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素质教育在美国》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末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为大家采集的《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翼能够匡助到大家。

最近我拜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

此书表达行云流水普通,让读者轻松、悠闲、随性,这里没有繁琐的、干涩的教育观念,也没有长篇累牍的论述,我厌倦那种自命非凡、咄咄逼人的高不可测的论理书。

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美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比照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窘,发人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黄先生书中的许多问题很有价值,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探讨。

如“创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惩罚孩子?”等等。

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在国内,作者就开始让三岁的儿子承受中国画的启蒙教育,儿子的国画有板有眼、像模像样。

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划画,因为老师什么也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即将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

可后来,作者通过观察,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

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

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中国的孩子就根本无法下笔。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也是一位教师,参加课程改革也有十年了,素质教育天天高喊,可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和美国的素质教育终究有何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量和反省之中。

美国的孩子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科选择不同的学段进展学习,而我国的孩子只能按年级学习各门功课,可见美国教育重视个性开展;美国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调查报告,而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时,才开始学习写调查报告,可见美国认识到社会对孩子成长作用很大。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体魄和美感等各个方面的素质。

在美国,素质教育一直备受关注,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阅读了关于素质教育在美国的资料后,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中,品德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

通过各种课程和活动,学生们被教育要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

这种培养学生品德的做法,使得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加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实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创新教育一直备受重视。

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校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鼓励学生们发散思维,勇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使得学生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最后,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实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会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比赛,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这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做法,使得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加形成了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阅读关于素质教育在美国的资料,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希望我国的教育体系也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谈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

谈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

谈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谈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当品看完一部著作后,大伙儿对人生道路或是事情一定造成了很多感受,记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是否难以落笔、沒有条理?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梳理的谈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热烈欢迎阅读文章,期待大伙儿可以喜爱。

谈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在美国》阅读感想1读过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自身的心好像一下子被哪些触着一样,诧异地发现英国的德育教育原来是这个样子,因此又饶有兴致地翻阅一些相关于中美文化教育区别的文章内容,对美国教育总的印像是:英国的院校,虽然不赞同向学员开展“专业知识填鸭”,但也不可以简易地当做只高度重视向学员教给维持生计求真的好用专业技能。

只是尽量地给予一个对任何人公平对外开放的、有益于学员锻练工作能力、施展才能、做真实的自己的随意、比较宽松、多元化的自然环境。

假如说我国古代人的看法是“授人以鱼比不上授之以渔”,那麼英国的作法是“授之以渔比不上授人以渔场”:教育工作者也从零地示范性教给如何打鱼,却更高度重视造就一个开阔广阔、凉风有浪的鱼场,让被教育者自身从实践活动初中会如何打鱼。

在这书的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创作者叙述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

受国画早期教育的孩子三岁就能绘制维妙维肖的山水国画,而在国外的院校的班级,孩子却没法落笔画画,由于教师任何东西都不教,只让学员艺术涂鸦一样乱涂乱画这使创作者颇为不满意,居然让孩子撤出了绘画班。

但是一段时间后,他又发觉,英国小孩在美术绘画的情况下拥有充足的想像力和想像力,她们从来不问“有点像”,只是问“怎么样”,也就是画得与众不同不与众不同。

而中国的孩子评定一幅画优劣的规范则是“有点像”。

有点像教师的画,有点像实际中的商品。

要是没有一个参照,她们就没办法落笔。

看上去这仿佛仅仅评定规范上的差别,而事实上它是一种意识上的错误观念,即把专业技能和造就分分隔,把教和练混为一谈,結果使很多中国的孩子具备的是非常好的美术绘画基本上方法及其很高的效仿工作能力,但缺乏想像力。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精选5篇)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精选5篇)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精选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心得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心得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篇1前段时间有幸读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美国教育有点滴了解,曾片面认为美式教育开放,对孩子的个性培养比较好,而我们的教育就是缺少了这一点。

在读完了这本书后,让我对美式教育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对我们自身的教育也有了更多感悟。

其实,凡事都是有利有弊,就如书中所说的“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还是人。

”“如果连你都不相信自己,谁还敢投你的票呢?”这句话让我感触至深,现在我们一直鼓励孩子自信,包括我们现在的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多地机会展示自己,能自信、大方。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给孩子创造机会。

