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测定蛋白质等电点:了解分析原理与实验方法的必备指南
测定蛋白质等电点:了解分析原理与实验方法的必备指南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多样的重要分子,其性质与溶液中的pH值密切相关。
了解蛋白质的等电点对于理解其溶解性、稳定性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特性,并在药物研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蛋白质等电点的原理。
蛋白质的电荷性质:蛋白质分子在不同pH值下带有正负电荷,这是由于其天然氨基酸残基上的带电基团。
等电点的定义:等电点是蛋白质溶液中净电荷为零的pH值,即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和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在该pH值下几乎相等。
二、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等电聚焦电泳(IEF):利用电场将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分离,根据其在电场中迁移的速率确定等电点。
等电点电泳(IPG):使用具有梯度pH值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将蛋白质根据等电点在凝胶中定位。
pH梯度电泳:通过在凝胶中创建pH值梯度,使蛋白质在凝胶中以等电点静止。
三、蛋白质等电点分析的应用和局限性。
蛋白质溶解性和稳定性研究:等电点可以指导蛋白质的溶解条件和稳定性的优化。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等电点的差异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方法局限性:测定蛋白质等电点需要考虑样品纯度、离子强度和其他实验条件的影响。
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是研究蛋白质溶解性、稳定性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了解蛋白质等电点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对于科学家们理解蛋白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和样品特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等电点分析将为药物研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进展提供更多的指导。
图1。
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二-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蛋白质沉淀反应结果分析
要点一
蛋白质沉淀反应原理
当溶液的pH值低于或高于蛋白质的 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容易与其他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发生 静电吸引而产生沉淀。沉淀反应可用 于分离纯化和测定蛋白质含量。
要点二
实验结果
实验观察到在pH值低于或高于等电 点时,蛋白质出现沉淀现象。通过离 心分离和称重,测定了沉淀物中蛋白 质的质量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 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沉淀效果显 著,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含量 测定。
实验试剂
盐酸、氢氧化钠、醋酸、醋酸钠、磷酸盐缓冲液等。
配置不同pH值的缓冲液
选择适当的缓冲液,如醋酸-醋酸钠缓 冲液、磷酸盐缓冲液等。
根据需要配置不同pH值的缓冲液,确 保缓冲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测定
将蛋白质溶液与不同pH值的缓冲液混合,观察蛋白质的溶解度变化。
当蛋白质溶解度最低时,记录对应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了解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及原理
沉淀反应
蛋白质在某些条件下,失去溶解性从 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原理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通常与溶液的pH值 、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当这 些因素发生变化时,蛋白质的溶解度 可能会降低,导致沉淀的产生。
02
实验原理
蛋白质等电点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蛋白质等电点
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处于净电中性状态时的pH值,此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
通过测定不同pH值下的蛋白质电导率,确定了蛋 白质的等电点。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蛋白质的溶解度变化和 电荷性质的变化。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差。
实验结果支持了蛋白质等电点沉淀的理论,即当溶液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最低, 容易发生沉淀。
实验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
实验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2.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pH>pI pH = pI pH<pI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酸碱度(pH值)的影响。
当溶液的pH达到一定数值时,其颗粒上的正负电荷数目相等,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此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不同蛋白质各有其特异的等电点。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都有变化,如:在等电点条件下,蛋白质的电导性、溶解度最小,粘度最大。
可利用此种性质的变化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pH溶液中的溶解度来测定酪蛋白的等电点。
用醋酸与醋酸钠(醋酸钠混合在酪蛋白溶液中)配制成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
