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2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新课导入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查预习、明背景)(一)了解济南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
别名泉城、齐城。
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名城。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二)作者简介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1917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邀回国。
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2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提高文学素养、语言素养。
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朱自清的《春》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蓬勃。
那么冬天呢难道只有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吗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二基础知识掌握1.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重点生字词镶(xiāng ) 肌肤(fū) 着落(zhuó) 贮蓄(zhù)地毯(tǎn ) 发髻(jì) 水藻(zǎo) 看护妇(kān)安shì(适) 宽chang (敞) cí(慈) 善chéng (澄) 清水藻(zǎo) 看护妇(kān) xiǎng ( 响) 晴摇lán ( 篮)空líng ( 灵)3.词语解释(北平)北京的旧称。
〔响晴〕晴朗无云〔髻(jì)〕原指在头顶或脑后盘成的各种形状的头发,这里比喻树尖上的积雪如发髻一般。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梳理文章的结构,提问,回答1. 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答: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2.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答:总——分——总。
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结尾,照应开头。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核心素养】1.文化自信:通过作者生动描写感受春天之美。
2.语言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精彩语段,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思维能力:学习阅读分析散文的方法,能根据散文的特点,从季节特点入手,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春季有哪些特点。
4.审美创造:品味文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语言魅力,涵养高雅情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4.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欣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和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分析修辞: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增强学习兴趣。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5.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冬天相关的文化知识、诗歌作品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冬天,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课文的主题、写作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到冬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情景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预设:热闹(打雪仗)寒冷(雪花)过渡:但在文学大家老舍的眼中,冬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济南的冬天》一.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初中生学习散文的优美范本。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到作者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初中生处于语言学习和文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
但生活体验过少,小学学段积累不够,导致学生在理解散文深意和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方面存在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步步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通过诵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会欣赏散文语言的优美。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机盎然的。
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说起冬天,大家能联想起哪些词语或者景象呢?(寒风呼啸、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北风呼啸……)这些是我们对冬天的印象和感受。
可是,在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舍先生笔下,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背景铺垫: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
在济南,老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经人介绍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
他曾经说过:“时短情长,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语调要舒缓,注意读出重音和停连。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情感。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经典散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如温晴的天气、山、水等,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优美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还在适应阶段。
他们对散文这种文体有一定的接触,但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以及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镶”“贮蓄"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感。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段落,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2.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开篇就点明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温晴"的语句进行分析。
例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掌握文段的重音与停连。
2.了解作者思想与创作风格,培养语言品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与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品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提升散文鉴赏能力。
2.掌握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体会语言之美。
3.掌握写作特点,能够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1.新课导入1968年的一天,许多知名人士纷纷祝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可当时,有一位瑞典大使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
"你知道这位中国作家是谁吗?(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用语质朴清新,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独到洗练且韵味无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去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掌握文段的重音与停连。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学1.默读注释,了解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
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2.自读课文,掌握字词3.走近济南济南,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地处古“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案济南的冬天/老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掌握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三、教学分析《济南的冬天》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描写了济南冬天气候温和、风景如画,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文章的题目直接交代了作者所描写的地点及季节,文章抓住“温晴”这个特点来进行描写,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特有的魅力,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语言优美生动,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语言进行赏析,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通过谈话法进行导读“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
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
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新课讲解(一)整体感知课文。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大声诵读课文,同时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镶"髻”“贮蓄"等。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生能够掌握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分析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语感。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3)学生能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2)学生能够感受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以及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3.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
