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冗余和硬冗余的区别

合集下载

双机冗余系统通常包括几个层次,即硬件冗余、操作系统冗余、应用系统

双机冗余系统通常包括几个层次,即硬件冗余、操作系统冗余、应用系统

双机冗余系统通常包括几个层次,即:硬件冗余、操作系统冗余、应用系统冗余。

我们的解决方案指的是应用系统冗余,具体说就是控制系统软件的冗余。

而控制系统软件的冗余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驱动程序的冗余和S CAD A软件的冗余。

驱动程序的冗余主要是指驱动程序的热备方式。

热备方式通常包括驱动程序的两种扫描方式,即两个驱动程序同时扫描同时接收或者只有一个驱动程序进行扫描。

通常情况下,两个驱动程序同时扫描同时接收是不被采用的,主要是因为驱动程序和控制设备之间信道的限制,还有就是很难保证上行、下行数据的同步。

所以我们建议采用第二种扫描方式,这样就必须在两个驱动程序之间建立主备关系。

任意时刻个只有一个驱动程序进行扫描,也就是主驱动程序,而备驱动程序只进行接收,这样即可以保证上行扫描数据的一致性,也可以保证下行控制数据的唯一性。

S CAD A软件的冗余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同步、历史数据同步、报警同步、控制输出的唯一性等几个方面。

也就是说主S CAD A是监视和控制的唯一的数据源,网络上所有的MMI (人机界面工作站)都必须通过主S CAD A进行监视和控制;备S CAD A必须保证同主S CAD A的数据同步。

这里实时数据的同步主要依靠驱动程序数据的同步来实现;历史数据的同步,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历史数据服务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S CAD A节点上建立历史数据恢复的功能来实现。

现有的组态软件大多不具备这些功能,因此S CAD A冗余的实现除了依赖组态软件本身提供的功能外,还有额外的工作要做。

驱动程序有主备,S CAD A软件有主备,都存在切换的问题;但是驱动程序的切换和S CAD A软件的切换必须同步,否则数据的唯一性和可靠性没有任何保障。

所以驱动程序和S CAD A软件之间必须建立联系用来协调各自的状态,保证不出现混乱。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比较完善的双机冗余。

系统实例项目名称:自来水厂S CAD A冗余系统系统组成: Gateway:Motorola MDLC GatewayRTU:Motorola MOS CAD RTU通讯方式:无线操作系统:MS WINDOWS2000 SERVER/PROFESIONALS CAD A 软件:iFIXMMI工作站软件:IFIXS CAD A 冗余软件:DUALS CAD A冗余驱动程序:OPC SERVER FOR MGT功能简介:主OPC SERVER FOR MGT负责通过Motorola MDLC Gateway 扫描无线连接的RTU,备OPC SERVER FOR MGT并不对RTU发送扫描命令,只是主驱动程序同步接收RTU上传的数据。

PLC冗余

PLC冗余

PLC冗余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大量选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作为控制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又组建冗余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高风险(包括金融风险、行政风险、管理风险以及危及生命安全的风险)行业应用比较广泛,如:金融领域、核安全领域、航空领域、煤矿等领域。

目前冗余的分类方式很多,而采用PLC冗余方式的有两种,即软冗余和硬亢余。

西门子公司在软、硬冗余两方面均给出了解决方案。

而基于硬冗余的可靠性高,但构建系统成本也较高。

而基于S7300或S7400的软冗余是一种成本低又能提高可靠性的方案。

目前,软冗余系统已经在冶金、交通、电力、化工、污水处理等工业控制工程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但是对于软冗余的性能仍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

硬冗余系统的冗余结构确保了任何时候的系统可靠性,例如所有的重要部件都是冗余配置。

这包括了冗余的CPU、供电模件和用于冗余CPU通信的同步模块。

根据特定的自动化控制过程需要,还可以配置冗余客户服务器、冗余通讯介质、冗余接口模件IM153-2等。

S7-300只能实现软冗余(软件冗余),而不能实现像400那样实现硬件冗余。

软冗余的特点:1、软冗余需要专门的软件包;2、对于实现冗余功能的PLC,可以是300,也可以是400,或者300与400之间。

3、软冗余需要对两台PLC都需要编程,调用专门的功能块;4、软冗余的切换时间为秒级,即当一台PLC发生故障,要让备用的PLC来担当前一台PLC的任务这么一个过渡过程需要1S以上的时间。

因此软冗余不适用于对安全要求极高的场合。

5、软冗余的最大好处就是便宜;最大坏处就是实现麻烦。

软冗余和硬冗余的异同:共同点1、冗余功能相同,做到冗余的部分包括:电源模板、CPU、PROFIBUS-DP 网络2、结构差不多,都是利用PROFIBUS-DP网络,使用IM153-2实现信号模板的公用功能。

(利用IM153-2做网络切换)IM153-2是远程I/O接口模板,是ET200M系列产品,后面只能挂S7-300信号模板,这不影响使用,只要挂在DP网络下,无论是S7-300还是S7-400都能直接编程使用。

软冗余和硬冗余的区别

软冗余和硬冗余的区别

从字面上讲,也就是实现的方式上:1)软冗余是通过软件实现,也就是是西门子的SWR软件包;硬冗余,则是使用CPU417H;414H;412H来实现,对于PLC 本身的操作系统及硬件设置上均不同,硬冗余的同步机理为事件同步。

2)硬冗余的两个热备系统必须使用相同的PLC;软冗余的两个暖被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PLC。

3)硬冗余的同步链路采用同步模块和光纤,有长距,短距两种;软冗余则使用MPI,DP(CP343-5,CP443-5)和IE(CP343-1,CP443-1),程序内部调用的是xsend/xrcv;AGsend/rcv以及Bsend/rcv(仅对400),这也就是为什么S7-300 PN CPU 无法使用集成PN口来实现同步的原因。

