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巴金)笔记
现代文学史12第十二章 巴金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激流三部曲》的文学史地位: 一、《激流三部曲》是反映五四运动的 长篇小说。 二、《激流三部曲》是我国现代文学作 品中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 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小说。 三、《激流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 说这一体裁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激流>总序》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激流三部曲》所反映内容的 时间跨度是1919年至1924年,主要 从“五四”新文化思潮与封建家族 制度剧烈冲突的角度,描写青年反 抗家庭的革命,控诉了封建大家庭 的罪恶。宣告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死 刑。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小说多侧面地暴露封建家庭统 治者的顽固和专制,以及“长子继 承制”的内在矛盾,揭示封建家庭 父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 歌颂受新文化思想激荡的子辈人物 的叛逆行动,表现青年女性的悲惨 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他是获得国际性荣誉最多 的一位中国作家。1999年,国 际编号8315的小行星被命名为 “巴金星”。2003年11月25日, 国务院授予了他“人民作家” 的荣誉称号。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第二节
小说创作概况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前期小说主要写两类题材,即 通过恋爱婚姻的纠葛描写知识青年 的社会革命和家庭革命。《灭亡》 等属于前者。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 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最初题 名为《激流》,后以单行本发行 时改名为《家》。1938年和1940 年,又先后写成了《春》《秋》, 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写作意图: “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者的乃 是描写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 里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 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 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动荡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7详解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72009-03-05 22:45第七章巴金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灭亡》是巴金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思想内容:作品通过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
真切地反映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
人物形象:杜大心是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革命者,他患有严重的肺病。
肺病使他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过于强大的黑暗换金个又使他看不到人类的前途,最后白白牺牲了自己。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
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
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2、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
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都内心苦恼而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3、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
其思想内容为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腐朽及其走向崩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女性的悲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明抗婚觉慧出走表现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标志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
《春》继续这一主题。
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
《秋》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
一方面一些年轻生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巴金小说的创作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1929-941年为早期:主观色彩浓厚,风格多样,热情是他作品中最稳定、最有价值的东西。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
它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争论、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这30年的文学史,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长河中是极为短暂的一瞬,但它的意义却不是能用时间来衡量的。
它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
中国现代文学所具有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中国以往任何一段文学史难以相比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于它大致经历的三个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
鲁迅、郭沫若等一批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及其现代文学奠基作家,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最初一批重要的社团流派,都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国新文学的序幕正式拉开,即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
“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把文学革命运动迅猛推向了高潮。
与此同时,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
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话剧方面则有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新文学样式。