向各种不同的缓冲液中加入酪蛋白后。
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三.实验器材:水浴锅、温度计、200ml锥形瓶、100ml容量瓶、吸管、试管等四.试剂与材料:1.材料:酪蛋白2.试剂:(1)0.4%酪蛋白醋酸钠溶液称取0.4g酪蛋白,加1mol/LNaOH10ml使其完全溶解,加水50ml,再缓慢加1mol/LHAc10ml(边加边搅拌,NaOH和 HAc的浓度和体积必须准确,加HAc时一定要慢),定溶至100 ml。
(2)1.00mol/L醋酸溶液(3)0.10mol/L醋酸溶液(4)0.01mol/L醋酸溶液五.实验步骤:(1)取同样规格的试管4支并编号,按下表顺序精确加入各试剂并混匀试管号蒸馏水(ml)0.01mol/LHAc(ml)0.10mol/LHAc(ml)1.00mol/LHAc(ml)1 8.4 0.6 - -2 8.7 - 0.3 -3 8.0 - 1.0 -4 7.4 - - 1.6(2)向以上试管中各加入酪蛋白醋酸钠溶液1ml,加一管,摇匀一管。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及性质实验一、目的:了解等电点的意义及其与蛋白质分子聚沉能力的关系。
初步学会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基本方法,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二、原理:固体颗粒在液体中为什么能够带电?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固体可以从溶液中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也可以是固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作用而使离子进入溶液,以致使固液两相分别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由于电中性的要求,带电表面附近的液体中必有与固体表面电荷数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多余的反离子。
在界面上带电表面和反离子形成了双电层的结构。
在两种不同物质的界面上,正负电荷分别排列成的面层。
对于双电层的具体结构,一百多年来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最早于1879年Helmholz提出平板型模型;1910年Gouy和1913年Chapman修正了平板型模型,提出了扩散双电层模型;后来Stern又提出了Stern模型。
根据O.斯特恩的观点,一部分反离子由于电性吸引或非电性的特性吸引作用(例如范德华力)而和表面紧密结合,构成吸附层(或称紧密层、斯特恩层)。
其余的离子则扩散地分布在溶液中,构成双电层的扩散层(或称滑移面)。
由于带电表面的吸引作用,在扩散层中反离子的浓度远大于同号离子。
离表面越远,过剩的反离子越少,直至在溶液内部反离子的浓度与同号离子相等。
紧密层:溶液中反离子及溶剂分子受到足够大的静电力,范德华力或特性吸附力,而紧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其余反离子则构成扩散层。
滑动面:指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的界面,是凹凸不平的曲面。
滑动面至溶液本体间的电势差称为ζ电势。
固体颗粒带电量的大小及测量方式?ζ电势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能呈现出来。
ζ电势的大小由Zeta电位表示,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其数值越高表明胶粒带电越多,扩散层越厚。
一般来说,以pH值为横坐标,Zeta电位为纵坐标作图,Zeta电位为零对应的pH值即为等电点。
对于蛋白质分子来说: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在胶粒范围内,约1~100微米。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原理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原理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其功能和结构都与其电荷特性密切相关。
蛋白质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具有净电荷为零的pH值。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原理主要基于蛋白质的电荷特性。
蛋白质分子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在不同pH值下会带有不同的电荷。
当溶液的pH小于蛋白质等电点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高于氢离子的解离平衡,蛋白质会带正电荷;当溶液的pH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低于氢离子的解离平衡,蛋白质会带负电荷。
只有当溶液的pH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的电荷为零。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通常采用凝胶电泳技术。
实验首先需要制备一系列pH值递增的缓冲液,将这些缓冲液倒入一个凝胶胶槽中,形成一个pH梯度。
接下来,将待测蛋白质样品与一种带负电荷的实验辅助物质,通常是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并进行变性处理。
然后将混合样品加载到凝胶胶槽中,并通电使蛋白质在凝胶中进行迁移。
在凝胶胶槽中,蛋白质会在电场作用下向凝胶胶槽两端的电极迁移。
当蛋白质的pH低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呈现带有正电荷的状态,会向负极迁移;当蛋白质的pH高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呈现带有负电荷的状态,会向正极迁移。
只有当蛋白质的pH等于等电点时,电荷为零,蛋白质停止迁移,即在凝胶上形成一个落花电点。
这时,在凝胶上可以看到蛋白质在凝胶中的分离位置,通过分析这个位置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进一步优化。
常用的方法有改变凝胶胶槽中的pH梯度范围,改变实验辅助物质的类型和浓度,以及改变电场强度和时间等。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理解蛋白质的电荷状态、性质以及在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药物研发和基因工程中,等电点的测定可以用于纯化和分离蛋白质,同时也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掌握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方法,对于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与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及沉淀反应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室:组员:成绩:第三部分: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及分析:(一)蛋白质等电点测定(二)蛋白质的盐析1.蛋白质的盐析2.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3.有机酸沉淀蛋白质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5.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第四部分:课后研讨题1.通过本次合作实验后,有否对该项目改进的合理建议。
