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传统二胡曲《葡萄熟了》[论文]
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演唱研究
歌 曲 的 曲式 结 构 为 二部 曲式 全 曲采
“ 如痴如醉” 的 美 好 意境 之 中 演 唱 时 应 注
意l ‘ J 和醉 ” 宇 的 拖腔 演 唱 . 应 在 润 腔 上 掌
握 相 应 的变 化 规 律 , 旋 律向上 、 向下 进 行
时要 调 节 好 软 腭 的 部位 .表 情 要 自然 . 母
致。
用 新 疆 伊 犁 地 区 民歌 《 牡丹汗 》 的 主题 音 调 作为创作 素材 , 以 级 进 回返 式 上 、 下 模 进 的 变化 手 法 展 开旋 律 . 将 典 型 的 民族 音 调 和 节 奏 元 素 与 现 代 作 曲技 法相 结 合 . 具 有 鲜 明 的 民族 特 色和 浓郁 的时 代 气 息 全
音 要有 集 中 变窄 的 感 觉 . 同时 还 要 与 气 息
力 度 的加 强 ( 不要 增 加 气 息 流 量 1 密 切 配 合 , 保 持 喉 咙 的 稳定 , 协调 一致 , 使 拖 腔 演 唱 的轻 巧 流 畅 . 充 分抒 发 出 内 心 的思 念 之 情。 演唱“ 醉” 字 时, 亦应处理的轻巧优美 , 再 次体 现 出新 疆 的 民 族 风 味 。 此 外 , “ 了” 字 结束 在 小 字 组 b音 上 .音 区 位 置 较 低 . 因 此 .演 唱 时 应 运 用 自然 浑 厚 的 音 色 . 在 少量 气 息 的支 持 下 .以 胸腔 共 鸣 为 主 . 做 渐 弱 处理 . 保持 声 音 位 置 , 切勿掉下来 . 这 样 既符 合 演 唱 规 律 . 又 与 歌 曲 的意 境 相 一
浅谈二胡作品《葡萄熟了》的创作手法与演奏手法
462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贺思敏浅谈二胡作品《葡萄熟了》的创作手法与演奏手法在很长一段音乐历史成长中,二胡一直是作为一种伴奏乐器存在,早在民间戏剧戏曲,宫廷音乐作为伴奏。
时候慢慢成长,一直到刘天华与阿炳的出现,二胡作品的创作得到了很大的突破。
现代的新作品也有很多精彩的,风格特异别具少数民族风味。
如,二胡曲《葡萄熟了》是周维老师于1982年至1985年根据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主题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独奏曲。
它生动地描写了新疆人民在葡萄收获季节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动人场面。
所有的成功的艺术创作作品都是需要经过实践的考验,所流传下来的便成为了经典,《葡萄熟了》之所以能成为普遍大众所熟知的原因有几点,可从创作手法与演奏手法这两个方面来说。
1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谈乐曲创作特点上图,是选自《葡萄熟了》前面开头的5个小节,可以很准确的看出来第2小节的结尾音与第3小节的开头音是采取的同样的音符,而后面的第5小节与第6小节也是如此。
在文学作品中有种写法叫做顶真写法,这是一种修辞方式。
顶真也称“顶针”、“蝉联”、“联珠”,是对联的一种修辞手法。
其特点是用联语中前一句的末字(词)作为后一句的起字(词),句子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读来令人拍手叫绝。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应该能认为是是一种音乐上的“顶真”创作手法。
在演奏上也得心应手,听众也听起来极为容易接受。
那么在《葡萄熟了》这首乐曲大量的运用此类的手法,让此曲更加容易被接纳。
图2图2是《葡萄熟了》的慢板的一部分,也大量的运用了此手法,形成了一种头尾无缝的连接,使得旋律延绵不断的感觉。
2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全曲分为三个部分A 部分(8-87小节)是规整的单三部曲式。
这段的节奏欢快,情绪更加明了,巧妙地运用着二胡的演奏技巧,运用强弱对比的形式突出了语气感,使这一部分更加的活灵活现。
小切分和小滑音的巧妙运用突出了新疆手鼓的韵律和新疆舞蹈的韵味。
浅谈艺术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演唱特征
120鉴 赏浅谈艺术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演唱特征柴 纳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旋律流畅,有着西域风情,好听入耳,歌词情感真挚感人,描写了一个新疆姑娘阿娜尔罕和一个从军去边哨的克里木小伙子的甜美却又心酸的爱情故事,除了爱情故事,歌曲还传递出对祖国母亲、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词作者瞿琮之所以能写出那么有感情的歌词,是因为当时有一对青年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他,然后给予他灵感。
他把这段情真意切的情感与他深爱的新疆音乐文化加以融合,于是就创造出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
1978年,施光南再度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作曲风格特别,尤其是采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材料,使得歌曲民族韵味浓烈,这首歌曲一问世就备受人们青睐。
一、作品介绍“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每每这优美缠绵的旋律响起,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画面和这首歌曲的名字。
正是因为这首歌曲明朗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广大群众对此印象深刻。
按照瞿琮所作的歌词,施光南使用新疆传统的音乐元素进行再创作。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描绘了三个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一个名叫克里木的年轻人要去边哨参军,参军前种下一棵葡萄树,他爱的姑娘阿娜尔罕精心地养育着葡萄苗,这份真挚含蓄的感情引得天地为之动容。
第二个画面,葡萄苗已长大,克里木也已功成,阿娜尔罕望着远方,为他捎去葡萄,121鉴 赏更加升华了这段情感描写。
第三个画面生动地描绘了阿娜尔罕姑娘的心理活动。
伴随着优美缠绵的旋律,每个画面都牵动着人们的内心。
二、歌曲分析和曲式分析(一)歌曲分析《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抒情曲,由瞿琮作词,施光南作曲。
当时,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建设,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对艺术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要求。
于是,瞿琮把对祖国、美妙生活和甜蜜爱情的热爱与憧憬交融,将人民群众当时喜悦的心情反映在歌曲中。
施光南将维吾尔族特有的音乐元素和新疆舞蹈中典型的节奏运用在歌曲中,更加为歌曲添光溢彩,将人们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完整,引发强烈的共鸣。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葡萄熟了二胡独奏曲》教学设计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葡萄熟了二胡独奏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葡萄熟了》是一首二胡独奏曲,选自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这首曲子以优美流畅的旋律,表现了葡萄丰收的季节,人们欢庆的场面。