从性能上来:1)冗余的层级:软冗余无法进行IO冗余;IO冗余仅能在硬冗余里实现。

此外,Y-link仅能在硬冗余中实现。

2)系统切换的时间:硬冗余:PLC无切换时间,因为程序同时在两个CPU里运行,硬冗余里成为主动切换;被动切换,也就是从站切换的时间<100ms;对于软冗余,冗余程序仅在主CPU内执行,备用CPU仅执行非冗余段程序,切换时为整个系统的切换。

切换时间取决于同步链路的类型,速率和同步数据量的大小,DP从站的多少,多为秒级。

对于切换,软冗余系统中,DP从站的接口模板或DP链路故障均会造成主备CPU的切换,而引起整个系统的切换;而在硬冗余中,从站的故障不会造成主备CPU的切换。

3)信息的丢失:2)提到了切换,很自然的,CPU间的切换可能导致部分信息,如报警的丢失,因为报警在当前激活的主CPU 中进行处理。

所以,软冗余系统中会存在信息的丢失;而硬冗余系统中,由于CPU间为事件同步的方式,且切换无时间,保证了信息不会丢失,也就是硬冗余中所说的平滑切换。

4)通信架构:400H系统与上位机间的通信有多种架构,需要使用CP1613和redconnect实现,网络构成方式:双通道,四通道,单环,双环等;400H间建立的是容错S7连接。

四个主流品牌PLC冗余方案介绍.

四个主流品牌PLC冗余方案介绍.

四种常见品牌冗余PLC方案介绍下面介绍四种经常使用的PLC冗余方案:西门子S7-300(400)软冗余与S7-400H硬冗余、施耐德Quantum硬冗余、罗克韦尔的ControlLogix硬冗余和SLC500软冗余(目前快要停产)、ABB 的AC800M硬冗余方案。

1 西门子冗余方案1.1 西门子S7-300/400软冗余方案:软冗余方案是实现冗余功能的一种低成本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对主备系统切换时间要求不高的控制系统中。

其软件、硬件包括:1套STEP7编程软件(V5.4)加软冗余软件包(V1.2);2套PLC控制器及I/O模块,可以是S7-300或S7-400系统;3条通讯链路,主系统与从站通讯链路(PROFIBUS 1)、备用系统与从站通讯链路(PROFIBUS 2)、主系统与备用系统的数据同步通讯链路(MPI 或PROFIBUS 或Ethernet);若干个ET200M从站,每个从站包括2个IM153-2接口模块和若干个I/O模块;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相关的附件,用于编程和上位机监控的PC-Adapter(连接在计算机串口)或CP5611(插在主板上的PCI槽上)或CP5511(插在笔记本的PCMIA槽里)、PROFIBUS电缆、PROFIBUS总线链接器等就可以组成一套完整的软冗余系统。

在软冗余系统进行工作时,A、B控制系统(处理器,通讯、I/O)独立运行,由主系统的PLC掌握对ET200从站中的I/O控制权。

A、B 系统中的PLC程序由非冗余用户程序段和冗余用户程序段组成,主系统PLC执行全部的用户程序,备用系统PLC只执行非冗余用户程序段,而跳过冗余用户程序段。

A路与B路CPU的程序需在OB1或OB35里调用FB 101 ‘SWR_ZYK’功能块,FB101块中封装了冗余功能的程序段,实现冗余功能。

调用FB101时,你可以在线地读出RETURN_V AL参数的数值,如果为0,说明冗余链接正常。

服务器冗余技术

服务器冗余技术

服务器冗余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服务器对于企业和组织的运营至关重要。

无论是处理大量的业务数据,还是确保关键应用的持续运行,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服务器冗余技术,作为保障服务器不间断运行的重要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服务器冗余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防止服务器出现故障而导致服务中断,通过增加额外的硬件、软件或网络组件,以提供备份和容错能力。

这就好比我们在出行时多带了一个备用轮胎,以防路上轮胎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更换,不影响行程。

常见的服务器冗余技术包括硬件冗余、软件冗余和网络冗余。

硬件冗余方面,最常见的就是电源冗余。

服务器通常会配备多个电源模块,当其中一个电源出现故障时,其他电源能够立即接管,确保服务器不会因为电源问题而突然停机。

此外,硬盘冗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采用磁盘阵列(RAID)技术,将多个硬盘组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冗余存储。

例如,RAID 1 模式会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硬盘,当一个硬盘损坏时,另一个硬盘中的数据可以立即被使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还有一种常见的硬件冗余是服务器本身的冗余。

在一些关键业务场景中,会部署多台相同配置的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设备将工作负载分配到这些服务器上。

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负载均衡设备会自动将工作转移到其他正常的服务器上,从而实现服务器的高可用性。

软件冗余方面,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冗余同样不可忽视。

通过采用双机热备或集群技术,在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备用服务器能够迅速接管服务,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例如,在数据库系统中,可以配置主从复制,将主数据库中的数据实时同步到从数据库中。

当主数据库出现故障时,从数据库可以快速切换为主数据库,继续提供服务。

网络冗余也是保障服务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对于服务器与外界的通信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多条网络链路,如多条以太网线路或不同运营商的网络线路,并结合智能路由技术,可以在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的链路,确保网络通信不受影响。

冗余设计的控制原理

冗余设计的控制原理

冗余设计的控制原理冗余设计的控制原理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冗余设计的基本概念冗余设计是指在系统中增加额外的组成部件或功能单元,使系统总体功能不因局部元件失效而丧失。