比如,我们经常评选的优秀学生,往往都是同学们推选出来的,却很少让他们自己推荐自己。

往往别的孩子在夸奖自己的时候,脸上不是自信而是不自在。

开学时,在班干部竞选中,虽然一直都是鼓励孩子自荐自己,可是效果还是不明显。

如果我们能坚持鼓励孩子,多给孩子们自荐的机会,相信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自信!“没商量”的“天条”这一小节也让我有较深的感触,特别是其中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义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在集会或各种活动中要举止适当,完成作业,保证家长能看到学校让带回家的各种文件和报告。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就是需要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以上一些义务更是他们应该应尽的义务,不能任由孩子把完成作业当成是爸爸妈妈的义务。

分清各自的任务,认真地尽自己职责完成自己的义务,这样更有利培养有责任心的下一代。

看完了这本书,我还有一些触动,就是美式教育特别维护教师的权益,这样能保证教师更好地工作。

虽然我不赞成过去地棒打式教育,但是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就是上帝这种风气也不行,明理的家长还能理解和支持老师的工作,而很多不明理的家长却是以为自己真的就是上帝,认为老师就是应该和他们一样袒护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容许老师教育孩子,更别说适当地惩罚了。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100字推荐(3)篇2024年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100字推荐(3)篇2024年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100字推荐(3)篇2024年〖读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100字第【1】篇〗xxxx年根据单位安排,我参加了“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培训学习。

通过自己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学习任务,当然,成绩的背后也凝结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很深,带给了我全新的理念,还解决了许多我在工作中的困惑,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认真学习。

由于多年来忙于工作缺少集中培训学习,自身也感到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这次培训学习,共有实用文体写作、实用法律基础、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等4门课程,在学习班能听到其他老师的不同看法和建议,以及很多老师都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构思,与学员们能够自由畅谈,让我觉得思维开阔,深感受益不浅。

很多理论知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转化成了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技巧和可参考利用的资源。

所以,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学习中,态度端正,尽量克服孩子小需要照顾的困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完成了此次培训学习。

二、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是在职学习,就需要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预习相关的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带着疑问和求知的心情来听课。

在听课中,我对重点与难点做好相应的笔记,随着授课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

当遇到听不懂的部分,我利用课后的时间,向老师和其他学员请教。

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积极完成,经常自我检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每天坚持自学不少于一小时,并将自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重点记录,做到去上课是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听讲,积极参与老师提问、课堂发言和讨论,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克服困难,统筹兼顾,提升学习效果。

为了保证工作、学习两不误,唯一能做的就是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

为了使自己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凡是与学习时间冲突的应酬、文娱活动都一概谢绝,孩子也交由婆婆带,工作需要加班时也尽量安排到晚上,以确保上课和完成作业的时间,我除了利用休息的时间,还推迟了晚上休息的时间。

2023年《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精选4篇)

2023年《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精选4篇)

2023年《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精选4篇)《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篇14月,我们共读《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

拿起书,封面上的几行字吸引了我:“中美教育的震撼对比与剖析”,在这之前,我们读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而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

作者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尤其是他的儿子矿矿亲身经历了美国的教育之后,他对中美教育的体会和思考更加具体。

我们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到底有哪些差距?我从中又能学到什么可以运用于我的工作中?我带着这些问题看完了这本书。

本书在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讲述了儿子矿矿学画画的事: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矿矿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地乱画。

最终,作者百思不得其解学校这样教孩子画画,同意儿子不再上这种“误人子弟”的绘画班。

可是过一时间,作者发现,自己的儿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是“像不像”,而美国的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

由此,让他想到训练与教的问题。

这些内容其实就是我们也曾提到过的问题:我们应该做怎样的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了共识:教育者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然而,真正落实的又有多少。

有多少老师还是在为考试而教?为分数而教?我们集团开办的国际部也好,还是小组合作高效课堂也好,包括集团提出的三三四目标,都是在为此而努力地做着: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而且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师一点点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最终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习惯、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知识也掌握了。

