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有哪些宗教改革运动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社会、政治、文化和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宗教改革运动。

首先要提到的是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

16 世纪初,马丁·路德在德国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教义问题提出了强烈的批判。

当时,教会通过售卖赎罪券等方式聚敛财富,这引起了民众的极大不满。

马丁·路德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即人们凭借对上帝的信仰即可获得拯救,而不是通过购买赎罪券或其他宗教仪式。

他还强调《圣经》的权威高于教会传统和教皇的权威,主张每个信徒都有权自己阅读和解释《圣经》。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迅速传播开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它不仅推动了新教的兴起,如路德宗,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对欧洲的宗教格局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在瑞士开展改革,他的教义强调上帝的预定论,认为上帝早已预定了谁将得救,谁将沉沦。

这种预定论虽然看似冷酷,但却激励了信徒努力工作,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一个以宗教为核心的神权共和国,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

加尔文主义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广泛传播,对当地的宗教、政治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英国的宗教改革也具有重要地位。

亨利八世因为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廷发生冲突,最终导致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

他建立了英国国教会,即圣公会。

英国的宗教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的考虑,但也推动了英国宗教和社会的变革。

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国教会的教义和仪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确立。

宗教改革运动还包括慈运理在瑞士苏黎世的改革。

他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废除弥撒中的一些元素,并强调《圣经》的权威。

慈运理的改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恩格斯一生在宗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耕耘

恩格斯一生在宗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耕耘

恩格斯一生在宗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耕耘,他许多重要的理论建树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恩格斯的贡献除了比较系统论述了宗教的基本理论问题外,还从三个方面拓宽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内涵: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二是德国农民战争与宗教问题;三是早期基督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恩格斯通过这种历史考察,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重理轻史”的理论格局,丰富、拓宽了宗教学的历史内容和理论构成,从而在整体上使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

为增强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感”,改变宗教史学的研究空白,恩格斯晚年在一系列著作中,如《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1882年)、《启示录》(1883年)、《费尔巴哈论》(1886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1892年)、《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1894年),等等,对宗教,特别是早期基督教历史起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拓宽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

对于宗教发展的历史性分类,恩格斯提出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从自发的宗教"到"人为的宗教";第二种是从"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第三种是从"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

恩格斯的三种提法,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发展过程的历史形态的三种分类。

三种分类基本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的宗教发展过程所做的历史性说明。

这三种发展系列之间并不是一一相当、完全同步进行的。

宗教发展史的过程和宗教历史形态的演变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间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

对一个宗教如何分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恩格斯利用德国历史学家戚美尔曼《伟大农民战争通史》中的材料证明,16世纪德国的市民阶级同他们19世纪的后代即德国资产阶级一样,在革命的后期背叛了革命人民,出卖了革命,使革命最后归于失败。

1500-1914德国历史

1500-1914德国历史

4
拿破仑冲击下的德国
弗兰茨二世
Franz Ⅱ.
4
拿破仑冲击下的德国
波拿巴· 拿破仑(拿破仑一世) Napoleon Ⅰ. Bonaparte
4
拿破仑冲击下的德国
奥斯特里茨
“三皇会战”
4
普鲁士惨败
普鲁士 当时情况
拿破仑冲击下的德国
耶拿大战 提尔西特和约 普鲁士惨败
一千万口, 二十五万人 的军队, 欧洲强国
4
4
拿破仑冲击下的德国
“神圣罗马帝国”至此宣告结束
1806.8.6 弗兰茨二世被迫放弃 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 “皇冠落地”
1789
法国资产阶级 大革命
1804.12.2
波拿巴· 拿破仑 加冕称拿破仑 一世
1805.12.2
奥斯特里茨 “三皇会战”
1806.7
德意志境内 16个邦国结成 “莱茵同盟”
革命就此结束,德意志的统一仍未完成
5
德国的统一
奥托· 俾斯麦 冯· Otto Von Bismarck
“铁血宰相”
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1500-1914期间的德国历史
7
1
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1.马丁· 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年生于萨克森一个矿业主家庭, 1505年从爱尔福特大学读完法律后进 入圣 · 奥古斯丁修道院当见习修士
维滕堡大学教授兼传教士
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基督 教路德宗(新教的一支)的创始人
1
《十月敕令》 1807.10.9 废除农奴制,允许土地 自由买卖。 在法律上确立了封建所 有制向资本主义所有制 转化 德意志向现代社会转变 的开端

[讲解]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

[讲解]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

发生于1524~1526年的德国农民战争是德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全德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农民以不同方式参与了斗争。

这次战争在德国乃至在欧洲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它发生在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开始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立的时期,也是在资本主义精神的重要来源的宗教改革的直接影响下发生的第一场重大事件。