当某一部件发生故障时,其余部件可以替代其工作,以维持系统正常运行。

二、冗余设计的分类1. 硬件冗余:指复制关键硬件模块,如双机热备、多路传感等。

2. 软件冗余:利用不同的软件版本执行相同功能,并互相监控,如多版本编程。

3. 信息冗余:利用编码、校验等方法增加额外检错信息,如汉明码等。

4. 时间冗余:允许系统有额外时间用来检测错误并恢复,如系统重启等。

5. 算法冗余:使用两个或多个不同算法并行处理,后比较结果。

三、冗余控制的主要方法1. 主备冗余控制:两个控制器并联,同时接收信号,同时处理,正常使用主系统输出,备用作为热备。

2. 平均冗余控制:多个控制器采用投票方式决定输出值,按平均值或多数决策则输出。

3. 交叉监控:N个控制器两两间成对监控,任一控制器失效其他的可检测并切断故障线路。

4. 动态冗余控制:备用模块在线检测功能,确保可随时切换替代发生故障的主模块。

四、冗余控制设计的主要内容1. 确定采用主备冗余还是多模块平行冗余。

2. 设计模块间信息交换方式、切换判断逻辑。

3. 设置冗余程度,模块数量的选择。

4. 模块硬件电路设计,确保兼容互换。

5. 编写故障检测、状态监控、动态切换的控制软件。

6. 模块间切换的稳定性分析。

7. 冗余控制的可靠性评估。

五、冗余控制的主要优点1.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

2. 增强了系统容错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 避免了单点故障引起的整体失效。

4. 允许线上维修更换,不中断任务执行。

5.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事故容忍度。

6. 延长了系统的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冗余设计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交通运输、计算机、通信等领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Fault Tolerance策略,可以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

PLC冗余的分类及区别

PLC冗余的分类及区别

在工业系统中,对关键的、危险的或停止(故障)后对人员安全或设备损伤有重大隐患的控制部分经常使用冗余控制器或冗余系统。

下面就让艾驰商城小编对PLC冗余的分类及区别来一一为大家做介绍吧。

PLC冗余可以分为软件冗余和硬件冗余两种。

硬件冗余实现方式下对硬件型号有所要求,连接方式也不同,但对软件并无特殊要求。

总是一个为master,另一个为slave。

slave从master拷贝所有数据备用。

系统监测到master异常时,自动无间隙实现slave的投入。

软件冗余投资不会太大,通过软件设计实现数据的读取、备用,监测到异常时自动切换。

有些场合,也有人按照冷冗余、暖冗余和热冗余来区分。

参考SIEMENS 硬件,有两个型号支持冗余:CPU414H 和CPU417H。

相比之下,后者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但是价格要贵很多哦!SIEMENS上述PLC支持同一底板上两个PLC冗余或不同底板上两个PLC 的冗余,通过子卡配合光纤实现。

系统组态、调试、投入后,我试着手动“stop”正在运行的PLC-master,系统实现了无间隙切换。

效果很理想。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台达PLC、西门子PLC、施耐德plc、欧姆龙PLC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

总结硬RAID、软RAID的区别详解

总结硬RAID、软RAID的区别详解

总结硬RAID、软RAID的区别详解什么是RAID?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即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或简称磁盘阵列。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冗余的技术。

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成为RAID级别(RAID Levels)。

为什么我们采用RAID?那些需要在硬盘上保存大量数据的人(例如一个普通的管理人员) ,采用RAID 技术将会很方便。

采用RAID 的主要原因是:∙增强了速度∙扩容了存储能力(以及更多的便利)∙可高效恢复磁盘硬RAID与软RAID的区别:∙硬RAID:通过用硬件来实现RAID功能的就是硬RAID,比如:各种RAID卡,还有主板集成能够做的RAID 都是硬RAID。

∙软RAID:通过用操作系统来完成RAID功能的就是软RAID,比如: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3块硬盘做的RAID5。

补充:RAID 也有全软、半软半硬与全硬之分,全软RAID 就是指RAID 的所有功能都是操作系统(OS)与CPU 来完成,没有第三方的控制/处理(业界称其为RAID 协处理器――RAID Co-Processor )与I/O 芯片。

这样,有关RAID 的所有任务的处理都由CPU 来完成,可想而知这是效率最低的一种RAID 。

半软半硬RAID 则主要缺乏自己的I/O 处理芯片,所以这方面的工作仍要由CPU 与驱动程序来完成。

而且,半软半硬RAID 所采用的RAID 控制/处理芯片的能力一般都比较弱,不能支持高的RAID 等级。

全硬的RAID 则全面具备了自己的RAID 控制/处理与I/O 处理芯片,甚至还有阵列缓冲(Array Buffer ),对CPU 的占用率以及整体性能是这三种类型中最优势的,但设备成本也是三种类型中最高的。

冗余系统的名词解释

冗余系统的名词解释

冗余系统的名词解释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和系统。

其中,冗余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需要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系统中。

本文将对冗余系统进行名词解释,并进一步探讨其原理以及应用。

一、冗余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冗余系统是指在关键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而采取的多重备份策略。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加冗余的组件或资源,使得系统能够在个别元件或资源出现故障时,仍能保持正常运行。

在冗余系统中,冗余组件与正常组件工作同步,当出现故障时,冗余组件能够迅速接管故障组件的功能,从而保证系统的连续性。

冗余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高可靠性:通过冗余设计,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当主要组件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份组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容错能力强:冗余系统能够通过备份组件的切换,对故障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减少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

3. 可恢复性高: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冗余系统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这是通过备份组件的自动接管和故障组件的修复等方式实现的。

4. 设计复杂:冗余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多个组件之间的相互协作、监控和切换机制。

同时,还需要对各个组件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5. 成本高:冗余系统的实施和维护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二、冗余系统的分类根据冗余系统的不同应用和实施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硬件冗余:硬件冗余是指在关键系统中采用备份硬件组件的方式来实现冗余。

常见的硬件冗余技术包括冗余电源、冗余存储和冗余网络等。

通过增加冗余硬件,系统能够在单个硬件组件故障时保持正常运行。

2. 软件冗余:软件冗余是指通过备份软件或系统程序来实现冗余。

常见的软件冗余技术有备份软件、多进程和多线程等。

通过多个软件实例的工作协同,系统能够在单个软件组件故障时继续提供服务。

冗余的概念(转载)

冗余的概念(转载)

冗余的概念冗余的概念,严格的来讲是采用成倍增加的元件的方式来参加控制,以期使得因控制设备的意外而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

