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所立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专项重大、重点项目

合集下载

历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

历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

历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
历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
201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低碳,绿色发展”
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201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攻坚、全民行动"
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
200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依法节能全民行动”
200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2006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200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全民动员,共建节能型社会”
200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节约用电,缓解瓶颈制约”
200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节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依法节能,持续发展”
200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节约能源,持续发展”
200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依法节能,节约增效”
199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依法节能、节约增效”
199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依法用能,提高能效”
199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依法用能,提高能效”
1996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综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199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题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造福子孙”。

08年节能减排工作方案

08年节能减排工作方案

08年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湖北省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要求,为确保全面完成2008年市政府下达我县的节能环保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控制增量,削减存量,落实责任,综合推进,搭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平台,确保完成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一)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4.5%。

(二)辖区内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较上年减少1.0%以上,辖区内排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较上年减少9.6%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上年减少1.9%以上。

(三)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四)遏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加大淘汰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按时关闭相关企业或生产线。

(五)认真落实《湖北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落实减排项目,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在9月底前完成超标排污的企业治理工作。

(六)深入推进环境保护专项治理工作,依据产业政策和排放标准,于年底前关闭辖区内应关闭的小水泥生产企业;加强对科研攻关的黄姜加工企业的监管工作,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或未达标排放的黄姜加工企业,禁止经营性生产,违者依法关闭;加强对已关闭黄姜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和污染物排放未达标的黄姜加工企业,禁止建设或恢复生产;严格环境监管工作。

(七)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保证出水水质达一级排放标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污水处理费征收达到相应标准。

我国明确“十二五”节能减排5大重点工程

我国明确“十二五”节能减排5大重点工程

中国军转民4资讯速递nformation express 国事要闻>>国务院近日批复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规划》以确保核安全、环境安全、公众健康为目标,统筹规划了9项重点任务、5项重点工程、8项保障措施,力争至“十二五”末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辐射环境安全风险明显降低。

《规划》还确定了2020年核安全远景目标。

国务院批复核安全“十二五”规划>>2012年10 月12日,国务院发布《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现有设施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脱氮除磷能力;以制浆造纸、印染、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继续加大水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艺技术改造;推进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治;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等5个方面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以及“十二五”节能减排3项主要任务。

我国明确“十二五”节能减排5大重点工程>>2012年9月20日,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中央财政将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化进程。

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2012年9月3日,科技部发布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国家宽带网络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按照《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在云计算的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在若干重点区域、行业中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实现云计算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化,积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引领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使我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我国能源工作重点为节能、新能、绿能

2008年我国能源工作重点为节能、新能、绿能

20 08年我国能源工作重点 为节能、 新能、 能 绿
在 3月 2日于廊坊举 办的中国二 甲醚 ( M D E) 高峰论坛上 ,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 主任徐锭 明表示 ,0 8年 ,我 国能源工作的重点为节能 、 20 新
能、 绿能 。
工作全面、 协调发展。
测 评 中 , 世宏 、 志 敏 、 朱 杜 张文 卫 、 陈次 昌 、 茂 、 周
庆哲、 校长张来斌等校领导 , 先后走访 了中国石油 、 中国石化和 中国海油三大集 团。 中国 1 集团总经理蒋 洁敏、 中国石化集团高 级副 z一 志刚和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等分别接
待了 油大学的来访客人 , 双方就今后如何进一步 开展包括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等方 面内容 的校企合 作, 共促发展进行了磋商 , 交换 了意见 。
烯烃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兰州石化公司石油
化 工研 究 院 ) 。
渎职造成重 大安 全生产事故的犯 罪继续采 取高压
态势 , 促进解决人 民最关心 、 最直接 、 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 , 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07年 , 20 检察机关立
中国专利奖每两年评选一届 。中国石油共参加 了 9届 推 荐 ( 0 1 的 第七 届 未参 加 ) 共 荣 获 中 20 年 , 国专利奖 2 项 , 中金奖 5 , 9 其 项 优秀奖 2 项。 4
文 明的 能源 发展 目标 。
中国石油五项专利获 中国专利优秀奖
在刚刚结束 的第十届 中国专利奖评选 中 , 中国 石油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共获得 5 项专利优秀奖。 这5 项获奖专利是 : 桥式偏 心测试 、 注采装 置
西安石油大学去年科研经费近亿
西安 石 油大 学 近 日召 开 的 2 0 07年度 重点 学科 、

