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合集下载

东莞市-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表

东莞市-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表

东莞市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汇总表序号计算项目标准规定限值设计值备注1 屋顶平均传热系数(W/㎡·k) K≤1.0,D≥2.5;K≤0.5(D<2.5);K=—平均热惰性指标D D=—2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k) K≤1.0,D≥2.5;K≤1.5,D≥3.0K≤2.0,D≥3.0K≤0.7(D<2.5)K m=—平均热惰性指标D D m=—3 窗墙面积比各朝向窗墙面积比东向≤0.30—南向≤0.50—西向≤0.30—北向≤0.45—平均窗墙面积比C m ≤0.45 C m=—4天窗天窗面积占屋顶面积比例≤4%(性能化设计须≤15%)—传热系数K (w/㎡·k) ≤4.0 K=—遮阳系数S c ≤0.5 S c=—5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综合遮阳系数S w平均窗墙比C m外墙(ρ≤0.8)—K≤2.0D≥3.0K≤1.5D≥3.0K≤1.0,D≥2.5K≤0.7(D<2.5)K≤1.5D≥3.0C m≤0.25 ≤0.6 ≤0.8 ≤0.9 S w=**<Cm≤0.30 ≤0.5≤0.7≤0.8S w=**<Cm≤0.35 ≤0.4≤0.6≤0.7S w=**<Cm≤0.40 ≤0.4≤0.5≤0.6S w=**<Cm≤0.45 ≤0.3≤0.4≤0.5S w=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或外窗面积的45%满足不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8%气密性能1~9层《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4级符合不符合≥10层6级符合不符合6 建筑节能设计综合评价(1) 空调年耗电指数参照建筑ECFc.ref=—ECFc=—(2) 空调年耗电量参照建筑EC.ref=—EC=—kwh/㎡7 其他节能措施区域规划室外空调机布置满足广东省实施细则6.0.8条符合不符合注:1、屋面和外墙的热工性能参数为全楼平均值;2、设计建筑的节能设计满足规定性指标时不用填写综合评价指标或权衡计算指标。

寒冷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寒冷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1.7
≤0.35/0.60
0.70<窗墙面积比≤0.80
≤1.6
≤0.35/0.52
≤1.5
≤0.35/0.52
窗墙面积比>0.80
≤1.5
≤0.30/0.52
≤1.4
≤0.30/0.52
屋顶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面积≤20%)
≤2.4
≤0.44
≤2.4
≤0.35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
——
≤0.45
——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Βιβλιοθήκη .50——≤0.45
——
地下车库与供暖房间之间的楼板
≤1.0
——
≤1.0
——
非供暖楼梯间与供暖房间之间的隔墙
≤1.5
——
≤1.5
——
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
窗墙面积比≤0.20
≤3.0
——
≤2.8
——
0.20<窗墙面积比≤0.30
≤2.7
≤0.52/—
≤2.5
≤0.52/—
0.30<窗墙面积比≤0.40
≤2.4
≤0.48/—
≤2.2
≤0.48/—
0.40<窗墙面积比≤0.50
≤2.2
≤0.43/—
≤1.9
≤0.43/—
0.50<窗墙面积比≤0.60
≤2.0
≤0.40/—
≤1.7
≤0.40/—
0.60<窗墙面积比≤0.70
≤1.9
≤0.35/0.60
周边地面
≥0.60
供暖、空调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
≥0.60
变形缝(两侧墙内保温时)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组成
围护结构通常由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饰面材料等 组成,对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节能效果具有重要影 响。
热工性能参数介绍
01
02
03
04
热阻
表示围护结构抵抗热量传递的 能力,单位为平方米·摄氏度/ 瓦。
传热系数
表示围护结构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 为瓦/平方米·摄氏度。
热惰性指标
表示围护结构对温度波动的抵 抗能力,与材料的质量、容量 和导热系数有关。
施工工艺改进
总结词
改进施工工艺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详细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保温材料的铺设平整、密实,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固 定。同时,应加强节点和接缝的处理,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此外,采用新型的施 工工艺和技术,如喷涂、机械固定等,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保温效果。
施工工艺改进
总结词
改进施工工艺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分区,如严寒 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等。
围护结构
建筑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包括墙体、屋顶、门窗等,对建筑的热工 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热工性能参数
描述围护结构隔热、保温、通风等性能的参数,如传热系数、热阻、 换气次数等。
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 高居住舒适度。
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 。
符合国家和地方节能减 排政策,推动绿色建筑 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建筑物的保温和隔 热性能,降低能源消耗 和运行成本。
04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较
04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较
参数比较方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分区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7月目录1总则 (3)2术语 (3)3基本规定 (3)4节能改造设计 (4)4.1外窗改造 (4)4.2遮阳改造 (5)4.3屋面改造 (5)4.4外墙改造 (5)4.5其他改造 (5)5技术要点 (6)5.1外窗 (6)5.2遮阳措施 (6)5.3屋面 (7)5.4外墙 (8)5.5其他改造 (9)6施工要点 (10)6.1一般规定 (10)6.2外窗 (10)6.3遮阳措施 (11)6.4屋面 (11)6.5外墙 (11)6.6其它 (13)7验收要点 (13)7.1一般规定 (13)7.2外窗 (14)7.3遮阳措施 (14)7.4屋面 (14)7.5外墙 (14)7.6其它 (15)8检测与评估 (15)8.1一般规定 (15)8.2基本信息 (16)8.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验项目 (17)8.4用能设备性能检验项目 (18)附表1简易评估方法 (19)1 总则1.0.1 为规范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促进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制定本技术导则。

1.0.2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中的设计、施工、检测、评估和验收等,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1.0.3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适用的基本原则,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实际用能模式,可以单项改造也可以综合改造。

2 术语2.0.1 既有居住建筑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已建成使用的居住建筑,居住建筑指以居住为目的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别墅、宿舍、集体宿舍、招待所、公寓、托幼建筑及疗养院和养老院的客房楼。

2.0.2 节能改造 retrofit for energy efficiency通过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和用能设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增设必要的用能设备,达到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改善既有建筑的室内环境和室内人员舒适度的目的。

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与节能的关系

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与节能的关系

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与节能的关系摘要:夏热冬冷地区的主要分区指标是最冷月平均温度0~10℃,最热月平均气温25~30℃。

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建筑的热工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北方寒冷地区和热带地区不同,建筑的热过程涉及夏季隔热,冬季保温以及过渡季节的除湿和自然通风等四个因素。

因此,在进行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时应根据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同时考虑冬夏两季不同方向的热量传递以及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建筑热湿过程的双向传递。

因此,不能简单的采用降低墙体,屋面,窗户的传热系数,增加隔热保湿材料厚度来达到节约建筑能耗的目的。

【1】建筑节能就是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有效的利用能源,以便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实现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约能源的目标。

