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习卷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习卷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习卷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习卷1.[2018海南卷]过氧化氢(H2O2)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绿色化学合成.医疗消毒等领域。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2(g)+1

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O2(g)=H2O(l) △H1=-286 kJ·molˉ1

H2(g)+O2(g)=H2O2(l) △H2=-188 kJ·molˉ1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2H2O2(l)=2H2O(l)+O2(g)的△H=______kJ·molˉ1。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313K)_____K(298K)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00℃时,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纯过氧化氢24 h的分解率见下表:

离子加入量(mg·Lˉ1) 分解率% 离子

加入量

(mg·Lˉ1)

分解率%

无0 2 Fe3+ 1.0 15

Al3+10 2 Cu2+0.1 86

Zn2+10 10 Cr3+0.1 96 由上表数据可知,能使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活化能降低最多的离子是_______。贮运过氧化氢时,可选用的容器材质为_________(填标号)。

A.不锈钢 B.纯铝 C.黄铜 D.铸铁

(3)过氧化氢的Ka1=2.24×10ˉ12,H2O2的酸性________H2O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研究表明,过氧化氢溶液中HO2-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常温下,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分解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pH增大分解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pH下,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分解率越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96 小于

(2)Cr3+ B

(3)大于 pH升高,c()增大,分解速率加快 H2O2浓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小,分解率越小

2.[2018北京卷]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1

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p2_______p 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ii补充完整。

i.SO2+4I-+4H +S↓+2I2+2H2O

ii.I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I-

(4)探究i、ii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到 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序号 A B C D

试剂组成0.4 mol·L-1 KI a mol·L-1 KI

0.2 mol·L-1 H2SO40.2 mol·L-1 H2SO40.2 mol·L-1 KI

0.0002 mol I2

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

间后出现浑浊溶液变黄,出现浑

浊较A快

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

褪色,变成黄色,

出现浑浊较A快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i、ii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答案】(1)3SO 2(g)+2H2O (g)2H2SO4(l)+S(s) ΔH2=?254kJ·mol?1

(2)> 反应Ⅱ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移动,H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3)SO2 SO42? 4H+

(4)0.4 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反应ii比i快;D中由反应ii产生的H+使反应i加快

3.[2018天津卷]CO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CO2主要转化为______(写离子符号);若所得溶液c(HCO3?)∶c(CO32?)=2∶1,溶液pH=______。(室温下,H2CO3的K1=4×10?7;K2=5×10?11)(2)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

CH4(g)+ CO2(g) 2CO (g)+ 2H2(g)

①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C—H C=O H—H C O(CO)

键能/kJ·mol?1413 745 436 1075 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分别在VL恒温密闭容器A(恒容)、B(恒压,容积可变)中,加入CH4和CO2各1 mol的混合气体。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_______(填“A” 或“B ”)。

②按一定体积比加入CH4和CO2,在恒压下发生反应,温度对CO和H2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此反应优

选温度为900℃的原因是________。

(3)O2辅助的Al~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CO2,电池反应产物

Al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O 2+6e?6O2?

6CO 2+6O2?3C2O42?

反应过程中O2的作用是________。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________。

【答案】(1)CO32- 10

(2)+120 kJ·mol-1 B 900 ℃时,合成气产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产率增幅不大,但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

(3)Al–3e–=Al3+(或2Al–6e–=2Al3+)催化剂 2Al+6CO2=Al2(C2O4)3

4.[2019江苏] 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2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1)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2释放利用。CaC2O4·H2O热分解可制备CaO,CaC2O4·H2O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见下图。

①写出400~600 ℃范围内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与CaCO3热分解制备的CaO相比,CaC2O4·H2O热分解制备的CaO具有更好的CO2捕集性能,其原因

是▲ 。

(2)电解法转化CO2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电解CO2制HCOOH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阴极CO 2还原为HCOO ?

的电极反应式: ▲ 。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的KHCO 3溶液浓度降低,其原因是 ▲ 。 (3)CO 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CO 2转化方法,其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Ⅰ:CO 2(g)+H 2(g)CO(g)+H 2O(g) ΔH =41.2 kJ·mol ?1

反应Ⅱ:2CO 2(g)+6H 2(g)

CH 3OCH 3(g)+3H 2O(g) ΔH =﹣122.5 kJ·mol ?1

在恒压、CO 2和H 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CO 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 3OCH 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其中:

CH 3OCH 3的选择性=332CH OCH C 2O 的物质的量

反应的的物质的量

×100%

①温度高于300 ℃,CO 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 ▲ 。

②22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CO 2与H 2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 3OCH 3的选择性为48%(图中A 点)。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一定能提高CH 3OCH 3选择性的措施有 ▲ 。

【答案】(1)①CaC 2O 4

400~600℃

CaCO 3+CO ↑

②CaC 2O 4·H 2O 热分解放出更多的气体,制得的CaO 更加疏松多孔 (2)①CO 2+H +

+2e

?

HCOO ?或CO 2+3HCO -+2e

?

