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叶斑病的防治方法(黄瓜叶斑病图片)
黄瓜病虫害实拍图片附显微镜镜检图
![黄瓜病虫害实拍图片附显微镜镜检图](https://img.taocdn.com/s3/m/2e5ae8dcd4d8d15abe234eb1.png)
黄瓜病虫害实拍图片附显微镜镜检图
黄瓜叶斑病
黄瓜叶斑病发病原因:黄瓜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高湿易发病
显微镜下的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说明是真菌性病害
黄瓜靶斑病
显微镜下的黄瓜靶斑病病原菌说明是真菌性病害
黄瓜炭疽病
发生原因:高湿87%以上、温度24 ℃左右有利于发病,超过30℃发病受抑制
显微镜下的黄瓜炭疽病原菌说明是真菌性病害
黄瓜霜霉病
这个不需要显微镜大家都认识
黄瓜疫病
这个是卵菌纲低等真菌
黄瓜灰霉大家都认识
黄瓜菌核病很少见,大家用药大频繁病菌起不来
黄瓜枯萎病治不好的病
黄瓜枯萎病土传病害
黄瓜蔓枯病
虽然流胶但不是细菌性病害
这才是细菌性病害--黄瓜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圆斑病
黄瓜细菌性蚀脉病
比较少见
常见的病毒病基本无药可治
黄瓜生理性萎焉根系出问题了。
黄瓜叶片黄斑的区别(四种)以及防治办法。
![黄瓜叶片黄斑的区别(四种)以及防治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1bf70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e.png)
黄瓜叶片黄斑的区别(四种)以及防治办法。
黄瓜的棒孢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炭疽病这四种病害都会造成黄瓜叶片出现黄斑,但是这四种病害的发病症状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黄瓜叶片上四种黄斑的区别。
一、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病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症状主要分为小斑形和大斑形。
小斑形:发病初期呈黄褐色小点,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形,病健交界处明显,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淡黄色,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黄白色。
大斑形: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灰白色,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白色毛絮状物,为病原菌菌丝体。
病原菌: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属丝孢目棒孢属真菌。
菌丝体分枝,无色到淡褐色,具隔膜。
分生孢子梗多由菌丝衍生而来,单立,较直立,细长,初淡色,成熟后褐色,光滑,不分枝,具隔膜,大小为100-650微米×3-8微米,分隔数1-8个;分生孢子顶生于梗端,倒棒形、圆筒形、线形或Y 形,单生或串生,直立或稍弯曲,基部膨大、较平,顶部钝圆,浅橄榄色到深褐色,假隔膜分隔,大小为50-350微米×9-17微米,分隔数2-27个。
厚垣孢子粗缩,壁厚,深褐色。
展开剩余84%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办法,由于该病菌侵染成功率非常高,若超过3%的植株叶片发病后施药,无法取得满意效果,所以早期做好防护措施,及时施药是关键。
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叶片正、背面都要喷彻底,连续喷药3-4次,注意交替用药。
国内对于防治该病的药剂尚无系统科学地研究,也无防治该病的农药登记。
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结果,可以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喷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正常用量下对黄瓜安全,叶色正常,无药害斑,无缩叶、落叶或植株萎蔫现象;黄瓜定植后10-l5天,可用25%凯润(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
黄瓜叶子长斑,打啥农药好使?
![黄瓜叶子长斑,打啥农药好使?](https://img.taocdn.com/s3/m/5524e7d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5a.png)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黄瓜叶子长斑,打啥农药好使?
假如某一个地区常年种植黄瓜,并且发生小黄点,严峻时叶片干枯,
对产量影响很大,用农药防治往往效果不好,请问是不是有什么特药的
农药好使些?
