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内容绪论金属工艺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器制造过程。

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热加工(一)金屑材料的基本知识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的概念。

力学性能主要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符号、单位、物理意义与试验方法。

2.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冷却曲线和过冷度。

晶粒、晶界、晶格、晶胞、晶面的概念。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3.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合金的相结构。

二元合金相图的概念。

4.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特性点和特性线。

典型铁碳合金的组织转变。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5.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6.常用钢材含碳量和常存元素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

(二)铸造1.铸造的实质、特点及应用范围。

铸造方法分类。

2.合金铸造性能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概念。

充型能力和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影响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提高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措施。

收缩的概念。

铸造应力、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缩孔、缩松、变形、裂纹等铸造缺陷的形成机理和防止措施。

3.常用合金铸件及其生产灰铸铁件:灰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

铸铁的石墨化。

孕育处理。

灰铸铁件的生产特点。

球墨铸铁件:球墨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

球墨铸铁件的生产工艺和铸造工艺特点。

可锻铸铁件:可锻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

可锻铸铁件的制造过程和铸造工艺特点。

蠕墨铸铁件和合金铸铁件。

铸铁的熔炼:冲天炉的工作原理。

铁水温度和化学成分的控制。

铸钢件、铜合金铸件和铝合金铸件生产。

4.砂型铸造及铸造工艺规程设计铸造工艺规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

常见手工造型方法的选择。

金属工艺学全套精品课件

金属工艺学全套精品课件
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小于 1)。
l
二、塑性(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逆转的永久
变形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称为塑性。常用的塑性 指标有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均通过试验 测定。
1、断后伸长率δ:又称延伸率,是指试件被拉 断后,其标距长度的最大伸长量Δl与原始标距l0
的百分比。
5、金属的塑性变形会导致其 提高, 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二、单项选择题:
1、金属材料表现出力学性能的是
()
A. 导电性 B. 抗氧化性 C. 导热性 D. 硬度
2、试件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称为
一、强度: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或 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按外力性质不同划分,强度有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扭强度和抗弯强 度等。工程指标一般为屈服强度和抗拉强 度。
F S
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塑性指标是 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拉伸试验 测定的。
构件在力的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强度),既取决于承受的内力大小,又取决于构 件的横截面的大小和形状,因而用应力值来衡量构 件的强度。一般,把单位面积上的抵抗破坏的内力 称为应力,即:
工艺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加工工艺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铸造、锻 造、焊接、热处理性能及切削加工性能等。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 指金属材料在外力(即载荷)作用下所表 现出的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包括强度、 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是 机械零件和构件设计、选材的主要依据。
冲击韧性,简称韧性。导致冲击的因素主要有载荷或速 度突然变化(惯性)。
2、金属疲劳: 金属材料在指定循环基数的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讲课讲稿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讲课讲稿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1、什么是铸造合金的收缩性?有哪些因素影响铸件的收缩性?答:合金在从液态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其体积或尺寸缩小的现象称为收缩。

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铸件收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合金成分、浇注温度、铸件结构和铸型。

2、铸件中产生缩孔和缩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工艺上有哪些预防措施?答:铸件中产生缩孔和缩松的主要原因是固态收缩。

为了减小铸件内应力,在铸件工艺上坷采取同时凝固原则。

所谓同时凝固原则,就是采取工艺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之间没有温差或温差尽量小,使各部分同时凝固。

此外,还可以采取去应力退火或自然时效等方法,将残余应力消除。

3、什么是铸件的冷裂纹和热裂纹?防止裂纹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如果铸件内应力超过合金的强渡极限时,铸件便会产生裂纹。

裂纹分为热裂和冷裂两种。

(1)热裂:热裂实在凝固后期高温下形成的,主要是由于收缩收到机械阻碍作用而产生的。

它具有裂纹短、形状曲折、缝隙宽、断面有严重氧化、无金属光泽、裂纹沿晶界产生和发展等特性,在铸钢和铝合金铸件中常见。

防止热裂的主要措施是:除了使铸件结构合理外,还应合理选用型砂或芯砂的防结剂,以改善其退让性;大的型芯可采用中空结构或内部填以焦炭;严格限制铸钢和铸铁中硫的含量;选用收缩率小的合金。