HCOO ?+23CO -

②阳极产生O 2,pH 减小,3HCO -

浓度降低;K +部分迁移至阴极区

(3)①反应Ⅰ的ΔH >0,反应Ⅱ的ΔH <0,温度升高使CO 2转化为CO 的平衡转化率上升,使CO 2转化为CH 3OCH 3的平衡转化率下降,且上升幅度超过下降幅度 ②增大压强,使用对反应Ⅱ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剂

5.[2019北京]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①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H 2和CO 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②已知反应器中还存在如下反应: i.CH 4(g)+H 2O(g)CO(g)+3H 2(g) ΔH 1 ii.CO(g)+H 2O(g)CO 2(g)+H 2(g) ΔH 2

iii.CH 4(g)C(s)+2H 2(g) ΔH 3

……

iii 为积炭反应,利用ΔH 1和ΔH 2计算ΔH 3时,还需要利用__________反应的ΔH 。

③反应物投料比采用n (H 2O )∶n (CH 4)=4∶1,大于初始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促进CH 4转化

b.促进CO 转化为CO 2

c.减少积炭生成

④用CaO 可以去除CO 2。H 2体积分数和CaO 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从t 1时开始,H 2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单位时间CaO 消耗率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CaO 消耗率约为35%,但已失效,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电解水制高纯氢,工作示意图如下。通过控制开关连接K1或K2,可交替得到H2和O2。

①制H2时,连接_______________。

产生H2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改变开关连接方式,可得O2。

③结合①和②中电极3的电极反应式,说明电极3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CH4+2H2O4H2+CO2

②C(s)+2H2O(g)CO2(g)+2H2(g)或C(s)+ CO2(g)2CO(g)

③a b c

④降低 CaO+ CO2CaCO3,CaCO3覆盖在CaO表面,减少了CO2与CaO的接触面积

(2)①K1 2H2O+2e-H2↑+2OH-

③制H2时,电极3发生反应:Ni(OH)2+ OH--e-NiOOH+H2O。制O2时,上述电极反应逆向进行,使电极3得以循环使用

6.[2019天津] 多晶硅是制作光伏电池的关键材料。以下是由粗硅制备多晶硅的简易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Ⅰ.硅粉与HCl 在300℃时反应生成31mol SiHCl 气体和2H ,放出225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SiHCl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将4SiCl 氢化为3SiHCl 有三种方法,对应的反应依次为:

①()()()()423SiCl g H g SiHCl g HCl g ++垐?噲?

10H ?>

②()()()()4233SiCl g 2H g Si s 4SiHCl g ++垐?噲? 20H ?< ③()()()()()4232SiCl g H g Si s HCl g 3SiHCl g +++垐?噲? 3H ?

(1)氢化过程中所需的高纯度2H 可用惰性电极电解KOH 溶液制备,写出产生2H 的电极名称______

(填“阳极”或“阴极”),该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体系自由能变G H T S ?=?-?,0G ?<时反应自发进行。三个氢化反应的G ?与温度的关

系如图1所示,可知:反应①能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是____________;相同温度下,反应②比反应①的G ?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温度下反应②中4SiCl 转化率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点:v v >正逆

b .v 正:A 点E >点

c .反应适宜温度:480520~℃

(4)反应③的3H ?=______(用1H ?,2H ?表示)。温度升高,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______(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

(5)由粗硅制备多晶硅过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除4SiCl 、3SiHCl 和Si 外,还有______(填分子式)。 【答案】Ⅰ.()()

()()32300Si s 3HCl g SiHCl g H g ++℃

1225kJ mol H -?=-?

Ⅱ.

(1)阴极

222H O 2e H 2OH --+↑+或22H 2e H +-

+↑

(2)1000℃ 21H H ?

(4)21H H ?-? 减小 (5)HCl 、2H

7.[2019浙江4月选考] 水是“生命之基质”,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 (1)关于反应H 2(g)+1/2O 2(g) H 2O(l),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________。 A .焓变ΔH <0,熵变ΔS <0

B .可以把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实现能量的转化

C .一定条件下,若观察不到水的生成,说明该条件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D .选用合适的催化剂,有可能使反应在常温常压下以较快的速率进行

(2)①根据H 2O 的成键特点,画出与图中H 2O 分子直接相连的所有氢键(O -H…O)________。

②将一定量水放入抽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定不同温度(T )下气态、液态水平衡共存[H 2O(l)H 2O (g)]时的压强(p )。在图中画出从20℃开始经过100℃的p 随T 变化关系示意图(20℃时的平衡压强用p 1表示)________。

(3)水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呈现许多特殊的性质。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临界压强

(22.1 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

①与常温常压的水相比,高温高压液态水的离子积会显著增大。解释其原因________。

②如果水的离子积K w从1.0×10?14增大到1.0×10?10,则相应的电离度是原来的________倍。

③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等氧化剂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一定实验条件

下,测得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所示,其中x为以碳元素计的物质的量分数,t为反应时间。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一氧化碳是中间产物,二氧化碳是最终产物

B.在550℃条件下,反应时间大于15 s时,乙醇氧化为二氧化碳已趋于完全

C.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的消耗速率或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都可以用来表示反应的速率,而且两者数值相等

D.随温度升高,x CO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且峰值更高,说明乙醇的氧化速率比一氧化碳氧化速率的增长幅度更大

(4)以铂阳极和石墨阴极设计电解池,通过电解NH4HSO4溶液产生(NH4)2S2O8,再与水反应得到H2O2,其中生成的NH4HSO4可以循环使用。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②制备H2O2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1)C

(2)①

(3)①水的电离为吸热过裎,升高温度有利于电离(压强对电离平衡影响不大) ②100 ③ABD

(4)①2HSO 4--2e ?S 2O 82-+2H +或2SO 42--2e ?S 2O 82- ②2H 2O

H 2O 2+H 2↑

8.[2018新课标Ⅰ卷] 采用N 2O 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

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 Devil 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 2O 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

子式为___________。

(2)F. Daniels 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 2O 5(g )分解反应:

其中NO 2二聚为N 2O 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 =∞时,N 2O 5(g )完全分解):

t /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 /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2N 2O 5(g )

2N 2O 4(g )+O 2(g ) ΔH 1=?4.4 kJ·mol ?1

2NO 2(g )