这是黄瓜种植区历年发生的常见病害,黄瓜小黄点又叫多主棒孢霉叶
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
农药防治难度不大,但是治愈后往往复发。
只
要发生可以使用唑类农药和铜制剂喷雾,一般两次喷施农药就可治愈。
例如阿米妙收加铜高尚就是。
也可以使用多福加苯醚甲环唑加铜制剂喷
雾。
要想不得病,主要就是早期预防。
前期使用阿米多彩或百菌清加铜
制剂喷雾,做到没有病时就提前预防,效果比较好。
第1页共1页。
黄瓜小黄点怎么防治
![黄瓜小黄点怎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fa4c116af1ffc4fff47ac1f.png)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黄瓜靶斑病、黄点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近年来发展成为黄瓜上最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病害之一,尤其是冬春季节黄瓜棚室栽培,棚内湿度比较大,黄瓜棒孢叶斑病极易发生,主要分为3种类型病斑:小圆点斑型、大斑型、多角形斑,其中发病较重的是小点斑型,黄瓜棒孢叶斑病是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严重时可扩散至叶柄、茎蔓,蔓延至果实。
小圆点斑型多角斑型病菌孢子一、为什么小黄点病这么难防治呢?1、危害大、传播快,主要危害中上部叶片,一旦发生就错过最佳用药时期,比较难防治。
2、重茬种植,廉价激素肥料过量使用,造成植株旺长早衰,抗病能力弱。
3、负载过重,营养消耗大。
过多留瓜,采收不及时,植株营养消耗过大,造成植株长势弱,抗病能力较差,容易造成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流行。
4、病害不好诊断:容易与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炭疽病混淆,甚至混合发生,导致不能对症用药,错过治疗最佳时期。
二、综合防治措施1、清棚清园:清理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掌握阴雨天气不打药,阴雪天气不蘸花,阴雨天不整枝打杈的原则,保证无病苗入棚,进棚前用菌统清600-800倍对棚膜、水泥杆、地面、铁丝等进行彻底消毒。
2、增强植株抗病力:増施棉籽壳、稻壳、豆粕、根优乐、蘑菇料、征土等富含纤维素有机质的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合理留瓜、及时摘瓜在结瓜期,我们一定要根据植株长势,合理留瓜,及时采摘商品瓜,避免营养过多消耗,科学合理施肥,避免激素类肥料,追施蓓美优质水溶肥等,避免旺长造成的营养消耗,可以用优调进行优化调节植株生长。
4、喷施保护性药剂,提前预防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提前喷施代森锰锌、恶唑菌酮、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百菌清等保护性的药剂,可以有效降低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5、对症下药,交替轮换用药①黄瓜棒孢叶斑病往往与炭疽病、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在混合发生,单一药剂很难防治住,在药剂方面可以选择嘧菌酯、苯甲·咪鲜胺、氟菌·肟菌酯、氟菌·戊唑醇、己唑醇、蓓力秀靶斑型、点吉靓等药剂轮换使用;②当混合发生细菌性角斑病时可以混合噻唑锌、喹啉铜、细无忧等细菌性药剂;③当与霜霉病混合发生时可选用霜脲氰、甲霜灵、烯酰吗啉、蓓力秀霜霉型、点吉靓等药剂防治。
黄瓜叶斑病怎么防治
![黄瓜叶斑病怎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3b20ee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b.png)
黄瓜叶斑病怎么防治在黄瓜的种植中,有一种让不少菜农头痛不已的病害——叶斑病(全名叫棒孢叶斑病),了解到,曾经有菜农的园子遭遇了叶斑病,结果导致产量较往年减少了3成,收益大大下降。
接下来识别方法、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等方面给大家介绍黄瓜叶斑病。
黄瓜叶斑病怎么识别黄瓜叶斑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严重时病菌会向黄瓜的叶柄和茎蔓延。
黄瓜叶片感染叶斑病初期,正反两面都可能会出现黄褐色的小点,随着病情的加深,病斑逐渐扩大并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叶片正面的病斑凹凸不平,病斑中心为灰白色,外围为深褐色,叶片背面会出现黑色的霉菌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菜农会把炭疽病认作叶斑病,但是黄瓜炭疽病病斑上会逐渐出现黑色的小点,这是区别二者最重要的症状。
黄瓜叶斑病为什么多发黄瓜叶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气温较低时会潜伏在园内杂草、土壤、植物残体中,等待环境适宜变随风雨进行传播,从病菌侵染到发病只需要5天时间。
黄瓜叶斑病多发的果园一般都有以下缺点:白天温度在28-30摄氏度左右,且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在90%以上;种植密度大,通风透气差;多年连作,导致土壤病害较多;施肥不合理,日常管理中偏施氮肥;黄瓜叶斑病怎么用药黄瓜叶柄的发病比较迅速,所以用药一定要及时,在有3%叶片染病前用药有较好的治愈成功率,一般常用的药剂有: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40%腈菌唑乳油3000倍;41%乙蒜素乳油2000倍;用药一定要彻底,连续喷药3-4次,每次间隔一周左右,可以有效压制住黄瓜叶斑病;如果是大棚种植,可以考虑使用百菌清烟熏剂熏棚杀菌。
黄瓜叶斑病的预防方法由于黄瓜叶斑病发病速度快,一旦未及时用药防住,危害很严重,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或者自行留种时一定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植株进行,播种前最好使用杀菌剂浸种消毒;2、科学施肥,黄瓜种植前结合翻耕松土,增施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使用化肥,也要尽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保护地黄瓜叶部斑点性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保护地黄瓜叶部斑点性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483915a300a6c30c229f2c.png)
则形 ,边缘明显 ,表面着生 少量灰霉 ,也可在花 、瓜、茎等 部位引起发病 ,造成 萎缩 、腐烂 ,表 面密 生淡灰褐 色霉层 。
2 综合 防治方法
2 1 选 用 抗 病 品种 .