(2)冷裂:冷裂是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常出现在铸件受拉伸部位,特别是有应力集中的地方。

其裂缝细小,成连续直线状,缝内干净,有时呈轻微氧化色。

壁厚差别大,形状复杂或大而暴的铸件易产生冷裂。

因此,凡是能减少铸件内应力或降低合金脆性的因素,都能防止冷裂的形成。

同时在铸铜和铸铁中严格控制合金中的磷含量。

4、什么是砂型铸造的手工造型和及其造型?各有什么特点?答:(1)手工造型:指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

手工造型按起模特点分为整模、挖沙、分模、活块、嵌箱、三箱等造型方法.手工造型方法比较灵活,适用性较强,生产准备时间较短,但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铸件质量较差。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2)掌握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加工工艺;(3)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金属的晶体结构;(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金属加工工艺的特点;(3)运用实践操作,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晶体结构(1)金属晶体的特点;(2)金属晶体的结构类型;(3)金属晶体的性质。

2. 金属的熔炼与铸造(1)金属的熔炼工艺;(2)金属的铸造方法;(3)铸造缺陷及防止措施。

3. 金属的锻造与热处理(1)金属的锻造工艺;(2)金属的热处理方法;(3)热处理变形及控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2)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加工工艺;(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金属晶体结构的微观解释;(2)金属加工工艺的原理及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2. 演示法:展示金属加工工艺的实验操作;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金属加工实践;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加工工艺的优化和创新。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金属工艺学》;2. 实验器材:金属样品、显微镜、铸造模具、锻造设备等;3. 辅助材料:PPT、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演示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艺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进行金属加工实践,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技能。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加工工艺的优化和创新,分享学习心得。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金属工艺学》是工科类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制备工艺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如熔炼、铸造、轧制、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2.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2.1.1 金属的晶体结构2.1.2 金属的物理性能2.1.3 金属的化学性能2.2 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2.2.1 熔炼与铸造2.2.2 轧制与拉拔2.2.3 锻造与冲压2.2.4 焊接与切割2.2.5 热处理与表面处理2.3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2.3.1 力学性能2.3.2 物理性能2.3.3 化学性能2.3.4 应用领域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设备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特点。

3.3 实践环节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金属工艺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和课程设计,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授课24课时,实验授课8课时。

5.2 授课安排第1-8课时: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第9-16课时: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第17-24课时: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第25-32课时:实验及课程设计六、教学活动设计6.1 理论授课6.1.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通过PPT展示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特性。

6.1.2 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讲解各种金属制备和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工艺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的性能、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加工工艺,如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

3.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能: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

2. 金属的分类:介绍常用金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 金属的加工工艺:介绍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基本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能、分类和加工工艺。

2. 教学难点:金属的性能指标及其意义,金属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金属的性能、分类和加工工艺。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加工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工艺学的发展趋势。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金属样品、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金属的性能: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些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讲解金属的分类:介绍常用金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多样性。

4. 讲解金属的加工工艺:介绍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基本工艺,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工艺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金属加工实例,让学生了解金属加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探讨金属工艺学的发展趋势。

七、课堂练习(1)金属的硬度越大,其强度也越高。

(2)铸造是一种金属加热熔化后,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的工艺。

(3)热处理是一种改变金属组织,提高其性能的方法。

(1)下列哪种金属属于有色金属?(A. 铜B. 铁C. 铝D. 钢)(2)下列哪种加工方式属于热加工?(A. 铸造B. 锻造C. 焊接D. 冷加工)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金属的性能、分类和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能和特点,认识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

2. 使学生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工艺,如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3.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能与分类1.1 金属的物理性能1.2 金属的化学性能1.3 金属的力学性能1.4 金属的分类及应用2. 金属的冶炼与制备2.1 金属的冶炼方法2.2 金属的制备工艺2.3 金属材料的制备过程3. 金属加工的基本工艺3.1 铸造3.2 锻造3.3 焊接3.4 热处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金属性能、冶炼、制备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金属工艺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属性能、冶炼、制备和加工工艺等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

4.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金属工艺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金属工艺学》2. 图片素材: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等图片。