N 2O 4(g ) ΔH 2=?55.3 kJ·mol ?1

则反应N 2O 5(g )=2NO 2(g )+

12

O 2(g )的ΔH =_______ kJ·mol ?1

。 ②研究表明,N 2O 5(g )分解的反应速率v =2×10?3×25N O p (kPa·min ?1

)。t =62 min 时,测得体系

中2O p =2.9 kPa ,则此时的25N O p =________ kPa ,v =_______ kPa·min ?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 2O 5(g )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 ∞(35℃)____63.1 kPa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 2O 4(g )2NO 2(g )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kPa (K p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 2O 5(g )→4NO 2(g )+O 2(g ),R.A.Ogg 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 2O 5

NO 3+NO 2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 2+NO 3→NO+NO 2+O 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 3→2NO 2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v (第一步的逆反应)>v (第二步反应) B .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 3

C .第二步中NO 2与NO 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D .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答案】(1)O 2

(2)53.1 30.0 6.0×10-2

大于 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 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 13.4 (3)AC

9.[2018新课标Ⅱ卷] CH 4-CO 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 和H 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

义。回答下列问题:

(1)CH 4-CO 2催化重整反应为:CH 4(g)+ CO 2(g)=2CO(g)+2H 2(g)。

已知:C(s)+2H 2(g)= CH 4 (g) ΔH =-75 kJ·mol ?1

C(s)+O 2(g)=CO 2(g) ΔH =-394 kJ·mol ?1

C(s)+21O 2

(g)=CO(g) ΔH =-111 kJ ·mol ?1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 =______ kJ·mol ?1

,有利于提高CH 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填标号)。 A .高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高压

D .低温低压

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 L 的容器中加入2 mol CH 4、1 mol CO 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 2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mol 2·L ?2。

(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相关数据如下表:

积碳反应 CH 4(g)= C(s)+2H 2(g)

消碳反应 CO 2(g)+ C(s)= 2CO(g)

ΔH /(kJ·mol ?1)

75

172

活化能/

(kJ·mol?1)

催化剂X 33 91

催化剂Y 43 72

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____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B.v积减小,

v消增加

C.K积减小,K消增加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v=k·p(CH4)·0.5

2

)

(CO

p-

??

??(k为速率常数)。在p(CH4)一定时,不同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p a(CO2)、p b(CO2)、p 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47 A

1

3

(2)劣于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 AD p c(CO2)、p b(CO2)、p a(CO2)

10.[2018新课标Ⅲ卷]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SiHCl3在常温常压下为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遇潮气时发烟生成(HSiO)2O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SiHCl 3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2SiHCl 3(g)SiH 2Cl 2(g)+ SiCl 4(g) ΔH 1=48 kJ·mol ?1

3SiH 2Cl 2(g)

SiH 4(g)+2SiHCl 3 (g) ΔH 2=?30 kJ·mol ?1

则反应4SiHCl 3(g)

SiH 4(g)+ 3SiCl 4(g)的ΔH =__________ kJ·mol ?1

(3)对于反应2SiHCl 3(g)

SiH 2Cl 2(g)+SiCl 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 K

和343 K 时SiHCl 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343 K 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__%。平衡常数K 343 K =__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②在343 K 下:要提高SiHCl 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a 、b 处反应速率大小:υa ________υ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反应速率υ=υ正?υ逆

=3

2

SiHCl k x 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k 正、k 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 为物质的

量分数,计算a 处的

v v 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答案】(1)2SiHCl 3+3H 2O (HSiO)2O+6HCl

(2)114

(3)①22 0.02 ②及时移去产物 改进催化剂 提高反应物压强(浓度) ③大于 1.3 1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

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

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

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

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计算曲线a 的反应在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v (a)=___________kPa·min ?1

。467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89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于 (2)C

(3)小于 2.02 COOH*+H*+H 2O*

COOH*+2H*+OH*(或H 2O*

H*+OH*)

(4)0.0047 b c a d

12.[2019新课标Ⅱ] 环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g)(g)+H2(g) ΔH1=100.3 kJ·mol?1 ①

H 2(g)+ I2(g)2HI(g) ΔH2=?11.0 kJ·mol?1 ②

对于反应:(g)+ I 2(g)(g)+2HI(g) ③ΔH3=___________kJ·mol?1。

(2)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碘和环戊烯()在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③,起始总压为105Pa,平衡时总压增加了20%,环戊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_Pa。达到平衡后,欲增加环戊烯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标号)。

A.通入惰性气体B.提高温度

C.增加环戊烯浓度D.增加碘浓度

(3)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T1>T2

B.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

C.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

D.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

(4)环戊二烯可用于制备二茂铁(Fe(C5H5)2,结构简式为),后者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等领域中。二茂铁的电化学制备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电解液为溶解有溴化钠(电解质)和环戊二烯

的DMF溶液(DMF为惰性有机溶剂)。

该电解池的阳极为____________,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制备需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9.3

(2)40% 3.56×104BD

(3)CD

(4)Fe电极Fe+2=+H 2↑(Fe+2C5H6Fe(C5H5)2+H2↑)

水会阻碍中间物Na的生成;水会电解生成OH?,进一步与Fe2+反应生成Fe(OH)2

13.[2019新课标Ⅲ] 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

因此,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Deacon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4HCl(g)+O2(g)=2Cl2(g)+2H2O(g)。下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c(HCl) ∶c(O2)分别等于1∶1、4∶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可知反应平衡常数K(300℃)____________K(400℃)(填“大于”或“小于”)。设HCl初始浓度为c0,根据进料浓度比c(HCl)∶c(O2)=1∶1的数据计算K(400℃)=____________(列出计

