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组织架构案例分析
中粮case
子公司和事业部都是属于独立核算的企业管理模式。但是区别 在于企业组织架构的不同。
你可以看到,事业部制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方式。而子公 司则是分封制的管理方式。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中粮包装的组织结构调整,主要发生在哪几个方面?
精品课件
(3)承担债务的责任方式不同 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最大股东,仅以其对子公司的出资额为限 对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债务承担责任;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 以子公司自身的全部财产为限对其经营负债承担责任。
分公司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与隶属公司在经济上统一核 算,因此其经营活动中的负债由隶属公司负责清偿,即由隶属公 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分公司在经营中的债务承担责任。
中粮集团组织结构 案例分析
精品课件
基本概念
(1)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拥有自己独立的名称、章程和组织机 构,对外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 由自己独立承担,能以自己名义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子公司有自 己的股东,注册资本,法人代表,但分公司都没有。
分公司则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没有独立的名称,其名称应冠 以隶属公司的名称,由隶属公司依法设立,只是公司的一个分支 机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必须以总公司 的名义承担。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从中粮包装历次组织结构调整来看,影响组织结构调整的主要 因素有哪些?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你认为中粮包装最近一次的调整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精品课件
4.最近一次调整可能碰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克服?
海尔案例分析完整
LOGO
海尔集团组织变革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
的组织发展 的组织结构 的流程再造
LOGO
海尔的组织管理
创业阶段 引导阶段 授权阶段 协调阶段 合作阶段
海尔集团只是一个拥有几百人手工作坊式的企业,组织结构不正规, 管理混乱,企业的决策是由高层管理者一人独立作出,缺乏完整的 组织结构形态
LOGO
海尔集团
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10个 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
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 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2010年海 尔品牌价值已达207.65亿元,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品牌500 强》,2011“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于9月9日发布,海尔集团 以907.62亿的品牌价值连续十年位居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 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 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 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真正发展仅仅十年的时间
LOGO
海尔的品牌发展:
• 1991年组建松散型集团,1992年导入CIS实施名 牌战略。
1、企业标识系统(VI)的动态演进,三步到位,同国际接轨; 2、统一品牌定位,海尔总商标下名牌产品群的大名牌战略; 3、产品形象追求个性化、人格化、系统化、注入高附加值; 4、“真诚到永远”的理念传播 5、CIS的管理创新,OEC管理模式建立; 6、无形资产兼并盘活有形资产,迅速扩大集约化经营规模; 7、“三个三分之一”的品牌国际化战略; 8、完整丰富的理念识别与价值观体系; 9、CIS统筹下的广告运动与形象推广。
美的组织结构案例分析分析ppt课件
启示
在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 与文化环境中,企业只有通 过对其内、外组织形式进行 持续的适应性调整,才能更 好地发展。
面对如今变化多端的商 业环境,良好的企业组织结 构形式是提高经营活动的效 率、培育竞争优势的保证。
13
案例分析
美的 组织变革
1
目录
组织背景 直线职能制分析 事业制分析 启示
2
美的集团发展史
1979年改革开放,各个品牌的电风扇涌入市场,爆 发了一场空前的“风扇大战”; 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行业,并启用了直线职 能制结构;
1985年,美的意识到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 的生活档次提高,开始了制冷空调的生产;
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慢难以适应环境变化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慢难以适应环境变化集权脱节反应慢缺陷内因外因转型之路自身组织结构不健全影响自身产业的发展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组织结构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美的组织结构转型之路直线制变革1997事业部制美的集团事业部制结构美的事业部组织简析各事业部内部的销售部门基本上设立了市场计划服务财务经营管理等五大模块将以上功能放到销售部门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架构
7
美的组织结构转型之路
直线制
变革 事业部制
(1997)
8
美的集团事业部制结构
” 9
美的事业部组织简析
美的根据各产品 特点,划分六大 事业部:空调、 家庭电器、厨具、 电机、压缩机和 磁控管。
各事业部内部的
销售部门基本上设立 了市场、计划、服务、 财务、经营管理等五 大模块,将以上功能 放到销售部门,形成 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组 织架构。
分工细密, 注重专业化
5
集权
脱节
缺陷
反应 慢
案例分析(组织结构)
案例分析(组织结构)案例分析:组织结构引言:组织结构是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基本骨架,它决定了权力与责任的分配、协调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流动的路径。
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使组织能够快速地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公司的组织结构,探讨如何设计一个切实有效的组织架构。
