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动力
1、概念:包括能量的 输入、 传递、转化 和 散失 的过程。
生态系统
无机环境
输入
光能
生物群落
传递和转化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散失
热量
热量 热量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
①含义:能量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18.8
植食性动物 62.8
2.1
分解者 14.6
7.5
12.6 29.3
0.1
肉食性动物 12.6
5.0
未利用 327.3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P173
摄入的能量:
粪便
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该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
属于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初级消费者
②参与者: 生产者 ③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④总能量 :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流入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⑤形式 : 有机物固定
(2)、传递: ①形式: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每一 环节能量的来源:
A、生产者:太阳能 B、消费者: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C、分解者:生产者(遗体、残枝败叶); 消费者(尸体、粪便)
C
例3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 ,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 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 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 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食物网 (food web):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 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往往是交叉链索,形 成复杂的网络结构,此即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意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形象体现。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把生物与非生物、 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有机 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各生物成分间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第六章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一、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1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 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 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 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
• 总初级生产量(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有机物质
入射 日光能
光合 作用
总生产量
呼 吸
净生产量
分解者
草食 肉食 动物 动物
顶级肉 食动物
贮存
输出
群落呼吸
一个普适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 (Odum, 1959)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
生态系统是一个热力学系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转换遵循热力学的两条 定律: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能量既 不能消灭,又不能凭空创造。
③ 从总的能流途径而言,能量只是一次性流 经生态系统,是不可逆的。
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不断递减的过程
① 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 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② 各营养级的同化作用也不是百分之百的, 总有一部分不被同化;
③ 生物在维持生命过程中进行新陈代谢总是 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篇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篇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述(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四个环节 输入—⎩⎨⎧ 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传递—⎩⎨⎧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散失—⎩⎨⎧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过程:自身呼吸作用2.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①c代表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②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的去向d: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e: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i:流入下一营养级。

f: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j: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过程①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②能量流动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能量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④能量散失途径: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代谢过程)。

⑤能量散失形式:热能。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人教版必修3 P99“科学·技术·社会”)生态农业是指运用________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提示: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在自然界中,生态系统不仅是物种多样性的集合体,也是一个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系统。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机制。

本文将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详细阐述。

一、能量流动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的流动源自太阳。

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被生物体吸收,并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和转化。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路径主要有两个方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的能量流动主要体现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转化。

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同时释放氧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呼吸作用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以维持生命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从太阳到植物再到其他生物体之间进行传递和转化。

水平方向的能量流动主要体现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

食物链是由一个物种吃掉另一个物种,再被更大的物种吃掉,形成一个线性的能量流动路径。

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组合而成,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的能量流动网络。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同时也会有能量损失。

一般而言,能量会从高级消费者逐渐减少到底层的生产者。

二、物质循环生物体所需的物质主要来自于环境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水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

太阳能使得地表水蒸发,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圈,随后下降形成降水,并回到地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土壤和地下水层。

水的循环不仅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生存,也促进了养分的运输和循环。

碳循环是指碳在地球大气圈、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转移过程。

碳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形成有机物,当植物被动物吃掉时,有机物中的碳就被传递到了动物体内。

当植物和动物死亡分解时,碳释放到大气中或者沉积到土壤中。

同时,碳还可以通过火山喷发和燃烧释放到大气中。

碳循环对于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的平衡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过程。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点。

1.能量的流动:-能量转换: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如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这种能量的转换是通过产生底物磷酸化或通过电子传递链来完成的。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传递。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体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能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但只有约10%的能量能够被转移到下一个营养级。

这叫做能量金字塔。

-能量损失: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有损失,主要体现在呼吸作用与热量的散失。

能量的损失导致了生态系统中氮平衡的维持。

2.物质的循环:-主要元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主要涉及氮、碳、磷和水等元素。

例如,碳循环包括了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等过程。

-氮循环: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

氮的循环包括了固氮、硝化、脱氮和平衡作用等过程。

一部分氮是通过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而分解者通过蛋白质和尿素的分解将氮循环回生态系统。