我们现在做的,是在课堂上把本属于孩子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书中第八章内容是“要不要惩罚孩子”中提到:美国学校的惩罚制度,允许孩子在走上社会以前有犯错误的经历,有了这种自己教育自己的经历,才有可能在将来不犯或少犯错误。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莱西开发区中学迟文先这些日子读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这样几句话非常引人注意:“中国的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中国发人深省的一大困惑?” 可见作者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下面就其中的一些内容与大家分享一下。

、中外在教育目的方面的差别国外老师鼓励学生拥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孩子有独立性,但是中国的老师喜欢听话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

中国老师上完课就问学生还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成功。

美国老师上完课以后问有什么问题,学生如果没有问题,那就是有问题。

他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让孩子自己产生问题。

我们的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美国的教学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这是中国老师跟美国老师教育目的的一个明显区别。

我国从小学教育开始,在家庭听到的是父母督促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

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某种程度上却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现在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个班级只有二、三个能写软件,有硬件设计能力的几乎为零;学机械设计的不会开机床,甚至没见过模具,这样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和知识运用能力。

欧美日澳等国家培养的学生自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堪称世界一流,世界上75%的发明源自美国,我们应向外国学习人家是怎样培养学生的。

、中外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别同样的知识点,中外在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比如对同一历史事件,中外在教学时就会有不同的表述。

如我国中学历史经常考的一道题:中日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而日本这道题目是这样考的:日本跟中国近代以来每100 年就打一次仗,到21 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有的日本学生回答如下:日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

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这条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线,日本的油轮就统统走中国未来台湾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

素质教育在美国

素质教育在美国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陈玉都该书是留美博士黄全愈根据自己跨文化的经历和自己独特的视角,以自己孩子在美国接受的教育为实例,阐述了素质教育在美国的成功之处及中美教育的差异。

黄全愈博士在书中抛出了诸多教育中令人困惑和颇受争议的问题,如“创造性能不能教?”“能不能用左手写字?”“孩子能对长辈说‘不’吗?”“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吗?”“要不要惩罚孩子?”“有了计算器,还要不要计算技?”“要不要专业对口?”“要不要取消高考?”等等。

我对书中提到的要不要惩罚孩子这一观点颇有感触,作者提到中国的教育有一种说法,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人。

因此才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说。

认为教育就是力求做到不但使之口服,更重要的是心服。

美国学校的惩罚方法根本不注重说理,甚至根本不说理。

什么是错?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错。

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开学就人手一册,该惩该罚一条条白纸黑字写在那。

既没有争辩的余地,也没有什么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

就像交警罚违章车辆一样。

美国教育认为说理、教育都是外在的东西,调动自我才的根本。

老师苦口婆心的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如果学生听不进去,就全部是白费功夫。

美国学校以抑制学生自我膨胀为目的的惩罚就简单得多,是对是错翻条文。

不理解吗?那是你自己的事。

其结果是,调动学生内在因素,让孩子真正从自己心里去认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教训中学会社会法则。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也认为简单的惩罚比复杂的说理目的更明确,学生更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自我反省,自己说服自己不去犯错。

读完全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学生东西还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是教给学生什么是对还是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什么是错?不管怎样,有了与该书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也就是自己有进步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今后将一如既往的追寻教育的良策。

后感素质后感素质教育在美国读

后感素质后感素质教育在美国读

后感素质后感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为啥资料都免费啊《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景晓娜这些日子读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书的作者是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几句话非常吸引人:“中国的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中华民族、发人深省的一大困惑?”可见作者对中国的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中外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别,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中外在教育目的方面的差别国外老师鼓励学生拥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孩子有独立性,但是中国的老师喜欢听话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

中国老师上完课就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就好了,美国学校上完课以后问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不回答,没有问题,那就是有问题,他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让孩子自己产生问题。

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这是中国老师跟美国老师教育目的的一个明显区别。

为啥资料都免费啊我国从小学教育开始,在家庭听到的是父母督促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

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某种程度上却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现在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个班级只有二、三个能写软件,有硬件设计能力的几乎为零;学机械设计的不会开机床,甚至没见过模具,这样的学生有什么用?这样的学生就是看书机器,缺乏创造性和知识运用能力。

欧美日澳等国家培养的学生自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堪称世界一流,世界上75%的发明源自美国,这些发明是人做的,人需要培养,我们应向外国学习人家是怎样办教育的。

