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解析

合集下载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2008-09-25 19:56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①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题记:“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赏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赏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赏析《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第1课小石城山记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被贬南夷,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但是,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

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

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选自百度文库)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美字体赏美文唐代文儒柳宗元在星光灿烂、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柳宗元的诗只留下140余首,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他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代表.其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

”(《新唐书·柳宗元传》)政治途穷,而后文采始得焕发。

柳宗元的好文章大都出在受贬之后.柳宗元以真挚的性情,感之于大自然的奇瑰媚丽,发为旷朗心声。

他对前贤宏文也不迂执一家,而主求“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采取之”。

被人们推崇备至、千古传诵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而其不少的寓言故事,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为尽人皆知的古代寓言精品。

柳宗元的文论别出心裁,颇具卓见,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

此外,还强调先“立行”再“立言"。

柳宗元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首先表现在对历史理论有突破性的见解。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唐代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未找到正确的途径。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二、《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三、《小石城山记》作者介绍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作者:[唐]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nì避逆):(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小石城山记 》解析

《小石城山记 》解析

柳宗元不相信这两种说法,这两种安 慰之词都不能代替或者抚平柳宗元心中最 真实的想法。那柳宗元相信什么呢?他心 中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
柳宗元不相信第一种说法,表明他并不 满足于在游山玩水中优游度日,对这种生活 现状他是不满意的,他想摆脱现状。 柳宗元不相信第二种说法,那就是他不 承认永州只有奇石而没有人才,他觉得永州 也有人才,比如说柳宗元自己,他应该到中 州施展他的抱负。
垠 yí n 土堡 堡坞 wù
倘,或者
梁欐lì
疏数 cù 偃yǎn仰 傥tǎng 更gēng 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jì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两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一、景: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记叙和描写) 二、情: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慨(议论和抒情) 写景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议论抒情是对写景的 点化。 这种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的手法开创了唐宋游 记散文即事入理、物我相融的风气,成为后代作家学 习的典范。从《岳阳楼记》到《醉翁亭记》,从《游 褒禅山记》到《石钟山记》,都从柳宗元那里汲取了 营养。
慈爱的老母的去世,对柳宗元是一大打击, 他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也是心中一道难以言 说的伤痛。以前在长安,他二十七岁那年,妻 子杨氏去世了。他没有再娶,却同一位坊间女 子有了感情,生下一个女儿,名叫和娘。由于 这位坊间女子身份特殊,他不便曝光两人的地 下恋情。所以私生女和娘长到五岁才认她为女 儿,他将和娘带到永州之后,和娘又在十岁时 夭折了! 丧妻、贬官、丧母又丧女。命运就是这样 接二连三地毫不手软地打击着柳宗元,这时候 他的身体差不多垮了,他自述“行则膝颤、坐 则髀痹”,差不多成了一个废人。
广东教育出版社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性格清高孤 傲的老渔翁的形象。老渔翁的形象是诗人自我 形象的写照。诗人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 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 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江雪》诗正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

辞赋《小石城山记》原文及赏析

辞赋《小石城山记》原文及赏析

辞赋《小石城山记》原文及赏析《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下面一起来赏析下!【原文】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译文】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

巨大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桌子,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交织的流水,指激撞的水声,皆在床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

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赏析】《小石城山记》也是“永州八记”之一。

小石城山位于永州城西北。

柳宗元以欣赏的目光描绘了小石城山的美好景致,同时借景抒情,慨叹美好的自然景物“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这些为景物鸣不平的语言,不正是为自己长期被贬荒远地区,不得施展政治才能而发出的愤激语吗?文章写景形象生动,有声有色,议论曲折有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小石城山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小石城山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小石城山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展开全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③,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④,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⑤,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⑥。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小石城山: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境,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②西山: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南潇水边。

径:一直。

黄茅岭:在今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垠(yin):边。

③睥睨(bini):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梁欐(li):屋梁。

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④箭:一种竹名,可作箭杆。

泛指竹子。

疏数:疏、密。

偃仰:俯仰,高低。

⑤中州:中原地区,指黄河中下游文化发达地区。

夷狄:古时候称东方少数民族为“夷”,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

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⑥其气之灵:指天地的灵秀之气。

古人认为它赋于人,就会造就伟大杰出的人物。

楚之南:战国时楚国的南部即今之湖南一带。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翻越黄茅岭下山,有两条路:一条向西去,沿路搜寻风景,没有发现什么景色; 另一条偏北向东去,不到四十丈远,山路中断了,被河水分开了,有一堆积石形成的小山横挡在边上。