关于农民战争发生的原因,初看起来无非是封建贵族对农民的压迫加重而已。

如果只有这一点原因,就难以解释为什么在同一时期的其它地区和德国的其它历史阶段没有发生过类似规模和强度的起义。

依笔者愚见,这次大起义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集合,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勾勒出德国15世纪到16世纪初农民战争发生之前与之相关的种种具体社会情况。

自从13世纪霍亨斯陶芬王朝覆灭以后,德国一直没能产生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央政权。

全德国有三百多个各自独立的公、侯、伯国,主教区,骑士领地,帝国城市等。

1356年的“黄金诏书”成为“德国多头政治的根本法”①,承认七大选帝侯和其它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司法、行政、军事、铸币和采矿等特权。

这些大小贵族的领地俨然成为一个个国中之国,却使得整个德意志国将不国。

14和15世纪,英、法等国的民族主义高涨,中央政权得到加强和巩固,并提倡重商主义,开始在海外贸易中排挤德国人。

由于没有坚强的政权作后盾,德国北方的城市联盟“汉萨同盟”逐渐衰落。

除了采矿业一枝独秀以外,德国的其它工业远远落后于意大利、英国和尼德兰。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在占德国总人口80%的农民中间,绝大多数是佃农和农奴,保持着浓厚的封建生产关系。

15世纪和16世纪初,导致德国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恶化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二点:人口过剩和农业产量低下。

虽然1346~1351年的黑死病使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非命,但幸存下来的农民却可以从人少地多的状况中获益。

到15世纪后半期,人口又开始增加,每个人的租税负担逐渐加重,领主往往还对农民课以新的租税。

世界近代史九:宗教改革

世界近代史九:宗教改革

历史学考研科目世界近代史之宗教改革本节主要内容: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闵采尔与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创立;英国国教会的产生;反宗教改革运动。

勤=思整理了一下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本节导论:16世纪爆发于德国,继而波及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其历史任务是在思想上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思想体系,在组织上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在政治和经济上摆脱教廷压迫和掠夺,实现民族教会自主。

欧洲宗教改革首起于德意志,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引起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

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瑞士加尔文改革、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运动,都是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的。

面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会进行反改革,组成耶稣会,企图复兴罗马教会,重树教皇权威。

耶稣会曾在明末清初进入中国,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历史学考研球,逸散就、凌⑨巴斯、就贰起。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路德教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揭示宗教改革的实质,并对闵采尔的人民宗教改革思想以及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探讨。

重点和难点:应讲明以下三个问题:宗教改革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运动发生的三个中心地区德国、瑞士和英国的特点是什么?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对于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重点应讲明:1.15世纪西欧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运动的必备条件。

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推动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这些民族国家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意识,政治上王权日益强化,中央集权的趋势明显加强。

但受罗马教廷控制的天主教会成为各大国中央集权的一大障碍。

各王权迫切要控制各国的天主教会。

随着15世纪初教皇权力的衰落,西欧各国教会开始摆脱教廷的控制,逐步走向民族化,这有利于同罗马教廷开展斗争。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对后世的影响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对后世的影响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对后世的影响马丁.路德(1483-1546)是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地宗教改革家﹑音乐家。

他从小就成为了教堂中的歌童,因此他立誓投身宗教或成为牧师之前,得到了充分地音乐训练。

他一身对于音乐的未来,几乎与对于宗教未来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16世纪横扫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其始于德国。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宫廷教堂门口贴出《95号论纲》,反对满足教堂和美因茨大主教对金钱需求而提出的出卖赎罪券的生意。

教会要求路德收回论纲,路德反非不收回,反而在与艾克教授的辩论中,否认教皇拥有圣经的解释权和宗教会议的永不谬误性。

之后,教堂宣布路德理论为异端邪说,并把他革除教门。

但这种做法未能阻止路德学说在德国和欧洲北部地区的迅速传播,各地都建立起了追随宗教改革主张的新教教区。

宗教改革运动使原来虽然错综复杂,但还算稳定的局面发生剧变,导致了德国农民运动和农民战争。

我们可以把马丁.路德看作历史上最大的叛逆——之所以说他伟大是因为他生于欧洲基督教会可能发生分裂的最初历史时刻,且他在这一时刻发挥了重要地作用。

然而在许多方面马丁.路德又是十分保守的。

无论是天主教的还是新教的,每一个基督的改造者都宣称他的目的是清除教会中近来的腐败并净化教会,返回到朴素的真正的使徒传统中去。

在路德对宗教所作的改革中,他不仅保留了天主教的一些大众化的外部形式——宗教仪式和音乐,这种音乐以它本身的色彩,使礼拜者产生一种敬畏和神秘的感觉,还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信仰的学说基础。