1921年以后,随着新文学理论和创作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涌现出众多的新文学社团。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章 巴金——从《家春秋》到《寒夜》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章巴金——从《家春秋》到《寒夜》第十章巴金第一节早期无政府主义和作家的“纠缠”无政府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废除一切政权和国家,实现个人意志的绝对自由。
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廖抗夫的剧本《夜未央》是巴金社会思想的启蒙教材。
他自称是“安那其主义者”。
处女作《灭亡》,初刊于《小说月报》,第一次署名“巴金”,是巴金真正走上文学道路的开始。
早期的巴金文本中存在着不同于常人的一对矛盾:“无政府主义者”与“作家”的纠缠。
《灭亡》主人公杜大新,于绝望中抗争的献身精神。
《新生》中的李冷第二节:激烈三部曲《家》,1931年在上海《时报》连载,原名《激流》,1933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改名为《家》,《春》(1938),《秋》(1940)三部曲主要写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历史。
贯穿三部曲的两大主题:封建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青年反抗专制的斗争。
三部曲的独特性意义在于: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通过历数封建大家庭活生生的罪证,从而“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
首先,三部曲揭示了大家族统治者的真实面目。
其次,还通过大家庭的矛盾与堕落子弟的命运见证了专制制度的不合理。
大家庭最震撼人心的罪恶还在于剥夺青年的幸福乃至生命,这是《激流三部曲》猛烈攻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触发点。
高觉新,首当其冲的牺牲者,被弟弟们指责为“作揖主义者”“懦夫”,社会悲剧+性格悲剧。
鸣凤等美好少女的苦难和死亡,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最严厉的控诉、最无情的诅咒。
在控诉罪恶的基础上,三部曲也发布了愤激的叛逆宣言,颂扬了反抗专制的热血青春。
“大胆的叛徒”觉慧,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并走出了家庭,但也暴露了“新思想”的简单和幼稚,没有认识到封建堡垒的顽固性,未免显得狂躁、盲目乐观;他的斗争史个人主义的,参与的社会活动带有较明显的无政府主义色彩,未找到真正的出路。
他的历史局限性,封建思想的残余是其一,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是其二。
《三部曲》达成了对五四爱情小说和同时代“革命+恋爱”小说的双重超越。
中国现代文学史(巴金)笔记
巴金一、概述巴金本命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7年巴金在法国写下了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
文章塑造了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的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
正是由于《灭亡》的震颤的反响使巴金顺利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地位,其中又是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作最为显著。
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火》的第一部、第二部。
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还有《憩园》、《寒冬》。
《新生》是《灭亡》的续篇,着重刻画了杜大心的好友李冷成长的道路,曲折的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的心理变化过程。
《爱情三部曲》分别由《雾》、《雨》、《电》三个中篇组成。
着重描写了一群不满现实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与斗争生活。
作家有意模仿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创作方法,力图在人物的恋爱过程中把握他们的真实性格,暗示出他们对人生,革命以及信仰的态度。
《雾》写了两个性格相反的知识分子,一个是革命者陈真,他全身心的投入革命;另一个是周如水,他对生活缺乏追求的勇气。
在《雨》中他们的朋友吴仁民成为了小说的主人公,他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对现实充满激情,但又为找不到正确的斗争方式而满心焦躁。
作家通过吴仁民的种种变态心理的刻画,相当深刻的揭露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愤怒的批判,也给空谈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辛辣的嘲讽。
《雨》是《爱情三部曲》中结构最完整,人物心理也剖析的较为深刻的一部。
《电》写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福建从事无政府主义的活动。
在这部作品里面,吴仁民已经获得了正确的信仰,雨另一个理想女性李佩珠在一起。
《激流三部曲》凝聚了作家少年时代在封建家庭中获得种种生活印象与人生经验。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十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十二章一、生平概况二、巴金小说创作巴金小说创作概况:(1)前期创作(19291937):《灭亡》1928、《家》1931、《新生》1932、《死去的太阳》1932、《海的梦》1932、《春天里的秋天》1932、《砂丁》1933、《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2-1933、《萌芽》1933、《雪》1933、《利娜》1934等;(2)后期创作(19371949):《春》1938、《秋》1940、《抗战三部曲》(《火》第二、三部)《憩园》1944、《寒夜》1946、《第四病室》1945;另有《复仇集》《光明集》《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
1、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巴金的前期小说带有明显的无政府主义色彩,更引人注目的是小说中躁动的那种叛逆和追求的激情,小说的主导面是反专制和反封建的。
巴金的早期小说充分地展呈着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于诗人气质的作家的本色,他以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坦诚地记录和描写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巴金的前期创作大致分为两类(1)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及其从事的社会斗争,如长篇小说《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2)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命运,如《家》。
《灭亡》1929《灭亡》描写了旧制度的牺牲者从抗争到灭亡的命运轨迹。
《灭亡》反映的是1925年上海孙传芳军阀统治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杜大心为反抗黑暗势力,自我奋斗,直至牺牲的故事。
杜大心是一个病态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他痛恨黑暗现实、反抗黑暗社会制度,但他的反抗方式盲目极端,自我奋斗、孤军奋战,采取暗杀军阀(戒严司令)的手段,结果自己被捕牺牲。
受伤的戒严司令不仅没死,反而因此意外地获得了一大笔钱财。