乐曲共分为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和情感。
这首曲子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二胡乐器演奏技巧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二胡作为拉弦乐器,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熟悉其特点和演奏技巧。
此外,学生对乡村生活和文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胡乐器,认识其演奏特点。
2.感受《葡萄熟了》这首曲子的优美旋律,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对乐曲的学习,了解乡村生活和文化的特色。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二胡演奏技巧的掌握,如弓法、指法等。
2.难点:对乐曲的情感理解,以及对乡村生活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二胡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感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乡村丰收的场景。
4.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二胡乐器,确保音准和音色正常。
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乡村丰收场景。
3.准备乐谱,让学生跟随演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乡村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情境。
同时,简单介绍二胡乐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奏《葡萄熟了》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如弓法、指法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代表上台演示《葡萄熟了》全曲,其他学生伴奏。
适合元旦表演的二胡曲目
适合元旦表演的二胡曲目有:1.《春节序曲》:这是一首表现春节欢庆气氛的经典乐曲,由李焕之作曲。
二胡演奏此曲,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欢快的节日气氛。
2.《二泉映月》:这是华彦钧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表现人生感悟的经典乐曲。
二胡演奏此曲,能够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良宵》:这是一首表现夜晚美好景色的经典乐曲,由刘天华作曲。
二胡演奏此曲,能够展现出音乐的优美和静谧的夜晚氛围。
4.《赛马》:这是一首表现蒙古族人民骑马比赛场景的经典乐曲,由黄海怀作曲。
二胡演奏此曲,能够展现出音乐的速度和激情。
5.《高山流水》:这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经典乐曲,由民间艺人华彦钧作曲。
二胡演奏此曲,能够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6.《渔舟唱晚》:这是一首表现江南水乡美景的经典乐曲,由王志成作曲。
二胡演奏此曲,能够展现出水乡的宁静和优美。
7.《葡萄熟了》:这是一首表现新疆葡萄园丰收场景的经典乐曲,由高韶青作曲。
二胡演奏此曲,能够展现出音乐的欢快和热烈的气氛。
8.《翻身道情》:这是一首表现人民翻身做主人喜悦心情的经典乐曲,由吕殿生作曲。
二胡演奏此曲,能够传递出人民获得解放的喜悦之情。
9.《空山鸟语》:这是一首表现山林中鸟儿欢叫场景的经典乐曲,由刘天华作曲。
二胡演奏此曲,能够展现出音乐的灵动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10.《夜深沉》:这是一首表现夜晚深沉思索场景的经典乐曲,由王志成作曲。
二胡演奏此曲,能够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对于生命的思考。
浅谈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创作特征
浅谈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创作特征作者:吴观长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5期摘要: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旋律优美、风格浓郁、新颖别致,一经推出便广泛流传。
文章从题材上和创作手法上论述曲子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创作特征;题材;创作手法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施光南于改革开放初期创作的,是一首具有新疆风味的爱情歌曲。
施光南是我国音乐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他既掌握了西洋作曲知识,又熟悉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且善于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
作品题材广泛,创作音乐风格、领域的多样,音乐语言新鲜活泼,风格热情瑰丽,富有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
其作品充满了对祖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对重振民族精神的企盼。
无论是在改革开放阶段,还是在建设祖国的繁荣时期,或是在中国迈向伟大复兴的今天,施光南的作品始终传达着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并不断唤起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
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被列为当今我国声乐教学和演唱的经典曲目之一。
因此分析歌曲的创作特征为演唱具有现实的意义,使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可以更好地驾驭该作品,体味其中那不朽的艺术魅力。
1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创作特征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含蓄的表达某一真实故事中姑娘等待思念远方情人的炽热情感。
该曲采用二部式曲式,全曲贯穿着维吾尔族手鼓的典型节奏与级迸回返式的旋律进行,风格浓郁、新颖别致,仿佛就把人们带到了吐鲁番。
一经推出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这首曲子之所以广为流传与其创作特征有着必然联系。
1.1 从题材上看《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一首将爱情和时代两种题材相容,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