-碳循环:碳在地球上以有机和无机形式存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分解者通过分解过程将有机碳循环回生态系统。

-磷循环:磷是构成生物DNA、RNA和ATP的关键元素。

磷循环包括了矿物磷和有机磷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解者通过分解过程将有机磷转化为矿物磷,而植物通过吸收和利用矿物磷来生长。

-水循环:水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水循环包括了蒸发、降水、渗透和蒸腾等过程。

植物通过根吸水后蒸腾作用将水分传递到大气中,降水后又重新回到地面。

综上所述,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的过程。

能量流动维持了生物体的能量供给,而物质循环保证了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的供应和存留。

农业生态学第四章--能量流动

农业生态学第四章--能量流动

A 贮存量 R1 体增热 R2 维持能
F 固体排泄物
U 液体排泄物
G 气体排泄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节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二、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2.生产动物蛋白质,改善食物构成。 3.促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4. 提高经济价值。
第三节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三、能量流动的基本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When energy is converted from one form into another, energy is neither gained nor lost. Q=ΔE+W Q 吸热 ΔE 内能(潜能) W 做功 用于生态系统:绿色植物同化的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化学潜能+植 物呼吸消耗的热能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hapter 4 Energy Flow in Agroecosystem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The Basic Law of Energy Flow
第二节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Energy Flow on the level of primary production
efficiencies)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四、能量流动的特征 1.能流是单向流动 2.能流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 3. 能量流动的途径和渠道是食物链(food chain)和食物网 (food web)
第二节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一、初级生产的能量平衡 1. 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如何从一个组织或
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生物的过程。

食物链的长度可以是不同的,有一级食物链、二级食物链、三级食物
链等。

一级食物链只有植物和草食动物,二级食物链有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三级食物链有植物、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食物链越长,能量的损失
越多,能量转化的效率也越低。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遵循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的原则。

能量转
化是指能量从一个形式转化为另一个形式的过程,例如从太阳能转化为化
学能。

能量损失是指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因为热量的散失等原因而减少的现象。

能量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生物体在进行代谢、生长和运动的过程
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环境温度的变
化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另外,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也会影响能量流动。

物种多样性越高,食物网越
复杂,能量流动路径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越高。

总结起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

食物链
描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的路径,而食物网则
反映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

能量的流动遵循能量转化和
能量损失的原则,同时受到环境因素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了解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基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无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自然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解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性。

一、物质循环1. 水循环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它包括蒸发、降水、蓄水、渗漏、蒸发等过程。

首先,太阳能引起地表水的蒸发,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然后,在冷凝作用下,水蒸气凝结成云,最终降落为降水。

部分降水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组织中的水分,同时一部分地下渗漏,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通过河流或湖泊进一步流向大海,完成水循环。

2. 碳循环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等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则是植物和动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分解作用是指分解者分解死亡生物体和有机废弃物,将有机碳释放到环境中。

3. 氮循环氮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

氮在大气中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它通过氮固定、氮蓄积、氮释放和氮转化等方式进入生态系统。

氮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或硝酸盐的过程,可以通过闪电放电、细菌和植物的共生等途径进行。

而氮转化是指氨酸和蛋白质分解为尿素和尿杯,再转化为氨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规律。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移是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主要方式进行的。