路德知道:弥撒仪式中神父与会众们的对话﹑姿势﹑戏剧及音乐,这都积存着大量的会众信仰观念,它们是无法用其他代替的。

因此,路德坚持在演讲中贯彻生动积极地信仰教育,早﹑晚的仪式固定安排讲道,他在传统弥撒仪式框架内突出教育性原则,而这些传统弥撒仪式中的音乐结构也几乎全部保留下来。

从一开始路德就十分关注新礼拜式的音乐结构,如同他对待礼拜式的基本部分和词句的确切方面所做的那样。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艺复兴运动处于高潮的时期,在欧洲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这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自罗马时代以后,天主教教会一直作为封建制度的政治中心与精神支柱,对社会实行最严酷的压制与束缚,因而,一切反抗封建制的斗争,必然也表现为反抗教会的斗争。恩格斯指出,教会“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教阶制,最后,它自己还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正是这种复杂的原因,在整个十六世纪,欧洲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反映了宗教领域中资产阶级势力反封建的激烈斗争。而各国所进行的宗教改革以及新建立起来的宗教派别都异常重视教育,这就形成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活动,它对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也有不小的推进作用。
1、新教教派的教育实施
最先揭开这场宗教改革“战幕”的是德国的马丁·路德神甫(MartinLuther,1483—1546)所领导的斗争。他反映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揭发天主教教会的黑暗、腐朽并给以强烈的抨击,提出真正的宗教信仰只表现为个人直接虔信上帝,而无需天主教会的干预;他主张建立没有教阶制度和繁缛宗教仪式、适合中产阶级利益的“廉价教会”,向天主教旧教权威宣战。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收敛民财,这一丑行导致广大教徒与教民的极大愤怒。路德写了“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历数并斥责教会的无耻。1520年,路德当众烧毁教皇企图制裁他的宗教敕令。他被开除教籍后,通过撰写论文宣传宗教改革的观点,受到广大教徒的拥护。从此,天主教分为旧教与新教两派。新教虽然被视为“异端”,遭受排斥与打击,但因它反映新的时代与阶级的要求,势力越来越大。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知识清单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方面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而天主教会的经济特权成为他们发展的阻碍。

2、政治方面民族意识的兴起使得各国君主希望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天主教会内部的腐败和权力争斗也削弱了其自身的权威。

3、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统治。

人们开始对教会的教义和制度产生怀疑和反思。

4、社会方面教会的腐败和神职人员的堕落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赎罪券的兜售更是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索。

二、德国的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517 年,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门口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公开抨击赎罪券的功效,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路德的宗教主张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上帝,灵魂就能得到拯救,无需通过教会和繁琐的宗教仪式。

他还提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3、影响德国宗教改革引发了农民战争,推动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新教路德宗在德国确立,并传播到北欧地区。

三、瑞士的宗教改革1、加尔文与加尔文宗加尔文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他的宗教思想核心是“先定论”,认为上帝预先选定了一些人得救,一些人沉沦。

2、加尔文的影响加尔文宗在瑞士建立,并传播到法国、荷兰等地。

加尔文的思想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鼓励人们积极进取,追求财富。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1、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亨利八世为了摆脱罗马教廷对英国教会的控制,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进行了宗教改革。

他建立了英国国教,自己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

2、英国国教的特点英国国教保留了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仪式,但在组织上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3、清教运动后来,英国出现了清教运动,主张进一步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对英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宗教改革的实质,希望能帮到你。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这场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一改天主教会对人民的垄断局面,世界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是宗教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民主观念一步步在深化,文艺复兴运动正呼吁更多的个人自由平等,天主教会却在剥削民众,阻碍着整个欧洲的发展步伐,这场改革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之所以这样定义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因为改革源头在于政治目的,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进行批判和打击,使其在西欧各国各领域不再有特权。

这样一来,国家王权得到了加强,整个社会合理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也得以建立起来,经济随之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

没有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人们对于宗教信仰有了自主选择权,思想解除了束缚,社会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多亏了文艺复兴,西欧各国才意识到文化以及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兴办学校,教学内容也逐渐多样化,涵盖了物理化以及自然科学等等科目,民族文化因此得到发展,长远来看,这为后来的革命树立了旗帜,因为随着大环境的改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得到大范围的传播。

无论是分析原因还是研究影响,不难发现,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反封建反教会剥削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的影响在欧洲的15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明朝,在教皇横行霸道的德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个叫马丁;路德的,是神学教授,他要改革宗教。

这场宗教改革的影响意义深远,让教会不再为所欲为的控制百姓。

罗马教皇要盖教堂,所以出售赎罪券,告诉人们出钱就可以免去罪孽。

马丁;路德揭露欺诈,提出人们可以绕过教皇直接跟上帝对话,从而引发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的影响波及到方方面面,它引起了德国的农民战争,促进了新教教派的形成。

