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云南省曲靖市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复习要点
第三章学习理论重要指数★★★★★1.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结果)首先,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的效果)其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的手段)最后,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讨论:人的学习与其他动物的学习有哪些区别?如何界定人的学习?首先,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得多;其次,从方式上看,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第三,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动物的学习是极被动地适应其生存环境。
人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2.学习的类型学习性质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伯尔】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学习又分为三个领域: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第四种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加涅】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布卢姆】学习内容的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冯忠良】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雷伯】3.学生学习特点①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②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③学习内容的间接性④学习的连续性⑤学习目标的全面性⑥学习过程的互动性4.学生学习的定义: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5.★“联结-试误”说①谁:桑代克②主要观点: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b.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c。
学习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曲靖市小学教师上岗考试《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认识阐明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①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不是动物界的生存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2、狭义教育:又是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三、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于受教育者教育者:(以教为职责的人员)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职责和施加影响的人。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他们是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着十分复杂的相互关系。
①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②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因素,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有意识有能动性的人,他们共同的客体是教育内容。
2、教育内容①、教育内容的地位。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客体。
②、随便理解:从教育内容涉及的范围来说,包括人类社会各领域活动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从其价值来说,他具有发展人的智慧、品质、体力、审美能力和劳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从其表现形式来说,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
③、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根据国家教育目标制定)A、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
B、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的价值。
C、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有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
D、学校教育内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风和客体。
E、教师在教育内容上的责任是认识教育内容的特点,掌握其内在价值。
3、教育手段含义: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教育内容为中介的“教”与“学”活动所借助的各种形式和条件的总和。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第一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掌握:1、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掌握: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提供的假说;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体系;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技术;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演进;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重点掌握:1、遗传的特征和胎期环境的影响;2、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含义;3、儿童社会化的特点;4、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5、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6、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7、学校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一般掌握:1、遗传传递;2、遗传的影响力;3、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家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5、儿童对成人的影响;第三章学习的准备重点掌握:1、学习准备的性质;2、学习准备中心理上的差异;学习与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自我意识水平的关系;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重点掌握:1、学习的性质和含义;2、学习的类型;3、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第五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学习(上)重点掌握:1、知觉的性质;2、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3、记忆的性质及系统;4、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5、思维的含义及其性质;6、促进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1、知觉加工理论;2、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3、语言与言语;4、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5、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21、《绪论》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
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3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3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招聘考试(招教考试)心理学(包含教育心理学)完整讲义精编版
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如游览万里长城)、逻辑记忆(对公式、法则、定理的记忆)、情绪记 忆(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动作记忆和情境记忆。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习题】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A) A 记忆的作用 B 思维的作用 C 想象的作用 D 联想的作用 小明记住了家里沙发的松软的程度,这种记忆属于(C) A 情绪记忆 B 动作记忆 C 形象记忆 D 语词记忆 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B A.幻觉 B.感觉记忆 C.静止运动 D.错觉
第二节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暂时神经联系是记忆的生理机制。 记忆就是从脑对所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编码是指把外部刺激的物理特性转 化为不同的代码,即形成心理表征的过程。储存是将已经编码的信息保留在记忆中。提取是将 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恢复以便运用的过程。 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模型用心解释忙保持时间长短的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记忆的三级加工 模型,其中,“组块”概念的提出者是米勒。
教师招聘考试_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曲靖市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点精华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学习与发展1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同,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重目的性。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2学习的类型:加涅根据学习内容把学习分为五类: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
加涅根据学习的性质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方式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潘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冯忠良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3班杜拉观察学习四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模仿的方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
4布鲁纳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发现学习是学习的最佳方式。
5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6人本主义学家提出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位置;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强调要从做中学。
7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8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过渡性;闭锁性与开放性;社会性;动荡性。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按章节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过程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的动力性。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1)、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2)、先有心理过程,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心理特征。