1. 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食物能量流动路径的线性链状结构。

它以一群有机体构成,其中一个有机体可以被另一个有机体捕食和消化。

食物链中,能量以离子、有机分子的形式从一个物种传递到另一个物种。

常见的食物链包括植物-草食动物-食肉动物的链条。

2. 食物网食物网是由多个相互交织的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更加复杂,有利于能量的更高效转移和利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1.能量流动的起点、途径和散失:起点:生产者;途径:食物链网;散失: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流入第营养级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3.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非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营养级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转变成该营养级的生物量,不一定都有,最终会被利用※②+③+④=净同化生产量用于该营养级生长繁殖;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③未被利用4.图示法理解末利用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图: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1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2定量定时: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末利用即末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末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未被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5.同化量与呼吸量与摄入量的关系: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净同化量用于生长繁殖+呼吸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该营养级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的能量,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在同化量中的比值,恒温动物要小于变温动物6.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1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这个数值在10%-20%之间浙科版认为是10%,因为当某一营养级的生物同化能量后,有大部分被细胞呼吸所消耗,热能不能再利用,另外,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传递效率的特点:仅指某一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所含能量中获得的能量比例;是通过食物链完成,两种生物之间只是捕食关系,只发生在两营养级之间;2能量利用率能量的利用率通常是流入人类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短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如田间除杂草,使光能更多的被作物固定;桑基鱼塘中,桑叶由原来的脱落后被分解变为现在作为鱼食等等,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3两者的关系从研究的对象上分析,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而能量的利用率是以"最高营养级或人"为研究对象;另外,利用率可以是不通过食物链的能量“传递”; 例如,将人畜都不能食用的农作物废弃部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为人利用;人们利用风能发电、水能发电等;这些热能、电能最终都为人类利用成为了人类体能的补充部分;※7.能量流动的计算规律:“正推”和“逆推”规律1规律2在能量分配比例已知时的能量计算规律3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8.研究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具体措施:农田的除草灭虫---调整能流的方向尽量缩短食物链;充分利用生产者和分解者,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效率9. 能量流动的几种模型图: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10%流动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10%流动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20%流动 未知 较高营养级 已知 较低营养级 生产者 最少消耗 最多消耗 选最短食物链选最大传递效率20% 选最长食物链 选最小传递效率10% 消费者获得最多消费者获得最少二: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易错点2.海洋圈水圈对大气圈的调节作用: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的50倍;二氧化碳在水圈与大气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水圈的碳酸氢根离子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利用3.碳循环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影响碳循环的环境因素即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碳循环的季节变化二.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1.生态系统的发展反向趋势: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2.对稳态的理解: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顶级群落,它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3.稳态的原因:自我调节能力但是有一定限度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系,物种越多,形成的食物链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4.稳态的调节:反馈调节其中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调节的主要方式。

生态学重点(6-8章)

生态学重点(6-8章)

第6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第一节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1.生态系统的能源按照其来源途径可分为两大类型:1)太阳辐射能: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2)辅助能: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他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

辅助能可分为:-自然辅助能:如潮汐作用、风力作用、降水和蒸发作用。

-人工辅助能:如施肥、灌溉等。

包括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生态系统是一个热力学系统。

其能量的传递、转换遵循热力学的两条定律:1)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可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既不能消灭,又不能凭空产生。

第一定律:A = B + C2)第二定律:即熵律。

任何形式的能转化到另一种形式能的自发转换中,不可能100%被利用,总有一些能量以热的形式被耗散出去,使系统的熵值和无序性增加。

第二定律:C < A生态系统中能流特点:1)能流在生态系统中是变化着的;2)生态系统的能流是单向的和不可逆的;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4)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质量逐渐提高。

第二节能量流动的渠道1.食物链概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

食物链的类型:1)捕食食物链:由植物开始,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以活的有机体为营养源的食物链。

如:草原上:青草-野兔-狐狸-狼;湖泊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2)腐食食物链:又称碎屑食物链。

以死亡的有机体(植物或动物)及其排泄物为营养源,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物质还原成无机物质。

如: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

3)寄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营养源,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

一般以较大动物开始再到较小生物,个体数量也有由少到多的趋势。

如: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

4)混合食物链:构成食物链的各链节中,既有活食性生物成员,又有腐食性生物成员。

如:稻草养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养鸡-鸡粪养猪-猪粪养鱼。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有关计算规律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有关计算规律

例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有关计算规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学生常因缺乏系统总结和解法归纳而容易出错。

下面就相关题型的规律及解法分析总结如下:一、涉及一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计算1、计算能量传递效率例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千焦/M2/年分析回答:(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解析】首先根据表格、题干分析,B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最多,故B为生产者,又因为E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B→D→A→C,再根据公式②计算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0.9/15.9=5.7%。