算式)。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可以保持反应物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进料浓度比c(HCl)∶c(O2)过低、过高的不利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

(2)Deacon直接氧化法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

CuCl2

(s)=CuCl(s)+

1

2

Cl2(g) ΔH1=83 kJ·mol-1

CuCl(s)+1

2

O2(g)=CuO(s)+

1

2

Cl2(g) ΔH2=-20 kJ·mol-1

CuO(s)+2HCl(g)=CuCl2(s)+H2O(g) ΔH3=-121 kJ·mol -1

则4HCl(g)+O2(g)=2Cl2(g)+2H2O(g)的ΔH=_________ kJ·mo l-1。

(3)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HCl的转化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写出2种)

(4)在传统的电解氯化氢回收氯气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最近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案,主要包括电化学过程和化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负极区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反应方程式)。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需消耗氧气__________L(标准状况)。

【答案】(1)大于

22

4

(0.42)(0.42)

(10.84)(10.21)c

?

-?-

O2和Cl2分离能耗较高、HCl转化率较低

(2)﹣116

(3)增加反应体系压强、及时除去产物

(4)Fe3++e?=Fe2+,4Fe2++O2+4H+=4Fe3++2H2O 5.6

14.[2018江苏卷] NO 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 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用水吸收NO x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g)+H2O(l)HNO3(aq)+HNO2(aq) ΔH=?116.1 kJ·mol?1

3HNO2(aq)HNO3(aq)+2NO(g)+H2O(l) ΔH=75.9 kJ·mol?1

反应3NO2(g)+H2O(l)2HNO3(aq)+NO(g)的ΔH=___________kJ·mol?1。

(2)用稀硝酸吸收NO x,得到HNO3和HNO2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酸性(NH2)2CO水溶液吸收NO x,吸收过程中存在HNO2与(NH2)2CO生成N2和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 x反应生成N2。

①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mol。

②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 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反应(装置见题20

图?1)。

反应相同时间NO 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题20图?2所示,在50~25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 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温度高于380 ℃时,NO 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36.2

(2)HNO2?2e?+H2O3H++NO3?

(3)2HNO2+(NH2)2CO2N2↑+CO2↑+3H2O

(4)①24

7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②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 x去

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 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活性下降;NH3与O2反应生成了NO

15.[2018浙江11月选考](一)合成氨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

2018年是合成氨工业先驱哈伯(P?Haber)获得诺贝尔奖100周年。N 2和H 2生成NH 3的反应为:1/2N 2(g )+3/2H 2(g )

NH 3(g )?H(298K)=-46.2KJ?mol -1,在Fe 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为(*表示吸附态)

化学吸附:N 2(g )→2N*;H 2(g )→2H*; 表面反应:N*+H*NH*;2NH*+H*NH *垐?噲? ;NH 2*+H*

NH 3*

脱附:NH 3*

NH 3(g )

其中,N 2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速率慢,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请回答: (1)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有__________。

A .低温 B.高温 C.低压 D.高压 E.催化剂

(2)标准平衡常数

()()

θ

θ

30.5

1.5

θ

θ

2

2

NH /=

N

/H

/p p K p p

p p

,其中θP 为标准压强(1×105Pa ),pNH 3、pN 2和pH 2

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如pNH 3=xNH 3p ,p 为平衡总压,xNH 3为平衡系统中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 ①N 2和H 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反应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NH 3的平衡产率为w ,则

θK =_____________(用含w 的最简式表示)

②下图中可以示意标准平衡常数θK 随温度T 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

(3)实际生产中,常用工艺条件,Fe 作催化剂,控制温度773K ,压强3.0X105Pa ,原料中N 2和H 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

①分析说明原料气中N 2过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合成氨工艺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

高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 三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Mg :24 Al :27 Fe :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是( ) A 、纤维素 B 、蛋白质 C 、淀粉 D 、糖类 2、下列过程需要通过直流电才能实现的是( ) A 、电化腐蚀 B 、比较同浓度盐酸和氨水的导电能力 C 、电泳 D 、电离 3、为防止富脂食品长期放置产生变质现象,在食口包装袋内,除了放置干燥剂外,为防止食品氧化,还要放置( ) A 、无水硫酸铜 B 、铁粉 C 、食盐 D 、生石灰 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l 2、ClO 2(其还原产物为Cl -)、O 2(1molO 3转化为 1molO 2和 1molH 2O)、H 2O 2等物质都具有氧化性,因而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 ) A 、Cl 2 B 、ClO 2 C 、O 3 D 、H 2O 2 5、绿色化学是当今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其原则之一是单一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原子经济性)要最大化。根据该原则,下列反应原子经济性最差的是( ) A 、获1950年诺贝尔奖的 反应: CH 2=CH 2+CH 2=CH —CH=CH 2→B 、获 1979年诺贝尔奖的(Ph- C 、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2CH 2=CH 2+O 2 2CH 3CHO D 、获1963年诺贝尔奖的烯烃聚合反应: NCH 2===CH —CH 3 [CH 2—CH]n 二、不定项选择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由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C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D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7、如右图所示,A 池用石墨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B 池精炼粗铜,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 池D 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H 2CH 2+Ph 3===O 催 3

2017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化学试卷(二)(附答案)