2008年度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方案(地方实施)

2008年度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方案(地方实施)

2008年度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方案(地方实施)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8年10月2008年度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方案(地方实施)一、项目总建设目标提高国家层次环境监测装备水平,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逐步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环境质量监测对减排成效的监测能力。

二、项目建设基本依据1、《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2、《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十一五”建设规划》3、《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等相关文件三、分项目建设方案(一)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建设(1)背景及现状我国的环境空气监测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起步,为满足城市环境管理需求,以城市环境空气监测为主体,逐步发展起来。

80年代中后期,国家以各城市建立的环境监测站为基础,组建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络。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了形成评价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能力,通过二次优化,确立了由103个城市环境监测站组成的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90年代后期,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其能力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1997年全国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开始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周报。

2000年国家组织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工作,监测项目为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于当年6月5日实现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日报。

2001年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实现了空气质量预报。

在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工作以及其他环境管理工作的推动下,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十五”期间,2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从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法逐步转变为采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方法。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大大提高。

现有120个城市(包括全部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7个其他城市)向总站报送日报数据,340多个城市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报送年报和公报数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自2008年10月1日起废止)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自2008年10月1日起废止)

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自2008年10月1日起废止)颁布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时间:2002-10-13实施时间:2003-01-01修订时间:发文文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时效性:有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02年7月19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

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提高审批效率,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制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一、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1、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4、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震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2、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2008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

2008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

2008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明细表
地方实施部分
酸沉降监测能力建设
沙尘暴监测能力建设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2008年度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
能力建设项目(中央实施部分)单位:万元
2008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资金
要求:
请上述各地州环保局务必按照以下要求,认真抓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作。

一、尽快组织上述地州环境监测站按照所划拨的资金额编制包括所属县级监测站在内的能力建设方案,方案中包括各级监测站在建设后所能形成的工作能力、预期达到的工作目标、建设内容、实施进度、资金使用计划等内容,方案必须切实可行、便于实施,不得重复建设。

方案务必于12月22日前上报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审核后由自治区环保局审批方可实施。

二、自治区务必将在2008年12月底以前将项目资金划拨到位,各地应按
照以上要求做好建设方案,本项能力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边境地区地州级和县市级环境监测站基本监测仪器设备,不包括城市空气自动监测设备,不得用于房屋建设及其它运行经费,。

三、请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审批的建设方案使用资金,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浪费建设资金,并将资金使用情况报自治区环保局备案。

四、各地要高度重视对监督性监测工作的重视,以获得国家更大的财政支持。

五、做好下一步投资规划,积极正确4万亿的建设项目经费,同时在十二五期间的项目。

2008年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引

2008年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引

附件⒈2008年“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第一批)针对广东省节能减排压力大,科技支撑薄弱的严峻形势,经广泛调研并征求各方意见,广东省科技厅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专项。

专项立足于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坚持重点突出、实效优先的原则,坚持资源化、效益化、产业化的导向,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为重点,积极整合国内外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走出一条效果与效益并重,技术与产业共赢的具有广东特色的节能减排之路,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各项指令性约束指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专项内容专题一:可再生能源重大装备技术及产业化示范(专题编号1011)课题1:兆瓦级风能发电装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内容:针对广东风能资源的特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置,并选择具有较强产业化、商品化开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群)或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区域为核心建立产业化基地。

项目要求:项目必须已列入地方中长期规划,具备良好的科技成果和产业化软硬环境,并能发挥国家、省计划的作用,组织资源建立产业化基地。

风电装置国产化率超过95%,整机转换效率不低于40%。

该课题定向组织,支持1个项目。

课题2:太阳能利用关键部件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内容:针对广东太阳能资源的特点,重点突出研制高效集热管、传热管、聚光系统等槽式、塔式光-热发电装备等关键- 2 -部件,围绕太阳能光-热、光-伏转换技术,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化基地。