案例分析: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研发和销售的企业,由于最近业务规模的扩大,他们感到原有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于是决定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1. 企业背景信息: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300名员工,分为研发、市场、销售和行政等部门,总部设在北京,同时设有分支机构。
2. 原有组织结构:原有的组织结构分为总经理、研发总监、销售总监、市场总监和行政总监五个部门,各部门下分别设有部门经理和副经理,员工关系错综复杂。
3. 问题分析:原有的组织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决策流程复杂: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责任不明确,决策流程经常缺乏效率。
(2)沟通不畅:信息沟通存在滞后现象,影响了部门之间的协作效果。
(3)创新能力不足:员工缺乏跨部门的协作机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4)分工不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没有清晰划分,造成工作重叠或遗漏。
4. 新的组织结构设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公司决定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具体设计如下:(1)部门划分重新调整:将原有的五个部门调整为产品研发部、市场推广部、销售部和行政部四个部门。
(2)设立跨部门沟通岗位:在每个部门下设立一个跨部门沟通岗位,负责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
(3)引入项目管理制度:设立项目经理岗位,由项目经理负责跨部门项目的组织和执行。
(4)明确职责和权限: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减少工作重复和责任不清的现象。
(5)制定沟通机制:建立定期部门间会议和跨部门沟通会议,提高信息的流通和资源的共享。
(6)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目标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学案例分析华为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管理学案例分析华为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华为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通信技术公司,不断创新与发展,其成功与其独特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将分析华为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一、华为的组织架构华为采用的是一种分散式的组织架构,即“蕴藏式组织架构”。
蕴藏式组织架构是指将组织分为众多子公司,每个子公司独立运作,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华为将全球分为多个地区,并在每个地区设立子公司,这种分散的组织架构有助于华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开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每个子公司中,华为采用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即“无线电型组织结构”。
这意味着公司内部没有过多的层级,信息可以自由流通,决策可以迅速执行。
无线电型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灵活性与反应能力,使华为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迅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二、华为的管理模式1. 管理层激励机制:华为采用的管理模式注重激励与奖励机制。
公司内部设有丰富的激励措施,如年终奖金、股票期权等,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此外,华为还推行“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2. 人力资源管理:华为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严格的招聘与选拔标准。
华为鼓励多元化,并搭建了开放的交流平台,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与成长。
华为还推行了“Talent+”计划,培养与吸引优秀人才,使其在公司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 创新与研发:华为高度重视创新与研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个研发中心与实验室。
华为鼓励员工创新思维,支持他们从事技术研究与创新项目,并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
三、华为成功的原因华为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的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1. 敏捷的决策执行能力:华为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决策可以迅速传达与执行,从而使公司能够迅速抓住机遇与应对挑战。
2. 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华为注重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培养与发展人才,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三鹿集团遭遇的危机,凸显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现状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1. 组织架构不够清晰。
三鹿集团的组织架构虽然庞大,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决策执行效率低下。
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鹿集团在面对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外部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3. 内部审计制度执行不力。
三鹿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审计效果不佳。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具体原因如下:1. 企业文化缺失。
三鹿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
2.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鹿集团的管理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知识,难以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 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
