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9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9张PPT)
11
理想的世界
描述词境 结合选文,以第一人称视角,用散文的语言,描述选文内容, 可以展开适当的想象,加入适当的心理描写。 开头示例 一个秋天的清晨,作为将军的我推帐而出。黄沙漫漫,近处,我 们的几十座军营一座挨着一座,井然有序。军士们早已起床,有 的已经在营外列阵操练,喊声阵阵。帐营内外,响起哀厉而高亢 的号角声,听来让人热血沸腾……
注意了这种形式,开始介入它的文学创作。晚唐、五代,
致力于词的文人逐渐增多,一些著名的词人如温庭筠、韦
庄、李煜都具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此时,文人词和民间词
的区分也逐渐明显,到了宋朝,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导致
了宋词空前的繁荣、发展与提高,并且产生了许多著名的
词人。
24
• 北宋苏轼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 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 放词的风格。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 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 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 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 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28
作业
29
17
主题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 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 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 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的痛苦和愤恨。
18
对 比 赏 析
19
(一)相同点: 内容上:都有对边塞景象、征战将士的描写。 情感上:都将个人经历与征战戍边联系在一起,由此引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 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PPT课件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zhàng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qiāng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mèi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 上危机四伏。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了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控制, 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松戒备,武备松弛。宝元元年(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将不知 兵,兵不知将,以致每战辄败。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 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 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这首题为“秋思 ”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知识备查
两大流派
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 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 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 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
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 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 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句话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表现了征人思归而不得的矛盾心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PPT课件

跟踪检测
3. 请分别写出下列词句中词人借“酒”表达的思想感情。 (1)《渔家傲·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
_对__远__隔__万__里__的__家__乡__的__思__念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酒酣胸胆尚开张”:
___壮__心__未__已__的__英__雄__本__色__。_______
译文:西北边境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大雁向衡阳展翅飞去,毫 无留恋之意。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 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号角
层峦叠嶂
译文: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一起响起, 层峦叠嶂之间,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12.词四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 (重点)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 涵。(难点)
新知导入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新知导入
大漠边关凄厉的号角声及战马的嘶鸣、狂风的呼啸令人 心寒。倘若置身此处,怎能不怀念故乡的温馨?
作者醉后为何“挑灯看剑”?由此体现出什么?
因为宝剑伴着他征战杀敌,是词人曾经为国征战沙场的见 证。这一举动隐含了词人念念不忘报国的雄心。
精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出兵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酒食,军营里奏响了悲 壮粗犷的军乐。在秋风萧瑟的战场上,词人检阅着各路兵 马,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 队斗志昂扬的战士,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无不彰显着 气氛的肃杀,将士们准备出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
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
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 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 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 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
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
未经过过滤的酒,浑 浊、质量不好的酒。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 然,山名。勒,刻石记功。
yān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mèi
比喻夜深寒重。 征人夜深不能入 睡。寐,睡。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征的士兵。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
上阕:描写梦中之景,即在秋季的某一天,
沙场上点兵的盛大场面,展现抗金部队壮盛的
军容。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表现了什么内容?
这一句叙写现实生活,刻画了一位落魄英
雄的典型形象。两物——“灯”与“剑”,两
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 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深入到主人公
的内心世界。
试分析“沙场秋点兵”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重笔点化,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 征的将军形象,如电影镜头中的一个突然定格,
思念家乡 壮志未酬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色
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
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 的艰苦。
词牌名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衬底1
作者追忆自己当年在起义军中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现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之情。
创作背景
1903年,秋瑾丈夫王廷钧捐得户部主事,随夫去北京居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王廷钧无心国事。中秋节,秋谨与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于北京阜城外的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抒怀之作。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蛾眉”写出作者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
壮志难酬 思家忧国
情感·典故
诗人情感之“悲”
GENERAL WORK REPORT FOR FOREIGN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作者简介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感受音律之豪迈
词牌《江城子》特色: 上下阕字数同,长短句相对应,讲究押平声韵、韵脚位置固定(通常在1,2,3,5,8句押韵) 狂 黄 苍 冈 郎 张 霜 妨 唐 望 狼 ——荡气回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②“闭”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情景,暗 示敌强我弱
③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异统领了哪些景物
衡阳雁、边声连角、 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析写法
气候异 (乐山中考) “异”在何处 声音异
形势异
“衡阳雁去”说明天气极寒冷,与家乡 吴地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 中原所没有的
“长烟落日孤城闭”,不同于内地城市 华灯初上的景象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景 抒
家万里- 归无计
仲 淹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 功业未成的悲哀,以及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 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 平。
小结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 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 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 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 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 功的爱国诗篇。
北宋历来以武备虚弱闻名,加之当时开国日久,文恬武嬉,军队战斗力急速 下滑,在宋夏战争初期,宋朝身为堂堂中原大国,却在与西夏战争中连吃败 仗,损失惨重,丧师失地,完全处于被压制状态。
解标题
渔家傲·秋思
① 渔家傲,词牌名。
渔家傲: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 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 ,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因久戍边关而不能回家,将军 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思念家乡 留下了伤心的眼泪。表现了将士 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互文。 ②夜色已浓,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久戍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课《词四首》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课《词四首》