反抗的力量极大地动摇了西欧的封建势力,让教皇不再无所不能地控制着人们的精神,从另一个角度壮大了君主的力量,为后来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传播,思想观念上的更新,促进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发生在十六世纪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整个欧洲从西向东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是15、16世纪欧洲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是包括农民战争这一危急时间在内的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它树立起了人的权威与尊严,摧毁了教会这个上帝在人间的最大权威,推翻了神权对人世的统治,促进世俗国家权力的恢复,重新唤醒民族意识,培养了资本主义精神,并且孕育了近代科学。

官方为了社会的统一、团结和安定、长治久安,就必须创造或者抓住某种思想体系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用自己的政治力量,保证政教合一,保证用这一思想体系进行文化统一、思想统一、信仰统一。

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一直保持着一种连贯性,这种思想体系从罗马帝国后期以来,一直是欧洲人民信仰和遵从的思想观念。

但到了中世纪末期,以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教,对传统的基督教做了重大改革,且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上获得了相当多人的支持、赞同和接受。

一直以来,罗马教会都是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

罗马教会从来认为:只有自己才拥有解释《圣经》的权利。

但以路德为代表的新教宣称:这个权利并不专属于罗马教会,它属于每一个基督徒。

全体基督徒都是教士,都有资格站在上帝面前,为自己和别人祈祷,并在宗教的事情上互相开导。

在宗教改革进行当中,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对封建教会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特权、等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近代意义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在运动中已经初步得到表达。

以个人的信仰自由为基础,各国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所需的新教教义。

结果不仅在精神上为信仰方式与信仰仪式的转变提供了论证,而且在实践上为教徒按照平等原则组织廉价教会起到了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政治制度上的变更。

新兴起的专制主义的国王们要求自己在国内的绝对权威,而且,他们希望不再让教皇在自己的领土上征税,希望自己能对教会财产征税,甚至攫取教会的财产。

德国简史

德国简史

德国简史(一)从日耳曼人到法兰克王国1.日耳曼部落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耳曼人。

大约在3000年前,他们就已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威悉河和奥得河之间的平原、波罗的海海滨和沿海岛屿上。

日耳曼民族还包括英国和北欧诸国人,但今天人们却习惯把“日耳曼”一词专留给德国。

公元前600年左右,日耳曼人开始向南迁移,西达莱茵河下游.东至维斯杜拉河,占据了喀尔巴阡山脉和波希米亚山脉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过着游牧生活。

公元前后,他们继续南进,直至多瑙河上游地区,并与南方的奴隶制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军事冲突。

在恺撒时代,罗马人把所有居住在莱茵河左岸的日耳曼人赶向右岸。

公元9年,日耳曼各部落在舍鲁斯克部落(der Cherusker)首领阿尔米尼乌斯Arminius(又名赫尔曼Hermann)领导下联合抗击罗马军团,在今日下萨克森州的托伊托堡山(Teutoburger Wald)获大胜。

阿尔米尼乌斯被认为是第一位德意志民族英雄,人们在他当年打败罗马人的德特莫尔德附近为他建立了一座巨大的纪念碑-赫尔曼纪念碑。

为丁抵御日耳曼人的入侵,自公元84年起,罗马帝国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修筑了一条东南走向的“界墙”,并在莱茵河沿岸建造了城市。

科隆、特里尔、美因兹等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这个时期。

此后,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和平相处近200年。

从公元3世纪起,日耳曼人部落开始结成部落联盟,其中较大的有法兰克、东哥持、西哥特、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勃良弟等等。

这些部落联盟为日耳曼民族的形成莫定了基础。

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由于受到匈奴人和其他外族的驱逐,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向南部的西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在日耳曼人的大举入侵和帝国境内奴隶起义的双重订击下,两罗马帝国宣告灭亡。

日耳曼人在原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

史称日耳曼人南移或者日耳曼民族大迁陡(GemanischeVölkerwanderung)。

在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日耳曼人和罗马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得到厂发展和加强。

德意志农民战争的简介

德意志农民战争的简介

德意志农民战争的简介德意志农民战争是德意志农民反对封建压迫的大规模起义,虽以失败告终,却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作为宗教改革的顶点,在德意志的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德意志农民战争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德意志农民战争的分析中文名称:德意志农民战争参战部队:德意志农民军、封建贵族军战争结果: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时间:1524年5月~1526年7月地点:德意志人物:闵采尔德意志农民战争的详情1524年5月,施瓦本南部的黑森林地区首先爆发起义,后迅速扩展,1525年初扩展到施瓦本、弗兰肯、阿尔萨斯、图林根、萨克森、萨尔茨堡和蒂罗尔等地。

