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式丧礼流程与介绍

合集下载

传统葬礼出殡流程,跟您老家是否有出入

传统葬礼出殡流程,跟您老家是否有出入

传统葬礼出殡流程,跟您老家是否有出入中国是个讲究礼仪的国家,尤其婚丧嫁娶的礼节,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

人们对葬礼、婚礼上的隆重仪式,有种说不出的情怀。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谈一下,传统葬礼上的出殡流程,看跟您老家是否有出入。

其一、转棺:正式出殡前,要举行传统的转棺仪式。

转棺流程大致如下:先把逝者的棺材移出门外,然后把棺材头抬起,准备好祭祀用品,由管事者主持转棺仪式。

期间丧主要跪拜于地,等祭文宣读完毕后,由僧道引导孝男、孝女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礼毕用绳索捆好棺材,盖好棺盖,准备起灵。

其二、起灵:起灵前,送葬队伍要做好充分准备,诸如长子扛幡在前,大儿媳抱“馅食罐”,次子抱灵位牌、遗像,其余孝男孝女要手握“哭丧棒”准备起灵。

其三、拆枕头、摔瓦盆:伴随着起灵的两项礼仪,一个是拆枕头,一个是摔瓦盆。

拆枕头是把枕头里的荞麦皮等物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摔瓦盆是把祭祀时灵前烧纸用的瓦盆摔碎。

摔瓦盆也叫摔老盆,俗称“阴阳盆”、“吉祥盆”,摔瓦盆在传统葬礼上比较普遍,具有很强的仪式感。

摔盆者多为逝者的长子或长孙,如果老人只有一个儿子,那就非他莫属了。

如果逝者无儿孙,就要由侄子进行摔盆,这也意味着逝者的遗产有侄子继承。

摔瓦盆讲究一次摔碎而且越碎越好。

依照传统习俗,摔瓦盆就是摔逝者的锅,瓦盆摔得越碎越方便逝者携带。

瓦盆摔碎、唢呐奏起、幡杆高扬,熙熙攘攘的送葬队伍开始踟蹰前行。

其四、撒路钱:由于各地风俗不同,送葬队伍的队列也会有所差别。

富裕人家的送葬队伍往往比较讲究;穷人家的葬礼,通常比较简单,但葬礼上基本的礼节还是要遵循的,诸如撒纸钱。

起灵后,遇有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由专人负责撒纸钱。

其五、摆茶、路祭: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

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同时孝子要跪下叩谢。

路祭是指在出殡的路上设置供桌或祭棚,供亲朋祭祀逝者的亡灵。

路祭时送葬队伍要停柩进行祭奠、答谢,路祭完毕后起棺继续前行。

殡葬仪式流程

殡葬仪式流程

殡葬仪式流程殡葬仪式是人们送别逝去亲人的重要仪式,它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告别,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和安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殡葬仪式有着严格的程序和礼仪,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殡葬仪式的流程。

1. 通知亲友。

在逝者家属得知逝者去世后,首先要通知亲友和亲属,让他们前来慰问并参加后续的殡葬仪式。

通知方式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口头告知。

2. 遗体处理。

在通知亲友的同时,也要处理逝者的遗体。

首先要将遗体搬运至殡仪馆或殡仪室,进行冷藏保存。

同时,家属需要与殡仪馆或殡仪室协商好后续的处理方式,如火化或土葬等。

3. 安排殡葬仪式时间。

在确定好遗体处理方式后,家属需要安排殡葬仪式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殡葬仪式会在逝者去世后的3至7天内举行。

在确定好时间后,需要通知亲友和亲属,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赶到。

4. 祭奠仪式。

在殡葬仪式当天,首先会举行祭奠仪式。

这个环节通常是在殡仪馆的灵堂内进行,家属和亲友们会为逝者献上花圈和鲜花,并进行默哀和祭拜。

5. 安置遗体。

祭奠仪式结束后,遗体会被抬至殡仪馆的告别厅或殡仪室内进行最后的告别。

家属和亲友们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对逝者进行最后的告别,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6. 送别仪式。

最后,遗体会被送至火化场或墓地进行最后的安置。

在送别仪式上,家属和亲友们会随着逝者的遗体一同前往,进行最后的送别。

送别仪式通常是殡葬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家属和亲友们最后一次与逝者告别的机会。

以上就是殡葬仪式的基本流程,每个环节都承载着家属和亲友们对逝者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希望通过这样的仪式,能够给亲友们带来一些慰藉和安慰,也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和安息。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白事程序详解

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白事程序详解

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白事程序详解土葬最古老、最普遍的方式之一。

在我国,已知的安葬方式有火葬、天葬、水葬、风葬、崖葬、塔葬、高棺葬,另如,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也有人们把夭折的儿童放入瓮中,实行瓮棺葬。

各民族对灵魂不死的认识有所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丧葬方式的态度不同。

汉族人一般以土葬为荣耀,认为死人“入土为安”。

1、做七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

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

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

当地风俗,凡人去世后要过七期,每期七天,据说是为死者超度的2、烧七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

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

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

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

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

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

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

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死者葬后,孝子在家设灵位,守孝三年,按阴阳先生写出的“期单”进行祭祀活动。

