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E-Band微波:LTE时代的选择

合集下载

LTE综述

LTE综述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Heterogeneous Network)等关键技术,能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 统的峰值数据速率、峰值频谱效率、小区平均谱效率以及小区边界
用户性能,同时也能提高整个网络的组网效率,这使得LTE和LTEA系统成为未来几年内无线通信发展的主流.
LTE的关键性需求
3GPP R8 LTE 已完成

LTE (FDD/TDD) :

LTE协议08年3月发布第一版,09年3月已发布商用版本协议。
3GPP LTE TDD和FDD标准制定进度一致
SAE Rel 8 (Functionally Freezing) LTE Advanced Rel 9 LTE Rel8 (Approval) LTE Rel8 (Functionally Freezing ) LTE Rel8 (Enhancement and Improvement )
TDD-LTE 与FDD-LTE分别是4G 两种不同的制式,一个是时分 一个是频分。 简单来说,TDD-LTE 上下行在同一个频点的时隙分配;FDDLTE 上下行通过不同的频点区分。
频段和频点
统一的计算公式为: 下行:FDL = FDL_low + 0.1(NDL – NOffs-DL) 上行:FUL = FUL_low + 0.1(NUL – NOffs-UL)
SCDMA标准。

第四代
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又称E-UTRA/EUTRAN,和3GPP2UMB合称E3G(Evolved3G) LTE是由3GPP(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 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制定的UMTS( 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通用移动通信 系统)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于2004年12月在3GPP多伦多 TSGRAN#26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LTE系统引入了OFDM

微波 第一二三代移动通信名称

微波 第一二三代移动通信名称

关于微波
微波:波长在1m---1mm的电磁波,也就是
频率在300MHz—300GHz的电磁波。

(1M是1兆,1百万,1000000;1G是1000M,1千兆,十亿)对应于波长1m的电磁波,频率就是300MHz:
频率=(电磁波的)速度/波长=30 0000 000m/1m=300 000000 Hz =300MHz
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技术(80年代),800MHz AMPS(先进移动电话系统)大哥大;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窄带) (90年代初) 900MHz GSM(欧洲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中国移动公司 900MHz,也有的同
时采用1800MHz,双频)和CDMA(也称cdmaOne,IS-95 北
美码分多址 800MHz与1900MHz 以前是联通公司,现在
是电信公司);
第2.5代 GPRS和IS-95B 为解决中速数据传输;
第三代TD-SCDMA(中国制式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中国移动公司);
WCDMA(欧洲、日本制式宽带码分多址联通公司);
CDMA2000(美国、韩国制式码分多址2000 中国电信
公司);
第3.9代 LTE(长期演进)
第四代中国移动公司正推进 TD-LTE。

LTE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趋势

LTE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趋势

LTE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趋势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行业也加快了它行进的脚步,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通信终端“大哥大”的产生,到第三代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终端设备3G智能手机的出现,无一不显示出我国的通信技术发展的强势劲头。

如今3G已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它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然而,信息发展永无止境,在这个信息高速带的大环境下,LTE(Long Term Evolution)项目应运而生。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计划)的目的是进一步改进和增强现有3G技术的性能,以应对WiMAX等新兴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竞争,以及进一步提高3G技术在宽带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力。

2004年底,通过研讨会方式开始了LTE计划,到2008年底规范基本完成。

LTE是3G的演进,由于它用的是4G的关键技术也被俗称为3.9G。

LTE技术是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接入的融合,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

从总体上看,LTE 计划极大的改善了目前3G技术的数据业务能力,使得3G技术在今后几年内能够保持对其它无线技术的竞争优势。

目前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商等都加入到了LTE的开发大军中,使得LTE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同时,由于LTE技术可以为运营商、设备商等电信企业带来更大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

因此,LTE的发展状况受到各方关注。

关键词:LTE 优势演进发展趋势引言: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大量应用以及新业务种类的出现,对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和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从2001年左右启动GPRS数据网络的部署工作,经过了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移动通信就迅速从2G商用进入4G试验网建设阶段。

对移动通信用户来讲,这意味着网络性能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而对运营商来讲,则意味着面临网络演进方向的选择以及网络运营和融合方面的挑战。

微波解决LTE回传问题

微波解决LTE回传问题

微波解决LTE回传问题2013年12月4号,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TD-LTE制式4G牌照,我国已经正式进入4G网络快速增长期。