《灭亡》充满了激情,笔墨酣畅饱满,对杜大心的苦闷、爱的渴望、革命的憧憬、死的恐惧以及牺牲的决心,都写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都充满作家的主观情绪,无保留地倾泻情感,巴金的创作风格已十分鲜明。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版上册知识点11章到20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版上册知识点11章到20章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四)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2.巴金的主要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3.《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艺术上的杰出成就:①“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原则。
②注重发掘人情美与抒情化人物塑造方法。
③带有作家强烈道德判断的风俗画描写。
2.《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①它是反映五四运动中时代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
②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封建家庭制度的攻击,从鲁迅小说开始。
继鲁迅之后,真正把这一主题加以推进并取得重大发展的,当推《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③《激流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文体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激流三部曲》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茅盾的《子夜》、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曲在30年代先后问世,它们以各自卓异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
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五)1.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1)主要作品:中篇小说《边城》、193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河》及其他许多优秀短篇,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
(2)沈从文的小说可分为两类:一类写城市与知识阶级,一类写乡村与无产阶级。
(3)沈从文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
2.沈从文小说的特色:①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②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边城》3.《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第十三章30年代新诗1.“汉园三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因三人合集《汉园集》)2.中国诗歌会:(1)时间地点:1932年9月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的,于上海成立。
(2)主要发起人:黄浦芳(蒲风,代表性的诗人)、穆木天、杨骚、森堡(任钧)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1、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①反对感伤,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
着意于主观情绪的客观化。
②要求艺术的“和谐”与“均齐”,强调诗人带着镣铐跳舞——追求诗歌的格律。
③形式上主张“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④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验:尝试现代叙事诗、戏剧独白体、无韵体、十四行等多种体式,完成了为新诗“赋形”的历史使命。
新月诗派以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和“三美”主张,在诗歌界掀起了一场新格律诗运动。
新月诗人——徐志摩2、诗歌创作前期:《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
艺术上格调清新健康。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
二是抒唱爱与美的追求。
如《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等。
后期:《猛虎集》1931;《云游》1932;后期诗歌情况较复杂,大致三种诗:A、不乏积极进取的篇章(如《拜献》);B、描写男女之间感情、戏逗、调笑,格调不高(如《别拧我,疼》);C、大多诗作笼罩着伤感、失望、悲哀、颓唐的情绪,如《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3、艺术特色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执着于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如《雪花的快乐》中“飞扬”的连用。
《再别康桥》中三次“轻轻的”回环反复。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
如《沙扬娜拉》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如《秋月》《再别康桥》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中国现代文学史 知识点笔记整理:巴金
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巴金前期小说大体分为两类:1.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长篇《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2.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在《灭亡》中,巴金以一种充满浪漫激情甚至有点浮夸的笔调来写他的青年革命者,不加节制地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心理体验灌注到这些人物身上。
作品感人至深,那种绝望而又抗争的献身精神,某些甜软而又抒情的恋爱情节与悲愤、压抑、暴烈的场景互相穿插,形成一种狂躁的气氛。
中篇《春天里的秋天》,语言是诗化的,用词的表情性很强,浸透了情感的汁液,其语气轻重、句式长短,乃至章节段行的安排都充分依循情感表抒的起伏,抑扬有致,张弛交错,犹如节奏优美的乐曲。
《家》的杰出成就:1.小说揭露了旧家庭的腐朽,激起人们反封建的决心,促使旧制度的灭亡;所揭示的抗争之路则使人们得到勇气和希望,鼓舞人们去探求光明的未来。
2.塑造了一批形象生动而富有特征的人物形象,内心世界的刻画比较突出。
a.高老太爷,是整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b.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热情、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表现出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也有“五四”青年难免的历史局限与弱点。
c.觉新,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具有委曲求全的懦弱顺从的性格。
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