输入的总能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Pg(生产者)=870.7,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呼吸消耗能量之和=13.1+501.3+0.6+79.1+191.4=785.5;因为870.7>785.5。

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

【答案】(1) B 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B为生产者(2)5.7%。

(3)增加。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规律】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②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特别注意:必须是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作比。

2、已知各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计算特定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例2.在某生态系统中,1只2 kg的鹰要吃10 kg的小鸟,0.25 kg的小鸟要吃2 kg的昆虫,而100 kg的昆虫要吃1000 kg的绿色植物。

若各营养级生物所摄入的食物全转化成能量的话,那么,绿色植物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 0.05%B. 0.5%C. 0.25%D. 0.025% 【解析】根据题意,可根据食物链及能量传递效率的概念计算出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即从绿色植物→昆虫→小鸟→鹰这一食物链中小鸟→鹰的传递效率为2/10=0.2,昆虫→小鸟的传递效率为0.25/2=0.125,绿色植物→昆虫的传递效率为100/1000=0.1,因此绿色植物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0.1×0.125×0.2=0.0025,即0.25% 。

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A.1.375倍 C.1.273倍
B.1.875倍 D.0.575倍
[答案] A [解析] 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在食物比例改变前后没有发生变化。C原来的数量设为a, 则需要A的量=1/2a×10×10+1/2a×10;改变比例后C的 数量设为b,则需要A的量=2/3b×10+1/3b×10×10,根 据题意可得1/2a×10×10+1/2a×10=2/3b×10+ 1/3b×10×10,b/a=1.375。
2.初级消费者中能量的来源及去向(图解)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自然生态系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过程:
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为呼吸 量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①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 [答案] D1/W1。 ②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如何表示? [答案] B2+D2+C2。 ③B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未被利用的能量。
问题:从能量金字塔看,“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 不超过5个?”体验教学:用一张方纸让学生合作完成 10%递减剪纸,感悟能量特点。

4.生态金字塔——能量流动模型
类型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 形,有时会出现倒 金字塔形
正金字塔形
浮游动物
浮游 植物
生物量金字塔
题型五 构建食物网,计算传递效率
3.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1)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①能量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②能量去向(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①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

②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通过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3)能量流动图解易错提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箭头①,而不属于箭头②,如兔子吃草,兔子的粪便相当于草的遗体残骸,应该属于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同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箭头②,而不属于箭头③。

(4)能量流动过程总结3种能量流动过程图比较图1:每一环节能量去向有2个,图中出现粪便量,由于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A为摄入量,B为同化量;由图可知B同化量总体有2个去向,即D为呼吸散失,C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有2个去向,即E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F为下一营养级摄入量。

图2:每一营养级能量去向有3个(除最高营养级)即: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自身呼吸消耗(E)+流入下一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同化B)+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图3:每一营养级能量去向有4个(研究某一时间段)(除最高营养级)即: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自身呼吸消耗(D)+流入下一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同化B)+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重点中的重点各营养级同化量来源和去向注意: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路缺少下一营养级同化。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特点 原因分析单向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和特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和特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和特点有:
1.能量流动是单向流。

能量以光能的状态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
光合作用被植物所固定,此后无法以光能的形式返回。

2.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不断递减的过程。

从太阳
辐射能到被生产者固定,再经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再到大型
肉食动物,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过程,具体是由于各营养级消费
者无法百分百利用生物量,各营养级的同化作用不可能百分百,生物维持生命过程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能量。