3. 视频素材:金属冶炼、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工艺视频。

4. 实践工具:金属加工工具、设备等。

5. 网络资源:相关金属工艺学的在线资料和学术文章。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

2. 讲解金属的性能与分类: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并讲解金属的分类及应用。

3. 讲解金属的冶炼与制备:阐述金属的冶炼方法、制备工艺和制备过程。

4. 讲解金属加工的基本工艺:详细介绍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2.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及选用原则。

3. 熟悉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及应用领域。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原则。

3.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4. 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及其含义。

3.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及应用。

4. 金属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第二课时: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原则。

3. 第三课时: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4. 第四课时: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5. 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金属工艺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的知识。

七、教学拓展与资源:1. 推荐阅读材料:提供相关书籍、学术论文,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自学。

2. 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金属材料加工企业或实验室,增强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实际应用的认识。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等,拓宽视野,丰富学习途径。

八、课程总结与展望:1. 课程回顾:总结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金属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鼓励优秀学生。

3. 未来学习建议:为学生提供金属工艺学相关领域的学习方向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效果评估:收集学生反馈,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金属工艺学教材

金属工艺学教材

金属工艺学教材
金属工艺学是指研究金属加工过程、金属材料的性能和金属制品的制造工艺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于金属工艺学的教材推荐:
1. 《金属工艺学(第3版)》作者:王兆东、涂金晖
这本书是金属工艺学教材的经典之作,系统地介绍了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包括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热处理工艺,金属塑性变形与工艺、焊接工艺等内容。

2. 《金属工艺学与机械制造基础》作者:孟庆华
本书介绍了金属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包括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金属加工过程及数控机床的应用等内容,适合初学者阅读。

3. 《金属工艺学》作者:许谷榆、吴正涛
该教材是金属工艺学入门教材,内容涵盖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金属加工基础、金属热处理工艺等方面,语言简洁明了,适合自学和备考使用。

4. 《金属工艺学与热处理》作者:李新兴、薄春彦、王广伟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金属加工的基本知识和金属热处理技术,包括热处理工艺与设备、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等内容。

适合有一定金属工艺学基础的读者学习。

5.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加工和制造》作者:祁勤、傅
卫京
该书主要介绍了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金属加工的理论和方法、金属的热处理以及金属的表面处理等内容,适合作为金属工艺学的教材和参考书。

以上是一些关于金属工艺学的教材推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第一章:金属学基础1.1 金属的晶体结构1.2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3 金属的物理性能1.4 金属的化学性能第二章:金属的加工工艺2.1 铸造工艺2.2 锻造工艺2.3 焊接工艺2.4 热处理工艺第三章:金属的性能检测与测试3.1 硬度测试3.2 韧性测试3.3 疲劳强度测试3.4 腐蚀速率测试第四章:金属的失效与保护4.1 金属的磨损与疲劳失效4.2 金属的腐蚀与氧化失效4.3 金属的裂纹与断裂失效4.4 金属的防护与修复第五章:金属材料的选择与应用5.1 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5.2 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应用5.3 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5.4 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金属的铸造工艺6.1 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6.2 铸造方法及其特点6.3 铸造合金的性能及应用6.4 铸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七章:金属的锻造工艺7.1 锻造工艺的基本原理7.2 锻造方法及其特点7.3 锻造合金的性能及应用7.4 锻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八章:金属的焊接工艺8.1 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8.2 焊接方法及其特点8.3 焊接材料的选用及性能8.4 焊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九章:金属的热处理工艺9.1 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9.2 热处理方法及其特点9.3 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9.4 热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十章:金属工艺学的实际应用10.1 金属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10.2 金属工艺学在制造业中的应用10.3 金属工艺学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10.4 金属工艺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晶体结构是金属学的基础,理解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等)以及它们对金属性能的影响是本课程的重点。

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如滑移、孪生等)以及再结晶过程是理解金属加工的基础。

如何通过控制变形和热处理工艺来优化金属的性能是本章的重点。

《金属工艺学(第2版)》教学讲义 0绪论、第1章钢铁生产

《金属工艺学(第2版)》教学讲义 0绪论、第1章钢铁生产

课题名称:绪论钢铁生产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要求:1.明确课程任务、性质、基本要求、学习目的、学习方法2.了解炼铁、炼钢的过程教学重点:课程基本要求、学习目的;教学难点:炼铁、炼钢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授新课绪论课程性质:金属工艺学是机械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它为学习其他课程打基础,如机械制造工艺学、车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刀具、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技术等。