(3)、个性心理形成后,对心理过程有制约作用。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对这些信号刺激建立起暂时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现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有心理现象。
2、动物心理的发展历程;(1)、感觉阶段。
无脊椎动物。
(2)、知觉阶段。
(3)、思维萌芽阶段。
灵长类动物。
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4、心理是同脑密切联系着的。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社会实践不仅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基础,而且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
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能动: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改造客观事实)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判断:大脑产生思想就象胆囊分泌胆汁一样。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有一个很短达到发展历程。
一、理学的由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到思想。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心理学的分支:(简单了解)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一、学科性质:1、是一门基础学科。
2、是一门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的作用第五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与脑第一节神经系统一、基本单位1、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三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遗传及其作用1、识记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
孟德尔法:主要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
高尔顿法:主张用统计方法来推断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2、遗传的作用利用孟德尔法研究的成果,使我们认识到,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从高尔顿法所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遗传只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其作用不能夸大,因为具有相同遗传条件的个体,因环境不同会导致其智力的一致性程度下降,这表明遗传不能完全决定个体的心理发展。
(二)成熟及其作用1、识记成熟: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
成熟决定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
他主张:(1)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其中成熟更为重要。
(2)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少。
(3)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
2、领会成熟的作用:1、大脑皮层机能成熟水平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大脑皮层机能成熟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2、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青少年神经系统结构与机能的成熟,为其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奠定了基础,突出地表现在其思维发展上,已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3、第二信号系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概括作用,二是调节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第二信号系统不断发展,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所实现的大脑的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逐步形成,从而使心理的概括性和调节性不断增加,心理活动的水平也随之提高。
(三)环境及其作用1、识记环境: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狭义的环境主要是指教育,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
自然环境:不仅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而且也指胎儿生活的环境。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
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
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
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
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
3。
系列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
5。
辨别学习。
6。
概念学习.7。
原理学习。
8。
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2023年教师招聘小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旳研究对象识记: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旳科学, 是研究人自身旳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种心理试验室, 标志着心理学旳诞生。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旳科学, 至今才有一百数年旳历史。
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其关键是思维 , 思维是人类心剪发展高于动物旳本质标志。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旳心理过程, 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旳基础, 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旳动力,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整作用。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旳基础, 而个性心理形成后又会影响心理过程。
4, 学习心理学旳意义第二节首先, 有助于小学教师理解小朋友旳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节另一方面, 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旳心理素质, 培养科学旳世界观。
第四节对心理旳基本认识识记:1、人脑旳构造: 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机体旳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旳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是先天固有旳、不变旳反射;条件反射: 是后天形成、易变旳反射。
它是心理活动旳生理基础。
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旳源泉。
5.高级神经活动旳基本过程是兴奋和克制。
6、脑是心理旳器官, 是心理活动旳物质基础;它旳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旳心理活动。
领会:怎样对旳旳认识人旳心理?(科学旳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旳心理观)脑是心理旳器官, 心理是脑旳机能。
1、心理具有客观旳源泉。
只有客观现实作用人脑, 人脑才能产生心理。
2、相比较而言, 社会环境对人心理旳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具有决定性。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旳最高境界是实事求是。
第三节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对于每个人来说, 心剪发展旳阶段是不可逾越旳, 不可以倒退旳。
曲靖教师招考之《心理学》
4、顿悟说——苛勒;认知发展说——美国的布鲁纳;认知接受说——美国的奥苏贝尔。
5丶联结学习理论(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6.认知学习理论(学习不是通过练习强化形成习惯反应.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学习受主动地预期所引导丶而不受习惯所支配)
2、知识应用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
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技能之间所产生的影响。
4、学习迁移的作用有:(1)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迁移的实质与规律的揭示,可以丰富学习理论,完善学习理论。(2)学习迁移机制是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心理机制,它是检验教育目的的重要指标。(3)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2.学习具有社会互动性。3.学习具有情境性)一(1.知识观.一种解释.一种假设。2.学习观一学习是建构知识之过程。3.学生观一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已有经验看法。)
二、判断题
2、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直观方式。
3、实物直观主要有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
4、模像直观主要有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
5、促进知识概括的策略有哪些?(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8、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曲靖市教师上岗考试题库(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答案版
曲靖市教师上岗考试题库(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答案版一、单项选择题教育学部分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A )。
A.商代 B.周代 C.夏朝 D.春秋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D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B )。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五经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6.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C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n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8.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 )。
A.中国古代的《学记》 B.古代印度的《吠陀》C.柏拉图的《理想国》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9.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C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10.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C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12.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A )首先提出。