适当增加对照组和空白组,使实验数据更加科学可信。
2.鸡蛋清为何可做铅、汞中毒的解素剂?铅、汞是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能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3.氯化汞为何能做为杀菌剂?细菌由蛋白质构成,氧化汞是重金属盐,与蛋白质结合能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4.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液为什么容易发生沉淀?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产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5.将本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几种蛋白质沉淀方法各举一应用实例加以说明。
(1)盐析:硫酸铵的浓溶液能析出蛋白质。
(2)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用于提纯蛋白质。
(3)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的蛋白质溶液,再加入3%硝酸银溶液1-2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4)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1ml 5%三氯乙酸溶液,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5)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95%乙醇,观察现象。
教师评阅:签名。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构成最广泛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具有各种生物功能。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具有正负电荷,并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电性质。
蛋白质在pH等于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电荷处于中性状态,亦是纯蛋白质最稳定的情况,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等电点对于分离、纯化和鉴定蛋白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中将介绍三种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方法1. 等电点电泳法等电点电泳法是一种电泳分离方法,利用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电荷变化探测其等电点。
该方法的原理为将蛋白质经过电泳分离,直到电泳缓冲液pH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此时蛋白质处于中性带中心。
与常规电泳仪不同的是,该仪器在酸性电极和碱性电极之间加入溶液,以确保酸碱缓冲系统能够维持所需的pH值。
等电点电泳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测定蛋白质等电点,但需要特殊仪器和耗时较长,且样品纯度较高。
方法2. 等电聚焦法等电聚焦法是一种电泳技术,利用在连续的pH梯度中,使具有等电点的蛋白质依次停止迁移,从而分离蛋白质。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等电点特性,将样品置于pH梯度中,通过电压控制,使蛋白质在等电点处停止迁移,从而实现蛋白质分离。
等电聚焦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分离效率,同时还可以同时分离出等电点相似但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但样品量较小,需要特殊仪器和大量控制。
方法3. pH梯度管柱法pH梯度管柱法是一种可溶性蛋白质的标准测定方法,也是等电点法中最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含有不同pH值的缓冲液梯度的柱子上,蛋白质会在不同的pH值时呈现出不同的电荷状态。
在pH值等于其等电点时,蛋白质处于中性状态,停止迁移。
通过检测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吸收值,可以确定样品的等电点。
pH梯度管柱法的优点包括样品量较大,操作简单,数据可靠,但分辨率较低,需要特殊的柱子。
三种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各有侧重,实验操作难度大小也不同,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应根据样品特点和实验条件。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蛋白质表面存在一些酸碱性离子基团,如氨基、羧基、酚基、巯基等,因此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本身带有净电荷。
在不同pH的溶液中解离所带的正负电荷不同,在
某一pH值的溶液中,其解离的正负电荷相等,这时溶液的pH值就称为蛋白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
蛋白质的等电点与其空间结构有关,因此对于某一特定蛋白质来说其等电点也是固定的。
当蛋白质处于与其等电点相同pH的溶液中时,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可以从
溶液中沉淀出来,故蛋白质等电点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提纯。
蛋白等电点的测定方法有传统的沉淀法和经典的等电聚焦法等。
沉淀法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在醋酸与醋酸钠配制的不同pH
缓冲液中加入待测的样品蛋白质,比较其在不同pH的缓冲液中的沉淀量,沉淀量
最多的缓冲液所对应的pH就是该蛋白的等电点。