3.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作品能始终围绕基本线索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4.作者常常通过笔下的人物或直接由自己作滂沱倾泻的抒情,笔调充满诗意,热情澎湃。
5.语言行云流水,虽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渗透读者的内心。
中国现代文学史_重点笔记
名词解释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京派1、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2、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4、“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1、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2、《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文协1、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
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
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
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3、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孤岛文学1、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期末考试知识点填空整理12第十二章 课前预习与课后思考
第十二章课前预习与课后思考题目一、填空(预习)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旧式大家庭。
2、巴金是一个真诚的理想主义者,他早期信仰(无政府主义)主义思想,想借此投身社会革命事业。
理想的失落让他投身创作,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就带有宣泄痛苦的情感特征。
3、巴金的创作十分丰富,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小说创作),特别是中长篇小说。
他的中长篇小说按照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革命和青年精神困境);另一类是(写家庭伦理困扰人性弱点青春赞歌)。
4、巴金是一个敏感、热情而富于(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巴金一度是非常流行的青年偶像型作家。
5、在处女作《灭亡》中,巴金把主人公(杜大心)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来塑造,歌颂了这个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知识分子在绝望中反抗杜大新的斗争精神。
6、巴金描写青年人的革命与恋爱,以及人生中的反抗、追求和苦闷的“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三个中篇小说。
7、在《电》中,巴金塑造了一个纯洁、美丽、坚强的“近乎健全”的理想女性,她的名字是(李佩珠)。
8、在写作青年革命热情与人生困境的小说之外,巴金还用另一副笔墨,创作了描写封建家庭腐败与衰落的(家庭)小说。
1931年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9、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其中(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现代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10、《家》这部长篇小说以(爱情)故事为情节发展的主干,以事件为主线索,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在思想上比“五四”以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显得深刻。
这种结构艺术借鉴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写法。
11、《家》中巴金写到的人物众多,有六七十个,最主要的是(觉慧)、(觉新)和(觉民)这三个典型人物。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概括。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中国现代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西方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
新文化运动提倡以科学、民主、进步的精神为指导,呼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改革。
这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和改革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批判和改革。
传统文学注重形式美,讲究韵律和格律,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内容和思想的表达。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很多作家开始倡导自由创作的思想,不再受束缚于传统的文学形式。
三、代表作家的作品分析1.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批判现实、呼唤民主的精神为主题,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2. 茅盾: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着重描写农民阶级的生活,作品深入浅出,充满人文关怀。
《子夜》、《春蚕》等作品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3. 钱钟书:以描写社会生活为主题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和讽刺的色彩。
《围城》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四、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1. 现实主义倾向:中国现代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反思,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展示。
作家们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评。
2. 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个体命运的关注非常明显。
作家们通过描写个体的命运,反映社会的不公与扭曲。
3. 多样性: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和创作方式。
他们表达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性。
五、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现实、反思传统的平台。
作家们通过作品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冀。
中国现代文学史 知识点笔记整理:巴金
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巴金前期小说大体分为两类:1.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长篇《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2.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在《灭亡》中,巴金以一种充满浪漫激情甚至有点浮夸的笔调来写他的青年革命者,不加节制地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心理体验灌注到这些人物身上。