果差 , 再加上在 防治 中使用药剂 不对 路 , 大量反复使用化学 农药 , 使农药残 留量高 , 对农 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此 , 笔者根据 田间调查情况 并查 阅相 关资料 , 将保护地黄瓜叶部
上海农业科技
2 1—3 02
保护地黄瓜叶部斑点性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李海生 - 蒋 春 z 张兴功, 唐玉林 t 郑 翔 (江苏省灌云县植保站 2 20 , 220 江苏省灌云县伊 芦 乡 农技站 22 3 ; 2 22 江苏省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2 20 ) 220
摘 要 :为 了解和 掌握 保 护地 黄 瓜叶 部斑 点性 病 害的 发生情 况 和发 生规 律 ,总 结 了保 护地 黄瓜 叶片上 容 易发 生的 霜霉病 ,细 菌性 角斑 病 、叶枯 病 、炭疽 病 、 叶斑 病和 灰霉 病 等病 害 的发 生规 律 , 并介 绍 了相 关的 综合 防治方 法 .以供 参 考 。
2 3 科学浇水 .
受叶脉限制, 呈多角形 、 褐色或黄褐色斑块 , 淡 湿度 大时, 背 面长出灰 黑色霉层 , 后期病斑连 片 , 致叶缘卷缩干枯 , 严重 的田块一 片枯黄 。 1 2 黄瓜 细菌性 角斑病 .
因保护地 黄瓜病 害发生 与湿度密 切相关 ,采用地膜覆
真叶初侵染时为鲜绿色水 浸状 斑 , 渐变 淡褐色 。 病斑受
叶脉限制呈多角形 , 灰褐或 黄褐色 , 湿度 大时 , 叶背溢有乳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与症状图谱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与症状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8cea612b453610661ed9f4cb.png)
黄瓜缺氮黄瓜缺氮症状缺氮初期,植株生长变慢,叶片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变得更清晰。
严重缺氮时叶片上叶脉凸起,果实变小畸形。
黄瓜缺氮病因栽培土壤砂性强,质地粗糙,容易缺氮。
因下雨或大量浇水,土壤中的氮元素以硝酸根形态流失。
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使氮以铵态氮的形式挥发。
此外,氮肥施用不足、不及时或施用不均匀,秸秆肥施用过多(消耗大量的氮素)、灌水量过大等,都能造成缺氮。
黄瓜缺氮防治方法露地栽培时要增施有机肥。
覆盖地膜,防止氮肥流失。
发生缺氮现象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此外,可向叶面喷施0.2%~0.3%的尿素溶液,以此作为应急措施。
文章来源:知农网黄瓜氨气害黄瓜氨气害症状:黄瓜叶片受害多发生在生命活动比较旺盛的中、上部叶片。
首先叶片出现水浸状斑,而后叶肉组织白化、变褐,最终枯死。
受到过量氨气为害的黄瓜,突然揭去覆盖物时,则会出现大片或全部植株如同遭受酷霜或强寒流侵袭的样子,植株最终变为黄白色。
黄瓜氨气害发生原因:温室大棚内氨气大量发生并迅速积累,通常是由施肥不当直接造成的。
有些肥料可以直接产生氨气,如碳酸氢铵、氨水和新鲜鸡粪,如果把它们直接撒在地表,则立即就有氨气散出。
有些肥料是在土壤微生物或某些成分的作用下,间接的产生氨气,如尿素、饼肥、鱼肥、兔粪、硫酸铵等。
硫酸铵施到碱性土或施用过石灰的土中,也会释放出氨气。
在温室内发酵鸡粪及饼肥等,也会陆续的释放出氨气。
当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黄瓜产生危害。
如果不能及时的排除(实际上温室在大多数时间是不具备连续放风条件的,特别是突然揭开发酵中的肥料,几乎无法控制氨气对作物的侵害),就有可能造成氨气毒害。
黄瓜氨气害检测方法:技术和操作人员在进到温室大棚时,首先要注意室内的气味,以便及时发现。
当嗅出有氨味时,最好马上用pH试纸测试温室薄膜上凝结的水滴。
方法是:扯下1条试纸,蘸取膜上的水滴将试纸湿润,然后与色阶对比即可读出pH值。
正常情况下,棚膜水滴应为中性到微碱性,pH值为7~7.2。
黄瓜棒孢菌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
![黄瓜棒孢菌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7bea26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2.png)
Z i x u n t a i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近年来在许多蔬菜产区日趋加重。
因田间症状易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混淆,给正确识别和防治带来了困难。
1.症状识别: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发生在黄瓜生长中、后期,由中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幼叶发生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
田间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小型斑:易在低温低湿时出现。
病斑直径0.1-0.5厘米,呈黄褐色小点。
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病健交界处明显,黄褐色,外围颜色稍深、中部稍浅,淡黄色,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黄白色。
大型斑:易在高温高湿时产生。
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黑色毛絮状物。
角状斑:多与小型斑、大型斑及霜霉病混合发生。
病斑黄白色,多角形,病健交界处明显,直径0.5-1厘米。
以上三种类型症状均可不断蔓延发展,后期病斑在叶面大量散生或连成片,造成叶片穿孔、枯死、脱落。
2.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的区别2.1角状斑症状易与黄瓜霜霉病混淆,被菜农称为“假霜霉”、“小霜霉”,区别是:该症状叶片正、背两面病斑大小相同,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健交界处明显且病斑粗糙不平;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多交集成片,病斑很平,受叶脉限制为多角形,湿度大时叶片背面有灰色霉层。