等电聚焦法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的原理将待测蛋白质在特殊的缓冲液中进行聚丙烯凝胶电泳,这种特殊的缓冲液为两性电解质,可以在凝胶内形成连续的pH梯度,当电泳完毕时,蛋白质迁移到的位置对应的pH就是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基于毛细导管等电聚焦(cIEF)提供蛋白等电点的测定一站式技术服务,适用于多种氨基酸、多肽、重组蛋白、酶类、单克隆抗体等样品的等电点测定,欢迎免费咨询。
实验八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二)实 验 原 理
水溶液中的氨基酸为两性离子,因而不能直接
用碱滴定氨基酸的羧基。用甲醛处理氨基酸,甲醛
生 物
与氨基结合,可形成—NH—CH2OH,—N(CH2—OH)2等
化 羟甲基衍生物,使NH3+上的H+游离出来,这样就可
学
实 用碱滴定NH3+放出的H+,测出氨基氮,从而计算氨
在第2、3号管中加一滴甲基红,在分别用
0.1mol/L醋酸溶液和0.2mol/L碳酸钠溶液中和之。
观察各管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生成。每管再加
0.1mol/LHCL溶液数滴,观察沉淀的再溶解。溶
生 物
解后各试管调pH至7后加入乙醇1mL。解释各管发
化 生的全部现象。
学
实
验
三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水化层;双电层;蛋白质变性;盐溶与盐析;蛋白 质等电点沉淀。
甲醛滴定法常用以测定蛋白质水解程度,随着水解 程度的增加,滴定值增加,当水解完全后,滴定值即保
实 持恒定。
验
四 甲醛滴定法(补充材料)
(三)操 作 方 法
取一只烧杯,加入甲醛溶液50ml,加0.5% 酚酞指示剂约3ml,滴加0.1mol/LNaOH溶液, 使溶液成为微粉红色,临用前中和。取3只锥 形瓶,按下表操作。
由于电位离子的静电引 力,在其周围又吸附了 大量的异号离子,形成 了所谓的“双电层”。
二 蛋白质的沉淀及变性
(三)操 作 方 法
1、蛋白质的盐析
加5%卵清蛋白溶液5ml于试管中,再加等量
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后静置数分钟则析出
球蛋白的沉淀。倒出少量混浊沉淀,加少量水
生 物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3.剥胶
电泳结束后,取下凝胶管,用蒸馏水洗净两端电极液,在 凝胶条旳正极端作上标识。用灌满水旳注射器长针头插入凝胶 与玻管管壁之间,边压水边慢慢转动玻管,推针迈进,同步注 入水,靠水流压力和润滑力将玻璃管内壁与凝胶分开,凝胶条 即可流出。
4 .固定染色
取出凝胶条放在一块洁净旳玻板上,用尺量出固定前旳凝 胶条长度。放入带盖试管中加入固定液。固定20min2后,倒 掉固定液后用脱色液漂洗2次,再染色1h,用蒸馏水漂洗多次 后用脱色液脱色,直至蛋白质区带清楚,量出蛋白带距正极端 旳距离。
试管号
1 2 3 4
蒸馏水 (ml)
8.4
8.7
8.0
7.4
0.01M醋酸 (ml) 0.6
—
—
—
0.1M醋酸 (ml)
—
0.3
1.0
—
1M醋酸 (ml)
—
—
—
1.6
(2) 向以上试管中各加酪蛋白旳醋酸钠溶液1毫 升,加一管,摇句一管。此时1、2、3、4管旳 pH值依次为5.9、5.3、4.7、3.5。观察其混浊 度。静置10分钟后,再观察其混浊度。最混浊 旳一管旳pH即为酪蛋白旳等电点。
10 min
(3)将配好旳凝胶溶液用细长头滴管加到预先准备好旳玻管 中,至离上端1 cm处,再用注射器缓缓加水3-5 mm高。
(4)待凝胶聚合
2. 电泳
将装有胶旳玻管固定到电泳槽上槽旳洞中(安装时要确 保凝胶管垂直且橡胶塞孔密封不漏)在上槽中装入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下槽中加入0.1mol/L磷酸缓冲液。连接到 电泳仪,接通电源,调电压至160 V,聚焦过夜,至电流降 为200毫升锥形瓶、100毫升容
量瓶、吸管、试管、试管架、乳钵 试剂: (1)0.4%酪蛋白醋酸钠溶液 (2)1.00摩尔/升醋酸溶液 (3)0.10摩尔/升醋酸溶液 (4)0.01摩尔/升醋酸溶液
实验7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与沉淀反应
沉淀溶 观察现象 解情况
为什么
2ml
2ml 2ml
3%AgNO3
5%三氯乙酸 9 5%乙醇
加热沉点蛋白质 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因加熱变性而凝固,变成 不可逆的不溶状态。盐类和氢离子浓度对蛋白质加 热凝固有重要影响。少量盐类促进蛋白质的加热凝 固。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加热凝固最完全、最 迅速。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 或负电荷,虽加热蛋白质也不会凝固。若同时有足 量的中性盐存在,则蛋白质可因加热而凝固。
冲液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三、器材
1.水浴锅 2.温度计 3.200mL锥型瓶 4.100mL容量瓶 5.吸管 6.试管及试管架 8.小玻璃漏斗 9.500mL烧杯 10.10 mL量筒。 滤纸,玻璃棒,
四.试剂: 1. 2. 3. 4. 0.4%酪蛋白醋酸钠溶液 1.00mol/L醋酸溶液 0.10mol/L醋酸溶液 0.01mol/L醋酸溶液 200mL 100mL 100mL 50mL
2.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 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 于水的复合物。解毒 取1支试管,加入蛋白质溶液2 ml,再加3%硝酸银溶液 1~2滴,振荡试管,有沉淀产生。放置片刻,倾去上清液, 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的水,沉淀是否溶解?为什么? 3.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 取试管加蛋白质溶液2 ml,再加 1 ml 5%三氯乙酸溶液,振荡试管,观察沉淀的生成。放 置片刻,倾出上清液,向沉淀中加入少量水,观察沉淀是 否溶解。三氯乙酸和磺基水杨酸能将血清等生物体液中的 蛋白质完全除去,因此得到广泛使用。生物碱中常用鞣酸、 苦味酸、磷钨酸等。 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取试管加2 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 2 ml 95%乙醇。混匀,观察沉淀的生成。
振摇混匀后,观察各管有何变化。放置片 刻,向各管内加水8 ml,然后在第2、3号管 中各加一滴甲基红,再分别用0.1 mol· L-1醋酸 溶液及0.05 mol· L-1碳酸钠溶液中和之。观察 各管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生成。每管再加0.1 mol· L-1盐酸溶液数滴,观察沉淀的再溶解。 解释各管发生的全部现象。
检测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检测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以下是 8 条关于检测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1. 电泳法呀,哇哦,就像让蛋白质们来一场赛跑!比如在凝胶上,不同的蛋白质会根据它们的电荷特性以不同速度前进,是不是很神奇呀?