课程任务: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生产全过程,涉及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零件的毛坯成形和机械加工以及整机装配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机器制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 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了解非金属材料类别、特性和用途。

(2) 熟悉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热处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3) 掌握铸造、锻压、焊接、粉末冶金和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工艺特点、工艺设计基本知识和应用范围。

(4) 了解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基本知识,具有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5) 具有选择材料、毛坯、加工方法和制定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学习方法: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第1章钢铁生产钢铁材料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的支柱。

这是由于钢铁具有良好的性能,铁又是地壳内蕴藏量最丰富的资源之一,且具有价格低廉、容易加工成形等优点。

钢铁材料是通过炼铁和炼钢的过程来获得的。

1.1 炼铁炼铁的就是从铁矿石中提取铁及其他有用元素的过程。

一、炼铁原料主要原料:铁矿石、焦炭和熔剂。

铁矿石——主要原料。

常用的铁矿石有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等。

铁矿石中除了铁的氧化物之外还含有硅、锰、硫、磷等非铁氧化物杂质,统称为脉石。

炼铁的目的:从铁矿石中还原出铁,并与脉石分离,从而获得一定成分的生铁,其实质是还原过程。

焦炭——主要燃料。

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以保证炼铁所需要的高温,同时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还原剂(CO等)。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性能及应用;(2)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3)熟悉金属的加工工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金属的性能;(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金属的冶炼原理;(3)运用实践操作,掌握金属的加工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性能及应用;(2)金属的冶炼方法;(3)金属的加工工艺。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冶炼原理;(2)金属的加工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的性能、冶炼方法和加工工艺;2. 实验法:观察金属的性能,实践金属的加工操作;3. 讨论法:分析金属的冶炼原理,探讨金属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金属工艺学》;2. 实验器材:金属样品、实验仪器等;3. 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通过展示金属样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讲解金属的性能,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2)讲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如热还原法、电解法等;(3)讲解金属的加工工艺,如铸造、锻造、焊接等。

3. 实验:(1)安排学生观察金属的性能实验,如导电性实验、导热性实验等;(2)安排学生实践金属的加工操作,如铸造实验、锻造实验等;(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金属的性能与加工工艺的关系。

4. 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金属的冶炼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等;(2)引导学生探讨金属的应用领域,如建筑、交通、电子等。

5.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6. 拓展:(1)介绍金属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2)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工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金属性能、冶炼方法和加工工艺的理解程度;(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

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

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切削加工1. 零件的种类(1)轴类(2)盘套类(3)支架箱体(4)六面体(5)机身基座(6)特殊类2. 切削运动(1)主运动(2)进给运动3. 切削用量三要素、公式4. 零件表面的成型方法(1)轨迹法(2)成形法(3)展成法5. 刀具的组成6. 刀具的参考系7. 刀具的几何角度?如何标注?8. 常见的刀具材料及用途9.第二章特种加工1.特种加工有那些?举出3个加工实例第三章特性表面的加工1.螺纹的种类、用途和标注2.螺纹的基本要素3.螺纹的加工方法4.常见的齿轮种类?5.齿轮的主要参数6.齿轮的加工方法有那些?7.插齿和滚齿有那些运动?8.成形面的种类有那些?(1)回转(2)直线(3)立体第四章常见表面加工方案需选择1.外圆加工方案2.内孔加工方案3.平面加工方案4.表面加工方案的依据(1)根据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度(2)零件结构形状和尺寸选择(3)根据零件热处理状态选择(4)根据零件材料的性能选择(5)根据零件的批量选择5.轴加工方案、盘套类加工方案、V形铁加工方案实例第五章数控加工技术第六章第七章其他新技术新工艺一、爆炸成形二、液压成形三、旋压成形四、喷丸成形五、滚挤压加工六、滚扎成形加工七、胶接第八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 尽量采用标准化参数2. 便于装夹3. 便于进刀和退刀4. 避免给加工带来困难5. 零件结构要有足够的刚度6. 减少装夹次数7. 减少机床调整8. 减少刀具种类9. 减少加工面积10. 便于测量11. 热处理12. 便于装配13. 分解独立装配14. 避免在箱体内装配15. 便于拆卸16. 要有正确的装配基准17. 增加调节环第九章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第一节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一、工艺过程的概念1.生产纲领(N):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产品、产量和年度计划。