B . NH 泄露时向空中喷洒水雾 江苏省南通市 2017 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化学试卷(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S-32 CL -35.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指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面粉生产车间应严禁烟火 3 C .含 Cl 的尾气用碱溶液处理后再排放 2 D .金属钠失火时应立即用大量冷水扑灭 2.下列有关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C .小苏打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CO =Na++HC O - 3 3 D .硫化钠的水溶液呈減性的原因:S 2- +2H O H S+2OH - 2 2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氨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B .氢氟酸具有弱酸性,可用于蚀刻玻璃 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 C O 2 D .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织物 4.短周期主族元素 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X 与 Z 同主族, 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周期数,W 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 (Z )>r (Y )>r (X ) B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 C .元素 X 的单质只存在两种同素异形体 D .X 、Y 、W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 H O 中通入 NO : 3NO +H O=H + +NO - +2NO 2 2 2 2 3 B .向 Na SiO 溶液中通入少量 S O : Na SiO +SO +H O=H SiO ↓ +2Na + +SO 2 3 2 2 3 2 2 2 3 3 2- C .用饱和纯減溶液洗涤试管中残留的苯酚:CO 3 2- +2 2 + CO ↑ + H O 2 2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H 4 Fe (SO 4 )2 和 Ba (OH )2 混合: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Zn :65 S :32 K :39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 、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 、降低汽油成本 C 、避免铅污染大气 D 、铅资源短缺 ( )2.生物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之间可构成微型的生物原电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①正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 2+4e -+2H 2O =4OH — 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 2+4e -+2H 2O =4OH — ③负极的反应主要是C 6H 12O 6(葡萄糖)生成CO 2或HCO 3— ④正极的反应主要是C 6H 12O 6(葡萄糖)生成CO 2或HCO 3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3.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为 ①1.0×10—7mol ? L —1 ②1.0×10—6mol ? L —1 ③1.0×10—2mol ? L —1 ④1.0×10—12mol ? L —1 A .① B .①③ C .④ D .③④ ( )4.向100mL 的FeBr 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 23.36L 时,Cl 2全部被还原,测得此时溶 液中c(Br —)=c(Cl —),则原FeBr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75mol ? L —1 B .1.5mol ? L —1 C .2mol ? L —1 D .3mol ? L —1 ( )5.已知2H 2S+SO 2=3S+2H 2O,现将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H 2S 常温下在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待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常温。容器内的压强是原压强的 A .1/2 B .1/4 C .<1/4 D .>1/4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 )6.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生素作用的药物“芬必得”,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式如图,它属于 A.芳香族化合物 B.苯甲酸的同系物 C.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D.易升华的物质 ( )7.由CO 2、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 2、H 2和CO 的体积比为 A .29:8:13 B .22:1:14 C .13:8:29 D .26:16:57 (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偏铝酸钾溶液和过量盐酸:AlO 2-+4H +=Al 3++2H 2O B 、醋酸铵溶液和盐酸反应:CH 3COONH 4+H +=CH 3COOH +NH 4+ C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Ca 2++OH -+HCO 3-=CaCO 3↓+H 2O D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氧化:4Fe 2++O 2+2H 2O=4Fe 3++4OH - CH 3CHCH 23CHCH 3

最新精选2020届朝阳区高三化学期末试卷(有答案)(加精)

北京市朝阳区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017.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u 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4道小题,共42分 1.下列金属防护的方法中,应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2... A.含Hg2+的废水——加入Na2S等沉淀剂 B.钢铁厂的酸性废水——加入熟石灰等进行中和 C.餐饮业厨房含油污水——加工为生物柴油进行利用 D.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饮用水——加入明矾等进行消毒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鸡蛋清遇醋酸铅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C.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D.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 4.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为电子流出的一极 B.通电使氯化钠发生电离 C.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pH降低 D.电解时用盐酸调节阳极区的pH在2~3,有利于气体逸出 5.工业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3H2O)为原料生产铝,主要包括下列过程:ⅰ.将粉碎、筛选、湿磨后的铝土矿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过滤; ⅱ.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使ⅰ所得滤液中析出氢氧化铝固体,过滤; ⅲ.使ⅱ中所得氢氧化铝脱水生成氧化铝;

ⅳ.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说明氧化铝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过程ⅱ说明碳酸的酸性比氢氧化铝的酸性弱 C.过程ⅲ发生的反应类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过程ⅳ也可以用加热法代替电解法冶炼铝 6.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 ...的是 7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步骤①需要将干海带放入坩埚中灼烧 B.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2H+ + H2O2===I2 + 2H2O C.步骤③操作后,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可以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D.若步骤②仅滴加稀硫酸后放置一会儿,步骤③操作后,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8.下列解释事实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 Cu + 4H+ + 2NO3-===Cu2+ + 2NO2↑+ 2H2O B.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2HCO3-+Ca2+ + 2OH-===CaCO3↓+ CO32-+2H2O C.向漂白液中加入适量洁厕灵(含盐酸),产生氯气: ClO-+ Cl-+2H+===Cl2↑+ H2O D.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变浑浊: 9.下图是某种酶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7题,共300分,共1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P 31 S 32 K 39 Fe 56 I 127 Ba 137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8.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HNO3:S2O32-+2H+=SO2↑+S↓+H2O B.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2Al3++3CO32-=Al2(CO3)3↓ C.“侯德榜制碱法”首先需制备碳酸氢钠: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 D.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HS溶液:Cu2++HS-=CuS↓+H+ 9.已知气态烃A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有机物A~E能发生如图所示一系列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B.常温下有机物C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分子式为C4H8O2的酯有3种 D.l mol D与足量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22.4L 10.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MZ 11.下列实验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或解释都正确的是 12.25℃时,向10 mL 0.l mol·L-1 H2C2O4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的pH与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c(H+)=c(OH-)+c(HC2O4-)+2c(C2O42-) B.HC2O4-在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C.C点溶液中含有大量NaHC2O4和H2C2O4 D.D点溶液中,c(Na+)>c(C2O42-)>c(HC2O4-)>c(OH-)>c(H+) 13.电渗析法淡化海水装置示意图如下,电解槽中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相间排列,将电解槽分隔成多个独立的间隔室,海水充满在各个间隔室中。通电后,一个间隔室的海水被淡化,而其相邻间隔室的海水被浓缩,从而实现了淡水和浓缩海水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由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提供的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 试题分析,希望您阅读愉快! 1、试题评价:本次试卷以人教版必修一为考试范围,内容涵盖本册教材全部内容。主要内容有物质的量的计算,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着重考查学生对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化学 问题的能力。试题紧扣教材,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体现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体现课改精神,对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 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为100分。115为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45分。非选择题有7道,共55分。其中1621为填空题形式,包括填空、推断、实验探究等,第22题为计算题。试题所覆盖的知识面广,没有偏题,怪题和过难的题,但考得比较活,题量、题型和试题的难度及深度都符合新课程标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随机抽取100份试题,统计如下: (一)总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91 34 56% 10.7% 62.71 (二)选择题各小题统计题号 错误率% 难度 错误分析(人次) 选A 选B 选C 选D 1 27% 73% 正确