项目要求:基地建设以企业为核心,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整合科技、产业、人力资源,建立良好软硬环境,项目列入地方中长期规划,得到地方政府有力支持。

太阳能光-热发电装置的总聚光率不低于90%,总吸热率超过75%。

建立1个以上商业化运行的兆瓦级示范工程。

《长春市2008—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规划》

《长春市2008—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规划》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2008—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现将《长春市2008—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二○○八年十月三十日长春市2008—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规划节能减排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吉林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现编制本规划。

一、编制依据和规划时限(一)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吉林省节约能源条例》《吉林省节能“十一五”规划》《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吉林省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吉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发改委制定的吉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春市节约能源条例》《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长春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长春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省、市政府签订的《“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二)规划时限2008年—2012年。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长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把节能减排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推进民生工作的重点内容,逐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2008年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2008年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2008年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为确保完成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省为龙头,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配合、综合推进,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2、《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函〔2007〕15号);3、《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4、国家环保总局受国务院委托与省人民政府签订的《浙江省“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2006~2010年)》;5、国家环保总局受国务院委托与省人民政府签订的《浙江省“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2006~2010年)》;6、国家环保总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环发〔2007〕183号);7、国家环保总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编制指南》(试行);8、《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浙政函〔2006〕139号);9、《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浙政〔2007〕34号);10、《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7〕63号);11、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2006~2010)》;12、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的《浙江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目标责任书(2008~2010)》;13、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关于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浙环发〔2008〕15号);14、《浙江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2008年工作计划》(浙环〔2008〕3号);15、《浙江统计年鉴2006》,《浙江统计年鉴2007》;16、浙江省环境统计有关材料。

节能降耗减排2008年行动计划发布

节能降耗减排2008年行动计划发布

节能降耗减排2008年行动计划发布作者:赵雷来源:《投资北京》2008年第06期为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已连续4年制定了节能降耗减排年度行动计划。

今年5月初,北京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2008年行动计划发布。

2007年北京市节能降耗减排工作成效显著有几组数据可以说明2007年北京节能降耗减排工作的成绩:北京市万元GDP能耗的情况由2006年的0.75吨标煤,下降到2007年的0.72吨标煤,同比下降了5.11%。

万元GDP的损耗已经从44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38.6立方米,同比下降了9.6%。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同比降低了3.22%和13.82%。

北京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已经达到246天,占全年天数的比重是67.4%,城八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郊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6%,城八区污水的处理率达到92%,郊区达到47%。

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王海平副主任介绍,2007年,北京市在节能降耗减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巩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经济格局。

调整退出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首钢实现压产400万吨,化工二厂实现停产,有机化工厂有序搬迁,关停了24家小水泥、小化工,制定了“十一五”时期小火电机组的关停计划。

同时,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1.4%,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55%。

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了22.1%和17.4%。

中关村、亦庄、CBD、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和临空经济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效益明显,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0%。

第二项工作是强化管理,加大考核监督的力度。

出台了一批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决定的意见》、《北京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深化本市生活垃圾处理运行机制改革意见》、《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等等。

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务求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责任考核,加快结构调整,完善政策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法制建设,搞好宣传教育,加强综合协调,使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一、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6月底前完成对各省级人民政府2007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工作,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督促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完成对千家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

将评价考核结果分别交干部工作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政府和企业,督促其按要求做出说明,提出整改措施;暂停核准和审批该地区和企业新建高耗能项目。

发布2007年全国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以及2008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

逐步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考核。

研究建立完善建筑、交通、中央国家机关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

结合第二次经济普查,搞好用能单位的调查摸底工作。

二、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2010年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2010年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2010年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来源:广东省科技厅发布日期:2010-01-23“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重大专项2010年“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专项立足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重大科技需求,坚持重点突出、实效优先的原则和资源化、效益化、产业化的导向,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各项约束性指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一、专项内容专题名称:重点行业碳减排关键技术集成和使用示范(专题编号:0801)1.石化行业过程节能技术集成和优化设计项目内容:选择省级以上重点大型石化企业、专业镇等产业集群区域,采用先进可行的能量分析评价方法,确定全生产流程耗能和排污的控制点,通过操作数据挖掘和流程模拟相结合,建立典型工艺装置的过程能耗模型,开发从工艺到子系统再到全局的系统用能优化技术,集成优化核心工艺装置、储运系统和蒸汽动力系统,设计大范围低温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实现系统能量和物料的综合集成和高效配置。