歌曲紧紧围绕人民的真实生活和真切情感,巧妙地运用了暗喻和陪衬的方式,把主人公对情人、把对祖国、对生活的爱融合在一起。
歌词处处有意,句句含情,刻画出阿娜尔罕对克里木纯真、炽热的爱情。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一、情感: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艺术大多都是有着生动形象的,能够让听众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以情感人是文艺形象和艺术作品的明显特征,艺术欣赏的过程和单纯知识的获取、道德说教的接受是不同的,在情感得到愉悦的过程中,加深作品的教育意义和思想内涵,使得精神获得升华。
声乐的优美之处就是它可以通过演唱者的歌喉将刻板的曲谱变成生动优美的演唱,通过这样激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也把歌曲中的情感很好地抒发出来,通过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表达情感和内在涵义,审美感受更加强烈,这样利于形成心理上的互动,体现和实现了传情表意的审美价值。
传统的声乐教学中,训练学生一般通过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多方面来进行,这几个技能主要是从声乐技巧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人们经常以声情并茂来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并以此为标准,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也是以此作为教、学的评价和评估。
情感作为歌曲的艺术生命,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就是在歌唱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的,这样情感就可以作为中心,贯穿始终。
但是“情”不同于“声”,它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是表达声乐美感的中心,所以说在演唱过程中,要有“声”、“情”的充分融合并且完全体现在歌曲中,歌唱技术就可以转化为歌唱艺术,回归到声乐教学的主题。
就像读一篇文学作品一样,断句标准、发音准确是必要的,但是若缺少了情感,就不能让人融入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所以,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节奏和音准的正确是不行的。
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充分表达歌曲情感,增加艺术感染力。
要分析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通过对不同情感的充分表达,诱发声乐表演的内在体验,深刻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表达,这样就可以更加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情感。
作为表演者,把握作品情感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每个音乐创造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埋藏了深刻的情感,好的音乐作品常常是“乐随情起,情由心生”的外化,情感表达的不充分就无法体现作品的优美。
表演者在表现音乐时,要正确理解对于感情流露具有记录作用的旋律中蕴含的情感及其变化,将自我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并完美地进行表达,这样就能丰富乐曲的形象,打动并感染听众,促进审美的愉悦。
解读二胡曲《葡萄熟了》
解读二胡曲《葡萄熟了》作者:陈红玉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12期摘要: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葡萄熟了》的创作背景和《葡萄熟了》的结构、作品分析,以及对演绎好本首乐曲的建议。
关键词:二胡曲《葡萄熟了》一、《葡萄熟了》创作背景在中国灿烂文化的发展长河里,音乐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与进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传统。
五四运动后,社会不断变革,西方音乐大量的流进中国,这时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著名的音乐家刘天华先生为了拯救国乐,大力倡导“改进国乐”的精神,创作和移植了大量的二胡独奏曲,为二胡音乐在民族音乐中奠定重要的地位,并使二胡艺术从“下里巴人”走向了“阳春白雪”。
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胡音乐就像雨后春笋,神奇般地活跃在音乐的殿堂中。
二胡音乐文化也从一元逐步向多元化发展,音乐题材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和大量移植外国音乐作品,而是进行大量的创作,突破原有的音乐创作方式,寻求创新。
这时期的音乐创作大部分保留了民族特色,在其基础上结合西方的创作技法,充分体现了刘天华先生“植根传统,中西结合”的理念。
《葡萄熟了》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作曲家周维就依据新疆维吾尔族的一首民歌①为脚本,同时结合了西方的创作技法,形成了这首独具风格特色的二胡曲。
二、《葡萄熟了》作品分析《葡萄熟了》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
《葡萄熟了》这首乐曲是一首具有新疆特色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深刻表达了新疆人民在葡萄成熟之际收获香甜葡萄的喜悦心情,充分描绘了收获葡萄时载歌载舞庆贺丰收的欢腾气氛和动人的场面,流畅清晰的旋律线条,展现了新疆的富饶、草原辽阔、绿洲点布的美丽景象。
引子部分(1-7小节)周维采用了散拍子进行创作。
散拍子较自由,演奏的速度由演奏者掌控。
乐句描写了刚刚从睡梦中渐渐苏醒的新疆,大好河山一片秀丽,葡萄串串晶莹剔透,美丽的景色是那么醉人。
渐渐的家家户户陆陆续续走出家门,去收获美如珍珠的葡萄,场面热闹欢腾。
二胡作品《葡萄熟了》技巧分析
二胡作品《葡萄熟了》技巧分析作者:王一帆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0期摘要:《葡萄熟了》是一首维吾尔族音乐,在这个被称为歌舞之乡的地方,乐曲中大部分以欢快节奏为主,以此来形容丰收季节大家起舞歌唱,这首作品丰富了二胡的曲风,根据作者周维的创作背景以及曲风特色和表演技巧加以分析。
关键词:《葡萄熟了》创作背景;作品技巧分析;社会功能;音乐特征一、作者介绍周维,江苏东台市人,中国二胡学会理事,曾多次参与国际交流演出,成为中国二胡大使。
自幼学习二胡,17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辅修作曲与指挥等。
他所创作的作品中《葡萄熟了》最为著名并成为了二胡全国考级作品以及国际比赛中的指定曲目。
二、创作背景新疆的地理位置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在古代称为西域,群山环绕,阳光充足,维吾尔族的人民热爱大自然,因此也洋溢的热情的情感,新疆的葡萄且是当地的特色,多汁味甜,根据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收获美味的葡萄是拉动新疆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葡萄成熟的季节是在8、9月,迎来收获的季节,当地的男女老少都带着激动的心情采摘葡萄。