2 6 19 2 4% 96% 1 3 正确3 1% 99% 1 正确4 47% 53% 28 19 正确5 25%

75% 19 正确6 6 33% 67% 正确1 9 23 7 41% 59% 11 正确20 10 8 15% 85% 4

7 正确 4 9 47% 53% 正确 16 1 30 10 28% 72% 正确 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 20 1 7 11 12% 88% 5

人教版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理综 化学试卷 (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Na:23 Fe:56 Zn:65 7.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4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列做法有利于该目标实现的是 A .推广使用含磷洗涤剂 B .用O 3替代Cl 2作饮用水消毒剂 C .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D .含H 2SO 4的废水用BaCl 2处理后排放 8.某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CO 2的2倍(相同条件),该有机物中氧原子以“ ”结构存在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甲可知,升高温度醋酸钠的水解程度增大 B .由图乙可知,a 点K w 的数值比b 点K w 的数值大 C .由图丙可知,反应A(g)+B(g) 2C(g)是吸热反应 D .由图丁可知,反应C(金刚石,s)= C(石墨,s)的焓变△H =△H 1—△H 2 10.设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6.4g O 2和O 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4 N 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0.4N A C .25℃时,pH =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数为0.1 N A D .高温下,16.8 g Fe 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失去0.8N A 个电子 11.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CH 3COONa 甲 7 pH 乙 b a HF(25℃) HCl(25℃) 稀释倍数 导电性 0 t C 体 积 分 数 T 2 T 1 丙 能量反应过程 △H 1 △H 2 CO 2(g)C(金刚石,s) +O 2(g) C(石墨,s)+O 2(g)丁

2015年浦东新区高三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浦东新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高三化学 (2015.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草酸用作还原剂 B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 .苯用作萃取剂 D .铁粉用作抗氧化剂 2.下列关于氨分子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 .化学式:NH 3 B .电子式: C .结构式: N H H H D .比例模型: 3.铯(Cs)在自然界中只有一种稳定同位素133 55Cs ,核泄漏事故中会产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34 55Cs 、137 55Cs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3 B .134 55Cs 、137 55Cs 的性质相同 C .134 55Cs 的电子数为79 D .134 55Cs 、137 55Cs 互为同素异形体 4.有关氮原子核外p 亚层中的电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量相同 B .电子云形状相同 C .自旋方向相同 D .电子云伸展方向相同 5.已知铍(Be )与铝的性质相似。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铍遇冷水剧烈反应 B .氧化铍的化学式为Be 2O 3 C .氢氧化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氯化铍水溶液显中性 H N H . . . . . . H

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人教版

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 【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a 23 K 39 C 12 H 1 O 16 S 32 Cu 64 Cl 35.5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都是大于其离子半径 B. 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C.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因此都应保存在煤油中 D. 熔、沸点很低,导电、导热性良好 2. 试管中装有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放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块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碱金属可能为钾或钠 B. 反应一段时间煤油可能燃烧 C. 上下运动是由于该金属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D. 若是金属铷,则上下运动的幅度比钠大 3. 进行Na2SO4溶液的蒸发实验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操作顺序是() ①固定铁圈位置②停止加热、余热蒸干③放置酒精灯④放上蒸发皿⑤加热搅拌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①④⑤② C. ①④③⑤② D. ③④①⑤② 4. 将1 5.6g金属钾投入到100g不同浓度的下列盐酸溶液中:(1)0.365%(2)3.65%(3) 36.5%,则放出的H2() A.(1)最少 B.(3)最多 C.(1)(2)一样多 D. 都一样多 5. 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 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6.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两只烧杯,在烧杯中分别加入同组成、同体积的过量稀硫酸,此时天平呈平衡状态。然后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终止后,天平两端的情况是() A. 放Na2CO3的一端重 B. 同样重 C. 放NaHCO3的一端重 D. 无法判断 7. 往醋酸溶液中滴加稀氨水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加入稀氨水的体积V变化曲线图为()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通常检测SO2含量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的反应原理是SO2+H2O2 + BaCl2 ===BaSO4↓+ 2HCl。N A表示阿 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BaCl2晶体中所含微粒总数为0.1N A B. 25 ℃时,pH =1的HCl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 C. 17 g H2O2中含有非极性键数目为0.5N A D. 生成2.33 g BaSO4沉淀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01N A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 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 “KNO3的氧化性” 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D. 蔡伦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等为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蔡侯纸”的制作工艺中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 3. 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 金属钠可用来除去苯中的少量水分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灵璧一中高一化学学科组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Ⅱ卷17、18为填空题,19题为推断题,20题为实验题,21题为计算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试卷分析 1、整体分析