“期单”贴在灵堂。

“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一个传统丧礼的过程

一个传统丧礼的过程

一个传统丧礼的过程传统丧礼是一种对逝者的追思和告别的仪式,不同文化和宗教有不同的丧礼形式,下面将介绍一个典型的传统丧礼过程,包括准备、告别仪式、火化和后续仪式。

一、准备1.通知亲友:在逝者家人确认丧事后,他们会通知亲友并告知葬礼时间和地点。

2.准备遗体:在逝者家人会找到合适的殡仪馆来处理遗体,包括清洗、入殓和布置。

3.祭祀准备:家人会在逝者家中或殡仪馆设置一个祭祀区域,供奉祖先牌位和照片,并摆放食物、水、鲜花和香烛。

二、告别仪式1.追思仪式:在葬礼前,家人会组织一个追思仪式,亲友可以到殡仪馆祭拜逝者,表达哀思和对逝者的美好回忆。

一些家庭会请来僧人、牧师或道士为逝者祈祷。

2.奠酒仪式:在葬礼当天,家人会准备酒水、水果、糕点等,摆放在逝者灵堂前,以示敬意。

家属会在灵柩前为逝者奠酒,然后每个参加葬礼的人都会用小酒杯从主人手中接过酒,向逝者敬酒。

3.悼词:家人或亲友会为逝者致悼词,讲述逝者的生平事迹、善行和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4.转移遗体:葬礼结束后,家人会抬起灵柩,由亲友陪同,前往墓地或火化场所。

5.行进队伍:在灵柩前方,会有家属和亲友组成行进队伍,送逝者出殡。

他们会举着香火、鲜花或遗照,安静地跟随灵柩进行短暂的行进仪式。

三、火化1.灵车送达火化场所:家人会选择一个合适的火化场所,通常是殡仪馆附近的火化厅。

将灵车停在火化场所外,准备进行火化仪式。

2.火化仪式:家人和亲友会围绕火化炉,家属会点燃一柱香烛,祈愿逝者安息。

然后,灵柩被推入火化炉,家人会依次向炉中撒上纸钱或其他纪念物,以表示对逝者的祝福和告别。

3.法事:火化仪式结束后,家人可能会组织一个法事,以纪念逝者。

法事包括诵经、念佛或祈祷,旨在帮助逝者往生、超度和安心。

四、后续仪式1.安置骨灰:在火化后,逝者的骨灰将被安放在骨灰盒中,家人可以选择将其安葬在家族墓地、公墓或骨灰堂。

2.祭祀祈福:家人会在逝者的祖先墓地或骨灰堂进行祭祀祈福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祝福。

出殡仪式流程

出殡仪式流程

出殡仪式流程出殡仪式是对逝者最后的送别仪式,也是对逝者生命的最后一次仪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出殡仪式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仪式,因此在举办出殡仪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

下面将介绍出殡仪式的一般流程。

1. 通知亲友。

在逝者家属确定出殡仪式时间和地点后,需要及时通知亲友前来参加。

通知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以便亲友们能够安排好时间前来送别。

2. 整理遗体。

在出殡仪式前,需要对逝者遗体进行整理,包括清洗、更衣、化妆等工作。

这一环节需要慎重对待,以尊重逝者并展现最后的尊严。

3. 举行告别仪式。

在出殡仪式当天,首先会举行告别仪式。

家属和亲友们可以在告别厅或者殡仪馆内,依次前往逝者灵堂前献花、献纸钱,并默哀悼念逝者。

4. 进行宗教仪式。

在一些宗教信仰中,举行出殡仪式时会进行相应的宗教仪式,如道教的超度仪式、基督教的祈祷仪式等。

这一环节需要根据逝者或家属的宗教信仰进行安排。

5. 送别逝者。

在告别仪式结束后,会进行送别逝者的环节。

家属和亲友们会依次跟随逝者的灵柩,走向出殡车,送别逝者最后一程。

6. 举行出殡仪式。

出殡仪式一般在逝者的家乡或者安葬地点进行。

在出殡车队抵达安葬地点后,会进行相应的仪式,如燃放鞭炮、进行祭祀、进行遗体安葬等环节。

7. 安葬逝者。

出殡仪式结束后,会将逝者遗体安葬于坟墓或骨灰安放处。

家属和亲友们会进行最后的祭奠和告别,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思念。

以上就是一般出殡仪式的流程。

每个家庭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出殡仪式都是一个严肃而庄重的仪式,需要家属和亲友们共同参与,以表达对逝者的最后怀念和哀思。

希望大家在举办出殡仪式时,能够尊重传统、尊重逝者,让逝者得到最后的安息。

丧事流程及执事大全

丧事流程及执事大全

丧事流程及执事大全
丧事流程及执事大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它不仅关乎
家族的尊严和传统,也是对逝者的最后一种尊重和纪念。

因此,丧
事流程及执事大全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丧事的流
程以及执事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丧事的流程一般包括五个主要环节,治丧、入殓、守灵、下葬和安葬。

治丧是指家人和亲友为逝者举办的吊唁仪式,通常在
逝者家中或殡仪馆进行。

入殓是指将逝者遗体放入棺木并进行相关
仪式,这一环节通常由专业的执事人员进行。

守灵是指在逝者入殓后,亲友们守护逝者的遗体并进行祭拜的仪式。

下葬是指将逝者的
遗体安放于坟墓中,这一环节通常在家人和亲友的陪同下进行。

最后,安葬是指在下葬后,家人和亲友进行的祭祀仪式,以示对逝者
的思念和纪念。

其次,执事在丧事流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执事一般由
殡仪馆或专业的丧葬服务机构提供,他们负责处理逝者的遗体、安
排丧事流程、协助家属办理相关手续等工作。