2.2角状斑症状易与细菌性角斑病混淆,角状斑叶片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会生有灰黑色霉状物;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两面均无霉层,背面湿度大时产生白色菌脓,干后形成白痕。
2.3大型斑易与炭疽病混淆,区别为炭疽病病斑上会产生粉红色黏稠物。
3.病原菌及发生规律3.1病原菌黄瓜棒孢菌叶斑病为多主棒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棒孢属真菌。
分生孢子梗多由菌丝衍生而来,单生,较直立,细长,初淡色,成熟后褐色,光滑,不分枝,具1-8个分隔。
黄瓜病害防治图精简版要点
![黄瓜病害防治图精简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57e9fa50e2524de5187e6c.png)
黄瓜病害目录黄瓜白粉病 (3)黄瓜霜霉病 (4)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5)黄瓜灰色疫病 (6)黄瓜软腐病 (7)黄瓜焦边叶 (8)黄瓜(德里腐霉)猝倒病 (9)黄瓜幼苗腐霉根腐病 (10)黄瓜苗期子叶病害 (11)黄瓜叶斑病 (12)黄瓜红粉病 (13)生理性萎蔫和急性凋萎 (14)黄瓜高温障碍 (15)黄瓜(长蠕孢)圆叶枯病 (16)黄瓜花腐病 (17)黄瓜低温生理病 (18)黄瓜泡泡病 (19)嫁接黄瓜根腐病 (20)黄瓜起霜果和裂果 (21)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22)黄瓜细菌性圆斑病 (23)黄瓜缺素症 (24)黄瓜黄化叶 (26)黄瓜绿斑花叶病 (27)黄瓜真滑刃线虫病 (28)黄瓜花斑叶 (29)黄瓜叶烧病 (30)黄瓜氨害和亚硝酸害 (31)黄瓜硼过剩 (32)黄瓜褐脉叶 (33)黄瓜花打顶 (34)黄瓜瓜佬 (35)黄瓜苗“载帽” (36)黄瓜蔓枯病 (37)黄瓜炭疽病 (38)黄瓜菌核病 (39)症状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但多见于叶片。
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卷须、蔓和花梗也可受害。
初在叶片背面形成水渍状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水渍状。
潮湿时,病斑上生紫黑色霉层。
叶正面病斑初黄色,边缘不明显,后变黄褐色。
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卷缩、干村,仅留心叶。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症状叶部发病,最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V字形,病斑似水烫过。
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为水渍状呈褐色。
瓜条从尖端开始软化。
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大量乳白色菌脓,严重时瓜条会软化。
黄瓜灰色疫病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和瓜条。
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暗绿色病斑,后呈软腐状下垂。
茎部染病,茎变细,发霉或呈暗绿色软腐,后期稍微开裂,病部生白色粉状霉。
果实染病,果斑暗绿色圆形,呈水渍状,病部及其四周凹陷,发病早的在病部产生逐渐密集的白色霉状物或呈现紧密的污白色天鹅绒状霉,果实下部病班凹陷显著,近果梗的上半部不明显。
是历史最全的黄瓜病害防治及图谱
![是历史最全的黄瓜病害防治及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c6edc9cd7c1cfad6195fa744.png)
是历史最全的黄瓜病害防治及图谱遇到低温降雪天气,保护地很多棚内黄瓜生理性病害严重,菜农非常苦恼。
在此将黄瓜生产中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病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低温障碍:0℃以上的低温称寒害,植株表现叶面黄白、斑点、皱缩、卷曲变小、萎蔫。
0℃以下低温称冻害,植株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耐低温品种;低温炼苗。
每15公斤温水(25度)加自卫素20毫升,禾甲安20毫升,红糖50克喷雾提高抗寒力;在棚室上加盖双层草帘;熏烟或临时补温;低温后慢慢升温,不可操之过急,严重受害的植株要拔除重新定栽。
二、沤根:表现为主根腐烂变褐色,不及时管理易造成死秧。
病因:连阴天地温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高,长期密闭不通风,根部缺氧,根系损伤。
防治方法:及时中耕松土,温水灌根提高地温:每15公斤温水(25度)加自卫素20毫升,禾甲安20毫升,黄腐酸钾100克三、花打顶:植株的生长点变成花器官,不再分化叶片。
花开后,瓜条停止生长,可出现三种情况:1、植株长出10-22片叶时,生长点萎缩,在生长点处长出1-3个小雌花,或1片叶遮在生长点处。
2、生长点处憋成疙瘩,下部3-5节茎长2-2.5厘米,并在疙瘩下长出2-5条侧蔓,侧蔓茎节间平均长6-8厘米。
3、生长点逐渐萎缩,附近小叶密集,叶腋间出现小雌花,在高温、高湿下生长点恢复生长,叶节继续伸长,但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用6.66PPM的920红糖水涂抹顶尖;用每15公斤温水(25度)加九二一20毫升,大败毒20毫升,红糖50克喷雾。
注:6.66PPM 的920红糖水配制方法:1克920先溶解100毫升酒精里,取1毫升兑水1.5公斤,加红糖10克。
四、畸形瓜:有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曲形瓜等,这些瓜条直接影响销售,菜农损失严重。
病因: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密度过大,透光不良,瓜条膨大时肥水供应不足;缺多微素造成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染病虫害,或遇连阴天。
黄瓜病虫害防治图谱大全
![黄瓜病虫害防治图谱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d3fe4b7dd36a32d72758113.png)