提高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性和能量利用水平。

项目要求:项目必须以申报单位现有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升级计划内容为依托,项目实施后实现炼油综合能耗下降10%以上、节水20%以上、废水循环使用率达90%以上,主要工艺指标达到世界同类型石化企业用能和污染物排放的先进水平,在全省起示范作用。

2.建筑标准化施工技术使用示范项目内容:选择大型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开展部件制造专业化、生产工业化、住宅建筑集成化研究及使用示范,形成节能环保型建筑部件制造和施工地方标准。

项目要求:示范工程手续齐备,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由多家具有资质和技术实力的开发商联合承担,施工节时、节材、节地等指标效果突出;示范工程年综合节能效果比最新的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规范)指标提高20%以上。

3. 造纸过程节能优化技术集成和装备产业化项目内容:针对中高浓打浆、高效流送装置、顶网、复合压榨、干燥部等造纸节能关键环节,研发过程节能优化控制技术体系,集成新工艺、新装备,建设规模化使用示范工程。

2008年建筑节能确定三项重点.

2008年建筑节能确定三项重点.

2008年建筑节能确定三项重点
2008年1月17日
2008年,促进城乡建设节能降耗将作为建设领域的重要任务,其中建筑节能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这三项工作一是加大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研究制定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鼓励住宅技术创新,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的技术和部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开展更低能耗建筑示范和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启动200个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二是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认真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的工作任务。

研究制定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相关政策。

继续加强既有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

在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河北、辽宁等15个省及其省会城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公示一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基本能耗情况。

抓紧研究制定用能标准、能耗限额和超限额加价、节能服务等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三是发展新型节能节材建筑材料。

以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在建筑中应用为重点,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抓好示范项目,扩大示范规模。

继续开展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工作,确保第二批“禁实”目标城市在2008年年底前完成工作目标。

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建材生产及应用,促进高强度钢材、水泥等新型建材的研发和应用。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报》)。

2008中国环保10件大事记录环保发展轨迹

2008中国环保10件大事记录环保发展轨迹

2008中国环保10件大事记录环保发展轨迹回首过去的一年,中国环保事业在风风雨雨中前进和发展。

在环保体制的改革上,环境保护部正式挂牌,掀开了中国环保史上新的一页;在环保技术的提升上,环保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建立起了中国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体系;在环保政策的完善上,循环经济法发布和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出台,标志着中国的环境保护向法制化迈进;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中国环保显示了强大的紧急处置能力,尽管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但没有发生令人担忧的次生环境灾害;绿色奥运的承诺实现,不但显著改善了北京的环境质量,而且大大增强了国人的环保意识;为迎战世界金融危机,在4万亿元投资中安排了350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更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环保水平……过去的一年,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记取,我们从中选取了10件有较大影响的环保事件,以记录下2008年中国环保的发展轨迹。

1.土壤污染防治全国展开1月8日,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它标志着全国性的土壤污染防治广泛展开。

会议指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

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会议提出要做好八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二是强化农用土壤环境监管与综合防治;三是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和遗弃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四是拓宽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渠道;五是增强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六是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七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八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按照计划,到2010年,要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及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管理体系框架,编制完成国家和地方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到2015年,要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01-2008-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和部署[模版]

01-2008-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和部署[模版]

01-2008-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和部署[模版]第一篇:01-2008-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和部署[模版] 2008—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和部署根据教办《关于转发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和部署。

一、重要意义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搞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不但直接的节约环保效益巨大,而且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总体目标通过“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使全校师生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

在保证师生员工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2008—2010三年内全校年人均用水用电量不超过2007年人均用水用电量的10%(建筑工程用水用电除外)。

全校范围内浪费水电的现象基本消除。

三、组织保障为确保“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贯彻落实,抓出实效,学校成立“节能减排学校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熊国启副组长:尤官直、王正华成员:各处室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领导小组下设执行办公室:四、工作内容及管理措施1、文件传达。

将教育部、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文件精神在校级办公会、学校行政会、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传达。