随着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监管的加强,三鹿集团在适应新政策、新法规的过程中,出现了内部控制不适应的情况。
四、改进建议针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优化组织架构。
三鹿集团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高效的决策执行机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三鹿集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以应对各种内外风险。
3.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三鹿集团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效果。
组织架构调整案例分析
组织架构调整案例分析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架构调整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组织架构调整的案例,探讨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该案例主要涉及一家跨国公司XYZ集团的组织架构调整。
XYZ集团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的大型公司,业务涵盖多个行业。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XYZ集团决定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二、问题分析1. 原有组织架构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组织架构下,XYZ集团面临以下问题:(1)决策过于集中,导致反应灵活性不足;(2)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协同效率较低;(3)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传递延误和失真;(4)没有明确的项目管理制度,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
2. 调整目标和原则为了解决上述问题,XYZ集团制定了以下调整目标和原则:(1)实现决策权下放,提高灵活性和反应速度;(2)优化职能部门设置,明确职责和工作流程;(3)加强信息沟通和协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4)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制度,确保资源有效利用。
三、调整方案与实施1. 优化组织结构针对原有组织架构问题,XYZ集团进行了如下调整:(1)设置区域分公司,实现更加贴近市场的决策和执行;(2)调整各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协同合作关系;(3)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项目管理和资源调配;(4)建立流程化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内外部沟通。
2. 建立沟通与协作机制为了优化信息沟通和协作效率,XYZ集团实施了以下措施:(1)开展定期会议和沟通交流活动,促进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2)搭建在线协作平台,便于员工沟通和文件共享;(3)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倡导团队合作和共享成果。
3. 调整案例效果评估经过组织架构调整的实施,XYZ集团取得了如下成效:(1)组织决策更加灵活,提高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2)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明显提高,减少了重复工作;(3)信息沟通更加顺畅,信息传递延误和失真现象得到改善;(4)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得资源调配更加合理,提升了项目管理的效果。
企业组织设计及案例分析
企业组织设计及案例分析企业组织设计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战略目标,合理确定企业的结构、职责、制度以及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安排,以实现企业的整体优势和高效运作。
在组织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调性和协作性,还需要考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匹配和适应性。
下面以字节跳动为例,进行企业组织设计的案例分析。
字节跳动是一家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企业,主要经营短视频、新闻资讯、在线社交等业务。
字节跳动的组织设计体现了高度的创新性和适应性,使其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之一首先,在字节跳动的组织结构上,采用了扁平化管理模式。
整个组织架构相对扁平,减少了层级,在促进信息传递和决策效率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字节跳动将重点放在团队和项目上,大力发展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优先考虑人才的能力和潜力,而不是按照传统的职级来进行升迁。
这种扁平化的结构使得团队成员更加自治和自主,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
其次,在工作流程和文化方面,字节跳动倡导开放、高效和分享的企业文化。
他们鼓励员工开展创新实践和交流,鼓励员工跨部门合作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机会。
此外,字节跳动注重员工的工作体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福利和培训机会,使员工有更多的动力和积极性。
再次,在人才发展和团队建设方面,字节跳动非常注重员工的培养和成长。
他们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字节跳动鼓励员工创新思维,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如内部创业平台和孵化器,为员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在决策和管理方式上,字节跳动采用了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
他们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帮助管理层做出更加准确和科学的决策。
此外,字节跳动还注重管理层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渠道,确保企业的决策和运营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字节跳动的组织设计体现了创新性、开放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组织架构设计案例分析:10个成功经验