3.能量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时除有一部
分能量以热能耗散外,另一部分是把较多的低质量能转化成较
少的高质量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沿食物
象征 含义 链流动过程 中具有逐级 递减的特性 食物链中每
升高而逐级
递减
物链流动逐
级递减
每一阶
含义
一营养级生
物所含能量 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
生物个体的 数目
每一营养级
生物的总生 物量
(1)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现象。数量金字 塔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大,而后一营 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小时,会出现倒置现象。 如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个体数比例关系可形成如右
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
计算方法为:能量传递率= ×100%。
4.生态金字塔类型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 形,有时会出现 倒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 塔形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个体数 目在食物链 中随营养级
生物量金字 塔 生物量(现存 生物有机物 的总量)沿食
得的能量也就越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中的能量流入人体内
所经过的食物链延长,故人获得的总能量将减少。
[答案] (1) (2)无 (3)玉米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 捕食与竞争 CO2 捕食 太阳能
玉米子粒)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
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课堂笔记]
(1)玉米、鸡、牛、人之间的食物关系见答案。
(2)因人与鸡均食用玉米子粒,而牛食用玉米秸秆,且人还食 用鸡和牛,故人与鸡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人与牛的种 间关系为捕食,而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 (3)该农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玉米,生产者(玉米)固定的 太阳能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食物链越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损耗越多,高营养级获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清单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单来说,就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太阳,太阳的光能通过生产者(比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这些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比如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所摄取,能量也就随之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

这是因为能量在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无法再被生物所利用。

比如说,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了太阳能,兔子吃草获取了能量,但兔子的能量无法再回到草中去。

2、逐级递减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在 10% 20%之间。

这意味着,上一个营养级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 10% 20%能够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利用,其余的大部分都在传递过程中散失了。

例如,一片草地上的青草所含的能量为 1000 焦耳,那么吃草的羊最多只能获得 200 焦耳的能量,而吃羊的狼最多只能获得 40 焦耳的能量。

三、能量流动的过程1、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主要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为生态系统提供了最初的能量来源。

2、传递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传递。

在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摄食获取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含的能量。

3、转化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会不断发生转化。

例如,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 ATP 中的化学能,用于生命活动。

4、散失能量的散失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2、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效率高
能量的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
A.80g C.800g
B.900g D. D.600g
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至少需要”、“最多利用”——20%,选最短食物链 至少需要” 最多利用”——20%, 20% “最大消耗”、“最少利用”——10%,选最长食物链 最大消耗” 最少利用”——10%, 10%
能量流动相关概念
1.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 1.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 2.同化量=摄入量— 2.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同化量 3.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最终归宿——热能 4.能量最终归宿——热能 能量最终归宿—— 5.同化量——流入量——输入量 5.同化量——流入量——输入量 同化量——流入量——
体内,获得更多的毛、 体内,获得更多的毛、肉、 奶等畜产品。 皮、奶等畜产品。 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 人类最有益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 的部分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的是( ) C 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 A . 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 , 则该种蜣螂最 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20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 B .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 , 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 .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能量就 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1.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 1.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 若虎鲸增加1kg体重,最多消耗 1kg体重 消耗浮游植物 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最多消耗浮游植物 D 效率低 的量为( ) 的量为( B. C. D. A.1kg B.10kg C.125kg D.1000kg 2.如图食物网中,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 2.如图食物网中,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 2/5来自兔 2/5来自鼠 1/5来自蛇 那么,鹰若要增加20g 来自鼠, 来自蛇, 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g 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 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B

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述生物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体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组成的复杂网络。

在生物生态系统中,能量是维持生物体生存和维持生态系统运转所必需的重要因素。

能量在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进行流动和转化。

本文将介绍生物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及其重要性。

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能量流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失,只能在生物体和环境之间进行转移和转化。

在生态系统中,太阳能是能量的主要源,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然后,能量通过食物链从一个物种传递给另一个物种,直到最终转化为热能。

能量流动的不同途径能量在生物生态系统中通过两种主要途径流动:一是通过食物链传递,二是通过分解和分解食物废物释放。

食物链传递能量食物链是生物体之间能量传递的重要途径。

它描述了一个生物通过消耗另一个生物来获取能量的过程。

食物链通常由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组成。

能量从较低层次的生物体逐渐传递到较高层次的生物体。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草食动物通过食用植物获得能量,肉食动物通过食用草食动物获得能量。

这种能量传递的关系构成了食物链。

分解和分解废物释放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如死亡的植物和动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并释放出能量。