【2】前言:在夏热冬冷地区开展建筑节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夏热冬冷地区涉及西南地区东部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有人口5.8亿,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8%,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1】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能耗都不断上升。

与工业耗能和交通耗能相比较,建筑能耗的资源种类更丰富且数量正与日俱增!同时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包括:1,国际能源危机加剧2,我国人均能源储量少,能源成为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3,我国建筑耗总量大,建筑节能状况落后4,建筑节能是改善空间环境的重要途径)要求提高建筑节能水平,这样才能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篇将分别论述门窗、墙体、屋顶与地面的节能设计。

正文:一、在建筑围护结构的门窗、墙体、屋面、地面四大围护部件中,门窗的绝热性能最差,是影响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就我国目前典型的围护部件而言,通过门窗的能耗约为墙体的4倍,屋面的5倍,地面的20多倍,约占建筑围护部件总能耗的40%~50%.据统计,在采暖或空调的条件下,冬季单玻窗所损失的热量约占供热负荷的30%~50%,夏季因太阳辐射热透过单玻窗射入室内而消耗的冷量约占空调负荷的20%~30%。

围护结构热工计算

围护结构热工计算
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取0.11) [Δt]—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和允许温差
(℃),按表4.1.1-2取值。
2.1.3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Ro.min的计算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
墙体类型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D值 长春 吉林 延吉 通化 四平
>6.0 4.1~6.0 1.6~4.0 ≤1.5
最小传热阻——是指围护结构在规定的室外计算温 度和室内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证围护结构内表 面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从而避免结露,同 时避免人体与内表面之间辐射换热过多,而引起 的不舒适感所必需的传热阻。
2.1.3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Ro.min的计算
最小传热阻计算公式为: Ro.min = (ti-te)n·Ri [Δt]
18
-23
250 0.25 1.00 1.195 0.807 5.19
18
-26
200 0.25 0.80 0.995 0.807 4.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8
-26
炉渣砼空心砌块 490 0.672 0.729 0.924 0.752 6.06
18
-23
390 0.672 0.58 0.775 0.807 4.93 18
δ1 = 0.02 δ2 = 0.37 δ3 = 0.02 δ4 = 0.06 λ1 = 0.87 λ2 = 0.81 λ3 = 0.93 λ4 = 0.042×1.2 = 0.05
Ro = Ri + R1+ R2 + R3 + R4 + Re
= 0.11+ 0.02 + 0.37+ 0.02 + 0.06 + 0.04 0.87 0.81 0.93 0.05

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

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

≤0.64 ≤0.56 ≤0.48
0.45<RWW≤0.6 0.20/0.20
0.40<RWW≤0.45














≤0.32
≤0.40
性能提高幅度 达到 5% 达到 10% 达到 20%
围护结构部位
表 B-3 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
传热系数 K[W/(m2•K)]
夏热冬冷地区,温和 A 区
夏热冬冷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0.49
≤0.46
≤0.33
≤0.29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0.47
≤0.43
≤0.32
≤0.27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0.42
≤0.38
≤0.28
≤0.24
屋面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 屋顶透明部分(屋顶透光部分面积≤20%)
表 B-4 乙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
传热系数 K[W/(m2•K)] 夏热冬冷地区 ≤0.67 ≤0.95
≤2.9
≤0.63 ≤0.90
≤2.7
≤0.56 ≤0.80
≤2.4
太阳得热系数 SHGC(东、南西向/北向)
≤0.27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0.40/0.47 ≤0.32/0.40 ≤0.32/0.36 ≤0.23/0.32 ≤0.22/0.27
-/≤0.27
无要求
无要求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基本参数及热工指标汇总表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基本参数及热工指标汇总表





≤3.0
0.02
塑钢中空
(6+12A+6)玻璃窗

≤5.0
0.22
西
≤3.0
0.18

≤0.45
平均窗墙比cm
≤0.45
4
天窗
天窗与屋顶的面积比
≤4%
无天窗
传热系数K(w/m2k)
≤4.0
遮阳系数SC
≤0.5
5
外窗
(含阳台)
透明部分







SW
平均窗墙比CM
外墙(P≤0.8)
无遮阳设计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基本参数及热工指标汇总表
序号
单位
参数
规定指标
设计指标
节能措施简述
1
屋顶
传热系数K(W/M2K)
K≤1.0,D≥3.0
0.82
40厚挤塑板
热惰性指标D
3.10
2
外墙
平均传热系数KM
K≤1.0,D≥2.5
0.92
200厚加气砼墙
30厚挤塑聚苯板
平均热惰性指标DM
3.32
3
窗墙面积比



Cm≤0.25
0.25<Cm≤0≤0.40
0.40<Cm≤0.45
可开启面积
28%房间墙面面积,或≥窗面积
28%
气密性q2
(m3/m.h)
所有层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doc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doc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是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改善深圳市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降低建筑能耗而制定。

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扩建和改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其中,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对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依据有哪些的呢?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设计建筑生成参照建筑;2、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空调年耗电量;3、将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作为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限值;4、计算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如大于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应调整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使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不超过限值;5、根据设计建筑居住空间的平均窗墙面积比,核查设计建筑居住空间的外窗平均综合遮阳系数SW,使之满足本规范的规定;6、核查设计建筑屋顶透明部分本身的遮阳系数SC,使之满足本规范的规定;7、核查设计建筑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使之满足本规范第6.1.6条的规定;8、当设计建筑符合本条文1~7条的规定时,可判定其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参照建筑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2、参照建筑各朝向和屋顶的开窗面积应与设计建筑相同,当设计建筑某个朝向的窗面积超过本规范第6.1.1和6.1.2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该朝向的窗面积应减小到符合本规范第6.1.1和6.1.2条的规定;3、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为本规范第6.1.3和6.1.4条规定的限值。

其中外墙和屋顶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应取0.7,屋顶透明部分综合遮阳系数取0.4;当设计建筑的外墙热惰性指标大于2.5时,外墙传热系数应取1.5W/(m2·K),当设计建筑的外墙热惰性指标小于2.5时,外墙传热系数应取0.7W/(m2·K);当设计建筑的屋顶热惰性指标大于 2.5时,屋顶的传热系数应取0.9W/(m2·K),当设计建筑的屋项热惰性指标小于2.5时,屋顶的传热系数应取0.4W/(m2·K)。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摘 要 ] 先 ,就GB 50176—93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 算参数和JGJ/T 17— 2008规定 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值和设 计值 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它们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讨论。其次 ,简要介绍并解读GB 50176—2016规定的与蒸压加 气混凝 土建筑 围护结 构热工设计有关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和常用保温材料 的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给出了保温材料 导热 系数计算值。再 次,参考 德国和国际标准确定了蒸压加 气混 凝土导热系数 的修正系数 ,并通过 计算给出了蒸压 加混凝土 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 计算值 ,以及砌体导热系数和蓄热 系数 的设 计 值 ,给出了不同气候分 区不 同厚度的B05、B06级蒸压 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一材料 外墙 热工性 能指 标 。最后,就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应符合GB 50176—2016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 ] 热 工 设 计 参 数 ;修 正 系 数 ;导 热 系 数 ;蓄 热 系数 ;计 算值 ;设 计 值 ;平 衡 含 水 率
规 定了不 同建 筑 热工气候 分 区的保 温材 料 导热 系数 热 系数 作为 基 础值 ,再 通 过 不 同热 工气候 分 区相 对
的修 正 系 数 a,以便 于 在 建 筑 应 用 时确 定保 温 材料 湿 度 条 件下,蒸 压 加气 混 凝 土 围护结 构 达到 湿稳 定
的实际导热系数 ,即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值。 时的平衡含水率的修正,得到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
建 筑 节 能