在丧事流程中,执事
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家属的要求和逝者的意愿,合理安排丧事流程,确保一切仪式严肃而庄重;其次,要细心周到地处理逝者的遗体,做到体面入殓;最后,要在整个丧事流程中,细心照顾家属和亲友的情绪,协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总之,丧事流程及执事大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它关乎家族的尊严和传统,也是对逝者的最后一种尊重和纪念。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一话题,尊重传统,尊重逝者,也尊重生者的情感。

殡葬礼俗及流程范文

殡葬礼俗及流程范文

殡葬礼俗及流程范文一、丧家接受各种祭奠品,包括纸钱、祭品等。

二、守灵1.丧家在家中上香,设有照片或遗像供奉,常常配有鲜花。

2.丧家供奉白米、水果、点心等食品,为逝者的亡灵提供食物。

3.丧家上香、焚烧纸钱,以求逝者得到超度。

三、殡仪馆入殓1.逝者遗体送到殡仪馆,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洗净,穿上整齐的寿衣。

2.常常由丧家亲属陪同坐在逝者遗体旁守灵,焚烧纸钱以供奉逝者。

3.通常,在逝者迎殡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进行火化。

四、迎灵1.灵堂准备:家中悬挂白纸或吊挂白布,设有逝者的照片或遗像,并供奉鲜花与点心。

2.亲友吊唁:亲友到灵堂吊唁,向丧家表达哀悼之情,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和回忆。

五、出殡1.声挽歌舞:在出殡时,由一些专业的哀歌舞队在前引路。

2.仪仗队:由一些戴着白纸帽子、身穿白色斗篷的人组成,簇拥搬运灵柩的车队前进。

六、丧葬1.灵柩安放:将灵柩安放在丧车上,由家属和亲友一起举行最后的送别仪式,祈求逝者一路走好。

2.祭奠仪式:在坟地或骨灰安放处,举行祭祀、跪拜、献花、烧纸钱等仪式,以示尊敬和纪念。

3.随葬品:一些地区还会将逝者的随身物品或纪念品放入坟墓或骨灰盒中。

七、后事处理1.收祭品:家属收回全部祭品、纸钱等。

2.交付灵位:灵位交付给丧家,将逝者的名字刻在墓碑上或墓地石碑上,以纪念逝者。

八、祭祀与守孝1.祭祀:在逝者去世一周年、三周年、五周年、七周年等纪念日上,举行祭祀仪式。

2.守孝:亲属期间原则上需要守孝一年,期间禁止打扮得过于靓丽或戴任何装饰品。

以上是中国传统的殡葬礼俗及流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现代化的方式也逐渐被融入其中,以满足人们对逝者仪式的多样化需求。

但传统的殡葬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因为它们代表着尊重逝者和传承家族传统的重要价值观。

殡葬礼仪流程大全

殡葬礼仪流程大全

殡葬礼仪流程大全殡葬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人们对逝者的尊重,也是生者寄托哀思的方式。

以下是一份殡葬礼仪的流程大全,涵盖了从确认死亡到居丧期慰问等各个环节。

一、确认死亡当亲人或朋友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应立即确认其是否已经死亡。

如有疑问,可请医生协助判断。

在确认死亡后,应保持逝者的尊严,并尽快与当地殡仪馆联系,安排遗体转运事宜。

二、报丧与讣告在确认死亡后,应及时向亲友传达逝者的离世消息。

报丧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电话、短信或亲自上门告知。

同时,也可通过发布讣告的方式,向社会公布逝者的逝世信息,以便亲友前来吊唁。

三、遗体处理在将逝者遗体转运至殡仪馆后,工作人员将对遗体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清洗、整容等,以便进行后续的悼念仪式。

在此过程中,家属应尊重工作人员的安排,并保持安静、肃穆的气氛。

四、设灵堂灵堂是为悼念逝者而设立的场所,也是亲友前来吊唁的场所。

在设立灵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场地,并进行适当的布置。

在布置灵堂时,应注重庄重、肃穆的氛围,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五、守灵守灵是指在逝者遗体旁守候的仪式。

在守灵期间,亲友们可以向逝者表达哀思之情,并共同缅怀逝者生前的点滴。

守灵有助于生者抒发情感,同时也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六、吊唁吊唁是指亲友前来灵堂悼念逝者的仪式。

在吊唁期间,亲友们可以向逝者表达敬意和哀思之情,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在吊唁时,应注意礼仪和尊重他人。

七、出殡出殡是指将逝者遗体送往墓地的仪式。

在出殡前,应根据当地的习俗和宗教信仰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选。

中国民间丧葬风俗礼仪

中国民间丧葬风俗礼仪

中国民间丧葬风俗礼仪民间的丧葬禁忌有很多,旧时此事各地都有支客先生(熟知当地红白喜事民俗德高望重的乡绅),现在已经很少有这种人了,多数人皆茫然不知,故特将一些禁忌整理写出共开,望需要者据当地风俗选择使用。

习俗: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等1、开金井时,先烧黄表纸,敬香放鞭告请山神土地,此地花钱购置作万年福地,再由长孝子挖三锄,谓“开穴”。