根据维吾尔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在这果实累累的季节定会载歌载舞。
轻巧的舞步,飘逸的裙摆,浓郁的西域风格呈现在作品中。
因此作者周维,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创作出《葡萄熟了》。
三、作品分析整首乐曲运用了A调G调C调,是一个复三部曲式。
引子:伴奏由自由散板形式,感受到辽阔壮丽的美景,由2小节的切分音形象的描绘出手舞足蹈的维吾尔族人民,以此来进入主题。
第一部分:乐曲开头二胡就多次运用了原把位滑音和换把滑音。
钢琴也采用具有力度和弹力的切分演奏方式,生动的描绘出维吾尔族人民在丰收季节拿着竹筐朝着葡萄园走去。
第一部分整体是以欢快轻巧的演奏方式,二胡的滑音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有层次感,在不同的位置以及反复的地方力度要表现的不一样,要使得第一部分对比性很强,演奏出较为丰富的情感色彩。
这句由弱渐强,跳跃式演奏,突出休止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与开头作为呼应的乐句。
我对二胡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我对二胡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二胡曲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我来说,二胡曲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往往让我陶醉其中。
首先,二胡曲子的音色深情而悠扬,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
在悠扬的旋律中,二胡的弦线仿佛诉说着一段段故事,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是悲伤的调子还是欢快的曲调,都能带给我一种舒缓和放松的感觉。
其次,二胡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往往丰富而深沉。
二胡演奏家借助手指的变换和弓的抚弄,能够将内心的感受真实地传达给听众。
他们用音乐表达爱情、友情、乡愁等各种情感,让人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
最后,二胡曲子所展现的意境常常让我陶醉其中。
二胡曲子往往能够带我进入一个独特的场景,让我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环境中。
有时候是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丽,有时候是大漠孤烟中的辽阔与寂寞,这些意境让我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平静。
总的来说,二胡曲子以其独特的音色、丰富的情感和美丽的意境,深深地打动了我。
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力量,也让我对二胡这种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欣赏二胡曲子,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美妙。
解读传统二胡曲《葡萄熟了》
解读传统二胡曲《葡萄熟了》本文通过对《葡萄熟了》这首广为流传的二胡曲目的分析与研究,具体、详细地阐明了学习二胡曲目时必作的功课,从而为广大二胡学习者提供一种学习二胡的方式方法。
二胡曲目演奏技巧音乐文化对于中国传统乐器而言,二胡是我国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且富民族韵味的一种拉弦乐器,纵观其发展历程,它是由边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发端、逐步融入中原音乐文化后集大成的一件民族器乐瑰宝。
近百年以来,许多二胡艺术家为二胡演奏、创作的提高和繁荣,付出了诸多努力,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的二胡音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在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二胡演奏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二胡教育的发展及二胡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是在二胡这件乐器制作上的改进、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二胡已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一、乐曲创作背景1.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国音乐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方面传统音乐仍在延续,另一方面受西方音乐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发生了流变。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传统音乐进入空前活跃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
二胡音乐在杰出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倡导的“改进国乐”精神的指导下,从民间走向高等学府,奠定了二胡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二胡音乐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随着中国音乐文化的变迁,逐渐形成了今天二胡音乐多样化的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二胡音乐的创作更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风格、各种体裁、各种题材的二胡作品以多元化的趋势出现,大大拓宽了二胡的表现力及二胡演奏曲目的范围,使二胡的演奏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
《葡萄熟了》正是这时候的代表作之一。
《葡萄熟了》是80年代以来根据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曲调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独奏曲。
乐曲是以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为基础创作的作品,流畅清新的旋律展现了南疆富饶、美丽的景色,表现了新疆人们载歌载舞庆贺丰收的欢腾气氛。
谈二胡曲《葡萄熟了》的教学与演奏
谈二胡曲《葡萄熟了》的教学与演奏作者:周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01期摘要:《葡萄熟了》是上世纪80年代周维根据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曲调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独奏曲,它生动描写了新疆人民在葡萄收获季节载歌载舞的生动场面。