•黄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黄瓜白粉病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情发展速度很快,若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往往造成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下降,黄瓜早衰,对产量影响很大。
症状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但多见于叶片。
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
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
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分生孢子长圆形,无色,单胞。
闭囊壳褐色,球形,壳有1倒梨形子囊,有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75%以上。
发病特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黄瓜上、温室花卉上继续为害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
在16~24℃的适宜温度和75%相对温度下,有利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
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
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注意棚室通风、透光、降湿。
3、药剂防治。
可选用的保护剂有各种硫制剂,如50%硫悬浮剂500倍,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75%百菌清600倍,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
可用的吸性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2000~3000倍,20%福•晴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好力克43%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晴菌唑乳油5000~60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 62%仙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使用保护剂要早,若病害已盛发,应使用具吸性杀菌剂,连续3~4次,间隔期一般为7~10天。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dd4352e87101f69e3195eb.png)
黄瓜霜霉病
初为水渍状、黄绿色多角形病斑
黄瓜霜霉病
后病斑呈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
防治措施
防治药剂:代森锰锌、百菌清、吡唑醚菌酯、甲霜灵、霜脲·锰锌、烯 酰吗啉、多抗霉素等药剂。
黄瓜角斑病
初为油渍状病斑,病斑边缘 有油渍状晕环,多角状,白 色菌脓。
黄瓜角斑病
黄瓜枯萎病
茎基部变褐缢缩,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有白 色或粉色霉层,常有琥珀色流胶溢出。
防治药剂:恶霉灵、乙蒜素、克 菌丹、多菌灵、甲托等药剂。
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一般茎部不发生腐烂,挤压有 菌浓溢出,恶臭味,严重时有 白色脓胶状物。
防治药剂:恶霉灵、乙蒜素、 链霉素、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
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防治措施
防治药剂:多菌灵、甲托、百菌清、苯醚甲环唑等药剂。
黄瓜灰霉病
主要危害幼瓜,多从残花处侵染,密生灰色霉层。
防治措施
一般蘸花药中含有预防灰霉病的药剂; 防治药剂: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啶酰菌胺、百菌清、多菌灵、 克菌丹、甲托、腐霉利、嘧霉胺等药剂。
黄瓜褐色小斑病
延叶脉出现,褐色坏死斑, 背面呈白色,有白色菌脓。
防治措施
防治药剂: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克菌丹、苯醚甲环唑、氟硅 唑、苯甲·丙环唑等药剂。
黄瓜黑星病
初为退绿色近圆形斑点,干枯后呈黄 白色,易穿孔、呈放射星纹状,外围 有黄色晕圈。
黄瓜黑星病
黄瓜黑星病
凹陷疮痂状病斑,表 面生灰黑色霉层
黄瓜黑星病
呈疮痂状向内凹 陷病斑。
黄瓜黑星病
溢出乳白色透明胶状物, 后变成琥珀色。
防治药剂:百菌清、代森锰 锌、多菌灵、甲托等药剂。
一般茎部不发生腐烂,挤压有菌浓溢出,恶臭味,严重时有白色脓胶状物。
防治黄瓜叶斑病的妙招
![防治黄瓜叶斑病的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544860d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c.png)
防治黄瓜叶斑病的妙招
黄瓜叶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黄瓜的生长和产量。
以下是防治黄瓜叶斑病的妙招:
1. 种植健康的种苗。
选用无病虫害的黄瓜种子,或者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2. 确保足够的通风和阳光。
黄瓜需要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流通,这可以减少叶面湿度,防止病害的滋生。
3. 避免叶面湿润。
黄瓜的叶子容易湿润,从而滋生病菌。
在浇水时,要注意避开叶子,防止叶面湿润。
4. 使用有机肥料。
使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健康状况,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