冗余的意思不是留有余量,设计院现在写标书,都把留有余量的意思表达为富裕量,以避免混淆。

从冗余部件来讲,有:A.处理器冗余:一用一备或一用多备,在主处理器(称热机)失效时,备用处理器(称备用机)自动投入运行,接管控制。

又因切换的机制和速度的快慢分为:冷冗余(冷备用)和热冗余(热备用)另有部分厂家打出温备用的口号,也是冷备用的方式,但切换速度较快而已。

B.通讯冗余:最常见的就是双通道通讯电缆。

如双缆Profibus通讯或双缆ControlNet通讯。

通讯冗余简单的分,单模块双电缆方式,两套单模块单电缆双工方式。

C.I/O冗余:相对处理器和通讯,I/O 的冗余是最不容易实现的。

通常较少使用I/O的冗余,成本增加较多。

但相对重要的场合,使用I/O 冗余的也不少。

如几乎所有的DCS都可以实现I/O冗余。

模拟量的冗余好实现一些,开关量不太好实现。

I/O冗余最常见的是1:1,但也有其他方式如1:1:1表决系统等。

一般的I/O 都实现了冗余的系统,处理器往往是热备用的。

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软冗余:一般指代处理器的冷备用。

冷备用采用软件方式切换。

处理器一般也是成双使用的,一个使用,一个备用。

主处理器失效时,通过软件的方式切换至备用处理器。

速度慢,成本低。

硬冗余:一般指代处理器的热备用。

热备系统采用硬件方式切换。

除了成双使用的处理器外,一般还有一套热备模块,或者叫双机单元,热备模块负责检测处理器,一旦发现主处理器失效,马上将系统控制权切换至备用处理器。

相对更稳定,更安全,但成本较高。

一般的热备模块如果只有一个,那么,2个处理器肯定是插在同一个底板上的,如欧姆龙CS1D和CVM1D。

如果热备单元有2个,那么,应该是分属于2套底板的,2个热备单元之间一般采用光纤通讯,保证数据传输的同步。

也有一个例外,S7-400H可以把2套系统(电源、处理器、热备单元、通讯单元)插在同一个底板上,但那个底板实质上是完全隔离的2个底板,只是为了节省空间,作成了一个而已。

冗余、容错、容灾、备份定义与区别

冗余、容错、容灾、备份定义与区别

冗余、容错、容灾、备份定义与区别1冗余:指重复配置系统的⼀些部件,当系统发⽣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并承担故障部件的⼯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通常指通过多重备份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2容错:容错是⽤冗余的资源使计算机具有容忍故障的能⼒,即在产⽣故障的情况下,仍有能⼒将指定的算法继续完成。

2.1冗余与容错的区别:容错主要依靠冗余设计来实现,它以增加资源的办法换取可靠性。

由于资源的不同,冗余技术分为硬件冗余、软件冗余、时间冗余和信息冗余。

硬件冗余是通过硬件的重复使⽤来获得容错能⼒。

软件冗余的基本思想是⽤多个不同软件执⾏同⼀功能,利⽤软件设计差异来实现容错。

信息冗余是利⽤在数据中外加的⼀部分信息位来检测或纠正信息在运算或传输中的错误⽽达到容错。

在通信和计算机系统中,常⽤的可靠性编码包括: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CRC、汉明码等。

时间冗余是通过消耗时间资源来实现容错,其基本思想是重复运算以检测故障。

按照重复运算是在指令级还是程序级分为指令复执程序复算。

指令复执当指令执⾏的结果送到⽬的地址中,如果这时有错误恢复请求信号,则重新执⾏该指令。

3容灾(Disaster Tolerance)就是在上述的灾难发⽣时,在保证⽣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存系统的业务不间断地运⾏。

3.1数据容灾数据容灾是指建⽴⼀个异地的数据系统,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和提⾼数据的持续可⽤性,企业要从RAID保护、冗余结构、数据备份、故障预警等多⽅⾯考虑,将数据库的必要⽂件复制到存储设备的过程,备份是系统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项,虽然他们在系统的整个规划。

3.2容灾与容错的区别容错可以通过硬件冗余、错误检查和热交换再加上特殊的软件来实现,⽽容灾必须通过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实现。

当设备故障不能通过容错机制解决⽽导致系统宕机时,这种故障的解决就属于容灾的范畴。

4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指的是在灾难发⽣后,将系统恢复到正常运作的能⼒。

软冗余和硬冗余的区别

软冗余和硬冗余的区别

软冗余和硬冗余的区别从字⾯上讲,也就是实现的⽅式上:1)软冗余是通过软件实现,也就是是西门⼦的SWR软件包;硬冗余,则是使⽤CPU417H;414H;412H来实现,对于PLC 本⾝的操作系统及硬件设置上均不同,硬冗余的同步机理为事件同步。

2)硬冗余的两个热备系统必须使⽤相同的PLC;软冗余的两个暖被系统可以使⽤不同的PLC。

3)硬冗余的同步链路采⽤同步模块和光纤,有长距,短距两种;软冗余则使⽤MPI,DP(CP343-5,CP443-5)和IE(CP343-1,CP443-1),程序内部调⽤的是xsend/xrcv;AGsend/rcv以及Bsend/rcv(仅对400),这也就是为什么S7-300 PN CPU ⽆法使⽤集成PN⼝来实现同步的原因。

从性能上来:1)冗余的层级:软冗余⽆法进⾏IO冗余;IO冗余仅能在硬冗余⾥实现。

此外,Y-link仅能在硬冗余中实现。

2)系统切换的时间:硬冗余:PLC⽆切换时间,因为程序同时在两个CPU⾥运⾏,硬冗余⾥成为主动切换;被动切换,也就是从站切换的时间<100ms;对于软冗余,冗余程序仅在主CPU内执⾏,备⽤CPU仅执⾏⾮冗余段程序,切换时为整个系统的切换。