参加战争的农民达10万以上。

农民战争大体经历了上升(1524.5~1525.7)和下降(1525.8~1526.7)两个时期。

上升时期(1524年5月~1525年7月)上升时期,农民战争形成施瓦本、弗兰肯和图林根3个中心。

在施瓦本地区,继黑森林和斯图林根起义后,扩展到克莱郜、赫郜、布莱斯郜和巴尔,席卷施瓦本北部。

弗兰肯起义集中在诺德林根、安斯巴赫、罗滕堡、维尔茨堡、班贝格和比尔德豪森,图林根为德意志北部农民运动的中心。

3 月17日米尔豪森的平民集团和市民推翻城市贵族议会,选出实际上由T.闵采尔领导的永久议会,以求建立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社会。

1525年4~5月,德意志西部许多城市也相继发生骚动。

起义农民在战争中提出许多纲领性的条款。

施瓦本北部农军在1525年 3月初制定的《十二条款》中申明了要求自由的愿望:废除农奴制;取消小什一税和死亡税;由村社自由进行宗教活动和选举传教士,实现狩猎、捕鱼和伐木自由;取消16世纪初强加于农民的过重的劳役、地租及其他捐税等。

1524年末T.闵采尔门徒制定的《书简》是北德意志农民运动中的激进派的纲领。

它的核心是反对压迫人民的官厅和实行暴力革命,指出宫廷、寺院和教堂是封建主的权力基础,主张处死压迫者和叛徒,焚毁城堡,没收寺院和教堂。

宗教改革的影响有哪些

宗教改革的影响有哪些

宗教改革的影响有哪些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宗教改革的影响,希望能帮到你。

宗教改革的影响在欧洲的15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明朝,在教皇横行霸道的德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个叫马丁·路德的,是神学教授,他要改革宗教。

这场宗教改革的影响意义深远,让教会不再为所欲为的控制百姓。

罗马教皇要盖教堂,所以出售赎罪券,告诉人们出钱就可以免去罪孽。

马丁·路德揭露欺诈,提出人们可以绕过教皇直接跟上帝对话,从而引发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的影响波及到方方面面,它引起了德国的农民战争,促进了新教教派的形成。

反抗的力量极大地动摇了西欧的封建势力,让教皇不再无所不能地控制着人们的精神,从另一个角度壮大了君主的力量,为后来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反抗运动得到许多了土地和财产,那些财富原来都属于不可一视的教会,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基础,后来德国新贵的兴起与这些也不无关联。

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人们终于不再被当成傻瓜似地愚弄,找到以上帝为依托的自由,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教会的骗局,获得了真正的所谓人的思想,这也是人文主义的精神本色。

“因信称义”强调的就是人们内心的信仰至关重要。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宗教改革的影响贯穿始终。

它动员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是一场自下而上反抗欺压的斗争,被冠以“大决战”、“大革命”的名头。

从那以后,僧侣可以结婚和还俗,《圣经》有了德文版,人们逐渐有了成熟的工作观念和职业道德,连音乐也去糟粕、取精华,后来整个欧洲都像德国一样改革宗教,社会文明被推进了一大步。

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宗教改革原因很多,当时天主教会的统治异常地黑暗。

而且当时欧洲的政治、生产、文化有了长足地发展,当时天主教会独裁的统治和精神控制已经阻碍了各方势力的发展。

学术观点:宗教改革的性质及评价

学术观点:宗教改革的性质及评价

学术观点:宗教改革的性质及评价在宗教改革性质的界定上,国内学术界分歧不大,只是各自在表述上略有出入。

郑如霖、孟广林等认为:宗教改革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的经济、政治和官方教会的社会政治运动和宗教斗争,而德国宗教改革和伟大的农民战争是欧洲首次资产阶级革命。

姜忻分析了马丁·路德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不是单纯宗教上的改革,而是一场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所谓宗教改革只是一个形式。

袁庆和认为宗教改革是凭借它的宗教外衣,把人文主义原则与广大阶层的反封建要求及其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而进行的斗争。

在对宗教改革的评价上,学者们大都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局限性,应该说是这是比较公允且符合历史史实的。

孔祥民认为,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

英国、荷兰、瑞士、北欧诸国和部分德意志邦国,纷纷成立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祚昌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改革中产生的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给其发家致富作辩护,并为他们不择手段掠夺大开绿灯。