文:“韩柳欧苏”并称(韩如潮,柳如泉,
欧如澜,苏如海)。
词:“苏辛”并称;
蔡襄)。
书:“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 坚、米芾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三父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轼)
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柳宗元
白居易 屈 原 柳 永
太忧郁
太伤感 太悲壮 太缠绵
之多,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壮观 情景。
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为我们描绘一下这个场面吗?
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狩猎、 打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作者渴望被 朝廷重用,建功立业,杀敌为国的 豪情壮志。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 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 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辛弃疾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 《稼轩长短句》,《南渡录》二卷,
词作分析
上 片
借出猎 表达报 国决心
出 猎 情 景
借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现作者的 少年狂气。
运用冯唐持节的典故,希望得到 朝廷的重用,能建功立业。
下 片
报 国 之 志
末一句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 向。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 2、上下片各借用什么典故来抒发感情?
赏析“千骑卷平冈”这句话。
“卷”字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数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 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 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12课《词四首》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12课《词四首》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浊酒一杯家万里”写边关与家乡相距遥远,思乡之情 如何来解?只好借酒消愁了。“浊酒”可见生活的艰
苦。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是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 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 “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写实。月光皎洁,满地如霜,远 处不时传来悠扬的羌笛之声,使戍边战士思念故乡,无 法入睡。将士们本来是想像东汉大将窦宪那样报国逐敌, 立功而返的,可是宋朝对外却忍辱求和,抗敌战争常常 失利,不断地割地赔款。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结句以生动形象的描绘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 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 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 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 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 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曾短 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 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 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 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 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 “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苏轼在熙宁四 年(1071)因对王 安石变法持不同 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 州通判,三年任 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 年(1074)冬与同 僚出城打猎时所
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九年级下册定风波等四首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下册定风波等四首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下册定风波等四首课外古诗词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定风波》。

1、《定风波》原文: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资料:苏轼(1037~1101)享年64岁,又名苏东坡,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译文:不要倾听雨点穿过树林,和冲击树叶的声音,无妨一面歌唱呼啸,一面散步慢行。

一根竹杖,一双草鞋,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呢?在这烟雨迷漫里,只愿做个穿着簑衣,戴着笠帽的渔夫,度过一生。

有些寒冷的春风,把酒意吹醒了,山头的落日却来迎接我,回想一路走来时的寒风骤雨,虽然历经了无数的风波打击,管它的,回家吧!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下注释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下注释整理

《词四首》课下注释(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一、《渔家傲.秋思》①选自《范仲淹全集》(风凰出版社2004年版)。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

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⑤【千嶂】层峦叠嶂。

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⑥【征夫】出征的士兵。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②【老夫】作者自称。

③【聊】姑且,暂且。

④【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黄,指黄犬。

苍,指苍鹰。

⑤【千骑】形容从骑之多。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⑥【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报答倾城百姓相随。

倾城,形容随观者很多。

⑦【亲射虎,看孙郎】即“看孙郎亲射虎”。

孙郎,指孙权。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权》,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

这里是作者自喻。

⑧【胸胆尚开张】胸襟开阔,胆气豪壮。

尚,还。

⑨【鬓微霜】鬓角稍白。

⑩【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

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

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

⑪【会】终将。

⑫【雕弓】饰以彩绘的弓。

⑬【天狼】星名。

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

这里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①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2.《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
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题目。 陈同甫,是辛弃疾的挚友。题目的 意思是: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烈 的词寄送给他。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 信州(今江西上饶)。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 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 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两 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 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诵读课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听我描述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 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 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 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诵读诗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1.听读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2.自由朗读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指名学生朗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4.齐读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初步感知
1.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千嶂里,
声连角起”表明

部编版本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四首》赏析

部编版本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四首》赏析

部编版本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四首》赏析26.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二、中心思想:上片描写塞外秋景,下片抒情。

表达了词人思乡忧国、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字词1.渔家傲,词牌名2.塞下:指西北边地。

3.千嶂:崇山峻岭4.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四、重点题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听觉、视觉角度描写了边塞奇异凄凉的景象,表现了战士们的豪迈情怀。

和家乡景象作对比,为下文思乡作铺垫。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思家不能回,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运用互文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4.《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天气寒冷,边声杂乱,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5.请分析“霜满地“的表达作用。

点明了时令,借景抒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忧国、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6.想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描绘的画面。

并写出这种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画面:在崇山峻岭之间,坐落着一座孤城,傍晚时分,夕阳残照、烟雾弥漫,城门紧闭。

作用:写出了边塞之地的孤寂荒凉,也表现出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点。

2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

二、中心思想这首词上片写出猎盛况,下写报国之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与赏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与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归纳赏析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关于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有《范仲淹全集》。