生产纲领用年产量表示。

产品中某零件的生产纲领就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年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大学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铸造1金属工艺学是一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

是2铸造到今天为止仍然是毛坯生产的主要方法。

是3铸造生产中,最基本的工艺方法是离心铸造。

否4影响合金的流动性因素很多,但以化学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

是5浇注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缩孔。

是6为防止热应力,冷铁应放在铸件薄壁处。

否7时效处理是为了消除铸件产生的微小缩松。

否8浇注温度越高,形成的缩孔体积就越大。

是9热应力使铸件薄壁处受压缩。

是10铸造中,手工造型可以做到三箱甚至四箱造型。

是二、单选题1液态合金的流动性是以( 1)长度来衡量的.①. 螺旋形试样②. 塔形试样③. 条形试样④. 梯形试样2响合金的流动性的最显著的因素是(2 )①. 浇注温度②. 合金本身的化学成分③. 充型压力④. 铸型温度3机器造型( 1)①. 只能用两箱造型②. 只能用三箱造型③. 可以用两箱造型,也可以用三箱造型④. 可以多箱造型4铸件的凝固方式有( 1)①. 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②. 逐层凝固,分层凝固,中间凝固③. 糊状凝固,滞留凝固,分层凝固④. 过冷凝固,滞留凝固,过热凝固5缩孔通常是在(4)①. 铸件的下部②. 铸件的中部③. 铸件的表面④. 铸件的上部6(3 )不是铸造缺陷①. 缩松②. 冷裂③. 糊状凝固④. 浇不足7浇注车床床身时,导轨面应该(1)①. 放在下面②. 放在上面③. 放在侧面④. 可随意放置8三箱造型比两箱造型更容易(2 )①. 产生缩孔和缩松②. 产生错箱和铸件长度尺寸的不精确③. 产生浇不足和冷隔④. 产生热应力和变形9关于铸造,正确的说法是( 2)①. 能加工出所有的机械零件②. 能制造出内腔形状复杂的零件③. 只能用铁水加工零件④. 砂型铸造可加工出很薄的零件10关于热应力,正确的说法是(3 )①. 铸件浇注温度越高,热应力越大②. 合金的收缩率越小,热应力越大③. 铸件壁厚差别越大,热应力越大④. 合金的流动性越差,热应力越大三、填空题1时效处理可分为人工时效和自然时效2铸件的裂纹可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

3在铸造工业中大量使用的铸铁是灰口铸铁。

4 造型是砂型铸造的最基本的工序。

5对于长而容易变形的的铸件,可以采用:反变形的工艺措施来抵消铸件的变形。

图示铸件有哪几种分型方案?在大批量生产中该选择哪种?焊接一、判断题1低碳钢和高碳纲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相同。