企业组织架构设计案例分析:10个成功经验简介组织架构是一个企业的骨架,它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10个成功的企业组织架构设计案例,探讨这些案例中应用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了解这些成功经验,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有关优化企业组织架构的启示。
1. 明确目标与战略定位一个成功的组织架构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定位。
通过明确目标与战略定位,可以更好地为组织结构设计提供方向性指导,并确保整个组织朝着统一的目标努力。
2. 平衡权责分配在设计组织架构时,需要平衡权责的分配。
每个部门或岗位应该清楚定义其职责,并确保权力和责任相匹配,避免出现责任不清、权力过大或过小等问题。
3. 强调沟通与协作沟通与协作是一个高效组织架构的关键要素。
成功的案例表明,在组织架构设计中,应该注重打破部门间的壁垒,促进跨部门沟通和协作。
4. 强化团队文化一个成功的组织架构设计要考虑到团队文化的建立和强化。
通过塑造积极、向上发展的团队文化,可以激励员工更好地融入组织,并提高他们的效率和创造力。
5. 简化决策流程在组织架构设计中,需要尽可能简化决策流程。
过于复杂的决策流程会延缓决策时间,并降低整个组织的敏捷性。
成功案例表明,精简决策流程能够提高组织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
6. 鼓励员工发展与晋升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应该关注员工发展与晋升机会。
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并建立公平透明的晋升制度,有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7. 设计适应变革能力现代商业环境变幻莫测,组织架构需要具备适应变革的能力。
成功的组织架构设计案例强调了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
8.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一个成功的组织架构应该有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以确保员工的工作符合预期目标,并激励他们做出更好的表现。
通过建立明确的指标和反馈机制,可以不断提高组织整体绩效。
9. 持续优化与调整一旦组织架构设计完成,持续优化与调整也是必要的。
组织结构管理案例分析
组织结构管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该案例是一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案例。
该公司是一家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决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二、问题分析1.组织结构不清晰:在原有的组织结构中,各生产基地和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工作重叠和沟通不畅。
这使得生产和销售团队无法有效协作,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交付时间。
2.决策层次繁多:公司的决策层次较多,有多个层级的管理层,决策效率较低。
决策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丢失或误传,导致决策执行出现偏差。
3.组织沟通不畅:由于公司的业务遍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跨国团队之间的沟通困难。
这种沟通不畅对于公司的跨国合作和市场拓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三、解决方案1.组织架构优化:公司可以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规划和优化,明确各个生产基地和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限。
通过合理的划分工作范围,避免出现工作重叠和责任不清的情况。
2.设立决策委员会:公司可以设立一个决策委员会,由不同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组成。
决策委员会可以集中讨论和决策公司重大事项,减少决策层次,提高决策效率。
3.加强沟通和协作:公司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和协作,解决跨国团队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会议、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四、实施效果评估1.组织结构优化: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公司可以减少工作重叠和责任冲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明确的职责划分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责和目标,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2.设立决策委员会:通过设立决策委员会,公司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决策委员会可以通过共同讨论和协商,减少信息丢失和误传的可能性,确保决策的质量和有效实施。
3.加强沟通和协作:通过加强跨国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公司可以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效率和市场拓展能力。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习惯,可以建立更为稳固的国际合作关系。
美的集团组织架构及流程优化的案例分析
美的集团组织架构及流程优化的案例分析第3章美的集团组织结构变革分析3.1美的简介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
目前,美的集团员工近8万人,拥有美的、威灵等十余个品牌。
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安徽芜湖、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在国外的越南平阳基地已建成投产。
美的集团工业基地占地总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
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地设有13个海外机构。
美的集团主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等大家电、小家电和压缩机等家电配件产品,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和微波炉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
美的集团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
上世纪8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60%,9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50%。