2、安葬三日后要带三牺“复山”或“复土”。

3、安葬后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孝子不理发、不修面,谓之“养孝”。

4、五七需由孝女来做,烧些纸币打通阴间的各路关节,让老人顺利过关不受阴差的欺负不受刑苦,即'通关'。

5、葬穴挖成后燃芝麻秸“暖井”以示:节节高升,饱暖富足。

6、择定吉时移棺下葬,按风水师所定的线位较准方向谓“下字”。

7、下葬时穴底要平整,头在后可略高,脚在前。

8、棺木入穴后先由长子用衣襟包第一抔五合土覆棺,其它亲人随之。

9、抬棺材到别人门口要放鞭炮。

10、老人逝后即穿“上路衣”又称'寿衣”。

11、老人逝后抬坐椅上,谓“上大椅”。

12、老人弥留之际亲人力求到场“送老(终)”。

13、老人咽气后焚烧纸钱和床铺草,谓烧上路钱和下床草,设灵堂,点香油灯,放鸡蛋两只(倒头蛋)。

14、去世当日及时请道士来制作孝单、孝杖、压煞榜文及超度所用之项。

15、有长辈来吊丧,长子等亲人必须长跪嚎哭。

16、吊丧期间,亲人垢面素食,以示悲恸。

17、棺木有八仙、十圆、十二花、十四刈之分,即是由八块木料、十块、十二块、十四块木料所做成,棺材(又称寿材)头脚两块木料不包括在内,木料块数越少,棺材的级别越高。

18、棺木一般都要在老人生前早早准备好。

19、孝家第一年对联只能用白纸,第二年用黄纸,第三年恢复用红纸。

20、送葬路上碰到相识者忌打招呼,恐被亡人得知,对被招呼者不利。

21、作葬事者不得呼叫姓名,只能比手势,惟恐错为亡人,当“代死鬼”。

22、祭拜祖先忌用不带皮的肉、去掉鳞的鱼,否则对祖先不恭、不孝。

殡葬仪式流程

殡葬仪式流程

殡葬仪式流程
殡葬仪式是人们送别逝去的亲人或朋友的重要仪式,它不仅是
对逝者的最后一次告别,更是对逝者生前的怀念和缅怀。

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殡葬仪式有着严谨的流程和礼仪,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
绍殡葬仪式的流程。

1. 告别仪式。

告别仪式是殡葬仪式的第一环节,一般在逝者家中或殡仪馆举行。

家属和亲友们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尽情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也可以通过悼词、挽联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缅怀。

2. 安置遗体。

在告别仪式结束后,遗体会被安置在殡仪馆或殡仪室中,等待
后续的出殡和火化程序。

在这一环节中,家属和亲友们可以再次对
逝者进行告别,表达最后的哀思和缅怀。

3. 出殡仪式。

出殡仪式是殡葬仪式的重要环节,也是家属和亲友们送别逝者
的最后机会。

在出殡仪式上,会有专门的车队将逝者的遗体运送至
火化场所,途中会有亲友们为逝者送行,表达最后的哀思和祝福。

4. 火化仪式。

火化仪式是殡葬仪式的最后环节,也是对逝者最后的安葬方式。

在火化仪式上,家属和亲友们会在遗体被送入火化炉之前,进行最
后的祷告和告别,表达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缅怀。

总结。

殡葬仪式是一个充满哀思和缅怀的仪式,它承载着家属和亲友
们对逝者的深切思念和怀念。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显得格
外重要,每一个仪式都是对逝者的最后祝福和告别。

希望在这样的
仪式中,家属和亲友们能够得到心灵的慰藉,逝者也能够得到安详
的安息。

愿逝者安息,愿家属和亲友们能够坚强面对生活的挑战。

丧事流程(经典实用)

丧事流程(经典实用)

们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

以下是一份经典的丧事流程,共分为七个部分。

一、停尸接念在亲人去世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停尸接念”。

这包括了给逝者穿上寿衣、将逝者移至灵床上或棺木中,并让亲友前来瞻仰遗容,以表达最后的告别。

二、报丧在亲人去世后,家属会立即通知亲友和邻居,让他们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

报丧的方式因地区而异,但通常是通过吹鼓手、报丧女或村里的长老来传达。

三、入殓入殓是指将逝者装入棺木中。

在传统文化中,入殓仪式非常隆重,逝者需要穿上华丽的寿衣,并放置一些象征吉祥的物品。

入殓的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是在逝者死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以避免逝者成为“游棺”。

四、守灵和出殡守灵和出殡是丧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在守灵期间,家属需要守在棺木旁,为逝者祈祷,并等待出殡的日子。

出殡是指将棺木抬出村庄或社区,进行安葬的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包括吹鼓手、抬棺人、僧侣等。

五、祭祀和献礼祭祀是指在祭祖时为逝者祈祷。

这包括献上食品、香烛等物品,并按照一定的仪式进行祷告。

在一些地方,祭祖需要到庙宇或祠堂进行。

六、葬礼和安葬葬礼是丧事中的最后一步,它包括了一系列仪式,如开墓穴、下葬、封墓等。

在葬礼上,逝者的亲属需要穿着黑色或白色的衣服,以示哀悼。

葬礼的规模因地区而异,但通常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

七、守孝和祭祀守孝是指在葬礼后的一段时间内,家属需要为逝者守孝。

在这段时间内,家属不能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也不能进行娱乐活动。

在一些地方,守孝需要持续一年或三年。

祭祀是指定期为逝者祈福和祭祖的仪式。

这包括在家中供奉逝者的牌位、到庙宇或祠堂进行祭祖等。

在一些地方,祭祀需要持续多年或终身。

总的来说,丧事是一项庄重而神圣的仪式。

它不仅代表着我们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也代表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传统中式丧礼流程与介绍