Building Energy Saving
《民用建筑热工设 计规范 》 GB 50176—2016热工设计 参数及有关规定 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计中应用的探讨 (下)

5.2.3 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计算书

5.2.3 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计算书

1#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计算书(居住建筑)提供者:XX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绿色建筑咨询中心电话:0635-XXXXXX传真:0635-XXXXXX地址:山东省XXX市XX区XX路X号日期:2017-05目录一、项目概况3二、建筑信息3三、设计依据3四、体形系数3五、参考标准3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汇总表5七、结论5一、项目概况二、建筑信息三、设计依据1.《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_5026_2014)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4.《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四、体形系数五、参考标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依据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中有关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条目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5.2.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5%,得5分;达到10%,得10分。

注:外墙、屋面的传热系数,外窗/幕墙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比《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中表4.2.2-5规定的现行值高出5%或10%,即可判定满足该条款。

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汇总表注:1.东西向窗墙比小于0.2,外窗遮阳系数不做要求。

2.该汇总表传热系数设计值来源于 5.1.1 1#楼节能计算书、节能登记表。

七、结论根据计算,该工程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的相关标准规定,提高幅度达到10%。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3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10%,”本项目得10分。

新疆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新疆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目录1、总则……………………………………………………………………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要点…………………………………………附表一新疆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附表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做法表……………………………………附表三建筑物K值及耗热量、耗煤量指标……………………………附表四自治区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居住建筑节能—建筑专业)……………………………………附表五自治区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居住建筑节能—暖通专业)…………………………………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要点…………………………………………附表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措施表(建筑专业用)…………附表二、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公共建筑节能—建筑专业)…………………………………附表三、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公共建筑节能—设备专业)……………………………附表四、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公共建筑节能—电气专业)…………………………………1、总则1.0.1 为规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使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质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条”)的规定,特制定本《要点》。

1.0.2 本《要点》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一般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文件的审查。

1.0.3 为方便施工图审查部门使用,本《要点》列入了规范、标准中的部分条文目录及强制性条文的具体内容。

1.0.4 本《要点》所涉及的内容主要从以下标准、规范及政府文件中摘录,在本《要点》颁布之后,如下述标准、规范及政府文件有修订(或补充)时,应以修订(或补充)后的内容为准。