4G牌照的发放,对于中国运营商是一个极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挑战:LTE基站的覆盖范围小,部署密度远远高于GSM基站和3G基站,LTE建设将面临大量的新建站点需求,而部分新建站点光纤资源短缺,新铺设光纤,成本高、周期长,无法满足LTE快速建站的需求,影响LTE网络覆盖率。

面对挑战,国内运营商开始尝试采用微波回传解决光纤资源缺失问题,微波传输无需光缆连接,能快速建立起基站回传连接,配合现网光纤网络,实现新建站点快速部署,助力LTE网络建设。

在全球其他地区,如欧洲、东南亚等地的国家,这些国家受物权私有化限制,末端光纤资源极其匮乏,微波以其无线传输、快速部署等特点,成为此类区域3G/LTE移动回传的主流解决方案。

微波在全球应用相当广泛,产品和解决方案也非常成熟,主流电信设备供应商(比如华为、爱立信、ALU、NEC等)均提供成熟的微波产品,产业链相当完善和成熟。

目前全球微波整体市场空间在50亿美金左右,其中83%的微波设备用于移动回传。

微波向分组化、大带宽方向演进LTE基站业务回传两大特点:1、上行接口分组化;2、回传带宽需求大。

作为配套无线回传解决方案,微波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分组微波于2008年问世,是一种支持分组交换功能,且能动态调整传送带宽的微波。

可实现基于MPLS/PWE3的移动回传解决方案,适合3G/LTE的场景。

相比传统TDM微波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分组微波可实现单载频达Gbps级,,能提供先进的分组技术,比如MPLS/MPLS-TP和1588v2时钟同步技术。

而且与TDM微波有同样的可靠性,能够达到与SDH网络类似的业务运维能力,提供图形化网管、自动保护倒换以及告警和性能的实时准确监控。

而当前分组微波技术还在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特性和新技术。

LTE

LTE
LTE
LTE概述 LTE概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LTE的概念 LTE的概念 LTE的性能目标 LTE的性能目标 LTE的发展 LTE的发展 LTE的网络结构 LTE的网络结构 LTE的核心技术 LTE的核心技术 LTE关键技术 LTE关键技术 LTE在市场中的应用 LTE在市场中的应用 LTE面临的问题 LTE面临的问题
五、LTE关键技术 LTE关键技术
基于TDD的双工技术 基于TDD的双工技术
• 在TDD方式里面,TDD时间切换的双工方式 TDD方式里面,TDD时间切换的双工方式
是在一个帧结构中定义了它的双工过程。 通过国内各家企业的共同合作与努力,在 2007年 10月份,形成一个单独完整的双工 2007年 10月份,形成一个单独完整的双工 帧结构的LTE-TDD规范。在讨论TDD系统的 帧结构的LTE-TDD规范。在讨论TDD系统的 同时要考虑FDD(频分双工) 同时要考虑FDD(频分双工)系统,在 TDD/FDD双模中,LTE规范提供了技术和标 TDD/FDD双模中,LTE规范提供了技术和标 准的共同性。
• LTE系统物理层下行传输方案采用 OFDMA LTE系统物理层下行传输方案采用
技术 ,主要是解决高峰值传送输率,实现 高速数据速率传送 ;上行传输方案采用单 载波SC-FDMA技术。用以控制峰值平均功 载波SC-FDMA技术。用以控制峰值平均功 率比(PAR),降低终端成本及功耗。 率比(PAR),降低终端成本及功耗。
二、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 二、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
• 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 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 • • • • • •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1.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并在整个9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特点是模拟信号传输和窄带语音通信。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AMPS(美国模拟方式系统)和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等早期标准。

虽然1G主要用于语音通信,但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且不稳定。

1G时代的方式主要是大型便携设备,只能在固定基站覆盖范围内使用。

2.第二代移动通信(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并在进入21世纪之前得到普及。

主要特点是数字信号传输和窄带数字通信。

2G 引入了新的数字技术标准,如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CDMA (代码分割多址)和TDMA(时分多址)。

这些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语音质量和信号传输稳定性,并开始支持简单的数据传输,如短信和基本的互联网接入。