否2平板对焊时,最终焊缝区受到压应力而两侧金属受到拉应力。

否3焊接中,反变形措施是为了预防和消除焊接应力。

否4焊前预热能较有效地减少焊接应力。

是5合理布置焊缝和正确选择焊接次序可以预防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产生。

是6焊条电弧焊的电焊条就是一根钢丝。

否7焊条电弧焊的电焊条在焊接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导电和填充熔池。

否8焊条牌号是焊条行业统一的焊条代号,其中,结构钢焊条是以字母“J”开头的。

是9选择电焊条时,必须考虑焊接件的化学成分和使用性能。

是10埋弧焊的电弧被埋在颗粒状熔剂层以下,操作者的劳动条件较好。

是二、单选题1氩弧焊的焊接热源和保护熔池的介质分别是( 1)①. 电弧热和氩气②. 氧—乙炔气体火焰和氩气③. 氩气火焰和空气④. 电阻热和氩气2药皮焊条的牌号“J422”中间两位数字“42”表示( 4)①. 焊条长度为420mm ②. 药皮的编号为“42”③. 焊条直径为4.2mm ④. 焊缝的抗拉强度为420Mpa3低碳钢的焊接热影响区中力学性能最薄弱的是(2 )①. 正火区②. 熔合区和过热区③. 部分相变区④. 过热区和部分相变区4低碳钢的焊接热影响区中,焊后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区域是( 1)①. 正火区②. 熔合区③. 部分相变区④. 过热区5下列焊接方法中,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焊接方法是(3 )①. 电渣焊②. 真空电子束焊③. 电弧焊④. 摩擦焊6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焊接热源和保护熔池的介质分别是 3①. 氩气火焰和CO2气体②. 氧—乙炔气体火焰和CO2气体③. 电弧热和CO2气体④. 电阻热和CO2气体7关于等离子弧焊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4①. 等离子弧是经过压缩的电弧②. 等离子弧是指电弧区内的气体被完全电离③. 等离子弧的温度高达16000K ④. 等离子弧的温度和焊条电弧焊的一样8焊接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异种钢接头时,选择焊条应(1 )①. 使焊缝金属的强度与强度较低的钢材的强度相等②. 使焊缝金属的强度等于两种钢材的平均强度③. 使焊缝金属的强度与强度较高的钢材的强度相等④. 使焊缝金属的强度与其中任意一种钢材的强度相等9埋弧自动焊适合于以下哪一种情况的焊接?( 1)①. 平焊②. 立焊③. 仰焊④. 全位置焊接10焊接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正火区”等区域的划分依据是 1①. 按焊缝附近各区域被加热到的最高温度不同分②. 按各区域距焊缝中心的距离分③. 按焊接后经过的人工热处理工艺分④. 以上都不对三、填空题1点焊(属于电阻焊)时,工件在两柱状电极之间被加压通电,而电极与工件间的接触处所产生的热量因被冷却介质传走,因此不会出现焊合现象。

2电阻焊的分流现象是指焊接下一个焊点时,有一部分电流会流经已焊好的焊点,分流将使焊接处的电流减少,影响焊接质量。

3电阻焊的点焊都采用搭接接头,点焊主要适用于薄板(厚板/薄板)。

4电阻焊的缝焊是利用盘状电极压紧工件,配合断续通电,以形成连续的焊点的焊接方法。

5电阻焊中的对焊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两种。

切削加工一、判断题1刀具的正的前角值越大,则切削刃和刀头的强度越低。

(是)2刀具的正的前角值越大,则切削刃和刀头的强度越高。

(否)3车削时,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的大小与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无关。

(否)4在切削过程中,若形成连续不断的带状切屑,要采取断屑措施。

(是)5积屑瘤一旦形成,就稳固地存在于切削刃上。

(否)6在车削时三个切削分力中,进给力Ff最大。

(否)7在实际的切削过程中,总切削力的方向和大小都不易直接测定。

(是)8传入刀具的切削热越多,对加工效果越有利。

(否)9切削热越多地传入切屑和周围介质中,对加工效果越有利。

(是)10工件的强度和硬度愈高,切削中消耗的功愈大,产生的切削热愈高。

(是)二、单选题1下列刀具材料中,热硬性最好的是( 1)①. 硬质合金②. 碳素工具钢③. 高速钢④. 低合金工具钢2下列不是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元素的是( 3)①. 前刀面②. 后刀面③. 切削平面④. 切削刃3车刀的切削部分中,切屑流过的表面称为( 1)①. 前刀面②. 主后刀面③. 副后刀面④. 切削平面4车刀中,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相交形成的切削刃称( 3)①. 副切削刃②. 横刃③. 主切削刃④. 作用切削刃5在切屑形成过程中,切屑变形程度愈大,则( 1)①. 切削力愈大②. 切削温度愈低③. 表面愈光洁④. 切削力愈小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4)①. 切屑变形程度愈大,切削力愈大②. 切屑变形程度愈大,切削温度愈高③. 切屑变形程度愈大,已加工表面愈粗糙④. 切屑变形程度愈大,切削温度愈低7下列不是常见的切屑类型的是( 4①. 带状切屑②. 节状切屑③. 崩碎状切屑④. 片状切屑8关于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4 )①. 积屑瘤能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起到保护切削刃的作用。