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XJJ001-19993、《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0.5 本《要点》所列审查内容是保证工程建筑节能设计质量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节能设计的全部内容。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JGJ 26-2010备案号J 997-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 总则02 术语和符号12.1 术语12.2 符号23 严寒和寒冷地区气候子区与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44 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44.1 一般规定4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5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115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165.1 一般规定165.2 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175.3 采暖系统225.4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24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1.0.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必须采取节能设计,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建筑热工和暖通设计应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1.0.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采暖度日数 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1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18℃的差值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采暖度日数.空调度日数 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26℃的差值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空调度日数.计算采暖期天数 heating period for calculation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单位:d.计算采暖期天数仅供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时使用,与当地法定的采暖天数不一定相等.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mean outdoor temperature during heating period计算采暖期室外的日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建筑物体形系数 shape factor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及户门的面积.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为W/m2.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单位为W/m2·K.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nalwall考虑了墙上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外墙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考虑太阳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而引进的修正系数.窗墙面积比 window to wall ratio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锅炉运行效率 efficiency of boiler采暖期内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效率.室外管网输送效率 efficiency of network管网输出总热量<输入总热量减去各管段热损失>与输入管网的总热量的比值.耗电输热比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ied heat quantity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比值.2.2 符号2.2.1 气象参数HDD18——采暖度日数,单位:℃.d;CDD26——空调度日数,单位:℃.d;Z——计算采暖期天数,单位:d;tw——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2.2.2 建筑物S——建筑物体型系数,单位:1/m;qH——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单位:W/m2;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W/m2.K;Kw——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单位:W/m2.K;εi——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无因次.2.2.3 采暖系统ηηη1——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无因次;η2——锅炉运行效率,无因次;EHR——耗电输热比,无因次.3 严寒和寒冷地区气候子区与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3.0.1依据不同的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范围,可将严寒和寒冷地区进一步划分成为表3.0.1所示的五个气候子区.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的选取应符合以下规定:1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取18 ℃;2 冬季采暖换气次数应取 0.5 h-1.4 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4.1 一般规定4.1.1建筑群的总体布置,单体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4.1.2建筑物宜朝向南北或接近朝向南北.建筑物不宜设有三面外墙的房间,一个房间不宜在不同方向的墙面上设置两个或更多的窗.4.1.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4.1.3规定的限值.当体形系数大于表4.1.3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3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表4.1.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4.1.4规定的限值.当窗墙面积比大于表4.1.4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3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并且在进行权衡判断时,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最大也只能比表4.1.4中的对应值大0.1.表4.1.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限值注 1 敞开式阳台的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计入窗户面积,下部不透明部分不计入窗户面积.2 表中的窗墙面积比应按开间计算.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0至北偏西小于600的范围;"东、西"代表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0至偏南小于600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0至偏西小于等于300的范围.4.1.5楼梯间及外走廊与室外连接的开口处应设置窗或门,且该窗和门应能密闭.严寒<A>区和严寒<B>区的楼梯间宜采暖,设置采暖的楼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应采取保温措施.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4.2.1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城市气候分区区属以及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确定.根据建筑物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不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2.2-1~4.2.2-5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4.2.2-1~4.2.2-5规定的限值,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应大于表4.2.2-6中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表-1 严寒〕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 W/〕m2·K〔]≤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层建筑屋面0.20 0.25 0.25 外墙0.25 0.40 0.50 架空或外挑楼板0.30 0.40 0.4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35 0.45 0.4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2 1.2 1.2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5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2 1.2 1.2外窗窗墙面积比≤0.2 2.0 2.5 2.5 0.2<窗墙面积比≤0.3 1.8 2.0 2.2 0.3<窗墙面积比≤0.4 1.6 1.8 2.0 0.4<窗墙面积比≤0.45 1.5 1.6 1.8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 R 〕m2·K〔 / W 周边地面 1.70 1.40 1.10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1.80 1.50 1.20表-2 严寒地区〕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 W/〕m·K〔]≤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层建筑屋面0.25 0.30 0.30外墙0.30 0.45 0.55 架空或外挑楼板0.30 0.45 0.45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35 0.50 0.5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2 1.2 1.2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5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2 1.2 1.2外窗窗墙面积比≤0.2 2.0 2.5 2.50.2<窗墙面积比≤0.3 1.8 2.2 2.20.3<窗墙面积比≤0.4 1.6 1.9 2.00.4<窗墙面积比≤0.45 1.5 1.7 1.8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 R 〕m2·K〔 / W周边地面 1.40 1.10 0.83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50 1.20 0.91 表-3 严寒地区〕C〔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 W/〕m2·K〔]≤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层建筑屋面0.30 0.40 0.40外墙0.35 0.50 0.60 架空或外挑楼板0.35 0.50 0.5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50 0.60 0.6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5 1.5 1.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5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2 1.2 1.2外窗窗墙面积比≤0.2 2.0 2.5 2.50.2<窗墙面积比≤0.3 1.8 2.2 2.20.3<窗墙面积比≤0.4 1.6 2.0 2.00.4<窗墙面积比≤0.45 1.5 1.8 1.8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 R 〕m2·K〔 / W 周边地面 1.10 0.83 0.56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外墙> 1.20 0.91 0.61 表-4 寒冷〕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 W/〕m·K〔]≤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层建筑屋面0.35 0.45 0.45外墙0.45 0.60 0.70 架空或外挑楼板0.45 0.60 0.6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50 0.65 0.6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5 1.5 1.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2.0 2.0 2.0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7 1.7 1.7外窗窗墙面积比≤0.2 2.8 3.1 3.1 0.2<窗墙面积比≤0.3 2.5 2.8 2.8 0.3<窗墙面积比≤0.4 2.0 2.5 2.5 0.4<窗墙面积比≤0.5 1.8 2.0 2.3 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 R 〕m2·K〔 / W 周边地面0.83 0.56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0.91 0.61 ---- 表-5 寒冷〕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 W/〕m2·K〔]≤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层建筑屋面0.35 0.45 0.45外墙0.45 0.60 0.70 架空或外挑楼板0.45 0.60 0.6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50 0.65 0.6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5 1.5 1.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2.0 2.0 2.0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7 1.7 1.7外窗窗墙面积比≤0.2 2.8 3.1 3.1 0.2<窗墙面积比≤0.3 2.5 2.8 2.8 0.3<窗墙面积比≤0.4 2.0 2.5 2.5 0.4<窗墙面积比≤0.5 1.8 2.0 2.3 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 R 〕m2·K〔 / W 周边地面0.83 0.56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0.91 0.61 ---- 注: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壤和混凝土地面.表-6 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遮阳系数SC<东、西向/南、北向>≤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层建筑外窗窗墙面积比≤0.2 ---/--- ---/--- ---/--- 0.2<窗墙面积比≤0.3 ---/--- ---/--- ---/--- 0.3<窗墙面积比≤0.4 0.45/--- 0.45/--- 0.45/--- 0.4<窗墙面积比≤0.5 0.35/--- 0.35/--- 0.35/---4.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1外墙的传热系数系指考虑了热桥影响后计算得到的平均传热系数,平均传热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计算.2窗墙面积比应按建筑开间计算.3周边地面是指室内距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周边地面的传热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计算.4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应按下式计算:SC = SCc X SD = SCBX<1-Fk/Fc>X SD 〕〔式中: SC-----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Cc-----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B------玻璃的遮阳系数;Fk------窗框的面积;Fc------窗的面积,Fk/Fc为窗框面积比,PVC塑钢窗或木窗窗框面积比可取0.30,铝合金窗窗框面积比可取0.20;SD------外遮阳的遮阳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计算.