3.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1世纪初开始发展,并在2000年代得到广泛的应用。

主要特点是宽带数据传输和高速互联网接入。

3G引入了新的技术标准,如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CDMA2000(基于CDMA的3G技术)和WiMAX(全球互通微波接入)。

这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互联网接入质量,使移动设备具备了更多功能,如视频通话、实时流媒体和高速互联网浏览。

4.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010年开始商用,并在201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特点是全IP网络和高速移动宽带通信。

4G引入了新的技术标准,如LTE(长期演进)、WiMAX 2和TD-LTE(时分长期演进)。

这些新技术改善了网络延迟、传输速度和容量,使移动通信达到了接近固定宽带网络的能力,促进了视频、游戏和云服务等应用的快速发展。

5.第五代移动通信(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019年开始商用,目前正处于快速推广阶段。

主要特点是超高速率和低延迟通信。

lte的发展历程

lte的发展历程

lte的发展历程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一种标准,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快、更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

LTE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的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初期。

20世纪80年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迈入数字时代。

当时的2G技术主要是基于CDMA和GSM标准,能够实现语音通信和简单的短信功能。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多媒体应用的出现,人们对数据传输速度和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2G技术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为了推动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08年发布了IMT-Advanced标准,要求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支持更高的峰值数据速率和下行平均数据速率。

这为LTE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制定LTE标准的过程中,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3GPP)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4年,3GPP制定了LTE的技术要求,并于2008年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LTE标准。

此后,3GPP陆续发布了多个版本的LTE标准,不断提高了其性能和功能。

LTE采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频谱效率。

与此同时,LTE还引入了IP数据包交换的体系结构,使得用户可以像在互联网上一样自由访问各种应用和服务。

2010年,随着LTE技术的成熟和商用网络的建设,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首批LTE商用网络。

LTE的商用化推动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加速了移动宽带服务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3GPP制定了LTE-Advanced标准。

LTE-Advanced在传输速率、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提升。

2011年,韩国成为全球首个商用LTE-Advanced网络的国家。

随着商用网络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LTE不断进化为LTE-Advanced Pro和5G标准。

移动通信的演变过程

移动通信的演变过程

移动通信的演变过程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革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移动通信从最初的模拟信号传输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数字通信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便利。

第一阶段:1G时代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移动通信进入了1G(第一代)时代。

1G时代使用的是模拟通信技术,通信质量相对较差,容量有限,并且存在较严重的干扰问题。

1G时代的代表性技术是蜂窝通信技术,该技术将通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覆盖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个基站,实现了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之间的通信。

第二阶段:2G时代20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进入了2G(第二代)时代。

2G时代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综合了语音和数据传输功能,通信质量和容量有了较大的提升。

2G时代的代表性技术是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系统使用了全球标准的数字通信协议,实现了国际漫游和跨国通信。

第三阶段:3G时代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进入了3G(第三代)时代。

3G时代的主要特点是高速数据通信和多媒体传输。

3G时代的代表性技术是WCDMA(Wideband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WCDMA技术实现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大的带宽,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时观看视频、文件等。

第四阶段:4G时代2010年左右,移动通信迈入了4G(第四代)时代。

4G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4G时代的代表性技术是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技术实现了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人们可以畅快地进行高清视频通话、在线游戏等。

第五阶段:5G时代如今,移动通信已经进入了5G(第五代)时代。

5G时代的主要特点是超高速数据传输、超低延迟和海量连接。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蓬勃发展驱动力
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移动通信的一个蓬勃发展期
用户需求增长迅猛
微电子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这使得通信设 备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种轻便电台被不 断地推出
提出并形成了移动通信新体制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 的发展而出现的微处理器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技 术的迅猛发展,从而为大型通信网的管理与控制提供 了技术手段。
人类通信的最终目的?
改变世界
1
信息的传递方式
信息的传递方式
音频
信息的传递方式
视频
信息的传递方式
触感
信息的传递方式
体感
2
远古时代的移动 通信方式
远古时代的移动通信方式
烽火 击鼓
旗语 号角
灯塔 灯语
鸿雁 信鸽
驿差
风筝 玉器 符号 眼神 ……
远古时代移动通信方式的弊端?
远古时代的移动通信方式的弊端
现代移动通信 技术发展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1897年 用无线实现海上与陆地的通信
1899年 首次实现英法间的无线通信 1916年 实现短波无线电通信
1929年 建立世界性无线电通信网
无线电通信创始人——马可尼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早期发展阶段
于上世纪初期,首先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 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 电系统。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上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
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 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 网,称为“城市系统”。
美国贝尔实验室完成了人工交换系统 的接续问题。