②. 增大了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使切削轻快。

③. 积屑瘤不断地产生和脱落,降低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④. 积屑瘤的存在,使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提高。

9车外圆时,三个互相垂直的切削分力中,最大的分力是(1 )①. 切削力②. 进给力③. 背向切削力④. 不一定10车外圆时,切削热传出的最主要途径是(1 )①. 切屑②. 工件③. 刀具④. 周围介质压力加工一、判断题1弯曲模膛是制坯模膛。

是2锻造钢制零件时,一般先把坯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是3胎模锻使用的设是自由锻的设备。

是4有中心孔的盘类锻件一般采用镦粗——冲孔的自由锻造工序。

是5金属的变形抗力越小,可锻性越差。

否6绘制自由锻件图和绘制模锻件图应考虑的内容是一样的。

否7胎模锻可以锻造出形状较为复杂的模锻件。

是8拉深件和翻孔零件的常见废品缺陷都是孔口产生裂纹。

否9弯曲时应使弯曲线与板料纤维方向一致才能保证质量。

否10冲裁时,冲出的孔的轮廓和尺寸与凸模刃口的轮廓和尺寸一致。

是二、单选题1自由锻最常用的工序是( 4)①. 冲孔②. 弯曲③. 切割④. 镦粗2镦粗主要适用于( 1)①. 饼块,盘套类锻件②. 长轴类锻件③. 支架类锻件④. 回转体锻件3自由锻件由数个简单几何体构成时,几何体的交接处( 2)①. 应形成空间曲线②. 不应形成空间曲线③. 可以形成也可以不形成空间曲线④. 应形成圆弧4自由锻件的横截面若有急剧变化或形状较复杂时( 1)①. 应该设计成由几个简单件构成的组合体②. 最好不用锻造③. 整体锻造出来④. 不能锻造5加工硬化对工业生产( 3)①. 只有利②. 只有弊③. 有利也有弊④. 无利也无弊6在模锻中,锻模的飞边槽的作用是(2 )①. 用来剪断多余的金属②. 用来容纳多余的金属③. 用来防止上,下模的错位④. 用来防止上,下模的冲击7在一些重型机械中,生产大型和特大型锻件一般采用(1 )①. 自由锻②. 锤上模锻③. 胎模锻④. 冲压加工8压力加工是利用金属材料的( 1)①. 塑性②. 弹性③. 工艺性能④. 刚性9对于锻模而言,上下模膛的深度的设计原则是(3 )①. 最好上模膛深度较深②. 最好下模膛深度较深③. 最好上下模膛深度比较一致④. 没有固定的原则10大批量生产锻件时,模锻比自由锻的生产效率( 1)①. 高②. 低③. 有时高,有时低④. 没有特定的关系三、填空题1模锻模膛可分为预锻模膛,终锻模膛2自由锻的基本工序有镦粗,拔长,冲孔等等。

3模膛根据其功用的不同,分为制坯模膛和模锻模膛。

4自由锻造的生产批量一般来说比较小。

5加工硬化是指金属材料经过冷塑性变形,其硬度和强度增加而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合金铸件的生产(1)试从石墨的存在分析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和其性能特征。

(2) 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铸铁的牌号不用化学成分来表示?(3) 灰铸铁最适于制造哪类铸件?试举车床上十种灰铸铁件名称,示例说明选用灰铸铁、而不选用铸钢的原因?(4)HT100 、 HT150 、 HT200 、 HT300 的显微组织有何不同?为什么 HT150 、 HT200 灰铸铁应用最广?(5) 某产品灰铸铁件壁厚计有 5mm 、 25mm 、 52mm 三种,力学性能全部要求 =220MPa ,若全部选用HT200 是否正确?(6) 填表比较各种铸铁。

阐述灰铸铁应用最广的原因:(7) 为什么球墨铸铁是“以铁带钢”的好材料?球墨铸铁是否可以全部取代可锻铸铁?(8) 制造铸铁件、铸钢件和铸铝件所用的熔炉有何不同?所用的型砂又有何不同?为什么?(9) 下列铸件宜选用哪类铸造合金?请阐述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