新世纪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
2006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57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额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8%。
在“2006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定中,美的品牌价值跃升到311.9亿元,位居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七位。
2006年6月,由广东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评定的“2006广东企业100强”中,美的集团名列第四位。
2006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最大500家企业”美的集团排名第53位。
2006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第五次向社会公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年度排行榜,美的集团位列第63位。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美的集团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90年代至今上交税收超过90亿元,为社会福利、教育事业捐赠近亿元。
美的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见下表:美的通过二十几年健康高速稳健的发展,成长成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这其中,正确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的设立和因势改变对集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公司的组织架构案例
组织架构优化案例:互联网公司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转型背景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要求企业能够高效、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和迭代产品。
然而,传统的层级化组织架构往往显得笨重,决策慢,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尝试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来优化组织架构,提高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
某互联网公司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也面临着组织架构优化的挑战。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该公司在初期由创始人一人负责所有决策和运营工作,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的层级化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出问题,决策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下降,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和协作。
过程第一阶段:意识觉醒公司高层意识到组织架构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始研究和思考如何优化组织架构。
他们深入研究了扁平化管理模式,并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内部调研。
通过调研发现,扁平化管理模式可以缩短决策路径,提高决策效率,增强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第二阶段:设计新的组织架构基于对扁平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和调研结果,公司高层决定对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
他们从整体上重新思考了公司的业务流程、决策路径和沟通机制,寻找最合适的方式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在新的组织架构中,公司取消了一些传统的部门和层级,采用了多元化的团队架构。
每个团队都由一位负责人领导,团队成员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自由组合。
同时,公司也注重培养和激励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鼓励员工跨部门合作和知识分享。
第三阶段:组织架构转型实施为了确保组织架构转型的成功实施,公司高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内部培训:组织架构转型需要员工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内部培训,培养和提升员工的相关技能和能力。
2.沟通和协作平台建设:为了保证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公司引进了一套先进的协作平台。
该平台将各团队的项目进展、问题和决策等信息透明地呈现给全公司,方便员工之间的互动和知识共享。
3.激励机制调整:公司调整了激励机制,将考核重点从绩效指标转变为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效果。
组织结构案例:乐百氏的组织结构及参考答案
案例1、乐百氏的组织结构(一)案例介绍1、架构轨迹3月15日,身兼乐百氏总裁的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悄然潜入成都,召集了西南事业部的核心人员:云南、贵州、四川及重庆四地乐百氏分公司的负责人,开了一个为期两天的会议。
此举意味着乐百氏在3月11日出台的区域事业部制架构正式拉开运营帷幕。
区域事业部将乐百氏在中国的市场划分为五大“藩地”:西南、中南、华东、北方和华北,每个事业部都成了一个“小乐百氏”,从生产到销售都将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独立体系。
每个事业部将紧紧抓住本地区各种产品的消费习惯,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灵活调整生产计划。
自此,在乐百氏的历史上,经历了三种业态的架构模式:从1989年创业到2001年8月,乐百氏一直都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制,按产、供、销分成几大部门,再由全国各分公司负责销售;从2001年8月到2002年3月,实施了产品事业部制,这在乐百氏历史上虽然实施的时间很短,但为目前实施区域事业部制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组织结构变革中的平稳过渡。
架构调整无疑是一个公司的重大战略转变,也必然是外界甚至内部的各种环境变化促成的。
值得令人关注的是,乐百氏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就进行了两次架构调整,原因何在?2、直线职能制乐百氏创立于1989年。
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何伯权等五个年轻人租用“乐百氏”商标开始创业。