2.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3.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呢寒冷、下雪、结冰等。
2.那有没有一个地方的冬天是与众不同的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它是一座北方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
冬天,它没有北方其他城市的严寒,却有着独特的温暖和宁静。
它的山水相依,景色如画,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城市呢济南。
3. 投影出示济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4. 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美丽、温暖、宁静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与重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并能够根据拼音正确书写“髻”等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特点及情感。
(3)掌握关键词句,品味其中表达的情感。
二、课前预习与导入1.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3)标注生字词,尝试理解其含义。
2. 导入方法:(1)出示一些关于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济南冬天。
(2)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对作者的了解,以及通过阅读课文所感受到的济南冬天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文本解读与研讨1. 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2)学生齐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3)分组研讨课文各段内容,探讨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 作者写作技巧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并示范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空间、时间等逻辑链条的安排。
3. 文本意义解读:(1)教师提问:“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生小组研讨:“文中提到‘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个‘理想’指什么?”。
(3)请学生总结作者通过《济南的冬天》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四、写作特点与技巧1. 教师介绍:在讲解写作特点与技巧前,教师先介绍一些有关修辞手法和逻辑构建的基本知识。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v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景思路,把握景物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情感。
V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的写景思路。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情感。
V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迪美1.教师提问:你印象中的冬天是怎样的学生甲:冬天是寒冷的季节。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学生乙:冬天是孤独的季节。
植物凋零,动物冬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学生丙:冬天是南北有别的季节。
北方的冬天是雪的世界,南方的冬天则相对温暖,偶尔会飘雪。
教师总结:冬天,在同学们的眼里是千姿百态的,那么,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它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知其冬天独有的美吧。
(板书课文名) 【设计意图:由学生对冬天的主观印象导入新课。
】2.介绍济南。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隋朝时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
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旧时全城的三分之一。
清人刘风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教师点拨:未见冬天,济南已经如此美丽,那么如果是雪花飞舞、寒气逼人的冬天,济南的美又该如何妙不可言、与众不同呢【设计意图:济南是一座独特的城市,所以要从主要景点或特色角度介绍济南,给没有去过济南的学生一个清晰的印象,让他们逐步了解济南之美。
】3.了解作家及背景。
(1)学生介绍作者。
(2)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明确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济南的冬天。
】教师过渡:了解了作者和背景,有些同学已经急不可耐了,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济南的冬天》一文,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二、朗读课文,感受美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 特点。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体会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冬天在你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呢?(学生可能回答:寒冷、萧条、冰雪覆盖等)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别有一番风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感受那里的独特魅力。
(二)新课教学预习检测教师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济南(jǐ)奇迹(jì)暖和(huo)着落(zhuó)看护(kān)水藻(zǎo)镶(xiāng)伦(敦)(dūn)宽(敞)(chǎng)贮(蓄)(zh ù)澄(清)(chéng)发(髻)(jì)地(毯)(tǎn)提问:“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这些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明确:“响晴" 指晴朗无云;“温晴”指温暖晴朗;“安适" 指安逸舒适;“贮蓄”指存放,储藏;“澄清" 指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整体感知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注意重音和停顿。
学生自由诵读,每个小组以第四、五段为例,组内互读,推举代表进行班级展读。
提问: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明确: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 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
第2课《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景色描写得特点。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景色描写得特点。
一、导入新课老师问:说到冬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雪,老师提问:描写雪景诗句有哪些?引导学生说出:1、忽如一些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等等教学新课认准字音和词语解释安适ān shì:安闲舒适。
单单dān dān :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肌肤jīfū着落zhuóluò:事情有归宿、有结果依托;靠头;指靠。
贮蓄zhùxù:储存,积聚。
慈善císhàn :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宽敞kuān chǎng :指宽大、开阔、宽阔。
3、梳理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回答:总分总结构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像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三、仔细研读(一)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老师引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二)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1、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
2、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3、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
4、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三)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老师引导:对比:1、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不刮大风对比2、伦敦冬天多雾、看不见日光和济南冬天(天空)晴朗高爽对比3、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四)再读第3节,思考:作者何以能把这幅雪后初晴图描绘得如此细致而传神?老师引导:(1)作者描绘得如此细致,首先源于作者观察的细致:选准了观察点,写出了层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 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拟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体悟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品味语言,体会比拟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冬天是寒冷的,那么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景象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看看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三、写作背景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其称为“第二故乡"。
该文是老舍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四、字词学习1.请同学们朗读以下词语:单单(dān) 安适(shì) 秀气(qi)地毯(tǎn) 着落(zhuó) 一髻儿(jì) 宽敞(chǎng) 贮蓄(zhù) 济南(jǐ) 伦敦(dūn) 奇迹(jì) 看护(kān) 水藻(zǎo) 澄清(chéng) 镶(xiāng) 慈善(cí) 空灵(líng) 肌肤(jī)2. 解释下列词语:响晴:晴朗无云。
安适:安静而舒适。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秀气:清秀。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2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时的语速和重音处理,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2.指名展示课文后面“积累拓展"的第三题成果,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二、学习新知(一)学习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教师出示思考题。
(多媒体显示)⑴济南的冬天给作者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请用课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
(温晴)⑵为了突出这个特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对比)为什么要这样写?(强调)⑶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篇,开启下文)2.指名逐个回答,教师评价并予以肯定。
(二)学习第二部分1.济南的山。