作品感人至深,那种绝望而又抗争的献身精神,某些甜软而又抒情的恋爱情节与悲愤、压抑、暴烈的场景互相穿插,形成一种狂躁的气氛。
中篇《春天里的秋天》,语言是诗化的,用词的表情性很强,浸透了情感的汁液,其语气轻重、句式长短,乃至章节段行的安排都充分依循情感表抒的起伏,抑扬有致,张弛交错,犹如节奏优美的乐曲。
《家》的杰出成就:1.小说揭露了旧家庭的腐朽,激起人们反封建的决心,促使旧制度的灭亡;所揭示的抗争之路则使人们得到勇气和希望,鼓舞人们去探求光明的未来。
2.塑造了一批形象生动而富有特征的人物形象,内心世界的刻画比较突出。
a.高老太爷,是整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b.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热情、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表现出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也有“五四”青年难免的历史局限与弱点。
c.觉新,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具有委曲求全的懦弱顺从的性格。
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
3.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作品能始终围绕基本线索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4.作者常常通过笔下的人物或直接由自己作滂沱倾泻的抒情,笔调充满诗意,热情澎湃。
5.语言行云流水,虽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渗透读者的内心。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十一章第二节 巴金:燃烧青春与生命的作家1
成功地塑造了罗歪嘴、蔡大嫂、 顾天成三个主要人物。 充分展示了当时四川的风土人 情。
(二)人物: 2.高觉新:专制主义重压下的病态灵魂。 典型意义:集中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及家族制
度对健康人性的戕害。
思想进步,心地善良、正直、忠厚 。 懦弱苟且。
作用: 体现了新旧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民族积淀 心理在西方民主思想冲击下的痛苦挣扎。
(三)艺术特色: 1、“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原则。 2、注重发掘人情美的人物塑造方法。 3、以事件为主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的结构 特点。 4、带有作家强烈道德判断的风俗画描写。
共12部中长篇,60多篇短篇小说 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 会斗争的,如《灭亡》、《新生》和《爱 情三部曲》等;
另一类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
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以《激流三部曲》
中的《家》为其代表。
《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 杜大心、陈真、吴仁民、李佩珠等 1.憎恨黑暗现实、追求光明未来、勇
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我 的 鼓 舞 的 泉 源 。 ”
丽 的 东 西 。 而 且 这 一 直 是 “ 我 始 终 记 住 : 青 春 是 美
—— 《 家 后 记 》 ·
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风格特色: 单纯、热情、坦白、 明朗 语言流畅
二、《激流三部曲》
二、《激流三部曲》
于自我牺牲。
2.脱离群众、狂热、偏激,自由散漫, 肯定行刺暗杀等个人恐怖手段。
《砂丁》、《萌芽》
写了矿工的苦难以及矿 工们改变现状的强烈愿 望和团结一致进行的斗 争。
《复仇》、《光明》、《将军》 《还乡》:乡民们反对恶霸乡长的斗争; 《月夜》:恶霸杀死农会农民的惨象; 《煤坑》:煤矿工人的悲惨生活; 《知识阶级》和《沉落》:大学教授的卑 劣行径和虚伪的丑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代文和当代文学。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
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
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
★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江湖奇侠传》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啼笑因缘》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提出“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
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 1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译介培养成形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现文史笔记(巴金)
353830378.doc1—1
中国现代文学史巴金
1、分析“觉新性格”?★——254
觉新是巴金作品《家》中高家的长房长孙。
(1)觉新首先是一个懦夫,同时又是一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悲剧性命运的懦夫,他清楚地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无法向他的弟妹们那样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他处处维持着这个溃烂了的家庭,甚至为缓和它的内部冲突和崩溃命运而不得不去做它的帮凶。
(2)觉新形象的意义: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剧,是以清醒的头脑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最后也包括自己)送进坟墓而无以摆脱的悲剧。
2、巴金小说风格的演变?——248
(1)巴金在民主革命使其的创作风格始终处于缓慢的演变之中,1927年的处女作《灭亡》和1946年最后一部长篇《寒夜》,是他的风格演变的两极标志。
巴金将其创作分为前后两期,早期是感情爆发期,后期是风格稳定期。
(2)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一个标志是题材的变化,“家庭”涵义的变化。
早期作品家庭是黑暗的象征,与青年革命道路是完全对立的,如1933年的《家》。
而到后期出现了温情的家庭,如1942年的《还魂草》。
(3)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二个标志是人物塑造的变化,从塑造英雄人物的热情逐渐向平凡小人物的转变。
转折点也是1942年的《还魂草》。
(4)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三个标志是创作情绪的变化。
越来越显示出人道主义思想。
1944年的《憩园》和1946年的《寒夜》。
1。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及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一、基本知识点二、名词解释三、简答与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
一、概述
巴金本命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7年巴金在法国写下了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