传统中式丧礼流程与介绍
儀節流程: 1.隨伺在側
病人在彌留階段,家屬不可哭 泣。
2.舉哀 3.易枕蓋水被 4.陳設腳尾物
??
5.子孫變服 6.帷堂設置
惟堂又俗稱「吊九條」。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7.視喪為鄰居掛紅
紅紙於出殯日啟靈後始撕除, 並由道士洗淨,貼上淨符。
11.安靈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儀節流程: 1.巡山
又稱為「巡灰」。
2.完墳
又稱「完山」亦叫「謝土」。
3.作七及除靈 4.做百日 5.做對年(小祥) 6.合爐 7.陪墓及掃墓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儀節流程: 1.轉柩 2.家奠
<家奠禁忌>:喪事時,忌諱淚水 滴到屍體上,相傳這位流淚的人 將會發瘋。
3.公奠 4.安釘 5.啟靈 6.葬列 7.辭客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8.放栓安葬
<安葬的禁忌>:棺木要入壙 時,凡生肖相剋者,均需迴 避以免沖犯。
9.祀后土及點主 10.返主
<返主禁忌>:靈桌上多燃著油 燈,燃油俗稱「莿油」,忌碰 觸,俗傳碰觸者身體會有疼痛 感。
打桶後要將腳尾飯,腳尾紙等移 走,俗稱「拼腳尾物」。

丧事 行礼2500字

丧事 行礼2500字

丧事行礼2500字丧事,指的是亲友逝世时所举行的悼念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仪式。

对于中国人来说,丧失亲人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此在丧事中,尊重逝者,安抚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在丧事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行礼,这是表达悼念之情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丧事行礼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丧事行礼的流程1. 祭拜烛前在丧家,首先要祭拜烛前,这是由家属轮流拜祭的仪式。

在祭拜烛前,要点燃香烛,依次向着灵位递过去,表示对逝者的祈祷。

2. 行三鞠躬行三鞠躬是丧事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这代表了对逝者的尊敬。

首先是在灵柩前做一次深鞠躬,随后到火化炉前做第二次深鞠躬,最后在烟灰中再拜一次,表示烟消云散的悼念。

3. 灵车行进灵车出门之前,在灵车前离别时,家属要在灵车前行三大步,表示送逝者离开家中。

此时,灵车开始行进,由亲友护送。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行进之后,灵车会返回丧家,参加最后的仪式。

4. 核对法事用具在丧事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法事用具,如盆盂、灯烛、神台、鼓钹等等。

在用具使用前,需要进行核对确认其完整,并准备好所有的必备用品,这样可以避免在仪式中发现缺失的尴尬场面。

5. 上香祷文在仪式进入最后环节之前,家属需要上香祷文,表示对逝者的祈祷之情。

在上香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礼仪观瞻香炉、叩头礼、焚香等步骤完成。

6. 烧钱斗在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需要进行烧钱斗的活动。

烧钱斗是唯一需要烧焚的仪式中物,家属需先向烧钱斗献上一些香、花等,然后进行烧化。

在完成烧钱斗之后,整个丧事仪式就可以结束了。

二、丧事行礼的注意事项1. 服装着装在丧事行礼中,着装必须要求得体。

一般男性要穿着深色系的西装、领带,女性则需要穿着黑色礼服或黑色长裙,避免穿着鲜艳的衣物。

2. 禁忌事项在丧事行礼中,有很多禁忌事项,比如不可以嘈杂说笑、不可以随意走过灵位、不可以带着帽子。

这些细节小节可能会被家属和长辈注意到。

3. 注意礼节在丧事的行礼过程中,礼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民俗白事程序(完整)

民俗白事程序(完整)