据乐百氏一位高层人员介绍,创业伊始,何伯权等与公司的每个员工都保持一种很深的交情,甚至同住同吃同玩,大家都感觉得到,乐百氏就是一个大家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公司的凝聚力很强。
这时采用直线职能制这种架构模式,可使乐百氏在创业初期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
12年间,五位创始人不但使乐百氏从一个投资不足百万元的乡镇小企业发展成中国饮料工业龙头企业,而且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品牌培育成中国驰名商标。
然而,随着乐百氏的壮大,原来的组织结构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此时,再按前面那位高层人士的话说,何伯权不可能再与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同吃同住,原来的领导方式发生了变化,起不到原有的作用。
集团组织架构案例分析
集团组织架构案例分析《中国⼈民⼤学集团管控》课程认为企业的组织架构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分权事业部型、复合事业部型、矩阵型、动态联盟型、⽴体多维型和⽹络组织型等多种形态。
本⽂则主要是针对适合于企业集团的U型、H型和M型等三种形态进⾏⽐较。
⒈U型结构:过分集权的组织架构U型结构也称为“⼀元结构”,是由泰勒⾸先提出的,是将管理⼯作按职能划分为若⼲个部门,各部门只有很⼩的独⽴性,权⼒集中在企业最⾼决策者⼿中,其基本框架可概括为下图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①集中领导,统⼀指挥,便于调配⼈、财、物;②职责清楚,办事效率⾼;③⼯作井然有序,整个企业有较⾼的稳定性。
这种组织结构的缺点是:①等级分明,层次过多,决策过程缓慢;②各职能部门以⾃我为中⼼,协调困难;③下级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有效发挥;④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
尽管U型结构存在许多缺点,但不失为⼀种⾏之有效的组织形式。
⽬前,我国企业中多采⽤了这⼀形式。
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在纵向合并的初期,⼀般都采⽤这种结构。
但由于管理幅度过⼤⽽造成⾏政管理费⽤⼤于市场交易费、事⽆巨细的过分集中使企业⽆⼒顾及长期发展战略决策与控制、各职能部门为追求各⾃的⽬标⽽偏离总⽬标等问题出现后,企业集团将寻求新的组织架构。
⒉H型结构:过分分权的组织架构H型结构也称为“控股公司结构”,是⼀种或分分权的组织架构。
历史上的H型结构企业是由众多的中⼩型U型结构企业横向合并⽽成的。
母公司持有⼦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下属各⼦公司具有独⽴的法⼈资格,所从事的产业⼀般关联度不⼤,从⽽形成相对独⽴的利益中⼼和投资中⼼,是与U型集权结构形成鲜明对照的分权结构形式,其基本框架可概括为下图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①包含U型结构,构成控股公司的⼦公司往往是U型结构;②⼦公司保持了相当⼤的独⽴性和⾃由度,有利于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③对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积极意义。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①母公司的战略、⽅针等难以向⼦公司渗透、贯彻;②母公司的职能部门并不直接为⼦公司服务,⼦公司难以充分利⽤母公司的参谋⼈员;③各⼦公司也要成⽴股东⼤会、董事会等机构,增加了管理成本;④母公司的投资协调⽐较困难。
案例分析“乐百氏”组织结构悄然变脸
NEW
观点
01 HOME
02 TEXT
03 TEXT
04
TEXT
有人说,企业运行到一定阶段后,组织创新的 重要性更加显现,所谓管理出效益也更多地体 现在制度创新方面,而组织创新正是制度创新 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组织结构的调整为企 业增加灵活性,降低管理层次和管理成本,化 解企业日益庞大以后所带来的“大公司病”提 供了可能。你同意这句话吗?请用本案例分析 你的观点。
“乐百氏”组织结构悄然变脸
第六组 卢珊 朱文豪 胡志刚 肖建川
乐百氏
案例分析
说在前面
题外话
01 HOME
02 第一次 变革
03 第二次 变革
04
新思考 新观点
第六组 案例分析
组织架构变换示意图
2002年3月11日
实施区域事业部制
2001年8月 到 2002年3月
实施了产品事业部制
1989年创业到 2001年8月
第六组 案例分析
NEW
观点
01 HOME
02 TEXT
03 TEXT
04
TEXT
首先,我同意这句话。我认为乐百氏以地区为中心的
组织结构,很显然比以产品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更能节约运营成 本,因为前者的运行模式相对后者来说要简单明了得多。我们 不妨这样来设想一下:在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中,每一个产品 事业部 都要对全国的生产、销售进行管理,由于面太广,不仅 很容易出现管理空隙,也增加了管理和监督成本;而在以地区 为中心的模式中,每个地区只对本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负责, 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组织结构的调整确实为企业增加了灵活性, 降低了管理层次和管理成本。
思考
01 HOME
组织结构变革的失败案例
组织结构变革的失败案例实达变革前的背景和战略1988年,福建实达电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达)开始创业。
从1988年到1992年,实达实现了高速成长,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这一阶段,实达基本上采取了线性的、稳步的发展方式,坚持以IT业务为主,并逐步向相关业务领域渗透。
1992年,公司提出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目标,着手建设销售、维修、服务三大体系,并提出了产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方针。
1993年,公司由单一终端厂家向系统集成厂商方向发展,并积极向其他行业和境外拓展,相继成立了香港分公司、俄罗斯分公司、房地产公司、酒家公司。
1995年,集团成立了金融系统分公司,瞄准了金卡工程的设备和系统集成。
1996年,集团国际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分别是美国、英属处女岛注册了子公司,同时收购了爱迪生公司、海天公司,增加了产品线,增强了网络集成力量。
1996年8月8日实达电脑A股在上海发行上市(证券代码600734),融资2亿元,标志着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历史阶段。
刚上市的实达只有终端和外设两个业务版块,但雄心勃勃的经营决策层决定进入更多的领域,于是企业选择了扩张战略。
1996年至1998年,实达进行了各类投资,包括VCD?DVD、PC、软件、硬件、系统集成、自动轮椅、家庭电源开关、电子商务、房地产、进出口等业务,实达旗下大大小小的控股或参股公司近30家。
当时,实达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为电子信息产品集团,电子信息几乎覆盖了现在所有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产品。
此时,实达完全抛弃了原有的稳定风格,采取了在多个领域全面出击的策略。
实达虽然推行了激进扩张的发展战略,但其并未完全具备实施这一战略的条件,实达早期形成的产业运作经验在局部是有效的,但如果超出了熟悉的领域,其意义就十分有限。