寒冷<B>区建筑的南向外窗〕包括阳台的透明部分〔宜设置水平遮阳或活动遮阳.东、西向的外窗宜设置活动遮阳.外遮阳的遮阳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D确定.当设置了展开或关闭后可以全部遮蔽窗户的活动式外遮阳时,应认定满足本标准第4.2.2条对外窗的遮阳系数的要求.居住建筑不宜设置凸窗.严寒地区除南向外不应设置凸窗,寒冷地区北向的卧室、起居室不应设置凸窗.当设置凸窗时,凸窗凸出<从外墙面至凸窗外表面>不应大于400mm.凸窗的传热系数限值应比普通平窗降低15%,且其不透明的顶部、底部、侧面的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外墙的传热系数.当计算窗墙面积比时,凸窗的窗面积和凸窗所占的墙面积应按窗洞口面积计算.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严寒地区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中规定的6级.寒冷地区1~6层的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规定的4级;7层及7层以上不应低于6级.封闭式阳台的保温应符合以下规定:1、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应设置隔墙和门、窗;2、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不设置隔墙和门、窗时,应将阳台作为所连通房间的一部分.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墙板、顶板、地板的传热系数必须符合本标准第条的规定,阳台的窗墙面积比必须符合本标准第4.1.4条的规定.3、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了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传热系数不大于本标准第条表中所列限值时,窗墙面积比不超过本标准表4.1.4的限值时,可不对阳台外表面做特殊热工要求.4、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传热系数不大于本标准第条表中所列限值时,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墙板、顶板、地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本标准第4.2.2条表中所列限值的120%,严寒地区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5W/〕m2.K〔,寒冷地区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1 W/〕m2.K 〔,阳台外表面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60%,阳台和直接连通房间隔墙的窗墙面积比不超过表4.1.4的限值.当阳台的面宽小于直接连通房间的开间宽度时,可按房间的开间计算隔墙的窗墙面积比.外窗<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补缝.外窗<门>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面应做保温处理,并应保证窗<门>洞口室内部分的侧墙面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减小附加热损失.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均应进行保温处理,并应保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减小附加热损失. 变形缝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保证变形缝两侧墙的内表面温度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不低于露点温度.地下室外墙应根据地下室的不同用途,采取合理的保温措施.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4.3.1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以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判据.4.3.2计算得到的所设计居住建筑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小于或等于本标准附录A 中表A.0.1-2的限值.4.3.3所设计建筑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HI INF T H H q q q q ..-+= <>式中 qH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qHT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W/m2>;qINF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渗透耗热量<W/m2>;qIH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内部得热量,取3.8W/m2.4.3.4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Hyi Hmc Hd Hw Hq T H q q q q q q ++++=. 〕〔 式中 qHq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墙的传热量<W/m2>; qHw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顶的传热量<W/m2>; qHd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W/m2>; qHmc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门、窗的传热量<W/m2>;qHy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 〕W/m2〔.4.3.5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墙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00Hq )(q A t t F Km A q e n qi qi qi Hqi∑∑-==ε〕〔式中 qHq-----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墙的传热量<W/m2>;A0 —— 建筑面积〕m2〔,参照附录F 的规定计算确定.tn ——室内计算温度,取18℃;当外墙内侧为楼梯间时,则取12℃; te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根据附录A 中的附表-1定;εqi ——外墙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根据附录E 中的表 E.0.2确定; Kmqi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m2.K>], 根据附录B 计算确定; Fqi ——外墙的面积〕m2〔,参照附录F 的规定计算确定;4.3.6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顶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00)(A t t F Km A q q e n wi wi wi HwiHw ∑∑-==ε〕〔式中εwi ——屋顶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根据附录E 中的表 E.0.2确定;Kmwi ——屋顶平均传热系数[W/<m2.K>], 根据附录B 计算确定; Fwi ——屋顶的面积〕m2〔,参照附录F 的规定计算确定.4.3.7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0Hd /))((/)(q A t t F K A q e n di di Hdi -==∑∑〕〔式中Kdi ——地面的传热系数[W/<m2K>],参照附录C 的规定计算确定;Fdi ——地面的面积〕m2〔,参照附录F 的规定计算确定. 4.3.8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窗<门>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Kmci ———窗<门>的传热系数, W/<m2K>;Fmci ———窗<门>的面积, m2.Ityi ——窗<门>外表面采暖期平均太阳辐射热,W/m2,根据附录A 中的表A-1确定;Cmci ———窗<门>的太阳辐射修正系数;SC ——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式<>计算;0.87 ——3mm 普通玻璃的太阳辐射透过率;0.7 ——折减系数.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0/)))(((/)(A F C I t t F K A q q mci mci tyi e n i mci q mci q i y H Hy --==∑∑ς 〕-1〔)7.087.0()87.0(xSCn x x xSCw C mc =〕-2〔 式中 Kqmci ——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墙、窗<门>的面积加权平均传热系数, W/<m2K>;Fqmci ——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墙、窗<门>的面积, m2.ζi ——阳台的温差修正系数,根据附录D 中的表D-2确定.Ityi ——封闭阳台外表面采暖期平均太阳辐射热,W/m2,根据附录A 中的表A-1确定;Fmci ——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窗<门>的面积, m2.C ‘mci ——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窗<门>的太阳辐射修正系数 SCw ——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式<>计算;SCn ——内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式<>计算;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换气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0INF /))((q A NV C t t p e n ρ-= 〕〔式中Cp ———空气的比热容,取 0.28 Wh/〕kgK 〔;ρ——空气的密度,kg/m3,取温度te 下的值;N ——换气次数, 取 0.5 1/h ;V ——换气体积,m3,参照附录F 的规定计算确定.5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5.1 一般规定集中采暖和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5.1.2位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应设置采暖设施;位于寒冷<B>区的居住建筑,还宜设置或预留设置空调设施的位置和条件.居住建筑集中采暖、空调系统的热、冷源方式及设备的选择,应根据节能要求,考虑当地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用户对采暖运行费用可承受的能力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居住建筑集中供热热源型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1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主要热源;在城市集中供热范围内时,应优先采用城市热网提供的热源;2 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宜采用冷、热、电联供系统;3 集中锅炉房的供热规模应根据燃料确定,采用燃气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大,采用燃煤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小;4在工厂区附近时,应优先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5有条件时应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按热水连续采暖进行设计.居住区内的商业、文化及其他公共建筑的采暖形式,可根据其使用性质、供热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统应与居住建筑分开,并应具备分开计量的条件. 除当地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内,不应设计采用直接电热采暖.5.2 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当地没有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和废热可资利用的严寒、寒冷地区,应建设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新建锅炉房时,应考虑与城市热网连接的可能性.锅炉房宜建在靠近热负荷密度大的地区,并应满足该地区环保部门对锅炉房的选址要求.独立建设的燃煤集中锅炉房中,单台锅炉的容量不宜小于7.0 MW.对于规模较小的居住区,锅炉的单台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4.2 MW.锅炉的选型,应与当地长期供应的燃料种类相适应.锅炉的设计效率不应低于表5.2.4中规定的数值.锅炉房的总装机容量B <W>,应按下式确定:10ηQ Q B =<> 式中 Q0 —锅炉负担的采暖设计热负荷<W>;η1—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可取0.92.5.2.6 燃煤锅炉房的锅炉台数,宜采用2~3台,不应多于5台.当在低于设计运行负荷条件下多台锅炉联合运行时,单台锅炉的运行负荷不应低于额定负荷的60 %.5.2.7 燃气锅炉房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锅炉房的供热半径应根据区域的情况、供热规模、供热方式及参数等条件来合理地确定.当受条件限制供热面积较大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分区设置热力站的间接供热系统;2 模块式组合锅炉房,宜以楼栋为单位设置;数量宜为4~8台,不应多于10台;每个锅炉房的供热量宜在1.4MW以下.当总供热面积较大,且不能以楼栋为单位设置时,锅炉房应分散设置.3 当燃气锅炉直接供热系统的锅炉的供、回水温度和流量的限定值,与负荷侧在整个运行期对供、回水温度和流量的要求不一致时,应按热源侧和用户侧配置二次泵水系统.锅炉房设计时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各种余热.1 热媒供水温度不高于60℃的低温供热系统,应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 散热器采暖系统宜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3 有条件时,应选用冷凝式燃气锅炉,当选用普通锅炉时,应另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5.2.9 锅炉房和热力站的总管上,应设置计量总供热量的热量表<热量计量装置>.集中采暖系统中建筑物的热力入口处,必须设置楼前热量表,作为该建筑物采暖耗热量的热量结算点.在有条件采用集中供热或在楼内集中设置燃气热水机组<锅炉>的高层建筑中,不宜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作为采暖热源.如必须采用户式燃气炉作为热源时,应设置专用的进气及排烟通道,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燃气炉自身必须配置有完善且可靠的自动安全保护装置;2 应具有同时自动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并应配置有室温控制器;3 配套供应的循环水泵的工况参数,应与采暖系统的要求相匹配.当系统的规模较大时,宜采用间接连接的一、二次水系统;热力站规模不宜大于10万m2为宜;一次水设计供水温度宜取115℃~130℃,回水温度应取50℃~80℃.当采暖系统采用变流量水系统时,循环水泵宜采用变速调节方式;水泵台数宜采用2台<一用一备>.当系统较大时,可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后合理增加台数.3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当室外管网通过阀门截流来进行阻力平衡时,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应大于15 %.当室外管网水力平衡计算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在热力站和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4 建筑物的每个热力入口,应设计安装水过滤器,并应根据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内供暖系统所采用的调节方式,决定是否还要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或其它装置.水力平衡阀的设置和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1 阀门两端的压差范围,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2 热力站出口总管上,不应串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当有多个分环路时,各分环路总管上可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3 定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可按照本标准第,5.2.14条的规定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阀.4 变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应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和系统总体控制设置的情况,设置压差控制阀,但不应设置自力式定流量阀..5 当采用静态水力平衡阀时,应根据阀门流通能力及两端压差,选择确定平衡阀的直径与开度.6 当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时,应根据设计流量进行选型.。