无线通信中频段的发展

无线通信中频段的发展

无线通信中频段的发展
无线通信中的频段发展一直是无线技术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变化,不同的频段被用于不同的通信标准和应用。

以下是关于无线通信中频段发展的一般趋势:
1. 发展历程:
- 2G(第二代移动通信)时代:主要使用了850MHz、900MHz、1800MHz和1900MHz等频段。

-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引入了更高频段的2100MHz。

- 4G LTE(第四代长期演进)时代:采用了更多的频段,包括700MHz、800MHz、1700MHz、1800MHz、2300MHz和2600MHz等。

-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引入了毫米波频段(例如28GHz、39GHz)等超高频段。

2. 当前趋势:
- 频谱资源扩展: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量增加和数据需求增长,需求更多频段来支持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 毫米波频段开发:5G的推出带来了对毫米波频段的研究和利用,这些高频段具有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速率。

- 共享频谱:提倡共享使用频谱资源,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并推动频段的灵活配置和管理。

3. 未来展望:
- 5G及其之后的发展:预计未来将继续探索更高频段的利用,以满足更大容量和更低时延的通信需求。

- 光通信结合: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结合可能会为未来的通信系统带来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 智能网联车辆:频段的发展也将服务于智能网联车辆等新兴应用领域,为其提供更可靠的通信支持。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移动通信技术概述•5G技术的发展与影响•物联网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目•人工智能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挑战与机遇录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无线通信。

它涵盖了各种通信设备、技术和应用,包括手机、无线网卡、蓝牙耳机等。

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义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灵活的通信方式。

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不受固定通信设施的限制。

此外,移动通信技术还具有高效、便捷、经济等优点。

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义与特点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1G是模拟通信技术,代表有大哥大、摩托罗拉等。

它的特点是可靠性高,但传输速率慢,且通话质量不稳定。

2G是数字通信技术,代表有GSM、CDMA等。

相比1G,2G的传输速率更快,稳定性更高,同时还可以发送短信和上网。

3G是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代表有WCDMA、TD-SCDMA等。

它可以提供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丰富的数据业务,如视频通话、在线视频等。

4G是更高速、更稳定的移动通信技术,代表有LTE、WiMax等。

它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支持更丰富的数据业务和应用场景。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最初的主要应用是语音通信,它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通话。

语音通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开始支持数据业务,如短信、彩信、网页浏览等。

数据业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社交、购物、娱乐等多个领域。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它可以将各种物品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5G网络将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满足高清视频、大数据传输等需求。

高速度5G技术将显著降低网络延迟,为实时通信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手机发展的历程

手机发展的历程

手机发展的历程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移动通信迅速发展,手机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成为了主要通信方式之一。

手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早期的汽车电话。

20世纪初,美国开始使用汽车电话,这是手机发展的最早期形式之一。

汽车电话使用无线电技术进行通信,实现了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但由于设备笨重、安装复杂等问题,汽车电话并没有大规模普及。

接着是无线电话时代。

20世纪40年代,丹麦发明家马丁·库珀为了解决移动通信困难,提出了无线电话的设想。

无线电话使用了无线电技术和可移动话筒,人们可以携带话筒在有基站的范围内进行通信。

这种形式的无线电话于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了手机发展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然后是第一代移动电话。

20世纪70年代,西门子、爱立信等公司开始研制第一代移动电话,也被称为1G通信技术。

这种移动电话使用了模拟信号传输,通信质量相对较差,体积庞大,仅能实现语音通信。

然而,第一代移动电话的出现标志着手机进入商业化阶段。

之后是第二代移动电话。

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代移动电话技术开始应用于商业通信,也被称为2G通信技术。

2G通信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通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手机体积也有所减小。

2G手机除了语音通信外,还能够传输短信和少量数据。

随着技术的迅速进步,第三代移动电话即3G手机于21世纪初问世。

3G手机采用CDMA、TD-SCDMA等技术,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视频通话等。