上面的石头像城墙上的矮墙和屋梁的形状,它的旁边又突出了一座像土筑的小城堡,那里有一个像门一样的石洞。

朝里看很黑,投一块石头进去,咚咚地发出水响声,那水响声激扬清脆,许久才停止。

绕着它可以登上山,在顶上可以眺望很远,上面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出美好的树木和竹子,显得格外的奇特和坚实,它们长得有疏有密,高低适中,就像是有智慧的人安排布置在那里似的。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全诗分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全诗分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全诗分析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石城山记唐代/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名句赏析】本文中写景的名句是:“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这里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但形象逼真,妙趣横生【诗作对比】《小石潭记》和《小石城山记》写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小石潭记》这首诗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看见小石潭美景时喜悦的心情。

【诗作分析】这篇散文共计221个字,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描写景物和寓含情感却恰到好处,真是一字不可增添,一字不可删减。

为什么小石城山会遭遇无人赏识的境况呢?这当然是由小石城山所处的偏僻荒凉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要到小石城山,需要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下去,再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的地方,还有地层断裂,且被一条河水分开,并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

试想,不是有非常好奇、迫切探峻心理的人,有谁愿意到这里来呢?有谁想到这里来呢?又有谁能和这小山产生心理共鸣呢?也只有柳宗元,也只有被贬的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技巧探析

《小石城山记》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技巧探析

《小石城山记》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技巧探析作者:殷庆周来源:《中学文科·教研版》2008年第12期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与寓言小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而被贬于永州所作的《永州八记》则是他游记的代表之作,作品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

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直接采取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和对自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具有“借题感慨”(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的特点。

《小石城山记》则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

《小石城山记》和其他的游记名篇一样,作者借写“类智者所施设”的小石城却“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的命运,委婉而又深沉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那么,作者是怎样巧妙地抒发了这种情感的呢?这篇文章采取象征的手法,小石城的命运便是作者命运的写照。

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文章第一部分为作者客观描写小石城的部分,而作者的酣畅淋漓的情感得以表达则是集中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采取议论的方式,直接传达了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

然而在第一部分看似客观冷静的叙述中也有一处表达了作者的满腔忧愤的,那就是下面细节的描写:“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这一段细节描写表面上写的是作者往小潭里投石,传来阵阵激越的声音,很久声音才停止下来这一景象,我们在分析时也常常认为,这种描写体现了小潭的宁静。

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向潭里投石这一动作背后的作者。

我们设想一下这个画面:作者静静地坐在小潭边,没有一个人,百无聊赖的他拿起一个石子投向小潭,传来的激越的声音在这寂静里蔓延开来,作者凝神听着,许久,许久,声音才渐渐地消失在这旷无人烟的沉寂里。

如果我们好好地品味一下,就能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孤独。

谁会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小潭岸边?年逾不惑的作者为何无聊地拿起石子投潭?声音又为何偏偏是激越之音?这些极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真实而又巧妙地表现出作者被贬后内心的极度忧郁与孤独。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作品介绍】《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 nì避逆):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

(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古诗小石城山记翻译赏析

古诗小石城山记翻译赏析

古诗小石城山记翻译赏析【小石城山记前言】《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

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作者用欲擒先纵的笔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发泄了自己屈遭贬谪,横受压抑的不平。

【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石城山记注释】径北:一直往北。

逾:越过。

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西出:路向西伸去。

少(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

少,通“稍”。

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横当其垠(yí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睥睨(pì 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梁欐(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

欐,栋,正梁。

堡坞(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

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窥:注意,留心。

洞然:深深的样子。

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已:停止。

环:绕道而行。

望甚远:“望之甚远”的意思。

箭:指竹子。

益:特别。

“其疏数”二句:意思是,那些嘉树美箭,疏密相宜,起伏有致,好像是聪明人精心设置的。

数(cù),密。

堰(yàn),倒伏。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课-小石城山记-学案-Word版含解析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课-小石城山记-学案-Word版含解析