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0 引言多年来,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及其围护结构和保温隔热层的热工性能的主要计算参数——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应如何选用,始终令人纠结。

原因在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规定质量含水率为6%(通常被认为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平衡含水率)条件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值作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而《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2008)规定的是在体积含水率为3%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值作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即JGJ/T 17—2008中所说的理论计算值)。

两者由于所要求的条件不同,规定的计算值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干密度为500kg/m 3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两者相差悬殊,且后者所规定的导热系数理论计算值存在诸多令人质疑之处,难以保证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做围护结构或保温层的节能建筑的热工设计质量。

新修订的《民用建筑热工设50176—2016)与原50176—93)相比,对建筑保温材料(混凝土)近、安全可靠,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系数发生变化的情况,候分区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数,得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蓄热系数)本文将借鉴GB 50176—2016系数的修正系数的规定,法,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GB 50176—计规范》应用的探讨李庆繁1,高连玉2(1.全国砌体结构委员会,辽宁抚顺113008;2.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首先就GB 50176—93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参数和JGJ/T 17—2008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值和设计值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解读GB 50176—2016热工设计计算参数,给出了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值。

其三,参考德国和国际标准,数的修正系数,并通过计算给了蒸压加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值,给出了不同气候分区不同厚度的B05、B06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一材料外墙热工性能指标,混凝土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应符合GB 50176—2016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讨论。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计算-防结露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计算-防结露

防结露计算 二层观众 休息平台 维护结构 部位 外墙 屋面 屋顶天窗 外窗 室外采暖 计算温度 tw ℃ -12.0 -12.0 -12.0 -12.0 室内设计 温度 tn ℃ 16 16 16 16 室内相对 湿度 Ф % 50% 50% 50% 50% 室内露点 温度 td ℃ 5.6 5.6 5.6 5.6 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 K W/(m2)℃ 0.35 0.42 2.20 2.20 内表面换 热系数 α W/m2K 8.7 8.7 8.7 8.7 内表面温 内表面温 度 度-室内露 点温度 tnd ℃ 14.9 14.6 8.9 8.9 ℃ 9.3 9.0 3.3 3.3
防结露计算 游泳池维 护结构部 位 外墙 屋面 屋顶天窗 外窗 室外采暖 计算温度 tw ℃ -12.0 -12.0 -12.0 -12.0 室内设计 温度 tn ℃ 28 28 28 28 室内相对 湿度 Ф % 70% 70% 70% 70% 室内露点 温度 td ℃ 22 22 22 22 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 K W/(m2)℃ 0.35 0.42 2.20 2.20 内表面换 热系数 α W/m2K 8.7 8.7 8.7 8.7 内表面温 内表面温 度 度-室内露 点温度 tnd ℃ 26.4 26.1 17.9 17.9 ℃ 4.4 4.1 -4.1 -4.1
防结露计算 游泳池维 护结构部 位 外墙 屋面 屋顶天窗 外窗 室外采暖 计算温度 tw ℃ -12.0 0.0 -12.0 -12.0 室内设计 温度 tn ℃ 28 28 28 28 室内相对 湿度 Ф % 70% 70% 70% 70% 室内露点 温度 td ℃ 22 22 22 22 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 K W/(m2)℃ 0.35 0.81 2.20 2.20 内表面换 热系数 α W/m2K 8.7 8.7 8.7 8.7 内表面温 内表面温 度 度-室内露 点温度 tnd ℃ 26.4 25.4 17.9 17.9 ℃ 4.4 3.4 -4.1 -4.1

附录-围护结构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指标

附录-围护结构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指标

附录 围护结构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指标附录A 屋面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参数A.0.1 屋面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0.1的要求表A.0.1屋面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材料名称表观密度或干密度 (kg/m 3)体积吸水率 (v/v,%) 导热系数标准值 λ[W/(m ·K)]修正系数 а 导热系数计算值 λc [W/(m ·K)]真空保温板 ≤450 ≤3.0 0.008 1.4 0.011 硬泡聚氨酯(PU ) ≥35 ≤3.0 0.024 1.1 0.026 挤塑聚苯板(XPS ) ≥32 ≤1.5 0.030 1.2 0.036 模塑聚苯板(EPS )≥20 ≤4.0 0.041 1.3 0.053 泡沫玻璃板 ≥150 ≤0.5 0.062 1.2 0.074 发泡水泥板≤250≤10.00.0651.20.078注:本表中挤塑聚苯板、模塑聚苯板等性能参数取自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附录B 表B.2.1A.0.2 正置式屋面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A.0.2-1、表A.0.2-2确定构造示意图构造层次导热系数[W/m ·K] 1)细石钢筋混凝土 40mm λ=1.740 2)隔离层+防水层 — 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 λ=0.930 4)保温层(d 厚)(见下表)(见表A.0.1) 5)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λ=0.930 6)轻骨料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30mm λ=0.300 7)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mmλ=1.740保温材料 设计厚度(mm )传热系数 [W/(m 2·K)]传热系数规定限值真空保温板 13 0.66 K ≤0.8 [W/(m 2·K)]硬泡聚氨酯(PU ) 25 0.77 挤塑聚苯板(XPS ) 35 0.76 模塑聚苯板(EPS )50 0.78 泡沫玻璃板 70 0.77 发泡水泥板750.76构造做法见《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345-2012表3.0.2构造示意图构造层次导热系数[W/m ·K]1)瓦、挂瓦条、顺水条 — 2)细石钢筋混凝土 40mm λ=1.740 3)隔离层+防水层 — 4)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λ=0.930 5)保温层(d 厚)(见下表) (见表A.0.1) 6)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 λ=0.930 7)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mm λ=1.740保温材料 设计厚度(mm )传热系数 [W/(m 2·K)]传热系数规定限值真空保温板 13 0.69 K ≤0.8 [W/(m 2·K)]硬泡聚氨酯(PU ) 30 0.70 挤塑聚苯板(XPS ) 35 0.80 模塑聚苯板(EPS )55 0.76 泡沫玻璃板 75 0.77 发泡水泥板800.76构造做法见《坡屋面建筑构造(一)》09J202-1中页K4A.0.3 倒置式屋面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A.0.3-1、表A.0.3-2确定构造示意图构造层次导热系数[W/m ·K] 1)细石钢筋混凝土 40mm λ=1.740 2)保温层(d 厚)(见下表) (见表A.0.1)3)隔离层+防水层— 4)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λ=0.930 5)轻骨料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30mm λ=0.300 6)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mmλ=1.740保温材料 计算厚度(mm ) 设计厚度(mm ) 传热系数 [W/(m 2·K)]传热系数规定限值硬泡聚氨酯(PU ) 25 35 0.78 K ≤0.8 [W/(m 2·K)]挤塑聚苯板(XPS )34 45 0.79 泡沫玻璃板70900.79构造做法见《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345-2012表3.0.2 注: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按计算厚度增加25%;构造示意图构造层次导热系数[W/m·K] 1)瓦、挂瓦条、顺水条—2)细石钢筋混凝土 40mm λ=1.740 3)保温层(d厚)(见下表)(见表A.0.1)4)隔离层+防水层—5)水泥砂浆找平层 20mm λ=0.930 6)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mm λ=1.740保温材料计算厚度(mm)设计厚度(mm)传热系数 [W/(m2·K)] 传热系数规定限值硬泡聚氨酯(PU)28 35 0.79K≤0.8 [W/(m2·K)] 挤塑聚苯板(XPS)36 45 0.79泡沫玻璃板74 95 0.80构造做法见《坡屋面建筑构造(一)》09J202-1中页K4注: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应按计算厚度增加25%;A.0.4倒置式屋面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应按住宅单元设置防火隔断墙,防火隔断墙为厚度不小于100 mm的不燃烧体,应从屋面板砌至高出屋面完成面不小于250mm;防火隔断墙可利用住宅单元分隔墙延伸至屋面以上,高度不小于250mm;防火隔断墙之间的屋顶面积不应大于300㎡,当屋面面积大于300㎡时,应增设一道防火隔断墙;防火隔断墙的泛水构造应符合屋面防水技术规范要求。