此外,3G手机还具备GPS导航、移动支付等功能。

到了近年来,第四代移动电话即4G手机得到广泛应用。

4G手机采用LTE技术,大幅提升了网络速度和容量,实现了更快的上网体验和更高质量的语音通话。

此外,4G手机支持高清视频、网络游戏等应用。

现如今,已有第五代移动电话即5G手机开始问世。

5G手机具备更快的网络速度、更低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容量,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便利和丰富的应用体验。

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史

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史

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史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史1. 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时代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出现,主要采用模拟技术。

这些系统使用了频分多址(FDMA)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享无线信道。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欧洲的NMT系统。

由于带宽资源有限,模拟系统在通信质量和系统容量方面存在一些限制。

2. 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崭露头角。

这些系统使用数字技术,采用时分多址(TDMA)或码分多址(CDMA)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GSM系统,它在欧洲迅速普及,并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移动通信标准之一。

美国也推出了CDMA系统,以及的PDC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为移动通信的大规模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3. 第三代移动通信:宽带时代21世纪初,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部署。

这些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多的业务功能。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WCDMA和CDMA2000系统。

欧洲还推出了UMTS系统,它是GSM的演进版本。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推出为移动互联网和流媒体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4. 第四代移动通信:LTE时代2010年,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Long-Term Evolution)开始商用化。

LTE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使移动互联网的体验更加流畅。

LTE系统还支持更多的用户连接和更高的系统容量,为移动通信网络的高密度覆盖和大容量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

目前,LTE系统已经成为全球主流的移动通信标准。

5. 5G时代的到来目前,全球移动通信行业正在迎来5G时代的到来。

5G系统将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大的系统容量,支持更多的智能设备和物联网应用。

5G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应用的发展。

,世界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再到宽带和LTE时代,每一代技术的推出都为移动通信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LTE无线及核心网部分

LTE无线及核心网部分

GGSN
I
I
UTRAN
P
P
ATM/ TDM/IP
SGSN 2/3G
GGSN
SGSN
eUTRAN
I
P
GGSN 3G-DTS
SAE-GW MME
SAE-GW LTE/EPC
统一IP承载方式 统一扁平化的网络
GSM
TDSCDMA
Non-3GPP LTE
统一核心网
11
LTE网络架构
VBOX onLine
•2/3G核心网内部均采用全IP承载 方式。2/3G核心网分组域与无线接 入网之间是多种承载方式并存即 TDM/ATM/IP同时存在。 • LTE/EPC阶段,网络结构将全IP话, 即用IP完全取代传统ATM及TDM.
CT WG1
MM/CC/SM (lu)
CT WG3
Interworking with external networks
CT WG4
MAP/GTP/BCH/SS
CT WG6 Smart
Card Application Aspects
6
课程内容
LTE网络基础 LTE网络架构
LTE网络结构及网元功能 LTE系统接口和协议
空口协议栈结构 LTE关键技术
7
<w所w有w信.t息he均m为e艾g优al威le科ry技.有co限m公司所有>
LTE网络架构
LTE系统网络架构
EPC
EPS
EUTRAN
Uu
MME / S-GW
MME / S-GW
S1
S1 S1 S1
S1
S1
S1
eNode B
X2
X2
X2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
另一方面,网络将更加高效和 可靠,能够满足更高数据传输 速度、更低延迟、更高能量效 率和更大网络容量的需求
一方面,网络将更加自动化和 智能化,能够自适应地处理各 种复杂的场景和用户需求
同时,网络还将更加安全和可 信,能够保护用户隐私和网络 资产,抵御各种网络攻击和威 胁
移动通信网络的挑战
移动通信网络的挑战
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
4G网络
4G网络是在3G网络基 础上进一步演进的移 动通信网络,也称为 LTE网络。它提供了 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实现了移动互联网 的快速发展
5G网络
5G网络是最新一代 的移动通信网络, 具有超高速率、超 低延迟、高可靠性 、大容量等特性, 能够满足未来各种 不同应用场景的需 求。5G标准包括NR 、LTE-Advanced Pro和 MulteFire等
网络拥塞:当大量用户同时使用移 动通信网络时,可能会导致网络拥
塞和延迟
06
设备能耗:随着设备的性能增强和 功能增多,如何确保它们的能源效
率是一项挑战
信号干扰:来自其他无线设备的信 号干扰可能导致数据传输中断或变