切换时间取决于同步链路的类型,速率和同步数据量的⼤⼩,DP从站的多少,多为秒级。

对于切换,软冗余系统中,DP从站的接⼝模板或DP链路故障均会造成主备CPU的切换,⽽引起整个系统的切换;⽽在硬冗余中,从站的故障不会造成主备CPU的切换。

3)信息的丢失:2)提到了切换,很⾃然的,CPU间的切换可能导致部分信息,如报警的丢失,因为报警在当前激活的主CPU 中进⾏处理。

所以,软冗余系统中会存在信息的丢失;⽽硬冗余系统中,由于CPU间为事件同步的⽅式,且切换⽆时间,保证了信息不会丢失,也就是硬冗余中所说的平滑切换。

4)通信架构:400H系统与上位机间的通信有多种架构,需要使⽤CP1613和redconnect实现,⽹络构成⽅式:双通道,四通道,单环,双环等;400H间建⽴的是容错S7连接。

冗余性_精品文档

冗余性_精品文档

冗余性导言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冗余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在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冗余性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冗余性的概念、不同类型的冗余性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冗余性的概念冗余性是指在系统中有意引入多余的、重复的或不必要的元素或信息。

冗余性的引入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冗余性可以有多个方面的体现,如硬件冗余、软件冗余、数据冗余等。

冗余性可以通过复制、备份和再冗余编码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引入冗余性,系统可以在出现故障或错误时提供备用的资源或信息,从而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

二、不同类型的冗余性1. 硬件冗余硬件冗余是指在系统中引入多个硬件组件,以提供备用或冗余资源。

常见的硬件冗余方案包括冗余电源、冗余磁盘阵列(RAID)、冗余网络接口等。

这些冗余硬件可以在一个故障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并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软件冗余软件冗余是指在程序或系统中引入多个同样功能的软件部件,以提供备份或冗余的功能。

常见的软件冗余方案包括主备系统、热备份、镜像服务器等。

这些冗余软件可以在主系统故障时自动接管,确保系统的可用性。

3. 数据冗余数据冗余是指在数据存储或传输过程中引入多余的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数据冗余方案包括冗余校验、错误检测和纠正码等。

这些冗余数据可以用来检测和修复数据的错误或损坏,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三、冗余性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1. 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中,冗余性是确保网络可靠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网络拓扑中引入冗余路径,可以实现网络的容错能力,当网络中的某条路径故障时,数据可以通过其他可用的路径继续传输。

同时,在网络设备和链路中引入硬件冗余,可以提供备用的网络资源,保证网络的持续运行。

2. 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领域,冗余性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通过在存储系统中引入冗余磁盘阵列(RAID),可以实现数据的备份和分布式存储,从而保证数据在一个或多个磁盘故障时的可恢复性。

冗余的概念(转载)

冗余的概念(转载)

冗余的概念冗余的概念,严格的来讲是采用成倍增加的元件的方式来参加控制,以期使得因控制设备的意外而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

冗余的意思不是留有余量,设计院现在写标书,都把留有余量的意思表达为富裕量,以避免混淆。

从冗余部件来讲,有:A.处理器冗余:一用一备或一用多备,在主处理器(称热机)失效时,备用处理器(称备用机)自动投入运行,接管控制。

又因切换的机制和速度的快慢分为:冷冗余(冷备用)和热冗余(热备用)另有部分厂家打出温备用的口号,也是冷备用的方式,但切换速度较快而已。

B.通讯冗余:最常见的就是双通道通讯电缆。

如双缆Profibus通讯或双缆ControlNet通讯。

通讯冗余简单的分,单模块双电缆方式,两套单模块单电缆双工方式。

C.I/O冗余:相对处理器和通讯,I/O 的冗余是最不容易实现的。

通常较少使用I/O的冗余,成本增加较多。

但相对重要的场合,使用I/O 冗余的也不少。

如几乎所有的DCS都可以实现I/O冗余。

模拟量的冗余好实现一些,开关量不太好实现。

I/O冗余最常见的是1:1,但也有其他方式如1:1:1表决系统等。

一般的I/O 都实现了冗余的系统,处理器往往是热备用的。

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软冗余:一般指代处理器的冷备用。

冷备用采用软件方式切换。

处理器一般也是成双使用的,一个使用,一个备用。

主处理器失效时,通过软件的方式切换至备用处理器。

速度慢,成本低。

硬冗余:一般指代处理器的热备用。

热备系统采用硬件方式切换。

除了成双使用的处理器外,一般还有一套热备模块,或者叫双机单元,热备模块负责检测处理器,一旦发现主处理器失效,马上将系统控制权切换至备用处理器。

相对更稳定,更安全,但成本较高。

一般的热备模块如果只有一个,那么,2个处理器肯定是插在同一个底板上的,如欧姆龙CS1D和CVM1D。

如果热备单元有2个,那么,应该是分属于2套底板的,2个热备单元之间一般采用光纤通讯,保证数据传输的同步。

也有一个例外,S7-400H可以把2套系统(电源、处理器、热备单元、通讯单元)插在同一个底板上,但那个底板实质上是完全隔离的2个底板,只是为了节省空间,作成了一个而已。

何谓是电气冗余

何谓是电气冗余

什么是冗余冗余的概念,严格的来讲是采用成倍增加的元件的方式来参加控制,以期使得因控制设备的意外而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