各地对窗户各系数的数据

各地对窗户各系数的数据

塑料门窗委员会在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将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下面是强制性条文中对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的性能要求。

一、传热系数K气候分区代表城市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体形系数≤0.3传热系数KW/(m2•K) 0.3<体形系数≤0.4传热系数KW/(m2•K)严寒地区A区海伦、博客图、伊春、呼玛、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富锦、哈尔滨、牡丹江、克拉玛依、佳木斯、安达窗墙面积比≤0.2 ≤3.0 ≤2.7 0.2<窗墙面积比≤0.3 ≤2.8 ≤2.50.3<窗墙面积比≤0.4 ≤2.5 ≤2.20.4<窗墙面积比≤0.5 ≤2.0 ≤1.70.5<窗墙面积比≤0.7 ≤1.7 ≤1.5严寒地区B区长春、乌鲁木齐、延吉、通辽、通化、四平、呼和浩特、抚顺、大柴旦、沈阳、大同、本溪、阜新、哈密、鞍山、张家口、酒泉、伊宁、吐鲁番、西宁、银川、丹东窗墙面积比≤0.2 ≤3.2 ≤2.80.2<窗墙面积比≤0.3 ≤2.9 ≤2.50.3<窗墙面积比≤0.4 ≤2.6 ≤2.20.4<窗墙面积比≤0.5 ≤2.1 ≤1.80.5<窗墙面积比≤0.7 ≤1.8 ≤1.6寒冷地区兰州、太原、唐山、阿坝、喀什、北京、天津、大连、阳泉、平凉、石家庄、德州、晋城、天水、西安、拉萨、康定、济南、青岛、安阳、郑州、洛阳、宝鸡、徐州窗墙面积比≤0.2 ≤3.5 ≤3.00.2<窗墙面积比≤0.3 ≤3.0 ≤2.50.3<窗墙面积比≤0.4 ≤2.7 ≤2.30.4<窗墙面积比≤0.5 ≤2.3 ≤2.00.5<窗墙面积比≤0.7 ≤2.0 ≤1.8夏热冬冷地区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岳阳、汉中、安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株洲、永州、赣州、韶关、桂林、重庆、达县、万州、涪陵、南充、宜宾、成都、贵阳、遵义、凯里、绵阳窗墙面积比≤0.2 ≤4.70.2<窗墙面积比≤0.3 ≤3.50.3<窗墙面积比≤0.4 ≤3.00.4<窗墙面积比≤0.5 ≤2.80.5<窗墙面积比≤0.7 ≤2.5夏热冬暖地区福州、莆田、龙岩、梅州、兴宁、英德、河池、柳州、贺州、泉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汕头、海口、南宁、北海、梧州窗墙面积比≤0.2 ≤6.50.2<窗墙面积比≤0.3 ≤4.70.3<窗墙面积比≤0.4 ≤3.50.4<窗墙面积比≤0.5 ≤3.00.5<窗墙面积比≤0.7 ≤3.0二、遮阳系数SC气候分区代表城市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体系形数≤0.3遮阳系数SC(东、南、西向/北向) 0.3<体系形数≤0.4遮阳系数SC(东、南、西向/北向)寒冷地区兰州、太原、唐山、阿坝、喀什、北京、天津、大连、阳泉、平凉、石家庄、德州、晋城、天水、西安、拉萨、康定、济南、青岛、安阳、郑州、洛阳、宝鸡、徐州窗墙面积比≤0.2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0.70/—≤0.70/—0.4<窗墙面积比≤0.5 ≤0.60/—≤0.60/—0.5<窗墙面积比≤0.7 ≤0.50/—≤0.50/—夏热冬冷地区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岳阳、汉中、安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株洲、永州、赣州、韶关、桂林、重庆、达县、万州、涪陵、南充、宜宾、成都、贵阳、遵义、凯里、绵阳窗墙面积比≤0.2 —0.2<窗墙面积比≤0.3 ≤0.55/—0.3<窗墙面积比≤0.4 ≤0.50/0.600.4<窗墙面积比≤0.5 ≤0.45/0.550.5<窗墙面积比≤0.7 ≤0.40/0.50夏热冬暖地区福州、莆田、龙岩、梅州、兴宁、英德、河池、柳州、贺州、泉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汕头、海口、南宁、北海、梧州窗墙面积比≤0.2 —0.2<窗墙面积比≤0.3 ≤0.50/0.600.3<窗墙面积比≤0.4 ≤0.45/0.550.4<窗墙面积比≤0.5 ≤0.40/0.500.5<窗墙面积比≤0.7 ≤0.35/0.45注:有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遮阳系数×外遮阳的遮阳系数;无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遮阳系数。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窗墙面积比≤0.20
外窗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0.4<窗墙面积比≤0.45
围护结构部位
周边地面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传热系数K[W/(m2·K)]
≤3层建筑 (4~8)层建筑 ≥9层建筑
0.25
0.91
0.61
-
注: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壤和混凝土地面。
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JGJ 134-2010 节能50%标准
9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2010
4.2.1 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 指标不应大于表4.0.4规定的限值。当设计建筑 的围护结构中的屋面、外墙、架空或外挑楼板、 外窗不符合表4.0.4的规定时,必须按照本标准 第5章的规定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 判断。
强制性条文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4.2.2 根据建筑物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不同,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2.2-1~表 4.2.2-5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 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4.2.2-1~表4.2.2-5 规定的限值,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 应大于表4.2.2-6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围护结构 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 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 衡判断。
0.4<窗墙面积比≤0.45
围护结构部位
周边地面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2010
表4.0.4 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K) 和热惰性指标(D)的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屋面
传热系数K W/(m2· K) 热惰性指标D≤2.5
0.8 1.0 1.5 2.0 3.0(通往封闭空间) 2.0(通往非封闭空间或户外) 应符合本标准表4.0.5-1、 表4.0.5-2的规定 0.5 0.8 1.0 2.0 3.0(通往封闭空间) 2.0(通往非封闭空间或户外) 应符合本标准表4.0.5-1、 表4.0.5-2的规定 0.6 1.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表 4.2.2-1 严寒(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屋 面 外 墙 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传热系数K[W/(m2· K)] ≤3层建筑 0.20 0.25 0.30 0.35 1.2 1.5 1.2 (4~8)层建筑 0.25 0.40 0.40 0.45 1.2 1.5 1.2 ≥9层建筑 0.25 0.50 0.40 0.45 1.2 1.5 1.2
寒冷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50189-2005
4.2.2 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 结构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4.2.2-1、表 4.2.2-2、表4.2.2-3、表4.2.2-4、表4.2.2-5以 及表4.2.2-6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 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m。当建筑所处城市 属于温和地区时,应判断该城市的气象条件与表 4.2.1中的哪个城市最接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 能应符合那个城市所属气候分区的规定。当本条 文的规定不能满足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 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强制性条文
19
0.3≤体形系数≤0.4 传热系数K W/(m2· K) ≤0.30 ≤0.40 ≤0.40 ≤0.6 ≤2.7 ≤2.5 ≤2.2 ≤1.7 ≤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50189-2005