2、撰写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和部署,并组织全体师生学习。

3、宣传教育(1)每学期初一个月内,安排一次国旗下“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讲话。

(2)每学期安排一次“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班会。

(3)每学期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土地日等时机各出一期“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板报。

(4)每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的教育,使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人心。

4、建筑节能。

学校进行的每项基建工程,都按对建筑标准、建筑工艺、建筑材料、设备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使学校的每一项基建工程都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节能、环保要求。

中国有关环保及节能减排政策大盘点

中国有关环保及节能减排政策大盘点

中国有关环保及节能减排政策大盘点中国有关环保及节能减排政策大盘点--------------------------------------------------------------------------------节约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对此高度重视。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我国节能减排的脚步是如何迈进的?通过查阅历年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厚重的历史足以让我们触动。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环境保护做出规定,这在我国尚属首次,为以后的环境保护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点评:1978年宪法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环境问题作出了规定。

同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环境问题也势必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邓小平同志就曾明确指出应该制定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制定提到了国家立法的日程。

----------------------------------------------------------------------------------------------------1979年中国首次颁布《环境保护法》1979年9月,中国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环境保护法》共7章,33条。

其中第一章(总则)规定: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是通过“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达到“ 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发布

《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发布

《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发布佚名
【期刊名称】《《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年(卷),期】2009(0)1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要求。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编
制了《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总页数】8页(P48-5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发布 [J],
2.《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发布 [J], 无
3.《废旧防腐木材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国家标准列入《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 [J], 节木
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启动《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J], 永旺
5.《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即将印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2008-2010年所立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专项重大、重点项目序号合同编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归口部门开始日期结束日期12009C03005-5黄酒工业米浆水回收及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其中试浙江安吉县乌毡帽酒业有限公司陈启和安吉县科技局2009-9-12011-12-3122009C13005垃圾焚烧炉用耐酸耐碱新型耐火浇注料的产业化研究长兴锦顺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朱其良长兴县科技局2009-9-12011-12-3132009C03009-2制造业喷涂废气净化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浙江菲尔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吕伯昇拱墅区科技局2009-11-12011-10-3042008C13017-1高灵敏度水质快速在线监测仪的研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维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8-10-12011-9-3052010C13002典型有机氟硅难降解废水达标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示范杭州高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杨尚源杭州高新区管委会2010-10-12012-12-3162008C13052高份额植物纤维填充改性PE木塑新产品的研制与产业化杭州师范大学吕群杭州师范大学2008-10-12010-12-3172010C03001富阳市造纸行业废水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富阳市造纸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祝一君杭州市科技局/富阳市科技局2010-10-12013-5-1282009C03002管式超滤膜及管式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与成套设备开发浙江四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奚旦立湖州市经济开发区2009-11-12011-12-3192008C13022-2PXLSD垃圾破碎机的研发及产业化长兴中科兴机械有限公司陈人民湖州市科技局2008-9-22010-8-2102008C13015-3龟鳖养殖污水生物生态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湖州吴兴清波龟鳖专业合作社沈泉囡湖州市科技局2008-10-12010-12-31112008C13007-22.