冗余的意思不是留有余量,设计院现在写标书,都把留有余量的意思表达为富裕量,以避免混淆。

从冗余部件来讲,有:A.处理器冗余:一用一备或一用多备,在主处理器(称热机)失效时,备用处理器(称备用机)自动投入运行,接管控制。

又因切换的机制和速度的快慢分为:冷冗余(冷备用)和热冗余(热备用)另有部分厂家打出温备用的口号,也是冷备用的方式,但切换速度较快而已。

B.通讯冗余:最常见的就是双通道通讯电缆。

如双缆Profibus通讯或双缆ControlNet通讯。

通讯冗余简单的分,单模块双电缆方式,两套单模块单电缆双工方式。

C.I/O冗余:相对处理器和通讯,I/O 的冗余是最不容易实现的。

通常较少使用I/O的冗余,成本增加较多。

但相对重要的场合,使用I/O 冗余的也不少。

如几乎所有的DCS都可以实现I/O冗余。

模拟量的冗余好实现一些,开关量不太好实现。

I/O冗余最常见的是1:1,但也有其他方式如1:1:1表决系统等。

一般的I/O 都实现了冗余的系统,处理器往往是热备用的。

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软冗余:一般指代处理器的冷备用。

冷备用采用软件方式切换。

处理器一般也是成双使用的,一个使用,一个备用。

主处理器失效时,通过软件的方式切换至备用处理器。

速度慢,成本低。

硬冗余:一般指代处理器的热备用。

热备系统采用硬件方式切换。

除了成双使用的处理器外,一般还有一套热备模块,或者叫双机单元,热备模块负责检测处理器,一旦发现主处理器失效,马上将系统控制权切换至备用处理器。

相对更稳定,更安全,但成本较高。

一般的热备模块如果只有一个,那么,2个处理器肯定是插在同一个底板上的,如欧姆龙CS1D和CVM1D。

如果热备单元有2个,那么,应该是分属于2套底板的,2个热备单元之间一般采用光纤通讯,保证数据传输的同步。

也有一个例外,S7-400H可以把2套系统(电源、处理器、热备单元、通讯单元)插在同一个底板上,但那个底板实质上是完全隔离的2个底板,只是为了节省空间,作成了一个而已。

高可靠性系统测试的冗余与备份策略

高可靠性系统测试的冗余与备份策略

高可靠性系统测试的冗余与备份策略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的高可靠性系统在保障实时性和可用性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为了确保高可靠性系统在各种环境下的正常运行,冗余和备份成为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可靠性系统测试中的冗余和备份策略。

一、冗余策略冗余是指在系统中增加额外的组件、设备或资源,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冗余策略主要分为硬件冗余和软件冗余两类。

1. 硬件冗余硬件冗余是通过增加备用元件或系统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常见的硬件冗余策略有以下几种:(1) 备份冗余备份冗余采用双机热备份方式,即在主服务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备份服务器,实时备份主服务器上的数据和状态。

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份服务器会立即接管工作,确保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重复冗余重复冗余是指在系统中增加冗余的组件或设备,当其中一个组件或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备用组件或设备,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并行冗余并行冗余是指将多个相同的组件或设备同时运行,并通过投票算法来判断输出结果的正确性。

当某个组件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其他正常运行的组件或设备会继续提供正常的服务。

2. 软件冗余软件冗余是通过使用冗余算法和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常见的软件冗余策略有以下几种:(1) 代码冗余代码冗余是指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增加额外的代码来增强系统的容错性。

例如,使用多个相同的算法并通过投票机制来判断输出结果的正确性。

(2) 数据冗余数据冗余是指在系统中存储多个副本或备份的数据。

当系统中的一个数据源发生故障时,可以立即切换到其他的数据源,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算法冗余算法冗余是指使用多个相同或类似的算法进行计算,通过比较计算结果来判断是否发生错误。

当计算结果出现不一致时,系统会采取相应的纠错措施。

二、备份策略备份是指将系统中的数据、配置和状态信息复制到另一个地方以作为源数据的副本。

备份策略可以分为离线备份和在线备份两类。

1. 离线备份离线备份是指将系统的数据和状态信息存储在离线介质中,如磁带、光盘等。

云存储平台的数据冗余策略

云存储平台的数据冗余策略

云存储平台的数据冗余策略云存储平台是当前备受关注和应用的一种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方式,云存储平台需要采取相应的数据冗余策略,以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讨论云存储平台的数据冗余策略,并针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数据冗余是指在云存储平台中将数据存储多次,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通过采取适当的冗余策略,即使在某个存储节点或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用户的数据仍能正常访问和恢复。

数据冗余也是保护数据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破坏。

云存储平台的数据冗余策略可以分为硬件冗余和软件冗余两个层面。

硬件冗余是通过在存储系统的硬件设备上采取冗余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常见的硬件冗余技术包括磁盘阵列(RAID)和磁盘备份等。

RAID技术通过将多个磁盘组成磁盘阵列,实现数据的分布存储和冗余备份,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和容错能力。

磁盘备份则是将数据同时存储在多个独立的磁盘上,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备份磁盘,确保数据的连续可用性。

而软件冗余则是通过在数据存储系统的软件层面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恢复机制。

常见的软件冗余技术包括数据镜像和数据备份等。

数据镜像是指将数据在不同的存储节点之间进行实时同步,当其中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可以立即切换到另一个节点,保证数据的持续可用性。

数据备份则是定期将数据备份到其他存储设备或云平台上,以备份的数据恢复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云存储平台的数据冗余策略是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采取硬件冗余和软件冗余等多层次的冗余策略,可以降低数据丢失和破坏的风险,并保证用户数据的连续可访问性。

在实际应用中,云存储平台需要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确定合适的数据冗余策略,并不断进行监测和维护,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存储需求和风险。

总结一下,云存储平台的数据冗余策略是确保数据安全和可靠性的关键措施。

通过硬件冗余和软件冗余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丢失和破坏的风险,保证数据的连续可用性。

试析PLC软冗余系统性能

试析PLC软冗余系统性能

试析PLC软冗余系统性能PLC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常常被应用到自动化系统中,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冗余系统的形成,增加了系统稳定性。

现阶段,PLC冗余主要包含软冗余以及硬冗余,其中软冗余系统被大面积应用在冶金制造与化生产等工业控制活动中。

一、冗余控制概述冗余控制是指借助某些设备构建成控制系统,以此来进行控制,若某一设备出现故障,可借助人为方式切换,充当后备设备,以此来取代故障设备,不影响常规工作,让控制设备由于意外所产生的停机损失减小至最低。

冗余控制还包含同步这一定义,主要是说冗余系统内部的若干个处理器不定期对比各自状态,依照一定规则判断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依照冗余实现方式可将冗余划分成下述几个类型:(一)硬冗余借助特殊硬件模块完成PLC内部同类故障之间有效切换的一种冗余类型。