二、中外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别同样的知识点,中外在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比如对同一历史事件,中外在教学时就会有不同的表述。

如我国高中二年级考试有一道题目:成吉思汗元太祖继承人渥阔台,公元哪一年牺牲?建立哪四大汉国?最远打到哪里?而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则是这样考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渥阔台当初如果没有牺牲,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加以分析。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_读书笔记.doc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_读书笔记.doc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_读书笔记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一)《素质教育在美国》心得最近我拜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

此书叙述行云流水一般,让读者轻松、悠闲、随性,这里没有繁琐的、干涩的教育观念,也没有长篇累牍的论述,我厌倦那种自命不凡、咄咄逼人的高不可测的论理书。

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美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对比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窘,发人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黄先生书中的许多问题很有价值,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探讨。

如创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惩罚孩子?等等。

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在国内,作者就开始让三岁的儿子接受中国画的启蒙教育,儿子的国画有板有眼、像模像样。

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也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

可后来,作者通过观察,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

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

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中国的孩子就根本无法下笔。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也是一位教师,参加课程改革也有十年了,素质教育天天高喊,可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和美国的素质教育究竟有何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

美国的孩子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科选择不同的学段进行学习,而我国的孩子只能按年级学习各门功课,可见美国教育重视个性发展;美国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调查报告,而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时,才开始学习写调查报告,可见美国认识到社会对孩子成长作用很大;美国的孩子每到一个地方,社区里都有球队可以参加,而中国的学校里很少有自己的球队,看来美国比较清楚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培养团队意识;美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什么律师啦、拍卖行的拍卖师啦、汽车推销员啦、消防队员啦、警察啦、运动员啦、作家啦,等等等等。

老师《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老师《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老师《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老师《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一看见《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就被其封面上的几行字所吸引:“中国的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发人深省的、中华民族的一大困惑?”——这也正是我一直困惑而无法释怀的一个迷。

再看看作者的简历,这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

作者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尤其当其儿子亲身经历了美国的教育之后,作者对中美教育的体会和思考更加具体,更加全面。

作为一位教师,教育作为工作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为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我们天天相伴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哪些差距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

在本书的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受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儿子三岁就能画出像模像样的国画。

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

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

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

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作者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

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

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

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

看起来这好像只是评判标准的差异,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区,即把技能和创造分隔开,把教和训练混为一谈,结果是“许多中国的孩子具有的是相当好的绘画基本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

作者最后写道:把“教”混同于”训练”,就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

结果,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

改革我们的教育观念,改革我们的教育手段;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学生的行为,营造“自由与开放的追问风气”,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精选11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素质教育在美国心得体会(3篇)

素质教育在美国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素质教育,我于2019年赴美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学。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美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素质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以下是我对美国素质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二、美国素质教育特点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美国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美国,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鼓励学生探索自我,发掘潜能。

2.重视实践与体验美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会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户外探险、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倡导多元评价体系美国素质教育倡导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展示、师生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

4.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美国素质教育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引导者。

学校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三、美国素质教育启示1.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我国素质教育也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实践与体验教育我国素质教育应加强实践与体验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完善多元评价体系我国素质教育应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

同时,倡导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我国素质教育应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读后感参考一幸拜读了黄全愈先生所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感慨颇多。

它以一名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为副题,从他年幼的儿子在美国所受的教育与在国内的教育相较,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其间,黄博士提到“要不要惩罚孩子”,他描述了自己儿子矿矿所经历的惩罚教育,透过美国的一些惩罚教育现象分析了美国教育的一个大体理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存在一种膨胀的自我,与人之本性共在。

它表现为过度的自大和过量的自我中心。

这篇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借物喻人,详略适当的写作手法。

咱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汲取一些东西,帮忙咱们提高写作水平。

文章通过落花生为例子,告知咱们了一个可以影响终生的哲理——人的一生,不能只顾着追求伟大、完美与体面,而因此忘记了他人的体会。

所以,做一个人,不仅要去追求,而且要从埋头苦干开始,踏踏实实地考验自己,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做成大事。