2. 盐析法呢,就好像把蛋白质放在一个特殊的“筛子”里,随着盐浓度的变化,能看出它们的沉淀情况,这可是个很妙的方法哟!比如说鸡蛋清遇到盐会发生的变化。
3. 等电聚焦法,嘿,想象一下蛋白质顺着电势梯度找到自己的“专属位置”,多有意思呀!像在专门为它们打造的小天地里各就各位。
4. pH 滴定法,这就像是精确地调整酸碱度来引出蛋白质的神秘反应呀!比如慢慢地滴加酸碱看看会发生什么。
5. 分光光度法,哇塞,通过光的变化来洞察蛋白质的秘密,多酷啊!就像是用光线当钥匙打开蛋白质秘密的大门。
6. 超滤法呢,也好有趣呀,把蛋白质和其他东西分离开,就像在一个大混合物里精准地捞出我们想要的,你说好玩不?就拿混合溶液来试试呀。
7. 离子交换层析法,嘿,这就如同让蛋白质在离子的世界里穿梭筛选,找出它们的归宿,是不是很特别呢!就像在一个离子构建的迷宫里探索。
8. 透析法,哇哦,让蛋白质在膜的两边来回穿梭,想想就很刺激呀!就如同让它们玩一场特殊的“穿越游戏”。
我觉得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和魅力呀,关键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呢!。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
实验步骤
3.继续滴入0.02mol/L盐酸溶液,观察沉淀 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4.再滴入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 观察是否出现沉淀,解释其原因。继续加入 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沉淀又会溶 解?溶液的颜色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试剂
1.0.5%酪蛋白溶液(以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溶 剂)。 2.酪蛋白醋酸钠溶液:称取纯酪蛋白0.25g,加蒸馏 水20mL及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5mL (必须准确)。 摇荡使酪蛋白溶解。然后加1.00mol/L醋酸5mL(必 须准确),倒入50mL容量瓶内,用蒸馏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结果是酪蛋白溶于0.01mol/L醋酸钠溶液 内,酪蛋白的浓度为0.5%。
调节溶液的酸碱度达到一定的氢离子浓度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以兼性离子状态出现在电场内该蛋白质分子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2.初步学会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实验原理
蛋白质由许多氨基酸组成,虽然绝大多数的氨基与羧基成肽 键组合,但是总有一定数量自由的氨基与羧基,以及酚基、巯基、 胍基、咪唑基等酸碱基团。因此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电解 质。在不同的 pH水溶液中解离所带正、负电荷不同。调节溶液的 酸碱度达到一定的氢离子浓度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 电荷相等,以兼性离子状态出现,在电场内该蛋白质分子既不向 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 等电点(pI)。当溶液的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即在H + 较多 的条件下,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成为阳离子;当溶液pH大于等电 点时,即在OH — 较多的条件下,蛋白质分%酪蛋白溶液20滴和0.01% 溴甲酚绿指示剂溴甲酚绿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是 3.8~5.4,指示剂的酸型色为黄色,碱型色为蓝色。 5~7滴。混匀。观察溶液呈现的颜色,并说明原因。 2.用细滴管缓慢加入0.02mol/L盐酸溶液,随滴随 摇,直至有明显的大量沉淀发生,此时溶液的pH接近 于酪蛋白的等电点。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与沉淀实验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与沉淀实验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与沉淀实验是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等电点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的电荷性质,而沉淀实验则有助于分离纯化蛋白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1.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其分子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
在某一pH值下,蛋白质分子将不带电荷,成为兼性离子。
这个pH值就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等电点可以通过测定不同pH值下的蛋白质溶解度来确定。
2.方法常用的等电点测定方法有圆盘电泳法和毛细管电泳法。
圆盘电泳法是将蛋白质样品放在支持介质(如凝胶、滤纸等)上,在一定pH值下进行电泳分离,然后根据各区带的迁移率和染色结果计算等电点。
毛细管电泳法则将样品装入毛细管中,通过改变缓冲液的pH值来进行电泳分离,然后检测各峰的荷电性质来推算等电点。
3.意义等电点测定对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确定等电点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缓冲液体系来稳定或沉淀蛋白质。
其次,等电点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例如通过调节缓冲液pH值将目标蛋白质沉淀下来,再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进行分离。
最后,了解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助于研究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和药理活性。
二、蛋白质的沉淀实验1.方法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盐析、有机溶剂沉淀、聚合物沉淀、离子交换等。
盐析法是利用高浓度盐离子破坏蛋白质的水化层,使其析出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则是通过降低水相介电常数使蛋白质析出。
聚合物沉淀是利用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等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物而沉淀。
离子交换则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使蛋白质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而沉淀。
2.影响因素蛋白质沉淀实验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离子强度和浓度、沉淀剂浓度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蛋白质的溶解度、构象和荷电性质,从而影响沉淀效果。
在进行沉淀实验时,需要仔细控制这些因素,以获得最佳的沉淀效果。
3.意义蛋白质沉淀实验在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步骤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实验步骤1. 什么是蛋白质等电点?好嘞,先来聊聊什么是蛋白质等电点吧。