(二)软冗余通过编程完成PLC内部同类故障类型的有效切换的一种方式。

主要包含热冗余、暖冗余和冷冗余,其中热冗余一般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利用特定硬件评判与独立备份,有效切换至备用设备,实现稳步运行;暖冗余主要借助编程方式完成冗余。

因软冗余实现存在多种制约因素,系统切换时间与硬冗余相比偏长,部分软冗余还将在主设备出现切换时形成间隙,有些需要进行人为简单干预方可实现;冷冗余指代某些冗余设备处于不通电不工作状态,随时待命,在主设备出现故障应利用人工操作来恢复,依据现在观点进行界定,这并非真正的冗余,主要将其理解为备件,常常应用在实时性不突出、工艺连续性不严格的情形中。

二、软冗余基本工作原理代表性PLC软冗余系统具体组成见图-1。

在实际運转阶段,两个CPU一起启动,共同运行,然而,在正常运行环节有且仅有一个CPU可下达控制命令,一般为主CPU,而备CPU则对主CPU状态进行检测和记录,待主CPU出现故障时可保留实际状态,并取代主CPU,下达执行命令。

IM153-2模块和主CPU存在联系,当这一模块达到激活状态,主CPU可以访问I/O模块,一旦系统出现特定故障,便可进行主备切换,利用备站接替主站,实现稳步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字面上讲,也就是实现的方式上:1)软冗余是通过软件实现,也就是是西门子的SWR软件包;硬冗余,则是使用CPU417H;414H;412H来实现,对于PLC 本身的操作系统及硬件设置上均不同,硬冗余的同步机理为事件同步。

2)硬冗余的两个热备系统必须使用相同的PLC;软冗余的两个暖被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PLC。

3)硬冗余的同步链路采用同步模块和光纤,有长距,短距两种;软冗余则使用MPI,DP(CP343-5,CP443-5)和IE(CP343-1,CP443-1),程序内部调用的是xsend/xrcv;AGsend/rcv以及Bsend/rcv(仅对400),这也就是为什么S7-300 PN CPU 无法使用集成PN口来实现同步的原因。

从性能上来:1)冗余的层级:软冗余无法进行IO冗余;IO冗余仅能在硬冗余里实现。

此外,Y-link仅能在硬冗余中实现。

2)系统切换的时间:硬冗余:PLC无切换时间,因为程序同时在两个CPU里运行,硬冗余里成为主动切换;被动切换,也就是从站切换的时间<100ms;对于软冗余,冗余程序仅在主CPU内执行,备用CPU仅执行非冗余段程序,切换时为整个系统的切换。

切换时间取决于同步链路的类型,速率和同步数据量的大小,DP从站的多少,多为秒级。

对于切换,软冗余系统中,DP从站的接口模板或DP链路故障均会造成主备CPU的切换,而引起整个系统的切换;而在硬冗余中,从站的故障不会造成主备CPU的切换。

3)信息的丢失:2)提到了切换,很自然的,CPU间的切换可能导致部分信息,如报警的丢失,因为报警在当前激活的主CPU 中进行处理。

所以,软冗余系统中会存在信息的丢失;而硬冗余系统中,由于CPU间为事件同步的方式,且切换无时间,保证了信息不会丢失,也就是硬冗余中所说的平滑切换。

4)通信架构:400H系统与上位机间的通信有多种架构,需要使用CP1613和redconnect实现,网络构成方式:双通道,四通道,单环,双环等;400H间建立的是容错S7连接。

5)H-CiR功能:硬冗余系统支持H-Cir功能,可在线修改组态,增删模板,更换存储卡等研究了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PLC)软冗余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及实现原理。

分析了PLC软冗余系统在主CPU、电源、I/O模块和Profibus总线等分别发生故障情况下,不同故障发生时刻引发的软件中断和主备切换过程,得出了相应的主/备切换时间极限值的估算公式。

分析了PLC软冗余系统的数据同步过程,得出了数据同步时间的估算公式。

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为了使系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大量选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作为控制器,甚至在此基础上组建冗余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冗余的分类方式很多。

目前,采用的PLC冗余方式分为2种,即软冗余和硬冗余。

西门子公司在这2方面均给出了解决方案。

基于S7-400H的硬冗余的可靠性高,但构建系统成本也较高。

而基于S7-300或S7-400的软冗余是一种综合考虑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的折中方案。

目前,软冗余系统已经在污水处理、冶金、化工等控制工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但目前对于软冗余的性能,仍缺乏系统的研究。

文中首先叙述西门子PLC软冗余系统的实现原理,然后重点分析主备切换时间和数据同步时间,以便为类似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软冗余实现原理典型的PLC软冗余系统组成案例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的PLC软冗余系统组成在系统运行时2个CPU均启动,但只有主CPU执行控制命令,备用CPU检测主CPU状态,时刻准备接替主CPU继续工作。

与主CPU通信的IMl 53—2模块处于激活状态使主CPU能访问I/0模块。

当系统发生特定故障时,系统可以实现主备切换,备站接替主站继续运行。

这些故障包括:主机架电源、背板总线等故障;CPU故障;Profibus现场总线网络故障;ET200M站的通信接口模块IMl53故障。

PLC软冗余系统要实现软冗余功能,需要存程序中调用冗余软件包的功能模块,其主要包括:初始化冗余系统运行参数的FCl00模块;故障诊断、主备切换的FCl02模块;发送/接收数据的FBl03模块;调用FBl03进行数据同步、分析系统状态的FBl01模块。

带有冗余功能的程序结构见图2。

图2 带有冗余功能的程序结构在PLC每个循环执行周期中,主系统先凋用FBl01接收并分析备系统状态,然后执行冗余程序,最后再调用FBl01将需要同步的数据发送到备系统。

备系统先调用FBl01接收并分析主系统状态,跳过冗余程序,然后将备系统状态发送到主系统。

需注意的是,实现冗余功能的最重要模块FBl01执行时先分析主备系统状态,然后再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