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获得能量,并将废物转化为无机物质。

这些无机物质可以继续循环使用,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能量流动的重要性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持生物体生存能量是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

生物体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所需的能量。

食物链中的各个环节都相互依存,如果某个环节中的能量流动受阻,整个食物链将受到影响。

例如,如果某个层次的食物链中的植物数量减少,那么依赖这些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导致它们的生存受到威胁。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能量流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学 四大定律

生态学 四大定律

生态学四大定律四大定律是生态学中的重要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能量流动定律、物质循环定律、生物多样性定律和适应性定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大定律及其在生态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能量流动定律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具有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根据这一定律,能量从太阳等光合作用的能源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消费者和分解者。

然而,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有能量损失,因为有部分能量会被转化为热能而散失。

这种能量流动的不可逆性决定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总量是有限的。

物质循环定律是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以循环方式流动。

例如,水循环和碳循环是两个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

水循环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循环,将水分分配到不同的地理区域。

碳循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在生物体之间循环。

物质循环定律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生物多样性定律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存在和维持。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且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

因此,维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适应性定律是指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会根据环境的变化,通过进化和适应来提高自己的存活能力。

适应性定律强调了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

例如,某些物种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能够发展出特殊的适应性机制,从而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存活下来。

这四大定律在生态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学家们利用这些定律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预测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制定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的策略。

生态学的四大定律,即能量流动定律、物质循环定律、生物多样性定律和适应性定律,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1.能量流动的起点、途径和散失:
起点:生产者;
途径:食物链(网);
散失: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流入第营养级的总能量
人工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
3.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
非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营养级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转变成该营养级的生物量,不一定都有,最终会被利用)
※②+③+④=净(同化)生产量(用于该营养级生长繁殖);
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③未被利用4.图示法理解末利用能量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图:
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1)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2)定量定时: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末利用即末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末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未被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5.同化量与呼吸量与摄入量的关系: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净同化量(用于生长繁殖)+呼吸量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该营养级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的能量,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

※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在同化量中的比值,恒温动物要小于变温动物
6.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
(1)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这个数值在10%-20%之间(浙科版认为是10%),因为当某一营养级的生物同化能量后,有
大部分被细胞呼吸所消耗,热能不能再利用,另外,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传递效率的特点:仅指某一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所含能量中获得的能量比例;是通过食物链完成,两种生物之间只是捕食关系,只发生在两营养级之间。

(2)能量利用率
能量的利用率通常是流入人类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短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如田间除杂草,使光能更多的被作物固定;桑基鱼塘中,桑叶由原来的脱落后被分解变为现在作为鱼食等等,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两者的关系
从研究的对象上分析,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而能量的利用率是以"最高营养级或人"为研究对象。

另外,利用率可以是不通过食物链的能量“传递”。

例如,将人畜都不能食用的农作物废弃部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为人利用; 人们利用风能发电、水能发电等; 这些热能、电能最终都为人类利用成为了人类体能的补充部分。

※7.能量流动的计算规律:“正推”和“逆推”
【规律1】
【规律2】
在能量分配比例已知时的能量计算
【规律3】
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
8.研究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具体措施:农田的除草灭虫---调整能流的方向
尽量缩短食物链;充分利用生产者和分解者,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10%流动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1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20%流动 (未知) 较高营养级 (已知)
(已知)
较低营养级
(未知)
生产者 最少消耗 最多消耗 选最短食物链 选最大传递效率20% 选最长食物链 选最小传递效率10% 消费者获得最多
消费者获得最少
9.能量流动的几种模型图:二: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易错点
2.海洋圈(水圈)对大气圈的调节作用:
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的50倍;
二氧化碳在水圈与大气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
水圈的碳酸氢根离子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利用
3.碳循环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
影响碳循环的环境因素即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
碳循环的季节变化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
1.生态系统的发展反向(趋势):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
2.对稳态的理解: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顶级群落),它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稳态的原因:自我调节能力(但是有一定限度)
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系,物种越多,形成的食物链(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4.稳态的调节:反馈调节
其中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调节的主要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