袁庆和对宗教改革的局限性说得更加具体,他认为:随着新教的建立和传播,路德变得日益独断与保守,宗教改革最坏的影响之一,就是对理性与科学的摧残。

甚至新教的“革命性”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新教之所以几度被作为旗帜,与路德或加尔文的原教旨并无关联,其主要原因在于“抵抗原则”在斗争实践中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在德国,宗教改革蜕化为新旧教诸侯的斗争,长期的封建混战“把德国引向灭亡”,“唯信称义”并未给人民带来自由和安宁,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信神的奴役制。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德国采矿业的中心哈茨的施托尔堡。15 岁时,他曾在莱比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 学学习,熟悉人文主义作品。路德开始 宗教改革时,闵采尔曾表示积极支持。 1520年4月经路德介绍到茨维考城出任牧 师。后来,由于闵采尔和路德之间出现 分歧,两人分道扬镳。
1521年4月,闵采尔及其同伴离开茨维考,
辗转前往捷克。由于他在《布拉格宣言》 中主张用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变革,受到 捷克当局的迫害,只好回到德国。1523 年初,他在图林根的阿尔斯特德小镇担 任牧师。这时,闵采尔的宗教政治观点 逐渐成熟,他攻击诸侯和天主教会,建 立革命组织基督教联盟。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这一时
期的德国阶级关系日趋复杂,内部矛盾 更为尖锐,矛盾的集中点是天主教会。
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是马丁· 路德
(1483——1546)。他出身于富裕市民 家庭,18岁进入埃尔富特大学,后来在 维登堡大学学习,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 影响。1505年,路德在修道院当修道士,
学院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批受过训练
的牧师”。正是从这所学院,不仅向法 国而且向欧洲许多地区输送了训练有素 的加尔文主义的精粹分子,加尔文主义 确保得到对于新教的原则和最严密的组 织形式深信不疑的信徒。
加尔文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口味,
资产阶级便借助于它来反封建。从日内 瓦神学院毕业的学生中有许多人以传教 士的身份被派往西欧各国,从而推动了 加尔文教在西欧的广泛传播。法国的胡 格诺教徒、英国和北美的清教徒、苏格 兰的长老会教徒和荷兰的新教教派,都 是加尔文派的教徒。
农民起义被镇压后,德国各地诸侯分成
路德派和天主教派。北方部分诸侯国已 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南部的诸侯国仍 坚持旧的信仰。1529年,在斯拜尔召开 的帝国议会上天主教诸侯占优势,

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战争与信仰自由

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战争与信仰自由

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战争与信仰自由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战争与信仰自由在宗教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宗教战争与信仰自由是两个关键主题。

宗教改革引起了许多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对当时的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对世界范围内的宗教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宗教改革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由于当时罗马天主教教会内部的问题和教义的争议,一系列异端思想的兴起使得宗教改革逐渐浮出水面。

在这个时期,由馬丁·路德、凯尔文、朱尔斯·德·伏尔泰等重要人物引领,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各国兴起。

然而,宗教改革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宗教战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562年至1598年的法国宗教战争。

这场战争主要是因为天主教和新教之间信仰的分歧而引发的。

战争期间,许多城市受到摧毁,无数生命丧失。

此外,1524年至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也部分源于对教会统治的反抗,这场战争导致了几万农民的死亡。

宗教战争的发生使得欧洲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和不安,国家间的纷争和教派间的冲突使得整个大陆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这些战争也促使着人们开始反思宗教的力量与影响,进而推动了新的观念的产生。

二、宗教改革与信仰自由宗教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信仰的自由。

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的宗教生活主要受到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控制,意味着人们只能按照教会的教义进行信仰和宗教仪式。

然而宗教改革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宗教改革者们主张个人对上帝有直接的关系,反对教会的媒介角色。

他们强调个体的信仰和灵性,提出了“唯信”的口号。

这一观念的传播使得个人的信仰自由成为可能。

例如,马丁·路德最著名的一项主张是教会的道德腐败和金钱权贵主义的批判。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力直接与上帝对话,这一观点受到了许多人的追随。

正是这种新的观念和信仰自由的要求,在日后的发展中对社会、政治和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仰自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后来宗教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基石。

欧洲宗教战争的历史与影响

欧洲宗教战争的历史与影响

欧洲宗教战争的历史与影响欧洲宗教战争是指16世纪至17世纪之间,在欧洲所发生的一系列以宗教信仰为主要原因的战争。

这场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生活。

一、背景在欧洲宗教战争发生之前,欧洲社会由于宗教改革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16世纪初期,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人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批判天主教教义的许多传统观念,要求彻底改革教会。

这些改革主张引起了欧洲各国民众的广泛共鸣,被认为是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基础。

然而,在宗教改革运动的过程中,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也利用宗教改革的机会,试图通过政策改革来加强其政治地位。

在德意志地区,宗教改革也导致了大量分裂小国的出现,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的互相竞争和矛盾日益严重。

二、战争在宗教改革与政治权利的相互交织的背景下,欧洲宗教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最早的一次战争发生在1524年至1525年,即德意志农民战争,这场战争主要是由农民受压迫和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而发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欧洲各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宗教战争。