为了更好的学习和演奏好这首作品,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作品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技法。
文章将从创作背景、演奏技法、艺术处理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二胡;葡萄熟了;演奏;技法中图分类号:J63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3-0212-02一、作曲家及作品简介周维,是当今活跃于国际国内乐坛的一位江苏籍二胡演奏家,1961年4月出生,早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现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东方民乐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
周维勇于探索和创新,并集作曲、指挥、演奏于一身,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创作了《葡萄熟了》、《印巴随想曲》、《红枫叶随想》、《莫斯科的回忆》等优秀二胡作品,其中《葡萄熟了》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多年来常演不衰,具有很好的舞台效果。
乐曲分引子及快板、中板、快板三个段落,基本结构清晰、规整,通过演奏中极富动感的节奏和舒展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新疆人民在葡萄收获季节载歌载舞的场面。
对于这首作品的二胡教学,除了学生应完成技术性的东西外,还要能体会新疆手鼓的节奏律动感及新疆音乐中特有的增二度音程的音律美感,才能生动地演奏出乐曲应有的风格和效果。
二、《葡萄熟了》的演奏技法(一)左手技法变化左手技法是二胡演奏表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演奏以及情感表达的必要手段。
《葡萄熟了》的左手技法十分丰富,突出风格鲜明的滑音和揉弦的变化与对比,音乐语气变化丰富。
《葡萄熟了》中对滑音的使用十分频繁,有上行滑音、下行滑音、回转滑音以及垫指滑音四种。
前三种都以同一手指在演奏中完成滑弦动作,第四种则是由按旋律音的手指及其它有关手指协同交递动作造成滑音的效果。
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演唱研究
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演唱研究【摘要】施光南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一首广为传唱的名作,歌曲的旋律、节奏、调式调性,是根据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音乐特征创作的,施光南对歌曲的旋律进行了合理的编配,通过对旋律、节奏不断改变来表达姑娘对克里木的思念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首好的歌曲需要演唱者对歌曲进行演唱研究,要对歌曲的旋律、节奏、调式调性作学理分析,深入理解创作者的音乐思想内涵,才能对歌曲做出更好地诠释。
【关键词】旋律;节奏;调式调性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施光南创作于1978年的歌曲是在结束十年文革之后这一总体背景下诞生的。
在歌曲创作中,施光南通过了解人的声音的高低、发声位置、人声的特点来创作,施光南强调歌曲的歌词旋律以及调式的结合。
笔者通过对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研究,发现旋律、节奏、调是调性对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研究不够深入,多数研究只谈及调式没有去谈旋律的特征。
笔者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和查阅资料就歌曲旋律写作特征、节奏特点、调式调性的演唱研究。
1.歌曲的旋律特征施光南曾经说过:“音乐作品的灵魂是旋律,而旋律的灵魂则是感情”(1),这句话确切体现了施光南的音乐美学观点,其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感情真挚、旋律优美两方面施光南的作品偏重于内敛、深情、柔美的类型,歌曲多呈现出含蓄、婉转、柔顺的特点,因而,歌曲旋律的优美多表现为“婉柔美”。
同时事物都是有双重性歌曲在表现柔美的,也有“奔纵美”的一面,歌曲“奔纵美”的一面。
同时,歌曲在创作的时候还结合了新疆的音乐特色。
1.1 歌曲旋律的“婉柔美”(2)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表达了维吾尔族姑娘阿娜尔罕对参军去保卫国家的克里木小伙真诚的爱情故事,歌曲创作的细致、内敛、深情的音乐特征中在这首歌中显现得栩栩如生。
婉柔的旋律曲调,加以轻快的新疆歌舞性的节奏特点,描绘了一位活灵活现儒雅纯洁的少女形象如(谱例1),似乎在和你诉说他们幸福的回忆,接着出现了具有新疆歌舞特色的切分节奏型引出了歌声。
解读传统二胡曲《葡萄熟了》
解读传统二胡曲《葡萄熟了》本文通过对《葡萄熟了》这首广为流传的二胡曲目的分析与研究,具体、详细地阐明了学习二胡曲目时必作的功课,从而为广大二胡学习者提供一种学习二胡的方式方法。
二胡曲目演奏技巧音乐文化对于中国传统乐器而言,二胡是我国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且富民族韵味的一种拉弦乐器,纵观其发展历程,它是由边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发端、逐步融入中原音乐文化后集大成的一件民族器乐瑰宝。
近百年以来,许多二胡艺术家为二胡演奏、创作的提高和繁荣,付出了诸多努力,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的二胡音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在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二胡演奏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二胡教育的发展及二胡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是在二胡这件乐器制作上的改进、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二胡已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一、乐曲创作背景1.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国音乐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方面传统音乐仍在延续,另一方面受西方音乐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发生了流变。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传统音乐进入空前活跃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
二胡音乐在杰出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倡导的“改进国乐”精神的指导下,从民间走向高等学府,奠定了二胡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二胡音乐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随着中国音乐文化的变迁,逐渐形成了今天二胡音乐多样化的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二胡音乐的创作更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风格、各种体裁、各种题材的二胡作品以多元化的趋势出现,大大拓宽了二胡的表现力及二胡演奏曲目的范围,使二胡的演奏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