5.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一旦发现黄瓜叶斑病,要及时处理,可以采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或者其他控制方法。
通过以上几点,就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黄瓜叶斑病,保证黄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 1 -。
黄瓜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褐斑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fde1f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a.png)
黄瓜褐斑病的防治方法黄瓜棒孢霉叶斑病又叫褐斑病、靶斑病,俗称“小黄点”。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褐斑病菌引发,该致病菌为多主棒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棒孢属。
黄瓜褐斑病菌喜温好湿,寄主高达60种以上,可为害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和豆科蔬菜,还可为害木薯、烟草、葡萄和桉树等,其中对黄瓜和番茄为害较大。
黄瓜褐斑病多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生,以为害叶片为主,下部叶片先发病,再向上部叶片发展,起初为黄色水浸状小圆斑点,略凹陷;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中后期多个相邻病斑常连成片,变灰褐色,干裂、坏死。
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褐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黄瓜褐斑病属于气传病害,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
一个生长季节,病菌可多次再侵染。
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可在种子表皮附着状态下存活达6个月以上,分生孢子在保护地内能安全越夏,成为下茬黄瓜的初侵染源。
黄瓜褐斑病发展速度快。
如果发病条件适宜,仅7~10d,其发病率就可高达80%以上。
该病为害严重,损失大,大发生时黄瓜仅剩上部4~5片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化瓜、弯瓜,使黄瓜大幅减产。
一、症状表现1、黄瓜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中部叶片最先发病,之后向下发展,形成圆形或不规整圆形斑点。
2、黄瓜褐斑病不仅侵染黄瓜,同时还能侵染西红柿、茄子等瓜果蔬菜,最终造成叶片斑点,落花落果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发病原因1、黄瓜褐斑病菌在土壤残枝败叶中越冬,在合适条件下会大量繁殖,种子可以带毒传播。
2、黄瓜褐斑病菌可通过作物气孔等途径进行侵染。
3、大棚温度在10-28度时发病最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进入发病有利时期。
4、大棚中高温高湿、光照时间短、施用氮肥过多,作物缺硼等,都会造成黄瓜褐斑病发生严重。
三、防治措施1、适时轮作黄瓜褐斑病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可在病残体上存活,在越冬茬黄瓜苗床上也可发生褐斑病,因此,应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减少初侵染源。
黄瓜疤斑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疤斑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4044f55f0e7cd185253636.png)
黄瓜疤斑病又称棒孢叶斑病、褐斑病。
近年来,该病不断加重,已成为棚室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
黄瓜疤斑病主要为害叶片。
症状呈多样化,可分为小型斑、大型斑、角状斑3种。
3种症状均可不断蔓延发展,后期病斑在叶面上大量散生或连成片,造成叶片枯死、脱落。
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可侵染瓜条,造成果实开裂,并溢出黄色黏状物,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方法严格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及时用药,做到早防早治,降低空气湿度,细致喷药保护,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叶片的正、背面都要喷洒均匀、彻底。
选择药剂如下:①1500~2000倍液的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的天达2116+600倍液的2.5%诺氟杀星混合液。
②3000倍液的25%凯润(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的天达2116+3000倍液的有机硅+600倍液的2.5%诺氟杀星混合液。
以上药剂交替喷洒,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洒3~4次,效果良好。
同时尽量保证棚室内干燥,可以通过合理的放风、整枝打杈、引流棚膜水滴等措施,尽一切可能降低棚室内湿度,否则即使用药效果也不佳。
劲牛云商,是国内专业的第三方农资批发电商平台。
平台凭借商家入驻、平台担保、不赚差价、交易安全等优势已将全国优秀的农资渠道商和零售商纳入云商系统。
渠道商可以在云商平台进行渠道管理、商品信息及价格发布、收款审核和发货确认;零售商可通过云商平台进行海量农资商品浏览、线上付款和一键订货。
“海量农资,一件起批”,目前已有数万家农资零售商已经选择劲牛云商采购了。
欢迎广大农资零售商和专业合作社【点击使用劲牛云商】吧!。
黄瓜叶点霉叶斑病防治和治疗办法
![黄瓜叶点霉叶斑病防治和治疗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6e27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7.png)
烟雾剂防治