最著名的一次是法国胡格诺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36年(1562年至1598年),其中的高潮是在圣巴多罗买之夜(1572年8月24日)发生的,当时10,000名胡格诺教徒在该市的街头被杀害。

这场战争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包括宗教、政治和地缘政治等方面导致了数十万人的死亡。

除了法国胡格诺战争之外,英国修道院瓦解、西班牙的文艺复兴等事件也引发了宗教战争。

尽管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期,欧洲各国逐渐开始放弃宗教战争,但这场战争却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影响欧洲宗教战争无疑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深刻的影响。

它首先对欧洲的政治产生了影响。

许多欧洲国家在这次战争中不断地扩大其领土和权力,摧毁了许多小国,这深刻地改变了欧洲政治的格局。

其次,欧洲宗教战争也影响了欧洲的经济和文化。

由于战争造成的破坏和财产损失,欧洲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创。

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 这个纲领反映了不同阶级的要求,并 正确提出了统一德国的主张,符合当 时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在当时历史条 件下,这种纲领很难立刻实现。正当 起义者为此纲领辩论时,镇压了士瓦 本起义后的特鲁赫泽斯率军赶来,市 民立即为敌人打开了城门,法兰克尼 亚的农民起义很快被镇压。
• 图林根和萨克森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策 源地,群众都站在闵采尔一边。1525 年3月,缪尔豪森的平民、矿工推翻贵 族政权,成立自己的“永久会议”。 建立了革命政权,闵采尔成为负责人。 不久,整个萨克森、图林根地区都爆 发了农民起义。从而把德国农民战争 推向顶点,但由于起义者缺乏武器和 训练,闵采尔本人缺乏军事经验,因 此很难抵抗诸侯军队。起义队伍也很 快被敌人消灭。
• 僧侣分成了两个极不相同的集团,僧侣上层组成 贵族集团,包括主教、大主教、修道院长等,他 们是大地主,其中许多人也是诸侯,他们不仅用 世俗诸侯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手段压迫和剥削人民, 而且利用宗教迷信压榨人民(如驱逐出教、贩卖 赎罪券等),除剥削一般租赋外,还抽取什一税, 因而这个集团也是德国社会各阶层和阶级强烈痛 恨的对象。僧侣下层组成平民集团,包括城乡传 教士,他们收入微薄,生活困苦,与下层人民接 触最多,得到了人民的同情,其中许多人往往参 加了反封建斗争,有的成为农民运动中的宣传家 和领袖。
• 1525年3月末,法兰克尼亚爆发了新的农民 起义,规模最大,斗争也最激烈,这一地 区有许多中、小城市,市民力量较强大, 他们参加起义后,逐渐把起义纳入了自己 的政治轨道。1525年5月,他们在海尔布琅 农军会议上提出了“海尔布琅纲领”(帝 国改革纲领)要求在德国建立一个强有力 的中央政府。改革教阶制度,取消诸侯的 一切“同盟”,纲领还明确规定要统一度 量衡、统一币制,取消一些苛捐杂税,保 护商路安全,允许农民赎卖封建义务等。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在德国, 在德国,国际贸易的繁荣有利于改变各地 区互相隔绝的状态, 区互相隔绝的状态 , 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和国家统一趋势的出现。 展和国家统一趋势的出现 。 但这些趋势还局限 在某些地区。从整体来看, 在某些地区 。 从整体来看 , 德国还未形成国内 统一的市场, 统一的市场 , 商品经营活动还具有过境贸易的 性质,这不利于全国统一经济中心的形成。尤 性质, 这不利于全国统一经济中心的形成。 其是在农业方面, 其是在农业方面 , 德国的南部地区还存在着农 奴化和劳役地租恢复与加强的趋势, 奴化和劳役地租恢复与加强的趋势 , 这不仅妨 碍着农业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碍着农业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 也给国家的统 一带来有害影响。 一带来有害影响。
论纲激起的巨大波澜,冲击着教会的大厦。 论纲激起的巨大波澜,冲击着教会的大厦。 1518年8月,教皇责令路德到罗马受审,遭到广 年 月 教皇责令路德到罗马受审, 大群众的反对, 大群众的反对 , 萨克森选侯也公开出面庇护路 德。1519年6月,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路德走 年 月 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路德走 上与教皇决裂的道路, 上与教皇决裂的道路 , 他与教皇代表在莱比锡 进行辩论时,言论更激进,公开否认教皇的神 进行辩论时, 言论更激进, 圣权威, 圣权威 , 强烈谴责百年前宗教会议对捷克改革 派胡司的审判,并为胡司的学说辩护。 派胡司的审判,并为胡司的学说辩护。1520年2 年 路德更加激进, 月 , 路德更加激进 , 他号召人们运用百般武器 来讨伐教皇、红衣主教等蛇蝎之群。 来讨伐教皇 、 红衣主教等蛇蝎之群 。 路德的声 望于是大振,受到德国人民的拥护和赞扬。 望于是大振,受到德国人民的拥护和赞扬。
第 三 节 宗教改革与 三十年战争
一、宗教改革
• 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 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 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德国农民战争

