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3章 区域经济分工和合作共50页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高8.6个百分点。2019年,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15个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 5.9:51.8:42.3,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低8.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与全国水平持平,第三产业高于全国8.6个百分点。
(3)上海经济总量(GDP)稳居首位,江浙两大领域 (财政收入、出口总额)各具优势。
三、三大重点经济区的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覆盖的空间面积为15.5万 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1%;人口1.3亿,占全国总 人口的10.08%。其中长三角的空间面积和承载人口数远大 于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土地面积分别是这两个区域的4.5 倍和3.1倍,人口分别为其2.9倍、2.7倍。珠三角和环渤海 地区则大体相当。
(4)集中了全国1/3多的全国经济百强县。
二、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 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香港、澳门全部行政范围, 以及惠州市市区、惠东、博罗,肇庆市市区、高要和四会等 区域,共有11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0个县级(县)城市,其土地 面积为4.2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45%。其中专业 技术人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珠江三角洲的各城市之 间首尾相接,连绵成片,是我国三大都市连绵区之一。珠三 角洲地区的地理范围如图3.2所示。2019年,珠江三角洲的 户籍总人口超过3000万(约有1500万的外来人口,现状总人 口超过4500万),约占全国的2.3%,GDP接近3万亿元人民 币,约占全国的26%。其中,县级以上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 均超过20万,非农产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75%,是全国城 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营业收入的比重,根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2019年 12月31日)数据,东部高达72.84%,而中西部则分别为 19.77%和10.05%,差不多是7:2:1。
根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2019年12月31日)数 据,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普查中29个 行业的情况看,其主要的特点是:
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2019年 为757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其中科技人员占区 域总人口的3.8%。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四 方面:
(1)2019年这一地区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 5.8%的人口,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19105亿元,占全国 18.5%,接近全国的1/5。财政收入4046亿元,占全国 22%;出口总额924亿美元,占全国28.4%。
图3.3 环渤海地区的地理范围
从经济实力来看,根据2019年的数据,就国内生产总 值角度而言,在三大重点经济带中,长三角最高,占全国 的19%,为19124.98亿元,远远超过珠三角的9565.29亿元 和环渤海地区的6552.63亿元。
从人均GDP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强,为36440.31 元,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相差不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 23721.3元。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有6个人均GDP在30000 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 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 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西部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 居区。西部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 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 发潜力。
就经济产出来看,在很多方面东部地区都是无可争议的产 出主体。2019年,东中西三大地带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 为59.94%、26.59%、13.46%,差不多接近于6:3:1。而总
三、就业结构也呈东高西低之势。
四、各地区企业规模差异明显。
3.1.2 三大重点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既是我国目前 的三大重点经济区,也是我国现代制造业的三大基地,更 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三大城市群。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外资有80%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中国的现代制造业主要集中在这 三大地带,来自内地各省区的“民工潮”也主要地流向这 里。
一、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 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 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
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 市。其地理范围如图3.1中的(a)和(b)所示。
(a)
(b)
图3.1 长三角地区的地理范围百度文库城市分布
一、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东部 沿海地区是我国事实上的制造业分布带。
二、东中西部产业布局各有侧重,东部以劳动密集型 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东部地区的销售收入占全国 总销售收入的9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比重较大的则是在 一些资源加工型产业方面。同样,在出口比重较大的一些 产业上,东部的比重一般都在80%-90%以上,轻工业制 品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许多重工业加工制品和资本密 集产业也占有较大比重,约在70%以上。
图3.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范围
环渤海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山东半岛、辽东半 岛和环渤海地区为核心的区域,包括山东、辽宁、河北和 北京、天津两市三省的烟台、威海、青岛、营口、大连、 唐山、保定、廊坊等地级市,以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 沧州等县级市。土地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34%; 人口2762万,占全国的2.15%。其中科技人员占本区域人 口总数的3.65%。环渤海地区的地理范围如图3.3所示。
13.5%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 农业生产条件,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 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 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 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上海经济总量(GDP)稳居首位,江浙两大领域 (财政收入、出口总额)各具优势。
三、三大重点经济区的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覆盖的空间面积为15.5万 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1%;人口1.3亿,占全国总 人口的10.08%。其中长三角的空间面积和承载人口数远大 于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土地面积分别是这两个区域的4.5 倍和3.1倍,人口分别为其2.9倍、2.7倍。珠三角和环渤海 地区则大体相当。
(4)集中了全国1/3多的全国经济百强县。
二、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 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香港、澳门全部行政范围, 以及惠州市市区、惠东、博罗,肇庆市市区、高要和四会等 区域,共有11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0个县级(县)城市,其土地 面积为4.2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45%。其中专业 技术人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珠江三角洲的各城市之 间首尾相接,连绵成片,是我国三大都市连绵区之一。珠三 角洲地区的地理范围如图3.2所示。2019年,珠江三角洲的 户籍总人口超过3000万(约有1500万的外来人口,现状总人 口超过4500万),约占全国的2.3%,GDP接近3万亿元人民 币,约占全国的26%。其中,县级以上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 均超过20万,非农产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75%,是全国城 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营业收入的比重,根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2019年 12月31日)数据,东部高达72.84%,而中西部则分别为 19.77%和10.05%,差不多是7:2:1。
根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2019年12月31日)数 据,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普查中29个 行业的情况看,其主要的特点是:
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2019年 为757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其中科技人员占区 域总人口的3.8%。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四 方面:
(1)2019年这一地区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 5.8%的人口,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19105亿元,占全国 18.5%,接近全国的1/5。财政收入4046亿元,占全国 22%;出口总额924亿美元,占全国28.4%。
图3.3 环渤海地区的地理范围
从经济实力来看,根据2019年的数据,就国内生产总 值角度而言,在三大重点经济带中,长三角最高,占全国 的19%,为19124.98亿元,远远超过珠三角的9565.29亿元 和环渤海地区的6552.63亿元。
从人均GDP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强,为36440.31 元,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相差不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 23721.3元。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有6个人均GDP在30000 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 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 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西部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 居区。西部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 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 发潜力。
就经济产出来看,在很多方面东部地区都是无可争议的产 出主体。2019年,东中西三大地带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 为59.94%、26.59%、13.46%,差不多接近于6:3:1。而总
三、就业结构也呈东高西低之势。
四、各地区企业规模差异明显。
3.1.2 三大重点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既是我国目前 的三大重点经济区,也是我国现代制造业的三大基地,更 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三大城市群。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外资有80%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中国的现代制造业主要集中在这 三大地带,来自内地各省区的“民工潮”也主要地流向这 里。
一、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 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 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
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 市。其地理范围如图3.1中的(a)和(b)所示。
(a)
(b)
图3.1 长三角地区的地理范围百度文库城市分布
一、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东部 沿海地区是我国事实上的制造业分布带。
二、东中西部产业布局各有侧重,东部以劳动密集型 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东部地区的销售收入占全国 总销售收入的9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比重较大的则是在 一些资源加工型产业方面。同样,在出口比重较大的一些 产业上,东部的比重一般都在80%-90%以上,轻工业制 品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许多重工业加工制品和资本密 集产业也占有较大比重,约在70%以上。
图3.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范围
环渤海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山东半岛、辽东半 岛和环渤海地区为核心的区域,包括山东、辽宁、河北和 北京、天津两市三省的烟台、威海、青岛、营口、大连、 唐山、保定、廊坊等地级市,以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 沧州等县级市。土地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34%; 人口2762万,占全国的2.15%。其中科技人员占本区域人 口总数的3.65%。环渤海地区的地理范围如图3.3所示。
13.5%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 农业生产条件,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 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 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 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