《葡萄熟了》正是这时候的代表作之一。
《葡萄熟了》是80年代以来根据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曲调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独奏曲。
乐曲是以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为基础创作的作品,流畅清新的旋律展现了南疆富饶、美丽的景色,表现了新疆人们载歌载舞庆贺丰收的欢腾气氛。
《葡萄熟了》歌词 二胡曲
葡萄熟了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演唱:梦之旅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果园的姑娘哟阿娜尔罕哟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
啊——
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搭起那藤架让阳光照耀葡萄根儿扎根在沃土长长蔓儿在心头缠绕长长的蔓儿在心头缠绕葡萄园几度春风秋雨小苗儿已长得又壮又高当枝头结满了果实的时候传来克里木立功的喜报姑娘啊遥望着雪山哨卡捎去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醉了
以上就是关于葡萄熟了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葡萄熟了 二胡独奏曲》说课稿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葡萄熟了二胡独奏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葡萄熟了》是一首二胡独奏曲,收录在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材中。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技巧,展现了葡萄成熟的喜悦氛围。
通过对这首曲子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二胡的音乐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二胡乐器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演奏技巧、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葡萄熟了》这首二胡独奏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葡萄熟了》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二胡演奏中的音阶、弓法、指法等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演奏《葡萄熟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曲子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2.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如音阶、弓法、指法等。
3.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提高演奏水平。
4.采用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二胡演奏作品,提升音乐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演奏《葡萄熟了》,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基本技能训练:讲解二胡演奏技巧,如音阶、弓法、指法等,并进行分组练习。
3.学习《葡萄熟了》: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演奏,分组练习,互相交流。
4.音乐欣赏:欣赏优秀二胡演奏作品,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葡萄熟了》曲谱:展示曲谱,方便学生跟随演奏。
2.二胡演奏技巧:列出本节课所学的演奏技巧,如音阶、弓法、指法等。
3.课堂重点:突出教学重点,方便学生复习。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葡萄熟了 二胡独奏曲》教案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葡萄熟了二胡独奏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葡萄熟了》是一首二胡独奏曲,选自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这首曲目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技巧展现了葡萄成熟的喜悦场景。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二胡的音乐特点,培养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二胡作为民族乐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二胡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胡的特点,欣赏二胡音乐的美。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学习《葡萄熟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如运弓、弓法、指法等。
2.难点:理解并表现出乐曲的情感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和乐曲分析。
2.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奏。
3.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欣赏法:播放优秀二胡演奏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乐器:二胡。
2.音响设备:播放音乐。
3.乐谱:《葡萄熟了》。
4.教学PPT:展示二胡演奏技巧和乐曲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二胡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二胡的特点。
简要介绍二胡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葡萄熟了》的二胡演奏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讲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如运弓、弓法、指法等。
针对乐曲中的难点,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突破重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演示《葡萄熟了》,其他学生跟随演奏。
教师点评并指导,确保学生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