白事(丧事)相关事宜一、土葬(不火化)1、寿衣(装老衣服):五件或七件五件:内衣1、棉袄1、棉裤1、裤子、内衣。

七件:内衣1、内裤1、棉袄1、棉裤1、上衣1、裤子1、内衣1。

外加鞋、袜、帽。

2、棺材:可选红松、黄花松、白松、落叶松、硬杂木;规格:三五,三寸帮、五寸天、;独帮独底;三簧销的;分男女,男的左边二个销、右边一个销。

也可并板,但天是三块板……3指明路:死者咽气后,由长子在门口,站在板凳上,面向西南,右手拿擀面杖喊三声;爸,(或妈)西南大路,明光大道。

4、入殓:死者穿好寿衣,先放到停床板上,床上铺上装老褥子,将手和脚都用红毛线连上(绊脚丝)在死者口中放一枚带红线的大钱(含口钱)。

然后,用罩尸单盖上,脸用纸盖上,头部枕一块土坯(现在一般都从花圈店买成套寿衣,包括枕头和垫脚的,褥子、罩単、含口钱……都全)。

棺材备好后,按阴阳先生选的时间入殓,由长子抬头部,其他帮忙的拽住褥子,平稳的放入棺材,棺材盖不要合,留个小缝。

5、烧倒头纸:由女儿(没女儿的可由侄女或儿媳)给烧3.8斤纸。

女儿在死者咽气后,要给“哭道”。

纸烧后,待纸灰凉后,没有火星,使用纸包起来,有的包一包,有的包三包,按阴阳先生指点,放入死者怀中。

6、挂岁数纸:按岁数,再加两张(天一张,地一张)男的挂左侧,女的挂右侧(灵堂)。

7、设灵堂:棺材停放中间,儿女两侧守灵,前来祭奠的人,孝子要扣头还礼,要看好长明灯,油灯碗不能断油,每次饭前填充“一罐”(罐子的饭菜在出殡前填满)。

8、雇吹鼓手:一般都由女儿负责,现在不提倡(扰民),雇吹鼓手一是让死去的人风风光光的走,二是来祭奠的人,吹鼓手报信,儿女接待。

9、戴孝:儿女要重孝,(有的穿孝服,有的戴孝衫,直系亲属戴黑纱,隔辈人黑纱上别个红布条,戴黑纱分男左女右(死者是男的戴左胳膊上,是女的带右胳膊上)。

10、祭品:1 男的买纸马,女的买纸牛,马或牛身上披上一件死者穿过的(喜爱的)上衣。

2 摆供品:供桌上放水果三样(每样五个,不要梨)糕点两落(各五个)(不能带馅)。

中国葬礼风俗

中国葬礼风俗

中国葬礼风俗中华丧葬文化因民族观念、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的差异,进而孕育了千姿百态、别具一格的特色。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黑色为主色调,故亦有白事之称,随死者家属的信仰和经济情况而定,整个过程中经常伴有仪式。

一、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落气纸”。

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二、入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

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

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

三、报丧:由家属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

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四、奔丧也叫吊唁: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在很多地方至亲自爱会有哭殇的习俗。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

五、停灵:又称停尸,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

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

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

六、。

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

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还要白天夜晚的给死者点灯俗称七星灯,意为死者在阴间不见亮要给他点灯。

七、入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

中国传统葬礼仪式

中国传统葬礼仪式

中国传统葬礼仪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国家,传统葬礼仪式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人们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葬礼仪式的一般流程和仪式特点。

一、悼念仪式在中国传统葬礼仪式中,悼念仪式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亲人们在丧家的前厅设立灵堂,供奉着逝者的遗像和神位。

亲朋好友们会逐一行礼献花,表达他们对逝者的哀思和悼念之情。

悼念期一般为三天,期间家属和亲友可以随时前去探望,向逝者道别。

在这期间,家属的穿戴也非常重要,一般为黑色或深色的服饰。

二、告别仪式在悼念期结束后,告别仪式开始。

告别仪式通常在葬礼举行前的一天进行。

家属和亲友会摆放烛台和供桌,准备逝者的灵柩。

灵柩一般摆放在供桌前方,并用白布盖住。

家属和亲友在供桌前行礼,并献上香烛和祭品。

这一仪式旨在向逝者告别,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三、火化仪式火化仪式是中国传统葬礼仪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火可以将逝者的灵魂升入天堂。

在火化仪式前,人们会将装有逝者遗体的灵柩送至殡仪馆或火化场。

家属和亲友会在场外焚烧纸钱、纸衣等物品以供给逝者,同时读经祷告。

然后,灵柩会被推入火化炉,家属和亲友围绕着火化炉默哀数分钟,以示对逝者的最后致敬。

四、骨灰安放仪式骨灰安放仪式是中国传统葬礼仪式中的最后一环节。

在火化后,骨灰会被收集起来,家属可以选择将骨灰安放在墓地或骨灰堂中。

家属和亲友会举行一场安放仪式,将骨灰装入骨灰盒或骨灰瓶,并进行装饰和标识。

此外,家人们还会向骨灰盒或骨灰瓶前默哀并缓缓低头,表示对逝者的思念和尊重。

五、祭祀仪式中国传统葬礼仪式通常还包括祭祀仪式。

在传统观念中,祭祀是人们对逝者的一种尊敬和思念的方式。

家属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举行祭祀仪式。

仪式上,家属和亲友会向逝者供奉食物、水果和酒水等物品,并在祭祀台前烧香。

此外,有些人还会在特定的日期,如逝者的生日、忌日等,举行祭祀仪式,以示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

民间风俗丧葬善后流程

民间风俗丧葬善后流程

民间风俗丧葬善后流程民间风俗丧葬善后流程总体要求:破除封建迷信,逝者入土为安,勤俭节约为先,亲属满意为主,风土民俗要顾,杜绝铺张浪费,敬孝帮忙一体,收费适当合理,莫留骂名与人,人间留下真情。

[一]送遗体1、办置物品:送老衣一套(从内到外,袜子、帽子、布或棉鞋子、腰带、系脚绳),盖脸布、口含铜钱、头枕、脚枕、铺被一件、盖被一件、鞭炮一挂。

2、联系殡仪馆:电话:************接尸地址、死者姓名、家属姓名、逝世原因、存放时间等。

(亲属须陪同护送并签字)。

3、殡仪馆确定:告别堂(厅)、时间、是否整容?大屏幕字幕公布死者生平(左)公布吊唁单位、个人名单,在前日16点前送到。

开好死亡证明待用。

4、成立治丧委员会,确定主办单位(人),协办单位(人)5、通知单位、亲属、朋友、同学、邻居。

(逝世时间、灵堂设置地点、出殡时间)。

6、告知单位、提出要求(生平、悼词、主持、仆告)给予协助。

7、准备遗像:选择照片,确定尺寸(另外选择一张一寸照片骨灰盒外用)。

8、灵车离开时放一挂炮送灵。

[二]灵堂设置1.确定地点(室内、室外)、位置。

(是否请乐队亲属自定)2.灵棚搭建:选用材料、电线、电灯、雨布、拉铁丝放置花圈。

3.灵堂摆放:正面挽联、正中“奠”字、摆放遗像(黑莎)、香炉(香)、蜡(两只)、长明灯(油灯)、到头饭(一碗生米、插一双筷子)、贡品(水果两盘、糕点两盘)、香烟、酒随意,火盆(一个)。