大家知道,蛋白质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小工厂,负责各种各样的功能。
而等电点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特定的pH值下,蛋白质的电荷总和刚好为零,嘿,这就像是它们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当pH值低于这个点时,蛋白质带正电;反之,高于这个点时,它们就带负电。
想象一下,就像一场争吵,等电点就是那条让大家和睦相处的“和平线”。
2. 实验准备2.1 需要的材料好了,准备实验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需要哪些工具。
你肯定得准备一些基本的实验室设备,比如试管、滴管、pH计这些,当然,还有你要测定的蛋白质样品。
别忘了,搅拌器也是个好东西,能让你的实验更顺利。
哦,还有一些缓冲液,保证我们的pH值能精确控制,不然实验结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2.2 了解设备在开始之前,先熟悉一下设备。
这可不是开玩笑,pH计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得让它跟你交个底。
搞清楚它的使用方法,如何校准,别等到用的时候手忙脚乱,连“pH”怎么读都不知道,那可就尴尬了。
再说一遍,熟悉设备,真的很重要哦!3. 实验步骤3.1 调制缓冲液现在,咱们正式进入实验环节。
首先,拿出那些缓冲液,按照比例调制好。
记住,别心急,慢慢来。
每次加一点,搅拌均匀。
这个过程就像调配一杯好酒,得让每个成分都和谐相处,才能造就美味。
调好之后,先放一边,让它静静待命。
3.2 测量蛋白质的pH接下来,咱们得把蛋白质样品加入缓冲液。
嘿,这里有个小窍门,把蛋白质溶解得尽量均匀,这样后面的结果才靠谱!然后,慢慢调整pH值,注意观察。
每当你调整一次pH,记得记录下来。
这就像在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心情好,实验也顺利。
3.3 找到等电点随着pH的不断变化,注意观察你的样品,看它有没有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
嘿,等电点就是那个让你兴奋的时刻。
当你发现样品的溶解度降低,或者沉淀出现时,恭喜你,这可能就是蛋白质的等电点了!此时,赶紧记录下这个pH值,就像抓住一条金鱼一样,千万别放跑了。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了解等电点的意义及其与分子聚沉能力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的pH 水溶液中解离后所带正、负电荷不同。
调节溶液的酸碱度达到一定的氢离子浓度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以兼性离子状态出现,在电场内该蛋白质分子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各种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等电点,这时和它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如蛋白质分子中含碱性氨基酸较多,其等电点偏碱。
例如从雄性鱼类成熟精子中提取的鱼精蛋白含精氨酸特多,其等电点为12.0~12.4。
如蛋白质分子中含酸性氨基酸较多,则其等电点偏酸。
例如胃蛋白酶含酸性氨基酸残基为37个,而碱性氨基酸残基仅含6个,其等电点为1.0左右。
含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残基数目相近的蛋白质,其等电点大多为中性偏酸,约5.0左右。
蛋白质等电点多接近于pH7.0,略偏酸性的等电点也较多。
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表现电中性,所以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很低,容易沉淀析出。
将酪蛋白溶液分置于连续不同的pH 环境中,通过观察混浊程度可测得酪蛋白的等电点。
三、实验器材1.仪器:试管和试管架、滴管、吸管(1和5mL)、容量瓶。
2.材料:蛋白质。
3.试剂:酪蛋白醋酸钠溶液、0.01mol/L 醋酸溶液、1.00mol/L 醋酸溶液、0.10mol/L 醋酸溶液、1.00mol/L 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取9支粗细相近的干燥试管,编好号后按表5-1的顺序准确地加入各种试剂。
加完后观察上述各管的混浊程度,静置约20min,再视其沉淀情况,以-,+,++,+++,++++符号表示沉淀的多少;根据观察的结果,指出哪一个pH是酪蛋白的等电点(混浊显著或静置后沉淀最多,上部溶液变得最清亮一管的pH 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该试管要求各种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必须相当准确。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方法分析:从曲线到电荷信息揭示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方法分析:从曲线到电荷信息揭示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分子组成部分,其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
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对于研究其功能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其中,蛋白质的等电点是一个重要的性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的电荷状态和溶解性。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方法,从曲线到电荷信息的揭示。
1. 蛋白质的等电点概述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蛋白质呈现中性电荷的pH值。
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净电荷接近零,溶解性最差。
了解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溶解性、电荷状态以及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2. 等电点的测定方法2.1 等电点电泳法等电点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电荷状态变化,通过电泳分离来确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在等电点电泳中,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向电极迁移,当其净电荷为零时停止迁移,即可确定等电点。
2.2 等电点测定仪等电点测定仪是一种自动化的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设备。
它通过测量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电导率变化来确定等电点。
当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时,电导率达到最小值,即可确定等电点。
2.3 等电点计算方法除了实验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方法来预测蛋白质的等电点。
这些计算方法基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其对应的pKa值,通过计算净电荷的变化来确定等电点。
3. 曲线分析与电荷信息揭示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不仅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数值,还可以通过曲线分析来揭示蛋白质的电荷信息。