与亚洲一些国家的孩子相较,美国孩子往往更开朗,更敢作敢为,而且更富于表现欲。

书中有这样一部份的描述,让我叹服连连:------由美国电视老明星比利·卡斯比主持的“孩子说的成心思的话”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

这个节目其实很简单,在每次30分钟的时间里,由“天才老爹”比利·卡斯比对三个四五岁或七八岁的孩子进行现场采访。

参加这个节目的孩子都是从志愿报名者当选出的,并无事前排演。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告知比利·卡斯比他会拉小提琴。

比利让他拉个曲子听听,那孩子一本正经地说:“虽然你没付钱,但我仍是决定为你拉一首。

”像模像样地拉了几下琴弦后,说:“对不起,昨天我的音乐老师迟到了,所以我没能学好。

”然后把琴夹在胁下,鞠躬作谢幕状。

比利·卡斯比风趣地说:“谢谢你!”那孩子马上接着答:“You are welcome.”直译成中文“你是受欢迎的”意译为“您是值得我为您拉琴的”。

虽然那男孩并非怎么会拉小提琴,但他表现出来的却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自信。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这些日子读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书的作者是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几句话非常吸引人:“中国的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中华民族、发人深省的一大困惑?”可见作者对中国的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中外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别,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中外在教育目的方面的差别国外老师鼓励学生拥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孩子有独立性,但是中国的老师喜欢听话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

中国老师上完课就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就好了,美国学校上完课以后问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不回答,没有问题,那就是有问题,他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让孩子自己产生问题。

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这是中国老师跟美国老师教育目的的一个明显区别。

我国从小学教育开始,在家庭听到的是父母督促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

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某种程度上却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现在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个班级只有二、三个能写软件,有硬件设计能力的几乎为零;学机械设计的不会开机床,甚至没见过模具,这样的学生有什么用?这样的学生就是看书机器,缺乏创造性和知识运用能力。

欧美日澳等国家培养的学生自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堪称世界一流,世界上75%的发明源自美国,这些发明是人做的,人需要培养,我们应向外国学习人家是怎样办教育的。

二、中外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别同样的知识点,中外在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比如对同一历史事件,中外在教学时就会有不同的表述。

如我国高中二年级考试有一道题目:成吉思汗元太祖继承人渥阔台,公元哪一年牺牲?建立哪四大汉国?最远打到哪里?而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则是这样考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渥阔台当初如果没有牺牲,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加以分析。

《美国的素质教育》读后感(精选多篇)

《美国的素质教育》读后感(精选多篇)

《美国的素质教育》读后感(精选多篇)对于《美国的素质教育》一书早有耳闻,也略读过一些片段,觉得有思考和借鉴的价值。

全书一共有十部分组成,再加上一个引子和一个后记。

每一节都剖析了一个问题。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在许多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中,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

创造性思维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作者认为,创造性是“创”与“造”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

也就是说,创造必须具有两个要件: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请你继续关注好范文网)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

因此,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特性或能力。

“教”是指“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正像人的智力不能从老师那里传给学生一样,创造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也是无法从a传到b的。

因此,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

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

所以作者的美国教授总是爱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二、要不要投自己一票?美国人从小教育孩子: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而我们中国人首先考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别人会怎么看我做什么?在一张记名选票上投自己的赞成票很难,难就难在实现内心的飞跃!“如果连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谁还敢投你的票呢”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美国学校并不禁止老师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限制的只是把老师个人的观点作为“对”或“错”或者“是”或“非”的判断标准。

因此,如果老师一定要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必须声明是自己个人的观点,不能企图用自己个人的观点来影响学生,更不能以此作为判断是非或对错的标准。

四、要不要惩罚孩子?“美国是个法制社会。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素质教育在美国》是一本对美国教育系统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重要著作。

作者通过对美国教育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教育政策的研究,全面地揭示了素质教育在美国的特点、问题和前景。

阅读这本书,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启示,下面就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揭示了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在工业化时代,美国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但同时也面临着教育质量不均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作为应对这些问题的一种教育改革思路,素质教育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并得到了教育界和政府的支持。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在美国兴起的必然性,同时也可以借鉴它在美国的发展经验。