满分有3人,90-99有92人,80-89有187人,70-79有260人,60-69有320人,不及格有1249人,从及格以上来看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合理。 从考试情况来看,第4、9、11、12、13和20题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溶液、胶体和浊液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肢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还要了解胶体中胶粒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不了解胶粒 的概念,误以为1molNaCl中有1mol胶粒。 第9题和第11题: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审题不清,误把原子数看成分子数做题导致 错误较多。对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 很好掌握标准状况和气体与22.4的关系。 第12题和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以及运用离子共存条件判断溶液中的离子 共存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 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8题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溶液配制的填空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2)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量筒,但没有指明量筒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4)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不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顺序;3、误差分析中仰视与俯视导致的误差容易颠倒。 相应措施: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化学用语要规范,不丢三拉四。 第19题 命题意图:本题为离子推断题。重点考察通过物质之间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 推断离子,特别突出常见反应的考察。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镁不知道写沉 淀符号。2、离子共存条件不熟练,不会根据现象判断何种离子在反应。3、离子 检验不熟悉,检验氯离子时只知道加入硝酸银而不知道加入硝酸来检验。 相应措施: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应进行专题讲练,使学 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20题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探究的过程与实验顺序。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对物质探究不熟悉,心生胆怯。对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看不懂,不知道各种装置的作用,不会从对比实验中得出结论,还有审 题不清,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丰台区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 学 试 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u -64 Cl -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2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3分,共42分) 1.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下列贸易商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2.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针,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 .萃取 B. 蒸馏 C. 干馏 D. 升华 3. 下列变化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用晶体Si 制作半导体 B. 煅烧石灰石制备生石灰 C. 用Na 2O 2做呼吸面具供氧剂 D. 用可溶性铝盐处理水中悬浮物 4.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 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金属性:Na > Mg B .酸性:H 2SO 4 > HClO C .碱性:KOH > NaOH D .热稳定性:HC1 > HBr 5.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 用Na 2S 处理含Hg 2+废水:Hg 2+ + S 2? HgS↓ B. 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减少SO 2的排放:2CaO + O 2 + 2SO 2 2CaSO 4 C. 工业上将Cl 2 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Cl 2 + OH - Cl - + ClO - + H 2O D. 向漂白液中加入适量洁厕灵(含盐酸),产生氯气:ClO - + Cl - +2H + Cl 2↑+ H 2O 6. 国际空间站处理CO 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 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CO 2(g) + 4H 2(g)CH 4(g) + 2H 2O(g) 若温度从300℃升至400℃,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H 2的体积分数增加。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判断正确的是 Ru △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卷)精编(含答案)

高考化学模拟试题精编(二) (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经提纯的二氧化硅 B.“地沟油”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C.硅胶、生石灰、铁粉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D.铝及其合金是电气、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的材料,是因为铝的冶炼方法比较简单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漂白液将污水中的NH 3氧化成N 2 :ClO-+2NH 3 ===N 2 +Cl-+3H 2 O B.向NH 4HCO 3 稀溶液中滴加过量Ca(OH) 2 溶液:NH+ 4 +HCO- 3 +2OH-===NH 3 ·H 2 O +CO2- 3+H 2 O C.酸性条件下,用H 2O 2 将I-转化为I 2 :H 2 O 2 +2I-===I 2 +2OH- D.用少量的氨水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 2:SO 2 +NH 3 ·H 2 O===NH+ 4 +HSO- 3 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 12H 18 O 5

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C.只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0.下列实验对应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解释或结论 A 室温下,向含少量FeCl 3 的CuCl 2 溶 液中加入铜屑,充分搅拌,过滤, 得蓝色溶液 除去杂质FeCl 3 得到纯净的CuCl 2 溶 液 B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变黑,放热, 体积膨胀,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 应中生成C、SO 2 和CO 2 等 C H 2 O 2 、SO 2 分别加入或通入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溶液均褪色 前者表现还原性,后者表现漂白性 D 在少量无水乙醇中加入金属钠,缓 慢生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 CH 3 CH 2 OH是弱电解质 电池用碳基材料(Na m C n)作负极,利用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脱过程实现充放电, 该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为Na 1-m CoO 2 +Na m C n NaCoO 2 +C n。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 m C n-m e-===m Na++C n C.充电时,阴极质量减小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CoO 2 -m e-===Na1-m CoO2+m Na+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形成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最小的,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Y的最高价氧化物都是气体 B.Y、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为共价化合物 C.四种元素中W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最新上海市高三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考化学精品资料 高三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评分。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第I卷(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不属于“雾霾”等灾害性天气治理的措施是 A.外出时使用PM2.5口罩,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B.改燃煤为燃气,可减少废气中SO2等有害物质的量 C.利用太阳能、潮汐能、风力发电,以获取清洁能源 D.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 2.2-氯丁烷常用于有机合成等,有关2-氯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H8Cl2 B.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C.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D.与氢氧化钠、乙醇在加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有机产物只有一种 3.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B.16O2比18O2沸点更低 C.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D.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4.某种解热镇痛药的结构简式为: 当它完全水解时,可能得到的产物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 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内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化学试卷分析