涟漪,缓缓地隐退。仿佛中,你就是那江边的蓑笠翁啊,江天雪景,逸 清高远,虽有向往自在悠闲的盎然情趣,更有被贬远荒、壮志未酬的 幽愤。仿佛中,我看见你的萧瑟的背影,披蓑戴笠,手持鱼竿,在唐朝 的那年冬天,雨雪凄迷的千山万径之外,垂钓着一江苍凉。而你的身 后,一场旷世的千年大雪,纷飞的断点中竟夹杂着如许萦乱繁多的悲 催与慨叹,也一并湮灭在历史的深处。
[ ]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寻:寻找。得:收获、发现。 其一 少北 而东,不 过四十 丈,土 断 而
另一条稍向北折向东,在不超过四十丈的地方,地层断裂,被 川 分,有 积 石横当其垠。
Error!
一条河水分开,有堆积的山石横在路面。 其 上 为 睥睨、 梁之形,
Error!
它的上面形成垛墙望楼和栋梁形状, 其 旁 出 堡坞,有 若 门 焉。
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 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 赏读:孔子说:“忠(尽己之心)和恕(推己及人)的品德离中庸之道 不远,用到自己身上不愿意的事,就不应该加到别人身上。”
作者视窗 仰望柳宗元 透过历史与时间那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我仰望着你!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忘记你那身处逆境且悲天悯人的情怀,你那 明亮而又凝重的一生;无论是愚溪之畔的凄神寒骨,憔悴幽邃,还是西 山之麓你空谷长啸,沉吟踯躅;无论是对底层民众生存艰辛,感慨万千; 还是对险恶朝廷的勾心斗角,义愤填膺……都让我不止一次的颤动不 已,颤动我的这颗柔软的心啊。 那一行行如鲜花般的文字,如裂帛一般,一声绝响,穿行一个个 朝代,伴随着平平仄仄的风,抑扬顿挫的云,起承转合的雾,从一千年 前的潇水之上掠过,吹开片片雨雾,穿时越空,直掠上心头,撼起圈圈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唐代: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翻译】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扩展阅读:柳宗元哲学思想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2习题:第1课小石城山记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2习题:第1课小石城山记 Word版含解析

第1课小石城山记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古往今来,祖国山川的美丽景色,无不成为骚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文人们在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不可避免地要渗入个人的情感、意识或品行,如李白的洒脱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豪放旷达……那么,柳宗元于山水之中,又是寄寓着什么呢?(选自百度文库)刚开始我还无法把他和那个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最后终于柳州的文人联系在一起:他用平实的语调为我们叙述了开凿水井传说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可以使用的水井,千户人家,万余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

如果天旱水浅,到江边的距离就更远了;到了雨季,路险泥滑,汲水更加危险,稍有不慎,脚下一滑,汲水的人就会从陡坡上翻滚下去,轻者跌断手足,重者还会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后,体察民情,决定凿井供居民饮用。

他命令部下蒋晏,率领数十名军士,在城北隍上开凿第一口水井。

经过一段时间不分白天黑夜紧张的施工,一直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来。

这时,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携幼跑来观看这一奇迹。

在这些百姓当中有的活到七八十岁都还没有见过井的,当他们喝到清冽的井水时,都不禁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

(选自读览天下网) 【课外运用】柳宗元,我想对你说(节选)世事万变,你历经了由兴至衰,回首,读你的一生,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两个字:坎坷。

你出生于官宦,亦逝于官场,少有才名早有报国大志的你,一生波荡,但最后却落得客死他乡,凄凉收场。

幼年的你生长在长安,所见所闻无不向你展示着朝廷的腐败与无能。

或许也正是如此,你才会在将来,义无反顾地支持“永贞革新”。

冒着丢掉乌纱甚至掉脑袋的危险,毅然决定打击那些专横跋扈的官员,和那些官僚作斗争。

虽只有半年的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它却成为震惊全国的一次进步运动。

而你,却被贬为永州司马,一贬就是十年。

十年在永州,你历经悲欢离合。

而我,每次怀着一颗懵懂的心,品读你用“情”写成的《永州八记》时,总会忍不住地,不住地感叹:“你若是一心想着那老老实实地当官,若是顺着那官场的洪流,又何来的骂声不断、悲愤痛苦,又何来用十年的闲游来填补‘失意’。