表4.2.2-2 严寒地区B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体形系数≤0.3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 K) 屋面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的隔墙或楼板 窗墙面积比≤0.2 单一朝 向外窗 (包括透 明幕墙)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0.4<窗墙面积比≤0.5 0.5<窗墙面积比≤0.7 屋顶透明部分 ≤0.45 ≤0.50 ≤0.50 ≤0.8 ≤3.2 ≤2.9 ≤2.6 ≤2.1 ≤1.8 ≤2.6
1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03
4.0.6 居住建筑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 指标应符合表4.0.6的规定,当设计建筑的屋顶 和外墙不符合表4.0.6的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 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 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强制性条文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03
0.56 0.61 -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表 4.2.2-5 寒冷(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屋 面 外 墙 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传热系数K[W/(m2· K)]
15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GBT50189-2005 节能50%标准
1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50189-2005
4.2.1 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应按表4.2.1确定。
表4.2.1 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
气候分区 严寒地区A区 严寒地区B区 代表性城市 海伦、博克图、伊春、呼玛、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富锦、哈尔滨、 牡丹江、克拉玛依、佳木斯、安达 长春、乌鲁木齐、延吉、通辽、通化、四平、呼和浩特、抚顺、大柴旦、沈 阳、大同、本溪、半新、哈密、鞍山、张家口、酒泉、伊宁、吐鲁番、西宁、 银川、丹东 兰州、太原、唐山、阿坝、喀什、北京、天津、大连、阳泉、平凉、石家庄、 德州、晋城、大水、西安、拉萨、康定、济南、青岛、安阳、郑州、洛阳、 宝鸡、徐州 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岳阳、汉中、 安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株洲、永州、赣州、韶关、 桂林、重庆、达县、万州、涪陵、南充、宜宾、成都、贵阳、遵义、凯里、 绵阳 福州、莆田、龙岩、梅州、兴宁、英德、河池、柳州、贺州、泉州、厦门、 广州、深圳、湛江、汕头、海口、南宁、北海、梧州
0.83 0.91 0.56 0.6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表 4.2.2-4 寒冷(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屋 面 外 墙 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传热系数K[W/(m2· K)] ≤3层建筑 0.35 0.45 0.45 0.50 1.5 2.0 1.7 (4~8)层建筑 0.45 0.60 0.60 0.65 1.5 2.0 1.7 ≥9层建筑 0.45 0.70 0.60 0.65 1.5 2.0 1.7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及强制性条文
1
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2010 节能65%标准
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2.1 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城市气候分区区属
以及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
1.40 1.50 1.10 1.2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表 4.2.2-2 严寒(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屋 面 传热系数K[W/(m2· K)] ≤3层建筑 0.25 (4~8)层建筑 0.30 ≥9层建筑 0.30
外 墙
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窗墙面积比≤0.20 外窗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窗墙面积比≤0.20
外窗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0.4<窗墙面积比≤0.45
2.0
1.8 1.6 1.5
2.5
2.2 2.0 1.8
2.5
2.2 2.0 1.8
围护结构部位
周边地面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10 1.20
保温材料层热阻R[(m2· K)]
窗墙面积比≤0.20
外窗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0.4<窗墙面积比≤0.45
2.8
2.5 2.0 1.8
3.1
2.8 2.5 2.0
3.1
2.8 2.5 2.3
围护结构部位
周边地面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0.83 0.91
保温材料层热阻R[(m2· K)]
≤3层建筑 0.35 0.45 0.45 0.50 1.5 2.0 1.7 (4~8)层建筑 0.45 0.60 0.60 0.65 1.5 2.0 1.7 ≥9层建筑 0.45 0.70 0.60 0.65 1.50 2.0 1.7
窗墙面积比≤0.20
外窗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0.4<窗墙面积比≤0.45
窗墙面积比≤0.20
外窗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0.4<窗墙面积比≤0.45
2.0
1.8 1.6 1.5
2.5
2.0 1.8 1.6
2.5
2.2 2.0 1.8
围护结构部位
周边地面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70 1.80
保温材料层热阻R[(m2· K)]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50189-2005
表4.2.2-1 严寒地区A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体形系数≤0.3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 K) 屋面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的隔墙或楼板 窗墙面积比≤0.2 单一朝 向外窗 (包括透 明幕墙)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0.4<窗墙面积比≤0.5 0.5<窗墙面积比≤0.7 屋顶透明部分 ≤0.35 ≤0.45 ≤0.45 ≤0.6 ≤3.0 ≤2.8 ≤2.5 ≤2.0 ≤1.7 ≤2.5
0.30
0.30 0.35 1.2 1.5 1.2 2.0 1.8 1.6
0.45
0.45 0.50 1.2 1.5 1.2 2.5 2.2 1.9
0.55
0.45 0.50 1.2 1.5 1.2 2.5 2.2 2.0
0.4<窗墙面积比≤0.45
围护结构部位 周边地面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CDD26)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确定。
强制性条文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4.2.2 根据建筑物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不同,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2.2-1~表 4.2.2-5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 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4.2.2-1~表4.2.2-5 规定的限值,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 应大于表4.2.2-6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围护结构 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 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 衡判断。 强制性条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