城镇污水处理厂氮磷减排节能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嘉善县洪溪污水处理公司杨晓秋嘉善县科技局2007-1-12010-12-31122008C13016-1三价铬及循环节水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电镀中的应用嘉兴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华晓栋嘉兴市科技局2008-10-12010-9-30132009C03005-4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强化除磷脱氮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刘稚红嘉兴市科技局2009-11-12011-12-31142009C13051建筑节能集成技术的应用和示范嘉兴中成建筑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沃永华嘉兴市科技局2009-9-102011-12-30152008C13023-5热电厂用污水处理污泥与煤掺烧作为燃料的研究与开发嘉兴协鑫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曹泰斌嘉兴学院2008-10-12010-9-30162009C03005-3二甲基甲酰胺清洁生产和废水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王邦进江山市科技局2009-11-12011-12-30172009C03007-6节能灯管固废在线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浙江江山三友电子有限公司姜建明江山市科技局2009-11-12011-12-31182010C13001废水高效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与应用1:螺旋自循环厌氧反应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电促生物强化脱氮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浙江大学(金华市天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普洛康裕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郑平教育部(浙江大学)2010-10-12012-12-31192008C13024-1基于等离子体技术实现固体废物处置并示范工程建设金华市莱逸园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沈锡麟金华市科技局2008-10-12010-9-1202009C13049林果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吕明亮丽水市科技局2009-11-12011-12-31212008C03011瓯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丽水市水利局胡雄光丽水市科技局2008-6-12012-6-30222010C13016萤石尾矿综合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龙泉市砩矿有限责任公司宋英龙泉市科技局2010-10-12012-12-30232009C13050特种纸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及综合利用浙江华邦特种纸业有限公司楼钱龙游县科技局2009-11-12011-12-30242009C03003废旧塑料循环利用纺丝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浙江真心毛绒制品有限公司陈建勇龙游县科技局2009-11-12011-12-30252009C03005-2城市中水综合利用深度脱氮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所申屠民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所2009-11-12011-12-31262009C03017-3乌贼的加工和高效增值利用技术及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宁波大学李和生宁波大学2009-12-12012-12-31272009C03006-1小型游泳池用次氯酸钠发生器开发及产业化浙江威邦休闲用品有限公司魏晓颖磐安县科技局2009-11-102011-12-31282009C03007-3层粘复合材料废弃物绿色环保回收技术研究浦江恒捷服饰有限公司陈建党浦江县科技局2009-12-12011-11-30292008C13024-2危险废物焚烧残渣及飞灰利用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巨化集团公司王峰涛衢州市科技局2008-10-12010-9-30302010C13018危废焚烧处置二恶英减排最佳技术开发研究衢州市清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周剑虹衢州市科技局2010-10-12012-12-31312008C13023-4生物技术控制生猪养殖废弃物的研究与应用浙江天蓬畜业有限公司姜佳佳衢州市科技局2008-10-12010-9-30322009C03007-4废旧节能灯回收处理系统研发项目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森洁上虞市科技局2009-10-12011-12-31332008C13050基于电凝聚及新型电源的PM2.5控制技术与设备应用研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培根绍兴市科技局2008-10-12010-12-30究342008C13020大型供港猪场排泄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浙江天利实业有限公司毛国辉绍兴市科技局2008-9-22010-8-2352008C13016-2重金属废水治理和回收的纳米-生物技术研制及产业化浙江通球防腐治污工程有限公司丁德馨绍兴市科技局2008-10-12011-6-30362008C13011-11.流体声能海水淡化(优质饮用水)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绍兴精功声能科技有限公司李立人绍兴县科技局2007-1-12010-12-31372009C13048秸纤硅塑复合建筑模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绍兴一普塑业有限公司谢德芳绍兴县科技局2009-11-102011-12-30382008C13009浙江省典型危险废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与示范省固废监督管理中心谢正苗省环境保护局2007-1-12010-12-31392009C13004拆解行业的土壤污染评估及治理技术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吴斌省环境保护局2009-11-102012-6-1402009C03007-2焚烧飞灰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研究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张宇省环境保护厅2009-11-12011-12-30412010C13020应对欧盟生态设计指令(EuP)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赵志强省科技创新平台2010-10-12012-12-31422008C13018城镇污水处理与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浙江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黄伟飞省科技创新平台2008-9-12011-2-28432010C13019大型烧结机分导式半干法脱硫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浙江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葛介龙省科技创新平台2010-10-12012-12-31442009C13001强化成型颗粒污泥厌氧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李明智省科技创新平台2009-10-12012-10-1452008C13014-6特种合成医药清洁生产和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浙江车头制药有限公司蒲通台州市科技局2008-10-12010-9-30462009C03001大面积超软土地基复式负压快速固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温州民科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刘汉龙温州市科技局2009-11-12011-12-30472008C03009基于GIS平台的温瑞塘河水环境污染治理信息与决策