快速部署和更新:随着5G和未来的 6G网络的推出,需要在短时间内对
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部署
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性
高可靠性
移动通信网络采用了多种技术手 段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如信号 质量检测、错误纠正、自动重传 等
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性
低误码率
通过采用高效的调制 技术和错误纠正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的误 码率通常很低,能够 保证高质量的数据传 输
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和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和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的商业模式
移动通信网络的商业模式

E-Band微波通信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E-Band微波通信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E-Band微波通信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规模化商用面临的问题
对71GHz-86GHz待商用的E-BAND频段来说,当前面临着标准和产业链不成熟的问题。

现有标准仅对波段划分、系统性能指标和天线指标三个方面做了初始定义,对业务层的规划,特别是密集部署的邻道干扰等实际应用问题尚未有规范和经验数据。

同时由于E-Band微波技术最初是应用于军事和汽车行业,对电信行业来说尚处于产业启动阶段,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提供商用部件,产品质量不可靠、价格昂贵且市场供应不稳定,当前还难以适应大规模商用部属的需求。

此外,E-BAND微波的天线波束角会比较狭窄,天线对调的难度和工程要求较高,除前面提到的大气吸收和雨衰影响外,设备对风速和振动造成的影响也相对敏感,这对工程安装和维护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对E-BAND频谱资源的规划和应用仍然存有不同的看法,从是否开放,到如何更加经济高效地利用和管理,各国政府目前的政策和态度仍然未达成一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E-BAND微波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发展趋势展望常规频段的分体式微波以其成熟的技术、较低的成本和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长期是主流的承载方案,但E-Band
微波随着移动宽带的发展必将成为其强有力的补充。

业界对E-Band发展前景普通乐观,领先的微波厂家已经能做到64QAM的高调,使得仅用2个250MHz波道的组合即可实现2.5Gbps的极高空口传输速率。

在主流运营商沃达丰和主流厂商华为等联合推动下,目前标准化和产品商用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业界普遍预期E-BAND微波将会在2013年左右实现规模商用部署,成长为移动宽带承载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1L411040一建《通信管理与实务》移动通信系统46道(带答案解析)

1L411040一建《通信管理与实务》移动通信系统46道(带答案解析)

一建通信管理与实务第 1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基站收发信台(BTS)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处于()之间。

A:OSS与BSSB:NSS与BSSC:BSC与MSD:NSS与BSC【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MS是移动台,BSC是基站控制器,很明显,BTS处在BSC与MS之间。

第 2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

A:CDMAB:WCDMAC:CDMA2000D:TD-SCDMA【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CDMA是2G的标准;WCDMA是欧洲的3G标准;CDMA2000是美国的3G标准;TD-SCDMA是大唐电信代表中国提出的3G标准。

第 3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GSM频率复用是指在不同间隔区域使用相同频率进行覆盖。

GSM无线网络规划基本上采用每()个基站为一群。

A:3B:4C:6D:8【正确答案】:B第 4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我国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频段时,移动台发、基站收的频段为()。

A:1710~1785MHzB:1805~1880MHzC:890~915MHzD:935~960MHz【答案解析】:我国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频段时,移动台发、基站收使用890~915MHz频段,移动台收、基站发使用935~960MHz频段;采用1800MHz频段时,移动台发、基站收使用1710~1785MHz频段,移动台收、基站发使用1805~1880MHz频段。

第 5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CDMA采用的多址方式是()。

A:频分多址B:时分多址C:空分多址D:扩频多址【正确答案】:D第 6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CDMA系统中,移动交换子系统NSS与基站子系统BSS之间的接口为()。

A:A接口B:Um接口C:Uu接口D:Iub接口【正确答案】:A第 7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MSC所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的相关数据以及用于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和移动台设备参数信息存储在()的数据库中。

eband微波天线的应用场景

eband微波天线的应用场景

eband微波天线的应用场景
EBAND微波天线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无线电视、卫星通信、遥感、物联网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
1. 无线通信:EBAND微波天线可以用于手机、无线网卡、无线电话等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和发送。