文章塑造了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的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
正是由于《灭亡》的震颤的反响使巴金顺利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地位,其中又是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作最为显著。
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火》的第一部、第二部。
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还有《憩园》、《寒冬》。
《新生》是《灭亡》的续篇,着重刻画了杜大心的好友李冷成长的道路,曲折的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的心理变化过程。
《爱情三部曲》分别由《雾》、《雨》、《电》三个中篇组成。
着重描写了一群不满现实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与斗争生活。
作家有意模仿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创作方法,力图在人物的恋爱过程中把握他们的真实性格,暗示出他们对人生,革命以及信仰的态度。
《雾》写了两个性格相反的知识分子,一个是革命者陈真,他全身心的投入革命;另一个是周如水,他对生活缺乏追求的勇气。
在《雨》中他们的朋友吴仁民成为了小说的主人公,他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对现实充满激情,但又为找不到正确的斗争方式而满心焦躁。
作家通过吴仁民的种种变态心理的刻画,相当深刻的揭露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愤怒的批判,也给空谈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辛辣的嘲讽。
《雨》是《爱情三部曲》中结构最完整,人物心理也剖析的较为深刻的一部。
《电》写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福建从事无政府主义的活动。
在这部作品里面,吴仁民已经获得了正确的信仰,雨另一个理想女性李佩珠在一起。
《激流三部曲》凝聚了作家少年时代在封建家庭中获得种种生活印象与人生经验。
《激流三部曲》是一个整体,以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地主家庭为背景,写
了封建家长们如何利用旧式家庭教育与伦理观念,野蛮地统治着这个黑暗王国里的子民们,把一个个善良、懦弱的青年男女推上绝路。
他们用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挥霍祖上遗留下来的产业,最终也挖空了家庭的根基,是这个大家族在风雨飘摇中自行崩溃。
《憩园》是巴金在抗战后期创作的一部重要小说,它将《激流三部曲》中的一个纨绔子弟的故事进行了移植与重新创造。
小说的主人公杨梦痴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可定是同一个生活原型。
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寒夜》也属于家庭系列的,但已经完全摆脱了高家大院的阴影,而去展示一个“五四”新文化背景下的新型家庭的破碎。
除了中长篇小说外,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
故事大都由第一人称来叙述,语言中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再加上悲惨的结局和戏剧化的情节,使作品蒙上了一层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代表作有《复仇》、《光明》、《电椅》等短篇小说集。
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有《海行》、《旅途随笔》、《忆》、《旅途通讯》、《生之忏悔》、《点滴》、《黑土》等。
1929年—1941年是巴金创作的感情爆发期,而1942年—1949年则是创作风格稳定期。
而主要标志就是小说《还魂草》的发表。
之后还创作了《火》第三部、《憩园》、《寒夜》等,它们代表了巴金所追求的美学理想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这种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一个标志,是“家庭”这个概念的涵义在巴金小说里发生了变化。
与题材的变化相应的是,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逐渐向塑造平凡小人物转化,这是巴金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二个标志,其转折点也是《还魂草》。
巴金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三个标志,是作家创作情绪的变化,人道主义的思想越来越现实出它的本色。
抗战后期的创作反映了巴金以“人类之爱”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人生观,以其比较成熟的表现方式,宣告了它的最后形成。
二、《家》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描写了中国年青一代在封建专制文化的传统中如何被吞噬,或者由挣扎到斗争的不同命运的生活历程。
作品中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人格化,所以他的盛荣与衰败都取决于制度本身的盛衰。
小说中,高家克字辈可以分为两类:迂腐的卫道士和荒淫的纨绔子弟。
前者的代表是克明,后者的代表是克安和克定。
在觉字辈的人物中,作家着重描写了觉慧、觉民、觉新三兄弟的不同个性。
觉慧幼稚、大胆,充满青春活力,他以改善社会为己任,第一个冲出家庭的牢笼,代表着青年追求真理的道路。
觉民则是个个性主义正,他的思想和行为都留下了“五四”初期青年人从觉醒到反抗的发展趋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清纯力量。
觉新是小说里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角色,他是一个清醒意识到自己悲剧性命运的懦夫,他清楚的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同时他又是这个制度下的产物,无法甩掉这个包袱,只能处处维持着这个溃烂了的家庭。
他一次次的向恶势力退让,每次都以牺牲别人来换取暂时的安宁。
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剧,是以清醒的头脑眼睁睁的看着别人送进坟场而无以摆脱的悲剧。
这一形象的出现对于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高的概括性。
在《家》中,高老太爷是作者祖父的原型,而觉新则是以作者的大哥为原型,因此作者在创造这两个艺术形象是抱着极复杂的感情,使得这两个人物含有很浓的人情味,避免了角色脸谱化和概念化,成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令人注目的艺术形象。
这是情感力量对理性力量的超越,是现实主义反对概念化的胜利,也是艺术的胜利。
三、《寒夜》
《寒夜》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小说通过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凄凉的命运来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
作品依然描写了一个走向崩溃的家,但这已经不是封建末世的大家庭了,而是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新型家庭模式,一对理想主义者因恋爱而同居,并产生爱情结晶而形成的三口之家。
作家改变了早期的家庭题材创作的模式,他没有把家庭斗争简单的化成两代人的斗争,或者新旧思想的冲突,他写出了三个小人物的复杂心理,并把这种描写上升为现代文化冲突与变迁下的某种普遍心态的概括。
在小说女主人公的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先带女性的道德特征。
在艺术上,这部小说体现了巴金“无技巧的艺术”的美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