A.保罗·郎格朗 B.杜威 C.洛克 D.卢梭13.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14.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5.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C )。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1)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发展历程: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基本作用: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在学与教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只适合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1)、理论作用(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讨、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半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知道);(2)、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1)诞生的年代: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2)奠基人:桑代克(3)标志性事件:6、教育心理学以下四中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研究,它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它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情境的某一方面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技能形成与训练
一、技能定义和特点
(一)技能的定义——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使某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合乎
法则的活动方式,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二)技能的特点
1.技能不同于本能行为,它是后天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而非知识
3.技能不同于习惯,他要遵守一定的活动法则,并且各动作要素要有一定的执
行顺序
二、技能的种类
(一)操作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序顺路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体操,田径运动)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依靠肌肉骨骼与相应的神经系统活动
实现的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的特点
1)由动作或动作组、体能和认知能力三种成分构成
2)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具有客观性
3)操作技能的执行时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4)就动作结构而言,在结构上具有开展性和协调性
5)操作技能要求精确性和适应性,且动作技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保持动作的一
致性和稳定性
(二)心智技能
1.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写作、解题)
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所具备的特点
1)对象具有观念性
2)执行具有内潜性
3)结构具有简缩性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区别又有密切
的联系。
操作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动作活动,而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活动方式。
在一般情况下,心智技能对操作技能起着调节作用,而操作技能则是心智技能的依据和体现。
人们在完成比较爱复杂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手脑并用,即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三、技能的作用
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2.技能还是活的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3.技能调节者经验获得的过程,决定着经验获得的速度、水平,是经验获
得的手段
四、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一般认为操作技能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
阶段
(一)操作定向——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要求,在头脑脑中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认识的过程,这是操作技能的初期
1.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结构的认识和对操作方式、操
作要求与操作目标的认识等
2.与操作技能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3.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领会仅能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组成技能的动作要
素
(二)操作模仿——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认识以外显得实际动作表现出来,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
1.这个时期的动作还不成熟,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
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2.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三)操作整合——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通过先洗把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在此阶段,动作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
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四)操作熟练——动作的协调与完善阶段,是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1.这个阶段,各个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作为一个
有序的整体固定下来,能依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形式完成操作过程,
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自动化个完善化
2.此阶段动作的特点
1)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路完成动
作
2)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3)动觉控制能力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
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无须特殊的注意和
纠正
4)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五、操作技能的保持与训练
(一)操作技能的保持——操作技能一旦形成,就不易遗忘,比知识的保持更牢固。
越复杂的操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长,越是简单的操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短
(二)操作技能的练习——操作技能联系时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在形成操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具有一般的发展趋势
1.练习成绩虽练习进程二逐步提高,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
1)练习进步先快后慢
2)练习进步先慢后快
3)练习进步的速度先后比较平均
2.高原期现象——在一些复杂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
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造成的原因:
1)感觉系统和中枢系统的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2)新的动作结构和方法还未形成
3)形成了消极的思维定势
4)产生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以及冬季减弱、意志消退、兴趣降低甚至产生
厌倦的消极情绪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在练习成绩随练习而提高的总发展趋势下,练习成
绩也会出现时高时低,时快时慢的起伏现象
4.练习成绩到了动作发展的最后阶段——出现练习成绩相对稳定不再继续提
高的现象,通常称为动作技能发展的极限
5.练习个别差异。
——由于各种技能的的复杂程度不同,学习者的知识经验、
人格特点、练习态度、方法、习惯和能力存在差异,练习进程也各不相同。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1.科学的指导——指导主要包括讲解与示范。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
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
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时首先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其次,为了促
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要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通常情况下,分散练习的效果要优于集中学习。
最后,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
法
3.充分而及时的反馈——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外部反馈
七、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加里培林提出的五阶段理论,中国学者再次基础上提出的三阶段理论)
(一)原型定向
1.原型的含义——原型也叫“原样”,通常指那些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
程——心智活动的“原样”,即外化了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心智活动方
式或操作程序
2.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的心智
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3.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
1)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
2)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执行方式
4.在原型定向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
1)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
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
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5)可以采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
(二)原型操作
1.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
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在心智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
活动的表象
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结合,一边进行实践操
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三)原型内化
1.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时间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
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2.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3.
八、
九、心智技能的理论学说
十、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