2. 雷达:EBAND微波天线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接收和发送雷达信号。

3. 无线电视:EBAND微波天线可以用于无线电视的接收和发送。

4. 卫星通信:EBAND微波天线可以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接收和发送。

5. 遥感:EBAND微波天线可以用于遥感图像的接收和发送。

6. 物联网:EBAND微波天线可以用于物联网设备的接收和发送。

7. 车辆导航:EBAND微波天线可以用于车辆导航系统的接收和发送。

8. 飞机导航:EBAND微波天线可以用于飞机导航系统的接收和发送。

9. 卫星电视:EBAND微波天线可以用于卫星电视的接收和发送。

10. 无线监控:EBAND微波天线可以用于无线监控系统的接收和发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代E-Bandand微波可应用于大带宽汇聚链路及光网补环、宏站回传和高密度Small Cell微站接入等场景,能够很好地适应运营商建设高质量超大带宽回传网络的需求,日益受到全球运营商的青睐,沃达丰、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挪威电信、俄罗斯MegaFon等领先的跨国运营商已纷纷启动了第二代E-Band的商用进程。 随着移动宽带的高速发展,网络容量增长迅猛,作为承载网主要回传方式之一的微波网络,面临超大业务容量和站址密集部署的双重挑战。传统频段微波(6-42GHz)频谱资源日趋紧张,带宽容量有限,难以满足G比特级大带宽站点的回传需求,而E-Band微波(80GHz)因其频带资源丰富、传输容量大、频谱使用费低廉以及高频窄波束适应密集部署等优势,逐渐从传统的企业市场应用向运营商级的大带宽业务承载网方向发展。 E-Band轻松应对大容量回传业务 E-Band是指频率在80GHz(71-76GHz和81-86GHz)的微波频段,是目前用于商用微波通信的最高频段。根据ITU-R的频谱分配建议(见图1),E-Band可用总频宽高达10GHz,按照ETSI的标准,可分为19对250MHz的子频带,多个子频带可组合使用,具有比常规微波频段更宽的可调制波道间隔,使得E-Band微波通信系统能够传输G比特以上容量的业务。采用高阶调制方式后,E-Band微波可以实现1-5Gbps,甚至10Gbps以上的高容量空口传输。 E-Band微波天然具有传输大容量业务的能力。以一个GSM/UMTS/LTE共站的站点为例,假设其最大回传业务容量为400Mbps(其中LTE业务300Mbps),正常情况下,常规频段微波(6-42GHz)需占用频谱定义中的最大子频带56MHz,在256QAM调制下才能勉强满足传输带宽需求,这几乎是不采用其它容量增强技术时,常规频段微波能够达到的最大容量。 而对E-Band微波来说,传输400Mbps业务仅需使用标准定义中的一个250MHz(E-Band最小子频带),在最低调制模式QPSK下即可轻松完成。若采用高调模式(如64QAM)以及2个250MHz的频带(500MHz),E-Band可实现2.5Gbps的超大传输带宽。对于当前实际部署和规划的GSM/UMTS基站,尽管其单站容量一般不超过100Mbps,但在较大的汇聚站点,仍然会面临向核心网汇聚传输Gbps级业务容量的需求,这意味着E-Band同样适用于城域大汇聚节点的无线传输。 此外,E-Band所在的80GHz高频段具有极窄的波束角,频谱重用的干扰相对较小,适合密集的LTE接入网,在实际频率规划中可以灵活组合1个或多个250MHz粒度的子频带,配合自适应调制(AM)和自适应波道调整(AC)技术,能在城区密集部署回传网络时更灵活有效地规划频谱,方便同一区域内多家运营商同时部署E-Band微波。 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放了E-Band频段,其中多数国家和地区对E-Band频谱的管理均实行免费或低资费的策略,以鼓励和推动更多的应用,缓解微波频谱资源日趋紧张的问题,尽可能减少和保护运营商在频谱上的投资。 第二代E-Band面向未来电信级应用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E-Band微波多用于企业级传输场景,在传输容量、频谱效率、网络特性和管理等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只支持低调制模式(BPSK),最大仅1Gbps传输容量,且需占用1GHz频带实现,频谱效率极低;缺乏分组数据特性,L2或L3等功能通过外置交换机或路由器实现;同步特性欠缺,没有或仅能支持同步以太,不支持IEEE 1588v2;缺少完善的网管功能,仅提供最基本的配置和管理;主要应用于企业级市场,无法满足电信网络设备要求的高可靠性;部署数量少,应用面窄,器件和设备成本高昂,无规模交付及维护能力,整体TCO高等。 