内江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末测试 一、试题的特点 1、试卷结构 本次高一化学期末试卷是一份常规的试卷,试卷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由21题单项选择题组成,分值42分;第二部分是主观题由4题组成,共58分。 2、命题特点 试题设计覆盖面广,重点内容重点考,同时也注重试题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试题十分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方法。化学试题突出注重基础,知能并重,强调学科素养,考查能力。 ⑴注重基础,知能并重,重视基础知识和化学计算考查化学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学期教学中多见的基础知识,也是重点、热点知识。试题既立足基础,又强化技能,加强了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试卷考查面广,且重点突出,重复性小,例如离子共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计算等。 ⑵试题汇聚多知识点考查、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 ①知识技能综合: 有的试题均是混合了若干知识点,多层面考查学生对例外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第10题通过除杂试题考查钠、铝、铁、硫等元素。 ②能力要求综合: 命题的立意中体现了能力的考查。如第12题,此题要求学生能综合分析实验装置图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决问题;第20题注重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25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⑶试题力图通过图象、流程等信息处理重视学科素养考查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图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能够灵敏、确凿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这些考点都在第23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选择题答题情况统计(略) 三、第二卷回答情况统计 主要问题: 1、是不按要求回答问题,22题如第(3)小题写成化学方程式 2、表示不规范不确凿,离子符号书写错误,出现了大量H-、SO 4-、NH+的低级错误;实验仪器名称纷乱不清,将过滤所需的“漏斗”写成了“长颈漏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当中常常不能确凿统统的回答,如漏写反应条件,气体箭头,和浓硫酸的“浓”字等。 3、离子方程式功底欠缺,出现了很多多见错误,如离子方程式的拆写错误,将Ba(OH) 2写成了化学式;化学计量数错误;漏写错误等 4、计算能力单薄。很多同学仅仅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计算而已,缺乏基本的问题分析能力。 不能确凿运用化合价的变化寻找歧化反应或归中反应的物质比例和简单计算,不能烂熟应用电荷守恒解决问题,也不能对多见混合物作出简单计算。如第22题II(1)小题第二空,(2)小题,第24题第(6)小题和第25题(5)小题的得分率都相当的低。 四、教学建议 产生本次期末考试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学生化学用语表示的规范性训练不到位有关。

2020.1西城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化学2020.1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 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可回收物经综合处理,可再利用,节约资源。下列可回收物的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旧自行车钢圈B.旧报纸C.旧塑料盆D.旧衣物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清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微热后生成黄色沉淀B.蛋白质遇饱和硫酸钠溶液变性 C.油酸甘油酯可通过氢化反应变为硬脂酸甘油酯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3.下列反应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在钢铁设备上连接金属Zn保护钢铁 B.向工业废水中加 入Na2S去除其中的Cu2+、Hg2+ C.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转化为CaSO4减少SO2排放 D.补铁剂(含琥珀酸亚铁)与维生素C同服促进铁的吸收 4.我国研发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铷 (Rb)原子钟,每3000万年误差仅1秒。Rb是第五周期第ⅠA族元素,下列关于37Rb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的金属性:K>Rb B.中子数为50的Rb的核素:3750Rb C.与同周期元素53I的原子半径比:Rb>I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KOH>RbOH 5.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 的是 A.无色溶液中:Cu2+、K+、SCN-、Cl- B.含有NO3-的溶液中:I-、SO32-、SO42-、H+ C.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Na+、NH4+、SO42-、HCO3- D.pH=11的NaOH溶液中:CO32-、K+、NO3-、SO4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O2的体积是22.4L B.1.7gNH3中含有的质子数约为 6.02×1023 C.8gS在足量O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3.01×1023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Al 27 Mg24 Fe56 Cu64 第I卷(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9小题,每题有1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27分)1.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利用教材中的数据所做的判断,其中不正确 ...的是 A.用溶解度数据,可判断煮沸Mg(HCO3)2溶液所得产物是Mg(OH)2还是MgCO3 B.用沸点数据,可推测能否将一些液体混合物用分馏的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可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 D.用原子半径数据,可推断某些原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2.目前,脱氧保鲜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粮食及药材防虫、防霉等领域。含铁脱氧剂是利用铁易氧化的性质,完全吸收包装袋中的氧,从而对包装袋内的物品起到防氧化的作用。当含铁脱氧剂变成红棕色时,脱氧剂失效。含铁脱氧剂的配方见右表。下列反应式中与铁脱氧原理无关的是 3.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原子晶体中原子间平均距离越小,熔、沸点越高 B.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 C.SnH4、GeH4、SiH4、CH4四种物质的熔点依次降低 D.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 4.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l2中不同价态的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生成C12。下列关于混盐CaOCl 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aOCl 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1mol Cl2时转移2mol电子 B. CaOCl 2 的水溶液呈碱性 C. CaOCl 2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 CaOCl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1.

长宁区高三化学一模试卷和答案

长宁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化学学科 期末质量抽测试卷 请在答题卷上答题。满分l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第I卷(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 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2.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2s 2p A. N 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B.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C.羧基的结构式: D. 明矾的化学式为 KAlSO4·12H2O 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2-甲基-3-丁炔 B. 2-甲基-1-丙醇 C. 2—甲基丁烷 D. 二氯丙烷 4. 把少量CO2分别通入到浓度相同且为0.1mol/L的①Ba(NO3)2溶液;②Ba(OH)2溶液;③溶有氨的BaCl2溶液;④Na2CO3溶液,预计可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A.①、②和④ B.只有② C.②和③ D.②和④ 5.久置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但颜色变化不是由于跟氧气反应引起的是 A.过氧化钠固体B.苯酚晶体 C.硫酸亚铁晶体D.亚硫酸钠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6.下图为实验室中完成不同的 化学实验所选用的装置或进行 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