到,这种情况与你打着伞在雨中行走时是一样的。

如果你将雨伞垂直地撑在头上,你就会走进从伞上往下滴的雨点中。

但是,只要将雨伞稍稍朝你前进的方向倾斜些,那你就依然能保持干燥。

你走得越快,雨伞就必须往前倾斜得越厉害。

雨滴的下落速度与你行进的速度之比决定雨伞倾斜的程度。

于是,布拉德雷终于找到了天龙γ星位置偏移的正确解释。

他在写给哈雷的信中说道:“我终于猜出以上所说的一切现象是由于光线的运动和地球的公转所合成的。

因为我查明,如果光线的传播需要时间的话,一个固定物体的视位置,在眼睛静止的时候跟眼睛在运动,但运动方向却又不在眼睛与物的连线上时,将有所不同;而且,当眼睛朝各个不同方向运动时,固定物体的视方向也就有所不同。

”换句话说,布拉德雷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这里,天文学家的望远镜是“伞”,而恒星射来的光线则是“雨点”,在行走的那个人便是我们的地球。

【赏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讲述,显得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

(四)下面的比喻也许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的实质。

不会有人否认,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一般说来,高个儿的人应该比较重,矮个儿的人往往比较轻。

虽然也有十分瘦长或者特别矮胖的人,但是普遍的趋势终归是身材高的体重大,身材矮的体重轻。

因此,当你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为1.70米时,你就可以大致估计他的体重在70千克左右;反之,当你知道了一个人的体重为80千克时,你就会预料他的身高也许在1.80米上下。

这种推测和估计绝不可能达到绝对准确的地步,但大致说来还是可信的。

假如我们把恒星的光谱型比拟作人的身高,把它的绝对星等比拟为人的体重,那么从恒星的光谱型推测其绝对星等的可靠性,大体上就和从人的身高推测其体重的情况相仿。

【赏析】“应该”“往往”“大致”“左右”等词语说明这只是推测和估计,不是绝对的情况。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除此之外,人类还没有踏上过地球以外的任何世界。

不过,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同样是人类派往茫茫太空的忠实信使。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水手号”和“海盗号”飞船已经卓有成效地访问了水星、金星和火星。

21世纪伊始,新一轮的火星探测又获得了许多崭新的成果。

看来,人类很有希望在2030年前后亲自登上火星。

1972年3月,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了第一个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0号”,1973年4月又发射了第二个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1号”。

在此后的岁月中,它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考察木星的任务,继续远走高飞。

1980年,“先驱者10号”距离太阳已经和天王星一样远。

大约在80000以后,这艘飞船将会飞到离我们太阳系1秒差距的地方。

“先驱者11号”于1979年9月初与土星会合,后来也像“先驱者10号”那样飞出了太阳系。

【赏析】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人类发射宇宙飞船和探测器探测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过程,展现了人类科技发展的飞跃性进程。

【阅读练习】1.《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十一篇。

2.国际上统一地将整个天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88个区域,每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它们犹如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许多国家。

每个星座中都有许多星星,恰似一个国家中有许多城市和村镇一般。

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星星,按国际统一称呼,它就叫“天鹰a”。

3.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唐朝(朝代)时进行的。

国外首次实测子午线是由回教王阿尔马蒙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进行的,时间在公元841年,那时一行已去世86年了。

4.1752年,19岁的拉朗德来到柏林。

当时,他的老师拉卡伊正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这两个地方差不多处在同一经度圈上,纬度则相差90°有余。

他们同时在这两个地方进行观测,首次用三角法来测定月亮的距离。

5.早在1946年,就有人首次尝试用雷达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现在,国际天文学界共同采用的地月平均距离则为384401千米。

6.中国古代有个神话,叫作“羿射九日”,说的是有位名叫羿的英雄,奉尧之命,张弓搭箭射下九日。

蓝天之上还闪耀着一个太阳,给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百姓们非常高兴。

虽然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它却反映了古人征服大自然的愿望。

7.目前,太阳系中总共才发现8颗行星。

可是,它们的小弟弟——“小行星”却多得数以万计。

最先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名叫“谷神星”。

8.1618年,开普勒以日心说为基础,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又过了半个多世纪,牛顿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