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温州医学院张明华温州市科技局2008-10-12011-9-30482008C13084矿山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湖州鹿山坞矿业有限公司柳若龙吴兴区科技局2008-4-12011-12-31492009C03009-3大型火电机组锅炉燃烧可视化在线监测与闭环控制系统浙江天工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王兴龙西湖区科技局2009-11-12011-12-31502009C03009-1白泥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与示范浙江天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程常杰萧山区科技局2009-11-12012-6-30512009C03005-1高浓度发酵废液的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孙新强新昌县科技局2009-7-12011-12-31522009C03007-5废线路板超高温资源化处置系统的研究与产业化浙江环益科技有限公司王威平余杭区科技局2009-9-12011-12-31532008C13014-3含高浓度硝基苯工业废水高效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浙江大学贾小明浙江大学2008-9-12011-8-1542008C13022-1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生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浙江大学丁颖浙江大学2008-10-12011-4-30552008C13022-3适宜乡镇垃圾焚烧处置的技术及装备开发浙江大学金余其浙江大学2008-8-12011-7-31562008C13023-3水葫芦能源资源化利用及综合治理浙江大学岑可法浙江大学2008-10-12011-9-30572008C13024-3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与示范浙江大学徐建明浙江大学2008-9-12010-12-31582009C03005-6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剩余污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浙江大学张砺彦浙江大学2009-12-312011-12-31592009C03009-4强化生物法处理憎水性有机废气的研究与开发浙江大学李伟浙江大学2009-10-12012-10-1602009C13003PCBs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成套技术研发与示范浙江大学沈超峰浙江大学2009-7-302012-6-30612010C13030环境污染物质人体内暴露的检测技术及产业化浙江大学施卫星浙江大学2010-10-12013-12-31622008C13055海洋环境自动监测平台研制与生态环境灾害的预警预报浙江大学叶瑛浙江大学2008-9-12010-12-31632009C13002城乡生物质垃圾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浙江大学石伟勇浙江大学2009-7-12011-12-31642009C13007有毒有害气体纳米光学传感器的研制浙江大学邬建敏浙江大学2009-11-12012-1-1652008C13015-1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新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浙江工商大学潘灿根浙江工商大学2008-10-12011-3-1662009C03007-1化工行业含钙类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浙江工商大学冯华军浙江工商大学2009-11-12011-12-31672009C03006-2基于纳滤膜的微量环境激素污染物去除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浙江工商大学吴礼光浙江工商大学2009-6-12011-12-31682008C13014-2高盐有机废水电/膜集成处理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浙江工业大学王家德浙江工业大学2008-10-12011-10-31692008C13017-2污染源应急监测监管支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浙江工业大学姚明海浙江工业大学2008-10-12010-10-31702008C13053废旧有机玻璃再生利用工艺技术优化及工程示范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陈银飞浙江工业大学2008-7-12009-12-31712008C13060水产品主要药物残留的快速免疫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浙江海洋学院周弘春浙江海洋学院2008-9-12010-12-31722009C03017-2金枪鱼下脚料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浙江海洋学院王斌浙江海洋学院2009-12-12012-12-31732009C13006千吨级含固废混合液处置的泵送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浙江理工大学李昳浙江理工大学2009-11-12011-12-31742009C03006-3水处理竹纤维生物载体新产品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浙江林学院肖继波浙江林学院2009-11-12011-12-30752010C03004浙江省成矿构造环境与金属矿床找矿新方法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胡勇平浙江省地质勘查局2010-10-12013-9-30762010C03003集中式综合污水处理厂提标减排关键技术推广研究与工程示范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韦彦斐浙江省环保厅2010-10-12012-12-31772008C13014-4污水亚硝化脱氮和磁场强化除磷关键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张磊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2008-10-12011-9-30782010C13017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与工程示范1、废弃电子线路板清洁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2、废旧塑料高效稳定裂解关键技术研究与成套设备示范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蓝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郑华均浙江省教育厅2010-10-12012-12-31792008C13008菌菇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技术与示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王卫平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7-1-12010-12-31802008C13049沼液无害化农田消解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姜丽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8-10-12011-9-30812008C03006日产10万吨级膜法海水淡化国产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郑根江舟山市科技局2009-1-12012-12-31822009C03017-6利用鱼骨开发食用钙片产业化研究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方国宏舟山市科技局2008-1-12010-6-30832009C13047港口液体化工品废气回收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舟山世纪太平洋化工有限公司赵修华舟山市科技局2009-11-12011-1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