5.拓展(10分钟)播放其他优秀的二胡演奏作品,让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和分析不同演奏家的演奏风格,提高音乐素养。
三首陕地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演奏分析
三首陕地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演奏分析三首陕地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演奏分析作为陕西地区特有的音乐风格,陕地音乐凭借其独特的音调、曲调和演奏技巧,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兴趣。
而其中,二胡作为一种典型的陕西民间乐器,更是在陕地音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三首陕地音乐风格的二胡作品进行演奏分析。
第一首作品是《丰收的喜悦》。
这首曲子以欢快、激昂的曲调表达了农民收获丰收的喜悦之情。
在演奏过程中,二胡演奏者需要通过技巧娴熟的弓法和琴技,表达出欢快的情绪。
首先,演奏者需要利用右手弓法来模拟农民劳作时的快速、有力的动作。
以“重弹”为主,通过在弦上重重地弹奏,使得音符的音量和音质变得更加饱满和有力。
而在某些部分,演奏者还需要运用“连奏”技巧,通过迅速的连续演奏弯音,形成一种欢快的连续音符。
此外,在音乐高潮部分,演奏者需要使用“振音”技巧,使得音符具有颤抖的效果,以表达出喜悦和兴奋的情感。
第二首作品是《刀马旦》。
这首曲子是古老的陕西民间歌曲,以其高亢激昂的曲调和热烈的情感而闻名。
在演奏过程中,二胡演奏者需要通过紧张有力的弓法和熟练的变调来表达出歌曲中所蕴含的悲壮和激烈。
首先,演奏者需要在高音区使用弓来增加音符的高度和尖锐感,以表达出悲壮和激烈的情感。
其次,演奏者还需要熟练掌握变调技巧,通过在演奏过程中调整二胡的音调,使得音色更加质朴和有力。
同时在节奏方面,演奏者需要保持较快的速度和强烈的动感,以迎合曲子的激烈旋律和韵律。
第三首作品是《陕北旅情曲》。
这首曲子以优美舒缓的曲调展现了陕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色和深情厚意的民风。
在演奏过程中,二胡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弓法和丰富的音乐情感来表达出曲子所描绘的风景和情感。
首先,演奏者需要在演奏过程中灵活运用“弓法”和“指法”,使得音符更加具有表现力。
其次,演奏者需要调动全身的情感力量,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中,传达出曲子所描绘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适当控制音量和节奏的变化,演奏者可以使音乐更加贴近人心,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传统二胡曲《葡萄熟了》本文通过对《葡萄熟了》这首广为流传的二胡曲目的分析与研究,具体、详细地阐明了学习二胡曲目时必作的功课,从而为广大二胡学习者提供一种学习二胡的方式方法。
二胡曲目演奏技巧音乐文化对于中国传统乐器而言,二胡是我国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且富民族韵味的一种拉弦乐器,纵观其发展历程,它是由边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发端、逐步融入中原音乐文化后集大成的一件民族器乐瑰宝。
近百年以来,许多二胡艺术家为二胡演奏、创作的提高和繁荣,付出了诸多努力,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的二胡音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在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二胡演奏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二胡教育的发展及二胡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是在二胡这件乐器制作上的改进、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二胡已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一、乐曲创作背景1.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国音乐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方面传统音乐仍在延续,另一方面受西方音乐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发生了流变。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传统音乐进入空前活跃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
二胡音乐在杰出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倡导的“改进国乐”精神的指导下,从民间走向高等学府,奠定了二胡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二胡音乐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随着中国音乐文化的变迁,逐渐形成了今天二胡音乐多样化的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二胡音乐的创作更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风格、各种体裁、各种题材的二胡作品以多元化的趋势出现,大大拓宽了二胡的表现力及二胡演奏曲目的范围,使二胡的演奏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
《葡萄熟了》正是这时候的代表作之一。
《葡萄熟了》是80年代以来根据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曲调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独奏曲。
乐曲是以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为基础创作的作品,流畅清新的旋律展现了南疆富饶、美丽的景色,表现了新疆人们载歌载舞庆贺丰收的欢腾气氛。
它生动地描绘了新疆人民在葡萄收获季节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
作品结构严谨、曲式鲜明,曲调清新优美,风格浓郁独特,节奏明快爽朗,情绪热烈奔放,是不可多得的表现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精品。
作者周维先生集作曲、指挥、演奏于一身,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国内第一个将二胡与电声乐队相结合,将人声和东南亚特色乐器相结合,开创了民乐演奏的新天地。
他创作的二胡曲《葡萄熟了》、《印巴随想曲》、《纺织姑娘》成为各大音乐院校的教材,分别为二胡考级八级和十级的指定曲目。
2.新疆音调的风格特色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各个空间范围不同的地形、地貌、位置、天象气候所构成的地理环境对世界上面貌各异的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具有稳定而直接的作用。
新疆古称西域,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小,所以各民族性格开朗外向,自由奔放。