由于软件是顺序执行,将导致接收到对方故障信息后,对故障处理的滞后。

软件顺序执行机制是导致软冗余切换时间较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主备切换时间分析主备切换时间是指系统发生故障到备站接替主站正常丁作所需要的时间。

2.1 主CPU或电源模块故障分析当前2种故障发生时,ET200M站的主通信接口模块IMl53与主CPU失去连接。

自动在主备通信接口模块IM]53之间实现切换。

同时备CPU在向主CPU发送备站状态时将检测到同步线数据传输错误,继而主动切换成主CPU。

如果主CPU故障出现在备CPU调用FBl01执行发送功能之前,那么接下来备CPU在调用发送功能时就能检测到与主CPU通信连接故障,并在下一个周期调用接收功能时备CPU 切换成主CPU。

此时主备切换时间t最短。

(1)式中t为主备切换时间;Tcyc为PLC循环扫描周期;t(FB101)为冗余功能块FBl01执行时间。

如果主CPU故障发生时备CPU刚调用FB101执行完发送功能,那么备CPU要在下一个周期调用发送功能时才能检测到与主CPU通信连接故障,并且还要等待调用接收功能时备CPU切换成主CPU。

此时主备切换时间t最长。

(2)2.2 Profibus或ET200M主站故障分析当后2种故障发生时,发生故障的ET200M从站的备IMl53将检测到主IMl53故障,自动将自己切换为主IMl53。

主CPU将因为与故障IMl53失去连接而引发OB86(故障诊断)中断,并在中断中调用诊断模块FCl02完成所有从站的切换,并将自己置为备用。

然后,主CPU将故障信息发送到备CPU。

备CPU收到故障信息后将自己切换成主CPU。

这时的切换时间为(3)式中tR为OB86中断响应时间,CPU315—2DP为1 ms;tE为OB86执行时问;ts为故障状态发送时间;tD为数据接收完毕到备站切换成主站的时间间隔。

因为OB86中只调用FCl02诊断模块,所以tE由FCl02的执行时间决定。

为分析OB86中调用FCl02时FCl02的执行顺序,对FCl02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以便采集数据。

这些修改主要包括:在FCl02的开始加入采集状态程序段;在跳转指令处采集跳转条件。

在手动触发一些故障之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便得到了FCl02的执行顺序。

在各个代码段两端插入读系统时间功能块,对FCl02的程序执行时间进行分段测量。

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为SFC58执行时间;t(2ss)8为2次SFC58执行时间;t’为其余时间;t(PC102)为FCl02总执行时间)。

测量结果中FCl02执行时间并不等于各个时间段之和,这是因为读系统时间功能块的测量精度只能达到l ms。

但从表中仍不难看出FCl02执行时间主要集中在调用系统功能SFC58向ET200M写数据(控制从站切换)的操作上,SFC58的调用次数等于ET200M从站个数,因此可以近似得出tE=3 ms×ET200M从站个数。

式(3)中ts与主CPU的OB86中断产生的时刻有很大关系。

如果主CPU在调用FB101执行发送功能之前产生OB86中断,则在发送数据时主CPU直接把故障状态发送给备站,在这种情况下ts最短,为发送一次数据所用时间tt,即(4)若主CPU调用FBl01执行完发送功能时产生OB86中断,则主CPU要把先前数据发送完毕才能发送故障状态到备站。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先前数据发送完毕的时刻不同,ts也会得到不同的值。

a.若先前数据发送完毕在主CPU调州FB 101执行发送功能之前,将立即发送主站的状态,则(5)b.若先前数据发送完毕在主CPU执行完发送功能之后,则要等到下个周期调用发送功能时才能发送主站的故障状态。

此时,ts是最长的。

(6)式(3)中tD与备站接收完故障状态的时刻有密切关系。

若数据接收完成是在备CPU调用FBl01执行接收功能之前,则备CPU将马上得到主CPU状态,并在调用发送功能时备CPU切换成主CPU。

此时tD最小,仅为一个FBl01的执行时间,即(7)若数据接收完成是在备CPU调用FBl01执行接收功能之后,则备CPU要等到下个周期调用接收功能时才能获得主站的状态,并在调用发送功能时切换成主CPU。

此时tD是最大的。

(8)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以下2种情况将得到这2类故障主备CPU切换时间的极限值。

a.如果故障发生后主CPU马上发送故障状态,并且备CPU接收完数据是在备CPU调用接收功能之前,主备切换时间是最短的。

(9)b.如果故障发生时主CPU已经开始发送数据。

并且此数据发送完毕是在主CPU调用完发送数据功能之后,而备CPU接收完数据是在备CPU调用完接收功能时,主备切换时问是最长的。

(10)以上所涉及的时间中,tE、t.和k所占比重最大,其余时问经测量均约为1 ms。

如果要减小主备切换时间,必须减小tE、t,和k。

要减小tE就要减少ET200M从站数量,即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减少I/0数量。

减少t。

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主站与备站之间较快的数据同步通信方式。

如Profibus总线方式比西门子PLC自带的MPI方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送更多个字节数据。

但前一种方式需要另外配置通信模块。

k为PLC 循环扫描周期,与用户程序长度有关。

典型的中等规模的PLC控制系统,经计算主备切换时间的极限值范围约为150---500 ms。

3、数据同步时间分析在PLC软冗余系统中,要使主系统发生故障时,备系统接替主系统继续工作,则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主控制器必须把需要同步的数据发送给备控制器,从而当故障发生时能够实现无扰切换。

数据同步时间是指系统正常运行时,主站将同步数据发送至备站所需时间。

西门子软冗余系统的数据同步是根据数据量的大小通过定时中断方式分多次进行,单次同步的数据量相同。

主CPU在同步开始时将所有需要同步的数据保存起来,然后每次发送相同长度的数据块到备CPU。

备CPU每接收到一个数据块就将其分配到对应的地址空间中去。

这种方式将时间平均分配到了各个执行周期,避免了单次发送所有数据消耗过多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