可以说,当时的实达在视野、管理和宏观协调能力上还远远不能支撑如此宏大的产业构架。
从业务单元上看,集团各子公司正在日益各自为战、各自为政,这导致管理几乎失控。
组织结构类型案例分析
质量室
班组长
班组长
班组长
• 优点:既保证了企业管理体系的集中统一, 又可以在各级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充分 发挥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 缺点: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较差, 职能部门的许多工作要直接向上层领导报 告请示才能处理,这一方面加重了上层领 导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办事效率 低
•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这种组织 结构形式
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
1924年提出的,故有“斯隆模型”之称,也叫“联邦分 权化”,是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 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
例如:
总经理
人事部
财务部
开发部
投资部
事业部
事业部
事业部
工厂A
工厂B
技术部
销售部
采购部• 优点:责任权利源自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 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事业部制以利润责任为核 心,能够保证公司获得稳定的利润;通过事业部 门独立生产经营活动,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高级 管理人才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1911年成 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 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 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IBM公司的全 球营业收入达到987亿美元。
独立经营单位,由于既有小企业的灵活性,又有大公司的实力(资 金、技术、营销系统),故较一般独自创办的风险企业有较大的优越性。 IBM将这一组织形式运用于个人电脑开发,仅用了11个月就完成了通常需 要4年的从研制到生产的全过程。1984年IBM个人电脑销售达50亿美元, 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0%,占美国市场的21%。
组织架构案例分析
组织架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将对某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组织架构设计的合理性及对企业运作的影响。
1. 引言组织架构是企业在实施战略和管理过程中的基础。
良好的组织架构设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本文将以某企业为例,对其组织架构进行详细分析。
2. 公司背景该企业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规模庞大,员工分布遍及全球各个地区。
3. 组织架构概述该企业的组织架构采用传统的分部式结构,分为总部、各个事业部和地区分公司。
总部负责制定战略和决策,事业部负责各自产品线的开发和管理,地区分公司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
4. 总部组织架构总部设有高管团队,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等。
他们负责整体战略制定和资源调配,确保公司整体运营的顺利进行。
总部还设有各个职能部门,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等,为各事业部和地区分公司提供支持与协助。
5. 事业部组织架构事业部是该企业的核心组织单位,每个事业部负责一个主要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
事业部由总经理领导,下设产品部、研发部、生产部等功能部门。
产品部负责产品规划与市场调研,研发部负责产品研发与创新,生产部负责产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6. 地区分公司组织架构地区分公司负责该企业在各地区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
每个地区分公司设有总经理,下设销售部、售后服务部等。
销售部负责销售目标的制定和销售团队的管理,售后服务部负责客户关系维护和产品售后支持。
7. 组织架构的优势该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有以下优势:1) 实现中央化决策和分权管理的平衡,总部负责整体规划和资源配置,事业部和地区分公司负责具体业务的实施。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能够更加紧密,减少冗余和重复工作。
3) 使组织更加灵活和敏捷,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8. 组织架构的挑战然而,该企业的组织架构也面临一些挑战:1) 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存在一定障碍,需要加强跨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城投公司的组织架构优化案例
城投公司组织架构优化案例:中信城投集团背景中信城投集团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中信集团旗下的城市投资开发平台,成立于2003年。
在成立初期,中信城投集团的组织架构相对传统,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明确,沟通协作效率低下,项目决策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导致项目执行效果不佳,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中信城投集团决定进行组织架构优化,以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和管理。
过程1.现状分析:中信城投集团组织架构优化的第一步是对现有组织架构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调研和访谈,了解各部门的职能和工作流程,收集员工意见和反馈,发现问题和瓶颈。
2.设立项目团队:中信城投集团成立了一个由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顾问组成的项目团队,负责组织架构优化的规划和实施。
项目团队由中信城投集团总部的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以确保各部门的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3.目标设定:项目团队与公司高层共同确定了组织架构优化的目标和期望效果。
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决策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部门间协作和沟通等。