德意志农民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德意志农民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德意志农民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德意志农民战争虽然持续时间很短,且以失败告终,但其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轰轰烈烈的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其影响却是巨大的。

他从根本上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国的统治,削弱了1000多年来教会在欧洲的特权地位,促进了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许多寺院和教堂被捣毁,许多教会领地和其他财产被没收,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上的权力大为削弱。

封建主的城堡被摧毁,许多贵族被消灭,骑士或死于战火,或沦为诸侯的臣属,使他们本已没落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很多体面的家族破落了,只有靠伺候诸侯维持生活。

因此,把德国农民战争视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

从这时起,近代无产阶级的先驱者,“手里拿着红旗,口里喊着财产公有的要求”登上了政治舞台。

德国农民战争也给革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斗争实践证明,广大农民是反封建的主力军。

在同封建反动势力——诸侯、教会、贵族的决战中,他们最英勇。

但农民要取得彻底解放,还需要无产阶级的坚强领导,而无产阶级同样也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会敛财行为的嚣张——赎罪券的兜售
“赎罪券”,英文是“indulgence”
二、宗教改革为什么在德国发生?
德国内部社会矛盾极为尖锐
下层农民交纳苛捐杂税苦不堪言; 市民与骑士阶层对诸侯的不满
教会对德国百姓的疯狂掠夺
罗马天主教会对土地的掠夺 教会的敛财行为恶劣
人文主义者的作品的影响及其活动
《愚神颂》—“制造纠纷和扰乱民心”之作
《论纲》成为宗教改革的纲领,被译成德文,传遍全国; 不成熟之处,批评教皇政策,但不否认教皇的特权。
三篇重要文章,阐述其思想
• 《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 • 《论基督徒的自由》、 • 《教会的巴比伦之囚》
路德的政治思想:
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一书中,阐述其观点: 德意志贵族要联合起来,反对教皇,解放德国; 停止向罗马教会纳税,结束罗马任命德国主教的权力; 除了加冕礼之外,教皇权力不高于皇帝权力 主张政教分离,君权独立。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在《论基督徒的自由》、《教会的巴比伦之囚》二书中,指出: “唯信称义”,人人只依靠信仰而得救,无须人恶化宗义和善行, 信仰的依据是《圣经》,个人 通过对《圣经》的理解而产生信 仰后,成为“义人”; 减少繁杂圣礼,由原来的七个减少至两个。他说:“严格说来, 上帝的教会只有两个圣礼,即洗礼和圣餐。”
• 恩格斯所的《德国农民战争》 • 戚美尔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 • [捷克] J. 马策克:《捷克胡司派运动史》,四川大学出 版社,1989年 • 孔祥民,《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2年。
一、德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中世纪后期教会的腐败
教士的道德败坏;
教士的无知; 教士的兼职和失职
[德]威廉·戚美尔曼,《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商务印书馆1982年。 [德]彼得·布瑞克,《1525年革命—德国农民战争的新概念》,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8年。 [荷兰]赫伊津哈,《伊拉斯谟传:伊拉斯谟与宗教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英]G. R. 埃尔顿,《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宗教改革:1520-1559》,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0年
•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
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因此, • “出售赎罪券”是欺骗,捏造;是错误的,与基 督教义不相符合的 • “人的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 生的悔改”(信仰上帝,与上帝直接交流——即 “因信称义”)
《九十五条论纲》的作用
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引发了全德意志的燎原大火;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 马丁·路德(1483-1546年)的生平
罗马之行的转变(1511) 2. 《九十五条论纲》(1517.10.30) 3. 莱比锡辩论(1519,6) 4. 三篇重要文章,阐述其思想(1520)
5. 沃姆斯宗教会议(1521)
6. 立场的变化(1522
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南京晓庄学院
主要内容目次: 参考书目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宗教改革为什么在德国发生?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德国农民战争 宗教改革的发展
参考书目
[英]托马斯·林赛,《宗教改革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
[法]理查·斯托非,《宗教改革:1517-1564》,商务印书馆1995年。
对马丁·路德的评价:
划时代的神学家和宗教改革家,恩格斯称其为 “巨人”;
宗教神学思想,对基督教发展的贡献巨大; 对德国的影响; 德语的德国新文学; 引发了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