⑴学生自由朗读第②~④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教师巡视,巡视中进行指导阅读重音、语速的处理。
⑵分组齐读(每组读一段),看看集体朗读的效果,包括重音、语速的处理。
⑶学生听朗读录音,比较自己的读法找差距,教师出示思考题。
(多媒体显示)①作者是怎样来写济南的山的?济南的山与济南的冬天有关系吗?②作者为什么说“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③作者还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其“妙”在何处?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济南的山的?⑷分组讨论(4人一组),推荐发言组长,形成共同意见后由组长答题。
⑸指定两组回答①②题;全班抢答③④题,教师点评。
明确:①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
有关系,正是这些山围成一个圈把济南围着挡住外来的风,才使济南温晴。
②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突出了小山的温静;“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 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③从雪光、雪色来看: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蓝天与白雪相映生辉;白雪与草色汇成美景。
再从雪态来看:以动衬静,写出动人的形态;用薄雪比喻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迷人情态。
④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山顶到山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体会老舍先生散文的独特韵味,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体会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韵味,把握济南冬天的主要景物特点。
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济南冬天的深情,体会作者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与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提到冬天,我们可能会想到寒冷、冰雪、凛冽的寒风等。
但是,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城市,它的冬天却有着独特的韵味。
大家知道是哪个城市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
他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三)诵读赏析散文1. 自由诵读文章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
2. 朗读指导后再读文章片段(1)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例如,在描写济南冬天的阳光时,语调应较为舒缓、温暖;在描写小山时,语调可适当上扬,表现出小山的可爱。
3.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主要景物,并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
《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
《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悟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体会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2.学习老舍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我们脑海中出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那么,被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确如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是其代表作。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相关知识】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躬耕于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
隋朝年间因沿壁镌佛,石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一、作者与背景老舍(1899-1966):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朴实幽默,善于运用北京方言,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深受读者喜爱。
写作背景: 1924年,老舍先生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那里生活了五年。
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并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创作。
1929年,老舍先生回国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在济南任教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济南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地理位置: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气候特点: 济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和宜人。
济南冬季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气温相对较高,降水量较少,形成了“温晴”的气候特点。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既不像北方那样寒冷干燥,也不像南方那样阴冷潮湿,而是温暖舒适,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居住和旅游。
三、济南的山水之美山: 济南多山,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隋开皇年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海拔也只有285米。
除了千佛山,济南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山峰,如趵突泉、五龙潭、红叶谷等,都是济南著名的旅游景点。
泉: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泉水清澈,四季不断。
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等七十二名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 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4. 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与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2.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作者如何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济南冬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印象。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描写冬天的诗句或文章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看看他笔下的济南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介绍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 讲述本文的写作背景,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如“伦敦"安适”“髻"贮藏”“镶上"狭窄”“水藻"绿萍”等,让学生认读。
3. 思考问题:(1)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2)文章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4.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温晴,文章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等景物。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 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第二部分(3-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包括小山摇篮图、寒山积雪图、卧雪远山图、空灵水晶图。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文学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的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他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真挚自然,富有感染力。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以其清新而富有韵律的语言,精妙而充满诗意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济南冬日的湖光山色,向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济南冬日温晴图,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表现出了自己对济南的浓浓温情。
文章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最重要因素,是老舍先生在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对济南城的无限痴迷与怜爱,运用大量鲜活的比拟,赋予济南的山水以生命和感情,让济南城里的一切都变得温情脉脉,富有人性化的色彩。
第一课时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读了课文,研读了写景段落,概括景物特征,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初步感受作者融入在景物中的情感,形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知。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充分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从而展现了济南温情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文章质朴淡雅的文字表现出来的。
对于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品味句子背后作者的情感更为重要。
其实写作的关键是情感,而不是技巧。
要通过本文让学生明白,写景作文要重视情感的发现、酝酿和表达。
如何让七年级学生品味《济南的冬天》语言中的情感,除了反复的朗读之外,最好的方法我认为是通过比较去体会。
通过去掉句子中的修辞。
换掉句子中某个字词。
句子表达的感情就很明确了。
因此,本节课笔者将以“文字的温度"为主线,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去感受文章精美的语言和准确的用词,在巩固比喻修辞的基础上学习比拟修辞,最后带领学生用朗读来传达文字的温度。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变化中读出语言中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2、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教学过程】
二、情境导入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回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格外深切,你到了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点的感受?本节课让我们来分析这文字的魅力。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明确】
①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