其次,这本书对素质教育在美国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美国素质教育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教育评估体系也存在问题,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美国素质教育现状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素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再次,这本书对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尽管美国素质教育面临不少挑战,但作者认为其前景依然广阔。

首先,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美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其次,素质教育能够促进教育公平,缩小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差距。

最后,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对素质教育前景的展望,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发展潜力,以及它对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阅读《素质教育在美国》让我对美国教育制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有了启示。

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素质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

我们需要关注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我们需要改革教育评估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素质教育在美国》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素质教育在美国》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素质教育在美国》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1在快乐的新年里读了一本书,《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里有几句话让我觉得有莫大的触动,中国的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中华民族、发人深省的一大困惑?作者是一个成长在中国教育制度下的人,但是是在美国教育中取得成功的留学美国的博士。

他对与美国与中国的教育都有着很深的思考与体会。

我自己是一位美术新教师,有的时候作为艺术出身的我,崇尚的确实是美国教育制度的开放与和谐,自然先进。

但是有的时候再看看中国,确实是庞然大国,不但是国情的不符合,而且人情更是有一大段时代差距与素质距离。

所以美国的教育完全套用的话也不适合中国的。

但不是完全不能借鉴,我们因该把他们好的地方运用,还需要带有自己的想法。

一位的借鉴哪就是失败。

国人啊国人。

差距啊差距。

作为美术老师,我更需要的是给学生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本书作者说到:把“教”混同于“训练”,就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

实际上“教”是一个指导和引导的过程,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自由。

有个小故事中说作者受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儿子三岁就能画出像模像样的国画。

到了美国之后,作者把富有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

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

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

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作者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

这一句好不好让我感受到了差距。

一种新的模式不知道我能否运用。

中国教育能否接受。

他的好不好就是在说画得独特不独特。

而中国打多数的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

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

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素质教育在美国》心得体会最近我拜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

此书叙述行云流水一般,让读者轻松、悠闲、随性,这里没有繁琐的、干涩的教育观念,也没有长篇累牍的论述,我厌倦那种自命不凡、咄咄逼人的高不可测的论理书。

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美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对比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窘,发人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黄先生书中的许多问题很有价值,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探讨。

如“创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惩罚孩子?”等等。

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在国内,作者就开始让三岁的儿子接受中国画的启蒙教育,儿子的国画有板有眼、像模像样。

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也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

可后来,作者通过观察,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

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

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中国的孩子就根本无法下笔。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也是一位教师,参加课程改革也有十年了,素质教育天天高喊,可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和美国的素质教育究竟有何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

美国的孩子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科选择不同的学段进行学习,而我国的孩子只能按年级学习各门功课,可见美国教育重视个性发展;美国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调查报告,而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时,才开始学习写调查报告,可见美国认识到社会对孩子成长作用很大;美国的孩子每到一个地方,社区里都有球队可以参加,而中国的学校里很少有自己的球队,看来美国比较清楚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培养团队意识;美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什么律师啦、拍卖行的拍卖师啦、汽车推销员啦、消防队员啦、警察啦、运动员啦、作家啦,等等等等。

从“职业日”里,孩子们学到的并不主要是干什么能赚多少钱,他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存活的?因而,孩子们对职业的选择从小就是五彩缤纷、五花八门的,也能了解到社会竞争的残酷。

而我们中国的孩
子受几千年的陈旧思想观念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的了解少之有少,在父母的庇护下把社会想象的过于美好,长大后社会竞争力低下。

从这些对比中不难看出美国在教育真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他们把人看成教育的主体,那么教育面对的“人”就是学生,也就是现在我国讨论的“谁是教育的主体”的问题。

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

我们正在进行课改,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动脑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自主探索与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例如我们现在开设的活动课或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活动,还可以增加一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选择体验的职位,学会承担、学会接受。

但是,我们对学生所进行的素质教育还仅仅只限于各个学校,学校不可能包容整个社会,它不可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而社会又没有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建设相应的设施,开展各种相应的活动,所以,中国的素质教育只浮于表面,还没有深入。

素质教育要走向完全成熟,需要教育者有开放的视野,有创新的教育理念。

“仿我者死,创我者生”,陶行知先生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创造是教育的核心、灵魂,愿中国教育创造之花像陶先生所期望的那样开得更美更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