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净电荷变化较大,这与其溶解性和相互作用有关。
通过曲线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电荷状态变化,进而推断其溶解性和相互作用的特点。
4. 应用与意义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方法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蛋白质的等电点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蛋白质的制备和纯化过程,提高其溶解性和稳定性。
其次,蛋白质的等电点对于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有效的药物输送系统。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等电点测定方法,探究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电荷性质,从而确定其等电点,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加深对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在特定pH值下,蛋白质分子带有零净电荷的状态。
当pH 值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数目相等,呈中性状态。
在此pH值下,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不受力的作用,因而在电泳过程中停滞不动。
因此,通过等电点测定,可以得到蛋白质的等电点。
三、实验步骤。
1. 制备蛋白质溶液,取适量蛋白质样品,加入适量缓冲液,使得蛋白质浓度为1mg/ml。
2. 调节pH值,将蛋白质溶液分别加入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使得溶液的pH值分别为2、4、6、8、10和12。
3. 电泳,将调节好pH值的蛋白质溶液加载至等电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板上,进行电泳分离。
4. 染色观察,电泳结束后,将凝胶板取出,进行染色观察,记录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迁移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迁移情况。
当蛋白质分子带有净电荷时,会受到电场的作用而发生迁移。
而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分子呈中性状态,不受电场作用而停滞不动。
因此,通过观察凝胶板上蛋白质的迁移情况,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确定了蛋白质的等电点,并得到了蛋白质在不同pH 值下的电荷性质。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蛋白质的纯化与分离提供了重要依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蛋白质溶液的污染。
2. 实验中所用的缓冲液需提前调节好pH值,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在电泳过程中需注意电场的设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七、参考文献。
1. Berg, J. M., Tymoczko, J. L., & Gatto, G. J. (2002). Biochemistry (5th edition). WH Freeman.2. 王志刚, 张立志, & 王斌. (2003).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为蛋白质等电点测定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及性质实验
一、目的:
了解等电点的意义及其与蛋白质分子聚沉能力的关系。
初步学会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基本方法,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二、原理:
固体颗粒在液体中为什么能够带电
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固体可以从溶液中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也可以是固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作用而使离子进入溶液,以致使固液两相分别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由于电中性的要求,带电表面附近的液体中必有与固体表面电荷数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多余的反离子。
在界面上带电表面和反离子形成了双电层的结构。
在两种不同物质的界面上,正负电荷分别排列成的面层。
对于双电层的具体结构,一百多年来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最早于1879年Helmholz提出平板型模型;1910年Gouy和1913年Chapman修正了平板型模型,提出了扩散双电层模型;后来Stern又提出了Stern模型。
根据O.斯特恩的观点,一部分反离子由于电性吸引或非电性的特性吸引作用(例如范德华力)而和表面紧密结合,构成吸附层(或称紧密层、斯特恩层)。
其余的离子则扩散地分布在溶液中,构成双电层的扩散层(或称滑移面)。
由于带电表面的吸引作用,在扩散层中反离子的浓度远大于同号离子。
离表面越远,过剩的反离子越少,直至在溶液内部反离子的浓度与同号离子相等。
紧密层:溶液中反离子及溶剂分子受到足够大的静电力,范德华力或特性吸附力,而紧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其余反离子则构成扩散层。
滑动面:指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的界面,是凹凸不平的曲面。
滑动面至溶液本体间的电势差称为ζ电势。
固体颗粒带电量的大小及测量方式
ζ电势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能呈现出来。
ζ电势的大小由Zeta电位表示,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其数值越高表明胶粒带电越多,扩散层越厚。
一般来说,以pH值为横坐标,Zeta电位为纵坐标作图,Zeta电位为零对应的pH值即为等电点。
对于蛋白质分子来说:
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在胶粒范围内,约1~100微米。
大部分蛋白质分子的表面都有很多亲水集团,这些集团以氢键形式与水分子进行水合作用,使水分子吸附在蛋白质分子表面而形成一层水合膜,具有亲水性;又由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的亲水集团都带有电荷,会与极性水分子中的异性电荷吸引形成双电层。
而水合膜和双电层的存在,使蛋白质的分子与分子之间不会相互凝聚,成为比较稳定的胶体溶液。
如果消除水合膜或双电层其中一个因素,蛋白质溶液就会变得不稳定,两种因素都消除时,蛋白质分子就会互相凝聚成较大的分子而产生沉淀。
在生活实践中,常利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沉淀或分离蛋白质。
如做豆腐、肉皮冻就是利用蛋白质的胶凝作用。
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与溶液的pH值有很大关系,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酸性溶液中的氨基酸分子氨基形成-NH3+而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羧基形成-COO-而带负电:
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其定义为:在某一pH的溶液中,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等电点的应用:主要用于蛋白质等两性电解质的分离、提纯和电泳。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量方式: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不向任何一极移动,而且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这时可以使蛋白质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均减到最低,且溶液变混浊。
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最容易沉淀析出。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都不相同,但偏酸性的较多,如牛乳中的酪蛋白的等电点是~,血红蛋白等电点为~,胰岛素是~,鱼精蛋白是一个典型的碱性蛋白,其等电点在pH ~。
本实验采用蛋白质在不同pH溶液中形成的混浊度来确定,即混浊度最大时的pH值即为该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值,这个方法虽然不很准确,但在一般实验条件下都能进行,操作也简便。
蛋白质的等电点比较准确的方法是采用等电聚焦技术加以准确测定,但需一定的实验条件。
等电聚焦电泳(IEF,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
利用特殊的一种缓冲液(两性电解质)在凝胶(常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内制造一个pH 梯度,电泳时每种蛋白质就将迁移到等于其等电点(pI)的pH处(此时此蛋白质不再带有净的正或负电荷),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
IEF的基本原理
在IEF的电泳中,具有pH梯度的介质其分布是从阳极到阴极,pH值逐渐增大。
如前所述,蛋白质分子具有两性解离及等电点的特征,这样在碱性区域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向阳极移动,直至某一pH位点时失去电荷而停止移动,此处介质的pH恰好等于聚焦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pl)。
同理,位于酸性区域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直到它们的等电点上聚焦为止。
可见在该方法中,等电点是蛋白质组分的特性量度,将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混合物加入有pH梯度的凝胶介质中,在电场内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将分别聚焦在各自等电点相应的pH位置上,形成分离的蛋白质区带。
沉淀反应:蛋白质在某种理化条件下,蛋白胶体溶液的水化层或者电荷层破坏,蛋白胶体相互聚集的现象。
主要的沉淀现象有(1)盐析: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类(如硫酸铵),可析出沉淀,稀释后能溶解并仍保持原来的性质,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
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与初级提纯。
(2)变性:在重金属盐、强酸、强碱、加热、紫外线等作用下,引起蛋白质某些理性质改变和生物学功能丧失。
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3)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乙醇、丙酮,它们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破坏水化膜,短时间内是可逆反应;(4)加入生物碱试剂(含氮的碱性物质):能使生物碱沉淀或作用产生颜色反应的物质,称为生物碱试剂。
当溶液的pH小于PI时,蛋白质为阳离子,能与生物碱试
剂的阴离子结合而生成沉淀。
酪蛋白是牛奶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常温下在水中可溶解~%,微溶于25度水和有机溶剂,溶于稀碱和浓酸中,能吸收水分。
当浸入水中则迅速膨胀。
在牛奶中以磷酸二钙、三钙或两者的复合物形式存在。
构造极为复杂,没有确定的分子式。
分子量约为57000~375000,在牛奶中约含3%,占牛奶蛋白质的80%。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
①试管×厘米(×9)。
②吸管1毫升(×2),2毫升(×2),10毫升(×2)。
③容量瓶50毫升(×2),500毫升(×1)。
④试管架。
2.试剂:
①·L-1醋酸溶液。
②·L-1醋酸溶液。
③1 mol·L-1醋酸溶液。
④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醋酸溶液的浓度要标定)。
⑤酪蛋白。
四、操作步骤:
1.制备蛋白质胶液
(1)称取酪蛋白3克,放在烧杯中,加入40℃的蒸馏水。
(2)加入50毫升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微热搅拌直到蛋白质完全溶解为止。
将溶解好的蛋白溶液转移到500毫升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净烧杯,一并倒入容量瓶。
(3)在容量瓶中再加入1 mol·L-1醋酸溶液50毫升,摇匀。
(4)加入蒸馏水定容至500毫升,得到略现浑浊的,在 mol·L-1NaAC溶液中的酪蛋白胶体。
2.等电点测定
按下表顺序在各管中加入蛋白质胶液,并准确地加入蒸馏水和各种浓度的醋酸溶液,加入后立即摇匀。
观察各管产生的混浊并根据混浊度来判断酪蛋白的等电点。
观察时可用+,++,+++,表示浑浊度。
3. 蛋白质性质实验
(1)蛋白质的盐析
在试管里加入1~2毫升蛋白质的水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观察现象,有无白色浑浊产生。
滴加过程中不要摇动试管,现象不明显时,多加几滴硫酸铵饱和溶液。
(2)蛋白质的变性
在试管里加入2毫升蛋白质的水溶液,沸水浴加热5分钟,观察现象。
把试管里的下层物质取出一些放在水里,观察现象。
在试管里加入3毫升蛋白质的水溶液,加入1毫升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有无淡蓝色絮状浑浊沉淀产生)。
把少量沉淀放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里,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五、思考题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为什么最低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
2、本实验中,酪蛋白质在等电点时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所以说凡是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必然沉淀出来。
这种结论对吗为什么
不一定会沉淀,因为蛋白质表面有亲水基团,只是在等电点的时候颗粒无电荷间的排斥作用,易凝集成大颗粒,因而最不稳定,溶解度最小,易沉淀析出。
3、在分离蛋白质时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意义
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等电点,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只要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的pH值,就可以在不同的pH下得到不同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