在保护地内可用烟雾剂进行防治 ,如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对环境友好、对病害有效的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农抗120等。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田间增加植被多样性,以利于生态平衡和病害的控制。
04
治疗办法
物理治疗
去除病叶
及时发现并摘除病叶,减少病 菌的传播。
VS
建立巡查制度,加强田间管理,确保 及时发现病情。
科学施肥
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黄瓜 植株健康生长。
避免过度施肥,以免造成植株抗病能力下降 。
清洁田园
清除田间杂草和枯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媒介。
定期整理黄瓜园,清除可能存在的病残体。
06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山东潍坊黄瓜叶点霉叶斑病防治
及时识别并采取措施,结合农业和化学防 治,有效控制了黄瓜叶点霉叶斑病的蔓延 。
成功案例二:河北保定黄瓜叶点霉叶斑病治疗
症状识别
及早发现黄瓜叶点霉叶斑病的症状, 包括黄色或褐色小斑点、边缘不明显 、病斑不规则等。
农业防治
采取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 管理、科学施肥等农业措施,增强黄 瓜植株的抗病能力。
症状识别
农业防治
准确识别黄瓜叶点霉叶斑病的典型症状, 包括褐色小斑点、边缘不明显、病斑不规 则等。
化学防治
采取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 、科学施肥等农业措施,增强黄瓜植株的 抗病能力。
成功经验
选用内吸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 灵等,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 喷一次,连续喷2-3次。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杀菌剂,如木霉菌、芽孢杆 菌等,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
黄瓜叶斑病该如何防治有效?.doc
![黄瓜叶斑病该如何防治有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c60ef9e102de2bd960588cd.png)
黄瓜叶斑病该如何防治有效?
黄瓜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12.0毫米,病斑边缘明显或不十分明显,病部表面生灰色霉层。
小编把黄瓜叶斑病防治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种植高产黄瓜,提升黄瓜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朋友的经济收入。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及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及雨水传播,从气孔侵入,经7~10天发病后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多雨季节此病易发生和流行。
黄瓜叶斑病防止方法:①种子处理用55°C的温水浸种15分钟。
②农业防治与非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③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喷雾防治。
每隔10天左右施药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棚室栽培,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熏烟,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
每隔7〜9天防治一次,共防治1〜2次。
黄瓜叶部三大病害的防治方法
![黄瓜叶部三大病害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099ea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8.png)
黄瓜叶部三大病害的防治方法最近无数种植黄瓜的菜农伴侣反映,黄瓜病害很严峻,尤其是叶部病害,比如霜霉病、角斑病、褐斑病、叶斑病、叶枯病等。
此外,这些疾病的症状相像,难以区别,从而增强了疾病控制的难度。
现将其症状及有效的防治办法介绍如下:第一,霜霉病1.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中间叶。
因为叶脉的限制,病斑多为多角形,从叶背看像水浸过(空气湿度大的清晨或傍晚更显然)。
发病中后期,叶背面浮现灰黑色霉斑。
2.致病条件:致病菌喜爱低温高湿,16到22摄氏度。
当叶子表面形成露水或水毛时,就简单生病。
深冬进入封闭棚后,病情特殊严峻。
3.预防办法:(1)生态控制:所谓生态控制,就是强化对温室温湿度的综合控制,制造相宜黄瓜生长的优良环境,抑制病原菌的进展,从而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
主要是温度控制:上午棚温25-30摄氏度,下午结合空气释放将棚温控制在20摄氏度后关闭通风口;子夜20至15摄氏度,子夜15至12摄氏度,不低于10摄氏度。
(2)湿度控制:上午10点左右,棚温达到30摄氏度左右时,放出空气,排解湿气。
当降到25摄氏度时,停止通风,天天保持送风3至5小时。
化学防治:36%南农舒福500倍或72%杜邦Cleo 600倍或72.2%刺克800倍或69%安科锰锌1000倍或1.5%杀菌剂1000倍。
在植物生长久,茎叶含氮量和含糖量下降时,病害严峻。
防治剂应加入150倍的白糖和300倍的尿素。
下午注重用药,5 ~ 7天喷2 ~ 3次。
二、细菌性角斑病1.症状:发病部位为底叶,在温室大棚内多呈斑块状发生。
病叶背面呈水浸状,多角形,无黑霉层,病斑薄而易破,叶背面常可见白色脓液。
2.发病条件:低温高湿,利用水滴传扬,在雨雪天、棚膜防雾性差的状况下发病严峻。
3.防治办法:控制棚内温湿度,强化通风,尽量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发病初期可使用以下药物:77%克赛得500倍或50%丰环500倍或27%绿乳铜500倍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或20%菌净500倍。
