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硬盘组建软RAID磁盘阵列数据安全性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双硬盘组建软RAID磁盘阵列数据安全性的思考

前言:近段时间使用本本进行多任务处理时系统反应迟钝,进行高清视频编辑时尤为严重,查看CPU占用率在1%-4%徘徊,内存占用60%左右,排除病毒原因,给我的直觉是系统数据吞吐堵塞,仔细查看后发现硬盘灯常亮,硬盘数据存储速度拖慢了整个系统,导致大文件读取时系统未响应。笔记本为联想 Y570,西数750G 蓝盘,原计划升级固态硬盘来提升系统性能,奈何固态硬盘价格不是我等搬砖族烧的起的,正好手上有个闲置的东芝1TB移动硬盘,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RAID 0阵列。主板芯片组为HM67,未集成RAID控制芯片,购买RAID阵列卡的话下来加上一块硬盘差不多也赶上固态硬盘的价了,这样没有性价比可言,回想起之前有个国人写的软件可以在系统中模拟组建RAID 0,但稳定性实在不敢恭维,上网查了查资料,便有了在WIN 7系统下通过将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创建带区卷实现软RAID的想法。

先了解下基本知识:

1、什么是RAID?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即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或简称磁盘阵列。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冗余的技术。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成为RAID级别(RAID Levels)。

2、硬RAID与软RAID的区别:

∙硬RAID:通过用硬件来实现RAID功能的就是硬RAID,比如:各种RAID 卡,还有主板集成能够做的RAID都是硬RAID。

∙软RAID:通过用操作系统来完成RAID功能的就是软RAID,比如:在Linux 操作系统下,用3块硬盘做的RAID5。

软RAID是通过软件层面来实现与硬件RAID磁盘阵列同样的功能,利用动态磁盘的带区卷获得读写性能的提升。由于是通过操作系统来组成RAID,那么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就至关重要,操作系统崩溃后软RAID 阵列中的数据将全部丢失,并且不能像硬RAID阵列那样可以通过专业的恢复软件来进行数据重组恢复数据,所以软RAID阵列的安全性相比硬RAID来说低得多,几乎为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大部分的建议都是去组硬RAID 0, RAID 5, 或者RAID 0+1,软RAID方面暂无好的解决方案。

就这么放弃吗?显然不是我等diyer的风格,于是进行了以下尝试:

设想一:既然操作系统损坏后磁盘阵列数据丢失,会不会是因为阵列信息保存在操作系统里面呢?于是用虚拟机对此设想进行了测试,装好系统后组建软RAID,将系统GHOST备份到U盘,之后人为破坏系统文件使系统损坏,再尝试用ghost将系统映像ghost到系统分区,奈何目前大部分的ghost都不识别动态磁盘,找了个国人改写的改版ghost进行了尝试,系统恢复后阵列信息仍然丢失,此方法以失败告终。

设想二:安装全新系统时因不识别动态磁盘而格式化整个磁盘,会不会是因破坏了原来的磁盘分区表,从而导致数据丢失呢?还好创建

了虚拟机系统快照,打开快照继续进行测试,用Disk Genius软件分别备份两块硬盘的分区表,然后删除其中一块硬盘的所有分区,再用Disk Genius将备份的分区表导入,系统仍无法恢复RAID阵列,此方法也以失败告终。

设想三:动态磁盘带区卷是将数据分别写入两块硬盘的,一块硬盘数据损坏后,另一块硬盘数据也相当于损坏,那如果建立简单卷将数据全部放在一块硬盘上会不会出现损坏呢,打起精神继续测试,分别建立带区卷,简单卷,然后破坏阵列,用Disk Genius尝试找回丢失的分区,这时候惊喜出现了,带区卷的数据无法恢复,但是简单卷的数据全部都在(系统中看不到,但是恢复软件可以看到),新建第3块磁盘,将数据导出,测试文件完整无损。此方法测试成功。

但同样存在一个问题,使用带区卷是为了获得双倍读写速度,简单卷跟基本磁盘是一样的,根本得不到速度提升,又试想能不能组个软RAID 1,将简单卷与带区卷的数据进行实时备份呢?在网上查找了好多数据同步软件,最后发现Allway Sync 'n' Go软件不错,可以满足我的要求。

淘宝购得光驱位硬盘托架一个,考虑到硬盘单碟容量越大,读取速度越快,于是选择东芝 1TB硬盘作为主硬盘,将东芝 1TB 硬盘装入笔记本主硬盘位,将原西数 750G硬盘装入光驱位硬盘托架,拆下原光驱,将硬盘托架装入光驱位,组装完毕后开始实战装机。

装机前设想:系统分为6个分区(1个系统分区+3个带区卷,加2个简单卷),根据个人需要C盘80G,D盘带区卷共200G,E

盘带区卷共400G,F盘带区卷共500G,G盘简单卷300G做数据备份盘(因本人重要数据总量大约270G左右),H盘简单卷150G备用。

将所有数据归类,整理打包全部存放到东芝 1TB硬盘的300G备份分区,然后进入pe系统,删除西数 750G硬盘的所有分区及东芝 1TB硬盘备份分区外的所有分区,重新划设C盘,其余分区暂不创建,安装WIIN 7系统,系统安装成功后打好所有补丁,破解激活,然后将两块硬盘转换为动态磁盘,在750G的硬盘上建立3个带区卷,剩余的150G建立简单卷备用。至此,硬盘分区已按原计划完成。之后安装Allway Sync 'n' Go软件,设置Allway Sync 'n' Go软件开机自启,并创建同步规则(此处我建立的是D、E、F盘分别对应G盘根目录下的D、E、F三个文件夹,系统关机注销前执行双向同步动作)。

测试了下软件资源消耗,同步过程中cpu占用率在1%-2%

之间徘徊,可以忽略不计,多次更改文件,关机测试,运行正常。至此,软RAID组建完毕。之后存留的一个问题:虽然同步盘可以随时保持数据同步,但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如果系统损坏,只能将750G硬盘转换为基本磁盘,建立分区,用数据恢复软件将1TB硬盘中备份分区数据恢复到750G硬盘,然后再将1TB硬盘转化为基本磁盘,重新在1TB硬盘上安装操作系统,按照之前的步骤重新建立阵列,虽然过程繁琐,但这是我目前想到的用双硬盘组建软RAID阵列并可以保证数据安全的唯一办法。

想不通的问题:动态磁盘的阵列信息到底保存在何处?

如果不考虑资金问题的话,笔记本提升性能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应为 MASTA(64G)固态硬盘+双机械硬盘软RAID阵列。

下附:系统分区情况截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