《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

《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

• ③表并列关系,可不 译。
• ④与方位词构成短语,

⑤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 是夷狄。
可不译。 • ⑤表转折关系,“却”
• ⑥是固劳而无用。
• ⑥表转折关系,“却”
• ⑦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⑧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 ⑨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 ⑦表转折关系,“却” • ⑧表转折关系,“却” • ⑨表转折关系,“却”
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实词
• 1、有积石横当其垠 • 2、其疏数偃仰 • 3、及是,愈以为诚有 • 4、更千百年不得一售
其伎
• 5、类智者所施设也 • 6、为: • 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 • ②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 ③其气之灵,不为伟人, 而独为是物
• 1、垠:边,界 • 2、数:密集 • 3、及:到 是:这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仍然坚持及努力实现理想抱负 被贬后,创作了《捕蛇者说》《三戒》等关注社 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还有不少政绩。
三读文章:品境
情、景、志三者完美交融
①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石象征着什 么?
②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着什么? ③全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 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 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 那么难道果真没有造物主吗?有人说: “造物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 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 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 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 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 种说法,我都不信。
小石柳城宗元山记
柳宗元
柳宗元 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后任柳州刺史,故也称为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gǔ]姆潭记》 《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近清 水风 远明 山月 皆本 有无 情价 。,
❖“永州八记” 把一山、一水、 一石、一草、一木都摄入笔 端。作者那生花妙笔使这些 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在 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 水诗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 的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贬到永州,就不会有 “永州八记”的问世。柳宗元的被贬,实在
是他个人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
走近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 济县)人。 其父柳镇, 是一位正直而富学识的中 下级官吏;其母卢氏也很 有文才。
柳宗元四岁读书,十三 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辞。 二十一岁中进士。年轻的 柳宗元才华横溢,学识渊 博,有很高的声誉。
少北而东( shāo) 睥睨(pì nì)
堡坞( wù )
疏数( cù )
偃仰( yǎn )
傥( tǎng )
更( gēng)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jì )
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第一段以写景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
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径:一直、径直 逾: 越过
小石柳城宗元山记
柳宗元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凭借注解,能翻译浅易文言文,归纳 虚词“而”的用法。 2、读懂文意,理解小石城山景观的特点。 品悟融情于景、言志载道的艺术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屡遭贬谪,怀才不遇而渴望 改变的情怀。
“记”,是古代的一
柳宗元在永州
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 柳宗元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又升为礼部员外郎。他积极 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 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 告失败。
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 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 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 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八司马事件”。司马为编 外闲职,实为流放之别名。 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少: 稍
不过:古:不超过。 今:只是。
垠:边、界
睥睨:古:城墙上的女墙。 今:斜着眼睛看,形容傲慢。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环:盘旋攀登 数: 密集
北、下: 名词做动词,向北走、向下走 西、北、东:名词做状语,向西、向北、向东 投以小石: 状语后置,“以小石投”
翻译课文第一段中带有“而”字的句 子,注意“而”字前后之间的关系。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 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
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把一块小石子投进 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 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 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 树木和竹子,显得更加形状奇特并且质地坚 实,山石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 智者特意布置的。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 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 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 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瑰( guī)玮
垠( yín)
表顺承 1、逾黄茅岭而下 译:越过黄茅岭然后向下走。
2、其一少北而东 译: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 表顺承
3、土断而川分 译:地层断裂并且被一条河水分开 表并列
4、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表转折
译: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
5、益奇而坚 译:格外地显得奇特并且坚实 表并列
译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 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 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
唐宋散文选读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说: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 ‘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 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 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 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 写得不坏。”
同时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
元 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
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
等并称为“唐家八大家”,堪称
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著
有《柳河东集》。 代表作有:
773~819
传记文:《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寓言散文:《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 某氏之鼠》 )。
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 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走了不超 过四十丈,就发现地层断裂并且路被一条河水 分开,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 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 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 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学术派 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 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罄竹难书:把竹简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 事实(多指罪行)很多,难以说完。
语文选修2
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 解,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朗读课文《小石城山记 》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 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 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 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 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 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 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 公元815年,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 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 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 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 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 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 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 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柳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 宗 他和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