4.亲属花圈(花篮)、领魂幡(柳树条一根,长2米带树梢)、丧棒(柳树条长一尺,绕上白纸条)儿子用。

5.孝子点灯、蜡、纸、磕头。

[三]治丧人员1.登帐(1人)负责登记吊唁者单位、姓名、金额,然后交给收银人,并书写挽联、誊写吊唁者名单(遗体告别时用),仆告、生平、悼词的撰稿。

2.收银(1人)负责现金的收取,要与帐目相符,大额的支出(殡仪馆、骨灰盒、墓地、购物、烟酒、饭店等)要有票据或借据。

3.后勤保障(1人)安排人员采购物品、亲朋好友住宿、餐饮、联络、接待。

中国传统丧葬礼仪

中国传统丧葬礼仪

中国传统丧葬礼仪在中国传统丧葬礼仪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预备仪式:在亡者去世后,家属会将其遗体清洗和穿上整洁的衣服。

然后将亡者遗体放在灵堂中,供人们前来祭拜。

家属也会邀请专业的丧葬承办人来进行后续的安排和流程。

2.烧香祭奠:在丧葬仪式中,家属和亲友会燃点香烛,并行三鞠躬,向亡者表示敬意和怀念。

此外,还会在丧礼中焚烧纸钱,以供给亡灵在冥界的生活所需。

3.打点浮装:在中国传统丧葬礼仪中,还有一个特色环节称为“打点浮装”。

这是指义工通过点化和加工亡者的尸体,使其看起来更加整洁美观,体现对亡者的敬意和尊重。

4.奠酒敬烟:在丧葬仪式中,主持人会带领家属和亲友进行奠酒和敬烟仪式。

家属会将酒倒在地上,以示对亡者的敬意,同时还会向天空敬烟,以暗示将逝去的亲人送到天堂。

5.敞开灵棚:在葬礼仪式最后,家属会敞开灵棚,让亲友们可以亲自观看遗体。

这个环节旨在让人们有机会一睹亡者的容颜,表达他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6.送殡行礼:在丧葬仪式的最后,亲友们会前往墓地或火葬场,进行最后的送别仪式。

他们会在墓前燃烧纸钱和香烛,向亡者祈福,并向亡者的灵魂表达敬意和告别。

这些传统的丧葬礼仪,不仅是对亡者的一种尊重和缅怀,同时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和安慰。

通过这些仪式和习俗,家属和亲友们可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思念之情,告别逝去的亲人,并为亡灵祈福。

在这些仪式中,亲友们可以在共同的悲痛中凝聚力量,共同面对生命的不可逆转和生死的无常。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改变,一些传统丧葬礼仪已经有所改变和转变。

例如,在一些大城市,人们更倾向于简化丧葬仪式,使之更加庄重而不繁琐。

此外,有些地方也开始推行生态葬,以更加环保和文明的方式处理逝者的遗体。

总之,中国传统丧葬礼仪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表达了对亡者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出现改变,但其核心价值依然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按中国的传统,老人去世,整个葬礼的流程是怎样的?

按中国的传统,老人去世,整个葬礼的流程是怎样的?

按中国的传统,老人去世,整个葬礼的流程是怎样的?中国地域广阔,风俗习惯存在很大差异,此所谓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小编是鲁西南人,我们这个地方,老人去世,按老传统整个葬礼流程是这样的。

现在新丧大多以三天为期,下面按时间先后,详列各项事宜。

第一节:第一天一、穿寿衣人病危时,绝气之前,先穿寿衣。

夫妇先亡一方的,穿寿衣为单数;夫妇双亡的,穿寿衣为双数。

两头见棉,取“以棉(眠)为安”之意。

二、烧背褡先人在灵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儿女把事先准备好的背褡搭在门槛上(背褡内装纸钱元宝),点火烧之。