随着LTE网络的快速发展,未来单站传输容量需求可持续增长至G比特级,LTE在数据特性、同步、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对回传提出了更高要求。显然,以企业级应用为主的第一代E-Band微波产品无法满足LTE对大带宽、高性能和低成本回传的诉求。为此,领先的微波厂商纷纷投入到新一代E-Band产品的开发中,适应未来电信级应用的第二代E-Band微波应运而生。 2012年10月,华为率先发布了业界首个第二代E-Band微波产品,该产品在传输容量、分组特性、同步、网络管理和降低TCO等各方面的性能均比第一代E-Band有了质 的提升。 超大传输容量和极高频谱效率 第二代E-Band支持64QAM高调技术,在不采用以太帧头压缩等容量增强技术的情况下,使用一个250MHz子频带即可实现1.2Gbps的传输容量。若组合采用2个250MHz子频带,E-Band微波单链路传输容量可达2.5Gbps(采用以太帧头压缩技术时,1个250MHz即可实现2.5Gbps传输容量),完全能够满足未来G比特级基站对超大容量业务的回传需求。相比第一代E-Band需占用1GHz频段才能实现G比特级别的传输,第二代E-Band的频谱利用率显然大大提升。 先进的容量增强技术 为最大限度减少天气、环境变化对微波链路的影响,第二代E-Band微波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自适应波道调整技术来进一步增强链路的容量和可靠性,支持从QPSK到64QAM,多达6级的随天气变化自适应的调制级别,以及250MHz和500MHz调制频带的动态调整,能够提供从数百Mbps到2.5Gbps的精细弹性大带宽管道,提升了站点规划部署的灵活性。 另一个提高运营商无线分组业务传输效率的重要技术是以太帧头压缩技术(也称&ldquo;带宽加速器&rdquo;)。 第二代E-Band支持深度的以太帧头压缩,能够在微波空口链路对以太分组中的二层以太帧头(L2 Ethernet)和三层IP报文头(UDP/IP/IPv4/IPv6)进行压缩后传输,帧头占比较大的短包分组(&le;128Bytes)传输效率可明显提升50%-60%。由于LTE业务常含有较大比例的短包分组,以太帧头压缩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E-Band微波在传输LTE分组业务时的吞吐量。 完善的时钟同步机制 时钟同步是微波承载网部署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一代E-Band微波仅支持同步以太技术以提供频率同步功能,无法满足LTE业务承载所需的相位同步需求。第二代E-Band微波从电信级应用的需求出发,支持各种场景下的同步以太和全模式IEEE 1588v2(BC/OC/TC)部署,还采取了带外同步传输等机制来确保分组网络中同步信息的精准传送。 丰富的以太数据及网络管理特性 第二代E-Band具备丰富的网络和管理特性:设备/链路/网络级的保护机制;全面的L2以太特性;深层次的端到端QoS和SLA支持,特别是L2 OAM能够及时完成复杂网络中的各类故障排查和定位;支持MPLS-TP以提供可靠的端到端分组业务传送和管理。 显著降低TCO 除了E-Band频段本身具有较低的频谱使用费外,第二代E-Band产品还采用电信级的产品设计,从而提供高可靠性;高频谱效率和带宽能够极大降低单位比特传输成本和功耗;全室外型设备结构紧凑,多GE口易于扩展;独特USB口配置利于快速开局和备份,多功能(业务/供电/网管)一线连接免上塔维护;使用与光网/路由器/微波端到端统一的网管平台&hellip;&hellip;这些特性都能显著降低运营商的TCO。 第二代E-Band微波可应用于大带宽汇聚链路及光网补环、宏站回传和高密度Small Cell微站接入等场景,能够很好地适应运营商建设高质量超大带宽回传网络的需求,日益受到全球运营商的青睐,沃达丰、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挪威电信、俄罗斯MegaFon等领先的跨国运营商已纷纷启动了第二代E-Band的商用进程。根据Dell&rsquo;Oro公司的预测,未来5年以E-Band为主的超大容量微波市场将会有高达26%的年均持续增长。E-Band产品和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中,结合更高调和MIMO等大容量无线传输技术,未来E-Band传输带宽有望达到5-10Gbps,使微波真正成为&ldquo;光纤级&rdquo;容量的可靠传输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