4.职能划分和流程优化: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项目团队对中信城投集团的职能划分和工作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优化。
通过简化流程、减少冗余环节、明确职责和权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引入科技支持:中信城投集团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决定引入信息化系统来支持组织架构优化。
他们建立了一个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用于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提高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6.培训和沟通:中信城投集团认识到组织架构优化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和沟通工作。
他们组织了培训课程,向员工介绍新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并解答员工的疑问和担忧。
7.实施和调整:中信城投集团逐步实施了组织架构优化的计划,并及时收集员工的反馈和意见。
根据反馈结果,他们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组织架构优化的顺利进行。
结果中信城投集团通过组织架构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决策效率提高:优化后的组织架构使决策流程更加简化和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集团管控》课程认为企业的组织架构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分权事业部型、复合事业部型、矩阵型、动态联盟型、立体多维型和网络组织型等多种形态。
本文则主要是针对适合于企业集团的U型、H型和M型等三种形态进行比较。
⒈U型结构:过分集权的组织架构
U型结构也称为“一元结构”,是由泰勒首先提出的,是将管理工作按职能划分为若干个部门,各部门只有很小的独立性,权力集中在企业最高决策者手中,其基本框架可概括为下图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①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便于调配人、财、物;
②职责清楚,办事效率高;
③工作井然有序,整个企业有较高的稳定性。
这种组织结构的缺点是:
①等级分明,层次过多,决策过程缓慢;
②各职能部门以自我为中心,协调困难;
③下级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有效发挥;
④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
尽管U型结构存在许多缺点,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企业中多采用了这一形式。
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在纵向合并的初期,一般都采用这种结构。
但由于管理幅度过大而造成行政管理费用大于市场交易费、事无巨细的过分集中使企业无力顾及长期发展战略决策与控制、各职能部门为追求各自的目标而偏离总目标等问题出现后,企业集团将寻求新的组织架构。
⒉H型结构:过分分权的组织架构
H型结构也称为“控股公司结构”,是一种或分分权的组织架构。
历史上的H型结构企业是由众多的中小型U型结构企业横向合并而成的。
母公司持有子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下属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所从事的产业一般关联度不大,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利益中心和投资中心,是与U型集权结构形成鲜明对照的分权结构形式,其基本框架可概括为下图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①包含U型结构,构成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往往是U型结构;
②子公司保持了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有利于提高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
③对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积极意义。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
①母公司的战略、方针等难以向子公司渗透、贯彻;
②母公司的职能部门并不直接为子公司服务,子公司难以充分利用母公司的参谋人员;
③各子公司也要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机构,增加了管理成本;
④母公司的投资协调比较困难。
尽管H型结构所存在许多缺点,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过渡形式。
因此,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特别是横向联合而成的集团,在组建初期大多采用了这种结构。
⒊M型结构: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的组织架构
M型结构也称为事业部制或多部门结构,是U型结构和H型结构两种结构的进一步演化。
在这一结构中,各事业部或分公司通常是半自主的利益中心,按产品、区域和商标等来设立。
各分公司通常下设职能部门来协调、管理分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各分公司虽然以利润为中心,但其利润的计算并非完全依赖市场,而只能是在企业统一发展战略的框架内谋求自我发展,其基本架构可以概括为下图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
①各分部虽不是独立的法人,但却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利润分配和投资决策等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
在各分部之间存在着“准市场交易”和“内部转移交易”,体现了层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②高层领导摆脱了日常事务,集中力量用于重大事项的决策,同时又与各分部在经营上保持经常的接触;
③既有分散的事业部或分部,又有负责协调、监督、战略性决策的集团公司,从而保证了必要的协调与控制。
这组织结构的缺点是:
①事业部之间的横向联系差,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影响各成员之间的协调;
②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人员流动困难和先进管理方法及生产技术交流。
③权力结构复杂化,机构重叠,中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
尽管M型结构也存在许多缺点,但企业集团却能以充分发挥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实行向前、向后一体化,对供应商和客户先前有可能在市场上完成的交易进行内部化,把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置于一个企业之中,从而扩大了生产线的规模和产业组织的范围。
因此,这种模式是构建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首选形式。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