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清单

合集下载

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常识点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 周期表总结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 依据横行: 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布列 纵行: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 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布列 2、 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 2、 3周期)周期: 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 5、 6、 7周期) 主族7个: ⅠA-ⅦA族: 16个(共18个纵行) 副族7个: IB-ⅦB第Ⅷ族1个(3 零族(1个) 罕见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 性质与原子结构(一) 碱金属元素:1、 原子结构 相似性: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都为1个递变性: 从上到下, 随着核电核数的 增大, 电子层数增多, 原子半径增大2、 物理性质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1) 相似性: 银白色固体、 硬度小、 密度小(轻金属) 、 熔点低、 易导热、 导电、 有展性。

(2) 递变性(从锂到铯) : 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 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 碱金属原子结构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 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 化学性质(1) 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 碱金属元素的 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是以, 它们的 化学性质相似。

(2) 递变性: ①与氧气反映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映越来越剧烈点燃 点燃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添,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落空电子的功底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1. 化学平衡
- 动态平衡的概念
-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 酸碱理论
- 酸碱的概念和分类
-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盐的性质
- pH值的计算
3.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 氧化还原反应的识别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4. 电化学
- 电池的原理和类型
- 电解池和电解质溶液
-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5. 有机化学基础
-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烃的命名和性质
- 官能团的概念和反应
6. 高分子化合物
-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 聚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7. 实验基础
-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 实验数据的处理
- 实验报告的撰写
以上是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概括,每个知识点下还包含了相关的理论、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等具体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 A P X(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数(Z)=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²个(n 为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

二、元素周期表1. 周期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短周期:第 1、2、3 周期长周期:第 4、5、6、7 周期2. 族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A 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副族(B 族):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第Ⅷ族:包括 8、9、10 三个纵行0 族:稀有气体元素三、元素周期律1.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物总能量,吸收热量。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物总能量,放出热量。

二、化学能与电能1. 原电池构成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工作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干电池:一次性电池。

充电电池:二次电池,如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物浓度的增加。

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2. 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含有C=C、—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1)2Al + 6H+ == 2 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有机化学知识点(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7)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中子数量和质子数量的和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和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一列。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归属,可以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3个Ⅷ族和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可以总结为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预测元素化学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帮助。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如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种周期性变化实质上是由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导致的。

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如下所示,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1.电子排布2.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为+1、+2、+3、+4、-4、+5、-3、+6、-2、+7、-1.4.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的难易程度依次增加。

6.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Cl、Cl2O7、Na2O、MgO、Al2O3、SiO2、PH3、H2S、SO3、P2O5、H3PO4等。

7.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依次增加。

8.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Na2O、MgO、Al2O3、SiO2、SO3、P2O5等,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NaOH、Mg(OH)2、Al(OH)3、H2SiO3、H2SO4、H3PO4等。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清单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清单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f 质量数(A )=成子数(Z )+中子数(N )1. 原子(/X ) 彳 原子序数二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I★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0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KL M N 0 P Q3. 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1. 编排原则: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 ••③ t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 •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 •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2『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0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v5 18种元素周 丿 长周期第六周期 6 飞2种元素期 V 第七周期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IA 〜V1I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IHB 〜VHB 、IB 〜IIB,共7个副族 X.(18个纵行) 第训族:三个纵行,位于10B 和【B 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 I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 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Z1.原子数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2 知识点梳理一、原子结构:如:Z A nR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2、元素周期律(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2)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3)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2)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三、化学键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AB, A2B,AB2,A2B2)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2NH4Cl + Ba(OH)2·8H2O == 2NH3+ BaCl2 + 10H2O6、中和热: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3篇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3篇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3篇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1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二)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通电2H2↑+O2↑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3O2↑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17.碳酸不稳定而分H2CO3===H2O+CO2↑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一)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26.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27.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28.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30.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31.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32.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3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二)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三)碱性氧化物+酸盐+水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四)酸性氧化物+碱盐+水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五)酸+碱盐+水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六)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七)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 H+FeCl3====Fe(OH)3↓+3NaCl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八)盐+盐两种新盐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 aSO4↓+2NaCl 五.其它反应: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H2O===H2CO37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74.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2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Z1.原子(A X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化物(12)变化规律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提纲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提纲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提纲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配制
一、溶液的浓度计算
1. 浓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溶液的质量浓度计算
3. 溶液的体积浓度计算
4. 原子浓度和物质容积浓度的关系
二、溶液的稀释
1. 稀释的概念
2. 稀释计算方法
3. 稀释后浓度的确定
三、溶液的配制
1. 配制溶液的条件与方法
2. 化学药品的常用浓度单位
3. 溶质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四、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
1. 配制稀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
2. 稀溶液的制备方法
3. 溶液的配制与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配制的实际应用
1. 实际应用中的浓度计算
2. 实际应用中的稀释和配制实验操作
六、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配制的相关实验
1. 浓度的测定实验
2. 体积浓度的测定实验
3. 稀释与配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七、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 结果的讨论与总结
八、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报告
1. 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
2. 实验结果的呈现
3. 实验过程的描述
4. 结论的总结与讨论。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知识点提纲】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知识点提纲】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 2 -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 2 - 第1课时硫和二氧化硫.............................................................................................. - 2 - 第2课时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6 - 第3课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11 - 微专题1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 - 13 -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 13 - 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 13 - 第2课时氨和铵盐.................................................................................................... - 16 - 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 20 - 微专题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 24 -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 25 - 微专题3常见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 - 29 - 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 30 - 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31 -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32 -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32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 - 32 -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 - 36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 4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 40 -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 45 - 微专题4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0 - 微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图像分析............................................................. - 51 - 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53 - 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5 -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 - 57 -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57 -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烷烃的结构............................................................ - 57 - 第2课时烷烃的性质................................................................................................ - 63 - 微专题6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取代物种类......................................................... - 66 -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69 - 第1课时乙烯............................................................................................................ - 69 - 第2课时烃有机高分子材料................................................................................ - 72 - 微专题7烃燃烧的有关计算..................................................................................... - 77 -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 - 79 - 第1课时乙醇............................................................................................................ - 79 - 第2课时乙酸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82 -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 88 - 第1课时糖类............................................................................................................ - 88 - 第2课时蛋白质油脂............................................................................................ - 93 - 微专题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 99 -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 - 100 -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 - 103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 - 107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第1课时 金属矿物与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 第2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 111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 - 114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 - 118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一、硫1.硫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1)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ⅥA 族,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Ⅲ)
金属性:Li<Na<K<Rb<Cs
非金属性:F>Cl>Br>I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电力)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 C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 C、H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 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 KClO3、KMnO4、CaCO3 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Cl-<Br-<I-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 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 C+O2=CO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 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
离子键
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
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
成键元素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
非金属元素之间
殊:NH4Cl、NH4NO3 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 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碱性:NaOH>Mg(OH)2>Al(OH)3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Ⅱ)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
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
——
稳定性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Cl2O7

学式
最高价 (10)化学式 氧化物
NaOH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
Mg(OH)2
对应水 (11)酸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弱酸 中强 强酸 很强 —
化物
氧化物
(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
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
非金属性:Si<P<S<Cl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NO P Q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
元 (7 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
素 (7 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 种元素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 型,如,H-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 型,如,Cl-Cl。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 种元素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 26 种元素)

主族:ⅠA~ⅦA 共 7 个主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 7 个副族
(18 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 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
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c(B) = n(B) t V t
①单位:mol/(L·s)或 mol/(L·min) ②B 为溶液或气体,若 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 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
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的酸
(12)变化规律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ⅠA 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 H2 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 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 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 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 H2、 CH4 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