新疆音乐蓬勃舒展,直抒胸臆,热烈绮丽,太阳般光辉明朗,壮美绚丽。
新疆是我国著名的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万花筒般绚烂。
新疆音乐有着火焰山的热力,冰川融水的清冽,天山雪莲的明媚。
恣肆汪洋,海涵沙瀚的音乐让人惊叹、感叹、赞叹。
二胡艺术是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一直生存于民间,与民间音乐联系密切,当代二胡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据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发展而来,受地方方言和其他地方音乐艺术的影响,表现出地方音乐的韵味。
想要更好地将乐曲演绎出来,必须掌握好乐曲的风格。
掌握好乐曲的风格,对于表现音乐的主题、刻画人物形象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品的风格与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描述的地方色彩、要表现的主题有密切的联系。
二、乐曲的技术技巧全曲由引子及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
1.引子及快板散板,节奏自由。
前五小节为乐曲的引子。
在二胡主题出现之前,由伴奏乐器奏出一段清秀、明媚的旋律,节奏较自由。
仿佛描绘出晨曦中祖国边疆地区的秀丽景色。
乐曲由第六小节进入快板。
快板情绪热烈、欢快。
旋律极富动感,曲调中也始终包含着新疆手鼓的节奏律动,表现了喜获丰收的愉悦之情。
快板可以分成篇幅不等的三个小乐段。
(1)第一部分前二十小节均在外弦上演奏,旋律跳荡欢快,音色明亮而开朗。
其中休止符、附点音和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其音乐性格非常活跃,旋律极富动感,演奏时掌握好“切分弓”、“提弓”、“换气”和鲜明的分句感觉,要奏得流畅、欢快和富有弹性。
(2)第二部分第52至55小节是一个排比句,形象地表现了新疆舞蹈中夸张而幽默风趣的情绪,好像是人们在由衷地、发自内心地互相唱和着,更像是青年男女们在嬉笑和逗闹。
乐句中包含了强烈的新疆手鼓舞的节奏律动。
演奏时不但要注意力度的对比和控制好滑音的分寸,对于附点音的准确掌握和休止符及换气感觉的分寸也要控制得体。
(3)第三部分此旋律中类似鼓声节奏型几乎贯穿了整个段落。
与此同时切分的节奏型和切分弓的弓法也在演奏中配合应用,将音乐的情绪渲染得更加热烈奔放。
演奏时要掌握好鲜明的分句效果,同时也要安排好旋律的重音和把握住运弓时的顿挫感觉。
最后五小节要以自然渐慢的速度,悠扬的运弓感觉,为后面慢速的抒情段落做好准备。
2.慢板乐曲的第二段是一个歌唱性的中速乐段,作者用了2/2拍子,这个拍子使旋律更加优美、舒展,演奏时有一种“吴带当风”的飘逸之感,在伴奏乐器5小节的过门以后,二胡以“mp”的力度进入如歌的旋律。
这个段落前半部分的乐句大多是从后半拍起音的,其前半拍的时值要充分,千万不要赶拍子。
演奏中运弓要宽阔,发音要柔美;乐句的起音要从心中“流淌”而出,句首不要带有生硬的音头;换把时手腕有较大的先行动作,以消除换把的痕迹,总之,整段音乐要求演奏得十分内在与甜美。
此乐段也可分成两个部分来处理。
(1)第一部分此时的音乐旋律极其优美和悠长如歌,表现了人们陶醉在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之中,演奏时要掌握好连贯的运弓、换弓、换把和揉弦的感觉,在奏长音的揉弦时要适当地结合“迟到揉弦”的方式,以获得更加绵长和悠扬的音响效果。
(2)第二部分音乐的旋律在高音区更加高亢和激情,富有舞蹈节奏的韵律感。
演奏时速度要较前稍快,要使旋律的进行更加流畅和兴奋。
最好在略带感慨情绪的坚实音响中以渐慢的速度安排,转入了热烈欢腾的快板。
3.快板乐曲的第三段是一个热烈、欢腾的快板乐段,仍转回“1=a(41弦)”演奏。
这一段在演奏时要注意:有足够的速度(每分钟160拍);力度的变化幅度要大(p-ff);技术的完成情况要好。
气氛要热烈,场景要宽阔。
这段也可看成是有三个小段组成的:(1)第一部分第132和133小节二分音符的颤音“5”音要以突快的速度、突强的力度进入,左手的颤指要密而均匀;右手要加大腕部的动作,音头刚健而富有弹性。
紧接着两小节四分音符的“5”音在力度上要由弱渐强,因此运弓的幅度也应随之而由窄渐宽,颤指和音头的感觉仍要与前两节相统一,以保持乐句的连贯性。
第136小节第一拍的“5”音要用同指换把,以自然地带出一个音头的上滑音。
(2)第二部分由工整的对仗和呼应的乐句组成(前十六小节由四个四小节的句子组成,后八个小节由四个两小节的句子组成)。
音乐的旋律在这一段中更加铿锵有力、热烈激昂,演奏时要把握弓子分配的规律,同时要将着力的位置适当向上移动,以保证奏出浑厚坚实的音响。
从第152小节起的快弓部分除了要求发音清晰、富有颗粒性外,还要求在力度上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以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155小节和159小节的两拍长音,要滑揉,但力度不要太大。
(3)第三部分最后一小段转入c调上演奏,共十二个小节。
经过了前面的热烈欢腾情绪的渲染,更生动地表现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场面,这一段在演奏时要先从弱奏开始,以鲜明的反差效果让音乐的情绪逐渐高涨,最后在十分激昂的情绪中结束全曲。
三、结论二胡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练出成果,练出实效,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握好训练的各个环节。
训练计划的制定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处理好技术的训练与素质的培养,材料的比重与时段的安排等相关问题。
正确的方法是前提,扎实的基本功是基础,基本功是艺术表现力的保证;基本功越扎实,艺术表现力就越强,基本功越扎实,演奏者的艺术生命就越长。
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则是一切的前提。
作为演奏者,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完美地表现其中意蕴,就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如此才能令其生动、鲜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1]赵寒阳.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2]赵寒阳.二胡经典名曲50首详解[m].北京: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3]刘长福.优秀二胡曲精选与解析[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4]秋江.谈二胡曲《葡萄熟了》的艺术处理[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4).[5]乔建中.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地理特征与中国地理学建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6]李祖胜.论二胡艺术的风味美[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3).[7]蒋风之,蒋青.蒋风之二胡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8]宋飞.宋飞二胡教学精粹[m/cd].北京中录同方音像出版社,2006.[9]名家名曲独奏视频[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