同时念叨:金童玉女,前来背褡,西去路上,好生伺候。

并呼唤亡人(爹、娘)看好钱褡,该用就用,该花就花,千万不要委屈自己。

一路走好,仙界去安家。

待烧完背褡后方可举哀痛哭。

三、丢噙口钱噙口钱是一枚青铜钱,由长子丢入死者口内,为“口中含宝”,寓吉祥之意。

四、放饼子和麸子亡人已逝,包一包麸子和一包小圆饼分别放在死者左右手中,同时念歌:“走到蚂蚁山,麸子撒两边。

走到恶狗山,饼子撒两边。

”使死者在去阴司的路上一路平安。

五、系绊脚绳人死后停尸在屋当门灵床上,用一条麻绳捆住两脚,以防炸尸。

到辞灵或入殓时,再解开去掉。

六、盖蒙脸纸用一张白纸盖上脸,从头部向下盖。

因死后脸色难看,以免亲人伤心或害怕。

七、放隐身草隐身草就是一把谷草,呈三角形放在灵床前面。

八、烧倒头纸意为给死者送钱,亲人痛哭一场。

九、做倒头面做一碗面条,放在棺头前面,叫倒头面,斜插一双筷子,备死者食用。

十、点长明灯在棺材前面放一盏油灯,为死者照路,从点上一直到油尽自灭,不能添油。

十一、挂衣服在堂屋北墙立一把扫帚,把死者生前穿的一件衣服挂在扫帚上,下葬时烧掉。

十二、放粮食棺后放一袋粮食,敞开袋口,斜靠棺上,抬棺时使粮食自然倾洒,向前洒得越长越好。

十三、剪岁数纸按死者岁数,有多少岁就剪多少对,用死者拐棍挂在胡同口,男左女右,以示家中亡人,街坊邻居前来吊纸。

第二天晚上辞灵时烧掉,换上一方形白布。

中国民间丧葬一般程序

中国民间丧葬一般程序

中国民间丧葬一般程序一、旧式葬礼旧时办丧事有多道程序,要做道场、烧灵屋、唱夜歌等等,还要用白纸写对联,所以在民间办丧事也俗称“白喜事”。

中国人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民间相信人的灵魂不死,死人能投胎转世还有来生。

人死之后家人进行隆重的丧葬仪式,不但对生者有利,对死者也有利。

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倡移风易俗,办丧事逐渐简化,火葬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是在我国农村的一些边远地区,人们仍然还是相信所谓“入土为安”的“古训”,因此传统的丧葬形式仍然比较流行。

传统丧葬礼俗主要有以下一些程序。

1、送终当老人生命垂危之时,老人的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准备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能为老人送终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的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

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

有的地方也把死者是否在板床上死看做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

家里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

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落气纸”。

此外还要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人未死时通常是“禁止”哭泣的。

2、报丧死者咽气后家人应当尽快地向亲友发出报丧帖,或登门通报死讯,对于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

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当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死者在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发、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用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

民俗认为,不能给死者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安靈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儀節流程: 1.巡山
又稱為「巡灰」。
2.完墳
又稱「完山」亦叫「謝土」。
3.作七及除靈 4.做百日 5.做對年(小祥) 6.合爐 7.陪墓及掃墓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打桶後要將腳尾飯,腳尾紙等移 走,俗稱「拼腳尾物」。
12.捧飯
??
13.宗教儀式 14.作七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14.守靈
??
15.香奠與答紙
香奠又稱「楮敬」,金額必須單 數,切忌雙數,以免重喪;答謝 又稱「答銀紙分」。
儀節流程: 1.隨伺在側
病人在彌留階段,家屬不可哭 泣。
2.舉哀 3.易枕蓋水被 4.陳設腳尾物
??
5.子孫變服 6.帷堂設置
惟堂又俗稱「吊九條」。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7.視喪為鄰居掛紅
紅紙於出殯日啟靈後始撕除, 並由道士洗淨,貼上淨符。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8.新忌
即「逝世」後第二次逝世紀念日, 此後年年以此日做忌日。
9.撿金(撿骨、洗骨)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儀節流程: 1.住院治病者 2.在家養病者 3.併廳、舖水舖
??
4.準備壽衣 5.遮神
??
6.宗教民俗信仰之 配合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10.擇日辦理死亡登 記 11.報喪
母喪則要通知外家,俗稱「報 白」。
12.買大厝
「買??」
13.哭路頭奔喪 14.宗教法事 15.成立治喪委員會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儀節流程: 1.成服
??
16.訃聞之撰印與郵 寄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奠禮堂之佈置:
1.在會場入口處正上方即 俗稱「牌樓」,標明逝者 之姓名以便賓友辦認。 2.軸幛之佈置
(1)親戚之靈旌 。 (2)各界首長與公司機關及民意代 表 之「輓軸」。 (3)輓聯以相對偶為聯句採直式佈 置。 (4)特殊長官之輓額,恭懸在禮堂 正中前方。
2.放板
??
3. 接板磧棺 4.乞水
??
5.沐浴 6.穿壽衣 7.辭生
??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8.乞手尾錢
??
9.大殮與棺中佈置
大殮即將屍身置入棺內之稱。
10.封釘與停殯 11.拼腳尾物,佈置孝 堂與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儀節流程: 1.轉柩 2.家奠
<家奠禁忌>:喪事時,忌諱淚水 滴到屍體上,相傳這位流淚的人 將會發瘋。
3.公奠 4.安釘 5.啟靈 6.葬列 7.辭客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8.買布製孝服孝誌
麻布:子女、兒媳、長孫用 之,為最重孝。 苧布:孫、甥、姪用,為次重 孝。 白布:與死者同輩或外親用 之。 紅布:死者第四代孫用,含有 四代同堂為榮之意。
9.守舖關貓
??
傳統中式喪禮流程與介紹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一、臨終前的準備 二、初終的儀節 三、大殮與停殯 四、出殯前的準備工 作 五、葬日的儀節 六、葬後的諸禮節
8.放栓安葬
<安葬的禁忌>:棺木要入壙 時,凡生肖相剋者,均需迴 避以免沖犯。
9.祀后土及點主 10.返主
<返主禁忌>:靈桌上多燃著油 燈,燃油俗稱「莿油」,忌碰 觸,俗傳碰觸者身體會有疼痛 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