黄瓜病虫害图集
![黄瓜病虫害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9235c9a4a32d7375a41780a3.png)
黄
高 湿 易 发 病
黄 瓜 叶 斑 病 是
瓜 靶 斑 病 发 病
一原
种因
真:
菌
性
病
害
,
黄瓜炭疽病
病症: 黄瓜炭疽病从幼苗到成株皆可发病,幼苗
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 斑,上有橙黄色点状胶质物,茎部发病,近 地面基部变黄褐色,渐溢所,后折倒。 成叶染病,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 灰褐色至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 与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 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绕茎一周,植株 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为淡绿色, 后成黄褐色,病斑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 稠物,后期开裂。
黄瓜灰霉病
症征 主要为害幼瓜、叶、茎,病菌多从开败的
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 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脐部呈水渍状, 幼花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 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 霉层变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 腐烂或脱落。叶片一般由脱落的烂花或病卷 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形成直径 20-50 毫米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 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或烂花附着在 茎上时,能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下部的 节腐烂致蔓折断,植株枯死。
病原 瓜棒抱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孢子
多生于叶面,背面也可产生,但较少。分生 袍子梗多数单生,细长,不分枝,具1-7个 隔膜,浅褐至黄褐色。大小 90320×5.75 -12微米,分生把子顶生,具厚壁,分生孢 子基部膨大,倒棍棒形或圆柱形,直立或弯 曲,顶部钝圆,有隔膜10-20个,隔膜处不 缢缩,大小39.6-164.8×11.8-17.2 微米
黄瓜叶点霉叶斑病病症及防治方法
![黄瓜叶点霉叶斑病病症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177ab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4.png)
黄瓜叶点霉叶斑病病症及防治方法
一、黄瓜叶点霉叶斑病病症
黄瓜叶点霉叶斑病,是黄瓜种植中的一种常见的进入春天后易发的真菌病害。
危害的真菌葫芦科叶点霉,属于半知菌亚门类型的真菌。
主要为主要表现为在叶片表面出现数量不多、不太明显、大小不一的小黑粒点。
发病初期现大型水浸状斑,中部色较浅,后渐干枯,四周具浅绿色水渍状晕环,病斑大小15~20毫米;后期病斑中间呈薄纸状,浅黄色,易破碎,病斑上可见数量不多、不大明显的小黑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该病多发生在生长后期。
二、黄瓜叶点霉叶斑病
(1)实行2年以上轮作,覆盖地膜可减少初侵染。
(2)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每667平米施惠满丰多元素复合液肥400毫升,对水稀释500倍喷洒叶面,可增强抗病性。
(3)合理灌溉适时适量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打去下部叶片,以增加通透性。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叶斑病的防治方法(黄瓜叶斑病图片)黄瓜叶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12毫米,病斑边缘明显或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灰色霉层。
本文主要为大家讲解黄瓜叶斑病的防治方法以及黄瓜叶斑病的图片辨别。
黄瓜叶斑病的发病规律:
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及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及雨水传播,从气孔侵入,经7-10天发病后产生新的分生抱子进行再侵染。
多雨季节此病易发生和流行。
黄瓜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或用2年以上的陈种播种。
(2)种子用55℃温水恒温浸种20分钟。
(3)实行与非瓜类蔬菜2年以上轮作。
(4)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
多·琉悬浮剂600-7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保护地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用量每亩次200-250克,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隔7-9天,1次,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
通过以上小编介绍的黄瓜叶斑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图片,想必大家对于黄瓜叶斑病应该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希望大家在发现黄瓜叶斑病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