二、基本内容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三、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四、诗歌赏析1.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异”。

渲染了战地苍凉萧瑟的气氛。

描绘了衡阳雁去、边声四起、落日中孤城紧闭的画面。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

画面: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

3.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

正面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4.“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词中有何作用?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借景抒情,写出了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5.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征人无法入睡。

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赏析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赏析

12.词四首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默写、赏析、练习题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默写、赏析、练习题

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默写语句⑴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⑵①化用王之焕《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⑶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⑷①表现守边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的句子:②揭示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既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③表现守边将士坚持抗敌的英雄气概和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④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⑸①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语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炼字】“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

概括地写出了秋季边塞和中原地区风光的不同,总领下面的写景内容.【衬托】“雁去无留意”衬托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景】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透露出严峻的军事形势;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动静结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化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翻译、作者、背景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翻译、作者、背景

12.词四首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12课词四首《满江红》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12课词四首《满江红》

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 惠的女人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
娆的女人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
有魅力的女人
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 候,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 女侠秋瑾,抛家弃子,女 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 求另样的生活,去追求民 族振兴的方法,把“最有 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谓 献给这样的女英雄的确是 实至名归。
秋瑾的家庭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 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 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 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 经》、《百家姓》、《神童诗》等, 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 记传奇。
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弱:“我要去寻求真理,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 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 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 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 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 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 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 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 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 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 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 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 腻”,又有男儿的“豪迈 劲爽”,刚柔相济,阴阳 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 之美”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1895年,19岁的她跟 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 湘潭首富、曾国藩的 表弟王殿丞。王见秋 瑾生得秀美端庄,聪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 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 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 迎了过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西北边疆秋来风景与中原不同, 大雁南飞衡阳,无半点留恋之意。 四周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号 角一同响起,崇山峻岭中,云雾 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
浊酒一杯遥寄万里思乡绪, 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打 算无从谈起。听惯了幽怨的羌笛, 见惯了秋霜满地,征人夜深不能 睡, 将军征夫白发长,热泪泣。 (互文)
秋瑾的作品以1904年东渡日本 为界,前期(1891-1904), 咏
创作背 景
1903年,秋瑾丈夫王廷钧 捐得户部主事,随夫去北京居 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 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 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王廷钧无心国事。中秋节, 秋谨与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 出走,寓居于北京阜城外的泰 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 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 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抒
韵脚位置固定(通常在1,2,3,5,8句押韵) 狂 黄 苍 冈 郎 张 霜 妨 唐 望 狼 ——荡气回肠
感受用典之豪气
语言精练 避直就曲
【典故】《辞海》中释作“典故是诗文中经常
引用的,有来源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 或词语”。
(1)亲射虎,看孙郎。 发少年狂气,老当益壮,意气风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自比魏尚,希望得以重用吗,报效国家。
②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③千骑卷平冈
狂 ④为报倾城随太守
⑤亲射虎,看孙郎
⑥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⑦会挽雕弓如满月
⑧西北望,射天狼
豪情 英姿
阵容 场面 气概
信心 忠心 雄心
《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 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 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 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表达了 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情感·典故 诗人情感之“悲” 壮志难酬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家忧国 原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勒功:亦称“勒石燕然”。东汉将军 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 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用,典勒)石记 功“。燕然勒功”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 们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 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了解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 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 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 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 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 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同 甫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 会”。陈同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 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 《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 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 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 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简介
辛弃疾 (1140-1207),南 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 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 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 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 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 军事家和政治家。
与苏轼并称“苏辛”,作 品有《稼轩长短句》。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感受文眼之豪放
文眼(词眼)——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奠 定文章情感基调。
狂:1.癫狂 2.任性放荡,不受拘束 3.轻狂, 傲慢
4.迷惑,糊涂 5.急遽
结合全词,谈谈太守的“狂”具体表现在
哪些地方?
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了解背景
资料一: 通判: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
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 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 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 简称知州。一般是六品或者五品。相当于今天地级市代 理市长。 宋代的杭州: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画栋雕梁,湖光山 色。 宋代的密州:经济萧条,荒山连绵,连连蝗旱,生活困 苦。 苏轼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离京,一心 想报效祖国却无法施展才能。
《渔家傲·秋思》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他在陕西守卫边 疆多年。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 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 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 缠绵深致,脍炙人口。
创作背景
朗读感知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秋瑾(1875-1907),女,字 璇卿,号竞雄,别名鉴湖女侠,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 命烈士,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 导者。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 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 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 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 岁。
朗读感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中心思想
作者追忆自己当年在起 义军中激烈的战斗生活,抒 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 志;表现壮志未酬、报国无 路的悲愤之情。
资料二: 写作背景: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
的西夏和辽不断扰袭边境。作为一个忧国忧 民的词人,苏轼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 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宋词分两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作地位:《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派
词风的开山之作,也是豪放词中的神品。
感受音律之豪迈
词牌《江城子》特色: 上下阕字数同,长短句相对应,讲究押平声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